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区曝光法在数码相机上的应用

分区曝光法在数码相机上的应用

分区曝光法在数码相机上的应用
分区曝光法在数码相机上的应用

分区曝光法在数码相机上的应用

亚当斯将曝光区分为11个等级,从0区曝光到X区曝光。他将反射率为18%的中灰影调板定为“影调值V”,把直接获得“影调值V”的曝光称为“V区曝光”,拍摄到底片的密度名为“密度值V”,从“密度值V”使用正常反差相纸获得的影调就是“影调值V”。以“V 区曝光”加一档就获得“VI区曝光”,减一档就获得“IV区曝光”,其余各区依此类推。亚当斯通过分区曝光对底片上的潜影进行控制,在通过胶片显影的过程控制影调的压缩与扩张,从而得到高质量、层次丰富的影像。这就是著名的“分区曝光法(Zone System)”。

本文试图找出分区曝光与柱状图(Histogram)所示亮度范围的对应关系,说明民用数码相机的曝光特性,探讨将分区曝光法运用到电子暗房中,通过数字技术提高影像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柱状图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在Photoshop的Histogram中,除了C ache Level外,有7项参数,描述如下:

?Mean:描术平均亮度值。

?Standard deviation (Std Dev):标准偏差。描述亮度值的偏移量。

?Median:显示亮度范围的中间值。

?Pixels:描述被选定用于柱状图(Histogram)的像素总数量。

?Level:显示“十字星”所选区域的亮度级别。亮度级别分为256级,从0至255。

?Count:显示“十字星”所选区域的像素总数。

?Percentile:显示“十字星”所选区域的像素数占像素总数的百分比。

柱状图(Histogram)从0—255分为256(8bit)的亮度等级,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2 56级灰阶”。我们将亮度等级分为11个区,平均23级为一个曝光区,中间值为127和12

8。所以我们将116至139的亮度范围定义为“V区”,其余每变化一区曝光,灰度级相应增减23级,依此类推,得到如下对应关系:

Level 139~116 115~93 92~70 69~47 46~24 23~0

Zone V IV III II I O

Level 116~139 140~162 163~185 186~208 209~231 232~255

Zone V VI VII VIII IX X 但事实上,这种对应关系是不正确的。原因很简单,柱状图中的亮度级并非呈几何增长;而每增加一档曝光,所获得的曝光量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乘2,它是呈几何增长的。那么运用到上述对应关系上就会出错。通过实验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实验很简单,我们推荐各位使用数码相机的影友都抽时间做一次。一来可以了解自己数码相机中传感器(CCD或COMS)的特性,二来可以将分区曝光法有效地运用到曝光和电子暗房中,提高影像质量。实验方步骤如下:

1.选择物体色调均匀区域作为被摄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成像区域获得相对集中的

灰度值。被摄对象可以是阴影中的白墙、油漆均匀的门等等。笔者选用了一块色调

较为均匀的桔红色鞋盒表面进行实验。

2.以测光值直接拍摄一张,然后增减5档曝光,每增减一档各拍一张。这样,我们就

得到11张照片。分别对应11个曝光区。其中第一张是直接测光所获得的反射率为

18%的中灰影调,即“V区曝光”所得到的影调。

3.将照片导入Photoshop,用柱状图(Histogram)进行观察,并记录下亮度平均值(M

ean)或亮度中间值(Median)。之所以选用几乎没有反差的样板作为拍摄对象,是因为获得的亮度范围会很窄,同时影像亮度平均值(Mean)和亮度中间值(Median)相差无几,从而降低实验的误差。笔者选择了Median作为参考值。

4.将所获得的数据绘制成曲线。

笔者使用Canon PowerShot G2进行测试,获得曝光曲线如下:

纵坐标是256级亮度,横坐标是11个区的曝光。曲线的肩部急转落于VIII区,趾部平缓落于III区。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数码相机曝光过度1级,惨不忍睹,高亮处细节损失严重,无法弥补;曝光不足3级,虽然损失不少,但阴暗部仍有细节”的现象。同时,对应分区曝光法,横坐标上的曝光区应向左侧偏移半格。由于实验条件的不严格和数学知识的匮乏,我无法准确画出柱状图与曝光区的对应关系。但是,我能通过这条曲线找出所用相机对应分区曝光的相对亮度区域,在实际应用中应该足够了。接下来,笔者选用了反差不大并且带有纹理的皮鞋内包装袋作为拍摄对象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目的是根据亚当斯“有效幅度”

和“纹理幅度”的论述,验证“横坐标上的曝光区应向左侧偏移半格”的假设。结果令人满意。

最后的实验是在日常的场景中完成的,拍摄的是由白百合、玫瑰和绿叶组成一束花。同样拍摄了11张,不过我们只拿出3张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如下图所示:

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请看图:

我们按照测光表曝光所得到的柱状图,大量像素为什么不是分布在78—130之间呢?难道我们前面的结论是错误的?当然不是。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在这张照片上所采用的曝光还是不是“V区曝光”。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始,看看亚当斯是怎样定义“V区曝光”的:“将反射率为18%的中灰影调板定为‘影调值V’,把直接获得‘影调值V’的曝光称为‘V区曝光’”。换句话说,我

们在没有反差的影像上,得到的就是V区曝光,我们的结论没有错。那么,这张照片又怎么解释呢?

在“分区曝光法”诞生的年代,机内测光系统并不完善,人们只能拿着手持测光表进行测光,主要包括入射式、反射式和点式。当时的测光方法主要是中灰值测光法、高低值平均测光法。“分区曝光法”中的测光方法,即“分区测光法”能够让人们更有效的运用测光表所获取的数据;同时,在不能使用测光表的情况下,可以帮助人们运用经验估算出较为准确的曝光。随着机内测光系统越来越完善,测光表的“智商”也越来越高。笔者使用的数码相机带有“评估式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点测光”三种TTL测光模式。图三中的照片是使用“评估式测光”获取的曝光组合。所谓“评估式测光”是指:相机将图像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进行测光,然后通过特定的算法评估复合的光线条件,如主体的位置、亮度、直接光源以及背光,最后算出曝光值、调整曝光参数的设定。也就是说,在主体不是被强烈的背光包围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评估式测光”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较为准确的曝光值,可以部分替代“分区测光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对于整张照片来讲,是不是“V区曝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片中哪一部分的影调“落”(或“置”)于V区,那么照片中的这一部分所对应的曝光就是“V 区曝光”了。

文章写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我们的实验有了一个结果、得到了一条曲线并且运用我们现有的知识解释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下面该做什么了?我们要把这条曲线运用到实际拍摄中,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曝光,并运用“分区曝光法”的原理,在电子暗房中对影调采用局部“压缩”或“扩张”的处理,以提升影像的质量。

再看看前面的三张照片。照片a,玫瑰曝光不足,百合花细节表现良好;照片b,玫瑰曝光准确,百合曝光稍过;照片c,不用说,一看就知道曝光过度,虽然玫瑰色彩鲜艳,但与实际相比仍显明亮。

有些朋友也许会说:“为了艺术的目的,我就需要玫瑰鲜艳无比,与真实情况相比不是毫无意义了吗?”我来解释一下:“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一种方法,用在日后的拍摄中,以提高影像质量。既然是研究,就要有标准,有可以参照的对象,这样结果才有价值。而我们进行研究的参照物正是实际场景中的光线、色彩、亮度、形状等等。脱离了这些东西,我们就没了参照。所以,我选择了实际场景。”

回到正题。图二中的三张照片没有一个准确曝光。照片c可以扔进废纸篓了,我们要得到照片a中的百合和照片b中的玫瑰,怎么办?

请看图以下四张图片:

照片b阴影部分的柱状图

照片a阴影部分的柱状图

照片b明亮部分的柱状图

区域曝光法

区域曝光法在20世纪30年代由安塞尔·亚当斯和佛列德·亚契提出。这一理论为摄影曝光建立了标准流程,以保证能在任何环境下——包括逆光、极大光比之类能完全欺骗相机测光系统的场景——得到准确曝光。 本文就向大家介绍这种方法,并说明如何在你自己的摄影中运用它。 现代相机内置测光表的设计思路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曝光读数。但当你面对非常规环境时——比如一个同时有着明亮区域和黑暗区域的场景,相机测光表就无法有效工作了。此时就是区域曝光法大展身手的时候,它能帮你得到不仅正确而且迷人的曝光结果。 尽管区域曝光法最初是基于黑白胶片摄影建立起来的,不过这种方法同样适用黑白或彩色胶卷、负片或反转片,以及数码摄影。 区域曝光法的优势 1. 即使面对极端复杂的场景,也能轻松得到准确的曝光 2. 在拍摄前就能准确评估场景的影调和动态范围 3. 明白何时需要使用中灰滤镜 4. 明白如何选择包围曝光范围拍摄 5. 明白如何使用填充光来得到正确的曝光 中性灰 相机内置测光表的作用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曝光读数。也就是说,相机会把所有场景都当作具有中性反射率(18%反射率)的东西看待,并以此作为产生图像的依据,这就是中性灰(其读数位于纯白和纯黑之间)。 因此,如果一个场景中有较多的明亮部分,经相机自动曝光还原出来的图像就会比实际更暗,也就是欠曝。相反,一个以黑暗区域为主的场景,则会被相机还原得偏亮,即过曝。

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色彩。大部分颜色的反射率位于平均值左右,也就是与中性灰反射的光线相当,即中间调。理解中间调是学习区域曝光法的基础。 区域曝光法的基本概念 区域曝光法将一个场景按照影调从黑到白分为10个部分,有时也说成9或11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即为一区。每一区与前后一区相差1级曝光。所有区用罗马数字标注,中间区(中性灰)位于第五区,即Zone V。 对数码摄影师来说,我们一般只关注Zone III到Zone VII(3区到7区)之间。场景中最暗的部分会落入Zone III,最亮的部分则进入Zone VII。超出这个范围的部分会被当作纯黑或纯白处理,不保留任何细节。 当用相机对准一处拥有平均反射率的场景并准确测光,就能得到按照平均反射率还原的图像。如果你增加1级光圈或降低1级快门,图像就会过曝1级。想法若缩小1级光圈或提高1级快门,图像就会欠曝1级。 首先,我们要认为中间调就位于Zone V。若过曝1级,即为Zone VI。若欠曝1级,即为Zone IV。

安塞尔·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的运用

安塞尔·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的运用 《Moon and Half Dome月亮和半圆山》 这是亚当斯最为满意的带有月亮的风景作品之一。亚当斯对拍摄月亮很有经验,他能精确地测出月亮的亮度并通过区域曝光法原理预知拍摄后的效果,因此他照片中的月亮总是细节丰富,而不像普通人拍得那样一个白色的剪影而已。此外在黑、白、灰关系的处理方面形成明显的三个灰度关系即前景和中景的阴影、中景的山崖和灰色的天空,很明显前景阴影下的半边山壁几乎为死黑色调,这是亚当斯为了保留月亮的细节而不得不放弃该部位的层次关系。 安塞尔?亚当斯,二十世纪美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的风光摄影家、摄影教育家、自然环境保护者,著名的“区域曝光法”的创始人。因为他拍摄的富有诗意的约塞米蒂的风景摄影作品系列,使得美国国会在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法,开辟约塞米蒂为国家公园。1980年,美国“荒野学会”为亚当斯设立了一个“安塞尔?亚当斯环保奖”,这也是“荒野学会”授予的至高荣誉。 深入玩摄影的人,尤其是大画幅胶片摄影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这位原籍新英格兰的摄影界大师,于1902年2月20日生于美国

旧金山。在他14岁时与父母同游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并用父母赠给他的一台柯达布朗尼箱形相机拍出了第一张照片后,从此便陷入了“摄影的泥淖”。 亚当斯拍摄的富有诗意的约塞米蒂风景摄影作品系列,不仅吸引了千百万游人到那里,更使亚当斯获得了“约塞米蒂大师”的声誉,而且使得美国国会在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法,开辟约塞米蒂为国家公园。 The Zone System的来源 玩胶片摄影,特别是玩没有测光系统的老式相机,总会用到区域曝光理论。区域曝光理论的英文为“The Zone System”,该理论最初是由一位叫Fred Archer的人提出的,他在“The Zone System”中按照由黑到白的变化提出了0-10区的灰阶区分。0区是近于纯黑,光线被吸收无反光,10区是近于纯白,光线全部被反射,其余的区在中间,每区都比前一区光线反射多一倍(翻番),1区与9区相差256倍。中间的第5区光线反射率是18%,被简称为中灰。同时,Fred Arche还在光圈(F)档位系统中成功地运用0-10区灰阶形象地表现档位变化。后来,这一系统被立为工业标准,沿用至今。 看到这些,你也许会想这和亚当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总说亚当斯区域曝光法?其实,这在于亚当斯将这套工业标准用在了实际拍摄和曝光技巧推广中,并得到摄影师们的认

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网友举例讲解

对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有兴趣或感觉纳闷的同学进来。老败给你讲讲,保证和你在别处看到的不一样 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如雷贯耳已经n年了。不知出于啥原因,或许是年轻人对权威的逆反吧,十几年来从未提起兴趣去了解一下。直到已不再年轻的前几天,Tommy又提起了这个,才决定去了解一下。 Google一搜才发现,这么大名鼎鼎的理论,能找到的中文讲解竟都是些互相抄来抄去、人云亦云的狗屁。貌似没人能用中文讲清楚,更没人能说出来它在数码时代的今天能有什么指导意义。中文资料没帮助,看英文的吧。怎么搜索资料呢?关键词:区域曝光理论, 直译r egional exposure theory,google里还真有个把中国人这样说。可显然,这中国人发明的,英语里没这一说。 没辙,搜Ansel Adams 吧。这才知道这个被中国人赋予了这么一个高深名称的理论在英文里叫The Zone System。其原始的发明人叫Fred Archer(注意不要和Frederick S cott Archer,1813-1857,另一位对摄影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Fred Archer 对The Zone System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这个0到10区(级)的灰阶(见下面)。0区是近死黑,几乎全部光线都被吸收。10区是近死白,几乎全部光线被反射。其余的区在中间,每区都比前一区光线反射多一倍(翻番),1区与9区相差256倍。中间的那个第5区光线反射率是18%,叫作中央灰,简称中灰。Fred Archer另外的贡献是建立了光圈(F)档位系统,并且把光圈档位用这0-10区灰阶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一系统已经成为工业标准沿用至今,被我们每个爱好摄影的人所熟悉。说到这里,The Zone System的基本概念部分已经讲完。 没啥新鲜玩意嘛!都是摄影理论的入门知识。亚当斯呢?这关亚当斯什么事呢?没有亚当斯,这套系统就是一个工业标准,普通摄影者并无绝对必要了解这一知识。是亚当斯将这套系应用于拍摄实践并大力推广。他惊人漂亮的照片胜于任何雄辩,来证明其经验的有效性。所以人人都知道亚当斯的The Zone System,而忘掉Fred Archer,尽管亚当斯本人一直明确强调Fred Archer对The Zone System的贡献(人品也是大师!)。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10区。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比如只有从第4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这1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

亚当斯的组织区域曝光法

亚当斯的组织区域曝光法-----发烧大厨2012年1月17日 目录 第一部分、认识“区域曝光法” 第二部分、主动控制曝光量使画面的主体“对区入座” 第三部分、在数码系统后期中“区域曝光法”概念的应用 第一部分、认识“区域曝光法”建立分区域的基本概念 如何评价“区域曝光法” 它是一套完整的摄影理论, 它是一套完整的方法,

它指导人们发现完美的影调,它指导人们创造 大家注意一下,特别是风光摄影,都会知道亚当斯是什么人物,亚当斯是公认他是叫做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实际上从有摄影术到现在才有150年,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就等于是到现在为止最伟大的摄影师。最起码我是为么认为的,而且很多大家们也都这么样详论,如果说在全世界选出最伟大的摄影师如果是我选的话,一定是安塞尔亚当斯。可能包括拍战地新闻、包括拍灾难、包括拍任何突发事件的著名摄影师,都会这么认为亚当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之所以称为他是最伟大的摄影师,有两个原因,第一原因他的作品是给后人留下了相当多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无法超越的一座高山;第二个原因就是他给后人留下一套完整的摄影理论,就是咱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区域曝光

法,今天大家都能对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有一个15%以上的了解,咱们出去都是大师,因为如果是百分之百了解的话,我觉得太难了,因为它太深奥了,它深奥的原因就是不是光从字面上,光从书面上、光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有一种概念性的东西。 上次去拍花卉的时候,我们在一起讨论到了前景问题,亚当斯的作品,没有看到有什么前景可以看看那本书咱们这很多摄影师拍长城的时候,最后没有办法从别处揪一小花在镜头前面晃以充当前景但要没有前景称不上作品。我发现大家对一些技术,甚至是很基本的如果允许我这个人说话难听点,最基本的一些技术问题好像很模糊所以导致了咱们拍出的片子一看就不太好。所以我觉得是不是有必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在这儿给大家提个醒史要能达到提个醒的目的,今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 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亚当斯在他所写的《负片与照片》一书中对此曾作了详尽的表述。他所介绍的方法虽然较为复杂,然而是极其有用的。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甚至是初学摄影者也能像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预料到最终得到的照片是什么模样。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摄影者就会学会分析景物,肘景物进行更为准确的测光,并根据测光的结果作出适当的曝光,从而把对景物的视觉印象忠实地或者创造性地再现在照片上。根据亚当斯的理论,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可以分为十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白色)。第五区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得出来;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凭着区域系统,摄影者便可以颈见到照片的最后影像,并使底片能够根据摄影者心目中的构思去曝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量度阴影部分的光量,为使这部分能够有更多细节,并将光圈增大两级;然后量度重要强光部分的光量,按照区域系统理论,强光部分比阴影部分亮了五级,如果明影部分是第三区域的话,强光部分便是第八区域。倘若这是摄影者的构思,便可以马上进行拍摄。要是想使强光部分有更多层次,摄影者可以缩短底片的显影时间来减低反差,使第八区域变为第七区域。相反地,如果想使重要阴影部分有更多层次,而这部分又比较明亮部分暗了三级,显影时便可增加时间以增大照片的对比度,从而使强光部分变得更亮。当然,在充分掌握曝光区域理论之前,必须进行一些曝光和显影的试验,有关的内容较为繁琐,不再赘述。下面介绍亚当斯的一幅作品及其拍摄经过,以便对他的这种区域曝光法能有所了解。《冬天的风暴》是亚当斯1940年拍摄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一幅作品。那是12月初的一天。风暴最初夹杂着大雨,后来雨又变成了雪,直到中午天气才开始变得清澈。亚当斯驱车来到一个新找到的能够激起创作灵感的拍摄点,站在这里能看到约塞米蒂峡谷迷人的景色。他立即架起了8×10相机,装上121/4英寸的柯达XV镜头,对山坡和画面底部进行了取舍构图。然后等待云彩在画面上部形成动人的形状。为了避免云彩移动时造成影像模糊,曝光对问要求很短。对于这种景物,如果是用普通的平均读数曝光,按正常显影,底片的反差会很低。云彩是灰色的,阳光照射的明亮部分显得苍白,而阴影部分则非常柔和c亚当斯运用了区域曝光法,在拍摄之前他己能预见到最后的照片是外么样子。于是他对一系列区域进行了测光。当对点式测光表还未问世。亚当斯回忆道:“我在测光表正面加一节管子,把它的视角减少到大约15。左右,当然,我需要用4去乘侧光表所测得的任何部位的亮度值。在这一景色中,我可以断定表现出质惑的最明亮部分的亮度为160烛光/平方英尺,把这一亮度置于七区。我发现,右边最暗的树所具有的亮度(测光结果是3烛光/平方英尺)落在一区。由于树林挂有一层薄雪,它的平均亮度落在二区和三区。除了呈箭头状的明亮瀑布之外,最明亮的部分要算是云彩了。我估计瀑布的亮度大约有500烛光/平方英尺。为了提高树木的亮度,我本来可以使曝光增大2倍到4倍,但是这样可能会失去我认为照片会表现出来的某种透明的光亮感。鉴于对底片进行的这种最低的曝光,显影是要比正常区域提高一区。这就使得(本来位于七区的)高亮度达到八区的亮度标准,并且

黑白摄影的区域曝光法

黑白摄影的区域曝光法 今天介绍点高级曝光技术,也就是安塞尔.亚当斯著名的“Zone Exposure(区域曝光)”系统。这个系统最早是仅针对黑白摄影设计的,还包括了冲印的对应技术在内,但是其基本原理是有普适意义的。我们先从黑白影像开始描述。 以前曾经提过,测光表的原理,有个“18%灰”的重要概念,也就是说,一般的相片整个取景范围的灰度平均下来就是“18%灰”的色调(在Photoshop 中称为“mid-tone”,即“中间影调”)。换句话说,我们对着一片白雪来自动测光拍摄,最后出来也不是白雪,而是均匀的“18%灰”雪——这个当然是不能接受的,我们要的是真正白色的雪,那么为了把自动测光导致的“18%灰”雪变成“白”雪,需要进行多大的曝光补偿呢?这就是亚当斯引入的区域系统的用武之地啦!请看: 这个示意图是在电脑中使用11级的灰度级谱稍加改造而成,与亚当斯的区域系统的中间色调或许有稍微的误差,但保证了最重要的0级、9级、以及5级(“18%灰”)的精确。由图中可以看出,区域系统色调分布为10级台阶,其中最黑的为0区,中间区为5区,9区为最亮区,从1区开始,每上升1个区,相当于曝光+1EV,这样在整个区域系统中,共分布了9EV,要格外关注的是5区,这个区正好是18%灰度,也是相机自动测光系统曝光的依据。亚当斯的最大创意在于,以5区为中心,为1EV递加和递减得到的其他各个区域给出了相对准确的实际影调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在下面给出: 0区:全黑色。亦称基调黑色。 1区:几乎黑色。暗淡光线下的阴影。未照亮的室内空间,大多数情况下,影调与0区相同。 2区:灰黑。仅仅能暗示表面质地。 3区:黑灰。有表面质地化的影子,黑色的纹路和组织结构清晰可见,暗色纹路其质地很清楚。 4区:暗灰。暗色调的“黑”皮肤(如非洲人)。暗色树叶,风景或建筑物的影子。 5区:中灰。18%灰色。暗色调的“白”皮肤,亮色调的“黑”皮肤,风化的木头,明亮的叶子,晴朗天空中最深的蓝色。

关于区域曝光法

关于区域曝光法 关于区域曝光法 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亚当斯在他所写的《负片与照片》一书中对此曾作了详尽的表述。他所介绍的方法虽然较为复杂,然而是极其有用的。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甚至是初学摄影者也能像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预料到最终得到的照片是什么模样。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摄影者就会学会分析景物,对景物进行更为准确的测光,并根据测光的结果作出适当的曝光,从而把对景物的视觉印象忠实地或者创造性地再现在照片上。根据亚当斯的理论,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可以分为十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白色)。第五区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得出来;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凭着区域系统,摄影者便可以颈见到照片的最后影像,并使底片能够根据摄影者心目中的构思去曝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量度阴影部分的光量,为使这部分能够有更多细节,并将光圈增大两级;然后量度重要强光部分的光量,按照区域

系统理论,强光部分比阴影部分亮了五级,如果明影部分是第三区域的话,强光部分便是第八区域。倘若这是摄影者的构思,便可以马上进行拍摄。要是想使强光部分有更多层次,摄影者可以缩短底片的显影时间来减低反差,使第八区域变为第七区域。相反地,如果想使重要阴影部分有更多层次,而这部分又比较明亮部分暗了三级,显影时便可增加时间以增大照片的对比度,从而使强光部分变得更亮。当然,在充分掌握曝光区域理论之前,必须进行一些曝光和显影的试验,有关的内容较为繁琐,不再赘述。“区域曝光法”是一种理解曝光和显影、并且能事先想象出曝光和显影效果的体系,被摄体的各亮度区都能分别同曝光区域联系起来,它们依次近似于最后照片上的各种灰的色调值,在彩色照片中等同于各种色彩所体现的不同色彩亮度。这样,仔细的曝光和显影步骤可以使摄影者控制底片的密度和照片的相应 亮度值,从而会按照想象的最后影象再现出被摄体的具体部分。 亚当斯把被摄体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的亮度范围分成11 个区域(而不是我在楼下说的10个区域),他们分别是从0到10区,0-3区为低调,4-6为中间调,7-10是高调。中灰色调的5区为曝光范围的中区。在运用区域系统时,几乎总是首先把中灰景物的亮度放在曝光范围的5区上,于是其他各种亮度就分别落在其他区域上。如果出于某种需要,想把

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网友举例讲解

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网友举例讲解 对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有兴趣或感觉纳闷的同学进来。老败给你讲讲,保证和你在别处看到的不一样 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如雷贯耳已经n年了。不知出于啥原因,或许是年轻人对权威的逆反吧,十几年来从未提起兴趣去了解一下。直到已不再年轻的前几天,Tommy又提起了这个,才决定去了解一下。 Google一搜才发现,这么大名鼎鼎的理论,能找到的中文讲解竟都是些互相抄来抄去、人云亦云的狗屁。貌似没人能用中文讲清楚,更没人能说出来它在数码时代的今天能有什么指导意义。中文资料没帮助,看英文的吧。怎么搜索资料呢,关键词:区域曝光理论, 直译 regional exposure theory, google里还真有个把中国人这样说。可显然,这中国人发明的,英语里没这一说。 没辙,搜Ansel Adams 吧。这才知道这个被中国人赋予了这么一个高深名称的理论在英文里叫The Zone System。其原始的发明人叫Fred Archer(注意不要和Frederick Scott Archer, 1813-1857,另一位对摄影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Fred Archer对The Zone System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这个0到10区(级)的灰阶(见下面)。0区是近死黑,几乎全部光线都被吸收。10区是近死白,几乎全部光线被反射。其余的区在中间,每区都比前一区光线反射多一倍(翻番),1区与9区相差256倍。中间的那个第5区光线反射率是18%,叫作中央灰,简称中灰。Fred Archer另外的贡献是建立了光圈(F)档位系统,并且把光圈档位用这0-10区灰阶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一系统已经成为工业标准沿用至今,被我们每个爱好摄影的人所熟悉。说到这里,The Zone System的基本概念部分已经讲完。 没啥新鲜玩意嘛~都是摄影理论的入门知识。亚当斯呢,这关亚当斯什么事呢,没有亚当斯,这套系统就是一个工业标准,普通摄影者并无绝对必要了解这一知

曝光工艺

NIKON 工艺
一、 对位
概述
对光刻而言,其最重要的工艺控制项有两个,其一是条宽控制,其二是对位控制。 随着产品特征尺寸的越来越小, 条宽和对位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 0.5um 的产品, 条宽的要求一般是不超过中心值的 10%,即条宽在 0.5±0.05um 之间变化;对位则根据 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在多晶和孔光刻时对位的要求最高,特别是在孔 光刻时,由于孔分为有源区和多晶上的孔,对位的要求更高,部分产品多晶上孔的对位 偏差甚至要求小于 0.14um。 在现在的 IC 电路制造过程中,一个完整的芯片一般都要经过十几到二十几次的光 刻,在这么多次光刻中,除了第一次光刻以外,其余层次的光刻在曝光前都要将该层次 的图形与以前层次留下的图形对准。对位的过程存在于上版和圆片曝光的过程中,其目 的是将光刻版上的图形最大精度的覆盖到圆片上已存在的图形上。它包括了以下几部 分:光刻版对位系统、圆片对位系统(又包括 LSA、FIA 等) 。对于 NIKON 的步进重复 曝光机(Step & Repeat)而言,对位其实也就是定位,它实际上不是用圆片上的图形与 掩膜版上的图形直接对准来对位的,而是彼此独立的,即,确定掩膜版的位置是一个独 立的过程,确定圆片的位置又是另一个独立的过程。它的对位原理是,在曝光台上有一 基准标记, 可以把它看作是定位用坐标系的原点, 所有其它的位置都相对该点来确定的。 分别将掩膜版和圆片与该基准标记对准就可确定它们的位置。在确定了两者的位置后, 掩膜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圆片上就是对准的。
光刻版对位系统
略。
圆片对位系统
圆片对位系统中,根据特定的应用或为解决依赖于圆片工艺(如铝层)而产生的对 位错误,发展了各种各样对位系统:LSA、LIA、FIA。这里先作一个比较:这三种方式 的最大差异是处理对位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侧重点不同,特别是在铝上,高温溅射的铝在

摄影基础考试复习题内含答案

基础摄影 一、单项选择题 1、摄影术的诞生日是 A、1842.8.19 B、1832.8.19 C、1839.8.19 D、1850.8.19 2、“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里的不够近”是以下哪位摄影师的名言() A、贝亚尔 B、达尔伯特 C、卡帕 D、韦斯顿 3、“f/64小组”主张采用(),精确对焦,表现对象丰富细节与质感。 A、大光圈 B、小光圈 C、高速快门 D、慢速快门 4、“决定性瞬间”是()提出的。 A、布列松 B、亚当斯 C、卡帕 D、吴印咸 5、区域曝光法是由()以黑白影调级谱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曝光方法。 A、达盖尔 B、布列松 C、亚当斯 D、卡帕 6、提倡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主张在自然环境中拍摄自然景物的属于( ) A、纪实摄影 B、画意摄影 C、自然摄影 D、主题摄影 7、中国纪实摄影起步于(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8、防震、防晒、防热、防潮和什么是照相机维护和保养得基本要求? A、防盗 B、防借他人使用 C、防频繁使用 D、防尘 9、鱼眼镜头的焦距很短,特点是? A、抽象畸变 B、口径很长 C、像场弯曲 D、视场角大于等于180度 10、同一物体,镜头焦距长,被摄物体在胶片上成像会? A、亮 B、暗 C、大 D、小

11、什么样的镜头的焦距近似或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的长度? A、鱼眼镜头 B、微距镜头 C、变焦镜头 D、标准镜头 12、视场角为多少度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 A、80度以上 B、70度—95度 C、90度 D、40度—60度 13、视场角与镜头的焦距成什么关系? A、反比 B、正比 C、等比 D、无任何关系 14、常用照相机的光圈系数排列顺序为? A、f/2 f/2.8 f/4 f/5.6 f/8 f/16 f/22 B、f/1.4 f/1.8 f/2.8 f/4.8 f/6 f/8 C、f/1 f/2 f/3 f/4 f/8 f/16 D、f/2 f/2.8 f/4 f/5.6 f/8 f/11 15、控制镜头透光多少是什么在起主要作用? A、照相机机身 B、测距器 C、摄影镜头 D、光圈 16、在同等条件下,F/5.6的景深比F/11的景深? A、大于 B、大于等于 C、小于等于 D、小于 17、相邻两级光圈系数,后一级的通光量是前一级的关系? A、1/5 B、4倍 C、1/2 D、1倍 18、选择带有B门长时间曝光装置进行长时间曝光时,需按动几次快门?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9、摄影中指光线的颜色,我们称为? A、照度 B、色温 C、色彩 D、色相 20、AF符号是指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

亚当斯区域曝光 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 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亚当斯在他所写的《负片与照片》一书中对此曾作了详尽的表述。他所介绍的方法

虽然较为复杂,然而是极其有用的。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甚至是初学摄影者也能像经验 丰富的老手一样,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预料到最终得到的照片是什么模样。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摄影 者就会学会分析景物,肘景物进行更为准确的测光,并根据测光的结果作出适当的曝光,从而把对景物 的视觉印象忠实地或者创造性地再现在照片上。 根据亚当斯的理论,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可以分为十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 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白色)。第五区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 得出来;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 凭着区域系统,摄影者便可以颈见到照片的最后影像,并使底片能够根据摄影者心目中的构思去曝 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量度阴影部分的光量,为使这部分能够有更多细节,并将光圈增大两级;然 后量度重要强光部分的光量,按照区域系统理论,强光部分比阴影部分亮了五级,如果明影部分是第三 区域的话,强光部分便是第八区域。倘若这是摄影者的构思,便可以马上进行拍摄。要是想使强光部分 有更多层次,摄影者可以缩短底片的显影时间来减低反差,使第八区域变为第七区域。相反地,如果想 使重要阴影部分有更多层次,而这部分又比较明亮部分暗了三级,显影时便可增加时间以增大照片的对 比度,从而使强光部分变得更亮。当然,在充分掌握曝光区域理论之前,必须进行一些曝光和显影的试 验,有关的内容较为繁琐,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亚当斯的一幅作品及其拍摄经过,以便对他的这种区域曝光法能有所了解。 《冬天的风暴》是亚当斯1940年拍摄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一幅作品。那是12月初的一天。风暴最 初夹杂着大雨,后来雨又变成了雪,直到中午天气才开始变得清澈。亚当斯驱车来到一个新找到的能够

单反区域曝光法实用教程

数码摄影区域曝光法实用教程 区域曝光法在20世纪30年代由安塞尔·亚当斯和佛列德·亚契提出。这一理论为摄影曝光建立了标准流程,以保证能在任何环境下——包括逆光、极大光比之类能完全欺骗相机测光系统的场景——得到准确曝光。 本文就向大家介绍这种方法,并说明如何在你自己的摄影中运用它。 现代相机内置测光表的设计思路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曝光读数。但当你面对非常规环境时——比如一个同时有着明亮区域和黑暗区域的场景,相机测光表就无法有效工作了。此时就是区域曝光法大展身手的时候,它能帮你得到不仅正确而且迷人的曝光结果。 尽管区域曝光法最初是基于黑白胶片摄影建立起来的,不过这种方法同样适用黑白或彩色胶卷、负片或反转片,以及数码摄影。 区域曝光法的优势 1. 即使面对极端复杂的场景,也能轻松得到准确的曝光 2. 在拍摄前就能准确评估场景的影调和动态范围 3. 明白何时需要使用中灰滤镜 4. 明白如何选择包围曝光范围拍摄 5. 明白如何使用填充光来得到正确的曝光 中性灰 相机内置测光表的作用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曝光读数。也就是说,相机会把所有场景都当作具有中性反射率(18%反射率)的东西看待,并以此作为产生图像的依据,这就是中性灰(其读数位于纯白和纯黑之间)。 因此,如果一个场景中有较多的明亮部分,经相机自动曝光还原出来的图像就会比实际更暗,也就是欠曝。相反,一个以黑暗区域为主的场景,则会被相机还原得偏亮,即过曝。

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色彩。大部分颜色的反射率位于平均值左右,也就是与中性灰反射的光线相当,即中间调。理解中间调是学习区域曝光法的基础。 区域曝光法的基本概念 区域曝光法将一个场景按照影调从黑到白分为10个部分,有时也说成9或11个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即为一区。每一区与前后一区相差1级曝光。所有区用罗马数字标注,中间区(中性灰)位于第五区,即Zone V。 对数码摄影师来说,我们一般只关注Zone III到Zone VII(3区到7区)之间。场景中最暗的部分会落入Z one III,最亮的部分则进入Zone VII。超出这个范围的部分会被当作纯黑或纯白处理,不保留任何细节。 当用相机对准一处拥有平均反射率的场景并准确测光,就能得到按照平均反射率还原的图像。如果你增加1级光圈或降低1级快门,图像就会过曝1级。想法若缩小1级光圈或提高1级快门,图像就会欠曝1级。

区域曝光法

区域曝光法、宽容度和直方图 准确曝光是摄影的基本要求,然而究竟什么是准确曝光呢? 相机中控制曝光量的一是光圈,二是快门。光圈是指镜头的通光直径,决定镜头的通光量。按照光圈直径和镜头焦距的比值分为1/1.4、1/2、1/2.8、1/4、1/5.6、1/8、1/11、1/16……,俗称1.4、2、2.8、4、5.6、8、11、16……,每档光圈通光量相差一倍。快门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快门的速度1、1/2、1/5、1/10、1/25、1/50、1/100、1/250、1/500、1/1000……。每档快门时间缩短一半,曝光时间差一倍。光圈和快门共同控制相机的曝光量,同一档光圈和不同的快门构成不同的曝光,例如4-1/50、4-1/100,分别为相差一档的曝光;4-1/50、5.6-1/50也分别是相差一档的曝光;但不同的组合也可以构成相同的曝光,例 如4-1/100、5.6-1/50。 区域曝光法诞生于黑白摄影期间。由于黑白摄影只能反映出摄影对象的黑白层次,而黑白层次完全是由被摄对象的亮度大小决定的。彩色摄影出现后,虽然照片有了色彩,但是亮度层次还是由被摄对象的亮度大小决定的,特别是所谓彩色照片,实际上是红蓝绿三原色合成的,每种颜色的分量不同,也就构成了不同的色彩。各原色的分量,也是各原色的层次。所以说层次是摄影中的一个根本。 自然界中各个物体的亮度相差很大,在夏日阳光直射时可达1000勒克司,满月时的照度为0.2勒克司,其比值为5000倍。这种亮度差很大,即便是人的眼睛也无法适应,尽管人的眼睛有自动调节能力,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迅速调整视力,但是谁也无法在看清200勒克司亮度的物体的同时,去同时分辨亮度低于2勒克司的物体细节。和人眼一样,相机也不能,无论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幸亏是,人眼能够同时看清一定亮度范围内的物体,相机也有能力同时拍摄下一定亮度范围内的被摄对象,这个能力就是宽容度,在胶片时代是指胶片的宽容度, 在数码时代是指数码相机的宽容度。 由于胶片的宽容度和被摄对象亮度比不一致,这就诞生了区域曝光法。 参见附图,亚当斯区域曝光法是把自然界的亮度分为11区,每两级之间的亮度相差一倍,分别为20、21、22、23、24、25、26、27、28、29、210,(就是1、2、4、8、16、32、64、128、256、512、1024),其最高一区和最低一区的比值 为2的10次方,就是1024倍。 一般感光器件只能对上述11区中的几个区域进行较为恰当的曝光,这种能力称之为感光器件的宽容度。好的黑白胶片宽容度最大,可达7区左右,彩色负片的宽容度大约为6-7个区域,就是可以包容区域曝光法分区的6-7级;单反数码

安塞尔亚当斯与区域曝光法

安塞爾.亞當斯與區域曝光法 “我總覺得人像照片以靜態最為理想,處於安靜狀態的頭部幾乎和雕塑一樣美。這和抓拍不同,要等待豐富的表情出現,結果往往失去了機會。我在運動狀態下抓拍的照片很少。我認為人物特徵表現在他們處於靜止狀態的臉上。我的這類照片大部分是這樣拍的。我極少讓人擺好照相的姿勢,我總是等待他們放鬆,出現自然姿勢,然後我就說'別動'或'就這樣'!” --------安塞爾.亞當斯安塞爾?伊士頓?亞當斯(Ansel Adams )1902年2月2日-1984年4月22日)是美國攝影師,生於舊金山。亞當斯曾被時代雜誌(TIME)做過封面人物,還出任主角演了五集的電視影集《攝影--銳不可當的藝術》,是美國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像徵人物。他的攝影書已印了上百萬冊,在美國的超級市場都可以買到。有他簽名的照片,在六、七年前就一張高達美金八、九千元。 作為在自然風光領域里最偉大的攝影藝術家之一,亞當斯的區域曝光理論對于後世的攝影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在此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亞當斯的區域曝光理論。 區域曝光理論,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攝影科學的基本理論之一。亞當斯在他所寫的《負片與照片》一書中對此曾作了詳盡的表述。他所介紹的方法雖然較為複雜,然而是極其有用的。有人曾指出,一旦掌握了這種方法,甚至是初學攝影者也能像經驗豐富的老手一樣,在按下快門之前就能預料到最終得到的照片是什麼模樣。只要掌握了這種方法,攝影者就會學會分析景物,肘景物進行更為準確的測光,並根據測光的結果作出適當的曝光,從而把對景物的視覺印象忠實地或者創造性地再現在照片上。 根據亞當斯的理論,黑白照片的色調或灰調可以分為十個“區域”,由零區域(相紙能夠表現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區域(相紙的底色——白色) 。第五區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據測光錶的讀數曝光而得出來;第三區域是有細節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區域則是有細節的強光部分。 憑著區域系統,攝影者便可以頸見到照片的最後影像,並使底片能夠根據攝影者心目中的構思去曝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量度陰影部分的光量,為使這部分能夠有更多細節,並將光圈增大兩級;然後量度重要強光部分的光量,按照區域系統理論,強光部分比陰影部分亮了五級,如果明影部分是第三區域的話,強光部分便是第八區域。倘若這是攝影者的構思,便可以馬上進行拍攝。要是想使強光部分有更多層次,攝影者可以縮短底片的顯影時間來減低反差,使第八區域變為第七區域。相反地,如果想使重要陰影部分有更多層次,而這部分又比較明亮部分暗了三級,顯影時便可增加時間以增大照片的對比度,從而使強光部分變得更亮。當然,在充分掌握曝光區域理論之前,必須進行一些曝光和顯影的試驗。 附:安塞爾.亞當斯部份代表作品

(时间管理)拍出完美照片长时间曝光法的运用

(时间管理)拍ft完美照 片 长时间曝光法的运用

拍出完美照片长时间曝光法的运用 壹些特殊的摄影技术如长时间曝光对摄影师的挑战非常大,尽管手端相机、用快速快门能有更多拍到好照片的机会,但于夜间或晨昏进行长时间曝光,壹旦成功,照片必定会十分迷人。 根据众多摄影师的经验,长时间曝光的最佳结果往往不是于黑夜中获得的,而是于早晨或黄昏时产生的。这时,各种光源的亮度不同,色温也不同,从而形成非常有意思的色彩组合。那些不重要的区域,很容易就会被弱光或黑暗淹没,而重要的东西则很容易就显露ft来。这种拍摄场合通常具有非常强烈对比的光,因而非常有必要正确选用胶卷,同时,必须保证最起码的正确曝光设置。 灵活性和质量必须协调 严格来说,你可将这些照片分成俩个部分: 拍摄时,不用三角架,使用大光圈(即快速镜头),如 f2.8 或1.8)及快速胶卷如 ISO400 及400 之上来拍摄自然可用光进行摄影。 用三角架和 1 秒~几分钟快门时间拍摄到的真实夜景照片,中~小光圈以及中等速度的胶卷可保证最高的图片质量。 有效光中的主体很多均是移动物体,这是另壹个使得长时间曝光摄影变得很困难的原因。相机的曝光速度必须非常短,以于快门释放的瞬间里,相机不会被震动,快门速度的选择取决于拍摄主体的速度。因

为夜间物体的运动速度很难把握,这往往使夜间拍摄很难控制成像的效果,唯壹的办法是用不同的设置多拍几张,以供选择。 手端相机拍摄时,快门速度尽可能要和焦距保持倒数的比率,比如你将变焦定于 125mm 时,你就必须将快门速度设置为 1/125 秒或更快。 当你使用中速或高速胶卷时,曝光时间就能够更短壹些了,但同时你会发现你需要使用尽可能大的光圈,这样就会使得景深非常小。壹些镜头的光学性能且不是最好的,若于相同的快门速度时而又需要大景深 时,那你要使用高速胶卷。 拍摄落日余晖是摄影者们津津乐道的拍摄场合,因为这时拍ft来的照片往往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具体操作如曝光、取景、光线控制等均不会十分的复杂。似乎于什么情况下你均能够拍到令人喜欢的照片, 如曝光不足时会ft现轮廓效果的照片――当然这且不是摄影者应该使用的方法,摄影者应该人为地控制效果。那么于强光的背景下或于阴影里,如何才能体现更多的细节?壹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将曝光纠正设置为+1~2f 级 稍稍倾斜相机,且于曝光内存中输入相应的值。 用平均亮度对整个区域进行点阅读。 如果你用彩色胶卷曝光的话,专业冲印室可对照片进行调整,比如你不喜欢壹种色调或影调,你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让冲印店给你重新制

影调控制之数码摄影的分区曝光分析精讲

影调控制之数码摄影的分区曝光分析 一传统影调控制 传统摄影的影调控制所采用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又最有效的方法是影调区域系统,也称“分区曝光法”(Zone System),是美国的摄影大师A·亚当斯(Ansel Adams)发明的。“区域曝光”理论包括胶片感光度的测定、摄影预感、测光、曝光控制、显影控制(影调的压缩和扩展)锐度的追求、及照片的放大制作等,是指导摄影实践的经典理论,被认为是联系摄影科学与艺术两大鸿沟间的桥梁。其实质是应用科学的手段对影象从拍摄到制作进行全程的控制。在实际操作中,将曝光区分为11个等级,从0区曝光到X区曝光。他将反射率为18%的中灰影调板定为“影调值V”,把直接获得“影调值V”的曝光称为“V区曝光”,拍摄到底片的密度名为“密度值V”,从“密度值V”使用正常反差相纸获得的影调就是“影调值V”。以“V区曝光”加一档就获得“VI区曝光”,减一档就获得“IV区曝光”,其余各区依此类推。通过分区曝光对底片上的潜影进行控制,再通过胶片显影的过程控制影调的压缩与扩张,从而得到高质量、层次丰富的影像。 二传统影调区域与数码影像相互对应关系 “分区曝光法”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被广泛运用于摄影基础教学中,我们将以“区域曝光”理论作指导,对数码相机区域曝光、制作曝光区等级、特性曲线、有效幅度与纹理幅度的探索。

“目前数码感光器件分为CCD和CMOS两大类。CCD称为电荷耦合半导体器件,CMOS称为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器件,它们都是半导体器件,其工作原理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在数码照相机中的作用是把影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分别寄存起来,在外加扫描信号的作用下传输出去,最后经过各种运算转换为图像的数码文件”“数码图像传感器利用感光单元来接受光线,但对光线的色彩没有识别能力。那怎么让它感知色彩呢,现在的常规做法是在每个图像传感器单元的前面加上滤色镜,这又可以分为原色RGB滤镜和补色CMYG滤镜两种,这种技术被称为马赛克技术(Mosaic)。” 从以上文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对传统摄影中胶片的感光度及曝光測定,对应数码影像将转为对感光器件的測定,而显影及放大制作将与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中的直方图(Histogram)产生对应。直方图(Histogram)从0—255分为25 (8bit)的亮度等级,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255级灰阶”如下图: 通过“分区曝光法”的曝光区域与直方图的亮度范围关系对应,我们将亮度等级分为11个区,平均23级为一个曝光区,中间值为127和128。所以我们将

亚当斯分区曝光法俗解

亚当斯分区曝光法俗解 作者:蜗居客 本文由作者博客文章整理而成。博客原文参见: 一、序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Easton Adams,1902年2月2日- 1984年4月22日), 中文又译作安瑟·亚当斯,是一位著名的美国摄影 师,他以拍摄黑白风光作品见长,有很多某种的作 品广为流传。他发表的《照相机》、《底片》和《冲 印》等著作,对黑白胶片时代的摄影技术的发展有 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Zone System的概念,译为中文后被称 为“分区曝光法”或“区域系统”。这一理念的核 心,是将被摄体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的亮度范围分成 11个区域,他们分别是从0(全黑)到10(纯白)区。 其中对负片有效的区域是1至9区,能够展现纹理 的区域是2至8区。在这些区中,0-3区为低调区 域,4-6为中间调区域,7-10是高调区域。中灰色 调的5区为曝光范围的中区。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和胶片的显影处理过程中, 通过各种方法控制不同景物在这些区域的分布。根 据这一理念,我们可以将任何一个亮度值放在任何一个区域上,这取决于你想象中想要的拍摄效果,并决定相机的曝光量。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灰度条表示分区曝光法的区域及编号: 由于亚当斯所处的时代,照相技术手段还处在光学+机械的纯“手动”操作阶段,而且使用的感光材料是黑白照片,对于今天我们使用彩色数码相机的人来说,他提出的分区曝光法似乎太古老了。数码彩色摄影与亚当斯所处的时代,跨越了两个环境: ●由黑白胶片到彩色胶片的变化。 ●由彩色胶变到数码彩色摄影的变化。 但这种方法真的过时了吗?或许这种方法只是对一些专业摄影人士还具有参考价值?也许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思考方法来理解摄影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