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9)(1)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9)(1)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9)(1)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9)(1)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量的25%和22%左右,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

(一)基本情况

1.生产稳步发展。1978年至2000年,全国小麦总产量由5384万吨增至9964万吨,增长85%,年递增3%,高于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幅1个百分点;平均亩产由123公斤增至249公斤,提高1倍以上;播种面积则由4.4亿亩降至近4亿亩,减少4000万亩。

2.产区趋于集中。我国小麦生产分布广泛,除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其他30个省(区、市)均有小麦种植。在全国各大产区中,黄淮海麦区所占比重最大。2000年,黄淮海麦区小麦面积2.5亿亩、产量714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62.2%和71.7%。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生产大省,小麦面积达2.3亿亩、产量达680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7.9%和68.3%。

3.专用小麦发展迅速。1985年农业部提出发展专用小麦,1996年面积只有1600万亩。1998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展开,在小麦面积、产量调减的同时,专用小麦面积快速扩大。2001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达9000万亩,比1996年增加74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2-1999和GB/T17893- 1999)的专用小麦面积达3200万亩。专用小麦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外专用小麦的进口。

4.小麦加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各类面粉企业达4万多家,年加工能力1.7亿吨以上,其中日加工小麦50吨以上的面粉企业9883家;方便面生产线1800多条,年产量360多万吨;挂面生产企业2500多家,年产能力410多万吨;饼干、糕点的年产量分别达到153万吨和144万吨;饺子、包子、馒头等传统食品加工业稳定发展。

(二)主要问题

1.小麦品质不高。我国现有小麦品种中间品质类型偏多,既缺少制作面包的强筋小麦,又缺少制作饼干、糕点的弱筋小麦。与进口强筋小麦相比,国产小麦品质的主要问题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稳定时间较短,拉伸面积较小。我国小麦面团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拉伸面积平均在52平方厘米左右,而国外在100平方厘米以上。

2.商品小麦质量不稳。由于地区差异较大,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农民生产过程重品种、轻管理,使专用小麦的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加上混收、混储、混销,影响了商品小麦质量的稳定。

3.生产成本较高。1990年至2000年,我国每亩小麦平均生产成本由115元上升到265元,提高了1.3倍。其中,物质费用平均由75元上升到169元,提高了1.25倍;物质费用占亩产值的比例由48%上升到60%,提高了12个百分点,影响了我国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4.产业化发展滞后。这是制约我国专用小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不能实现产销衔接,优质优价,农民发展专用小麦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优质品种区域布局、标准化保优栽培技术等措施难以落实,影响了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在全球谷物生产中,小麦面积、产量和贸易量分别为34亿亩、5.7亿吨和1亿吨左右,分别占世界谷物总量的32%、30%和50%。我国小麦面积4亿亩、产量1亿吨左右,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2%和18%,均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小麦的需求呈增长趋势。近几年,世界小麦总需求达到6亿吨左右。据FAO中长期预测,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全球小麦总需求将分别达到7.48亿吨、7.75亿吨和8.58亿吨,分别比目前增加1.48亿吨、1.75亿吨和2.58亿吨。我国小麦需求也呈增长趋势,将继续保持产销大国的地位。

我国位于世界小麦产销中心。世界小麦70%左右的产量集中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十几个国家;小麦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小麦进口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日本、韩国、中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小麦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我国专用小麦生产,不仅能够有效替代进口优质小麦,而且可以直接向消费习惯基本相似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出口,将对亚洲乃至世界小麦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竞争力分析

与小麦出口大国相比,我国小麦的单产水平较高。2001年,我国小麦亩产270公斤,分别比美国高51%,比加拿大高104%。从生产成本看,我国小麦每亩物质费用169元,占生产总成本64%,比美国高9%。但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变动趋势及价格影响因素看,我国专用小麦在本国市场不一定没有竞争优势。美国、加拿大小麦远离我国,运输成本较高,尤其是2号及其以上高等级小麦,在离岸价的基础上,加上运输费、保险费、关税、增值税、卸船费等费用,其销售价格一般都要比我国专用小麦的价格高,综合起来看,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国产优质麦完全有取得优势的可能和潜力。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我国专用小麦总体发展思路是:抓“两头”(强筋和弱筋小麦)、“带中间”(中筋小麦),加快构建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专用小麦产业带,提升国产小麦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07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比例达到40%左右,比2001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3个专用小麦带发展的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面积占全国专用小麦面积的比例达到40%以上,比2001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力争向东亚国家或地区出口的目标。

专用小麦优势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黄淮海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4400万亩,长江下游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弱筋小麦面积达2000万亩,大兴安岭沿麓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强筋春小麦面积达600万亩。

1.从生产看,我国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发展到3200万亩仅用了五年时间,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品种、栽培技术等条件比五年前更好,经过努力再扩大3800万亩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从品种看,目前黄淮海麦区的8901、济南17等品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宁麦9号、豫麦50、皖麦18等品种,以及东北春麦区的龙麦26、辽春10号、小冰麦33等品种已有一定的规模,加上还有一批品质更优的品系或组合,为专用小麦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从需求看,目前我国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产需缺口分别达1000万吨和500万吨;从远期看,强筋小麦缺口还会增加。按目前单产水平估算,发展7000万亩优质强筋、弱筋小麦,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4.从进出口看,我国承诺到2004年进口小麦的关税配额为963.3万吨。为抵御进口专用小麦对我国专用小麦生产的影响,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也是非常必要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普通小麦价格比优质小麦低32-50%,也比我国普通小麦价格低30%。我国在加快发展专用小麦的基础上,可以按照WTO承诺的协议,用较少的外汇进口一定数量的普通小麦,在满足国内小麦总量需求的基础上,有效保护专用小麦的发展。

四、优势区域布局

根据降雨量、温度、日照、纬度、海拔,土壤类型、质地、肥力水平,消费、市场、交通、商品率,以及小麦品种优势、发展趋势等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按照农业部《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对北方强筋、中筋冬麦区(包括华北北部强筋麦区、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和黄淮南部中筋麦区三个亚区),南方中筋、弱筋冬麦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四川盆地中筋、弱筋麦区和云贵高原麦区三个亚区),中筋、强筋春麦区(包括东北强筋春麦区、北部中筋春麦区、西北强筋中筋春麦区和青藏高原春麦区四个亚区)的划分,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华北北部麦区、黄淮北部麦区、黄淮南部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东北春麦区,构成黄淮海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大兴安岭沿麓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和长江下游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前两个以强筋为主,后一个以弱筋为主。

黄淮海麦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蛋白质数量和质量都优于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大兴安岭沿麓是历史上优质春小麦产区,对小麦品质研究开发较早,现有品种多为美国和加拿大硬红春麦的后代。长江下游麦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软质弱筋小麦生产,近几年一些软质弱筋小麦生产优势比较突出。这三大优势产业带中已育成并推广了一批专用小麦品种。河南、江苏、山东等省已对本省小麦品质区划进行了初步研究,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对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有益探

索,这些都为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此外,西北的甘肃、新疆、宁夏,东北的辽宁、吉林,西南的云南、四川等小麦产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也有一定的发展,为当地生产面包、拉面等专用粉提供了原料。

(一)黄淮海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

基本情况:该区主要包括河北、山东两个省和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光热资源丰富,降雨量较少,土壤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非常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与积累,是我国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最适宜地区。现有小麦面积2.2亿亩、产量6300多万吨、平均亩产288公斤,分别为全国小麦的55%、64%和115%。

发展目标:以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为主。到2007年,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4400万亩,其中河北900万亩、山东1100万亩、河南1100万亩、江苏500万亩、安徽300万亩、陕西300万亩、山西200万亩。

重点地区:由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等7省的39个地(市)82个县(市)组成。包括河北石家庄、保定等5地(市)15个县(市),山东潍坊、荷泽等10地(市)18个县(市),河南新乡、濮阳等10地(市)18个县(市),陕西宝鸡、咸阳等5地(市)10个县(市),山西运城、临汾等3地(市)8个县(市),江苏连云港、徐州等2地(市)7个县(市),安徽淮北、亳州等4地(市)6个县(市)。

(二)大兴安岭沿麓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

基本情况:该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西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等地区,是重要的商品春小麦生产基地,土地肥沃,年降雨量550-650毫米,生态条件与加拿大、美国等强筋小麦生产地区相似,具有发展我国面包用硬红春小麦的生态资源优

势。现有小麦面积1000多万亩,亩产250公斤左右,商品率高达70%以上。

重点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黑河、齐齐哈尔2地(市)6个县(市)及垦区九三、北安2个管理局,内蒙古呼盟的4个旗县及垦区海拉尔农场。

(三)长江下游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

基本情况:该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两个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现有小麦面积3500万亩,占全国的10%左右。该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年降雨800-1400毫米。小麦灌浆期间降雨量偏多,湿害较重,不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积累,但非常有利于小麦低蛋白和弱面筋的形成,适宜发展弱筋小麦生产。小麦商品率较高,且紧邻沿海粮食主销区,水陆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有利于发展产业化经营。

发展目标:以发展优质弱筋小麦为主。到2007年,优质弱筋小麦面积达到2000万亩,其中江苏沿海沿江地区900万亩、鄂豫皖接壤的适宜地区1100万亩。

重点地区:以江苏中部弱筋小麦产区为重点,主要包括江苏南通、泰州等4地(市)10个县(市),安徽合肥、六安等3地(市)5个县(市),河南南阳、信阳2地(市)3个县(市)以及湖北襄樊市的2个县(市)。

五、主要建设项目

(一)专用小麦良种育繁推示范中心。在三大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内建设一批高标准专用小麦良种育繁推示范中心。建设范围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等省的18个县(市)及部分农场。

(二)专用小麦品质检测监测中试中心。目前我国小麦品质检测数据都是实验室结果,在正确指导产销方面存在较大误差,亟待成立全国专用小麦品质检测中试中心。美国、加拿大有四个中试中心,澳大利亚有两个中试中心,我国一直是个空白。为此,需在完善农业部谷物质检中心的基础上,将其建设成国家级小麦

质量中试中心,为我国专用小麦生产和开发服务。同时新建或完善10个品质检测监测中心,建设地点包括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的有关科研单位。

(三)专用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品种品质标准体系、肥水运筹技术体系、机械化生产体系、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科学化生产水平,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10个省(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园区。

(四)专用小麦商品生产基地。在总结发挥商品粮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稳定完善良种繁育和农技推广体系,提高保优栽培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在三大优势产业带中,每省(区)选择5-15个县(市)及农场,建成高标准的优质专用商品小麦生产基地,提高优质专用商品小麦的生产能力,稳定商品小麦质量。

(五)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在总结山东等省优质小麦协会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筹备成立中国小麦或谷物协会,以及优势产业带内省(区)级小麦协会和县(市)级种植者协会,形成我国专用小麦中介服务体系,推进专用小麦的产业化经营。

六、主要政策建议

(一)研究制定和实施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国际上许多国家对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如美国农民的收入约1/3是来自政府补贴。我国种植专用小麦一般影响产量10-15%,若不实施补贴政策,就会影响农民发展专用小麦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小麦生产成本较大,间接费用过高,应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加快研究制定和实施对种植专用小麦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政策,以保护农民利益。

(二)实行种子育繁推环节补贴政策。小麦是常规品种,农民通常自留自用,

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充分发挥良种的作用,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应对小麦原原种种性保纯、良种繁育及农民使用良种予以补贴。

(三)实行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在税收、贷款和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区专用小麦的积极性和能力。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2日来源: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 “藁城8901 ”、 “豫麦34 ”、 “高优503 ”、 “济南17 ”、 “野猫 ”、 “格来尼

”和 “辽春10号 ”、 “小偃54 ”、 “烟农15 ”、 “烟农19 ”、“滋麦12 ”、 “皖麦33 ”、 “皖麦38 ”和 “中优9507 ”等。具体如下: (1) “藁城8901 ”: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8901

”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 “8901 ”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 “8901 ”品质低于 “豫麦34 ”。 (2) “豫麦34 ”: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 “高优503 ”: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 “郑州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

专用小麦粉国家标准

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GB-93) 2003-11-03 14:16:04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93年3月23日发布,1993-10-01实施 [前言] 为了节省篇幅,这是10个专用面粉标准的综合,下述标准是小麦专用粉都必须达到的,所以在此一并列出。 ∴含沙量≤%0.02 ∴磁性金属≤0.003g/kg ∴气味:无异味 ∴卫生指标:符合GB2715的规定 [目录] 面包用小麦粉 饺子用小麦粉 发酵饼干用小麦粉 蛋糕用小麦粉 自发小麦粉 面条用小麦粉 馒头用小麦粉 酥性饼干小麦粉 糕点用小麦粉 小麦胚(胚片、胚粉)

[面包粉SB/T 10136—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5% 灰份(以干基计)≤0.60%≤0.75%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5.0 湿面筋≥33%≥30%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10≥7 降落数值250—350s [面条粉SB/T 10137—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5% 灰份(以干基计)≤0.55%≤0.70%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 湿面筋≥28%≥26%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4.0≥3.0降落数值≥200s [饺子粉SB/T 10138—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5%

灰份(以干基计)≤0.55%≤0.70% 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 湿面筋28—32%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3.5 降落数值≥200s [馒头粉SB/T 10139—93] 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5% 灰份(以干基计)≤0.55%≤0.70% 粗细度全通CB36号筛 湿面筋≥25—30%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3.0 降落数值≥250s [发酵饼干粉SB/T 10140—93]项目精制级普通级 水分≤14.0% 灰份(以干基计)≤0.55%≤0.70% 粗细度CB30号筛通过率全通CB36号筛留存≤10.0% 湿面筋24—30%

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专题14 区域经济发展(学生版)

专题14 区域经济发展(学生版)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浙江金华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4~5题。

4.据图推测( )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5.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今后制约其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B.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 C.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 D.农村经济严重落后,农业基础薄弱 8.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广东中山2013届高三联考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2010年12月的报告称,澳门2011年的经济可望增长16.3%。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与澳门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麦粉GB 1355-86 Wheat fiour 代替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小麦粉 GB 1355-86 Wheat fiour 代替 GB 1355-78 ───────────────────────────────────────本标准适用于加工、销售、调拨、贮存和出口的商品小麦粉。 1 质量标准 1.1 小麦粉按加工精度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下表。 ──┬────┬───┬────┬───┬───┬───┬───┬────┬── ││灰分,%│粗细度│面筋质│含砂量│磁性│水分│脂肪酸值│气味 等级│加工精度│(以干││%(以湿││金属物││(以湿│││物计) │% │重计) │ % │ g/kg │ % │基计) │口味 ──┼────┼───┼────┼───┼───┼───┼───┼────┼── │按实物标││全部通过││││││ 特级│准样品对││CB36号筛││││││一等│照检验粉│≤0.70│,留存在│≥│≤│≤│13.5 │≤ 80 │正常│色麸星││CB42号筛│ 26.0 │ 0.02 │0.003 │±0.5 │││││的不超过│││││││││10.0% ││││││──┼────┼───┼────┼───┼───┼───┼───┼────┼── │按实物标││全部通过││││││ 特级│准样品对││CB30号筛││││││二等│照检验粉│≤0.85│,留存在│≥│≤│≤│13.5 │≤ 80 │正常│色麸星││CB36号筛│ 25.0 │ 0.02 │0.003 │±0.5 │││││的不超过│││││││││10.0% ││││││──┼────┼───┼────┼───┼───┼───┼───┼────┼── │按实物标││全部通过││││││ 标准│准样品对││CQ20号筛││││││粉│照检验粉│≤1.10│,留存在│≥│≤│≤│13.5 │≤ 80 │正常│色麸星││CB36号筛│ 24.0 │ 0.02 │0.003 │±0.5 │││││的不超过│││││││││20.0% ││││││──┼────┼───┼────┼───┼───┼───┼───┼────┼── │按实物标││全部通过││││││ 普通│准样品对││CQ20号筛││││││

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https://www.doczj.com/doc/412731248.html, 2003-5-27 12:20 [关键词]棉花规划 中华商务网讯: 一.发展现状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 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 (一)生产发展迅速,总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花生产有了长足的发 展。1984年全国棉花面积10384万亩、总产量625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加3085万亩和408万吨,均创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全国棉花面积7200万亩,总产量532万吨,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位居世界第一。 (二)科技投入增加,单产提高。随着棉区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的改革,多次 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化学调控、病虫防治等重大技 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八五”期间全国棉花平均单产为52.4公斤/ 亩,“九五”期间达到67公斤/亩,2001年为73.9公斤/亩,位居世界第四。从三大 棉区看,西北内陆棉区单产最高,达到87公斤/亩,长江流域棉区为72公斤/亩,黄 河流域棉区为67.5公斤/亩。 (三)布局逐渐优化,集中度高。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有23个省(市、区 )的1100多个县(市)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 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0年全国1万亩以上的产棉 县547个,棉花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4%和88%;10万亩以上的产棉县179个,棉花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5%和70%。目前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2000年三大棉区的植棉面积分别占全国的30%、43%和26%,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38%和34%。 (四)品质不断改善,处于国际中上水平。目前,我国棉花品质在国际上处于 中等偏上水平,突出的优点是杂质含量少,短绒率低,可满足纺32-40支纱的需要 。三大棉区的情况是:长江流域大部分棉区棉花纤维长度长,比强度高,但纤维偏 粗;黄河流域棉区纤维品质指标间比较协调;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色泽好,长度在2 9毫米以上,主体马克隆值级达a级,但比强度低。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全球纤维消费量将持续增长。2000年全球纤维消费量5310万吨,比1999年 增长4.1%。其中,化学纤维3190万吨,占60%;棉花1980万吨,占37.3%。2001年全球纤维消费量5340万吨,比2000年增长0.5%,2002年将达到5550万吨。预计全球棉花消费量将从2000年的198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330万吨。 2.国内棉花需求量将继续增加。我国棉花消费包括纺纱用棉、民用絮棉、其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藁城8901”、“豫麦34”、“高优503”、“济南17”、“野猫”、“格来尼”和“辽春10号”、“小偃54”、“烟农15”、“烟农19”、“滋麦12”、“皖麦33”、“皖麦38”和“中优9507”等。具体如下: (1)“藁城8901”: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8901”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8901”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8901”品质低于“豫麦34”。 (2)“豫麦34”: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高优503”: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郑州9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济南1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是山东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深受广东一些面粉厂的欢迎。 (6)“小偃54”:属于硬质冬小麦,是前几年河南省的优质小麦中质量最好的。近年来,品种退化,品质有所降低,该品种亩产相对较低,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几年急剧减少。

小麦粉国家标准GB

小麦粉国家标准(2006-11-08) 2006年11月08日 《小麦粉》 (国家标准讨论稿)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GB 1355—1986《小麦粉》、GB/T 8607—1988《高筋小麦粉》、GB/T8608—1988《低筋小麦粉》、《专用小麦粉》LS/T3201~3208-1993的修订与合并。 本标准与GB 1355—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及规范性技术要素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修改; 根据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 新增内容: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表示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 增加了检验规则、判定规则。 增加了对标志、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标准Codexstan 152—1985《小麦

粉》(修订版1—1995)和欧盟关于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添加剂限制条目,修改了小麦粉脂肪酸值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355-1978、GB 1355-1986。 小麦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各类小麦为原料加工的小麦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4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

棉花优势区域规划

附件6: 棉花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 我国是棉花生产、消费和进口大国,也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棉花生产对于保障我国棉花供给、支撑纺织工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棉花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棉花发展受耕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制约日益严重。为适应新形势,切实稳定棉花生产,保障棉花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在总结上一轮规划实施经验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实施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优势区域建设投资力度,各级农业部门强化生产指导和科技服务,各地政府利用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引导纺织加工企业向优势区域转移,棉花优势产业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成效 1.生产布局更加集中。2005-2007年期间,三大棉区植棉面积占全国99.85%,比2002年提高0.25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冀、鲁、豫、晋、陕、津、苏、皖、湘、鄂、赣、新、甘等13个省区。10万亩以上(兵团5万亩以上)的大县面积占全国比例

为80.9%。其中,河北省10万亩以上的大县面积比例达到87.5%,比2002年提高9.5个百分点,形成了冀中南黑龙港流域优势区域;山东省10万亩以上的大县面积比例达到91.8%,比2002年提高6.8个百分点,形成了鲁西南、鲁西北和鲁北三大优势区域;新疆10万亩以上(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万亩以上的团场)的大县面积达到85.7%,比2002年提高9.7个百分点,形成了环塔里木盆地绿洲腹地的南疆优势区域和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的北疆优势区域。 2.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03-2007年,我国棉花平均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分别为8282万亩、77公斤/亩、641万吨,比《规划》实施前三年(2000-2002年,下同)分别增加1459万亩、5.5公斤/亩、155万吨,增幅分别达到21.4%、7.7%、31.8%。其中,新疆2003-2007年棉花平均种植面积2046万亩、单产108公斤/亩、总产224万吨,比《规划》实施前三年分别增长32.6%、13.4%、52.7%。 3.纤维品质明显改善。据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优质棉基地县主栽品种纤维品质检测,2004-2007年纤维长度、比强度、纺纱均匀指数分别比《规划》发布前的2001-2002年平均提高了0.2mm、0.4cN/tex、0.8。此外,我国已经选育出一批具有纤维长度在30mm以上、断裂比强度在31cN/tex以上的陆地中长绒棉花新品种,并示范推广200多万亩,使我国棉花

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_范文

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感谢您的阅读! XX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我县是省棉花主产区之一,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近12万亩,棉花年加工能力5万吨。2005年全县棉花产量7200吨。我县植棉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种棉,适宜种植面积近20万亩。植棉比价效应高,2005年我县粮棉比价达到1∶10.5。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棉花销售顺畅。 我县棉花产销还存在生产、加工规模小,品质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棉花产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我县棉花产业化发展。 二、目标和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9490吨,其中发展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12万亩,单产7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带动农户由5.5万户增加到7万户。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选择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的中东部棉花优势区域十字、石沛、襄河镇、草庵、二郎口、六镇、马厂、大墅、复兴等九个乡镇。发展优质专用棉12万亩,产量8000吨,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三)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些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以改制后的棉麻企业为支柱,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5000万元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其中产值或销售额亿元以上的1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安徽佳能棉业的资金优势和加工优势,以及在全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50%以上,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主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新小麦品种种植优质专用小麦成为当前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优势和必要性 近几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小麦的播种面积不断减少,以我县为例,我县常年播种面积在56万亩以上,而2000年秋种面积仅为50万亩,种植面积减少6万亩,全国形势也大体相似,就目前我国的人口规模而言,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警戒线为16.5亿亩,已连续两年低于警戒线水平,由此也拉动了小麦价格不断上涨。中国是一个人口有13亿之众的粮食消费大国,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传统小麦出口国,但三国的小麦总产也仅可满足中国年消费量的90%,故中国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那种认为加入WTO后,可以从国外大量进口廉价小麦的认识是不切实际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按目前企业的生产能力,全国年需强筋小麦(面包小麦)360万吨,相当于25—30个中等县的小麦总产;年需弱筋小麦(糕点小麦)600万吨,相当于40—45个县的小麦总产。需求的增加推动了优质专用小麦的价格,如强筋小麦济南17号的出库价一直稳定在1200元/吨左右,比普通小麦高15%—20%,4月份国家贮备的强筋小麦拍卖价更是达到了1660元/吨的高价,2000年下半年,我国许多面粉企业8901强筋小麦的到厂价均在1460—1600元/吨,可见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二)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所需的条件和要求 面粉工业近几年对优质专用面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许多地区在产业调整中已把发展优质小麦生产作为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探索出了一条科研单位+ 企业+ 农户的新型产业模式,但从面粉加工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存在原问题往往不是小麦质量达不到要求就是质量不稳定,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农民种植的小麦品种本身未达到优质专用小麦标准;二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造成小麦品质下降;三是没有对地区间气候条件差异造成的影响给予足够重视。 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播期和播量影响蛋白质、赖氨酸和湿面筋含量,播期还影响面团稳定时间;(2)氮肥施用时期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面粉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及湿面筋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氮、磷、钾的不合理配比与微量元素的缺乏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4)不合理的灌水次数与灌水量导致蛋白质和赖氨酸的含量下降;(5)环境因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温度、日照、降水等对小麦品质的综合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籽粒品质同时受许多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高产优质小麦良种的特性,挖掘产量和品质潜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小麦田间管理:(1)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做到苗全、齐、匀、壮,我县的最佳播期以10月1日—15日为宜。基本苗多穗型品种8—12万,大穗型品种15万左右;(2)注意促控结合,合理运筹肥水,创建高效群体。冬前及时查苗补苗,浇足浇好越冬肥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春季合理运筹肥水(拔节期第一遍肥水、孕穗期第二遍肥水);(3)拔节前(3月上旬)对旺长麦田叶面喷施小麦抗倒防病王(壮秆抗倒,花期喷施可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增加粒重);(4)及时防治病虫害(麦蚜、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做到早治疗;(5)适时收获(蜡熟末期最佳);(6)单收单脱、单贮、单运,严防混杂、虫蛀、雨淋和霉变,以保证优质小麦商品粮的纯度和质量。 发展优质小麦生产不可一哄而上,各地必须根据各自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精

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计划()doc

附件4: 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8年) 大豆是世界最主要的油料作物,是人类优质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为促进国内大豆生产恢复发展,提高农民收益,稳定市场供给,在总结《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整体形势日趋严峻,消费不断增长,国内生产滑坡,国际依存度过高。但东北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为今后大豆产业的发展探索了路子。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在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生产缓慢增长,加工业快速发展,进口急剧增加,已占供给总量的60%以上。 1. 生产波动下滑,自给率下降。近五年来,受市场价格及重大灾害的影响,我国大豆生产波动较大,总产四年

减一年增。2003年和2005年,在面积有所扩大的情况下,由于重大灾害的影响,导致总产下降。2006年和2007年,由于市场价格下跌,种豆比较效益下降,农民调减种植面积,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连续两年减产。2004年,由于价格高、气候好,大豆获得丰收,总产达到174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总产的波动下降难以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尽管高蛋白和菜用大豆能满足自需,但油用大豆基本依赖进口,大豆自给率大幅下降,2001年我国大豆国内自给率为52.5%,2007年下降到29.2%,6年减少了23个百分点。 2. 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农民收益和市场供给不稳。受国际市场影响,近5年国内大豆及制品价格波动剧烈。2001年国内市场大豆价格约每公斤2元,2004年上涨到3- 3.2元,上涨幅度达到50%以上;2006年大豆价格又回落到每公斤 2.3元,下降近30%。2007年下半年,大豆价格再次迅速上涨,到2008年5月,达到 5.6元,上涨幅度高达240%。2008年东北大豆收获后,大豆价格又迅速回落至3 .2元。价格的剧烈波动,造成大豆种植收益忽高忽低,农民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影响其种植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市场的稳定。 3. 加工业快速发展,外资控制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我国大豆加工业进入了调整、“洗牌”的巨变时期。布局

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

一、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二)建设单位:xx县种子公司 (三)建设地点:xx、xx、xx、xx等4个乡镇 (四)建设年限:2009年1月——2009年12月 (五)建设规模: 建设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其中:xx镇0.3万亩、xx 乡0.4万亩、xx镇0.3万亩、xx镇0.2万亩。 1、建安工程 (1)新建冷藏式种子库房,400m2,砖混结构; (2)新建晒场,1000m2,水泥结构; (3)实验、检验室,100m2,砖混结构; (4)农机具车库,500m2,砖混结构。 2、田间工程 (1)新打深机井及配套,4眼; (2)新修灌溉渠道,10公里; (3)机耕路修缮,10公里。 3、购置农机具及仪器设备102台(套、件)。 其中农机具20台(辆),种子检验仪器16台(套),病虫测报仪器39台(套),土壤分析化验仪器27台(套)。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605.92万元,其中建安工程112.00万元,田间工程230.00万元,购置农机具及仪器设备202.40万

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2.66万元,不可预见费28.85万元。申请国家投资550.83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90.91%;地方配套55.08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9.09%。 (七)运行费用: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需运行费438万元,从公司利润留成中解决,确保项目正常运转。 (八)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优质专用小麦良种300万公斤,每公斤小麦良种按2.40元计算,产值可达720万元。该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xx县所处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生产技术优势,扩大繁育规模,向市场提供优质小麦良种,有效降低优质小麦良种成本,显著提高良种入户率,从而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增强群众开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推进xx小麦良种产业化进程,为提升xx小麦良种的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需要。 粮食问题在我国历来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政治问题,特别是在当前面临耕地刚性减少,人口刚性增加,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种粮效益不高等不利形势下,粮食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小麦总产的丰欠,直接影响着全国粮食的安全。“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在农业生产中,良种是最主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具有其它任何农业措施都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

棉花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范文)

棉花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棉花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 该棉花项目计划总投资3787.9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671.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52%;流动资金1116.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48%。 达产年营业收入7577.00万元,总成本费用5959.72万元,税金及附加67.88万元,利润总额1617.28万元,利税总额1908.23万元,税后净利润1212.9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695.2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70%,投资利税率50.38%,投资回报率32.02%,全部投资回收期4.62年,提供就业职位141个。 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综合利用”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充分利用国家对项目产品生产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区位发展优势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有利条件,尽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目的。 ...... 主要内容:项目总论、项目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产品规划、选址可行性研究、土建工程设计、工艺技术、项目环保分析、安全经营规范、

建设风险评估分析、节能情况分析、项目进度计划、投资分析、项目经济效益、项目总结、建议等。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棉花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0278.47平方米(折合约15.41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9.15%,建筑容积率1.1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7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3.35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0278.47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8135.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820.2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9093.60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682.61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2台(套),设备购置费1329.47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503330.08千瓦时,折合61.86吨标准煤。

优质小麦概念及标准

优质小麦概念及标准 来源:作者:发布日期:10-08-26 10:49:10 一、概念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且经过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能够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的小麦。 优质小麦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优质、专用、稳定。 优质即品质优良。小麦品质是小麦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有机结合。目前为各行业人士共同接受的小麦品质评价主要指标是小麦的容重、湿面筋的含量和质量(收贮企业以籽粒蛋白、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作为三大必备指标)。不同指标的小麦可分别加工强筋和弱筋面粉。一般而言,籽粒蛋白高、湿面筋高、面筋强度大的为强筋粉,反之为弱筋粉。 所谓专用小麦就是指具有专门用途的小麦,如面包型小麦、饼干型小麦、优质挂面型小麦及专用饺子粉、拉面粉等。不同的食品具有不同的品质指标要求。一般强筋小麦可加工面包食品,弱筋小麦可加工饼干、蛋糕食品,中筋小麦可加工馒头、面条等食品。目前我国加工的高档食品多是利用进口的优质小麦与国产麦混配而成的。 所谓稳定,即品质稳定。优质小麦要求规模生产(如集中连片、单收单打单贮)以防止混杂,同时要求区域化种植,因为只有生态环境适应,才能保持种性纯正、品质稳定而优良 目前我国及我省小麦生产上既缺乏硬质高筋的面包用小麦,又极缺软质低筋的饼干用小麦,强筋粉的加工和高级食品原料的生产只能依赖于进口小麦或与进口小麦搭配。弱筋粉的生产则相反,需要添加剂以改变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造成资源、工艺、经济方面不应有的浪费。 二、优质专用小麦类型及标准

1、1998年国家颁布GB/T17320-1998标准,规定了专用小麦品种品质的分类。根据小麦籽粒用途的特点分为三类。 强筋小麦:角质率大于70%,胚乳为硬质、面粉筋力较强,适用于制作面包,也适用于制作其他面条或用于配麦。 中筋小麦:胚乳为半硬质或软质、,面粉筋力适中,适用于制作面条、饺子、馒头等食品。 弱筋小麦:角质率小于30%,胚乳为软质,面粉筋力较弱,适用于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品质各项指标如表1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发展较慢,目前市场缺口较大 表1专用小麦品质指标(GB/T17320-1998) 项目 指标 强筋 中筋 弱筋 籽粒 容重,g/l ≥770 ≥770

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农村区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加以解决。为此,本文对目前农村区域发展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策略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区域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研究的重点课题。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显著,并且短期内,这一问题难以真正消除。为了能够缩小区域农村发展差距问题,必须结合实际,仔细分析农村区域发展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寻找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特征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仅疆土辽阔,而且人口众多,在资源分布上呈现较大差异,加之历史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促使我国农村区域发展表现极不平衡。近年来,我国开始把目光转向农村发展,并把农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区域划分[1]。要想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区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首

先应该依据各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区内相似性以及区际差异性。现如今,我国对农村区域的划分呈现出动态性和间断性,更加善于结合某地的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发展进行区域性划分,对于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区农村发展实际,并由此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2]。 2.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明显,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区度,即由东向西,地区经济发展以此减弱,东部地区属于相对发达的地区,中部次之,西部则属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增长率来看,东部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从城镇化阶段来看,我国东中部地区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而西部地区则依旧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虽然,自“九五”计划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后,解决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但由于东部本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区优势,使得其更能吸引外界投资,由此东西部发展差距依旧存在壁柜不断扩大。 2.2农村区域环境发展问题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因而人口密集,环境压力

国家标准小麦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小麦粉》编制说明 前言 GB 1355—1986《小麦粉》国家标准自198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近二十年,9个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LS/T 3201-1993~LS/T 3209-1993)也已实施十二年之久。这些标准构建了我国小麦粉质量标准的总体框架,为规范小麦粉质量,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营养与健康,促进面粉加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小麦粉是我国民众的最大宗食品,同时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民以食为天”,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小麦粉、大米等“细粮”的渴求,二十年后的今天,小麦粉的消费群体大幅扩大,变成了绝大多数人的主食。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安全与营养,原标准已经不适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经济形势、供求关系和消费需求。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保障小麦粉的食用安全,促进公平竞争,急需对强制性国家标准《小麦粉》进行修订。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国家标准GB1355-1986《小麦粉》的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二○○一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二)》中的项目,项目编号为Q449-2001-001。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与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共同起草了本标准。 2003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食局及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对现行小麦粉国家标准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小麦粉》国家标准(初稿); 2003年10月召开小型座谈会讨论初稿,集中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二稿。 2004年1月通过互联网、邮寄等形式将第二稿发送给相关人士和生产企业,广泛征求意见。2004年3月汇集各方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形成第三稿; 2004年6月在南京召开审定会后,根据各方意见,将通用小麦粉与专用小麦粉合并为一个小麦粉标准,修改形成第四稿; 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小麦粉加工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部分省市粮油检验机构的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修改形成第五稿; 2005年7月在海拉尔召开的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四次会议上对第五稿进行了讨论,形成了目前的文本,即报批稿。 二、小麦粉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 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三、确定小麦粉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3.1 关于小麦粉的分类 在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研讨会上,有的专家提出我国小麦粉标准应参考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小麦粉分类标准,上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我国基本相同,其小麦粉分类可供我们借鉴。 本标准按照小麦粉的筋力强度和食品加工适应性能分为三类: 强筋小麦粉——主要作为各类面包的原料和其他要求较强筋力的食品原料。 中筋小麦粉——主要用于各类馒头、面条、面饼、水饺、包子类面食品、油炸类面食品等。 弱筋小麦粉——主要作为蛋糕和饼干的原料。

02 第2章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第2章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2.1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1.1江苏省社会经济概况 2.1.1.1自然概况 1.位置 江苏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京杭大运河纵贯江苏南北,陇海铁路横贯江苏北部,宁启铁路横贯江苏中部,沪宁铁路连接苏南各市,新长铁路连接苏北各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辽阔,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濒海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 2.面积 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6%。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耕地面积490.5万公顷。 3.河流 全省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690公里,西南部有秦淮河,北部有苏北灌溉总渠、新沭河、通杨运河等。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和洪泽湖像两面明镜,分别镶嵌在水乡江南和苏北平原。 4.气候 全省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2.1.1.2行政区划及人口 江苏省下设13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25个县,共有1103个乡镇。200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549.5万人,人口密度为736人/ km2。

近年来,江苏的人口增长速度较为减慢,2006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8‰。在人口构成中,城镇化倾向较为明显,2006年末全省城镇人口为3918.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3.57万人;乡村人口3631.3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8.57万人。 另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 2.1.1.3经济 江苏省地处于长江与沿海“T”型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结合部,位于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太平洋西岸,是长江开发开放的龙头,是经济对外辐射和对内辐射两个扇面的枢纽区域。江苏省2006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4.9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6.46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7817.00亿元,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28685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598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7.2∶56.5∶36.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3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4.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89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6%,提高0.8个百分点。 产业布局调整取得新进展,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发展态势良好。进一步加大“四项转移”力度,积极推进南北共建苏北开发区。苏北、苏中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江苏省农业中粮食以稻、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花生为主,粮、棉、油的产量和农业的总产值居全国前列,发达的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江苏省轻、重工业发达,工业门类齐全,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和建材为六大支柱行业,并拥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骨干企业。近几年来,江苏省以市场经济为向导,不断调整工业结构,重点向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倾斜。轻重工业发展基本同步,从表2-1中可看到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历程。

2021-2022年高三三校联考地理试题

2021-2022年高三三校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图为①、②、③三地夏至日直立杆的影子朝向和长度变化示意图,杆的长度均为1米。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 ①、② 2. 位于①地的某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别墅式海滨景观房,并宣传四季可观海上日出(假设天气晴朗),开盘后房屋销售一空。入住后,出现住户把开发商告上法庭的现象,图2为该小区住户分布示意图,其原因可能是 A.夏季, 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B.冬季, 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C.全年,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D.楼间距太小,根本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左下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右下图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4.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月均温在20℃以上可称高温;月均温在10℃~20℃之间,可称温暖或暖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可称凉爽或温和;月均温在0℃以下则称寒冷或严寒等。而描述降水多少则要复杂一些。因为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与气温、蒸发量有密切的关系。下图为按连续五日平均气温划分的“世界四季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世界四季类型分布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②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③沿纬度变化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④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6.A、B两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四季类型不同,其影响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地形 C.洋流 D.大气环流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洋流俯视图,据此回答7-8题。 7.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 B.西南 C.西北D.东南 8.影响途径乙地洋流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 ①②③④⑤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 形成的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 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 因相同 10.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是指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②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③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下图示意泥石流灾害严重的村庄R周边地形,读图完成11~12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