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跨界大课堂数学登山型创感学道

班级:60 姓名:编号:0103 日期:2014·9·9

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六年级·数学组·制

课题: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主题】通过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理解,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晚自习目标:时间:35分钟

1、自主独立完成三层级能力达标反馈

2、学有余力的同学自主完成能力拓展训练题(安静、独立思考)

3、独立自主进入预习,试着完成旧知链接的内容及初步梳理新知识要点。

反思课1、学习方法诊断:

2、精题自编入库【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袁晓青辅备教师:李婧郭英 设计理念: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本课在复习整数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引入,先回顾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然后由整数乘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进而应用知识。整数乘法的运算律,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并用字母表示,理解各条运算律的内涵。使学生明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目的是使计算更加简便。这样,学生选择运算定律时,就充分锻炼数学思维;在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使一些分数的计算简便,也为以后学习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计算过程中极易出现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最终导致计算出错等情况。因此,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多做多练,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灵活将整数乘法的运用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经历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3、发展学生的简便运算意识和分析能力,体验算法的优化过程。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算式题的简便算法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例3、例4)》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页例3,第5页例4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例3、例4)》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3和例4的内容。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突破重难点设想:本节课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复习旧知,找准联系点 (一)复习铺垫(出示课件) 1、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51×4 325×8 12×43 6×5 2 2、填一填。 (1)5个9 2 相加,用乘法表示就是( ) 或( )。 (2)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这个数的( )。 (二)揭题明标 1、创设情境(出示课件) 李伯伯家的地丰收了,他请我们去做客呢!我们一 起看看。(出示例3,出示情境图)李伯伯家有一块 2 1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 ,种玉米的面 积占这块地的5 3 。 (1)从题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提示(归纳数学问题) a 、种土豆的面积有多少公顷? b 、种玉米的面积有多少公顷? 动手做答 集体订正 观察情境图 理解题意 获取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其次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确探究问题和目标,找准切入点。 二、互动解疑——探究算理 探究活动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小组合作探究意义(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问题,列出算式,说说如何来计算。(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提示:用一张纸表示1公顷,折一折,画一画。 (2)汇报展示 预设一:(根据回答出示相关课件) 小组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 教学中应最大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讨论、交 流、验证等数学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交一小杨红霞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教学内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最近一位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小数计算题练习

分数乘法计算题练习 194×18 1575×52 2152×65 6 5×24 44×21 56×149 94×83 12125×50 11 43×21 94×83 43×98 1211×121 36 15×51 85×12 7×21 8 54×165 8×81 52×10 83×24 3.6×43 85×1.6 127×7 4 183×8 165×3 43×95×152 11 8×3.3-0.9 174×21 43×151 2.7×195 143×171×22 1 143×116×21 2 231×3626×1310 311 3×22 4.5×561 3.3×2 112 14×474 265×12 94×721 3.6×4 3 150× 152 1511×5 27×185 209×15 19×21 72×125 2417×34 9 2518×165 1917×5138 3619×24 48×1613 6326×3928 28×87 871×0.875 3.25×13 4 132× 0.4 183×0.32 4. 5 ×165 2.125× 217 6 371×3.5 274×0.56

0.85× 1173 2.3×123 19 (31+43)×12 10079× 101 1×438+0.25×8 85 ×672+672×0.375 2 41 ×5 1.5 ×232 4.4×11 5 465×0.48 1141×3.5 32 × 331 (257-51)×50 452× 172×117 23 2×6×2.6 43×32×52 214×21 7 97×53×215 4835×158×76 108×187 9564×3219 149× 3635 245×120 1511×3325 3617×85 72 154+125 4229×8756 243× 3 118×2145 21×23 2 183×118 452×1110 254×2815 271×152 232×15 4 375×138 ×172 232×185×394 354× 4 ×187 285×37 3×91 2019×94×3825 1811×132×154 26 5×12 373×14 551×4 783×2 32 1×4 7 ×3152 127×1265 32×654 ×36 35×35 4544×46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3,第11 页例4。 【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中我改变以往例题、示、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为了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措施:1、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画、涂,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2、自学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把算理的分析思路设计成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制作成学习稿,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来一步一步思考,给学生提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去领悟算理。3、说算理。通过“小老师”说算理,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等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析思路,完成思维的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这部分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第10页例3从实际问题引入,用工作粉刷墙壁的

图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条件,提出问题。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为突破重难点,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经历算理的推导过程。教材第11页例4从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教材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分数的分母与整数可以直接约分。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比较抽象了。根据教者所任教的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习惯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因此能适应本课时的“根据自学稿自学”的教学活动。利用画图的直观性理解和分析问题,也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活动已有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的三个地方是:(1)学生自学时,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2)“小老师”归纳算理时,教师的引导作用;(3)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时,怎样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期中,让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分数意义和算理。 (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观察、交流、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p5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一4、5、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重点: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础回顾。 1.口算 2/9*2= 3/8*3= 5/15*5= 18*3/4= 26*3/13= 9*2/27= 8*3/6= 12*3/4= 2.填空 (1)写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义。 5*3/4表示();3/4*5表示()。 (2)一只小鸟每分钟飞3/10km, 1/3分钟飞()km.。 (3)10米的2/5是(),()米的2/3米是1/4。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学习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1)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45。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2)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思考:(1)求得是什么?(2)求的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独立尝试,指名板演: 方法一,计算出结果后约分: 方法二,计算过程中约分: 方法三,直接约分: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讨论: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异同?哪种方法计算简便? 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 A.分数乘分数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B.分数乘分数可以不用写成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的形式后再约分,而是直接将分母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进行约分。 C.分数乘整数也可以不用写成分子和整数相乘的形式后再约分,而是直接用整数和分母进行约分。 三、巩固练习。完成P5的做一做:1、2、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后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 3/4*1/2= 2/5*3/7= 7/12*2/7= 3/8*2/9= 5/7*1/3= 4/7*3/5= 5/7*5/6= 4/5*3/7= 2.在○里填上“﹥”、“﹤”或“﹦”。 3/8*4/9 ○1/2 1/4*8/11 ○1/12 4/5*5/4 ○1 4/15*6 ○4/15 8/9*3/4 ○3/4 2/3*7/5 ○2/3 3.烙一张大饼需要6/5千克面粉,烙10张大饼需要多少千克面粉?1千克大饼的价钱是5/2元,买9/10千克大饼需要多少元?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5、7。

分数乘分数》教案设计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上 课 解 决 方 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以下3个方法: 1.形象分析,直观理解。 教学初,首先在引入例3题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然后让学生按要求操作,并借助形象的图示分析以及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从具体的图中理解题目,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观察比较,推导转化。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使学生感知并理解:求14 小时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墙的15的14相当于这面墙的120,推导出:15×14=15×4×1=1×15×4=120 ,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把学习例4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解答的机会。让学生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学具准备 每人两张长方形纸、两种颜色的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49×2 110×7 45 ×3 ? ????49 ×2=89 110×7=710 45×3=125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板书:分数乘分数) 设计意图: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3。 (2)汇报从例3中了解的数学信息。 (已知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求14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3)操作、理解“一面墙”的15 。 ①按要求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纸看作是一面墙,用彩笔涂出它的15。(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检查。(小组合作) 一面墙的15 或 一面墙的15 (4)操作、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①涂一涂:看14 小时粉刷的面积有多大。 ? 1小时粉刷的面积 14 小时粉刷的面积 ? 1小时粉刷的面积 14 小时粉刷的面积 ②想一想: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求14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 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名师教案

第三课时 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桐淮小学 贺娟娟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页情境图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课安排在例3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的基础之上,在列式和计算中发现算式中数据的特点,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的优越性和简洁性,提高运算技巧。也为例5学习分数乘小数先约分再计算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算式中数据的特点,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运算技巧。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 (四)学习重点 能快速正确地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五)学习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分数乘法——解决问题》PPT 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算一算。 53×30= 12×32= 3152?= 4 387?= (2)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10 9千米/分。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4。 ①上面信息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②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二)课堂设计 1. 交流课前任务,导入新课 师:谁来汇报一下,上面这句话中,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交流课前学习。 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师:要求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就是求“ 10 9的454是多少?” 454109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习,导入直接交流来理解题意,做到去情景化,抽象出数学的本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习分数乘法的简便方法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尝试解决,感悟多种算法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计算。(师巡视收集资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预设1: 预设2: (2)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师:认真观察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它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观察思考,汇报。 小结:一种是计算完后,再化成最简分数,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你们认为哪种计算简便?为什么? 引导小结:分数乘分数,计算前可以先观察数据,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是否可以先约分,如果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分数乘分数教(学)案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市唐马路小学雪静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解决分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加法的计算等。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可能对于上述知识点有些遗忘。通过复习热身,是想唤醒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加法计算的认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例题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计算教学中,往往有很多教师只关注教会学生如何算,对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由于算理不清而导致的只会机械算,不会灵活运用的状况。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通过直观操作,连续追问,帮助学生由“实物感知”向“算理理解”的自然过渡,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的道理。这样做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学情简介】 对于本节课的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 体验用乘法解决连加问题的价值,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乘分数案例

分数乘分数案例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 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目标一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比较容易,但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即算理的理解)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所以徐老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是多少,再思考格子部分占整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这样学生对用图形表示分数有了初步的轮廓,为后面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降低了难度。徐老师重视了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体验,较好地达成了以上的两个教学目标。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 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 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 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 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

第三课时:分数乘以分数 教学内容:第3-5页 例3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数乘分数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3)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4)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5)把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都统一到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中。 教学重点: (1)经历分数乘分数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21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种玉米的占这块地的5 3。种土豆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知道哪些条件和问题) 2、提出研究的要求:用纸折一折、画一画,在纸上写一写,看看到底种土豆的面积是几分之几?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搜集资源。 4.围绕结果探究意义和算理 (1)对于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用数学上的算式表达出来呢? (如果搜到了学生用算式解决问题的,在这使用) (2)怎样计算出的1/10呢?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 (3)你是怎么想到能列出乘法算式的? (4)什么情况下你可以列出这样的乘法算式? (5)分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 5、反馈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列出式子:5121 。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2 1 公顷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3的图(1) 问:21公顷的51是什么意思? 6、出示例3图(2)

《分数乘分数》教案

《分数乘分数》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形成对分数相对完整的认识。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个数可以是哪些数呢?可以是分数吗? 求80的21是多少怎样列式呢?1.8的31是多少怎样列式呢?32的21 呢? 今天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与分数相乘。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例4。 (1)依次出现长方形图。 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是21 的几分之几?又是这张纸

的几分之几呢? 求21的41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呢?求21的43 呢? 板书:21×41 21×43 (2)完成填空。 集体核对。 根据你的算式和结果,你能说说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结果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2. 教学例5。 (1)理解算式及意义。 你能说说32×51和32×54分别表示32 的几分之几? 在图中画斜线,表示32的51和32的54 。 你能看出斜线部分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吗?斜线部分就表示什么? 完成计算。 (2)讨论方法。 观察例4、例5,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小结。 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 教学试一试。 (1)完成第1组题。 独立完成。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2)完成第2组题。 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几的分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明确:实际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不必要将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照原

2(1)第二知识点分数乘分数计算练习题

分数乘法练习题 1、分数乘以整数 11 2×3= 8 3×6= 15 2×4= 12 5×8= 10 3×3= 2× 8 3= 11 2×11= 9 2×27= 60 17×8= 50 9×8= 187×3= 9825×7= 5 2×2500= 3×9 7= 12 7×6= 17 4×5= 54 5×6= 50 27×2= 2、分数乘以分数 5 1×41= 103×32= 3 1×41= 9 8×103= 92×5 3= 76× 97= 8 5×15 4= 209× 215= 5 6×3 5= 25 7× 14 15= 113×2 1= 50 19× 1910= 28 11× 338= 3920× 15 13= 18 7× 143= 16 5× 158 = 39 25× 30 13= 17 8×4 1= 25 9×12 5= 13 12× 24 7= 10 7× 7 1= 三、分数乘、加、减混合

9 7 ×( 3 2- 7 2)= 11 6× 15 7×10= 3 1× 5 3+1= 2 1+ 4 5× 5 4= 7 5 - 9 5× 7 5= 1 - 25 21× 7 5= 6 1 ×(5- 3 2)= 8 7×7+ 8 3= 四、分数乘、加、减简便运算 5 3×6 1×5= (10 1+4 1)×4= 3 2×4 1×3= (9 8+27 4)×27= 87× 86 3= 9 2- 16 7× 9 2= 52×4× 4 3= 5 4× 9 7× 8 5= 7 5×16× 5 21= 2 1×15 1+3 1×2 1= 6 5×9 5+9 5×6 1= 12 7×6+12 5×6=

分数乘分数(教案)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3及做一做,第5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4~13题。 【教学目标】 ' 1.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分数,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使计算简单,并掌握怎样先约分。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关键: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使计算简单,怎样先约分。 )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旧知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 2.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 (1)一袋大米,每天用去 43 kg ,3天用去多少千克 (2)某修路队,每天修路23 km ,5天修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全程的20 3 ,4小时行驶全程的几分之几 【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 李伯伯家有一块 2 1 公顷的地。 ①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②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 (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已知条件:李伯伯家有一块 2 1 公顷的地。 未知问题:①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②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 (2)怎样列算式为什么 求 21公顷的5 1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可以用21×51 表示。 (3)合作探究21×5 1 的意义。 ①分小组合作探究,每小组拿出一张纸表示1公顷,折一折。 ②学生展示交流。 (

③教师讲解意义。 求 21公顷的5 1 ,就是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 从图中可以看出,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就是求21的5 1 是多少。所以 21×51表示的意义是21的5 1 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 21×51=5211??=10 1(公顷) (5)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①算式怎么列为什么 ②讨论交流。怎样理解的意义。 ' 把 21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10份(2×5=10),1份是101,3份是103,即10 3 。 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

分数乘分数练习题(1)

|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计算 94× 4 = 157×5= 8×20 9= 2、我能辩对错。(对的打“ ” ,错的打“ ” ) 1)、求61的5倍和求5个61的和列式都是6 1×5。 ( ) 2)、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 3)、214×3=4×213=7 4 ( ) : 4)、2根1/4米长的铁丝比1根1米长的铁丝长。 ( ) 二、合作探究: 例1、 54千克的21是多少千克 127小时的7 4是多少小时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例2、0.5×71= 32×15 1= — 小结: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小数乘分数,先把小数化成( ), 然后按( )的方法进行计算。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先把带分数化成( ),然后按( )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3、比较大小。 :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 )另一个因数(0除外); 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 )另一个因数(0除外); 当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 )另一个因数; 练习:1)、一个数乘真分数,积小于这个数。 ( )

2)、几个假分数相乘的积大于1,几个真分数相乘的积小于1。( ) 三、学以致用: $ 1、想一想、填一填 1)、32×41 表示( ); 65×32 表示( ); 2)、分数乘分数,应该 ( )乘( ),( )乘( ),能约分的可以( )再乘。 3)、一根木棒长87米,它的72 是( )米。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73 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平方米。 3、计算 ( 733 ×314 57 ×4 27×59 15×65 87 ×56 134×125 65×2512 2110×53 5542×3511 53×97 229×31 52×21 4、列式计算 1)、52千克的43 是多少千克 2)、 24的125的51 是多少 · 5、动手画一画 1)、用线段图表表21千米的41 。 2)、用图形表示31 千克的一半 】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例3、例4)》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页例3,第5页例4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例3、例4)》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3和例4的内容。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 能 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突破重难点设想:本节课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境激疑——复习旧知,找准联系点 (一)复习铺垫(出示课件) 1、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51×4 325 ×8 12×43 6×5 2 2、填一填。 (1)5个9 2 相加,用乘法表示就是( ) 或( )。 (2)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这个数的( )。 (二)揭题明标 1、创设情境(出示课件) 李伯伯家的地丰收了,他请我们去做客呢!我们一 起看看。(出示例3,出示情境图)李伯伯家有一块 2 1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 ,种玉米的面 积占这块地的5 3 。 (1)从题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提示(归纳数学问题) a 、种土豆的面积有多少公顷? b 、种玉米的面积有多少公顷? 动手做答 集体订正 观察情境图 理解题意 获取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其次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确探究问题和目标,找准切入点。 二、互动解疑——探究算理 探究活动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小组合作探究意义(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问题,列出算式,说说如何来计算。(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提示:用一张纸表示1公顷,折一折,画一画。 (2)汇报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 教学中应最大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讨论、交

一个数乘分数(1)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实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水平。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实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方法―约分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方法―约分 学校: ____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___年 月 日课 题 分数乘分数 课 型 新 授 课 课 时 1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能力目标:

2、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3、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媒体 课件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预 设 个性化修改 一、创境激疑 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谈话导入新 二、互动解疑1、出示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 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①乌贼的速度是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千米/分的。 (2)列式解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N)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l 理解题意:a、提取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 速度:乌贼的速度是千米/分时间:30分钟 所求问题: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l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0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板书: (?N) 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分数乘分数(例3、例4)》导学案

《分数乘分数(例3、例4)》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复习铺垫 1、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51×3 125×8 6×7 2 2、填一填。 (1)3个9 2相加,用乘法表示就是( )或( )。 (2)5×8 1表示( )。 三、自主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观察课本第3页例3的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 2、列出算式 。 4、怎样来计算?用一张纸折一折,画一画,说说如何计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同伴交流想法。 5、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 。 (二)课堂小练笔 31×75 53×7 4 (三)探究活动(二)探究“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 1、出示课本例4,根据得到的信息,列式计算: 3、想一想:数乘分数(或整数)的简便方法是 。 四、巩固测评 1、(小试牛刀)计算下列各题,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154?= 65109? = 5283?= 515 2?=

2、(明辨是非)下列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归来。 565?=61 =?24 72189 3、(初露锋芒)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21公顷,3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3 2小时呢?先再图中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 4、(得心应手)蜂鸟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蜂鸟的飞行速度是103千米/分,3 2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