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企业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企业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企业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题目: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学院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届别

指导教师职称

二○一二年五月

摘要

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推销产品、占领份额,企业间赊销等交易方式日趋活跃。单一依赖于银行信用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往来的需要,采用票据进行支付和资金清算的业务日益增多。本文以票据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对应收票据的风险和防范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指出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来自:第一,政策方面;第二,经济市场方面;第三,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和信用管理方面等。其次,本文归纳了应收票据风险的种类:第一,真伪风险;第二,操作失误风险;第三,管理不善风险;第四,汇兑损失风险等。最后,本文针对应收票据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一,核对票据真伪;第二,完善内部控制;第三,加强票据管理;第四,减少汇兑损失等。本文通过对应收票据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提出了应收票据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应收票据风险防范应对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ell products and occupy shares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transactions including credit behaviors between enterprises become increasingly active. It is not enough to meet the needs of business dealings only by bank credit. More and more corporations use bills to make payments and liquidation of fund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y and literature home and abroad, following the rules of "asking the question-analyzing the question-solving the question", discussing the risk and prevention of notes receivable deeply. Firs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auses of notes receivable risk: 1. Policy; 2.economic market; 3.The companies' own internal controlling and credit management. Second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notes receivable risk: 1.The risk of authenticity; 2. The risk of operational errors; 3. The risk of poor management; 4.The risk of exchange losses. 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risk of notes receivable: 1.Check the notes' authenticity; 2.Improv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ling; 3.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bills; 4. Reduce the exchange losse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notes receivable through studying the related questions in depth.

【Key words】Notes Receivable; Risk Prevention; Responses

目录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

1 应收票据风险产生原因

1.1 法律政策方面 (3)

1.2 经济市场方面 (4)

1.3 企业应收票据核算方面 (4)

1.4 企业内部控制方面 (5)

1.5 企业信用管理方面 (5)

2 应收票据风险种类

2.1 企业现金流出的风险 (5)

2.2 票据真伪的风险 (6)

2.3 应收票据核算操作错误风险 (6)

2.4 票据保管与管理不善风险 (6)

2.5 票据背书转让的风险 (7)

2.6 信用管理风险 (7)

2.7 汇兑损失风险 (7)

3 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3.1 贯彻落实制度办法 (8)

3.2 监控票据的收取 (9)

3.3 核对票据的真伪 (9)

3.4 把握票据核算要点 (10)

3.5 加强票据的保管与管理 (10)

3.6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1)

3.7 严格审查票据背书转让的办理程序 (12)

3.8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档案 (12)

3.9 重视与银行的合作 (13)

3.10 减少汇兑损失风险 (13)

4 结语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现有的法律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体现公司的财务价值,便于公司获取权益融资利益与债务融资利益,增强公司增长的资金支持,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应收票据随之产生。具体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当前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增长。企业使用票据,购方不必支付现款就可得到货物,其支付的承兑手续费较低,而且与直接申请贷款相比,其融资条件和成本更低,融资期限掌握更灵活。一般来说,应收票据视为企业流动资产,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现金流入增多,资产流动性提高,反映的企业偿债能力增强,这在需要定期公开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报表中反映的尤为明显。对销货企业来说,大部分市场属于买方,供过于求,为销售更多的商品,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销货方接受买方的票据,形成企业的应收票据。根据《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执行报告”)指出, 2011年票据承兑业务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下半年增幅趋缓。本年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 1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8%;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 6.7 万亿元,同比增长18.7%。承兑余额从年初的 5.6万亿元快速增长至8月末的历史最高值 7.0万亿元,之后同比增幅趋缓,年末承兑余额比年初增加超过 1万亿元,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在票据融资方面,《执行报告》指出票据市场利率总体处于高位运行。2011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 25.0万亿元,同比下降3.8%;期末贴现余额为 1.5 万亿元,同比增长2.1%。金融机构加强对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的控制,年初票据融资余额小幅下降,第二季度逐步回升,下半年余额稳定在 1.5万亿元左右。年末票据融资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 2.8%,比年初下降 0.3 个百分点。票据市场利率在10月份达到最高点后有所回调。由此可见,票据在企业往来结算中日益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我国的相关管理制度正在走向完善,《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对商业汇票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不断地对有关应收票据的各项管理办法进行补充和修订。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深化与创新。各个业务公司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推销产品、占领份额,企业间赊销等交易方式日趋活跃,单一依赖于银行信用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往来的需要,企业之间的结算关系正在逐步向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具有较强支付能力和融资能力的票据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商品交易的重要结算工具。但由于企业对不法商人的防范认识不足,在保证安全承兑收款等方面考虑较少。加之,许多业务人员对有关票据流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我国企业间票据支付还存在诸多问题。《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票据的法规对商业汇票做出了相关规定,仍然有很多地方存在空白与不足,甚至出现相互背离的现象。加上票据本身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涉及到贴现、转贴现、再贴现、背书转让以及到期承兑等众多环节,稍不注意,极有可能产生风险。应收票据的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日益重要,因此,有必要从应收票据出发,全面系统分析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风险的措施与对策。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票据产生于 17 世纪初期,是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票据在经济活动中频繁应用。在发达国家的货币市场中,融资性票据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票据交易风险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

H.Kent Baker,James M.Meyer(1979) 认为贴现率对于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具有显著影响。他们结合金融基础理论,运用VAR方法研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利率风险,分析了贴现率和短期利率的关系。Mark Gertler 和 Cara S.Lown(2000)从融资理论出发,比较了企业内外源融资的成本和收益。

在国内,由于品种单一、规模较小,以及违规操作等,我国至今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扩大,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学者们也开始纷纷致力于票据的研究和探索。我国著名票据专家秦池江从经济循环、企业的流动性需求、票据融资的担保、真实票据理论的局限性、票据融资的信用基础和票据市场的经济地位方面,进一步论述了发展票据融资、建立健全票据市场的经

济功能和运行机制1。严文兵等人认为通过放开融资性票据,有助于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2。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票据的研究不是很多,而有关应收票据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拟从应收票据出发,研究应收票据种类,分析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应收票据是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遵循的是先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原则,对应收票据的风险和防范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应收票据风险防范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从法规政策、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接着,全面深入剖析了我国应收票据的风险种类;最后,针对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种类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1 应收票据风险产生原因

风险来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和债务、债权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应收票据本身的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额的不确定,必然导致应收票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3。在我国,影响应收票据兑现的因素很多,引起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法律政策方面

我国票据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已经制约了商业汇票的正常发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会计准则》等法规虽对商业汇票做出了相关规定,但对于某些重要的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对企业的承兑保证金来源、比例、保证金存款的性质以及对相关违规问题的处罚等。加之作为其实施细则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尚未出台, 企业在应收票据管理和结算

1秦池江,2002:《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金融研究》,第01期。

2严文兵、阙方平、夏洪涛,2002:《论开放融资性票据业务及其监管制度安排》,《经济评论》,第05期。

3房卫红,2009:《企业应收票据的风险规避》,《现代商业》, 第09期。

中常常无所适从。由于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空白,使业务人员操作不规范。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中涉及商业汇票的法律法规也相对较少。法规本身的疏漏加大了现实票据业务操作的难度, 为事后监管留下了难题。也因此引起了有关应收票据的许多纠纷。另外,宏观金融监管政策体系不健全。经济政策支持的行业总能吸引大量资金流入,由此产生票据的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此外,关于涉外票据管理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票据法》属于国内法,当我国的《票据法》与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发生冲突时,根据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我们需要先遵循国际法。我国企业在管理涉外票据时,需要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国际惯例、公约等,利用国际法和国内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2 经济市场方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利用票据进行融资和投资业务越来越普遍。相对于其他支付方式,票据更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而且与直接申请贷款相比,票据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申请商业汇票贴现的融资条件和成本更低,因此,票据在企业往来中被广泛应用,使得应收票据在大多数企业中存在,而由于企业投资融资带来的应收票据不能兑现的风险不可避免。部分企业盲目发展,利用票据贴现业务获得融资,但是由于宏观市场经济的变化和不稳定性,使得企业投入的项目资金链断裂,损失惨重。此外,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由于参与国际结算所面临的汇兑损益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1.3 企业应收票据核算方面

有的企业规模较小,业务量不大,不设置应收票据账户,在票据取得或背书转让时,手续不完备,无法清楚票据的来龙去脉,使得应收票据的核算缺乏详细资料,造成票据核算混乱。或者,企业虽然设置了应收票据账户,但是但不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使应收票据的种类、签收日期、票面金额、承兑人、利率含糊不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部分企业取得的应收票据不入账,或推迟入账,私自出借、挪用给企业管理者或其他企业用作非法抵押。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应收票据的承兑(付款)。

1.4 企业内部控制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密,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首先,企业对应收票据的检查、监督只是流于形式。在内部审计的方面,没有对应收票据数据的正确性、内容的真实性、业务的合法性、主要账务处理的合规性,以及会计报表列示的恰当性进行清晰地确定,因而造成了潜在的应收票据风险隐患。企业相关的业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票据操作中主观武断,识假辨假能力差,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再次,企业普遍只重视销售而忽略对应收票据的规范管理,没有对购买方的信用、资质进行详细的调查,贸然与一些资产状况、经营前景、支付能力不详的企业合作,这就极大的增加了应收票据的承兑风险。另外,企业有关应收票据的保管和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传递不畅等也是产生应收票据风险的原因之一。

1.5 企业信用管理方面

我国主要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进行信用管理,企业很少进行信用管理,社会信用意识十分薄弱。据有关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情况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的企业中,只有极少的企业有独立的信用核算部门,大多数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恶意拖欠账款,结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在信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应收票据的回收也就出现了问题。

2 应收票据风险种类

2.1 企业现金流出的风险

应收票据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增加了资金流出的概率。应收票据大都来自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逾期不能收回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能收回,周转资金不足。赊销虽然能使企业销售更多的产品,获得较多的利润,但是这些利润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支付更多的企业所得税等,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2.2 票据真伪的风险

汇票业务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假冒、变造、克隆票据等不法行为。商业汇票是带有一定格式的印刷票据,有的企业试图伪造新版汇票,篡改印刷票据。若企业缺乏专业技术,无法识别票据的真伪,增加了企业票据资金风险,很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出票银行在票据内容上注明“真伪自辨”,这无疑又增加了企业甄别真假票据的难度与风险。

2.3 应收票据核算操作错误风险

有的企业混淆应收票据的核算内容和使用范围,一般来说,应收票据只包括商业汇票,即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有的企业将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等不属于应收票据的经济业务列作应收票据处理,有的甚至将应收账款业务列作应收票据,或者将应收票据列为应收账款,或者将应收票据贴息套现后的资金流入用于冲减应收账款,导致往来账户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部分企业为了达到偷税的目的,刻意不对企业发生了应收票据业务核算或者不进行如实核算,虚减收入。按照现行制度,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是不能计提坏账准备,但有的单位为了虚增减值准备,将应收票据的余额也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从而达到虚减利润,偷逃税金的目的。这些不当的操作行为都有可能引发应收票据风险。

2.4 票据保管与管理不善风险

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在防范方法上缺乏合理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内控措施不够完善,发现制度缺陷时,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没有从风险隐患的高度去认识间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就为应收票据发生风险开了方便之门。票据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5],相比其他流动资产,更加不易被人察觉。如企业长期不对应收票据进行盘点,在监管不严及信息不透明情况下,可能会给保管票据者提供了出借、挪用承兑汇票的机会和空间,如保管承兑汇票的人将承兑汇票出借、挪用或者抵押给他人进行套利。当企业发现的时候,有的票据已经不能收回票据,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5 票据背书转让的风险1

背书转让,是指当持票人为了转让票据权利,而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就是在进行背书转让。在现今的票据业务中,由于相关业务人员不了解处理流程,或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随意进行操作,造成日常流通转让中存在大量有瑕疵的票据, 这些票据的瑕疵常常导致承兑人不按时付款或作为拒绝承兑的理由, 诸如背书人、被背书人填写不规范,背书所盖印章不符合规定,使用印泥明显不一致,背书不清晰不连续,这些都是经常隐匿的一些潜在隐患。一张票据经过多次背书转让,可能存在由于背书中的不连续或瑕疵被拒绝承兑的风险。企业为了收回欠款,要行使对前手甚至出票人的追索权,无疑增加了收款难度。另一方面,银行为防范票据风险,对稍有瑕疵的票据,以各种理由拒付票款,甚至未出具拒付理由就将票据退还企业,使得企业无法实现票据承兑,持票人为了收回欠款,不得不选择司法诉讼,使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2.6 信用管理风险

应收票据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企业通过开展赊销业务,一方面增加了销售量,拓宽了市场占有份额,但是,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票据评级尚待确立,对企业履约缺乏约束力,容易出现出票人因支付能力出现问题, 票据到期不能及时兑付或虽未出现问题但不愿兑付而导致的信用风险。商业信用不及银行信用,有的票据当事人信用观念差,不认真履行票据付款义务, 对货款能拖则拖,任意拒付、退票形成纠纷无处不在。加之,目前大量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承兑申请人不履行付款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 促使各家银行均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承兑对象、承兑金额。使得企业应收票据的承兑越来越复杂和困难,无法回收货款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2.7 汇兑损失风险

有些企业的大部分商品用于出口,在国际贸易中,汇率风险是不可控制的风险。企业在收到外国客户开具的票据,或者办理托收等,在收取货款时,

1陈跃雪,2003:《票据背书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03期。

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汇兑风险。自1994年1月1日起,我国人民币汇率实现并轨,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制。从企业收到票据,至到期日承兑,或在未到期之前进行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由于人民币汇率每天都在变化,票据的汇率可能与当时签约时的汇率相差甚远。因此,对应于一个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来说,应收票据的汇兑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3 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3.1 贯彻落实制度办法

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应不断完善有关应收票据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切实维护票据的流通秩序和信誉。对有关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行为, 要督促商业银行采取相关的制裁,如暂停其使用某种结算票据,或者降低其信用等级。情节严重的,要在有关媒体上曝光,以督促其增强信用观念。这项惩罚举措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影响极其严重的。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针对目前一些企业不讲信用,存在杂乱的债务链现象。督促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维护社会信用秩序。要使市场机制下的竞争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优胜劣汰。只有那些守信用, 能履行信用关系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而不能履行信用、资不抵债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加强现场检查, 建立对违规票据行为的定期通报制度和处罚制度,加大对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力度。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能够促进企业按照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国家应统一准则,以便对应收票据业务进行规范管理[9]。保护合法票据持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票据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交易纠纷的仲裁,维护正常的交易运作秩序。在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票据纠纷, 法律部门裁决的顺序是宪法一法律一条例一规章制度,避免因准则不统一导致执法结果不尽相同。

我国应加大力度宣传普及《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会计准则》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提高票据经办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涉及票据的业务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和纠纷也越来越复杂,我国有关应收票据

的制度办法也在不断地做出调整和修正,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它具备专业性和技术性,人们对它不能只是一知半解,国家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应该开展强制性的培训,做好继续教育,使票据当事人能够与时俱进,学习金融票据案例,掌握最新的信息,强化风险意识,时刻提高警惕,做好票据的收取、保管和承兑工作。

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伪造、克隆、变造票据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3.2 监控票据的收取

票据是否能够实现到期承兑,或者在未到期之前进行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与承兑人的信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应尽量选择银行承兑汇票,而不是商业承兑汇票。因为,经过承兑后,银行承兑汇票的主债务人是银行,依赖银行的信用,企业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越小。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在收取商业承兑汇票前,应该对客户企业的偿债能力、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避免与那些偿债能力低、信用状况差和恶意拖欠账款的企业合作。收取商业承兑汇票,则尽量要求客户出具见票即付的商业承兑汇票。对于客户出具的期限较长的商业承兑汇票,需要有银行出具的保贴函,以确保企业能向出具保贴函的银行进行贴现。应收票据实际上并未真正的成为企业的资金,在未到期之前,它是企业未实现的利益。大量应收票据的存在,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如果应收票据迟迟不能收回,就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失灵,导致生产停滞。一旦应收票据成为坏账、死账,就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企业应严格控制收取票据的数量,在客户的选择上做到“量少质优”。为促进企业能够到期足额收到客户的货款,企业在收取票据时,应注明关于保证金,担保、抵押等事项。

3.3 核对票据的真伪

票据的真实性建立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上,必须以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汇票的最长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且最大金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企业依法对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

行鉴定。票据要平整洁净,字迹印章清晰可见,票面无折痕、油污等,票据无缺角、撕痕或其他损坏。审核出票人是否具有出票资格,票据的各记载要素是否完整,各种签章是否齐全,严格审查票据填写是否规范,如票据的行名、行号、汇票专用章等是否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签发日期和支付日期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有关知识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检验票据真伪的具体方法有:一、查看票据是否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印刷厂统一印制,有防伪水印图形;二、观看其纸张颜色、印章颜色和形状是否有异,观看汇票的纹印是否清晰,观看号码、金额部位是否有涂改迹象;三、是摸汇票的纸张是否手感轻薄,号码区域是否有毛糙感觉,是否有明显凹凸感。四、根据书写习惯,从字体的笔锋、笔顺、线条长短和倾斜度等判断是否是当事人真实书写。同时,为了防范伪造、变造票据、盗开票据或印章等形成的风险,企业对票面真伪进行检查后,应该委托银行鉴证和查询。

3.4 把握票据核算要点

应收票据可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做好应收票据总账和明细账。当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商业汇票时,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应收票据”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企业取得应收票据时,无论是商业承兑汇票还是银行承兑汇票,也无论是否带息,一般应按其面值入账。对于带息的应收票据.期末按应收票据面值和确定的票面利率计提利息.并相应地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商业汇票到期时,企业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

3.5 加强票据的保管与管理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票据进行保管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保管制度和管理制度,落实票据业务管理办法和具体操作规程。企业按规定及时对收到的票据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应收票据登记簿应逐笔记录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期、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和利率,贴现日期、贴现率和贴

现净额,以及收款日期和收回金额等资料。应收票据到期收清票款后,应在应收票据登记簿内逐笔注销。严禁将应收票据置于账外。票据管理人员应不定期对票据进行盘点,跟踪好应收票据的动态。对将要到期的票据及时提示支付,如果客户资金紧张暂时不能承兑, 则要求客户出具应收票据据延期报告, 注明延期的票据种类、金额以及支付的办法,若发现票据遗失,应及时通知付款人挂失止付。建立票据信息反馈制度,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赔偿能力等,实行谁经手、谁负责、谁回笼的原则,将收款的期限与责任落实到人,并以考核挂钩奖惩兑现手段,定期反映各单位收取情况,充分调动收款人员的积极性,及时回笼资金。同时,对于已转让或者贴现的票据要按规定整理归档,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贴现申请人资料不完整或失效、无效情况。贴现办理后3个工作日内,要将贴现资料整理、装订、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工作。已转让或者贴现的票据要在备查账户中登记说明,以便日后进行追踪管理。企业还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聘请相关技能人员对应收票据进行分析利用,开展投资和融资活动,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6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关于资金活动和销售业务对应收票据作了相关规定。应收票据作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准货币资金的性质,而票据承兑人的信用不同可能存在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故此,应收票据应重点关注的风险是内部控制不到位,可能导致被挪用、侵占或者欺诈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需要企业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既要保证公司的正常高效运作,又要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与监督,对于不能相容的职务,如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审计,支票保管与印章保管等,要遵循分离控制的原则,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第二,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针对应收票据,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计划体系管理。通过风险评估,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培育风险文化,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第三,做好信息沟通工作。财务部门需要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整合出有用的信息,从中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财务部门可以定期向管理层报告企业应收票据收取情况。第思,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评价有关应收票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应收票据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监督应收票据的管理情况,若发现有人私自挪用,或出借给他人等情况,应马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有关应收票据的会计核算、资金清算等重要环节实行有效的检查监督,严禁有章不循、违规操作。

3.7 严格审查票据背书转让的办理程序

把好票据流通中的背书关,对于接受转让的票据,企业要重点审查票据的记载事项是否齐全规范,票据上有无挖补、涂改等现象, 印章是否齐全清晰,印泥是否一致。企业一定要在被背书人栏内填写被背书人的单位名称,防止承兑汇票被倒买倒卖。背书必须是连续的,且不能有瑕疵,如果是在背书过程中产生的瑕疵,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在通常情况下,票据背书中使用的印章主要有单位行政公章或财务公章,法定代表人印章或授权人印章,若背书人为个人的要加盖个人名章,凡违反规定的,即为无效背书。

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或“委托收款”字样的、已经被拒绝承兑、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绝对不得收取。严格把握凭证审查关,切实提高企业票据背书风险的防范能力。

3.8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档案

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承兑, 则转变为应收账款,使应收账款的账龄大大延长, 对企业来说, 会带来不小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对客户作信用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对那些资信不明的新客户以及那些外汇紧张、地区落后、国家局势动荡的客户实行重点关注。根据企业性质、规模、业务量,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档案,采用5C对客户信用进行评级(5C包括:“品行”Character,指客户愿意履行其付款承诺的可能性;“能力” Capacity ,指客户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资本实力” Capital,指客户的一般财务状况;“抵押品” Collateral,指客户为了获得商业信用而提供给予企业作为担保的资产;“经营环境” Condition,指一般经济发展趋势或某些地区的特殊政策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针对客户信用度差异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和还款政策,企业还需要充分估计客户不能及时付款造成呆账损失的可能性。每月都必须对留存的票据进行归类分析,并根据票据到

期承兑情况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调整。针对那些恶意拖欠货款的客户,采取更加严厉的结算政策,并将之列入黑名单,拒绝与之再次合作。

3.9 重视与银行的合作

只有在充分了解票据的签发人、承兑人和付款人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企业密切地与银行进行联系,不仅有助于增进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也有助于企业自身防范商业汇票的信用与市场风险。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企业在收到票据时应主动到银行进行审查确认,鉴定无误后方能办理相关商品交易。在银行相关人员指导下进行票据背书转让、保证等;其次,结合地区实际,推广使用支付密码器、结算证等现代化支付手段[5]。支付密码与结算证相比,在票据支付环节的增加了硬性控制,所以防范效力更强。目前, 在经济发达地区,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 强力推广使用支付密码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应严格执行已推广使用的结算证制度;最后,企业和银行应定期或者不定期核对往来账务。通过银行对账单和银行余额调节表,发现和查明企业未达账项, 及时使差错得到发现, 以便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或化解风险。同时,企业可以利用人民银行内联网系统,进一步将网络客户端延伸到各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构建全国性的支付票据业务数据库,跟踪每一笔票据支付业务发生情况,为用户及时提供票据验证查询、支付情况查询、挂失信息查询、票据权利公示催告信息查询、不良支付记录等相关信息服务。

3.10 减少汇兑损失风险

在接收涉及外币结算业务的票据时,出口企业要降低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有以下几点措施:首先,企业应了解客户所在国家的政局形势、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和汇率变动等情况,若该国正处于政局动荡、周边环境紧张,或经济低迷、萧条等,企业应尽量避免与这些国家涉及有关票据方面的业务,从而减少应收票据无法承兑付款或贴现的风险。其次,企业在与国外客户签订合同时,要缩短票据付款时间,加快结汇速度,或者提高预付款比例,可以提供一定的现金折扣,激励外国购买商尽早付款。再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可以共同协商采取固定的汇率,这样可以避免因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但这样也会使企业丧失汇率变动带来的收益。另外,企业可以与客

户协商采用人民币进行结汇1,这样就完全规避了应收票据汇率变动的风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遵循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 结语

总之,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赊销比例的加大企业有关票据的业务不断扩展,应收票据的风险必将日益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风险无能为力,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只要我们对这些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严格执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措施,注意积累防范风险的经验和教训,从引发票据风险的原因出发进行监控,并积极规避票据流转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风险,有效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应收票据在短期内缓解企业现金支付压力的优势,我们完全有可能把应收票据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应收票据风险规避会日益重要起来。对于国内的企业,必须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应收票据风险规避体系,才能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实现快速健康。

1王文清、姚永镇,2009《出口企业外汇结算应防范汇兑风险》,《财务与会计》,第08期。

参考文献

[1]卜文辉,2004:《如何完善中国票据市场信用制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4期。

[2]卞春景,2011:《浅论应收票据的内部控制和核算原则》,《科技信息》,第05期。

[3]陈跃雪,2003:《票据背书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03期。

[4]蔡尉菊、王之强,2001《浅谈企业应收票据的管理》,《中州审计》,第08期。

[5]程琳,2007:《“应收票据”的舞弊行为及其审计研究》,《会计之友(中旬刊)》,第08期。

[6]邓盛怡,2004:《规范发展商业汇票业务加强票据风险防范》,《福建金融》,第12期。

[7]房卫红,2009:《企业应收票据的风险规避》,《现代商业》,第09期。

[8]和河鱼,2008:《浅谈应收票据的管理》,《山西财税》第09期。

[9]李华设,2002:《浅议票据风险的防范》,《青海金融》,第08期。

[10]李国莉,2008:《融资性票据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第08期。

[11]秦池江,2002:《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金融研究》,第Ol期。

[12]孙小梅,2009:《企业应收票据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冶金财会》,第05期。

[13]王文清、姚永镇,2009《出口企业外汇结算应防范汇兑风险》,《财务与会计》,第08期。

[14]严文兵、阙方平、夏洪涛,2002:《论开放融资性票据业务及其监管制度安排》,《经济评论》,第05期.

[15]朱亚、李金泽:《票据结算与托收法律风险防范》中信出版社,P106~108。

[16]Charles Mulford, Michael L. Ely, Amit Patel, Mario Martins, 2005, “Customer-Related Notes Receivable and Reclassified Cash Flow Provided by Operating Activitie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7]Jinyu Zhu, Simon S. Gao , 2011,“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Corporate Behavior of Chinese Listed Co mpanies” Research in Account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 Volume: 11.

[18]Rodney L. Crawford, Thomas R. Weirich, 2011, “Fraud guidance for corporate counsel review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reports” Journal of Financial Crime Volume: 18 Issue: 4.

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我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克服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马国芬老师。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马老师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指导和建议,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在不断修订中的到完善。可以说没有马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督促,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老师,你们不求回报,无私地把知识灌输给了我,为我打下了专业知识的基础。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素材,并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论文才会顺利完成。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谢谢我的父母,没有父母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正文

浅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不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

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二)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我国有的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本身资金又不够,只好向外筹集大量的负债资金,造成资金结

企业并购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并购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以联想并购案为例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江西财经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专业会计 学生姓名XXX 论文编号XXX 准考证号XXX 2012 年度上 (上/下)

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 随着时代进入21世纪,企业面临的风险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种风险,而财务风险的控制就是企业在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风险研究,找出风险成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或建立预警体系,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本文针对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进行论述,在系统分析财务风险的本质及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建立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以期为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提供参考。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日益增多,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显得越来越复杂多变。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各层次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资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的需求日益迫切。急需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来预测、预控和处理财务风险。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实现预期财务收益。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财务危机。

目录 一、绪论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二)财务风险的特性 (三)财务风险的类型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加强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 (一)符合企业总目标的原则 (二)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 (三)风险防范与风险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四)长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动态适应性原则 (六)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系统欠缺 (二)风险意识不强 (三)资本结构不合理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五)筹资风险的存在 五、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与防范措施

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与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31T10:18:08.207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8期作者:张彤彤田源张心泽 [导读] 企业一定要想方设法对风险进行控制,提高防范风险发生的意识,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本文探讨了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与防范措施。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6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为了规避企业合同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漏洞,为了减低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企业一定要想方设法对风险进行控制,提高防范风险发生的意识,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本文探讨了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与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在企业合同管理,合同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它需要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到位,合同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可能发生在一个有效的评估,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企业的安全合同,提高企业合同风险的意识,避免经济损失,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 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 1.1 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风险 在进行合同签订之前,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合同双方履行合同能力及订立合同资格方面,同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部分合同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经验,加之缺乏完善的管理意识,对合同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从而使合同文本不够规范,一些合同条款未明确合同双方的基本责任,甚至出现合同内容表达不清晰的现象,致使一些合同内容有可能违背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不正规的企业合同,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合同纠纷,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1.2 合同内容风险 通常情况下,合同内容一般是由合同条款及相对应的附属文件组成。企业合同内容需要保证完备性,任何一个环节不够完备,都有可能由于某些条款约定不明确或没有约定而导致双方出现纠纷,影响合同的正常运行。同时,还需要保证合同条款的一致性,并且合同中所包含的各项条款之间不能存在逻辑错误与矛盾,避免对合同的正常执行产生影响。 1.3 合同程序风险 对某些类型的合同,我国法律制订了比较严格的审批程序,未按照要求办理审批手续或未经批准的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应。例如,中外合资企业所签署的合同需要通过主管部门批准后才可以生效;对于建筑工程合同需要按照要求办理规划审批才能够获取规划许可证等。反之如果未办理审批手续或未经批准的合同,将有可能导致合同被撤销或作废,只有企业按照要求补办相应手续后该合同才生效,一些合同还可能由于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处罚而需要支付额外的一些费用。 1.4 合同履行风险 在合同履行阶段,企业可能会因为合同一方未严格按照合同内容进行生产经营,或者遭遇不可抗因素影响时,而诱发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求合同管理人员是企业合同管理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5 合同纠纷风险 如果合同双方出现合同纠纷时,如果企业无法借助有效的措施来给予解决的话,将有可能导致纠纷进一步扩大化,并在后续的诉讼、仲裁过程中处于劣势。在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下、法律意识缺乏,将会增加合同纠纷风险的发生概率。 2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的防范措施 2.1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 合同签订前,要充分了解合作对象的整体情况,采取查询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了解企业注册地、组织机构代码、企业营业执照信息等。了解是否具有合同签订主体资格,了解合作对象的商业信誉,以及履行约定能力。防止纠纷发生。合同起草时要认真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确定合同履行的时间、地点、有效性。约定好纠纷处理管辖,纠纷处理规则等以便更好地减少纠纷,进行权利救济。合同签订时要注意公章,是否是合格有效合同章,注意签订合同人员身份,是否有授权或者是否法定代表人,对法定代表人请其出示身份证明。保存好合同原件,合同履行的证据等,一旦发生纠纷,首先要友好协商,协商不成进行诉讼或者仲裁,要有专业的法律人员提供良好的建议。 2.3加强合同的审核工作 第一,对合同中对方的资质进行调查,这一方面主要包括:对方的经营业务、对方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代理人的签约资格等方面进行审查。第二,对合同的文本格式的审查,检查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基本的内容条款是否具备等。第三,对合同的条款内容进行审查,要确保合同的条款不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条款之间无相互矛盾现象、条款的语句无语义模糊现象、标点使用准确规范等等。第四,要强化对外签订合同时合同依据的审查,确保其符合企业内部相关的管理要求,保证合同立项、合同资金构成等都有充分的依据。第五,要对合同后期履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应该定期的检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准确的掌握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确保合同如期履行,防范合同发生违约风险。 2.3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 对于是否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的合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对于出现的法律性漏洞,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排查,对于合作伙伴的履约能力要做到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注意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合同中是否存在模糊的概念,法律保护的是既定受到损害的企业。而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从制定生产计划就已经开始投入成本,因此明确合同中的内容,排查一切存在的风险,是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作的保障。 2.4重视重大合同的可行性研究 对于重大合同,在对合同文本审查的同时,也要对合同背景进行调查。由企业法律部门牵头,组织由企业高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法律人员、财务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对合作方的主体资格、资信、履约能力等方面进行实地的调查,做出风险的总体评估。这种审查不是形式上的审查,而是要确认对方是一个合法的法律主体,具备相关从业资格、完整的履约能力、技术条件是否过关等等。如果是特别重大合同,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机构进行尽职调查,由其出具尽职调查报告。对于工程项目和重大采购合同,在必要的条件和要求下,要运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论文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论文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指的是在各项财务活动当中,因各类难以控制或者难以预料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状况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进而使得企业具备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企业财务风险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发展,企业要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也是影响重大的。 1、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所谓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指的是在各项财务活动当中,因各类难以控制或者难以预料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状况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进而使得企业具备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从广义方面来看,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因各种原因而在利润分配、资金营运、投资和筹资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中所导致的对企业的发展、盈利与存在等方面的影响;在狭义方面来看,财务风险指的是因大幅度的普通股收益变动的风险或者利用财务杠杆导致企业所产生的破产风险。可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想要将风险完全消除或者完全消除风险的影响,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当企业有以下征兆存在

时,则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转变为财务危机:企业负债总额大于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经协商后转为重组状态;企业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而资产配置缺乏流动性,现金净流量较低,无法变现应用于债务的偿还;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股东权益比注册资本要低和最近两个会计年度为负的净利润。 2、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点 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其一,客观性。也就是企业财务风险并不会以人的主观意识或意志而转移,财务风险往往是客观存在的;其二,全面性。也就是在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均存在着财务风险,并且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均有所体现;其三,共存性。也就是财务风险与企业收益是共同存在的,并且两者呈现的是正比的关系,通常财务风险越大,则收益便会随之越高;其四,激励性。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会使得企业采取相关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强化财务管理。 1、外部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原料环境、社会文化氛围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企业能够控制和预防的。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论文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论文企业财务风险与 防范策略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第1:企业内部控制与防范财务风险 一、企业的内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企业内部组织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监督组织缺位,使得企业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运营风险,节省企业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意识弱,动力不足。 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不仅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还要防范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比较弱,对于降低企业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动力不足,不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从财务角度来看,在资金配置方面,某些企业偏好激进型的融资策略,往往使用短期资金去满足长期资金需求,这样使企业的资金陷入短缺,增大了企业融资风险。

3.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不能明确划分职责。 当前企业很多存在着出了问题以后互相扯皮的事情,内部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职责范围,导致人人可以管,人人都可不管,这种无组织低效率的内部运行机制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 企业运营需要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明确各部门职责。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增加企业运行的风险,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实施。 应该制定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二)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控管理以及风险防范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企业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管理人员思想陈旧,能力不能与时俱进。 一些企业的高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应对风险能力较弱,片面地以为内部控制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束缚企业的发展,可谓投入大收效微,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认识不足。

浅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浅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

摘要:企业的存在是有风险的,在企业管理中,财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会拦阻企业的成长。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管理者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但不可能全部消除,所以就需要有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降低风险。本文通过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分析来分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现状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来控制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成因分析 1

目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1)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1) (二)企业财务风险 (1)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 (一)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 (2) (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2) (三)筹资风险成因分析 (3) 1、筹资风险内因分析 (3) 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3) (四)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4) 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面临的主要问题 (4) (一)企业对外部宏观环境反应速度较慢 (4)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5) 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5)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正在一步一步地深化,企业管理中有一种重要的模式就是财务风险,因此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要强化管理,采取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能保持企业在未来可以稳定发展。对企业来说,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企业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计的。因此,企业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防范与控制风险,不断地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固然不可避免,但是实施一定的提防措施就可以把风险降低到最低层次。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因为内外部的环境以及各种因素,使企业的收益与预期目的不一致而导致经济损失。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及狭义的之分,广义的包含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和收益风险四种。狭义的是指企业在经营中因为负债所以要到期偿还所承担的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个财务环节都有财务风险,各种风险会在企业财务上集中表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应力争在最低的风险前提下得到最高的收益。 在市场经济活动当中,财务风险成为一种信号,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财务风险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见研究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成长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作为企业负责人,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更应该增强风险意识,掌握风险与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把握住机会,发挥风险对企业的有用之处,防范和控制风险对企业产生的不好影响。无论企业处于生存、成长还是盈利的任何阶段,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 财务风险一直被企业认为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企业负责人只能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因为各类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不具有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可能遭受损失。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按企业财务进行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 流动性风险 1

浅析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1261166.html, 浅析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作者:吴壮倩 来源:《北方经贸》2014年第08期 摘要: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企业间的并购来进行资本扩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整合效应与协同效应,达到盈利的目的。并购交易过程中伴随大量难以预测的风险,使得并购活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对并购风险进行初步地描述,并且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旨在能对并购决策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8-0191-01 一、企业并购的含义 并购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一项经济活动,一直是企业快速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武器,企业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企业的并购问题。本文对并购的界定借鉴了《企业法》的规定:并购包含兼并与收购。企业并购是广义上的,即为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统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二、并购风险的种类 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达不到预先设定目标的可能性以及由此给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程度,是企业并购活动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集合。企业并购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支付方式风险、整合风险等。 三、并购风险的几点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 1.注重尽职调查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事前知识的不对称性。主购方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捕捉目标企业并且对其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其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定价风险。做好尽职调查,详细了解目标企业和准确评估其价值的关键是聘请经验丰富、信誉高的中介机构。

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作者:————————————————————————————————日期:

浅谈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一、财务风险涵义与特征的理性认识 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学术界尚未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一般认为,财务风险即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因素的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在筹资决策时,由于负债性资本占全部资本比例过高,使得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所造成的风险,也称为负债风险或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泛指企业全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利润分配及日常资金营运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还包括企业其他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而诱发的财务损失和危机。本文讨论的财务风险是广义的财务风险范畴。 根据产生路径的不同,财务风险可划分为5种类型: (1)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结构、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及筹资成本过高等原因而给企业财务成本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亦即狭义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而致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产生于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偏离,导致企业货币资金回收的金额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此时,企业因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很可能会造成偿债能力急剧下降,现金支出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困境。 (4)连带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其他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而诱发的风险。如企业为其它单位提供贷款担保而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5)外汇风险,即由于汇率变

(完整版)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是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表现,是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投资形式的转变,合同风险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方面投资形式在调整,私营项目、合资项目不断增多,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出现。另一方面,由于施工单位完全进入买方市场,加上建筑市场管理的不规范,建筑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环境,施工单位生存环境恶劣。首先是,合同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造成建筑市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单位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次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规模大、工期紧、三边工程多、施工生产流动性强等特点,造成施工难度加大。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业主常常用苛刻的合同条款把风险转移给承包商,造成施工单位合同履约风险很高。面对现实情况,施工单位只有重视合同管理,了解施工合同风险的性质,准确判断并有效防范风险,完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降低施工合同风险,增加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 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时由其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和合同履行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决定。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合同本身所带来的风险。二是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 合同本身风险即合同条款形成的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价格、结算方式、合同工期、工程款支付、洽商单及变更单、其他费用等风险。

合同价格风险。合同价格风险主要因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成的风险,该类型合同一般工程量相对明确,或有相对明确的图纸,施工单位根据现有图纸、资料在短期内进行报价。由于报价时间短,承包商无法详细计算工程量,尤其是二类费用通常只要按经验进行报价,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施工单位为了中标,不敢报高价,报价水平较低,承包商索赔机会小,亏损风险大。该类型合同阶段简单,有利于业主控制投资,是近阶段业主采用的主要合同形式。 合同结算方式风险。合同结算方式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中约定采用的定额及取费、结算总价降点率、结算件审核时间、结算件审核程序、结算件审减额扣款、合同外调价方法、结算争议解决方法等。在签订合同时施工单位一定要注意结算条款,尤其是要明确结算件审核时间,有的业主以没有约定结算时间在项目竣工后迟迟不给结算,有的业主要求结算实行三审或四审,或聘请外审,人为设置结算障碍,故意拖延结算时间,造成项目竣工后几年不能结算。 合同工期风险。合同工期是项目在合理施工组织条件下要达到的项目交工的日期,合同工期的制定要科学合理。由于业主原因一般项目工期都处于前松后紧状态,到工程后期业主为实现交工,一味压缩正常工期,不管前期受何种因素影响,都会采取强制手段,倒排工期,后门关死,往往造成施工单位进行赶工。所以签合同时一定要明确主要工序里程碑控制点,并说明影响工期的条件,一旦工期延长要分清责任,由责任方负责全部责任。如合同中要明确土建与安装的交接时间,施工图纸到图时间,主要设备材料到货时间,交工验收标准等,以上因素是影响合同工期的主要因素。 工程款支付条款中的风险。工程款的支付按时间划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预付款、工程进度款、最终付款和质量保修金。当前拖欠工程款已成为困扰施工企业的严重问题,垫资、带资施工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管理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管理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 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決策。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在企业经营中,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 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 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

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三、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国家关于企业的相关政策也逐步得到了完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同时,企业也有效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国家的财务收入。但是,由于我国的企业经济发展比较晚,它们身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以此来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创造力。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通过分析了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地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可行的应对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一点启示和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财务风险;现状;应对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terprise has also got rapid progress. Enterprise become the national economy important par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constantly mature, country about enterprise related policies have gradually improved, the enterprise is in the posi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ris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enterprise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increasing the national financial income. But, as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late, they still exist on a lot of question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is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blems. How to formulate rational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risk of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problems,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and core creativity. The autho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utor,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financial risks of enterprise in China,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oping to enterprise's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which a little inspiration an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help. Keywords:Financial risk status policy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目录 3 前言 4 1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知识 4 1.1财务风险的概念 4 1.2财务风险的的基本类型4 1.2.1投资风险 4 1.2.2现金流量风险 4 1.2.3物流管理风险 5 1.2.4资金回收的风险 5 2 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5 2.1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过高5 2.2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5

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及防控措施

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及防控措施 [摘要]合同是现代企业市场经营的主要体现形式,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经济社会中合同制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这就造成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合同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的风险。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 [DOI]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41261166.html,ki.zgsc.2015.09.059 合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并作为连接现代企业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的纽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影响着现代企业经济之间的往来。合同从订立到履行的每个阶段,都处于风险与利益并存的状态,合同履行的过程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管理不好合同就保障不好企业经营目标的落实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企业为了实现合同利益,就必须对合同进行从订立到履行终结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管控。 1 合同管理的内容 合同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

约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二是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签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生产经营部门应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合同的结算管理。 三是规章制度的建立。科学规范的合同管理必须有章可循,要建立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 四是合同的谈判与签订。在合同谈判前首先要对合同项目进行论证,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仔细斟酌合同中关于标的数量与质量、价款支付、违约等主要条款;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最好是经营人员和法律顾问人员同时参与,确保避免合同漏洞。 五是违约纠纷的处理。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如有违约发生应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一是不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书面合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当事人之间约定的重要凭据。但是,有许多的企业对于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仅仅凭借对方的电话或是发货清单就进行交易,这给合同的履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是合同文本存在大量缺陷。一些企业由于合同管理整体水平不高,对合同内容的重视不够,自身没有统一的合同范本,因此在合同文本的选择上多比较被动,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习惯使用对方提供的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刘晓丽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现有企业也逐步步入稳步发展阶段,但是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关注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当今财务研究的重要方向。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给企业财务稳定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性。为了保障经营者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就要进行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恰当避免和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与成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合理规避风险的实用性建议。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规避风险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ic system in China,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xisting enterprises have gradually into a stage of stable development, but still face a variety of business risks, including financial risk is one of the biggest risk facing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throughout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process throughout, with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ttention closely related financial risk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research dire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is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because all sorts of unpredictabl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s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stability to bring a potential threa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ors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arget management is about to undertake reasonabl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ppropriate to avoid and reduce risk the dama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nancial risks of enterprise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asonable avoid risk practical Suggestions. Keywords:Financial risk;Risk causes ;Avoid ris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