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文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文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文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J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课程论文

题目: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课程名:区域经济学

学生姓名:周杰

专业班级:财经硕1501

学号: S1519011

所在院系:财经学院国贸系

完成日期:2016年5月

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用历史眼光对经济发展作回顾可明确发现:区域文化跟区域经济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本文将对区域文化、区域经济二者关系作初步探究,从跟文化相关的模式、观念、定势方面如何对区域经济作用并产生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并针对区域文化如何对区域经济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给出建议。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

一、文化及区域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Tylor提出的,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因此在探讨文化问题时,首先应该确定其研究的视角和相应的内涵、外延,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文化主要指积淀在特定地域的人们意识、心理中的自觉和不自觉的某种特质和性格。所谓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它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区域文化观念是心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但因其经济效应模糊、作用机制隐蔽,易被轻视、忽视。一手软、一手硬,不但使经济、文化相脱节;而且导致人们只注重资金、技术等有形要素的引进,不注意观念思想、文化背景的分析与借鉴,结果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甚至是“淮橘成枳”、“效颦学步”。

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区域文化是特定的区域的人群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观念。文化的力量在于它缓慢的渗透性,其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通过发展主体的组织整合功能,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各环节,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底色和背景;通过区域发展主体的中介传导和渗透放大,参与区域经济循环,称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文化区域经济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模式的作用

文化模式特指:基于不同层面,文化在结合时特有的方式。

由于文化模式是人类一同生活长时间逐步形成的,是大家都一同认可的,因而个人的观念被超越。这样文化模式就更趋于稳定,也让其在一旦生成之后就作用于该地区的人们,无论思考方式,观念还是行为准则等都受到文化模式的控制、约束。

文化模式不仅让该地区的人民在生活上具备区域特色,而且该地区的经济在发展模式上也被打上文化烙印,致使不同区域经济走向不同轨道。正如上面所说的,眼下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经济有着明显差距,首先不排斥历史现实等因素的作用,但区域文化在之中的作用也万万不可小觑。

在我国,沿海的区域由于地域优势,跟国外交往容易,这就让东部不只拥有自身文化,又能接收不同的国外文化。从历史角度,沿海区域距离中央较远,皇权对其的作用影响也就颇小,这就让东部在文化形成时更开放、更创新、更能接纳国外的文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在国外思想的作用下,东部人民有着浓烈的商品意识,经营中也赋予更多的开创性、灵活性,在商品经济占龙头地位的今天,这些对东部经济是无形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跟东部区域正好相反的是,中部地区由于地域劣势,跟国外文化接触颇少。再加之从历史角度剖析,中部正是皇权的中央位置,受封建文化作用极深,保守、排斥外来文化便成了自然。缺乏国外思想的作用,中部人民的商品意识与东部人民相比显得很薄弱,不管是市场敏感性还是竞争意识上都不如东部。这样,在商品经济如此浓烈的今天,对中部地区是很难堪的。

再对比西部地区,由于地处边疆,该区域又几乎都是少数民族,一是自然环境与东,中部比更恶劣,客观条件不允许;二是地处边远,跟汉族沟通太少,对汉族先进文化容纳太少,当地人民也就不够开化,主观条件也不允许,这些都是西部经济止步不前的重要因素。

2、文化观念的作用

这100 多年来,在经济认识上,人类经过 4 个阶段的变更,所以区域经济在发展模式上也经过 4 次更新,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区域经济发展的更新历程

1900 年至1950 年间,文化观念上把农业作为经济的根基,当然,这种观念不只是这50 年间,而要追述到中国很早前,甚至留存到这个时候的主导观念。与之对应,区域经济在发展模式上尽量依靠农业,水平增长极其缓慢。

1950 年至1970 年间,文化观念上把工业当作经济根基,区域经济转为依靠工业,也因此自然资源被过分开发,环境的污染猛然加剧,人们对财富呈现“婴儿对母乳”般的状态,贫穷、富裕的差距大迅速演变成重大社会问题。

1970 年至1990 年间,文化观念上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准,区域经济转为精神同物质同等比重的发展模式。

1990 年到今天,文化上变为“开发自然资源,不可只考虑当代人,也要为后代考虑”的观念,区域经济转为“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人类之所以发展经济,是为了改善现状,让生活更好的有效行为。行为是由观念发出指令而行动的,因此观念不同,行为模式也大相径庭。上述 4 个阶段,正是文化观念(譬如:人地观,伦理观,自然观,价值观)变更在经济发展中非常典型的体现。文化观念创新直接导致区域经济变换发展模式,可见文化观念在推动作用上有多么强大。

3、文化定势的作用

文化定势在指:遵照自己所处区域的文化模式,对他人的文化作理解,评价。

这就造成“恐怕很难有谁可以完全用毫无偏见,纯洁的眼光来认识周围世界”的现象。当区域文化在碰到客体文化时,也难以将客体文化全方位吸收,而是遵照自身文化,对与自身文化相符的吸收掉,与自身文化不符的不是修改性接收就是全然抛弃,总的来说在吸收上存在特别明显的选择吸收情况。

先看对国外文化在吸收上的文化定势。我国的借鉴仅表现为仅引进国外先进物质,比如:科学技术、生产设备、管理方式等。而国外精神上的先进,比如:开拓、求实、创新的精神等,却始终停步不前。这种文化定势的后果是:尽管我

国把先进技术引进来了,经济发展依旧没有原动力、后继力。

再来看国内不同区域文化在吸收时的文化定势。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在中西部,尤其是某些农村地区,尽管大型企业驻扎在这些地方,但由于没有跟农村实际的文化结合,存在隔离性,各自发展各自的,这样大型企业跟区域经济不会有真正的交流,那么在经济推动上,大型企业对农村这些落后区域收效甚微。第二,类似我国对国外文化在吸收上的定势一样,经济走在前面的地区总结出的前卫的发展模式,在别的地区无法推广。究其原因是:人们在对这些模式进行学习时,只看重把物质上能模仿就行,却未思考、学习经济走在前面的地区在思考方式、精神上的精华。

三、对区域文化跟区域经济的建议

1、文化策略制定

区域经济的滞后,不仅仅是一堆经济统计指标的落后,最深处的缘由该是在文化观念上人们的滞后。往往经济越发滞后的地区,该区域的人们在创新、商品意识上都会显得滞后。所以经济滞后地区不仅要对经济策略快速改善,更要对文化策略加以制定,使人们从精神上从排外、保守等不良的模式上跳出来,从文化上实现到现代人的蜕变。在文化策略上,应对以下方面特别加强。

(1)、人才培养

一是用发展教育、就地培养人才的办法,二是直接引进大量具备现代文化色彩的人才,无论是哪一种,都让这些人才来对该区域滞后的经济建设作领导,不仅对该区域经济迸发新的活力,同时也起一种榜样作用,让该区域文化逐步更新。

(2)、重视教育

不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地区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该区域在教育普及、教学质量方面的提高起关键作用。过去,落后地区往往把高分作为唯一的教育目标,当地的孩子把读书当作离开至小生存的这片穷困土地的唯一手段,而现在应摆脱这种滞后的教育方式,面对现实,对真心为家乡服务的人才着重培养。只有如此,才能让人才不会流向外地,“教育先为家乡贡献”的目标才可能真正实现。

(3)、侧重文化基础设施构建

经济滞后区域在文化基础设施上普遍落后,这对该区域在文化交流、建设上都大大的不利。所以文化设施应立刻加强建设,包括:文化娱乐、体育、新闻传

播等。有了这些,人们对现代文化才能接触更多,地区的文化建设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2、改善对外界文化的态度

(1)、改善对西方文化的不欢迎态度

东方、西方在文化上一直以来走的就是完全不相同的两条道路。我国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文明古国, 有着极为发达的古代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是,古代文化也并非都是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也颇为显著。典型的例子是封建文化引领我国2000 多年,统治者关注的是自身利益如何确保、等级如何被维持。封建文化被当作思想的武器,在等级维护上作用重大。尤其在以下三个方面最为可悲,第一,把客观的事物拿来作研究对象,跟自然科学有关的不屑一顾;第二,老百姓在生产中、劳动技能这些发挥聪明的方面被极端鄙视;第三,对老百姓的个性、创造性上完全采取扼杀或者压制的方式,大力推动愚民政策。对比西方文化,就会发现与东方全然不同。

西方有个人人皆知的人物,那就是亚里士多德。他指出:首先,文化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映的一种知识,接着才该有“形而上”的说法。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观念对西方影响甚重,他让未来的西方文化有关自然科学的东西饱含更多。至文艺复兴后,西方文化添加了独立意识、个人主体在内,这让个人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被完全解放。先把西方文化里那些没落又腐朽的东西抛开不谈,这些先进又积极的西方文化却恰是中国文化最为缺乏的。

中国文化讲究“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因此我国必须把这2000 多年来的文化定势打破,尤其区域文化内束缚性的民族主义该被彻底破除。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两大高度上,以全新的角度来判别东方、西方各自文化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一方面中国文化优秀的地方要大力弘扬,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好的地方也要大力借鉴。长此下去,区域经济不只得到很好的指导,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上也有着巨大的、现实的意义。

(2)、改善对外地文化的态度

除了改善对西方文化一点不欢迎的态度,我国在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上也该更加具备包容性。疆域广阔、民族众多造成地域的文化丰富多彩,这是我国值得骄傲的地方。同时,各地区要跳出保守又固执的想法,对不同区域的文化先进之处

进行学习,再将吸收的跟自身文化交融,会更利于区域文化朝健康方向进展,为区域经济继续发展作巨大的精神支柱。

3、促进青少年文化转型

青少年不只是一个地区新燃起的一股力量,还是区域经济在未来建设上起主导的力量。由此培养出”既具有工业社会节奏感又具有信息社会开拓精神“的现代文化人,无论是区域经济转型还是继续发展都具备极其重大的价值与意义。人在青少年时,由于受传统文化之中消极面的影响甚小,对新兴事物、前卫思想的接收能力较高,再加上是自然、价值、人生三观的重要形成期,下意识地教育、引导,就能培养出引领区域文化的青少年。这项任务不仅迫切,也具备现实、可行性。

四、结束语

区域经济在发展模式上是资金增加、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制度的创新等综合下的结果。但区域经济又受区域文化的作用,某地的文化越创新、越先进,该区域的经济就发达,某地的文化越保守、越滞后,该区域的经济也同样滞后。因此发展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夏丽丽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民人文地理[J].2012,12(4):22-26.

[2]王成菊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田中国集体经济分析[J].2012,2(3):31-36.

[3]朱洁婷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以如牟市为例[D].昆明理工学.2012.

[4]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阶以东北地区为例田[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赵茂林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模式的影响研究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J].2013,1(15):61-68.

分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

学年论文 学 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王亚杰 论文题目 分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 ---以富士康为例 指导教师 周红升 职称 教授 成 绩 2011 年 5 月 6 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关键词 (2) Keywords (2) 1、经济区位的概念 (2) 2、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2) 2.1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2) 2.2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2.3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3) 2.4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4) 3、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4) 3.1市场环境对经济区位选择的影响 (4) 3.2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4) 3.3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5)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分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 ——以富士康为例 学生姓名:王亚杰学号:20095081244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指导教师:周红升职称:教授 摘要: “富士康科技集团进驻河南”选址郑州,一个引人瞩目的新闻热点。此次富士康落户河南,首先看重的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便捷的内销物流体系;而河南省则希望富士康的落户能填补河南没有重大电子制造业项目的空白,并借助其带动电子制造业的发展。那么,富士康科技集团为何入驻河南,郑州又有何区位优势,郑州又为何以极大的热情邀请富士康的投产,社会各界众说纷纭。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富士康入驻河南又有诸多因素,如要素投入土地、劳动力、资本、知识和技术、资本、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以下做详细分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 Abstract: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stationed in Henan" site in Zhengzhou, a compelling news hot. The Foxconn settled in Henan, the first value is the abundant labor resources, followed by the convenience of the domestic logistics system; and settled in Henan Province, Foxconn wants to fill a major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projects in Henan is not blank, and with its driv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 why settled Roxon Technology Group, Henan, Zhengzhou, what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Zhengzhou, and why with great enthusiasm the invitation to Foxconn production, the community controversi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geography, Foxconn settled in Henan have many factors, such as factor inputs land, labor, capit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apital, industry, environment, policy environmen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ollowing impact on economic activity location choice factors .

知识点测试: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知识点测试: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单选题 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称之为“大都市阴影区”,其范例在中国不在少数,如京津冀城市群临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北京北部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贫困带。读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图。回答1~3题。 1.张家口、承德形成为“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 A.交通联系不便B.信息交流较少C.产业部门类似D.产业联系较弱2.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较发达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城市的集聚效应明显B.中等型城市竞争严重 C.除发达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规模较小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3.今后,京津冀地区发展应注重促进中心城市 A.服务范围拓展B.服务功能转移C.服务职能增加D.服务对象转变孔子学院作为我国与国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窗口,起到传播汉文化的作用。目前在全球许多地区得到长足发展。回答4~5题。 4.在世界各文化圈中,孔子学院分布少、密度低的文化圈是 ①拉丁美洲文化圈②东欧文化圈③太平洋文化圈④伊斯兰文化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5.我国在其他国家开设孔子学院,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可以加快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同化 B.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扩散和传播

C.离中国越远,文化差异越大,中华文化的吸引力越大 D.孔子学院开设的数量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6.以下景点及其附近文化,在中国地域文化区中属于“四川盆地文化”的是 A.龙门石窟B.秦兵马俑C.布达拉宫D.都江堰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m2。据此完成7~8题。 7.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8.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显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 A.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 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 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 9.下图所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该著名建筑所处的世界文 化圈是 A.东欧文化圈B.伊斯兰文化圈C.南亚文化圈D.非洲文化圈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影响区位选择主要机制

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产业区目标驱动机制。产业区位选择机制所含的内容,包括其对产业布局活动的约束作用和推动作用两个方 面。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对布局目标的约束。 2、利益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无论杜能、韦伯,还是胡佛、艾萨德的理论中,所强调的都是如何实现布局利润的最大化,亦体现了利益驱动型布局的这一指导思想。 3、宏观调控机制。产业区位选择还必须考虑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是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财政税收等手段。 4、市场调控机制。市场机制的特点首先是由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所决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采用的技术、选择的地点,都是由企业法人来决定。去也法人通过衡量不同地区的收益收入,并对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最终确定所选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若是棉花种植,则可以加上棉花生长后期多晴天,有利于棉花采摘)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棉花种植则突出:沙性土壤,排水性好)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湖泊或冰川融水、地下水充足),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附近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 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农业区,如我国的水稻种植业) 其他: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如中国东北、美国中部平原)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如:所有季风气候区发展农业最有利的条件都有:雨热同期。不利条件:多干旱和洪涝灾害。 地中海式气候区发展农业有利的条件:光热充足。不利条件:雨热不同期。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特别像钢铁厂、化工厂等) 2.经济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1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内区位选择。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后者,即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时的区位选择。 目前在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中占主流的仍是邓宁(Dunning)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要进行国际投资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其中区位优势具体表现为:东道国市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地理位置、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成本,以及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市场规模、基础设施、金融制度、外贸税收政策及历史文化等。企业从事国际生产必然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它决定着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的区位选择。 2分析框架 2.1 分析原因 选择江苏省作实证分析的原因有如下: 首先,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点省份,吸引外资的数量和速度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江苏全省实际到账额达131.8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21.9%,占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50.0%。因此,研究江苏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资区位选择因素,具有典型意义。 其次,江苏省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的引资状况稳中有进,利用外资一直呈递增趋势,选择江苏省作为统计对象,建立模型,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2.2 指标选择 由于影响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复杂,考虑到模型的可信度、变量的量化、数据的获得等限制,仅选取了以下几个较具代表性的因素分析。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A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ALE)、累计外商投资额(TFDI)、职工年平均工资(AWAGE)、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FI)、进出口总额(OPEN)六个解释变量。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AGDP) 一般来说,人均GDP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宏观经济发展越平稳,外商对投资获利的信心也就越大。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ALE) 该指标可以反映当地的市场规模。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较大吸引力。备选地区的市场规模越大,表明该地区对其产品的未来需求也就越旺盛,投资欲望就越强。 3)累计外商投资额(TFDI)

工业区位因素和主导区位因素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和主导区位因素选择 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题一: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 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表1,回答1~2题。 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 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2.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 燃料运输费用 B. 铁矿石运输费用 C. 产品运输费用 D. 废弃物的排放量 题二:材料: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根据材料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主导因素选择形成指向型工业 题三:木糖醇是可以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 味剂。据此完成1~2题。 1.木糖醇生产厂应当接近() A.消费市场 B. 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 D.研发基地 2.材料所述木糖醇工业原料中的糖料作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的省区是()

A. 四川、吉林 B. 宁夏、新疆 C. 江苏、河北 D. 广东、台湾 题四:下图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1~2题。 1. 当企业甲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A. 印刷工业 B. 电解铝工业 C. 电子工业 D. 制糖工业 2.P2是企业乙的运费最低点。以P2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 业乙从P2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 假设劳动力费用(货币单位:元)从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为50元,L1点为42元,L2点为28元,L3点为20元,L4点为15元。当综合考虑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时,企业乙将从P2点移向() A. L1点 B. L2点 C. L3点 D. L4点 题五: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 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回答1~2题。 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 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 B. 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 C. 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 D. 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缫丝厂④榨糖厂 2.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题六: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回答1~3题。 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A. 制糖厂 B. 造船厂 C. 瓶装饮料厂 D. 高级时装厂 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3.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城市住宅区位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住宅区位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住宅区位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在房地产业一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三要素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在这里,位置就是我们通常对区位的理解,由此可见区位选择对于房地产开发的重要性。本文首先阐述了区位的具体概念,并对房地产开发中住宅区位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区位选择对房地产投资价值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区位选择的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住宅;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房地产投资价值 引言: 房地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纵观历史,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住宅房地产开发中,影响住宅价格及销售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区位。选择正确的区位,是在项目开发前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下,由于政府对于土地供应持谨慎态度,房地产开发的风险愈来愈大。开发商在“跑马圈地”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区位的选择,最佳区位不但能有效地保证房地产开发的效益,同时还能有效地规避风险。 1、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 1.1区位的概念[1] 在房地产业,素有“区位为王”的说法,那么何为区位呢?区位是指地块分布的地区或地点,它是一个综合概念,除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外,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换言之,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在本文中,将主要针对住宅区位进行分析。住宅区位,不仅仅是指住宅在城市区域(空间)中所坐落的地理位置,而且包括由该位置出行的便捷程度(即通达性)、以及居住在该位置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江苏商论2011.12修改日期:2011-12-9 基金项目: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财政货币汇率政策绩效评价与政策搭配研究:兼政策搭配管理当前通胀预期研究”(10YJA790007);2010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外国直接投资与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201010LX528);梧州学院科研项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与区位选择研究”(2008C001) 作者简介:詹小颖(1978-),女,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与融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 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詹小颖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摘 要: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东道国的区位因素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忽视 了企业内在特性因素对区位选择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东道国区位与企业内在特性两大变量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企业在FDI 的区位选择决策中的考虑因素,并由此得到政策启示。 关键词:FDI ;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企业特性中图分类号:F752 献标识码:A 一、引言FDI 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Hymer )提出垄断优势论以来,经济学 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现象,研究的领域不断加深拓展。但是这些理论大多是从产业组织论或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来解释FDI (简称,FDI )活动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或是从厂商行为、市场结构以及国家要素禀赋差别来阐述FDI 的决定作用或描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而针对企业在 FDI 活动中“区位选择”的研究较少,缺乏一般性的FDI 区位选择的理论来解释FDI 活动中的区位选择的问题。直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邓宁首次将区位变量作为厂商FDI 的充分条件之后,FDI 区 位选择理论的发展更加深化和系统。以赫尔普曼、马库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将区位因素纳入FDI 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体现了区位因素在FDI 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基于“区位优势论”,邓宁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FDI 投资实践中的经验发现和验证了影响FDI 区位流向的更多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与理论化。但遗憾的是这两大方向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东道国环境分析的角度上来分析企业FDI 的区位选择问题,没有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因 素。20世纪90年代末期邓宁在《区位和国际企业:一个被忽略的因素》中提出,FDI 区位流向的决定因素的综合性加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FDI 区位选择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否充分利用知识资产,并寻找那些能强化或补充其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邓宁在进行综合理论的同时,将企业投资的动机与区位选择进行了分析[1],这是理论界首次明确地将企业变量纳入到区位选择理论中,但尽管如此,企业变量对区位选择的作用并没有受到重视,这在随后的理论发展趋势中可以体现出来。如UNCTAD1998年认为,影响企业FDI 的区位选择因素有三大类:东道国的投资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投资促进措施。就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我国FDI 区位选择问题的研究,与国外区位理论的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是通过对影响我国FDI 的东道国的区位因素作出分析,在对主要影响因素判断的基础上回答我国FDI 的区位选择问题。如鲁明泓(1999)、项本武(2005)、马先仙(2006)等人认为我国企业FDI 区位选择主要受东道国GDP 、市场规模、汇率水平、贸易关系、人均GDP 等区位因素影响。纵观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关于区位选择的理论大都是从东道国的宏观环境出发,以东道国的区位环境作为主要 104

区域环境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域环境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以星巴克咖啡在中国的选址为例 学科:经济地理学 姓名:许凌 班级:2011级师范01班 教师:杨晓霞教授

摘要: 享誉全球的星巴克名称起源于100多年前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的主人公,20世纪70年代,三个美国人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来推广美国精神,自那以后,一杯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1。星巴克的营销理念驱使这家享誉全球的企业在选址时有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讨论区域环境对星巴克咖啡选址的影响。 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四个方面,而市场环境对星巴克咖啡的选址影响最大。 自然环境市场环境 区域环境 政策环境产业环境 区域环境内涵 一、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采掘业、水电行业由于受资源或原料和运费之间的关系的制约,自然环境直接牵制这类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另一方面主要是间接影响,良好 1资料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13734604.html,/view/44095.htm#refIndex_1_44095

的生活环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优雅的环境可以极大的激发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而星巴克就属于后者。 星巴克的成功并不在于其咖啡品质 的优异,轻松、温馨气氛的感染才是星巴 克制胜不二的法宝。因为星巴克咖啡馆所 渲染的氛围是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 带有一点“小资”情调的文化。在星巴克 咖啡馆里,强调的不再是咖啡,而是文化和知识。 “星巴克文化”实际上是围绕人和知识这两个主题下功夫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利用尽量舒适的环境帮助人拓宽知识和能力层面,挖掘人在知识上的最大价值。因此,处于自然环境的角度,星巴克咖啡的选址多集中于绿化条件高的地区,尤其是商务区。 二、 市场环境因素分析 服务行业的市场环境因素主要 由 所处地区的消费水平、顾客流量、交通便 利程度和竞争环境构成。星巴克的选址几 乎不考虑交通状况的因素。因为综合星巴 克的选址结果来看,其落户的地点基于种 种因素,一定会是交通便利的地点。所以 这里重点讨论其余三项对星巴克选址的影 响。 (一)市场意识(所处地消费水平和顾客流量)对星巴克选址影响 星巴克咖啡 服务行业市场环境因素的细分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综合思维) 3.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2.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城乡景观如何体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瓦尔帕莱索的视频或图片及文字介绍: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然后提问:瓦尔帕莱索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引导学生联想思考:我们自己的家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域文化?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二、新课探究 (一)地域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完成以下填空: 1.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

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入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4.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教师举例展示地域文化的典例: 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广州的骑街老楼: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底下可以通行,如巴金《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它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与海外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3-44的“活动”材料,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济南的泉文化。——文化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 2、人文要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曲阜的三孔文化。整个孔庙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具有平稳、对称、方正、敦厚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古代对孔儒思想的尊崇,是儒学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2)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它是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古乐又称“三古”,即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古稀老人),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 之中的山水城市——杭州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广泛性 缅甸万象的城市景观,地域文化(佛教)影响到其城市建筑、居民心理、交通工具、饮食等各个方面。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1、建筑布局: 形成原因: 美:移民国家,历史短,建立在市中心高档次的工商业活动——中心商务区欧:受历史的影响,城市中心是广场或教堂,外围是工业区、住宅区,城市具典型的老城区与新城区之分。 2、建筑结构: 北京的故宫于巴黎的凡尔赛宫虽然都曾经是皇宫,但却有东西方不同的气派和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建筑中,围墙的地位重要。西方的建筑中,无围墙,或篱笆墙 园林: 中国:隔景、障景、框景,曲径通幽。西方:喷泉、雕塑、花园、绿林、草地,无藏无遮。 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所以郑和下西洋是去交流,而西方探险史却是一部殖民史。 3、建筑风格: 民居: 中国的四合院,美国的别墅(建筑物居中,四周为绿地)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 中:内向性与封闭性,西:外向、开放。 宫殿: 北京:皇宫的位置是处于城市的中心,其它重要建筑物则以此为轴线的排列。反映出封建王朝皇帝主宰天下的意志和我国封建时代的文化传统。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专题研究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目录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前言 (2) 第一章地域文化 (3)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 (3) 二、地域文化的分类 (3) 三、国内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9) 四、国内地域文化的社会发展以及推广 (14) 第二章城市发展 (17) 一、城市概念 (17) 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驱动因素 (18) 三、城市的发展规律 (19) 第三章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24) 一、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5) 二、地域文化于城市发展的关联 (28) 第四章研究结论 (39)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39) 二、地域文化发展战略 (40)

前言 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深深地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有的城市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独特气质,这种文化往往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城市化进程往往与地域有很大的关联,良好的地理环境通常会滋生一系列的产业,从而带动人们追求城市化的动力。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进步,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只限于经济的增长,今后加强文化发展的口号也势在必行。 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决定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城市的品牌和魅力。地域文化研究就是要开发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本地区城市真实的名片,展现本地区的魅力和风采。 地域文化研究,通过对本地区全面的文物普查和考古遗址抢救性发掘,以及有关典籍和遗存的保护、整理,可以真实了解和正确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地域文化也是生产力,地域文化是明天的区域经济,这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即向世人宣告: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一定的区域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

绝密★启用前 2013-2014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大栅栏文化旅游商业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迹和独特的商业文化,是北京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大的一片,是构成北京都城历史记忆和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将大栅栏地区的整体功能定位为文化旅游商业区,改造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保护地区历史风貌,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题。 1.大栅栏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说明了城市 A.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B.早期设立的文化活动与后期的城市发展没有联系 C.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D.历史上的建设对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会产生影响 2.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 A.全盘继承历史遗产的风格,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 B.对北京所有的四合院全面修缮和保留 C.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感,不受历史因素影响 D.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力求保持历史文化的特色 【答案】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大栅栏地区的改造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保护地区历史风貌,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大栅栏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说明了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北京市今后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力求保持历史文化的特色。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北京大栅栏文化旅游商业区来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改造)建设的影响。解题时要明确:区域建设规划主要考虑三方面问题:一是城市性质。包括功能、目标等。二是规模。如北京能够承载多少人口,需要在多大规模土地上发展,什

高等院校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高等院校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结合高校特性,概括了影响高等院校布局的一般区位因素有产业环境、人力资源、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环境等。并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所设计的问卷对影响高校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显示高校聚集、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学生的生源市场、国内交通运输、科研生产力转化的市场等因素是影响高校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认为大学城的修建既规范又可以形成文化氛围也便于管理,大学城的发展是适应时代潮流的,高等院校有进一步聚集的趋势。 关键词:高等院校;区位选择;层次分析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通过对人才的培养,科学的创新,社会的服务功能成为培育经济区位优势的重要力量。一个区位条件优越的大学,不但自身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也可以对所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文献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众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等院校的区位问题,谢秀英(1999)指出现代高等学校空间区位已经由“点状聚集”逐步转向服务市场的区位指向。罗守贵(2000)指出高校区位研究应该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认为高校布局是一个综合指向的区位。黄栋(2005)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分布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高等院校区位发展的方向,即普及化、集约化、郊区化和社区化。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依据高校的特性分析可能影响高校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并以此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获取相关因素在区位选择过程中的优先级,进而将研究成果指导实际。 二、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主要是将所要研究的复杂问题或系统,由不同的层面予以层级分解,并藉量化的判断、矩阵演算,求得各层级因素的优先度,再综合而成。建立评估层次结构是AHP的重要步骤之一。 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高校的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在参考吴京生(2008)的基础上,归纳出高校区位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产业环境、人力资源、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环境5个重要层面。并依此作为准则层构建高校区位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高校最佳区位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评估指标高 校 区 位产业环境人力资源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环境高校聚集工商服务业聚集一般劳动力供给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土地供给公共卫生公共设施邻近省会中心国内交通运输国际交通运输学生的生源市场科研生产力转化的市场1.产业环境高校聚集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高校群聚在一起,就会形成资源共享与合作网络利益的聚集经济,将促使群聚内部的各个高校提升竞争力。并辅以外围工商服务业机构,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人力资源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它一方面担负着教学的职能,同时也发

地理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学案:第2章_附2_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_word版有答案

附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学习目标: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重难点) 2.掌握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重点) 3.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地域文化 (1)概念:是指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1)不同文化区乡村景观格局不同(例证) (1)分布: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特点 ①是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②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征。 (1)地域文化只是指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 (2)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3)广州的骑街老楼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的产物。() (4)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客家土楼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观特色。() 提示:(1)×地域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 (2)√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3)×广州的骑街老楼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与海外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4)√从建筑景观看,土楼保留了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观特色;建筑造型以圆形、方形最为常见。 [合作探究·攻重难] 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 【思考交流】 1.为什么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 提示:云南处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归纳总结]

影响城住宅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影响城市住宅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以昆明市主城区为例 冯瑶段凯健王蓉 摘要:从城市住宅与区位的联系入手,本文以昆明市主城区为例,分析了影响城市住宅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土地价格、城市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居民社会属性、环境偏好和城市规划等。总结我国实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住宅经济运行机制后,形成了公寓区位最接近于城市中心,花园别墅及联排别墅处于最外围,普通住宅在两者之间的空间格局,提出不同区位应发挥不同的区位优势。针对当前对住宅区位的评价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上,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分值法两种定量分析方法,主张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于定性指标,尽量将其进行进一步量化才能确定定性指标的影响权重,所有指标定量化之后的计算结果才能真正达到与现实接轨。 关键词:住宅;区位;商品房;定量分析法;昆明 0 引言 当前,在住宅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下,我国城市居民长期享受的福利性住房实物配给制度已经由房屋货币化和商品化体系所替代。住宅以商品的面貌出现在房地产市场上,具有市场选择权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城市居民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主体,也成为住宅区位选择的主体。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住宅产业都将是我国经济增长和促进内需的一个重要产业。自1998年住房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实施以来,我国住宅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1996年全国城镇化率为29.37%,2006年增至43.9%,年均增长1.45%,按此速度计算,未来五年全国城镇人口增量将超过9000万人[1]。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城市建设,更直接刺激了住宅需求。温家宝总理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访问时也提到:每年由农村进入城市需要解决住房的进城人员达到1800万,还有2100万流动农民工,虽然其中极小部分人会在城市首次置业,但是部分人会租赁住房,从而也形成一定的住宅需求。另外,旧城改造及其它城市建设造成的动拆迁,也会持续产生新增的住宅需求,而且多属刚性需求。 随着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和住宅市场的变化,城市住宅产业必将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而住宅区位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昆明市主城区住宅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昆明第一个居住小区——东华小区建成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变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