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控制权配置、转移及竞争

公司控制权配置、转移及竞争

公司控制权配置、转移及竞争
公司控制权配置、转移及竞争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完善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化配置和转移,以及有序的公司控制权竞争机制,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应当让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和转移实现市场化并竞争,以充分发挥公司控制权争夺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公司控制权配置转移竞争

在古典企业中,控制权作为一个整体由业主(股东)完全拥有,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分离,控制权裂变为剩余控制权和合同控制权。hart(1995)指出“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就推导出了控制权,所谓控制权就是合同没有说清的地方,由谁来作决定,谁有控制权谁作决定”,他将剩余控制权定义为企业所有权。张维迎(1995)特别指出剩余控制权是当一个信号被显示时,决定选择什么行动的权威,通常包括监督权、投票权等。

在现代股份公司中,公司控制权之争表现为两种形式:公司内部以董事会构成为代表的管理层控制权争夺,通过决定董事会人选,进而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并拥有控制经营活动和盈余分配等方面的权利;公司之间的控制权即各个股东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主要包括投票代理权竞争、要约收购或兼并以及直接购入股票(manne,1965)。

公司控制权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不同的利益主体以各种手段和方式为获取具有控制地位的公司所有权而相互竞争,控制权之争对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经济关系以及企业资源的管理权都会产生影响。

公司控制权的内部之争

融资政策的选择与控制权的重新配置

按照控制权理论,内源融资不会对公司现有控制权产生任何影响,外源融资则会引起公司控制权的重新配置,股权融资把公司控制权配置给股东,但是信息不对称和“搭便车”行为使得股东的控制力受到限制;银行借款会使公司对银行的依赖性增强;债券融资除使债权人在公司无法偿还债务时行使控制权外,会使管理层在正常经营下对公司的控制权增加。

在aghion&bolton(1992)的控制权模型中,特别阐明由于契约是不完全的,控制权的分配就变得十分重要:公司的融资方式若是发行普通股,则股东掌握公司控制权;若是发行优先股,则经营者拥有控制权;若是发行债券,那么经营者在能按期偿还债务的前提下拥有控制权,否则,公司控制权便由经营者转移到债权人,债权人享有公司破产状态下的控制权。

生产经营的状况与控制权的相机转移

hart等人认为,控制权的转移只能以债务人不能还本付息为条件,如果债务人能按约定还本付息,则债权人就不能谋求转移管理层所拥有的控制权,如果公司经营恶化或到期不能偿债,公司控制权就应从债务人转移到债权人手中。控制权不能根据状态(如收入、利润水平等)相机转移,因为这些状态变量不可证实。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内部转移的实践及完善

顺着企业发展的历史逻辑,不难发现控制权日益沿着“股东―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的方向转移,股东和股东大会的影响力逐渐削弱,而以总经理、总裁或ceo为首的经营者成为公司事实上的权力重心,控制权经历了从统一到分割、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到外部的过程。如何将公司控制权安排得公平而有效率,关键看能否提高竞争力。一般认为:在满足出资者的基本收益均衡的约束条件下,控制权交给经营者是最优的,否则,控制权应交给出资者;在动态的风险投资过程中,随着投资风险成本的降低,经营者将获得较多的控制权,当现金流足以支付无风险的债券收益时,经营者获得所有的控制权是最有效率的(hart,2001)。

公司控制权在我国是行政权力的一部分,控制权的授予、监督约束是靠干部管理体制保

证的,“行政配置”是其显著特征,由于路径依赖影响,公司控制权走向“市场配置”还存在很多障碍。现实中的国有大股东是无效率的,如果让其保持完全的控制权就无法对企业有效激励;但若把控制权完全下放给企业管理层,市场又无法对企业有效约束,故还需相机安排。

现实中有些公司即使已处于事实上的破产境地,也会通过各种手段保持控制权,不实行破产清算,我国的《破产法》目前处于尴尬地步,应尽快对其重新修订,使之“符合市场化理念”,同时依照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刺破公司面纱,在实践中严格贯彻执行很有必要。我们应允许债权人或员工等借助一定的制度安排在适当的条件下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如通过进入公司监督会,取消限制企业员工持股的法律条款,构建控制权有效内部转移的制度依托。

公司控制权的外部之争

控制权掌握在不同的管理者手中会达到不同的效率水平。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看,如果所有权(股权)的买卖并没有导致控制权的转移,就是一般的证券投资行为;如果所有权(股权)买卖的数量导致了控制权的转移,就变成了公司收购行为,是控制权外部争夺在发生作用。公司资本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存在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公司间的控制权之争不应视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公司控制权外部之争的表现形式

代理权争夺是指持有异议的股东通过争取股东的投票数以获得董事会的控制权,主要目的在于替换董事会和控制公司经营。兼并通常是指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其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是指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合并是指合并公司为寻求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与对方管理层就合并条件进行谈判,然后将合并方案提交董事会、股东大会投票决定。实践中后三个词统称“并购”。

当今公司并购之风盛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为维持原有控制权,抵制来自其他公司的敌意并购,采取各种防御性措施反并购。一般而言,反并购时可运用的经济手段主要有: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收购收购者;适时修改公司章程。还有运用诉讼策略等法律手段及其他手段进行反并购。

公司控制权外部竞争对公司经营者的作用机理

公司控制权相当有价值,掌握控制权可以获得相应的控制权收益,包括:权利和自我实现带来的满足感,可享受到的有形或无形在职消费,通过资源的使用和转移而得到的个人好处等。控制权收益对于经营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控制权竞争是迫使经营者不断提高经营绩效的外在动因。当公司经营不善时,无法对经营者实行直接监控的中小投资者只能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卖掉所持有的股票,由此导致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下跌,招致袭击者乘虚而入接管企业,改组班子,经营者可能从此结束其职业生涯。对于那些无法直接监控经营者而又拥有较大股权的股东来说,有时“用脚投票”并非良策,他们会联合起来,利用手中的股权争夺董事会的席位,这种争夺公司代理权的活动是对经营者的一种潜在威胁。公司的大股东一般会采取“用手投票”的策略,通过董事会的渠道直接罢免经营者,经营者不勤勉尽责,其职位岌岌可危,这是对经营者进行日常监控的一种有效方式。harris & raviv(1990)曾经解释说,经营者通过改变自己所持有股票的比例,可以操纵或影响股权收购。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营者与收购者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取决于其拥有股权的多少,当然要想在接管活动中或大型企业中控制大部分的股权相当困难。在其他因素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的债务或优先股越多,经营者的控制权就越大,就越能抵御外来收购;较低的债务水平则可能导致成功的要约收购;中间的债务水平则结果不明,控制权争夺更多地表现为委托投票权竞争即代理权之争。经营

者对资本结构的不同选择将会影响企业表决的结果,且部分地决定谁能掌握控制权。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外部之争的实践及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中非流通股约占总股本的2/3,公司控制权基本上都掌握在非流通股股东手中,非流通股大部分只能在场外通过协议进行转让。在股权过度集中、代理人实质掌握控制权以及控制权转让中存在巨大障碍的市场中,就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因持股数量有限,即使将全部流通股卖进也不足以取得控制权,故而无论是代理权竞争还是恶意收购都失去了作用。上市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并购规模太小且方式单一,很少采用要约收购的方式,这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形成鲜明的反差。

在实践中,目标公司董事会在公司面临被收购情形时,应通告全体股东,在维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做出是否接受该收购的建议,在尽快召开股东大会表决后,方可决定采取接受并购或进行反并购的措施,所做出的决策及采取的措施,不得损害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股东大会已做出接受被收购的决议的,董事会不得提议相关反收购措施;对于反收购措施,董事会应享有建议权,股东大会享有决定权,但不应绝对禁止经营者享有在一定情况下采取反收购措施的权利。同时,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规范进行,公司控股股东不得通过所谓的“股权托管”、“公司托管”等方式,违反法定程序,规避法律义务,变相转让控制权,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实现股票可全流通后,上市公司并购的内幕交易将降低,财务性重组、投机性重组将逐步为实质性重组所取代,公司股价和其实际价值紧密结合,此时极有可能导致公司股价被低估,使之成为被收购的目标。另外由于股权分散化,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公开要约收购也将大行其道。从长期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肯定会越来越活跃。届时敌意收购和反收购发生的几率将大为增大。这迫切需要大力健全控制权市场,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和法治秩序,规范市场运作机制和监管机制,抑制通过市场操纵、内幕信息等途径的并购活动。

公司控制权争夺能促进资本有效地重新配置、降低代理成本、协调利益冲突、提升企业价值、成为公司优胜劣汰的有利手段。应让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转移市场化,竞争化起来。“资本市场没有‘杀机’或者说‘血腥味’,改善效率和效益的动力就会显得有点不足”(樊纲2001)。

《结构化融资的八个要素》

结构化融资的八个要素 结构化融资是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不是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而是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方式来出售未来可回收现金流从而获得融资。绝大多数情况下,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人是该证券基础资产的发起人。 这些资产涵盖的种类很广,包括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资产支持证券、商业租赁合约证券以及其他任何具有可回收现金流的金融工具。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广受欢迎的结构化融资证券品种,其基础资产本身就是结构化融资证券以及多种公司债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CDOs”)。 由于结构化融资证券是通过“组合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的机制来发行的,因此一般又被称为资产支持证券。从会计的视角来看,发行结构化融资证券与各级政府、公司或其他组织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措资金是不相同的。 具体来说,通过发行结构化融资证券来融资具有以下五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证券的发行是通过一个特设机构,即SPV或SPE;二是发行结构化融资证券在会计处理上表现为资产出售而不是债务融资;三是结构化融资证券需要为投资者提供基础资产的“维护服务”(servicing);四是结构化融资证券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基础抵押资产的信用;最后,总是需要为结构化融资证券进行信用增级。

从美国结构化融资市场的发展来看,有八大要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要素常常互为补充,一个要素的发展将会推动其他要素的发展。但重要的是,这八大要素应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其一是完善的法律体制。对于每笔证券化交易来说,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以保护投资者在基础性资产中的合法利益。最为重要的是,当发起人/卖方处于破产境地时,法律应该保护投资者对证券的基础性资产现金流的追讨权。因而,对于证券化交易来说,应当设立资信良好且不会破产的特殊目的实体。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设立特殊目的实体的目的一方面是购买由贷款人发起并出售的所有贷款,而另一方面是发行证券来为基础性贷款的发起融通资金。特殊目的实体除从贷方那里获得的贷款之外没有其他的资产,除那些和已发行证券有关的债务以外没有其他的债务。此外,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来明确规定发行人、信托人、贷款管理人以及服务方的责任和义务。 其二是明确的现金流分析。从融资的角度来说,证券化本质上是帮助贷款方在扣除证券化成本之后能够筹集到和基础性资产未来现金流现值相等的现金流。在证券化开始时,发行人应该进行现金流分析来确定特殊目的实体的债务能否按时全额偿还。 在分析未来现金流并对其进行定价时,需要做许多假设。除了以假定贴现率来计算现值,现金流分析还需要对现金流本身的行为做假定,例如贷款期间内的经济状况、借款人偿还贷款的能力以及违约发生的概率。只有在深入分析大量基础性贷款现金流

如何掌控公司控制权

如何掌控公司控制权 要实现对一家公司的控制,股份比例是很重要的,很多公司创始人就把占股51%看作一条基本原则。有些创始人坚持应当“要守住占股51%的底线,其他部分股份可以分配,但这一比例股份是不容谈判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公司会多次融资,加上有多个合伙人,以及需要对核心团队进行股权激励,创始人要始终保持51%的股权并非易事,那么,这样的情况应当怎么办呢? 《公司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 所以,股东之间最为重要的表决权和盈余分配权等,都可以通过章程、协议的约定,“同股不同权”。即使股权比例低于51%,甚至低于33%,也可以享有绝对的表决权和控制权。 具体而言,抛开股权比例不谈,一家公司创始人要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投票权委托 一般股东作为财务投资者,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参与公司具体运营,而且对创始人特别信任,那么为了让创始人始终能够对公司具有控制权,一些股东会把其投票权委托给创始人代为行使。 经典案例:京东股权投票权委托。京东在上市之前一共有11家投资公司对其进行过投资,虽然刘强东上市前仅仅持有约18.8%的股权比例,但是他通过DST、红杉资本、中东投资人、高瓴资本、腾讯等股东委托投票权的方式,取得了京东上市前超过半数(51.2%)的投票权。保证了刘强东对京东的控制权。 一致行动协议。公司的部分股东之间达成约定,就特定事项投票表决采取一致的行动,意见不一致时,参加约定的股东必须跟随被授权股东一起投票。它们签署这种协议,保证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 经典案例:蓝色光标。蓝色光标一共有五个创始人,主要由赵文全负责公司运营。2008年12月31日,孙陶然、陈良华、吴铁、许志平、赵文权五名股东《一致行动协议》,约定五方将在公司下列事项上采取一致行动,做出相同的意思表示,无论五方中任何一方或多方是否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1)行使董事会、股东大会的表决权;(2)向董事会、股东大会行使提案权;(3)行使董事、监事候选人提名权;(4)保证所推荐的董事人选在公司的董事会行使表决权时,采取相同的意思表示。2010年1月6日,他们又签订了《补充协议》,约定如任何一方违反《一致行动协议》的约定,擅自退出一致行动,则该方(以下简称“违约方”)应缴纳1,000万元的违约金,五方中的其他任何一方(以下简称“守约方”)均有权要求违约方退出一致行动发生之日起30日内缴纳前述违约金,前述违约金应全部上缴公司。如出现本人

国资取得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实施路径及相关案例的专题研究

国资取得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 实施路径及相关案例的专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一)研究背景 1、盘活国有资产市场持续升温 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向国有企业发股购买资产实现国有资产借壳上市交易并不罕见,如南洋科技、大连国际等。盘活国有资产方式多样化,除发股购买资产以外,包括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二级市场增持、协议受让等。资本运作实施路径的畅通,对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市场并争取增量起到重要作用,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需求不减,市场将会持续升温。 2、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路径清晰,法规完善 国有企业因其特殊性质,在对外投资以及其他资本运作中要求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保值增值。为规范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并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国资委审批或备案制度,清晰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路径。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为:《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工作指引》、《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发股购买资产、协议转让、二级市场增持等取得上市公司股权的审批程序、实施步骤。 3、国企混改政策大力扶持 我国正处在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关口。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政策不断出台。根据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

从阿里巴巴合伙人制看公司控制权

摘要:公司控制权配置实质上是公司各利益相关方对公司权力和利益的安排。控制权的争夺不应成为为自身利益的权力斗争,而应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正如阿里巴巴对外宣称的合伙人制在于维护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得以延续,控制权只是手段,手段要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合伙人制;控制权;企业目标 一、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2010年确定的,目的是确保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马云在其内部邮件中描述“湖畔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合伙人的产生必须基于――“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合伙人制度是通过公司章程规定的,在权力机构之外建立“合伙人”,从而获得多数董事提名权、过渡董事指定权。 阿里合伙人制度是在不违背《公司法》“同股同权”的前提下,通过“提名权”安排信赖的董事,再由董事会控制公司。合伙人制度具有流动性,具有重大贡献的公司员工能参与其中,使公司价值观得以延续。 (一)合伙人的类别 合伙人有永久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和荣誉合伙人之分。马云、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即不受退休年龄限制;合伙人委员会从退休的普通合伙人中选取荣誉合伙人,其不再具有普通合伙人的管理权力,但可享受奖金分配。 成为普通合伙人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通过现有合伙人提名并投票,得到75% 以上的现有合伙人支持,最后由合伙人委员会确认才能成为正式合伙人。永久合伙人不仅有被选举出来这一种方式,还可由退休的或者在职的永久合伙人指定。合伙人退出受生理、自愿影响,同时可被除名。 (二)合伙人权利与义务 1.董事提名权。阿里合伙人对董事会半数以上席位拥有提名权。若提名未获得通过,合伙人有权指定临时董事直至股东大会。 2.奖金分配权。阿里集团每年会向包括合伙人在内的管理层发放奖金。 3.义务。合伙人任职期间不得减持任前的40%;任职期满后三年内不得减持60%。 二、公司控制权 什么是公司控制权?有人认为能够选任大部分董事会董事,进而任命管理层人员是公司控制权;有人认为拥有公司重大决策权就是控制权;有人指出公司控制权是从股东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经济性权利。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利益存在方式,是利益冲突的产物。公司控制权的正当行使,有利于建立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任基础,有利于提高公司运行的效率。公司控制权是一种公司运行状态评价的表征,其真正价值是各方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和合理的期望利益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结果。 伯利和米恩斯1932年就指出,随着现代股份公司股权分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现状的出现,公司的控制权事实上落到公司经营者手中,出现了所谓的“经理革命。”伯利和米恩斯认为,控制权是通过行使法定权力或施加影响,对大部分董事有实际的选择权;德姆塞茨认为,企业控制权“是一组排他性使用和处置企业稀缺资源(包括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利束。” “两权分离”理论的前提是资本雇佣劳动,即资本的所有者雇佣经营的劳动者。 我们知道, 完全契约理论指出,委托代理关系中一切权力来自所有权,即企业所有者具有的权力。委托人总能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使代理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实际情况是代理人是具有主动的人力资本,并具有信息优势,机会主义倾向和利己动机。因此,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基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财务管理 学部: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 二○一一年六月

企业并购中控制权溢价 —基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Control Pemium in Merger -- Analysis based on Coca-Cola Merger HuiYuan 学生:班级:学号: 学部:公管学部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 毕业论文完成时间:自 2010 年 12 月 至 2011 年 05 月

摘要 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中,控股股东凭借其控制地位拥有“私人收益”。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往往高出非控股权转让的价格,这个超出的部分就被称为“控制权溢价”。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评估定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大股东的“控制权溢价”。同时,争夺“控制权溢价”也成为并购的动因之一。本文以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为样本、以控制权溢价为切入点,将通过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案例分析收购溢价的成因,分析在企业的收购活动中,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进行实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并购;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of existing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with its control status have "private gains". Control transfer process, the major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nsfer price, this beyond part of control premium "called". The listed company controlling stake transfer process of evaluated price, inevitably to consider the "big shareholders control premium". Meanwhile, for "premium" also become merger control one of the drivers. This paper to purchase a listed company as samples, to control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will control premium by Coca-Cola takeover bid premium of huiyuan case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akeovers, enterprise affecting factors and extent empirical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ontrol premium; Influence factors

债务融资工具、结构化融资业务检查要点

结构化融资业务与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检查要点 一、项目落地的合规性 (一)结构化融资业务 1、实地访谈融资人核心管理层,实地查看抵押物情况,见人、见物,确保融资真实性; 2、放款手续是否齐全,放款前提条件是否逐条落实。 3、风险缓释措施的现状,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合法、有效。 4、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5、募集资金用途是否符合审批要求,是否合法合规。募集说明书资金用途披露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规范。针对具体项目建设的,募集资金使用是否与项目实施进度相匹配。 6、业务档案是否及时归档,是否齐全、规范。重要法律文本是否为总行示范文本,非示范文本是否已经按规定履行法律审查程序。 7、关注是否存在滚动发行或变相延长产品期限的项目。 8、是否存在分行违规出具担保或者还款承诺的业务。 (二)债务工具承销发行业务 1、实地访谈融资人核心管理层,实地查看抵押物情况,见人、见物,确保融资真实性。 2、风险缓释措施的现状,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合法、有效。 3、募集资金用途是否符合审批要求,是否合法合规。募集说明书资金用途披露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规范。针对具体项目建设的,募

集资金使用是否与项目实施进度相匹配。 4、存续期定期、不定期信息披露情况,是否符合交易商协会的信息披露规则。 5、业务档案是否及时齐全、规范。 二、融资人经营主体和运营状态 检查报告期内,融资人如存在以下情形,需进行深入了解: 1、发生重大资产重组、重大股权结构调整、重大人事调整 2、合并报表范围内重要子公司股权转让 3、因实施并购、新项目开工或老业务停产等原因,业务板块构成、占比发生重大变化 4、生产经营过程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可能影响某项业务或在建项目的正常运营 5、生产型企业的主要原材(燃)料价格或产成品价格发生20%以上的波动 三、融资人偿债能力变动情况 1、对于盈利能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融资人,分析具体原因,如为行业原因,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2、对于偿债能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融资人,分析具体原因,关注融资人的债务集中度、年内到期债务的偿债安排和外部融资环境 3、对于运营能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融资人,分析具体原因,关注该等变化对融资人现金流的不利影响以及融资人采取的相关措

公司股权与公司控制权

公司股权与公司控制权 对于创始人而言,创业公司就是自己的孩子,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情感,哪怕吃饭,走路,甚至做梦都想到如何发展公司。这样的事业在创始人精心浇灌下逐渐长大,但如果突然中途被人抢走,这将给创始人带来多么巨大的痛苦? 如果创始人忽视了公司治理架构与公司控制权,这一切,并非遥远的故事,很可能就发生到创业者身上。事实上,俏江南的创始人张兰,1号店的创始人于刚,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吴长江,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已经不在公司的董事会里,也不在公司的管理岗位上,有的甚至在公司的股权也没有了,而阿里巴巴的马云,京东的刘强东,百度的李彦宏,他们从进公司到今天,一直都在公司,而且是公司核心的灵魂人物,牢牢把握着控制权,带领着公司往前发展。在华创教育研究院郑旭院长编著的畅销书《创业突围》中,创始人柳长勋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职位,放弃高科技公司的股份,就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为了这份梦想,他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但在发展过程中,居然面临被团队赶出自己创办公司的尴尬境地。这就提醒我们,创业不仅仅靠的是理想与激情,还要高度重视公司控制权。 如果公司是创始人一个人持股,就没有必要对公司控制权进行详细研究;但当前绝大部分创业公司,是由一个创始人为主,带着一批兄弟出来创业,而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会用股份吸引新的人才进来,这就必须要了解公司股权比例、治理结构与公司控制权,提前做好长期规划。 关键股权比例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下比例是关键股权比例,在公司控制权中有着重要作用,从小到大依次是: 1%:核心权利是公司的代表诉讼权。公司董事、监事、高层管理人员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如果发生这种情形股东有权要求公司董事会(执行董事)或监事(会)对侵害公司利益的董事、监事、高层管理人员提起诉讼,如果超过法定期限公司相关机构不提起诉讼的,股东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3% :核心权利是临时提案权。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议案。根据《公司法》及《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议案并书面提交召集人。召集人应当在收到提案后两日内发出股东大会补充通知,公告临时提案的内容” 10%:核心权利是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包括请求法院解散公司的权利。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10以上的股东,当其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司召开临时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

公司控制权理论概述部分 一、公司控制权词源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用法的组合词,是控与制两者所组成的关联。控‘“掌握;操纵。”制,“管束;约束。”从现代汉语的用法来看“控”与“制”具有不可分离性。其表达了一个主体对他的相对对象进行某种支配的观念。控制,“掌握、支配,使不越出一定范围。” “从控制的内容上看,公司控制是指所行使的控制力作用于什么事情或什么事务”是指对一个公司的经营者或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以决定一个董事会的选任,决定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者管理活动,甚至使该公司成为某种特定目的的工具。 二、公司控制权概念解析 如果将公司控制理解为一种与公司有关的相关“控制”,即一种更宽泛的“控制”理解,那么上述的“公司控制”定义也可以说是一种公司内部控制的定义。相对于这种内部控制而言就会产生外部控制的理解,即公司作为一个即存物与外部发生联系时产生之控制内容,“控制还可以从公司之间的关系来考察。”换言之,公司控制还应包括,公司之间的控股关系产生的控制,以及“除了控股一种因素或方式之外,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和方式也可以形成”之控制——公司之间的控制所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或控制从属公司形成企业集团或关系企业关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控制权并不是像“所有权”或“股东权”一样有着明确权利内涵的概念,控制权更多的是一种事实状态,一种对公司资源的实际控制,其实质的股东权与法人财产权相互博弈的一个过程。 本文认为。公司控制权,是指股东、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事实状态下,拥有对公司经营决策、日常管理以及财务政策制定等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结合,是一种权力与权利观念的结合,即制度化了的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的能力与暗含于私权观念下的“意思自治”的“权利”观念的结合。 三、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之间的概念辨析 本文中将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的关系界定为:公司控制权是指对公司的所有可供支配和利用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的权利,它与剩余索取权一起构成所有权,公司控制权源于公司所有权,公司所有权是公司控制权的基础。公司控制权派生出投票权、决策权等经营管理权,但以上派生权利并非控制权的全部。 下面就以上观点进行如下论述:首先企业所有权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全部的所有权拥有合同权利之外的剩余控制权,而控制权从属于所有权,控制权由所有权派生。即是说,经营管理权出自于控制权且受制于控制权,但同时经营管理权又是控制权赖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因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存在分离的倾向,控股股东只有通过股东会选举出代表自己的董事会,才能真正实施对公司的控制。 因此,公司控制权虽然与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在内容上存在交叉,

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

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6月30日国资委、证监会国资委令第1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通过证券交易系统的转让 第三章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协议转让 第四章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无偿划转 第五章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间接转让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行为,推动国有资源优化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损失,维护证券市场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是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等。 第三条国有股东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通过证券交易系统转让、以协议方式转让、无偿划转或间接转让的,适用本办法。 国有独资或控股的专门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国有股东转让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应当权属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和存在质押、抵押、司法冻结等法律限制转让情况的股份不得转让。 第五条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符合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政策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六条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应根据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价格确定。 第七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国有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审核工作。 中央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对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有重大影响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国务院批准。 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转让上市公司股份不再拥有上市公司控股权的,由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 在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将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关机构、部门、事业单位转让上市公司股份逐步交由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

什么是公司控制权

什么是公司控制权 公司控制权简单地说对公司进行控制、影响的权利,公司的控制权不仅仅是指投票权、表决权,其实际上是指通过公司的股权拥有、人员安排、财务支配、资产控制、上下游客户影响、技术控制、协议安排等方式对公司进行控制和影响的权利。 这种控制权实质上也是来源于股东的所有权,是从股东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经济性权利,当然也是一种利益的存在方式,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控制权的重要性的体现也有着不同,公司发展初期,对公司控制权的体现比较弱,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控制权的意义逐步体现出来了。公司初期,一般都是家族企业,老板本身就是股东,直接负责公司的管理,家属或者老板指定的人担任公司监事;等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的需要引入其他资金方作为股东,有的需要引入核心技术人才并给予股份,有的为了战略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等情形就需要合伙人的进入,人家进入做了股东就需要享有股权,要参与公司的决策、经营、管理或者是对公司的股东、管理层进行监督等;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种融资、人才引进情形会增加,创始人的股权会逐步被稀释,有的股权都不到30%,像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的股权持有比例都低于10%,如果仅仅按照他们持有的股权比例,对公司的影响是很小的,所以也就要求这些创始人、核心层成员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来达到控制公司,实现公司

控制权。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公司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公司的控制权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因为公司控制权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有的企业因为控制权纠纷将合作伙伴送下了监狱,有的企业因为控制权纠纷将即将上市的企业陷入了泥潭,有的很多盈利能力很强的企业也会控制权纠纷弄的濒临破产。 所以,近些年来发生的黄光裕与陈晓的纠纷、真功夫蔡达标与潘云海的纠纷、雷士照明的事件等案例已经引起了很多人对公司控制权的重视,又像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AB股或者合伙人制度的设计保证了马云、刘强东这样持股比例低于10%的情况下对公司的控制权,也就保证了公司的发展方向,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发展。做好了你可以一帆风顺,造就一个像阿里巴巴一样的商业帝国;因为公司控制权发生纠纷,创始人或者核心层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最终被多年的合作伙伴被送进了监狱,有的各方都争执不下,导致市场份额被其他公司抢走,有的导致上市流产,有的妻离子散,有的...... 近些年来正反两方面的案例非常多,人们对创始人或者是核心层如何实现控制权的研究也就增多,本人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公司法律研究及实践的律师,将逐步对公司控制权的一些经验和研究成果和大家进行分享。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方式,工作内容及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方式,工作内容及流程一,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保密协议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必然涉及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为避免收购过程本身及收购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被不当使用和披露,参与交易的双方会签订保密协议。形式方面,保密协议包括单向保密协议、双向保密协议以及承诺函等形式,其中以双向保密协议较为常见。 2,委托中介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离不开专业中介机构的协助。收购方一般需聘请财务顾问、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收购方如为国有资本,会涉及按国资采购要求选择中介机构。如何平衡国资的采购要求和交易的保密要求,需要收购方审慎考虑对中介机构服务采购的具体方式。 3,尽职调查 针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收购,中介机构不仅需对上市公司进行核查,也需要对交易对方、收购方自身进行核查。关于尽职调查,具体请见本文第三部分。 4,交易文件 若收购方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决定继续收购,则需拟定相关交易文件,并与转让方谈判和最终签署相关交易文件。根据收购方式的不同,交易文件可能涉及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股份认购协议等主要交易文件,其他附属文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包括特殊事项的承诺函、备忘录等。 5,股份交割 证券交易所会在股份交割前对交易进行合法性审查。作为收购方,应注意在中介机构帮助下对股权结构是否清晰、出让股份是否存在权利瑕疵、交易是否存在实施障碍、收购方内部的审批流程是否完备、是否已完成税务申报等问题进行核查,避免在前述合法性审查中遇到障碍。在股份交割的设计上,交割

与付款时间节点的选择、资金监管措施及违约条款的合理安排,均是股份交割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6,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控制权变动将对经营管理决策和投资者利益造成影响,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相应阶段的信息披露义务。对于协议收购、要约收购、间接收购等不同方式,有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总体而言,首次持股达5%、增减持幅度达5%、持股达20%、持股达30%是收购上市公司进行中需要进行信息披露的几个重要节点。 二、尽职调查事项 1,)同业竞争和xx交易 收购方通常出于产业结构的布局、协同性等层面考虑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完成后,可能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关联交易亦是如此。所以,对收购方本身的尽职调查,除关注收购方的资质条件、资金来源外,还应核查收购方的自身主要业务,是否与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等,以判断在收购完成后是否因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事项需要整改甚至重组。 2,股份质押和冻结 受经济环境变化和去杠杆政策等影响,2018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触及平仓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很大程度上成为促使控股股东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最重要的原因。若标的股份存在权利负担,将影响交易的顺利进行,监管机构亦对股份质押冻结的情况、原因、风险、解除安排等问题较为关注。收购方应对标的股份的质押和冻结情况进行详细及全面核查,合理筹划解除质押或冻结的安排,防止后续对股份交割造成障碍。 3,股东承诺和股权结构 首先,标的股份需要依法能够出售。收购方需要对标的股份的持有主体及穿透股东的相关公开承诺进行详细和全面核查。因为在实践操作中,上市公司

创业融资私募股权投融资结构化设计与分析

私募股权投融资结构化设计与分析 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做分级设计并不是刚刚起步的探索, 事实上早在私募股权基金积极扩展的前几年就已经出现了分级设计。 一、金融产品结构化设计新政概要 结构化设计一直被用来满足投资者对不同风险和投资回报率 产品的需求。金融产品最为常见的结构化设计方式即为分级设计,在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等金融产 品中分级设计也被广泛使用。 随着今年 7 月发布的「新八条底线」《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 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 实施,结构化资管计划优先级与劣后级要求风险共担,一定程度 上造成了结构化产品的锐减,同时对杠杆比例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同样在今年,银监会向各银监局下发《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 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银监办发【2016】58 号,下称「58 号文」),主要内容涉及资产质量管理、重点领域风控、实质化解信

托项目风险、资金池清理、结构化配资杠杆比例控制、鼓励设立 子公司等,值得关注的有四点: 一是对信托资金池业务穿透管理,重点监测可能出现用资金 池项目接盘风险产品的情况,同时强调对 99 号文中非标资金池 的清理; 二是结构化配资杠杆比例原则上不超过 1:1,最高不超过 2:1,相比目前行业内能达到的 3:1 有明显压缩; 三是对信托公司的拨备计提方式提出改变,除了要求信托公 司根据资产质量足额计提拨备,还要求对于表外业务以及向表内 风险传递的信托业务计提预计负债; 四是对信托风险项目处置从性质到实质的转变。要求把接盘 固有资产纳入不良资产监测,接盘信托项目纳入全要素报表。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暂行规定》的官方解读中对监管口径 确定为「《暂行规定》暂不适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 基金。因此,证券公司私募投资(直投)子公司开展的私募股权投 资基金业务,不适用本规定,而应当适用《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 理暂行办法》。」「《暂行规定》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 界定以产品口径为准。各类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只要设立发行了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活动均应当参照 《暂行规定》执行。」也就是说投资范围定位为股权投资且实际 发行产品中无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并备案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协议转让控制权流程

控制权转让流程之协议转让 一、收购人(既“买壳方”)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履行披露义务 5%-20%,不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5%-20%,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20%-30%,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非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无需聘用财务顾问 20%-30%,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若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聘请财务顾问 30%以上,要约方式或者申请豁免,要约收购报告书或收购报告书,聘请财务顾问。收购人自取得中国证监会的豁免之日起3日内公告其收购报告书、财务顾问专业意见和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要约收购:被收购公司董事会,聘请独立财务顾问。 管理层收购:公司应当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提供公司资产评估报告,本次收购应当经董事会非关联董事作出决议,且取得2/3以上的独立董事同意后,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经出席股东大会的非关联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独立董事发表意见前,应当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就本次收购出具专业意见,独立董事及独立财务顾问的意见应当一并予以公告。

二、豁免要约的流程 收购人通过协议方式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但未超过30%的,按照权益披露要求进行操作。超过30%按照要约收购或者豁免要约收购操作。 1、收购人拟通过协议方式收购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超过30%的,超过30%的部分,应当改以要约方式进行 2、豁免要约的情形: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收购人可以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免于以要约方式增持股份的申请: (一)收购人与出让人能够证明本次股份转让是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未导致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二)上市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困难,收购人提出的挽救公司的重组方案取得该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且收购人承诺3年内不转让其在该公司中所拥有的权益; (三)中国证监会为适应证券市场发展变化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需要而认定的其他情形。 收购人报送的豁免申请文件符合规定,并且已经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报告、公告义务的,中国证监会予以受理;不符合规定或者未履行报告、公告义务的,中国证监会不予受理。中国证监会在受理豁免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就收购人所申请的具体事项做出是否予以豁免的决定;取得豁免的,收购人可以完成本次增持行为。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者可以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免于发出要约的申请,中国证监会自收到符合规定的申请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的,相关投资者可以向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办理股份转让和过户登记手续;中国证监会不同意其申请的,相关投资者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一)经政府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进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变更、合

商业银行结构化融资之法律实务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6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理财资金用于向单一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发放信托贷款的总额,不得超过发售银行资本净额的()。√ A 0.1 B 0.15 C 0.2 D 0.25 正确答案: A 2. 资产收益权可以分为基础设施类及非基础设施类,以下属于非基础设施类的有()√ A 交通运输 B 通讯 C 公用事业类 D 主题公园 正确答案: D 3. 银行资金通过通道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业务中,银行资金主要指的是()√ A 自有资金 B 同业资金 C 理财资金 D 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4. 以下属于非标资产的有()√ A 信贷资产

B 承兑汇票 C 信用证 D 应收账款 正确答案: A B C D 5. 设定担保的主债权类型包括()√ A 远期股权回购或收购 B 信托受益权收购 C 股权收益权回购 D 资产收益权回购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6. 上海银监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辖内商业银行与异地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上海本地商业银行只能以总行为单位与异地信托公司开展合作。×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7. 事务管理类信托只能是集合信托。√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8. 理财产品投资的信托产品不得设计为开放式的。×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9. 对于财产权信托,财产权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0. 从原状分配的财产种类来看,通常有货币形式的财产和非货币形式的财产。×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操作流程(包括控制权转让)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操作流程 (包括控制权转让)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是指上市公司以股份作为支付对价的方式来购买资产,特定对象以现金或者资产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后,上市公司用同一次非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向该特定对象购买资产的,视同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不同于普通的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也可能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无论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均适用《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且均须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 证监会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对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进行了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需要由证监会上市部并购重组委审核。 一、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应当符合的规定 (一)充分说明并披露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有利于上市公司减少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增强独立性; (二)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及一期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须经注册会计师专项核查确认,该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所涉及事项的重大影响已经消除或者将通过本次交易予以消除; (三)上市公司及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形,但是,涉嫌犯罪或违法违规的行为已经终止满3年,交易方案有助于消除该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且不影响对相关行为人追究责任的除外;(不包括监事)(四)充分说明并披露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所购买的资产为权属清晰的经营性资产,并能在约定期限内办理完毕权属转移手续;

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流程及要点

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流程及要点 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流程及要点 中伦视界作者丨贺云帆余际 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受制于经济下行和宏观政策调整,以及贸易战、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因素的影响,可谓是迎来了寒冬。但在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领域,却呈现了数倍于往年的交易规模。随着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运作思路的转变,国有资本成为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主力军。 本文拟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尤其是国有资本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相关事项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交易双方能够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的相关事项有初步认识和概括了解。此外,本文最后一部分亦涉及收购境外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些特殊事项。 一、收购主要流程

无论是二级市场交易、协议转让,还是间接收购,甚至是定向增发,一旦与转让方达成初步交易意向后,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运作即告开始。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保密协议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必然涉及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为避免收购过程本身及收购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被不当使用和披露,参与交易的双方会签订保密协议。形式方面,保密协议包括单向保密协议、双向保密协议以及承诺函等形式,其中以双向保密协议较为常见。 (二) 委托中介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离不开专业中介机构的协助。收购方一般需聘请财务顾问、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收购方如为国有资本,会涉及按国资采购要求选择中介机构。如何平衡国资的采购要求和交易的保密要求,需要收购方审慎考虑对中介机构服务采购的具体方式。 (三) 尽职调查

针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收购,中介机构不仅需对上市公司进行核查,也需要对交易对方、收购方自身进行核查。关于尽职调查,具体请见本文第三部分。 (四) 交易文件 若收购方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决定继续收购,则需拟定相关交易文件,并与转让方谈判和最终签署相关交易文件。根据收购方式的不同,交易文件可能涉及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股份认购协议等主要交易文件,其他附属文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包括特殊事项的承诺函、备忘录等。 (五) 股份交割 证券交易所会在股份交割前对交易进行合法性审查。作为收购方,应注意在中介机构帮助下对股权结构是否清晰、出让股份是否存在权利瑕疵、交易是否存在实施障碍、收购方内部的审批流程是否完备、是否已完成税务申报等问题进行核查,避免在前述合法性审查中遇到障碍。在股份交割的设计上,交割与付款时间节点的选择、资金监管措施及违约条款的合理安排,均是股份交割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结构化融资的概念

遇到损害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412246848.html, 结构化融资的概念 (一)什么是结构化融资 所谓结构化融资是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一种方式,此种方式并不是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而是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方式来出售将来可回收现金流从而获取融资。大多数情况下,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人是该证券基础资产的发起人。 这些资产涵盖的种类非常广,包括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资产支持证券、商业租赁合约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以及其他任何具有可回收现金流的金融工具。最近几年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很受欢迎的结构化融资证券品种,其基础资产本身是结构化融资证券以及多种公司债券。 (二)结构化融资的特点

因结构化融资证券是通过“组合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的机制来发行的,所以一般又被叫做资产支持证券。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发行结构化融资证券与各级政府、公司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措资金是不相同的。 具体而言,通过发行结构化融资证券来融资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证券的发行是通过一个特设机构,即SPV或者SPE; 2.发行结构化融资证券在会计处理上表现是资产出售而非债务融资; 3.结构化融资证券必须为投资者提供基础资产的“维护服务”(servicing); 4.结构化融资证券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基础抵押资产的信用;

5.总是需要为结构化融资证券进行信用增级。 (三)结构化融资的要素 从美国结构化融资市场的发展历史来讲,有八大要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要素经常互为补充,一个要素的发展将会推动其他要素的发展。重要的是,这八大要素应当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1.完善的法律体制 对于每笔证券化交易而言,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来保护投资者在基础性资产中的合法利益。最为重要的是,当发起人/卖方处于破产境地的时候,法律必须保护投资者对证券的基础性资产现金流的追讨权。所以,对于证券化交易而言,必须设立资信良好且不会破产的特殊目的实体。

公司控制权设计(供参考)

公司控制权设计(参考) 企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计控制权问题,第一种是股权控制。股权控制很好理解,即创始团队合计占股超过50%以上。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一般只在企业早期存在。随着企业发展,创始团队的股份势必会由于人才引进与股权融资被不断稀释,创始人在企业上市前夕仍占有超过50%股权并不多见。 如果不控股,是否也可以控制公司呢?这就涉及到第二种方式:协议控制。有以下6种协议控制的模式: 1、京东款:京东上市前夕,刘强东的股份只有20%左右,但是他一直掌握着50%以上的投票权。因为京东采用了投票权委托的方式实现公司管理控制权,即有些后期进入的投资方将投票权委托给了刘强东行使。 2、视源款:一致行动人协议。视源股份是广州的一个高科技企业,早期的五个创始股东为了避免失去对公司的控制签了一致行动人协议。一致行动人协议的核心是,一致行动人约定在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等重大决策事项上,大家保持一致意见。如果内部意见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时,以指定的一位股东意见为准。 3、蚂蚁金服款:持股平台(有限合伙)。持股平台又分有限合伙与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蚂蚁金服的经营团队都是通过两个有限合伙企业股东(杭州君瀚与杭州君澳)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有限合伙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普通合伙人(GP)手里,而这两个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GP)均指向同一家公司杭州云柏,而杭州云柏背后的唯一股东是马云。马云给团队分享了大量的利益,但并不会去分享公司的控制权。 4、海底捞款:持股平台(有限公司)。法人股东简阳市静远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海底捞50%股份,而在静远投资的背后,海底捞的实际控制人张勇夫妻俩持

有超过2/3(68%,绝对控股)的股份,实际上实现了100%控制静远投资在公司层面的投票权。 5、华为款:虚拟受限款。虚拟受限款,顾名思义,一方面是虚拟股票,另一方面是有权利限制的股票。对于持有虚拟受限股的股东而言,通常(1)股份没有办理工商登记;(2)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3)分红权有期限限制,离职即中止,更不能传承。因此可以放大创始人的投票权与控制权。但虚拟首席股有适用的前提条件:1、不能有非法集资的政策风险;2、公司业绩要保持比较高速成长;3、公司财务报表在股东层面要相对公开透明。 6、百度款:AB股计划。AB股计划即把公司的股票分为A类和B类两种股票,A类股票通常由外部股东持有,1股对应1个投票权;而B类股票主要由公司经营团队持有,1股对应多个投票权。百度就采用了这种制度。但AB股计划不被中国A股市场接受,也不被香港资本市场接受。 2018年2月1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