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

现时期学生学情分析和解决方案

学生的学习无动力,可从以下四方面分析原因。

一、社会方面:竞争激烈、压力大、节奏快,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的媒体导向对孩子也产生一定影响。如“一切向钱看”的扭曲思想等,逐渐厌学。

二、学校教育体制方面: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三、家庭方面: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子女的教育,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或过高期待,使得孩子感到力不从心,都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家长有 1、专制型:绝对权威、包办代替、棍棒出孝子。2、放纵型:放任自流、金钱至上、树大自然直。

3、矛盾型:代际冲突、父母矛盾、两代不统一。

4、溺爱型:娇生惯养、一切照办、孩子自家好。

四、自身方面:自身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的厌烦可能与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有关。学生出现:

价值观多元化,重视个人价值;传统美德约束力减弱;信息吞吐量大,负面信息影响也大;情感需要强烈;民主意识增强;生理发展提前,心理成熟滞后;理想淡薄;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差;重物质、重金钱倾向明显。

作为学生来说,前三个方面都是外部因素,第四个方面是内部因素。作为老师来说,要改善学生的厌学状态,从学生内部因素入手要显得相对容易且效果更明显些。

基于这些原因,学生出现如下表现:

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半服从半逆反;半开放半闭锁;半自觉半自发。

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从学生本身出发,解决他的个体需求。

需要是激发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来源。学生有很多的需要,不同的时候有不同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教育具有特殊意义。他把需求分为七种: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求知与理解、美、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的需要,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一旦得到了满足之后,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是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也就是说,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作为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了解一下学生的需要,看看学生的需要在哪一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相应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更高一级的需要。一辆车动力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它的车速和持久性。我们每天的学习也有这样的动力系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动力,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对学习的态度,也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业成绩。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一个发动机,一旦启动就会给你的学习带来动力,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带给你动力的程度,由大到小罗列出来。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如学生写的是“学习的动力是不被父母打?”显然学生的需要层次停留在“安全的需要”这一层面;若写“学习的动力是获得老师表扬和父母的奖励或同学的认可”这是“归属与爱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得到他人尊重或者提高自己的自尊感或地位”这是“自尊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学到新的知识或做出难题后获得的巨大成就感”这是“求知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在老师们了解每一个学生需要的时候,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大体集中在哪个需要层次。一般而言,在学校中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归属与爱和自尊。然后,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在集体层面做一些工作。如老师营造一个安全、包容、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觉得安全自在,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理解和接纳,不会因为自己出了差错而受到嘲笑甚至惩罚,那么学生将更加渴望学习,乐于创造和冒险,敢于接受新观点,就能成为自我指导的学习者,也就是追求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即求知的需要。在集体层面做些工作后,在根据个别学生的个别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策略 1 :了解学生的需要层次,满足学生的相应需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成就需要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需要指克服障碍,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内部动力倾向。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成就动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理论的特征是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理论。其公式为:

追求成功的动机 = 成就需要×成功可能性×成功诱因值

在这个公式之中:( 1 )成就需要,是个体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 2 )成功可能性代表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的期望;( 3 )成功诱因值,是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更大。

阿特金森在一项经典实验,他在实验中把 80 个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 20 人,给他们一项相同的任务。对第一组学生说,只有成绩最好者能得到奖励(成功可能性 =1 ∕ 20 );对第二组学生说,成绩前五名将会得到奖励(成功可能性 =1 ∕ 4 );对第三组学生说,成绩前 10 名可以得到奖励(成功可能性 =1 ∕ 2 );对第四组学生说,成绩前十五名都能得到奖励(成功可能性 =3 ∕ 4 )。结果如图所示。这个实验揭示,中等难度(即在个体看来成功概率约为 50% )的任务对学生最具有挑战性。

从图可以看到成功可能性适中的两个组成绩最好;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时成绩下降。第一组学生大多都认为,即便自己尽最大努力也极少有可能成为第一名;而第四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肯定在前 15 名之列,于是,这两组学生都认为没必要那么拼命了。这一研究表明,最佳的成功概率是 1 ∕ 2 左右。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尽自己努力,很有希望获得成功;如果不努力的话,也有可能会失败。

需要提醒的是,这一理论并不是在探讨学习任务本身的难易的问题,而是涉及成功标准(如评分标准)的问题。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会不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低级的水平。因此,

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策略 2 :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最佳成功概率为 50% 左右。这样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三)关系需要

关系需要指渴望与他人建立密切的情感纽带和联系。与其相一致,亲和需要强烈的人喜欢同他人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喜欢成为一个群体的成员。

关系需要可以促进学习,如学生所在的集体是崇尚求知的氛围,每个人都在追求真理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快乐和彼此认同,那么要想融入这个集体,就要成为这样的人。可以说,在这个集体中关系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关系需要也可能妨碍学习,比如一个学生想与一些学生保持亲密的关系,可是这些学生的爱好非常广泛、经常有一些聚会,因而要想融入这些学生就要减少一些学习的时间而且参加他们的各种聚会,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这个学生的学习。

人是生活在各种关系之中的,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关系能够促进人的成长;不良的、消极负面的关系会影响人的成长。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所关注的关系主要有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作为老师来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关系需要的层面可以做如下工作:通过对学生充满爱、合理的期待、积极关注、公平、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期待;通过多种集体教育的方式,在班集体中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满足学生对同伴关系的期待;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班会、心理课等途径,进行亲子关系方面的教育和辅导,尽可能满足学生对良好亲子关系的期待。

策略 3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四)自主需要与自我决定理论

自主需要指个体希望具有控制事情发生、发展及其结果的能力,即希望能够更多地依赖自己而不是他人做出决定。如果受到他人或外部事件控制时,大多数的人会感到不愉快。

根据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还是个体的一种需要。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分为无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三种类型。

1. 无动机

无动机者认识不到自身的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的联系,对所从事的活动毫无兴趣,没有任何外在的或内在的调节行为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

2. 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者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外在的结果而去从事一项活动,例如为了获得高分或避免受到惩罚等。自我决定理论根据个体对行为的自主程度由低到高,把外部动机分为四种类型。( 1 )外在调节,个体完全遵循外部规则而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外在要求或是为了获得附带的报酬。( 2 )内摄调节,个体吸收了外在规则,但没有完全接纳为自己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从事一项活动是为了避免焦虑或责怪,或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或避免失败)以维持价值感,还没有体会到是自我的真正部分。( 3 )认同调节,个体对一个行为目标或规则进行有意识的评价,如果发现这个行为是重要的,就接纳为自我的一部分。个体更多地体验到自己是行为的主人,感觉到更少的冲突。它含有更多的自主或自我决定的成分。( 4 )整合调节,个体将内化了的外在价值观与自我的其他方面整合为一体,使自我处于和谐状态。在此阶段,个体仍是由于目标对其有益或者重要而产生行为动机,个体并未对学习外语发自内心的乐之好之。而内部动机特征是个体对行为本身感兴趣,所以他们仍然有区别。

3. 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则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它与个体内部因素如兴趣、满足感等密切相关,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此时,个体发自内心想做某件事。在做的过程中感到幸福、快乐并且享受这一过程。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这些动机类型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处在一个自我决定程度或自主性程度的连续体上,由低到高分别为无动机、外部动机的各个子类和内部动机。

从这种动机分类中可知,自我决定属于内部动机的一种。人在体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还必须感觉到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这种情况下才能真正的对内部动机有促进作用。反之,在任务的完成中,诸如威胁、最终期限、指令、压力性评价或强制性目标等对于内在动机有削弱作用。

从这个理论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让学生思考他们学习的原因,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从自我决定的角度了解了自己学习动机的状况,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动机转变和发展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肯定学生现有的学习动机,它们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强劲有力的动力,接着启发学生,在原有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若有可能是否可以提高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以体会学习本身带给自己的快乐。

策略 4 :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看到学习动机的发展空间。

自我决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阶段,给他们自我决定的空间,提高孩子对学习生活的控制能力,对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自尊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让他们选择的机会,如他们可以选择作业的形式(写论文或现场呈现)、与其合作的同伴、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去图书馆查文献,或上网咨询)、呈现学习结果的方式等。

同时研究发现,那些具有自主支持性的教师与具有控制性的教师相比,更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动机,好奇心和迎接挑战的欲望。而接受控制性教育方式的学生不仅容易丧失学习主动性而且当要进行概括性和创造性学习时,学习效果比预期的要差很多。

策略 5 :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成为具有自主支持性的教师

个体因素二:情绪状态

(一)唤醒水平

唤醒是指一个人警觉、清醒及活跃的水平,是对某一行为的生理和心理的准备状态,是由包括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引起的。

比如,马上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有的学生非常的焦虑,担心自己考不好,甚至睡不着觉,这个学生就处于较高的唤醒水平;有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根本不在乎,打不起精神来,对复习功课非常的倦怠,这个学生就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还有的学生对期末考试的来临即紧张又兴奋,这使他们精力比较充沛,即不容易困倦也不会影响睡眠,复习功课的效率也很高,这样的学生就处于恰当的唤醒水平。

有研究者发现,对大多数的活动都有一个对应的合适的唤醒水平(如图)。但是,面对不同难度的任务,恰当的唤醒水平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对一个简单的任务,比如说各科基本知识能力的考试,需要一个较高的唤醒水平;对于较复杂的任务,比如各种选拔性的竞赛,那么较低的唤醒水平更为有利。这也被称作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

这个研究对实践很有指导意义,在面对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的时候,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唤醒水平。对于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轻敌”,细心做题、关注细节,以提高学生的唤醒水平;对于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任务本身,轻任务结果,以降低学生的唤醒水平。

当然,每一个学生自己擅长的学习任务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节自己的唤醒水平,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策略 6 :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恰当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唤醒水平。

(二)好奇心

大约 40 年前,心理学家就发现,个体有寻求新异、复杂、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的本能倾向。人有一种探索和认识外界环境的内在需要,这种需要将引发个体的好奇心,并表现为求知欲。关于教学的研究也发现,变化教学的方法和任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这就是因为这种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

1. 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没有确定答案的假设上。这样的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在寻求挑战性的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比如在上课之初,不要马上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而是通过一个小活动(小故事、小游戏、小谜语等)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好奇心,迫切关注本节课所要将的内容。

2. 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老师介绍主题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猜测,问题要与重要知识有机结合,且能引发多种回答,以便大部分同学发现他们只回答对一部分(鸟的根本属性是什么,有羽毛,会飞,还是恒温动物)。如果学生的猜测错误,这将激发他对正确知识的好奇心,促使更为执著的了解。

3 .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学生具备了大量该主题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这种知识的再度空白会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 .引起争议。教师让学生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外星人是否存在)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通过长期的讨论解决这些意见和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查询各种资料,以获得足够的知识。

5 .制造矛盾。在学生已获得相当知识,老师可以补充介绍与学生结论相反的信息,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促使其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例如,有位语文教师在讲《祝福》一课时,先让大家通读一遍课文,然后提出:“《祝福》讲的是一个妇女被封建礼教吃掉的故事,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作者为什么用‘祝福'这样吉祥的词汇做标题呢?”这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学生议论纷纷,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策略 7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兴趣

在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会更多地注意、学习、记忆和运用那些能引起他们积极情绪反应的事件和活动或者说感兴趣的事情。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关于兴趣,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它分为三个层次,即:有趣、乐趣、志趣。

在“有趣”层次,兴趣产生通常跟我们的好奇心相关,即只要是新异的、有意思的事物就能引发我们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是不稳定的,很容易产生,也很快消失。比如:还有些同学见到他人制作Flash ,觉得很有趣,就也学着做,但是一段时间就可能又觉得打架子鼓更有趣,不再学习 Flash 而转学架子鼓了。

在“乐趣”层次,兴趣相对聚焦,可能相对集中在某一类事物上,付出相对多的精力,比较深入地进行了探索,但是也可能沉迷其中不做他想。比如有些同学非常喜欢阅读推理小说,在面对一部充满悬念的推理小说的时候爱不释手,甚至为了能够一口气读完而在课上藏在课桌内偷偷看,可以说废寝忘食,但却缺乏对于人生更加长久的思考。

在“志趣”层次,兴趣与天赋才华同行,激发自我潜能,这样的兴趣发展很有可能成为同学们的生涯发展目标,激发人生的梦想。比如有些同学从很小开始就喜爱绘画,不断参加各种培训班、画展等等,

付出很多精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结识了很多同道中人,从此立志成为画家。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缺乏兴趣却是目前学生遭遇的普遍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在激发学生兴趣时要注意:

策略 8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小学课堂教学更应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其学习兴趣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表现为对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兴趣增强,开始注重学习内容。他们的学习兴趣已减少了与学习形式的直接联系,而逐渐被学习的内容所左右。即对复杂的疑难问题、对较高的智力活动产生兴趣。所以,在对年级较高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而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对严重偏爱某一学科的学生给予恰当引导,一方面使其在对某一门学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应以此为中心兴趣,指导学生涉猎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

策略 9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中,几乎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学习成绩优秀、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具体地说:( 1 )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使其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好成绩,从而树立自信心,提

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师还应鼓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为他们推荐有价值的课外书籍,对他们的各种能力进行锻炼,从而发现特长,加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策略 10 :让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感受兴趣带给自己意义和力量。

对于狭义的学习来说,除了学习兴趣外,学生对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广泛地探索一下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也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兴趣六宫格”游戏探索一下自己的兴趣。

兴趣:同学们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你可能同时对许多东西感兴趣。兴趣:是指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该倾向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

感受、资源和力量:同学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内心会产生愉快的情感,这种体验也是兴趣维持的保证。比如说:快乐、幸福、平静、忘我、沉浸、投入……这些情感体验会带给生活积极的力量,也是我们积极生活的资源。俄罗斯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次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无论身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健康。”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从事感兴趣的事情带给我们的感受、资源和力量是我们最需要的,它能够调节我们的心态、给我们的信注入力量,让我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

兴趣与未来:许多同学认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能够带给自己自信的资本,能够让自己从事喜欢的工作。同学们已经慢慢将自己的兴趣未来发展的目标、理想联系在一起。

当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有一个清晰地了解之后,不但给自己注入了积极的力量,还初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从而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动机,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四)心流

人对学习充满内部动机后,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在滑冰、下棋时,我们可能如此地专心致志,忘记了周围,也忘记了自我,以至于结束时不禁感慨:时间流逝得这么快!对这种与内部动机相关的情感体验状态,就是心流。心流是指个体将自己的精神力量完全投注在某项活动中的感觉,伴有高度的幸福感与充实感。

心流体验大多具有两组共同特点。第一,这些活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目的的活动,需要某种能量和技能,且挑战与技能之间要达到最佳的匹配。第二,参与者专心致志,自我意识丧失、忧虑感消失乃至时间感消失。

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提到,心理学工作者做过相关的研究:对有些人来说,心流是常有的体验,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很少体验或从来没有过体验。在这个研究中,心理学工作者追踪了 250 名高心流和 250 名低心流的青少年,那些低心流的青少年大多是在大卖场闲逛的孩子,他们每天看很多电视;而高心流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他们打球,花很多时间做功课。在幸福测验的每一个子测验上(如自我评价、敬业投入状况等),高心流的青少年的得分都比较好,除了一项:高心流的人认为低心流的人生活比较有趣,他们也希望每天下了课就去逛大卖场或看电视,而不是做功课。不过他们虽然认为眼前所作的并不是“享受”,但他们相信将来会享受到现在辛苦的回报。高心流的青少年日后上大学的比率高,有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未来的生活也比较成功。因此,当我们体验心流时,我们在建构未来的心理资本。忘我、无意识与时间的停止的“心流”状态,在告诉我们:我们正在为未来储备资源。

心流理论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要自主地从事一些对他们有意义的活动,学生为了达到目标需要付出能量,这些活动的挑战性要略高于他们的技能水平,当他们应付挑战之后技能水平得到相应提高。他们的活动还要得到反馈。他们在完成这些活动时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指责、被嘲讽或丢面子。帮助学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满足不仅是教育的目标,当下的幸福和快乐本身就是目标。

策略 11 :教师通过恰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心流体验

(五)焦虑

焦虑,即一种普遍的不自在和紧张的感觉,它包含了部分害怕的情绪。关于焦虑的研究证明,焦虑和学生成就具有某种程度的负相关。焦虑可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也可能是失败造成的结果。一个学生开始成绩不佳,因为在考试中他过于焦虑,成绩不好又导致他更加焦虑、紧张。焦虑可以是一种特质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有些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非常焦虑(焦虑特质),但有些学生只是在某些特定情景下感到焦虑(焦虑状态)。

焦虑包含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认知成分包含忧虑和消极思维,例如认定事情失败后情况会非常糟糕,并感知自己必然失败。情感方面则包括生理和情绪的反应,例如出汗、胃疼、心跳加速和恐惧等。焦虑主要通过影响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学业成绩:注意力集中情况,学习和考试。

当学生在学习之中出现焦虑的情绪状况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环节焦虑。下面,与老师们分享一下缓解焦虑的方法。

方法 1 :接纳焦虑

焦虑虽说影响了学习,但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说,焦虑的出现也是学生想学好的愿望地体现,想学好的愿望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而且,若是在重要考试前焦虑,这是也是人处于重大事件前的应激反应,是正常的表现。从这个这样一来,就把焦虑正常化、合理化,让学生不要“为焦虑而焦虑”。

方法 2 :调整注意力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并不一定是世界原本的样子,而是我们觉得世界的样子。

心理实验:疤痕实验介绍(我们心中所关注的将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解读)

在一次心理科学实验活动中,心理学家们征集了 10 位志愿者,请他们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心理研究活动。 10 名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 10 个没有任何镜子的房间里,并被详细告知了此次研究的方法:他们将通过以假乱真的化妆,变成一个面部有疤痕的丑陋的人,然后在指定的地方观察和感受不同的陌生人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反应。

心理学家们请电影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左脸颊上精心地涂抹上

逼真的鲜血和令人生厌的疤痕。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使每位志愿者都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当志愿者们在心中记下自己可怕的“尊容”后,心理学家收走了镜子。之后,心理学家告诉每一位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逼真、更持久,他们需要在疤痕上再涂抹一些粉末。事实上,心理学家并没有在疤痕上涂抹任何粉末,而是用湿棉纱把化妆出来的假疤痕和血迹彻底擦干净了。然而,每一位志愿者却依然相信,在自己的脸上有一大块望而生厌的伤疤。

志愿者们被分别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装扮成急切等待医生治疗面部疤痕的患者。候诊室里,人来人往,全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志愿者们在这里可以充分观察和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们各自向心理学家陈述了感受。

他们的感受出奇地一致。志愿者 A 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她都没看看她自己,那么胖,那么丑!”志愿者 B 说:“现在的人真是缺乏同情心。本来有一个中年男子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的,没一会,他就赶紧拍屁股走开了。我脸上不就是有一块疤吗?至于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我吗?这样的人,可恶得很!”志愿者 C 说:“我见到的陌生人中,有两个年轻女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们穿着非常讲究,像个有知识、有修养的白领,可是我却发现,她们俩一直在私下嘲笑我!如果换成两个小伙子,我一定将他们痛揍一顿!”志愿者们滔滔不绝,义愤填膺地诉说了诸多令自己愤慨的感受。他们普遍认为,众多的陌生人,对面目可憎的自己都非常厌恶、缺乏善意,而且眼睛总是很无礼地盯着自己的伤疤。

这一实验结果,使得早有准备的心理学家们也吃惊不小:人们关于自身错误的、片面的认识,竟然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他们对外界

的感知。如我们所知,他们的脸上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丝毫的疤痕。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将“疤痕”牢牢地装在了心里。正是由于心中的“疤痕”在频频作怪,才使得他们自己的言行、对陌生人的感受与以往大为迥异。

因此,平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自己的注意力,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积极向上的一面,要想着自己怎样做才能够更好或改善,而不是想着怎样做会不好。

方法 3 :适当锻炼

锻炼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缓解因压力而引起的焦虑的办法之一。它是类似于打斗或逃跑的能量释放的一个自然出路。锻炼后,机体恢复平衡状态,人觉得放松、振奋。

当面人焦虑时,人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时候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心跳加快,肌肉紧缩,血压增高。因为人体要准备做出逃跑或打斗的反应,所以才会出现这些变化。

锻炼的目的在于改善和发展人体应对紧迫事件的能力。有规则的、足够的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忍耐力和弹性,而且可以减轻慢性的肌肉紧张。锻炼为压力提供了一个安全阀,可以帮助人体减去不需要的重量,促进新陈代谢并且还能治疗失眠症。

方法 4 :想象放松训练

焦虑时,思维或者迅如烈马,四野狂奔却不能集中思考问题;或者慢如蜗牛,各念头掺杂一起,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让自己失眠、痛苦。想象放松就是给处于放纵状态中的头脑一个清净,让你静下心,活在此时此地。

比如在应对一场数学考试之前,学生可以回忆起自己考试最成功的情景和那时愉快的心情。或者想象自己来到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比如蓝蓝的大海边,青青的草原上、茂密的森林里。在家进行放松时,可配放舒缓的轻音乐以帮助你进入放松的境界中。

我静静地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人,清风轻轻地吹着,我感受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沙子很细很白,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海涛在有节奏地唱着自己的歌,我静静地、静静地聆听着这永恒的波涛声,海涛的声音是那么心旷神怡以至于我把心里挂念的事情都放下了……

我看着潮起潮落……大海是一片美丽的暗蓝色,蓝得那么纯净,蓝得那么轻柔。海边停着一艘小船。我坐上了小船,在平静的水面上慢慢荡漾,小船轻轻地摇呀,摇呀,它有节奏地、缓缓地向我梦想的最美丽的地方飘去,我的呼吸渐渐慢而深,和着小船的节奏,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我尽情的享受着。

天上的白云倒映在镜子一样的水面上,不知哪儿是水面,哪儿是天空。几只飞来的海鸥贴近水面掠过,翅膀几乎触到水面,一会儿它们又飞向蓝天,尽情地玩弄着它们的飞行技巧,非常轻巧,潇洒自如,正如我一度有过的进入最佳状态时的表现,一切变得那么投入,工作、学习、生活都在我的控制之中,我发挥得很好……

策略 12 :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焦虑,以更好的情绪状态面对学习。

个体因素三:动机信念

(一)学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不同自我效能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见表。

自我效能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 :

( 1 )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

要想让学生保持高的自我效能感,老师不仅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经验的机会,还要能够唤起学生回忆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低自

我效能感的学生)。比如让学生回忆让自己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并思考自己的哪些品质使这件事情有成就感。

( 2 )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于自我效能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

比如,班中要竞选班干部,有个学生不敢参与竞选,但是他发现平时学习成绩、表现不如自己的学生都能够成功竞选为小队长,于是增加了他的自我效能感,下次他会积极主动地参加竞选。

( 3 )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的一种方法。然而,依靠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不易持久,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于处理的情境时,会迅速消失。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缺乏体验基础的言语说服,在形成自我效能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人们在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往往要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

因此,通过说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方式若是结合学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效果可能会更好。

( 4 )情绪的唤起。学生在面临难度较大任务或挑战的时候,情绪唤起易于过高而产生焦虑的状态,从而降低对成功的预期,也就是低的自我效能感。耶克斯 - 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面临难度越大的任务,较低的情绪唤醒,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面临难度较大的任务,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调整较低的情绪唤醒状态,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策略 13 :教师要在根据实际情况有效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学生的能力观

对于能力,人们一般有两类基本的理解。一种为能力实体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特质。

另一种为能力增长观则认为能力是不稳定,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通过努力工作、学习和练习,知识能够得到增长,能力也将提高。

显然,能力的增长观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的。

策略 14 :教师自身不但要建立能力增长观,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能力增长的观念。

(三)归因倾向

归因理论可看作最具有认知性的一派理论。其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韦纳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归因理论进行系统的探讨,他提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原因是可控还是不可控。见下表。

韦纳认为,归因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于以下方面:

( 1 )对成功和失败的情感反应,如果将成功归为内部因素,个体才感到自豪和满意,如果成功是源于他人或外部力量,学生感到的是感激而不是自豪。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内部因素,学生会感到自责、内疚和羞愧。如果归因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和愤怒。

( 2 )对成功和失败的期望。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对未来结果的期待和目前的结果一致,即成功者预期以后的成功,失败者看到的是以后的失败。但如果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则对以后的成败预期影响较小。

( 3 )所投入的努力。如果学生认为失败是因为不努力导致,他在以后有可能更加努力,遇到困难也能坚持。若将失败归因缺少能力,即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那他就很容易放弃。

归因的理论看似比较容易解读,可是若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是会产生非常复杂的局面,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归因理论的传授课,对学生实践的知道意义不大。要想达到理想的状态,一定要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归因理论与学生实践结合 , 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积极的归因方式。

策略 15 :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归因理论与学生实践结合 , 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积极的归因方式。

(四)目标取向

目标是个体从事某项工作想要完成的事情。

具有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其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他不在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或者遭遇众多尴尬。所以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并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更能坚持到底。有这类目标取向的学生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 , 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能否掌握任务,而不是和他人相比,不是关心他们的表现是否出众。这类学习者会更多的寻求帮助,使用较高水平的认知策略,运用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做给别人看。他们更多的关注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在竞争中超越他人。他们常常会使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来证明自我。例如,选择读比较容易的书,以成为读书最多的同学。他们被称为“自我卷入的学习者” , 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自己。

对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教师应该使学生相信学习不是为了分数。教师应该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淡化分数和其他奖励。例如,老师可以说:“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性质,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将一个东西平分的问题。”而不说:“我们今天要学习分数的性质,大家注意听,因为明天我们要就此进行测试。”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也并非不可兼容,一个人想完成某件事情可以既因为他喜欢也因为他希望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这就类似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关系可以组合成四类一样。

还有一类学生,他们既不想学习,也不想被人看做聪明的学生。他们只是想逃避一切工作,这些学生匆匆完成所有的学业任务,不想再多费一点时间和精力再钻研一会。尼克尔斯把他们的目标称作回避工作目标,如果可以不用认真学习,他们就觉得达到目的了。

此外,有一类学习者,他们的目标为社会目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学生的社会网络关系逐渐丰富完善,具有这类目标的学生会增多。社会目标包含很多方面的需要,有些有助于学习,有些则可能阻碍学习。比如在一个小组中,为了维持和同伴的良好关系,学生可能不好意思公开指出朋友的错误。

从取向上可以分成以上四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多样的、混合的。但是,无论何种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拥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学习动力十足,不怕困难和挫折,学习效果也不错。

对学生的目标辅导案例

第一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小故事: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 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行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故事中的驴子和马的差别就在于,当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时,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研究教学提纲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研究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一:选题背景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不正、学习纪律涣散、成绩下降等现象,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究其原因,学习动机缺乏是根本.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二:选题的意义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核心作用。要通过对学习目的的教育,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通过加强考试和竞赛,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第一部分综述了学习动机的一些理论和这些理论对教学的启示。第二部分在理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导向,从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教师和教学的角度提出来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一般原则和策略。这些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三:研究的现状 前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不仅来自于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影响,同时先行的强化也会对学习的动机产生影响。因此,当前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低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成功的认识的偏失,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偏向于功利化,趋向于用利益或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算得上成功。大学也由以前的由少数人的教育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教育,基本上70%以上的高中生都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上大学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及能否发展的很好与在学校的学习关系不大,且如今毕业的大学生的结果强化了这一点。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效能期待,因此学习的动机下降。 2、大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来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在校其间也没有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对于自己想学什么,学好什么,没有清楚的认识,也没有很好的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大多没有目标,学习动机不强。 3、学校缺乏一种竞争的环境,外在刺激因素不够。当前学校教学,基本上只是以每个学期的奖学金制度做为对学生一种奖励和考核;时效性

旅游动机激发因素

【摘要】: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因或动力,也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先决条件,旅游者通过旅游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但是如何激发旅游动机,促成旅游活动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旅游动机与需要的含义以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探讨如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动机旅游者影响因素激发需要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述 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是受一定的内部力量支配的,这种内部的驱动力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动机,动机驱使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回避某项活动,或者停止某项活动,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内因。 心理学界对动机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动机是指导行为的力量;有的学者认为动机是为实现目标而行动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的,是满足这种需要并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综合上述几种意见,我认为,动机是由内部需要引起的,促使行为产生并使其持续指向特定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二、动机的形成机理 (一)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需要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起点,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对于外部客观事物的某种要求,是个体在不平衡的状态下产生的,是有机体得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系统地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模型。这一理论广泛地应用于产业和组织心理学、营销、旅游等领域。马斯洛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即为了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而产生的需要,如对食物、水、氧气、睡眠、住所、性等的需要。 2、安全需要,即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免受伤害的需要,如对健康、安全有序的环境、稳定的职业和有保障的生活等的需要。

动机激发策略

动机激发策略 在课外阅读中,阅读动机可分为两类:内在动机与外加动机。实验证明,外部的报偿不仅会抑制内在的动机,而且还会使学习的质量降低。所以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内部动机的激发上。 然而,内在动机不是一种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动机,它是在后天的学习活动中形成起来的,所以,我们不会要求开始学习阅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内在动机,而是在阅读活动中逐步地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内在动机。 这儿,尤其要提一下阅读的成就动机,它包括求成功机与避免失败动机两种。求成动机是指一种稳定的追求优异操作的倾向,即把某一件事做好的倾向。避免失败动机,就是一般的避免失败的意向。阅读成就动机也是一种内在动机。 在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成就动机时,我们按如下原则开展研究与实践: 1、把激发与维持阅读动机看成是智力开发乃至整个教育的手段与目的。 正确的阅读动机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阅读智能开发的效果看,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是个体智力发展的主要手段。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广泛认知兴趣。当这种认知兴趣成为个体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很少需要,甚至不需要外来的鼓励就能自觉地进行阅读,自觉地对自己的发展承担责任。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使用外部奖励时,不仅奖励学生的学业表现,更多的侧

重奖励他们阅读时的努力程度的进步情况,个体有了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之后,学习上的困难也就不难克服了。 2、鼓励学生为“学习目的”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动机。 我们认为,在课外阅读的教学中,为了外物的奖赏和他人的赞扬,只有学生认识到发展的要求,他的行为才是自觉的、自主的,从动机上说,他才会产生自主性的动机。 根据这种原则,我们在课设计任意一套课外阅读方案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内心的反应,引导他们把阅读智能的开发看成是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样,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进行到底。 3、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研究表明,成功会提高个体成就动机的水平,而失败则会降低个体成就动机的水平。从本质上说,阅读动机就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均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期在努力之后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根据这种原则,在进行阅读活动设计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是以团体为参照进行,而应重视个人的进步,把个体的进步看成是成功的指标,而对其进行积极的肯定与强化。 (二)时间管理策略 如果我们把阅读时间分为名义时间(老师规定用时间)与专注时间(实际使用时间)两类,那么阅读成效就是学生专注时间与名义时间的比例函数: 阅读成效= f()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3、 参考文献 (10)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摘要: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我们通常称之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火车之所以能走起来是因为有火车头在拉动,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是对学习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这里不大对劲哦)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说培养与激发会不会好些)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培养,激发,意义,现状 一、绪论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同样,人的学习行为也是由动机驱使。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没有学习的愿望,任何外界条件(条件这个词放在这不大合适吧)都没有用。学生动机虽然是内在的,但它的产生却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我们应该正确、合理的结合内外部条件此处删掉了一个着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增强,相互转化,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含义及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这里有必要要逗号吗后面有必要加爱好吗)爱好,对学

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的激发 郭望娣 (齐齐哈尔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09级) 摘要本文从旅游动机的概念从发,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大峡谷的旅游发展实例,探讨具体情境中如何激发旅游者的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要,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促进旅游地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动机;旅游需要;影响因素;激发;清江大峡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 要探讨旅游动机的概念首先要从旅游说起。旅游的定义有很多,但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艾斯特定义,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而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是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通常生活中所说的旅游就是旅游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地理空间环境的变化中的所有体验的总和。动机一词则源起于拉丁文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或引起活动。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也就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因此简单地说,旅游动机就是促发一个人有意去旅游以及确定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个体的旅游行为就是在旅游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并维持的。 从心理学上说,动机与需要紧密结合。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旅游动机与旅游需要相结合。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人们外出旅游,满足的需要多半是较高层次的,属于精神需要。尽管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也有满足

论创造动机的激发

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0年 哲学研究 论创造动机的激发 王炳德 创造动机是个体激发和维持创造行为的内在动力。创造动机是人类诸多动机中的一种动机,由于它是人类独有的,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性,所以它最能体现人的本质。 但是就世界范围来说,对创造动机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然而创造动机无论对于人的自身发展,还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其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特别是在我们走进知识经济时代、大力提倡创新意识的今天,深入探讨创造动机有着特殊的理论价值。 一、创造动机的激发机制 要探讨创造动机的激发机制,首先就要探讨人类动机的激发机制,因为创造动机只是人类动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关于动机理论,西方先后提出过本能论、驱力论、诱因论、需要论以及各种现代认知动机理论,我国学者也构造了/动机模式0。尽管上述理论和模式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终不能令人满意。笔者在吸收以往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试图提供一种新的动机模式,以求教于心理学界同仁。 我们假设在个体的心理结构中,有一个元动机系统,这个元动机系统既是与生俱来的,具有先天倾向性结构,又是在广泛的社会经历、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个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它有点类似于皮亚杰的/图式0。 元动机系统不等同于动机,在没有刺激的条件上,它只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在遇到刺激的条件下,它会活跃起来,但它本身并不能激发人类的行为。元动机系统的功能就在于根据刺激的不同内容、不同强度,在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基础上产生动机。(见图1) 刺激元动机系统动机行为 图1人类动机激发示意图 由于刺激是多元的,那么在元动机系统中就会出现多种需要、意向、愿望、目标等,元动机系统将根据原有结构、刺激的内容和强度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从中综合出一种主导需要作为动机,而将其他的需要、愿望暂时压抑在系统中,随着原来主导需要的满足,元动机系统将提供新的主导需要作为动机。 那么创造动机是如何激发的呢?一般说来,不同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有可能转化为动机;元动机系统的结构越是倾向于某种事物或特征,就越有可能将该方面的需要提升为动机。所以,创造动机的激发一方面要加强创造诱因的刺激,另一方面,则要对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孟静 学号 1016800143032 专业小学教育 层次本科 通讯地址定州市怀德小学 邮政编码 073000 指导教师彭泽平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摘要 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以激励为手段,使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适当开展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意义,现状,激发,培养

目录 摘要 (Ⅰ) 一、绪论 (1) 二、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1) 1、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 (1) 2、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1)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4、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5、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人们的学习行为。 (2) 三、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2)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 (3) 2、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 (3) 四、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建议。 (4)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3、使用多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学习动机。 (5) 4、以激励为手段,树立学习自信心。 (5) 5、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6) 6、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学习动力。 (6) 7、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7) 8、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 (8)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及如何激发动机的策略分析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要外出旅游,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客观上要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而且身体状况允许等。如果一个人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具备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者。因此,有必要对实现旅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进行探讨。而这一主观条件,就是旅游动机。[1] 旅游动机的特点[2] 它具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特性。 (1)旅游动机的对象性。旅游动机总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旅游目标,即人们期望通过旅游行为所获得的结果。比如,长期工作的紧张感就会使人产生去室外活动轻松一下或外出旅游的动机,寒冷的冬季会使人产生去温暖的南方旅游的动机,而炎热的酷暑又会使人产生去避暑

胜地旅游的动机等。旅游动机表现出了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的指向。旅游动机一旦实现,总能给人们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 (2)旅游动机的选择性。人们已经形成的旅游动机,决定着他们的行动以及对旅游内容的选择。由于旅游者在国籍、民族、职业、文化水平、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很大的选择性。比如,在黄金旅游周期间,有的旅游者选择江南古镇水乡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巴黎假日七日浪漫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在旅游方式上,有的旅游者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有的旅游者选择自驾车旅游等。此外,已经实现旅游动机的经验使得人们能够对旅游行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哪些旅游行为要先行实现,哪些旅游行为可以留待将来实现;哪些旅游行为较容易实现,哪些旅游行为一时难以实现等。 (3)旅游动机的相关性。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旅游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旅游动机体系。旅游动机体系中的各个动机具有不同的强度,在强度上占有优势的旅游动机往往主导着旅游行为的主要目标,其他旅游动机则为辅助动机。比如,旅游者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又想顺便探望一下老朋友;在外出经商考察的同时,又想观光一下当地的人文景观等。 (4)旅游动机的起伏性。人们的旅游行为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过程,因而旅游动机一般不会立即消失,它作为一种实际上起作用的力

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谈谈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是“授人以渔”的初始步骤。如果一个教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话,他的教学就成功了多半。现代教育推崇的“自主学习法”,实质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 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老师,相信老师,老师给出的教学指令,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才会容易实现。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因为只有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教师才能胜任现代化的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钦佩,彰显人格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师爱的培养。是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言语,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情绪振奋,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师爱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潜移默化。 总之,教师对专业的敬业精神,饱满的精神风貌和爱护师生热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二、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只有明确认识到当前所学与将来所用的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出对所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以掌握为目标的动机,以此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培养学生争取成功、克服失败的意向。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动机的培养与开发

第二章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三、奥苏泊尔的学习内驱力理论 四、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六、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明确学习目的和近期目标,引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二、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动机的迁移 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六、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 七、及时反馈,合理利用表扬与批评 第二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人不会无缘无故地采取行动。人的行为活动,都是在动机的驱使下,为了满足和实现某种欲望和需要而发生的。动机能够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具有策动、驱使有机体采取某种行动的作用。 2.指向功能 动机的激活功能决定人是否开始采取行动,而指向功能决定人接受什么样的信息,采取朝向什么对象的行动。动机能够使个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决定人的信息接受方向,即具有将行为引向某一特定接受对象的指向功能。如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知识分子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3.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产生后,动机推动着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动机将使个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活动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促使个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者转换活动方向以达到目标。 4、强化功能 当行动达到预定目标时,动机会促使有机体强化被肯定行为的发生频率,从而形成一种行为模式或接受习惯。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1)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2)诱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情如名誉、地位等。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例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中,教师所提供的奖品、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外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处于兴奋状态,激励的心理过程,就是由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互作用的过程。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虽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但教师给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赏识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的起点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我们知道任何人是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重视,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中多用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努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用教师特有的赏识滋润孩子的心田。 1、发现学生闪光点是赏识学生的基础 教师要想给学生恰如其分的的评价必须全面的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挖掘、激励。我们在教学中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孩子变的可爱了,闪光点越来越多。原来我所教的学生和别的班级的学生一样出色,在我的眼中,学生变的可爱了。 2、激励性评价是学生获得赏识的平台 为了让学生得到赏识,教师尽可能的创设机会给学生获得赏识的平台,努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的评价中增加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感。我们在教学中利用课堂、课间不留痕迹地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爱,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的一个手势,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竖一竖大拇指,轻轻的抚摸等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种内心情感的流露更能直接被学生所认知并能促进其进步与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就是关爱学生,就能促进学生形成“能、行、成”的强势心态。学生得到了赏识,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我想,赏识就是一种激励,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激励性评价。 二、把握评价契机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的关键 1、教师把握评价契机合理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并不是指一味赞扬学生,要根据课堂的动态过程,抓住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特殊事件”作为教育契机,运用恰当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要特别关注对学生“思维碰撞处”适时进行评价和引导,加强这种矛盾,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争论中掌握知识,建构了新的科学知识体系,激活学生思维。 2、教师把握评价契机关注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 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受知识、经验的影响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有时思维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时,教师微笑着用“开动你的小脑筋再想一想,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这一类语言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反思,对他们的微小的进步都要大力表扬,激发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长期坚持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有很大的帮助,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谈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摘要:众所周知大学英语的学习十分重要,英语成绩的高低与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关系密切。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深入了解、细心分析在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并给予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引导他们朝着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培养;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作用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一定目标进行的心理倾向。学习动机则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人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决定并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同样,学习活动也是在一定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大学生适应高校英语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其主动能动性、创造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动员。是实现高校英语教育目标的~个基本措施。 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具有激活、指向作用。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它是推动学生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第二,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敷衍,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这些差异都将取决于学习动机。第三,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高的动机水平能取得高的学业成就,学习效率高,成绩优良:而没有动机力量或动机水平很低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还可能有其他不良行为。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明显呈现出多元性的趋势。据调查分析,大体上有四种类型。 (一)考试型 考试和检查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它属于表面性学习动机,一般包括两种情况,被动考试型和主动考试型。被动考试型的特点是: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以合格过关为目的。例如:为了能够拿到毕业、学位证书,必须学习自己并不喜欢的英语,以便通过国家规定的四级英语水平考试。主动考试型,即就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而学习,典型表现就是喜欢考试。由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仍然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生的绝大多数利益(例如:评先进、奖学金、入党、甚至就业)也和考试成绩相挂钩。所以,他们喜欢参加考试。这类学生,他们往往学习成绩比较好。 (二)兴趣型 感兴趣和充实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这种学习动机是由于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的初步了解或个人的性格、爱好或觉得学习能使自己感到充实而产生的。他们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有此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学习效果比较好。

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动机激发及其实例

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动机激发及其实例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呈逐渐上升的态势。而旅游产生的前提条件则是要有旅游动机,从而产生了旅游活动。收入水平、休暇时间、生活环境和旅游欲望是产生旅游动机的基本条件,在这些基础上,不同的群体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旅游动机,本文将从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激发过程和实例论证的方面具体阐述大学生旅游群体的旅游动机及其激发。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群体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激发 一、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旅游动机就是促使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人们的社会性需要以及好奇心是产生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客观条件,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人们的旅游行为最终也不会发生。一般而言,促使旅游动机产生的主、客观条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自由支配收入 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要满足这种消费就要在经济上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的高低是旅游消费的经济基础,它不仅决定着旅游动机能否产生,同时还影响着旅游者

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旅游消费方式。但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没有固定的工作,也谈不上固定的收入。大学生群体每个月的经济来源普遍都是来自于家庭,少数的大学生会自己打工赚钱,当然收入也很少。所以经济条件是影响大学生群体出游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 (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所谓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之外,用于满足精神需要的时间,即可以闲暇时间,包括一天工作之后的闲暇时间、周末的闲暇时间和休假时间。一般而言,大学生群体每周有两天休息时间。这个时间长度并不足以让大学生群体去居住地以外的地方尽情游玩,而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等国家法定假期就成了大学生群体出游的集中时间段。因此,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是影响大学生群体出游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自身旅游的意愿 之前所说的两点属于客观条件,但仅仅满足客观条件也不一定能将出游落实在行动上。对于日日处在学习生活中的大学生而言,偶尔换换环境,享受一下轻松的生活,调整疲惫的身心是他们的渴望。另外,在适当的时间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体验一下他乡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和人自然的旖旎风光,也是人们的期盼。而且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一方面会更有活力,能够有较充足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摘要: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各种学习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便能有的放矢,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我们都应该尝试和探索的。下面就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简单阐述。 关键字:学习动机阐释培养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阐释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是动机,学习优异的最大因素也是动机。教育实践曾证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动机呢我们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两个方面来探究。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情形下,其他学生的优异表现或教师的教学风范,都可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学习动机,要求自己上进,希望自己也能具有象榜样一样的优良行为。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即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来维持学习动机,虽的确能收到一时之效,但这种只重视外在动机而忽视内在学习动机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正好与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相反,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专注于学校的功课上,读书学习的教育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心理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任何内容前,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并尝试回答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让学生们认为学习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学内容符合他们的需要,而且让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习,有能力达到教师对他的期望,这样才会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所谓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过程。正确培养而不使其学习动机走上歧路或歪路也是很重要的。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一名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白,学习能使自己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学历并不只是就业的唯一要求,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就业并不一定难的观念,从而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使其自主的热爱学习。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在这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

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另外,我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果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我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 四、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我们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

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旅游心理学论文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完成人: 系 (院) 别: 专业、班级: 学号: 完成时间:

[摘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先决条件,但是如何激发旅游动机, 促成旅游活动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旅游动机的概念 出发,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探讨如 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 [关键字]:旅游动机旅游者影响因素激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使人的心理产生 紧张不安,从而产生内在驱动力,即动机,进而确定行动目标,产生行动,使需 要得到满足,紧张解除,然后进入下一个行为。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因 此,研究人的动机,必须首先研究人的需要。旅游动机也是如此。在研究人的需 要这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研究动机的基础。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 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 实现的需要。其基本观点是:(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 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2)一般 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 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 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 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 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 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4)马斯洛和其他的 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 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 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所以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 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要求之后提出来的。要将己形成的旅游需要调

激发学习动机

现时期学生学情分析和解决方案 学生的学习无动力,可从以下四方面分析原因。 一、社会方面:竞争激烈、压力大、节奏快,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的媒体导向对孩子也产生一定影响。如“一切向钱看”的扭曲思想等,逐渐厌学。 二、学校教育体制方面: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三、家庭方面: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子女的教育,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或过高期待,使得孩子感到力不从心,都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家长有 1、专制型:绝对权威、包办代替、棍棒出孝子。2、放纵型:放任自流、金钱至上、树大自然直。 3、矛盾型:代际冲突、父母矛盾、两代不统一。 4、溺爱型:娇生惯养、一切照办、孩子自家好。 四、自身方面:自身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的厌烦可能与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有关。学生出现: 价值观多元化,重视个人价值;传统美德约束力减弱;信息吞吐量大,负面信息影响也大;情感需要强烈;民主意识增强;生理发展提前,心理成熟滞后;理想淡薄;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差;重物质、重金钱倾向明显。 作为学生来说,前三个方面都是外部因素,第四个方面是内部因素。作为老师来说,要改善学生的厌学状态,从学生内部因素入手要显得相对容易且效果更明显些。 基于这些原因,学生出现如下表现: 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半服从半逆反;半开放半闭锁;半自觉半自发。 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从学生本身出发,解决他的个体需求。 需要是激发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来源。学生有很多的需要,不同的时候有不同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教育具有特殊意义。他把需求分为七种: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求知与理解、美、自我实现的需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摘要: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各种学习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便能有的放矢,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我们都应该尝试和探索的。下面就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简单阐述。 关键字:学习动机阐释培养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阐释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是动机,学习优异的最大因素也是动机。教育实践曾证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动机呢?我们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两个方面来探究。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情形下,其他学生的优异表现或教师的教学风范,都可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学习动机,要求自己上进,希望自己也能具有象榜样一样的优良行为。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即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来维持学习动机,虽的确能收到一时之效,但这种只重视外在动机而忽视内在学习动机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正好与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相反,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专注于学校的功课上,读书学习的教育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心理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任何内容前,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并尝试回答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让学生们认为学习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学内容符合他们的需要,而且让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习,有能力达到教师对他的期望,这样才会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所谓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过程。正确培养而不使其学习动机走上歧路或歪路也是很重要的。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一名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白,学习能使自己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学历并不只是就业的唯一要求,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就业并不一定难的观念,从而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使其自主的热爱学习。(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