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弦信号和阶跃信号的产生

正弦信号和阶跃信号的产生

正弦信号和阶跃信号的产生
正弦信号和阶跃信号的产生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MATLAB/SIMULINK仿真实训)

项目名称:正弦信号和阶跃信号的产生姓名:

学号:11015435

班级:通信11301

指导教师:朱里奇

电信学院

一概述

几种常见的仿真软件

1、MULTISIM 、PSPICE:

通用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适合于元件级仿真。

2、MATLAB\SIMULINK :

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适合于系统级仿真。

计算机仿真和辅助设计概述

基本概念:1、仿真是在模型上进行的,建立系统的模型是仿真的关键内容。

2、系统、模型、计算机是数字仿真的三个基本要素

3、建模、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是三项基本内容。

二实训内容

第一次的实训比较简单的,就是让我们初步了解MATLAB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函数的运用,这次实训使让我们使用MATLAB产生正弦信号和阶跃信号。

第一步就是我们先选择运用的函数,然后写好脚本程序,程序如图所示

然后运行这个脚本,我们就可以看到最基本的正弦和余弦信号的仿真如下

然而对于阶跃信号的产生,我们则运用的是stem的命令进行的,同样的写好脚本,然后就行仿真。如下图所示;

三. 总结

这个实训我们就初步接触了MATLAB这个软件,了解到一些函数的运用,例如正弦,余弦,还有一次函数的求解......也了解到一下命令的运用,确切的说是在MATLAB里面的语言的运用,结合以前学的VB融汇贯通后发现,这个软件更加简单方便。

4-20ma信号发生器电路

4-20ma信号发生器电路 制作要求:以精度0.5级为例,二线制4~20mA模拟恒环路信号发生器执行标准:GB/T13850-1998; (1)基准要稳,4mA是对应的输入零位基准,基准不稳,谈何精度线性度,冷开机3分锺内4mA的零位漂移变化不超过4.000mA0.5%以内;(即3.98-4.02mA),负载250Ω上的压降为0.995-1.005V,国外IC心片多用昂贵的能隙基准,温漂系数每度变化10ppm; (2)内电路总计消耗电流<4mA,加整定后等于4.000mA,而且有源整流滤波放大恒流电路不因原边输入变化而消耗电流也随之变化,国外IC心片采用恒流供电; (3)当工作电压24.000V时,满量程20.000mA时,满量程20.000mA的读数不会因负载0-700Ω变化而变化;变化不超过20.000mA0.5%以内; (4)当满量程20.000mA时,负载250Ω时,满量程20.000mA的读数不会因工作电压15.000V-30.000V变化而变化;变化不超过20.000mA0.5%以内;

(5)当原边过载时,输出电流不超过25.000mA+10%以内,否则PLC/DCS内供变送器用的24V工作电源和A/D输入箝位电路因功耗过大而损坏,另外变送器内的射随输出亦因功耗过大而损坏,无A/D输入箝位电路的更遭殃; (6)当工作电压24V接反时不得损坏变送器,必须有极性保护; (7)当两线之间因感应雷及感应浪涌电压超过24V时要箝位,不得损坏变送器;一般在两线之间并联1-2只TVS瞬态保护二极管 1.5KE可抑制每20秒间隔一次的20毫秒脉宽的正反脉冲的冲击,瞬态承受冲击功率1.5KW-3KW; (8)产品标示的线性度0.5%是绝对误差还是相对误差,可以按以下方法来辨别 方可一目了然:符合下述指标是真的线性度0.5%. 原边输入为零时输出4mA正负0.5%(3.98-4.02mA),负载250Ω上的压降为 0.995-1.005V 原边输入10%时输出5.6mA正负0.5%(5.572-5.628mA)负载250欧姆上的压降为1.393-1.407V 原边输入25%时输出8mA正负0.5%(7.96-8.04mA)负载250Ω上的压降为 1.990- 2.010V 原边输入50%时输出12mA正负0.5%(11.94-12.06mA)负载250Ω上的压降为2.985-3.015V 原边输入75%时输出16mA正负0.5%(15.92-16.08mA)负载250Ω上的压降为3.980-4.020V 原边输入100%时输出20mA正负0.5%(19.90-20.10mA)负载250Ω上的压降为4.975-5.025V (9)原边输入过载时必须限流:原边输入过载大于125%时输出过流限制25mA +10%(25.00-27.50mA)负载250Ω上的压降为6.250-6.875V; (10)感应浪涌电压超过24V时有无箝位的辨别:在两线输出端口并一个交流50V 指针式表头,用交流30-35V接两根线去瞬间碰一下两线输出端口,看有无箝位,箝位多少伏可一目了然啦; (11)有无极性保护的辨别:用指针式万用表Ω乘10K档正反测量两线输出端口,总有一次Ω阻值无限大,就有极性保护; (12)有无极输出电流长时间短路保护:原边输入100%时或过载大于125%-200%时,将负载250Ω短路,测量短路保护限制是否在25mA+10%; (13)工业级别和民用商用级别的辨别:工业级别工作温度范围是-25度到+70度,温漂系数是每度变化100ppm,即温度每度变化1度,精度变化为万分之一;

PWM信号发生电路

1.PWM信号概述 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广泛使用在电力变流技术中,以其作为控制信号可完成DC-DC变换(开关电源)、DC-AC变换(逆变电源)、AC-AC变换(斩控调压)与AC-DC变换(功率因数校正)。 产生PWM信号的方法有多种,现分别论述如下: 1)普通电子元件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基本原理就是由三角波或锯齿波发生器产生高频调制波,经比较器产生PWM信号。三角波或锯齿波与可调直流电压比较,产生可调占空比PWM信号;与正弦基波比较,产生占空比按正弦规律变化的SPWM信号。 此方法优点就是成本低、各环节波形与电压值可观测、易于扩展应用电路等。缺点就是电路集成度低,不利于产品化。 2)单片机自动生成PWM信号 基本原理就是由单片机内部集成PWM发生器模块在程序控制下产生PWM 信号。 优点就是电路简单、便于程序控制。缺点就是不利于学生观测PWM产生过程,闭环控制复杂与使用时受单片机性能制约。 3)可编程逻辑器件编程产生PWM信号 基本原理就是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PGA)为硬件基础,设计专用程序产生PWM信号。 优点就是电路简单、PWM频率与占空比定量准确。缺点就是闭环控制复杂,产生SPWM信号难度大。 4)专用芯片产生PWM信号 就是生产厂家设计、生产的特定功能芯片。 优点就是使用方便、安全,便于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缺点就是不利于学生观测PWM产生过程与灵活调节各项参数。 2.电子元件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图1电子元件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3.集成芯片SG3525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一、PWM信号发生电路说明 实验电路中,驱动开关管的PWM信号由专用PWM控制集成芯片SG3525产生(美国Silicon General公司生产),PWM信号发生器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PWM信号发生器电路图 SG3525采用恒频脉宽调制控制方案,内部包含有精密基准源、锯齿波振荡器、误差放大器、比较器、分频器与保护电路等。调节Ur的大小,在OUTA、OUTB

DDS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1. 信号产生部分 1.1 频率控制字输入模块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entity ddsinput is port(a,b,c,clk,clr:in std_logic; q1,q2,q3,q4,q5:buffer unsigned(3 downto 0)); end ddsinput; architecture a of ddsinput is signal q: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begin q<=c&b&a; process(cp,q,clr) begin if clr='1'then q1<="0000";q2<="0000";q3<="0000";q4<="0000";q5<="0000"; elsif clk 'event and clk='1'then

DDS信号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case q is when"001"=>q1<=q1+1; when"010"=>q2<=q2+1; when"011"=>q3<=q3+1; when"100"=>q4<=q4+1; when"101"=>q5<=q5+1; when others=>NULL; end case; end if; end process; end a; 1.2 相位累加器模块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entity xiangwei is port(m:in std_logic_vector(19 downto 0); clk,clr:in std_logic; data:out std_logic_vector(23 downto 0)); end xiangwei; architecture a of xiangwei is signal q:std_logic_vector(23 downto 0); begin process(clr,clk,m,q) begin if clr='1'then q<="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elsif (clk'event and clk='1')then q<=q+m; end if; data<=q; end process; end a;

--非正弦交流电路

第9章非正弦交流电路 学习指导与题解 一、基本要求 1.建立几个频率为整数倍的正弦波可以合成为一非正弦周期的概念。明确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频率为整数倍正弦波之和的概念(即谐波分析)、谐波中的基波与高次谐波的含义。了解谐波分析中傅里叶级数的应用。 2.掌握波形对称性与所含谐波分量的关系。能根据波形的特点判断所含谐波的情况。了解波形原点选择对所含谐波的影响。 3.掌握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的平均值(即直流分量)和有效值的计算。能根据给定波形计算出直流分量。能根据非正弦周期波的直流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计算出它的有效值。 4.掌握运用叠加定理和谐波分析计算非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方法。 5.建立同频率的正弦电压和电流才能形成平均功率的概念。掌握运用叠加定理和谐波分量计算非正弦交流电路中和平均功率。 二、学习指导 在电工技术中,电路除了激励和响应是直流和正弦交流电和情况外,也还遇到有非正弦周期函数电量的情况。如当电路中有几个不同频率的正弦量激励时,响应是非正弦周期函数;含有非线性元件的电路中,正弦激励下的响应也是非线性的;在电子、计算机等电路中应用的脉冲信号波形,都是非正弦周期函数。因此,研究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具有重要和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章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如下三部分: 1.非正弦周期波由谐波合成的概念; 2.非正弦周期波的谐波分析; 3.非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着重讨论非正弦周期波谐波分析的概念,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运用叠加定理计算非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现就教学内容中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关于非正弦周期波的谐波的概念 非正弦周期波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非正弦函数。如周期性变化的方波、三角波等。这类波形,与正弦波相比,都有变化的周期T和频率f,不同的是波形而已。

4 脉冲信号产生电路共23页文档

4 脉冲信号产生电路 4.1 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单稳态触发器的基本功能及主要应用。 2.掌握555定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性能。 3.掌握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及调试方法。 4.2 实验原理 1.集成单稳态触发器及其应用 在数字电路的时序组合工作中,有时需要定时、延时电路产生定时、展宽延时等脉冲,专门用于完成这种功能的IC,就是“单稳延时多谐振荡器”,也称“单稳触发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阻、电容的充放电延时特性以及电平比较器对充放电电压检测的功能,实现定时或延时,只需按需要灵活改变电阻、电容值大小,就可以取得在一定时间范围的延时或振荡脉冲输出。常用的器件有LS121/122、LS/HC123、LS/HC221、LS/HC423、HC/C4538及CC4528B等。 集成单稳态触发器在没有触发信号输入时,电路输出Q=0,电路处于稳态;当输入端输入触发信号时,电路由稳态转入暂稳态,使输出Q=1;待电路暂稳态结束,电路又自动返回到稳态Q=0。在这一过程中,电路输 出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脉冲,其宽度与电路的外接定时元件C ext 和R ext 的数 值有关。 图4-1

集成单稳态触发器有非重触发和可重触发两种,74LS123是一种双可重触发的单稳态触发器。它的逻辑符号及功能表如图4-1、表4-1所示。 在表4-1中“正”为正脉冲,“负”为负脉冲。 LS/HC123的特点是,复位端CLR也具有上跳触发单稳态过程发生的功能。 在C ext >1000pF时,输出脉冲宽度t w ≈0.45R ext C ext 。 器件的可重触发功能是指在电路一旦被触发(即Q=1)后,只要Q还未恢复到0,电路可以被输入脉冲重复触发,Q=1将继续延长,直至重复触发的最后一个触发脉冲的到来后,再经过一个t w (该电路定时的脉冲宽度)时间,Q才变为0,如图4-2所示: 图4-2 74LS123的使用方法: (1)有A和B两个输入端,A为下降沿触发,B为上升沿触发,只有AB=1时电路才被触发。 (2)连接Q和A或Q与B,可使器件变为非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 (3)CLR=0时,使输出Q立即变为0,可用来控制脉冲宽度。 (4)按图4-3、3-5-4连接电路,可组成一个矩形波信号发生器,利用开关S瞬时接地,使电路起振。 图4-3 图4-4 2.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 555时基电路是一种将模拟功能和数字逻辑功能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硅片上的新型集成电路,又称集成定时器,它的内部电路框图如图4-5所示。 图4-5 电路主要由两个高精度比较器C 1、C 2 以及一个RS触发器组成。比较器 的参考电压分别是2/3V CC 和1/3V CC ,利用触发器输入端TR输入一个小于 1/3V CC 信号,或者阈值输入端TH输入一个大于2/3V CC 的信号,可以使触发 器状态发生变换。CT是控制输入端,可以外接输入电压,以改变比较器的参考电压值。在不接外加电压时,通常接0.01μF电容到地,DISC是放电输入端,当输出端的F=0时,DISC对地短路,当F=1时,DISC对地开路。 R D 是复位输入端,当R D =0时,输出端有F=0。 器件的电源电压V CC 可以是+5V~+15V,输出的最大电流可达200mA,当 电源电压为+5V时,电路输出与TTL电路兼容。555电路能够输出从微秒级到小时级时间范围很广的信号。 (1)组成单稳态触发器 555电路按图4-6连接,即构成一个单稳态触发器,其中R、C是外接定时元件。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脉冲宽度t w ≈1.1RC。 图4-6 (2)组成自激多谐振荡器 图4-7 自激多谐振荡器电路 按图4-7连接,即连成一个自激多谐振荡器电路,此电路的工作过程

正弦信号发生器(2012)(DOC)

正弦信号发生器 摘要:本系统以MSP430和DDS为控制核心,由正弦信号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频率调制(FM)、幅度调制(AM)模块、数字键控(ASK,PSK)模块以及测试信号发生模块组成。采用数控的方法控制DDS芯片AD9851产生1kHz~10MHz正弦信号;经滤波、放大和功放模块达到正弦信号输出电压幅度 =6V±1V 并具有一定的驱动能力的功能;产生载波信号可设定的AM、FM信号;二进制基带序列码由CPLD产生,在100KHz固定载波频率下进行数字键控,产生ASK,PSK 信号且二进制基带序列码速率固定为10kbps,二进制基带序列信号可自行产生。 关键词:DDS;宽频放大;模拟调频;模拟调幅。 一、方案比较与论证 1.方案论证与选择 (1)正弦信号产生部分 方案一:使用集成函数发生器芯片ICL8038。 ICL8038能输出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和锯齿波四种不同的波形,将他作为正弦信号发生器。它是电压控制频率的集成芯片,失真度很低。可输入不同的外部电压来实现不同的频率输出。为了达到数控的目的,可用高精度DAC来输出电压以控制正弦波的频率。 方案二: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是常用的频率合成方法。锁相环由参考信号源、鉴相器、低通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几个部分组成。通过鉴相器获得输出的信号FO与输入信号Fi的相位差,经低通滤波器转换为相应的控制电压,控制VCO输出的信号频率,只有当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频率于相位完全相等时,锁相环才达到稳定。如果在环路中加上分频系数可程控的分频器,即可获得频率程控的信号。由于输出信号的频率稳定度取决于参考振荡器信号fi ,参考信号fi 由晶振分频得到,晶振的稳定度相当高,因而该方案能获得频率稳定的信号。一般来说PLL的频率输出范围相当大,足以实现1kHz-10MHZ的正弦输出。如果fi=100Hz 只要分频系数足够精细(能够以1步进),频率100Hz步进就可以实现。 方案三: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 DDS是一种纯数字化方法。它现将所需正弦波一个周期的离散样点的幅值数字量存入ROM中,然后按一定的地址间隔(相位增量)读出,并经DA转换器形成模拟正弦信号,再经低通滤波器得到质量较好的正弦信号,DDS原理图如图1所示:

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实践 第七次实验 实验名称: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院(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 姓名:姜勖学号:06A11315 实验室:104实验组别:27 同组人员:徐媛媛实验时间:年月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并安装一个电路使之能够产生方波,并从方波中分离出主要谐波,再将这些谐波合成为原始信号或其他周期信号。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方波发生器,要求其频率为1kHz,幅度为5V; (2)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从方波中提取出基波和3次谐波; (3)设计一个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3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2.提高要求 设计5次谐波滤波器或设计移相电路,调整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并与基本要求部分作对比,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3.创新要求 用类似方式合成其他周期信号,如三角波、锯齿波等。 分析项目的功能与性能指标: 功能:通过振荡电路产生一个方波,并将其通过滤波得到1、3、5次谐波,最后通过加法电路合成新的波形。 性能指标: (1)方波:频率1KHz,幅度5V。 (2)滤波器:基础要求从方波中提取基波和三次谐波,提高要求提取五次谐波。 (3)移相电路:通过移相电路调节滤出来的1、3、5次谐波相位,使得其与原方波相位差近似为0。

(4)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3次谐波和5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 1、信号的产生 通过震荡电路产生1kHz ,幅度为5V 的方波信号。 2、滤波器的设计 根据方波的傅里叶展开式: 可知原信号分解只包含奇次谐波分量。因此设计不同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可将各次谐波滤出。 3、相位校正电路 由于滤波器用到了对不同频率有不同响应的储能元件,对于滤除的波形会产生附加相位。若要让各次谐波叠加出原有信号,必须调节其相位使之同相。用全通滤波器可在不影响相对幅度的前提下改变相位。 4、加法电路 将滤除的基波、3次谐波、5次谐波相加,得到近似的方波信号。对于滤波器对不同频率分量不成比例的衰减,可在加法电路中选择合适的比例给予响应的补偿。 二、电路设计(预习要求) (1) 电路设计思想(请将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创新要求分别表述): 1、信号发生电路: 利用运放和RC 回路构成振荡电路,通过分别调节正反向RC 回路的时间常数和运放同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来调节震荡电路的频率以及占空比。用一对稳压二极管限制输出电压幅度,并对稳压管导通压降进行一定的补偿。 2、有源带通滤波器: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有源带通滤波器,将所需频率的信号以尽量小的衰减输出,同时对其它频率有非常大的衰减。因此需要增加滤波器的阶数。初步选择采用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通过理论计算,调节其中一个电阻来改变中心频率。根据实际搭出的电路效果,可尝试使用四阶有源带通滤波器,以求获得更好的滤波效果。 3、相移电路: 由于滤波器难免对滤出的谐波分量产生附加相位,需要在选频电路之后加一全通网络校正相位,抵消相位差。移向电路有两种,分为正向移向和反向移向。 4、加法电路 将所得到的各次谐波分量叠加,得到近似的方波。同时,加法电路可对滤波对原信号分量的衰减进行补偿。 (2) 电路结构框图(请将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创新要求分别画出): 基础要求:因基础要求与提高要求相比,除缺少5次滤波与移相电路外,其余部分均相同,其结构框图已包含在提高要求的框图中,故不单独列出。 提高要求: (3)电路原理图(各单元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参数计算和元器件选择说明): 分工:徐媛媛(滤波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姜勖(方波产生、相移及加法电路设计搭建和调试) 方波振荡及鉴幅电路: 采用迟滞比较及RC 反馈回路以及比较器鉴幅电路,总电路图如下: 设从输出端的对输入端的负反馈电阻分别为1f R 和2f R ,则前部分方波的振荡周期为111222 ln(12)ln(12)f f R R T R C R C R R =+++,通过电位器分别调节1f R 和2f R 的阻值使方波的频率为1kHz ,占空比为50%。

正弦信号发生器

正弦信号发生器[2005年电子大赛一等奖] 2008年06月15日星期日 17:06 摘要:以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通过DDS合成技术设计制作了一个步进值能任意调节的多功能信号源。该信号源在1KHz~10MHz范围能输出稳定可调的正弦波,并具有AM、FM、ASK和PSK等调制功能。信号输出部分采用低损耗电流反馈型宽带运放作电压放大,很好地解决了带宽和带负载能力的要求。系统带中文显示和键盘控制功能,操作简便,实现效果良好。 一、方案论证 1、信号产生 方案一:使用传统的锁相频率合成的方法。要求产生1KHz到10MHz的信号,用锁相环直接产生这么宽的范围很困难,所以先产生50.001M到60M的可调信号,然后把此信号与一个50M的本振混频,得到需要的频率。此方法产生的频率稳定度高,但波形频谱做纯很困难,幅度也不恒定,实现也麻烦。 方案二:采用专用DDS芯片产生正弦波。优点:软件设计,控制方便,电路易实现,容易直接达到题目要求的频率范围和步进值,且稳定性和上法一样,频谱纯净,幅度恒定,失真小。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二用专用DDS芯片AD9850产生正弦波。AD9850是采用DDS技术、高度集成化的器件,当它在并行工作方式时,有8根数据线、3根控制线与单片机相连。AD9850的频率控制字为: 其中FTW为频率控制字,为要输出的正弦的频率,为系统时钟的频 率,由晶振产生。 2、模拟频率调制 方案一:使用内调制(软件调制),通过单片机中断,对外来模拟调制信号进行采样,采样速率为32KHz,然后对采样值进行转换,把电压转换成对应的频偏,然后转换成相应的频率控制字送DDS,以实现对1KHz正弦信号的调频,这样可以满足最大频偏的精度要求。 方案二:使用外调制,通过锁相环控制DDS总时钟,在锁相环电路中进行频率调制,来改变DDS输出信号频率,间接实现调频,这样实现简单,频域内频谱连续,但是很难做到精确的10KHz和5KHz的最大频偏。 综合以上方案,选择方案一,实际中要求调制信号是固定不变的1KHz正弦信号,所以,我们直接把正弦信号存储在单片机中,并且换算好频率控制字。 3、模拟幅度调制 方案一:使用二极管调幅电路。较常用的二极管调幅电路有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和二极管环形调幅电路。但由于二极管的特性不一致,会造成电路不可能完全对称,造成控制信号的泄漏。 方案二:充分利用单片机SPCE061A的资源,1K的调制信号使用单片机的DA 口输出,经滤波放大后送MC1496与DDS产生的载波进行混频,这样效果非常好,而且成本低。 综合以上方案,选择方案二。 4、ASK和PSK数字调制

实验一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一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 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里叶级数各项的频率与系数作比较;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设备 1.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PC 机(安装“THBCC-1”软件) 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选配) 三、实验原理 1.任何电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幅值和初相的正弦波迭加而成的。对周期信号由它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知,各次谐波的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份,每一频率成份的幅值相对大小是不同的。将被测方波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谐波频率的电路上。从每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本实验所用的被测信号是50Hz 的方波。 2.实验装置的结构图 图4-1实验结构图 图4-1中LPF 为低通滤波器,可分解出非正弦周期信号的直流分量。BPF 1~BPF 6为调谐在基波和各次谐波上的带通滤波器,加法器用于信号的合成。 3.各种不同波形及其傅氏级数表达式 方波: ?? ? ??++++ sin7ωt 71sin5ωt 51sin3ωt 31sin ωt π4Um U(t)= 三角波: ?? ? ??-+- sin5ωt 251sin3ωt 91sin ωt π8Um U(t)=2 半波 ??? ??+--+ cos4ωt 151cos ωt 31sin ωt 4π21π2Um U(t)= 全波 ?? ? ??+--- cos6ωt 351cos4ωt 151cos2ωt 3121π4Um U(t)= 矩形波 ?? ? ??++++ cos3ωt T 3τπsin 31cos2ωt T 2τπsin 21cos ωt T τπsin π2Um T τUm U(t)=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PWM信号发生电路

1.P W M信号概述 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广泛使用在电力变流技术中,以其作为控制信号可完成DC-DC变换(开关电源)、DC-AC变换(逆变电源)、AC-AC变换(斩控调压)和AC-DC变换(功率因数校正)。 产生PWM信号的方法有多种,现分别论述如下: 1)普通电子元件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信 PWM产生过程和灵活调节各项参数。 2.电子元件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图2 PWM信号发生器电路图 SG3525采用恒频脉宽调制控制方案,内部包含有精密基准源、锯齿波振荡器、误差放大器、比较器、分频器和保护电路等。调节Ur的大小,在OUTA、

OUTB两端可输出两个幅度相等、频率相等、相位相差一个周期、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即PWM信号)。它适用于各开关电源、斩波器的控制。占空比控制端Ur与输出端OUTA、OUTB两端波形图如图3所示。 图3 Ur与OUTA、OUTB波形图 SG3525是电流控制型PWM控制器,所谓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是按照所接反馈电流来调节脉宽的。在脉宽比较器的输入端直接用流过输出电感线圈的信号与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调节占空比使输出的电感峰值电流跟随误差电压变化而变化。由于结构上有电压环和电流环双环系统,因此,无论开关电源的电压调整率、负载调整率和瞬态响应特性都有提高,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新型控制器。 SG3525芯片内部功能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SG3525芯片内部功能框图 各引脚功能如下所述: 1.Inv.input(引脚1):误差放大器反向输入端。在闭环系统中,该引脚接反馈信号。在开环系统中,该端与补偿信号输入端(引脚9)相连,可构成跟随器。

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作品40% 报告 20% 答辩 20% 平时 20% 总分 100% 设计题目:班级: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目录 一、预备知识 (1) 二、课程设计题目: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 (2) 三、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2) 四、设计内容提要及说明 (3) 4.1设计内容 (3) 4.2设计说明 (3) 五、原理图及原理 (8) 5.1功能模块电路原理图 (9) 5.2模块工作原理说明 (10) 六、课程设计中涉及的实验仪器和工具 (12) 七、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2) 八、参考文献 (12)

一、预备知识 函数发生器是一种在科研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基本波形生产期,现在多功能的信号发生器已经被制作成专用的集成电路,在国内生产的8038单片函数波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精度的正弦波、方波、矩形波、锯齿波等多种信号波,这中产品和国外的lcl8038功能相同。产品的各种信号频率可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进行调节,快速而准确地实现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发生器是可用于测试或检修各种电子仪器设备中的低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增益、通频带,也可用作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外调制信号源。顾名思义肯定可以产生函数信号源,如一定频率的正弦波,有的可以电压输出也有的可以功率输出。下面我们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函数信号发生器原理。 (a) 信号发生器系统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主振级、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电压放大器、输出衰减器、功率放大器、阻抗变换器(输出变压器)和指示电压表。 (b) 工作模式:当输入端输入小信号正弦波时,该信号分两路传输,其一路径回路,完成整流倍压功能,提供工作电源;另一路径电容耦合,进入一个反相器的输入端,完成信号放大功能。该放大信号经后级的门电路处理,变换成方波后经输出。输出端为可调电阻。 (c) 工作流程:首先主振级产生低频正弦振荡信号,信号则需要经过电压放大器放大,放大的倍数必须达到电压输出幅度的要求,最后通过输出衰减器来直接输出信号器实际可以输出的电压,输出电压的大小则可以用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来进行具体的调节。 它一般由一片单片机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下面的几种功能: (a) 控制函数发生器产生的频率; (b) 控制输出信号的波形; (c) 测量输出的频率或测量外部输入的频率并显示; (d) 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并显示; (e) 控制输出单次脉冲。 查找其他资料知:在正弦波发生器中比较器与积分器组成正反馈闭环电路,方波、三角波同时输出。电位器与要事先调整到设定值,否则电路可能会不起振。只要接线正确,接通电源后便可输出方波、三角波。微调Rp1,使三角波的输出幅度满足设计要求,调节Rp2,则输出频率在对应波段内连续可变。 调整电位器及电阻,可以使传输特性曲线对称。调节电位器使三角波的输出幅度经R输出等于U值,这时输出波形应接近正弦波,调节电位器的大小可改善波形。 因为运放输出级由PNP型与NPN型两种晶体管组成复合互补对称电路,输

非正弦交流电路

第9章非正弦交流电路 学习指导与题解 一、基本要求 1.建立几个频率为整数倍的正弦波可以合成为一非正弦周期的概念。明确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频率为整数倍正弦波之和的概念(即谐波分析)、谐波中的基波与高次谐波的含义。了解谐波分析中傅里叶级数的应用。 2.掌握波形对称性与所含谐波分量的关系。能根据波形的特点判断所含谐波的情况。了解波形原点选择对所含谐波的影响。 3.掌握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的平均值(即直流分量)和有效值的计算。能根据给定波形计算出直流分量。能根据非正弦周期波的直流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计算出它的有效值。 4.掌握运用叠加定理和谐波分析计算非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方法。 5.建立同频率的正弦电压和电流才能形成平均功率的概念。掌握运用叠加定理和谐波分量计算非正弦交流电路中和平均功率。 二、学习指导 在电工技术中,电路除了激励和响应是直流和正弦交流电和情况外,也还遇到有非正弦周期函数电量的情况。如当电路中有几个不同频率的正弦量激励时,响应是非正弦周期函数;含有非线性元件的电路中,正弦激励下的响应也是非线性的;在电子、计算机等电路中应用的脉冲信号波形,都是非正弦周期函数。因此,研究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具有重要和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章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如下三部分: 1.非正弦周期波由谐波合成的概念; 2.非正弦周期波的谐波分析; 3.非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着重讨论非正弦周期波谐波分析的概念,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运用叠加定理计算非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现就教学内容中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关于非正弦周期波的谐波的概念 非正弦周期波是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非正弦函数。如周期性变化的方波、三角波等。这类波形,与正弦波相比,都有变化的周期T和频率f,不同的是波形而已。 f t,可 几个频率为整数倍的正弦波,合成是一个非正弦波。反之,一个非正弦周期波()

非正弦周期信号

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重点: 1.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平均值; 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 难点: 1. 叠加定理在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中的应用 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功率的计算 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叠加定理 RLC串联谐振 RLC并联谐振 数学知识:傅里叶分析

§13.1 非正弦周期信号 生产实际中不完全是正弦电路,经常会遇到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和无线电技术等方面,电压和电流往往都是周期性的非正弦波形。 非正弦周期交流信号的特点: 1) 不是正弦波 2) 按周期规律变化,满足:(k=0,1,2…..) 式中T 为周期。图 13.1 为一些典型的非正弦周期信号。 图13.1(a)半波整流波形(b)锯齿波(c)方波 本章主要讨论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信号的作用下,线性电路的稳态分析和计算方法。采用谐波分析法,实质上就是通过应用数学中傅里叶级数展开方法,将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量之和,再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分别计算在各个正弦量单独作用下电路中产生的同频率正弦电流分量和电压分量,最后,把所得分量按时域形式叠加得到电路在非正弦周期激励下的稳态电流和电压。

§13.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电工技术中所遇到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信号多能满足展开成傅里叶级数的条件,因而能分解成如下傅里叶级数形式: 也可表示成: 以上两种表示式中系数之间关系为: 上述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k=1,2,3……)求出a0、a k、b k便可得到原函数f(t) 的展开式。 注意:非正弦周期电流、电压信号分解成傅里叶级数 的关键在于求出系数a0、ak、bk ,可以利用函数的某种 对称性判断它包含哪些谐波分量及不包含哪些谐波分量, 可使系数的确定简化,给计算和分析将带来很大的方便。图 13.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3.3 信号产生电路

3.3信号产生电路 在各种电子设计制作过程中,需要产生各种波形,如矩形波,正弦波,三角波,单脉冲波等。产生的方法主要利用运算放大器或专用模拟集成电路,配以少量的外接元件可以构成各种类型的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又可分为正弦波发生器(又称为张弛振荡器)和非正弦波发生器两大类。由模拟集成电路构成的正弦波发生器,其工作频率多是1MHz 以下,其电路通常由工作于线性状态的运算放大器和外接移相选频网络构成。选用不同的移相选频网络便构成不同类型的正弦波发生器。非正弦波发生器通常由运放构成的滞回比较器(又称施密特触发器)和有源或无源积分电路构成。不同形式的积分电路便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非正弦波发生器,如方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锯齿波发生器、单稳态及双稳态触发脉冲发生器及阶梯波发生器等。此外,用模拟集成电路构成的信号发生器均需附设非线性稳幅或限幅电路,以确保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的频率及幅度的高稳定度。下面以具体电路举例简要说明。 3.3.1. 分立模拟电路构成矩形波产生电路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矩形波产生电路如电路图3.3.1所示,图中参数R1,R2,R3可根据具体 应用情况调整,而振荡频率取决于R ,C 的大小。频率计算公式为RC f 39.11 。 图3.3.1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矩形波产生电路

1 2 3 U1A 7400 4 5 6 U1B 7400 8 9 10 U1C 7400 11 12 13 U1D 7400 C R 大器输出级集电极开路的负载。 图3.3.4 由555电路组成的矩形波产生电路

图3.3.4电路采用555组成占空比可调的方波发生器。A 、P 间的电阻为AP R ,P 、B 间的电阻记为R BP ,则充电时间为0.693R AP C 1,放电时间为0.693R BP C 1,占空比D 和频率f 为: BP AP AP R R R D += 1 )(44.1C R R f PB AP += 3.3.2.正弦波产生电路 图3.3.5这是一个桥T 型RC 振荡器,电路中C C C ==21,振荡频率C R f m π21 0=, 221R R R m += 。为了减少失真,Q 值不大于5,1002 1 =R R ,正反馈系数F=R3/(R3+R4) 。 图3.3.5 由运放组成的正弦波产生电路 图3.3.6 自激式的等效电感振荡器 图3.3.6是一个自激式的等效电感振荡器,在等效电感电路的基础上,加P C 构成谐振选

PWM信号发生电路

1.PWM信号概述 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广泛使用在电力变流技术中,以其作为控制信号可完成DC-DC变换(开关电源)、DC-AC变换(逆变电源)、AC-AC变换(斩控调压)和AC-DC变换(功率因数校正)。 产生PWM信号的方法有多种,现分别论述如下: 1)普通电子元件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基本原理是由三角波或锯齿波发生器产生高频调制波,经比较器产生PWM 信号。三角波或锯齿波与可调直流电压比较,产生可调占空比PWM信号;与正弦基波比较,产生占空比按正弦规律变化的SPWM信号。 此方法优点是成本低、各环节波形和电压值可观测、易于扩展应用电路等。缺点是电路集成度低,不利于产品化。 2)单片机自动生成PWM信号 基本原理是由单片机内部集成PWM发生器模块在程序控制下产生PWM信号。 优点是电路简单、便于程序控制。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观测PWM产生过程,闭环控制复杂和使用时受单片机性能制约。 3)可编程逻辑器件编程产生PWM信号 基本原理是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PGA)为硬件基础,设计专用程序产生PWM信号。 优点是电路简单、PWM频率和占空比定量准确。缺点是闭环控制复杂,产生SPWM信号难度大。 4)专用芯片产生PWM信号 是生产厂家设计、生产的特定功能芯片。 优点是使用方便、安全,便于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观测PWM产生过程和灵活调节各项参数。 2.电子元件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图1电子元件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3.集成芯片SG3525构成PWM发生器电路 一、PWM信号发生电路说明 实验电路中,驱动开关管的PWM信号由专用PWM控制集成芯片SG3525产生(美国Silicon General公司生产),PWM信号发生器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PWM信号发生器电路图 SG3525采用恒频脉宽调制控制方案,内部包含有精密基准源、锯齿波振荡器、误差放大器、比较器、分频器和保护电路等。调节Ur的大小,在OUTA、

能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信号发生器(用741)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信号发生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指导老师: 目录(信号发生器) 1 信号发生器的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1.1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1.2 电路设计方案设计

2 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2.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2.3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3 各部分电路设计 3.1 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3.2 正弦波——方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3.3 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3.4 电路的参数选择与计算 3.5 总电路图 4 电路的仿真 4.1 正弦波发生电路仿真 4.2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仿真 5 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5.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5.2 正弦波——方波的安装与调试 5.3 方波——三角波的安装与调试 5.4 总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5.5 电路安装与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方法 6 电路的实验结果 6.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实验结果

6.2 正弦波——方波转换电路的实验结果 6.3 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实验结果 6.4 实测电路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法 7 实验总结 1 信号发生器的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1.1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正弦波 方波 三 角波 RC 正弦波振荡器 单值电压比较器 积分震荡器

图1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1.2 电路设计方案设计 1、采用RC串并联网络构成的RC桥式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 2、将第一级送出的正弦波经过第二级的滞回电压比较器输出方波。 3、将第二级的方波通过第三级的积分器输出三角波。 4、电路完成。 2 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2.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学习用集成运放构成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发生器。 2、学习波形发生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第6节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

第6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 主要内容 1. 信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信号的基本运算。 3. 常用非正弦周期信号。 4.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解。 5. 周期信号的频谱。 6.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 6.1信号 6.1.1 信号的基本概念 宇宙万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中,物质的一切运动或状态的变化,从广义上讲都是信号(Signal ),即信号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例如,钟鼓楼的报时钟声和轮船的汽笛声是声信号;烽火台的烽火和交通路口的红绿灯信号是光信号;电路中的电流和无线电基站发射的电磁波是电信号。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总要使用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多种媒体来传递消息(Message ),消息是这些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信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通信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消息的传递,使人们获取不同的信息(Information ),信息就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为了有效地传输和利用消息,通常需要将消息转换成各种便于传输和处理的信号。可见,信号是消息的载体,消息是信号的具体内容。 信号通常表现为某种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在各种信号中,电信号最便于传输、控制和处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各种非电信号(如声音、图像、温度、压力、位移、转矩、流量等)通过适当的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 6.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电信号通常表现为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它们都是时间的函数,可分别用u (t )和i (t )表示,或一般地表示为f (t )、y (t )等。信号的描述方法通常包括函数表达式法、波形图法、频谱图法和数据列表法。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分类。 1.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 若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某种确定的规律,能用确定的函数表达式来描述,或者说对于任意一个确定的时刻,信号都有确定的函数值,这种信号称为确定信号。例如,正弦信号就是典型的确定信号。相反,如果信号的取值在不同时刻随机变化,事先无法预知它的变化规律,不能用确定的函数表达式来描述,这种信号称为不确定信号或随机信号。例如,噪声信号就是典型的随机信号。图6-1所示为几种常用信号的波形图,其中(a )~(e )是确定信号,(f )是随机信号。 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噪声和干扰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理想的确定信号并不存在。但作为科学的抽象,研究确定信号仍然十分重要,它是研究随机信号的基础。 2.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周期信号是按某一固定周期重复出现的信号,它可以表示为 f (t )= f (t+nT ) n =0,±1,±2,… (6-1) 式中,T 称为信号的周期。周期信号的特点在于只要给定任意一个周期内信号的变化规律,就可以确定它在其他时间内的变化规律,如图6-1(c )所示。 非周期信号不具有周期性,它通常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仅在某些时间区间存在的信号,如图 6-1(a )、(b )、(d )、(e )、(f ) 所示;另一种是拟周期信号(概周期信号),例如)2sin(sin )(t t t f +=,它的两个正弦分量频率之比为无理数。另外,通常也可以将非周期信号看作是周期为无穷大的周期信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