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北朝( 前秦,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南朝(宋,齐,梁,陈和后梁)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先后与辽、金,西夏并存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 25-220 三国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宋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精编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 25-220 三国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宋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3、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 4、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星) 5、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朝代│ 起讫 │都城│ 今地┃ ┠────┼────────┼───┼────┨ ┃夏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安邑 │山西夏县┃ ┃ │前21世纪初—约前├───┼────┨ ┃ │17世纪初 │阳翟 │河南禹县┃ ┠────┼────────┼───┼────┨ ┃ │约前17世纪 │亳 │河南商丘┃ ┃商 │-前11世纪├───┼────┨ ┃ │ │殷 │河南安阳┃ ┠─┬──┼────────┼───┼────┨ ┃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镐京 │陕西西安┃ ┃周├──┼────────┼───┼────┨ ┃ │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 ┃ │西汉│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汉├──┼────────┼───┼────┨ ┃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 ┃三│魏 │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 ┃ │蜀汉│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国├──┼────────┼───┼────┨ ┃ │吴 │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 ┃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晋├──┼────────┼───┼────┨ ┃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 ┃十六国 │ 304-439 │ - │ -┃ ┠─┬──┼────────┼───┼────┨ ┃南│宋 │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公 元 干 支 纪 年 对 照 表

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干支纪年1864 1924 1984 甲子 1894 1954 2014 甲午1865 1925 1985 乙丑 1895 1955 2015 乙未1866 1926 1986 丙寅 1896 1956 2016 丙申1867 1927 1987 丁卯 1897 1957 2017 丁酉1868 1928 1988 戊辰 1898 1958 2018 戊戌1869 1929 1989 己巳 1899 1959 2019 己亥1870 1930 1990 庚午 1900 1960 2020 庚子1871 1931 1991 辛未 1901 1961 2021 辛丑1872 1932 1992 壬申 1902 1962 2022 壬寅1873 1933 1993 癸酉 1903 1963 2023 癸卯1874 1934 1994 甲戌 1904 1964 2024 甲辰1875 1935 1995 乙亥 1905 1965 2025 乙巳1876 1936 1996 丙子 1906 1966 2026 丙午1877 1937 1997 丁丑 1907 1967 2027 丁未1878 1938 1998 戊寅 1908 1968 2028 戊申1879 1939 1999 己卯 1909 1969 2029 己酉1880 1940 2000 庚辰 1910 1970 2030 庚戌1881 1941 2001 辛巳 1911 1971 2031 辛亥1882 1942 2002 壬午 1912 1972 2032 壬子1883 1943 2003 癸未 1913 1973 2033 癸丑1884 1944 2004 甲申 1914 1974 2034 甲寅1885 1945 2005 乙酉 1915 1975 2035 乙卯1886 1946 2006 丙戌 1916 1976 2036 丙辰1887 1947 2007 丁亥 1917 1977 2037 丁巳1888 1948 2008 戊子 1918 1978 2038 戊午1889 1949 2009 己丑 1919 1979 2039 己未1890 1950 2010 庚寅 1920 1980 2040 庚申1891 1951 2011 辛卯 1921 1981 2041 辛酉1892 1952 2012 壬辰 1922 1982 2042 壬戌 1893 1953 2013 癸巳 1923 1983 2043 癸亥 收藏分享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 起讫 夏 约前2070-前1600 商 前 1600—前 1046 西周 前 1046—前 771 周 东周 前 770—前 256 春秋时代 前 770—前 476 战国时代① 前 475—前 221 秦 前 221—前 206 汉 西汉② 前206—公元23 东汉 25— 220 魏 220-265 三国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十六国③ 304-439 宋 420-479 南 齐 479-502 朝 梁 502-557 南 陈 557-589 北 北魏 386-534 朝 北 东魏 534-550 朝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后梁 907-923 五代 后唐 十国 923-936 I1 >17/ 后曰 936-946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都城 今地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阳 镐京 陕西西安 洛邑 河南洛阳 咸阳 陕西咸阳 长安 陕西西安 洛阳 河南洛阳 洛阳 河南洛阳 成都 四川成都 建业 江苏南京 洛阳 河南洛阳 建康 江苏南京 建康 江苏南京 建康 江苏南京 建康 江苏南京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邺 河北临漳 邺 河北临漳 长安 陕西西安 长安 陕西西安 大兴 陕西西安 长安 陕西西安 汴 河南开封 洛阳 河南洛阳 汴 河南开封 建康 江苏南京

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 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 十国④902-979 —— 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 宋南宋 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 皇都辽宁辽916-1125⑤ (上京)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 会宁阿城(黑龙 江)金1115-1234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北京北京 清1644-1911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 1 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 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 了农民政权。公元23 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 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 年复称契丹,1066 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年鉴对照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 —— 南北朝南 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 北 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 ——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杭州 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44-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 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 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河南洛阳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前206-公元25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汉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 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晋西晋265-317 洛阳河南洛阳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304-439 - - 南朝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 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 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北朝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 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 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 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 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 后晋936-947 汴河南开封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 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902-979 --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 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临安辽907-1125 皇都辽宁 (上京) 巴林右旗 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 西夏1032-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06-1368 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16-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夏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约前1066 东周前779—前256 周{春秋前722—前481 战国前403—前221 秦前221—前206 西汉前206—公元23 汉{东汉25—220 魏220—265 三国{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1,南朝【宋【420—479】 【2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2,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335—557】 【北周【557—581】随581—62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南宋】960—1127 【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23—127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注《论语》【孔子,先宋人,出生于鲁襄公23年庚戌11月庚子,鲁昌平乡陬邑。昭公25年甲申,孔子年35,而昭公奔齐,鲁乱,于是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景公。公欲封以尼溪之田,宴婴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反平鲁。定公元年壬辰】 由此孔子出生西汉前148年,定公元即在183年壬辰。 根据相关资料证实,就年代而言; 【靖康2年1127年】【绍兴13年1142年】【康熙22年1683年】 【康熙60年1721年】【乾隆10年1745】【嘉庆3年1789年】 自【960年至1127年】属北宋时期。以汴梁【今河南开封】为都,共历七代九帝。 即; 太祖赵匡胤【960年至976年在位】 太祖弟,太宗赵光义【976至997年在位】 太宗子,真宗赵恒【998至1022年在位】 真宗子,仁宗赵祯【1023至1063年在位】 仁宗子,英宗赵曙【1064至1067年在位】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2-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3、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 4、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星) 5、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 6、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 7、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8、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惠帝(刘盈)、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9、东汉(25——220)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令狐采学 朝代 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 南北朝南朝 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 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 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龙江)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北京北京 清1644-1911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中国古代朝代编年史 夏朝

朝代排列顺序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 夏前2207~前1766 禹,启,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夏桀。 商前1765~前1122 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 西周前1121~前771 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伊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生。 东周前770~前249 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简王(夷) ,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元王(仁) ,定王(介) ,哀王(去疾),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秦前248~前207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嬴子婴 西汉前206~8 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新莽9~23 王莽 更始帝23~25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献帝(刘协)。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教案资料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 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 —— 南北朝南 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 北 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 ——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杭州 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44-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 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 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 581——618 11、唐: 618——907 12、五代: 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 902——979 14、宋: 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 907——1125 16、西夏: 1032——1227 17、金: 1115——1234 18、元: 1206——1368 19、明: 1368——1644 20、清: 1616——1911 21、中华民国: 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历史朝代公元对照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 25-220 三国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宋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3、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 4、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星) 5、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 夏前2207~前1766 禹,启,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夏桀。 商前1765~前1122 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 西周前1121~前771 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伊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生。 东周前770~前249 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简王(夷) ,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元王(仁) ,定王(介) ,哀王(去疾),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秦前248~前207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嬴子婴 西汉前206~8 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新莽9~23 王莽 更始帝23~25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献帝(刘协)。 三国 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各朝代公元与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

各朝代公元与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公元 618年----公元 1999年)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新中国新中国五十一年公元1999年己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五十年公元1998年戊寅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九年公元1997年丁丑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八年公元1996年丙子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七年公元1995年乙亥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六年公元1994年甲戌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五年公元1993年癸酉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四年公元1992年壬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三年公元1991年辛未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二年公元1990年庚午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一年公元1989年己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年公元1988年戊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九年公元1987年丁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八年公元1986年丙寅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七年公元1985年乙丑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六年公元1984年甲子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五年公元1983年癸亥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四年公元1982年壬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三年公元1981年辛酉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二年公元1980年庚申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一年公元1979年己未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年公元1978年戊午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九年公元1977年丁巳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八年公元1976年丙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七年公元1975年乙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六年公元1974年甲寅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五年公元1973年癸丑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四年公元1972年壬子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三年公元1971年辛亥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二年公元1970年庚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一年公元1969年己酉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年公元1968年戊申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九年公元1967年丁未年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581——618 11、唐:618——907 12、五代: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902——979 14、宋: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907——1125 16、西夏:1032——1227 17、金:1115——1234 18、元:1206——1368 19、明:1368——1644 20、清:1616——1911

21、中华民国: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9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 凉、后汉(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十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声明:上面相关信息均来自《智趣多功能学生字典》2001年素质教育版田占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762——P763.

历史公元纪年与干支年表对照简表

历史公元纪年与干支年表对照简表 干支年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乙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乙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乙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乙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乙酉庚戌辛亥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