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孕产妇急救方案

危重孕产妇急救方案

危重孕产妇急救方案
危重孕产妇急救方案

xxx 人民医院

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根据《山西省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危重孕产妇抢救、接诊、转诊、管理工作,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加强对危重孕产妇转诊及抢救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领

导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业务副院长

医务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院感科主任

妇产科主任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任由xxx 担任,

职责:负责对危重孕产妇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的组织、人员、车辆调配和协调工作,保证产科绿色转诊通道的畅通。

二、重症孕产妇抢救专家组

组长: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妇产科主任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成员:妇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妇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妇产科主治医师主治医师

心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麻醉科主任主治医师

妇产科护士长护师

产科副护士长护士

检验科主任主管检验技术

功能检查科主任副主任技师

影像科主任主治医师

职责:负责危重孕产妇抢救、会诊和指导工作,组织转诊。工作要求:妇产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孕产妇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需要多科会诊、抢救的及时报医务科(总值班)组织抢救组成员参加会诊或抢救。

三、工作要求

1.各级各类人员要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保证县域内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得到及时救治。对需转诊的孕产妇要严格按照《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执行,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安全转运。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应立即请上级急救医院的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3.加强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妇产科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妇产科门诊要结合“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做好孕期保健监管工作,对高危孕产妇要严加管理,掌握相关资料,做好登记,指导正确就医,为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奠定基础,保障母婴安全。

5.全院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保证参加抢救人员及时到位,设备、药品等完好无缺,规范操作,杜绝急危重症孕产妇由于救治不及时造成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附:1. 急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

2.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

3.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4.急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流程

2015 年6 月15 日

附 1 急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

1.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接诊危重孕产妇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救治或让孕产妇自行转诊。

2.在医务科(或总值班)的组织协调下,负责疑难、危重、重症

孕产妇的会诊和抢救。相关科室及医护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3.各科室包括收费、医技科室、临床科室等,必须畅通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 ,保证随叫随到,及时处理、报告,先处置后办手续。

4.抢救工作实施中,由一名到场的最高职称技术人员统一指挥,其他人员按各自职能和技术专长,全力实施抢救工作。抢救工作务必组织有序,措施果断,及时有效。抢救中和抢救结束后由参加人员作好各项抢救记录。

5.抢救专家组及时对病情进行评估,决定是否转诊。需要转诊的按《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做好逐级和预约转诊工作。对病情危重/ 特殊,本院无条件抢救,且病人可以运送时应尽早转院。

1.根据沁卫基妇字【2013】91 号文件精神,我院作为孕产妇急救中心,承担本县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下级医疗机构转送到我院的危重孕产妇的接待、救治工作任务;承担本院的急危重孕产妇转送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任务;承担指导下级医院对急危重孕产妇开展救治工作任务。

2.对下级医院转来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必须优先予以安排、及时救治,并保障人员、车辆、通讯等需求,不得推诿。

3.对病情危重的孕产妇,经病情评估,认为在当地确实无条件抢救,且病人可以运送时, 征得家属同意应尽早转院,院办室要及时派出救护车转运。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应立即请上级急救医院的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4.转诊前要提前联系或通知接收医院产房或妇产科重症病房,并简要叙述病情,便于接收。

5.转诊病人至少由熟悉病情的医生和护士各一名护送,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及转送记录等相关资料,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送达后与接收医疗保健机构办理好相关转诊手续后方可离开。

6.转诊后,主管医师要随时向上级医院了解转诊病人治疗转归情况,积累经验,便于以后工作。

1.妇产科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接诊及出诊登记本,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登记本,转运与反馈登记本,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业务培训登记本等做好工作台账。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建立完善区域性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网络,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保证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设置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原则上依托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或产科实力突出且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了多学科诊疗协作机制的妇幼保健院或专科医院。 第三条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承担辖区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会诊和转诊工作,并对下级救治中心开展技术指导和双向协作。 第二章区域组织管理 第四条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设置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择优确定、科学布局的原则。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医疗资源情况和危重孕产妇救治需求对区域内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数量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确定本级危重孕产妇救

治中心。省级应当建立若干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县两级均应当建立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第五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以及地方实际情况,建立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网络。省级和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依托产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三级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或三级妇产医院设立;县级救治中心原则上依托已建有ICU病区,且产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医院设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配合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会诊和转诊工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要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床位,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原则上要设立重症监护室。 第六条承担危重孕产妇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较强的危重孕产妇临床救治能力。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具备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人员、服务能力等基本条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见附件1)。产科床位调整应当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优先在医疗机构内部调剂。 第七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保障母婴安全协调工作机制,

危重孕产妇评审流程图

危重孕产妇评审流程 一、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审评 1.入院 ●当妇女到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是否符合“危重孕产妇病例筛选标准”? ●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 ●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 2.诊断 ●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包括: 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 ②入院时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是否正确?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是否正确?是否有延误?)●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包括: ①是否对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 ②是否做了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为什么? ③是否所做的辅助检查是必须的?为什么? ④做辅助检查和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误?为什么? ●做诊断的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 ●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为什么? ●诊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

3.医疗/管理/监测 ●治疗原则是什么?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为什么? ●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是否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的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的硫酸镁应用等)?为什么? ●其后的处理是否恰当(可能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什么? ●是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为什么? ●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 ①原因是什么?是否适时评估? ②是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 ③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④调整治疗方案后的处理是否适宜?为什么? ●对必要的处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误?(包括等上级查看病人的延误或对治疗措施必要性认识上的延误) ●在执行医嘱时有无延误?(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处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它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什么? ●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误?为什么?(配血、取血、输血的过程) ●麻醉处理是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和计量、术中情况监测与处理等) ●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情交流有无延误?(如医生与护士或上级医生与下级医生或值班人员之间),为什么?

危重孕产妇评审 流程

佛山市孕产妇危重症评审示范会资料 危重孕产妇评审 一、评审对象的筛选 发生在医疗保健机构内,符合“孕产妇危重症鉴定标准”中任何一种危及生命状况的孕产妇危重症病例均可考虑为评审对象。 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 临床症状和体征: 1、休克 2、发绀 3、呼吸速率>40次/分钟或<6次/分钟 4、少尿或无尿 5、凝血功能障碍 6、心搏骤停 7、先兆子痫伴有黄疸 8、子痫抽搐 9、脑卒中 10、全身性抽搐持续状态 11、全身性抽搐持续状态 实验室检查 1、氧饱和度<90% 持续60分钟级以上 2、PaO2/FiO2<200mmHg 3、肌酐≥300μmol/l or≥3.5mg/dl 或50000/μl ) 4、胆红素>100μmol/l or>6.0mg/dl 5、PH<7.1 6、乳酸盐>5mmol/l(>45mg/dl) 7、血小板减少(<50×105/L 管理措施 1、持续使用血管活性药 2、因感染或出血行子宫切除术 3、输入≥5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或全血≥1000ml 4、非麻醉因素的气管插管 5、急性肾衰竭所致血液透析 二、评审内容和流程 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评审和医院管理其他要素两个方

面,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 一) 评审流程应用基本要点 1.回顾向该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全过程针对评审对象所经历的每个医疗环节(从入院至出院),确定恰当或不恰当的医疗服务行为。 2.原因/因素分析分析不恰当的医疗服务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知识技能还 是管理水平问题。 3.提出改进措施明确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比如医疗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医疗文件设计 内容上的完善等。 4.总结成功经验在病例审评过程中,不仅要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要总结成功经验和好的医疗服务实践,表扬和鼓励正确的、规范的医疗行为,以 便继续保持并给他人提供借鉴经验。 ( 二) 评审流程与步骤 Ⅰ.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评审 1.入院 ●当孕产妇到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是否符合“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筛选标准”? ●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 为什么? ●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 为什么? 2.诊断 ●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 包括: 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 为什么? ②入院时即为危重症者时,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 当时就医有无延误? 诊断是否正确? 是否给予相关处理? 治疗是否正确? 是否有延误?) ●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 包括:

产科急救中心设置标准

“降消项目”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设置标准 为切实加强“降消项目”县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管理,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一、中心设置 1.项目县按人口服务半径合理选择1~2个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作为产科急救中心。 2.产科急救中心所在医疗保健机构应具备综合抢救能力。除妇产科外,内科、外科、儿科、急诊科、麻醉科及检验科等均须具备与中心相适应的急诊急救能力。 3.产科急救中心所在医疗保健机构应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 二、组织管理 产科急救中心设立急救小组,急救小组成员由医务科、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辅助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急救小组承担现场抢救及转运任务。 三、制度建设 1.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建立妇产科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和孕产妇急救小组工作制度,包括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孕产妇转运急救、高危妊娠管理、重症监护、会诊、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合作、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急救药品管理、危重病人抢救报告、抢救用血管理、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情况、孕产妇急救工作流程图及业务培训等内容。 2.建立基础信息登记:设立孕产妇急危重症接诊及出诊登记本、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登记本,转运与反馈登记本、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业务培训登记本等。 四、知识技能 1.基础理论:熟练掌握高危妊娠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出血、休克、DIC、羊

水栓塞、严重感染等)、妊娠合并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外科合并症等)、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以及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 2. 基本知识:重点掌握高危孕产妇的识别及急危重症抢救知识,抢救药物药理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抢救原则和基本知识。 3. 基本技能:掌握危重孕产妇急救的基本技能,具有识别和处理异常分娩的能力,掌握静脉穿刺切开技术,心肺脑复苏,各种监护技术及其结果的识别,合理的输血输液,抢救药物合理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转运途中抢救及监护技能等。 五、人员资质 1.急救小组医护人员须具备国家认可的医学专业学历、相应专业的执业资格。助产人员须具有国家认可妇产科执业医师或助产士资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 2.急救中心的产科人员配备应与所承担的业务量相适应。人数不得少于8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得少于4名,产科主任应从事妇产科专业10年以上,并具有妇产科中级以上职称。 六、房屋设备 1.房屋、设备与药品要符合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建设的基本标准,并设有适合危重孕产妇抢救的重症抢救室。抢救室应备有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2.急救中心必备设备:救护车、麻醉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生化仪、影像诊断设备、供氧、输血、呼吸机、负压吸引器、除颤仪、静脉切开包、综合性抢救箱等相应设备。 3.妇产科必备的设备:胎儿监护仪、妊高征监护仪、开口器、舌钳、压舌板、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拉钩、宫颈钳、产包、缝合包、清宫包、宫纱、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新生儿复苏囊、新生儿暖箱等,并保持抢救物品处于功能状态。 4.急救药品和血液制品:缩宫素、前列腺素类制剂、地塞米松、西地兰、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一、医疗服务基本要素得审评 1.入院 ●当妇女到达医院时,她当时得状况就是否符合“危重孕产妇病例筛选标准”? ●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就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 ●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 2.诊断 ●首诊时对病人状况得了解就是否正确、充分与全面?包括: 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就是否全面? ②入院时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就是否正确?就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就是否正确?就是否有延误?) ●相关辅助检查就是否全面?包括: ①就是否对所有必要得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 ②就是否做了所有必要得辅助检查?为什么? ③就是否所做得辅助检查就是必须得?为什么? ④做辅助检查与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误?为什么? ●做诊断得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 ●就是否对需要鉴别得问题给予了充分得考虑?为什么? ●诊断就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

3.医疗/管理/监测 ●治疗原则就是什么?就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为什么? ●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就是否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得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得硫酸镁应用等)?为什么? ●其后得处理就是否恰当(可能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得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什么? ●就是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得变化?为什么? ●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 ①原因就是什么?就是否适时评估? ②就是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 ③就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④调整治疗方案后得处理就是否适宜?为什么? ●对必要得处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误?(包括等上级查瞧病人得延误或对治疗措施必要性认识上得延误) ●在执行医嘱时有无延误?(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处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它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什么? ●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误?为什么?(配血、取血、输血得过程) ●麻醉处理就是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与计量、术中情况监测与处理等)

危重孕产妇管理细则

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切实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修订本实施细则。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 凡妊娠期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高危妊娠,高危妊娠的孕妇称高危孕妇。 二、高危因素及范围 为了便于高危孕妇的管理和追踪,将高危因素及范围分为固定因素、环境与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 1、固定因素和环境、社会因素 (1)孕妇的一般情况:年龄<18周岁或≥35周岁;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身高≤145厘米;骨盆狭小或畸形;胸廓、脊柱畸形;既往严重疾病史等。 (2)异常孕产史:流产≥2次、早产史、围产儿死亡史、先天异常儿史、阴道难产史、剖宫产史、产后出血史、不孕史等。 (3)妇产科手术史:附件手术史、子宫肌瘤剜除术史、子宫破裂史等。 (4)母子血型不合史和特殊血型。 (5)精神病;智力低下。 (6)珍贵儿:婚后2年以上不孕或输卵管吻合术后怀孕者、辅助生育怀孕者。 (7)致畸因素:孕妇本人及一级亲属有遗传病史,接触可疑致畸药物、物理化学因素,孕早期病毒感染或接受大量射线。 (8)文盲、家庭中受歧视等。 2、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1)妊娠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肝炎、肺结核、哮喘、血液病(贫血、血小板减少)、卵巢子宫肿瘤、恶性肿瘤等。 (2)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内胆胆汁淤积症(ICP)、胎位异常(臀位、横位、斜位)、先兆早产、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延期或过期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宫内窘迫(胎心<120次/分或>160次/分、胎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

评审内容与流程 (一)评审内容基本要点 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基本要素得评审与医院管理其她要素两个方面,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得内容。 1、回顾医疗服务全过程针对评审对象所经历得每个医疗环节(从入院至出院),确定其环节中 恰当或不恰当得医疗服务行为。 2。原因/因素分析分析不恰当得医疗服务行为产生得原因,就是知识技能还就是管理水平问题。3。提出改进建议明确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改进得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比如医疗管 理规范得制定与完善,相关知识技能得培训以及医疗文件设计内容上得修改与完善等。 4、总结成功经验在病例审评过程中,不仅要找出存在得不足之处,同时要总结成功经验与好 得医疗服务实践,表扬与鼓励正确得、规范得医疗行为,以便继续保持并给她人提供借鉴经验。 (二)评审流程与步骤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简称“评审流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对危重孕产妇从入院至出院得医 疗管理各环节因素。它得使用不仅就是对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评估,而且也就是对产科管理质量 得检验、它就是指导各级评审专家组对所评审病例得每个医疗环节进行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全面细致得探讨与分析,避免专家在评审中因跳跃性与过度发散性思维而遗漏所需 评审得内容或影响评审速度。下面详细介绍改“评审流程”得具体内容、 1。医疗服务基本要素得评审 1、1入院 ·当孕产妇到达医院时,她当时得状况就是否符合“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 ·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就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 ·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 1、2诊断 首诊时对病人状况得了解就是否正确、充分与全面?包括: (1)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就是否全面?为什么? (2)入院时即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就是否正确?就是否 给予相关处理?治疗就是否正确?就是否有延误?为什么?)。 ·相关辅助检查就是否全面?包括: (1)就是否对所有必要得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 (2)就是否做了所有必要得辅助检查?为什么? (3)所做得辅助检查就是否就是必须得?为什么? (4)做辅助检查与出结果报告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 ·做诊断得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 ·就是否对需要鉴别得问题给予了充分得考虑?为什么? ·诊断就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 1。3医疗/管理 ·治疗原则或诊疗计划就是什么?就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与临床路径?为什么? ·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就是否恰当?为什么?(如医嘱就是否正确?就是否建立静脉 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得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得硫酸镁应用就是否正确等)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中PDCA循环管理的运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11595705.html,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中PDCA 循环管理的运用研究 作者:刘彩青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 要】目的:探究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中PDCA循环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行PDCA循环管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接诊时间、院前转运时间均明显更短,同时其满意度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加快接诊及转运时间,提高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转运;PDCA循环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284-01 院前急救指的就是各急救服务中十分关键的构成,对所有高危患者尽早进行诊治来说无可或缺,不但可以挽回生命,还可以给院内各治疗力争更多的时间。急危重症孕产妇指的就是在进行妊娠直到产后的42d中因为某一原因危害到新生儿与孕产妇自身安全的高危病症[1],临床中应尽早对这类患者开展救治。本文为了深入探究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中PDCA循环管理的运用效果,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8例妇产科急危重 症孕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时间由2018年6月开始,到2019年1月结束,将纳入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孕产妇年龄31~41岁,均值(36.5±7.1)岁。观察组中,孕产妇年龄30~40岁,均值 (35.2±6.0)岁。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深入研究。 1.2方法

(完整word版)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一、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审评 1.入院 ●当妇女到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是否符合“危重孕产妇病例筛选标准”? ●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 ●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 2.诊断 ●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包括: 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 ②入院时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是否正确?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是否正确?是否有延误?)●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包括: ①是否对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 ②是否做了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为什么? ③是否所做的辅助检查是必须的?为什么? ④做辅助检查和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误?为什么? ●做诊断的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 ●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为什么? ●诊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

3.医疗/管理/监测 ●治疗原则是什么?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为什么? ●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是否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的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的硫酸镁应用等)?为什么? ●其后的处理是否恰当(可能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什么? ●是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为什么? ●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 ①原因是什么?是否适时评估? ②是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 ③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④调整治疗方案后的处理是否适宜?为什么? ●对必要的处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误?(包括等上级查看病人的延误或对治疗措施必要性认识上的延误) ●在执行医嘱时有无延误?(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处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它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什么? ●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误?为什么?(配血、取血、输血的过程) ●麻醉处理是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和计量、术中情况监测与处理等) ●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情交流有无延误?(如医生与护士或上级医生与下级医生或值班人员之间),为什么?

(工作规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基本工作制度汇编

目录 第一、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2) 第二、危重孕产妇管理细则 (8) 第三、危重孕产妇转运急救流程 (11) 第四、接受转诊和信息反馈制度 (14) 第五、疑难危急重症病例讨论制度 (19) 第六、危重孕产妇抢救报告制度 (21) 第七、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制度 (23) 第八、产妇死亡评审制度 (31) 第九、培训和急救演练制度 (32) 第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制度 (33) 第十一、抢救用血制度 (33) 第十二、各级医生负责制度 (34) 第十三、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38) 第十四、信息登记制度 (39) 第十五、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0) 第十六、产科医疗质量管理自我评估制度 (41) 第十七、医院安全管理制度 (42) 第十八、医学伦理学评估和审核制度 (43) 第十九、医疗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与报告制度 (46) 第二十、危重孕产妇医患沟通与媒体沟通制度 (47)

第一、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的分级管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给世界各国作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高危妊娠管理级别,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是指凡妊娠时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或导致难产,造成各种不良妊娠结局者称高危妊娠。高危妊娠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为了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使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的孕妇能按其危险程度,及时得到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一、高危妊娠评分标准 《高危孕妇评分标准》根据基本情况、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环境及社会因素及其他检查异常等情况,分5 分、10分、20 分三个高危分值进行评定。有

市危重孕产妇评审实施方案

**市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实施方案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是评价和改善产科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可以作为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的补充,对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将孕产妇死亡控制工作前移。根据浙江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要求,在全市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特制订**市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实施方案,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整体提高我市孕产妇危重症救治水平。 一、评审目的 (一)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时正确综合干预和救治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医疗管理者对产科服务质量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增强对产科建设的投入和管理。 (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广行之有效的适宜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提高孕产妇危重症的生存质量和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二、职责分工 (一)市卫生局 1、领导、组织、监督和协调本辖区内评审工作。

2、制定本级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3、负责组建辖区内评审专家组,为评审工作落实经费。 4、将评审工作纳入辖区内产科质量管理日程及产科质量考核内容。 5、依据评审结果,建立或完善相应的医疗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 6、组织评审专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二)市妇幼保健院 1、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实施本辖区内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 2、负责收集、审核本辖区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相关信息,督促医疗保健机构内部开展评审工作,并定期组织辖区内的评审工作。 3、定期撰写辖区内的评审工作总结,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向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反馈评审结果。 4、根据评审发现的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分析和研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 5、针对评审中发现的重点技术问题,组织专家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6、定期组织专家评估本辖区和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评审工作。

危重孕产妇评审流程图

危重孕产妇评审流程 一、医疗服务基本要素得审评 1.入院 ●当妇女到达医院时,她当时得状况就是否符合“危重孕产妇病例筛选标准”? ●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就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 ●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 2.诊断 ●首诊时对病人状况得了解就是否正确、充分与全面?包括: 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就是否全面? ②入院时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就是否正确?就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就是否正确?就是否有延误?) ●相关辅助检查就是否全面?包括: ①就是否对所有必要得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 ②就是否做了所有必要得辅助检查?为什么? ③就是否所做得辅助检查就是必须得?为什么? ④做辅助检查与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误?为什么? ●做诊断得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 ●就是否对需要鉴别得问题给予了充分得考虑?为什么? ●诊断就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

3.医疗/管理/监测 ●治疗原则就是什么?就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为什么? ●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就是否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得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得硫酸镁应用等)?为什么? ●其后得处理就是否恰当(可能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得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什么? ●就是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得变化?为什么? ●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 ①原因就是什么?就是否适时评估? ②就是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 ③就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④调整治疗方案后得处理就是否适宜?为什么? ●对必要得处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误?(包括等上级查瞧病人得延误或对治疗措施必要性认识上得延误) ●在执行医嘱时有无延误?(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处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它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什么? ●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误?为什么?(配血、取血、输血得过程) ●麻醉处理就是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与计量、术中情况监测与处理等)

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全套资料含6个附件附表)

XX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是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应用“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对在医疗机构救治的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进行全程的回顾性分析、评审,直接快速获得充分、真实的医疗服务信息,增强多学科交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家《孕产妇危重症评审规范》及《XX省孕产期保健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孕产妇危重症救治水平,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本评审方案。 一、评审目的 (一)分析孕产妇危重症在发生和诊治过程中存在的医疗服务和管理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二)加强专家与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直接交流,提高医护人员对孕产妇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规范孕产期保健和产科服务流程,有效降低孕产妇危重症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 (三)加强对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与落实,提高管理层对产科服务质量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增强产科与其它相关科室的协作和应急能力。 (四)促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辖区内妇幼健康管理,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二、评审原则

(一)保密原则。参与评审人员不能将评审过程、内容、结论对外披露、传播。 (二)提升服务质量的原则。评审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服务质量,评审结论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过错鉴定和处理依据。 (三)多学科人员参与的原则。评审专家组要涵盖不同专业领域,参与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应该在评审现场,鼓励其他医务人员到场听评。 三、评审内容与流程 (一)评审对象 发生在设有二级以上产科的医疗机构、妊娠至产后42天内,妊娠风险评估为橙色和红色的病例或因妊娠并发症或和合并症导致孕产妇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的病例,且符合“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筛选标准”(详见附件2)要求的病例。 (二)回顾分析孕产妇危重症医疗服务全过程 对孕产妇危重症就医至出院的7 个环节(入院、诊断、医疗/管理、监测与随后的处理、出院、病历记录的信息、转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如孕产妇危重症到达医院后,医生接诊是否及时;孕产妇危重症诊断是否及时、正确;医疗处理是否恰当;护理、监测是否及时、正确;出院时间是否恰当;随访事宜是否向病人交代清楚;转诊是否规范等。 (三)分析不恰当的医疗服务行为产生的原因 对医疗服务的6 个影响因素(医务人员、设备、药物、医疗常规/治疗指南、组织和管理、病人及其家庭)进行分析,如医务人员的资质、技能、上下级之间沟通和管理,医疗常规执行是

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方案

XXXX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1、医院通过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为危重孕产妇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孕产妇提供更快、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降低危重孕产妇的确诊时间、术前等待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2、积极创建,持续改进,争取三年内通过国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认证。 二、组织管理 (一)成立运城市中心医院产科安全管理领导组: 职责: 1、主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建设和重大决策,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保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正常有效运行。 2、按照指南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能力、技术项目、工作制度建设与管理。及时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所需的药品、耗材,并保持救治所需设备功能均处于正常状态,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运行。

3、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协调畅通高危孕产妇救治、转诊等绿色通道机制。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定符合孕产妇特点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有效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5、建立院内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合作,实现高危孕产妇全程管理以及危重孕产妇的有效救治、快速会诊和迅速转运。 6、完善产科、儿科协作机制,鼓励产科与儿科共同确定危重孕产妇的分娩时机,确保每个危重孕产妇分娩现场有1名经过新生儿复苏培训的专业人员在场。 7、建立产科安全工作考核和评估制度,对危重孕产妇救治流程的各个环节定期进行评估并对工作流程定期修改,数据存档;定期组织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并监督奖惩兑现。 8、加快完善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危重孕产妇系统管理及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转运效率和救治成功率。 (二)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组: 职责: 1、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与危重孕产妇监护诊疗工作特征相符合的基本工作制度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法及内容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法及内容 第一节评审对象得筛选 一、评审对象定义 发生在医疗保健机构内,符合“孕产妇危重症鉴别标准”中任何一种危及生命状况得孕产妇危重症病例均可考虑为评审对象。 二、评审对象鉴别标准 多年来国际资料显示用于鉴别孕产如危重症病例得标准主要有三种:①基于某种特殊得严重疾病得临床标准,如子痫、重度子痫前期、肺水肿等;②基于干预措施应用得标准,如进入1CU治疗、需要立即切除子宫、需要输血等:③基于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得标准,如心功能不全、肾衰竭等。这三种方法在鉴别危重症病例方面各有优缺点.为了便于数据收集得 统一性与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得数据比较,综合考虑上述三种方法得优缺点,WHO组织专家于2009年制定了“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详见表2-1) 表2-1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 临床症状及体征 1.休克7。先兆子痫伴有黄疸 2。发绀8。子痫抽搐 3。呼吸速率>40次/分钟或者<6次/分钟9。脑卒中 4。少尿或无尿10.全身性抽搐持续状态 5。礙血功能障碍11.中度或重度昏迷 6.心搏骤停 实验室检查 1、氧饱与度<90%持续60分钟及以上5.pH<7、1 2、PaO2/Fi02<200mmHg 6.乳酸盐>5mmol/l,(>45mg/dl) 3、肌酐≥300μmol/dlor≥3、5mg /dl7.血小板减少(<50x109/L或〈50 000/μL) 4、胆红素>100μmol/l or >6、0mg/ dl 管理措施 1.持续使用血管活性药4.非麻醉因素得气管插管 2.因感染或出血行子宫切除术5。急性肾衰竭所致血液透析 3.输入≥5U得红细胞悬液或全血≥1000 ml 6。心肺复苏 第二节评审内容与流程 一、评审内容基本要点 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基本要素得评审与医院管理其她要素两个方面,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得内容。 1、回顾医疗服务全过程针对评审对象所经历得每个医疗环节(从入院至出院),确定其环节中恰当或不恰当得医疗服务行为。 2、原因/因素分析分析不恰当得医疗服务行为产生得原因,就是知识技能还就是管理水平问题. 3.提出改进建议明确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改进得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危重孕产妇评审制度 一、医疗服务基本要素的审评 1.入院 ●当妇女到达医院时,她当时的状况是否符合“危重孕产妇病例筛选标准” ●到达医院后,在医生/护士首诊之前,是否有延误情况为什么 ●从到达医院后至收住院期间有无延误为什么 2.诊断 ●首诊时对病人状况的了解是否正确、充分和全面包括: ①病人病史、症状、体格检查是否全面 ②入院时为危重症者,其以往相关就医情况(当时就医有无延误诊断是否正确是否给予相关处理治疗是否正确是否有延误) ●相关辅助检查是否全面包括: ①是否对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开了医嘱(如实验室检查,B超、心电图等) ②是否做了所有必要的辅助检查为什么 ③是否所做的辅助检查是必须的为什么 ④做辅助检查和出结果报告时有无延误为什么 ●做诊断的过程中有无延误为什么 ●是否对需要鉴别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为什么 ●诊断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 3.医疗/管理/监测

●治疗原则是什么是否符合医疗常规为什么 ●最初采取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是否恰当(如建立静脉通道并且保证了足够的静脉补液量首次负荷剂量的硫酸镁应用等)为什么 ●其后的处理是否恰当(可能包括手术前、中、后准备与应对措施、对并发症或感染的药物治疗、输血等)为什么 ●是否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为什么 ●在病情发生变化或由非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 ①原因是什么是否适时评估 ②是否进行危重症病例讨论 ③是否调整治疗方案 ④调整治疗方案后的处理是否适宜为什么 ●对必要的处理开医嘱时有无延误(包括等上级查看病人的延误或对治疗措施必要性认识上的延误) ●在执行医嘱时有无延误(如以剖宫产为例,可将这个处理分为多个步骤:通知手术医生、通知麻醉师等其它人员、手术室接病人、术前准备、麻醉、手术等)为什么 ●血制品应用有无延误为什么(配血、取血、输血的过程) ●麻醉处理是否正确(麻醉方式、麻醉药应用和计量、术中情况监测与处理等) ●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情交流有无延误(如医生与护士或上级医生与下级医生或值班人员之间),为什么 ●在病情危重或发生变化时,是否有良好的医患沟通

孕产妇院前急救流程

孕产妇院前急救流程 为加强我院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规范院前急救诊疗,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我院急诊和产科具体工作现状,特制订我院孕产妇院前急救流程。 一、孕期为八个月以内的孕产妇,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后, 安排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成员三分钟内出车执行急救 任务。 二、孕期为八个月以上的孕产妇,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后, 值班护士即刻记录患方联系电话、地点,并告知产科值 班医生。由产科值班医生和患方直接电话联系,了解患 者具体情况,并判定是否派遣产科医生随车出诊。如患 者病情需产科医生出车,产科值班医生应第一时间电话 通知急诊科做好出车准备,由产科医生携带产包等产科 急救器械往急诊科随急救车执行急救任务;如患者病情 无需产科医生出车,产科值班医生应第一时间电话通知 急诊科,以便快速派遣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执行任务。 三、如孕产妇院前急救任务由急诊科医生完成,回院后由急 诊科医生完成院前急救病历并开具住院手续,并由急诊 医护人员送至产科病房。如患者在院前转运过程中出现 病情变化,院前急救医生应及时电话告知产科值班医 生,产科医生在患者回院前往急诊科以便交接病人并给

予专科救治。 四、如孕产妇院前急救任务由产科医生完成,回院后由产科 医生开具住院手续,并由急诊科值班护士协助送入产科 病房或手术室。 五、在执行孕产妇院前急救任务过程中,院前急救小组、产 科值班医生、急诊科院内急救电话均须保持畅通,以便 各部门随时保持信息沟通和及时做好院内救治准备。 六、如孕产妇病情复杂,产科值班医生不能确保患者在转运 过程中不出现严重病情变化如早产等情况发生,由产科 医生出车,不能以人员不足等原因推诿、延迟出车。特 殊情况应及时请示其上级医生协调安排。 七、如孕产妇病情经产科医生判定由急诊科医生出车,急诊 院前急救小组成员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延迟出车。特 殊情况下及时请示急诊科主任协调安排。 八、如孕产妇呼救电话为患方直接联系产科专科医生,产科 医生根据病情判定后,联系急诊科派遣相关人员执行院 前急救任务,其余流程同上述。 急诊科 2015-5-5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 孕产妇危重症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救治能力。为进一步降低我州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规范》,并结合我州的实际情况,制定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是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应用“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见附2-1)对在医疗机构救治的孕产妇危重症病例进行全程的回顾性分析、评审,直接、快速地获得充分、真实的医疗服务信息,增强多学科的交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本评审方案是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县级及以上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一、评审目的 1. 分析孕产妇危重症在发生和诊治过程中存在的医疗服务和 管理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2. 加强专家与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的直接交流,提高医护人员知识技能水平,规范孕产期保健和产科服务流程,有效降低孕产妇危重症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 3. 加强各级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增强产科与其它相关科室的协作和应急能力。 4. 促进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辖区内妇幼卫生管理,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二、评审范围 本规范评审的孕产妇危重症是指:妊娠至产后42天内,因妊娠并发症或/和合并症导致孕产妇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受损甚至危及 生命的病例。“孕产妇危重症病例筛选标准”(见附2-2)。 三、评审方法 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内部评审: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依据“孕产妇危重症筛选标准”筛选病例,组织院内专家组按照“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流程”进行院内评审。按照信息收集要求上报相关信息。县级专家组定期参加、指导各医疗保健机构的评审工作。 辖区内评审:由辖区内妇幼保健机构收集、审核、汇总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评审信息,筛选典型病例,组织辖区内专家组进行病例审评。书写、上报评审总结。按照信息收集要求上报相关信息。省、州级专家组定期参加指导县级评审工作。 四、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州、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1. 领导、组织、监督和协调本辖区内评审工作; 2. 将评审工作纳入产科质量管理日程; 3. 组建辖区内评审专家组; 4.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医疗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 (二)州、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责 1. 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实施区域内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 2. 督促辖区内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评审工作,定期组织辖区内的评审工作; 3. 负责收集、审核本辖区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

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总结报告模板

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危重孕产妇的管理,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核心制度》,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1、成立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小组,承担现场抢救及转运任务,保持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畅通,向全镇公布急救(7953327)。 组长:侯永超 成员:秦友万、刘桂兰、王友金、黄晓琴、李娟、刘梅、陈道英、黄晓艳、王淑琼、周理 2、发生危重孕产妇抢救,当班产科最高职称的医师、行政值班人员、产科主任、分管院长应当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负责组织抢救。设有单独重症抢救室,抢救设施齐全,保持抢救物品处于良好功能状态。 二、工作实施 (一)按照《xx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规范》及《xx县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制度》相关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做好危重孕产妇的早期识别、及时处理和转诊。(二)危重孕产妇抢救设备设施保持功能状态,小组成员保持通讯畅通,以保证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建立与转诊单位的络关系,明确院内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信息和联络由医务科统一负责。建立转会诊登记本并做好登记。公卫科负责收集、核实本镇信息,并上报县保健院保健科。 (三)护送转诊 孕产妇因病情需要转诊的,在积极抢救的同时,与上转医疗机构,在能保证运转过程安全的情况下方能转诊。转诊时应当由了解病情诊治过程的医生护送,并做好病情资料的交接。 (四)24小时常备抢救人员,保证急救车、各种抢救设备的完好和药品的齐全,做好血液(包括血制品)的储备,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做好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准备。对于村卫生站转诊的危重孕产妇,不得拒诊、推脱,要开放绿色通道,积极指导、处理。不能处理的,向危重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并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向县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转诊。 三、工作要求 (一)各科室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确保本镇不发生因抢救不到位而导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

附件1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 一、机构基本能力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酌情调整。 二、人员基本技能 (一)救治中心相关医护人员应当接受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须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相应资质,能够胜任对危重孕产妇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 (二)救治中心相关医师应当经过相关学科轮转培训,完成专科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救治中心相关医师应当具备高危妊娠和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救治中心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四)救治中心妇产科医师应当掌握高危妊娠的基本理论知识:1.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产科出血、休克、DIC、羊水栓塞、严重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等);2.妊娠合并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外科合并症等);3.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4.阴道助产技术;5.新生儿急救的基础理论;6.危重孕产妇救治需要的其他知识。 (五)救治中心重症医学医师应当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基本理论知识:1.复苏;2.休克;3.呼吸功能衰竭;4.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5.急性肾功能不全;6.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严重肝功能障碍; 8.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9.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0.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1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2.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13.镇静与镇痛; 14.严重感染;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6.免疫功能紊乱。 (六)救治中心相关医师应当掌握孕产妇危重症诊疗和救治的基本技能:1.分娩期并发症包括子宫破裂、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及其并发症、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其并发症等处理措施;2.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防治措施;3.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各种救治技能;4.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及早产儿处理:5.危重孕产妇救治需要的其他技能。 (七)救治中心相关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当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1.心肺复苏术;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3.机械通气技术;4.纤维支气管镜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7.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0.持续血液净化技术;11.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