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
牵涉痛与内脏关系

牵涉痛区与皮部的比较研究

广西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针灸科(530022) 唐胜修

牵涉痛区与皮部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牵涉前区属于西医神经系统的范畴,而皮部属于祖国医学的经络系统,

两者均指体内脏器的生理病理变化在体表的反应区,临床上两者均能有效地指导诊疗实践。为探讨两者的区别,笔者从概念、具体划分、机制、诊断、功能、施治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1 概 念

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疼的感觉,这些区域叫牵涉痛区,牵涉痛区有助于内脏疾病的诊断。内脏患病有时表现在该内脏邻近的皮肤区,有时表现在距患病内脏较远的皮肤区。 人体的经脉、别络、络脉、经筋,大体上是分手足三阴三阳,在体表的皮肤也是按经络来分区,这些代表手足三阴三阳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皮肤区域称做皮部。皮—络—经—腑—脏,成为疾病传变的层次,脏腑、经络的病变能反应到皮部,从皮部的诊察和施治则可推断和治疗内部脏腑的疾病。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治疗方法,都结合皮部理论。十二皮部上下同法,合为六经皮部,在六经辨证意义重大。从概念可以看出,二者均是皮表与内脏的对应关系,内脏有病变可反应于相应的皮表部位。2 具体划分

两者具体划分见表1。从表1可看出,牵涉痛区与皮部的划分存在相同区域,不同区域的差别也很大。3 机 制

传导患病内脏的感觉神经与牵涉痛区皮肤的感觉神经进入同一脊髓节段,脊髓后角内密切联系,故从患病内脏传来的冲动可以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从而产生牵涉性痛。一个脊神经节神经元的周围突既分支到躯体部,又分支到内脏器官,这就是牵涉痛机理的形态学基础。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即不同的脏腑通过所属经络与体表相联系,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皮肤也按经络的走向分布分为十二皮部,合而为六经。

可以看出,牵涉痛区与内脏以神经相联系,皮部与脏腑则以经络内外相联。但神经与经络却不是同一物质,分布走向也不一样,但都是内外相联的信号通路。

4 牵涉痛区与皮部用于诊断

根据体表牵涉痛区部位,可推测是哪一脏器罹患疾病,Boas 和小野寺诊断法就是根据牵涉痛区的原理进行疾病诊断的。另外,体内各脏器发生病变,会在相应的皮区出现感觉过敏区,在该区内皮肤电阻也发生变化(即成为良导点),可通过探测皮肤电阻良导点来诊断特定的脏器疾患。如在脊椎左侧第10~11肋间出现良导点,反映胃、十二指肠疾患;右肩背部出现良导点时,反映肝及胆囊疾患。皮部与诊断关系见表2。

现代经络研究中也发现与病变脏腑相应的皮部出现良导点。可以看出,牵涉痛区与皮部有某些相同的物理特性。

5 牵涉痛区与皮部的主治功能

牵涉痛区在主治功能方面基本是空白,但皮部的主治功能全面且具体,详见表3。6 牵涉痛区与皮部施治之常用工具和方法

目前还没有依据牵涉痛区理论进行施治的措施和方法。根据皮部理论进行施治的工具及方法全面且具体(见表4)。

从以上几方面的比较来看,经络皮部理论更加完善,可从皮部诊断和治疗疾病,但理论显得粗略;牵涉痛区理论具体,但不全面,仅用于诊断,局限性大。临术上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从事西医工作者,基本上对皮部理论不甚了解,而从事中医工作者对牵涉痛区也知之甚少,若对二者均有所了解,则能全面考虑异常皮肤表现,这极有益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现代的皮部研究如果借鉴祖国医学的理论,相信会有新的发现。

432Guangx iM edical Journal ,Feb 12002,V o l 124,N o 12

表1 牵涉痛区与皮部划分(1、2、3)异同比较

位置牵涉痛区 皮部

颏颐颧额、明堂阳明胃、大肠面额无下级、阙、囟、颠太阳膀胱、小肠

颥、颞、蔽、鬓、曲角少阳胆、三焦

颠、枕骨太阳膀胱、小肠后枕肠角、完骨少阳胆、三焦

正中少阴心、肾颈肺两侧阳明胃、大肠

项中太阳膀胱、小肠项肺、支气管

两侧少阳胆、三焦左胸部、左肩、左臂 心脏胸骨少阴心、肾前胸缺盆 肺膺、乳阳明胃、大肠右肩 胆囊膺外太阴肺

右肩背 肝胆左右肩少阳三焦后背膂脊 胰胃背腰太阳膀胱膂外侧、胁、季胁 肝胆胁、季胁少阳胆剑突下 胃(胰)正中少阴心、肾上腹上腹阳明胃胁肋 肝胁肋厥阴肝、心包中腹 小肠正中少阴肾中腹委胁、眇 肾两侧阳明胃

季胁、眇太阴脾丹田 膀胱正中少阴肾下腹右下腹、脐周 阑尾两侧阳明大肠、胃腹股沟及会阴部 睾丸、肾脏气街厥阴肝

腰太阳膀胱腰泌尿生殖器

髀枢少阳胆尻、尾子宫太阳膀胱

内厥阴肝、太阴脾腹股沟下输尿管中阳明胃

外少阳胆桡侧 C3~C8桡侧太阴肺

上肢内侧面中厥阴心包尺侧 T1尺侧少阴心

桡侧阳明大肠

上肢外侧面 C3~C6中少阳三焦

尺侧太阳小肠

髀阳少阳胆

伏兔阳明胃胃腹股沟下 L2股前内侧太阴脾

股前内外侧 L3股阴、鱼腹厥阴肝

下肢前面膝下胫内侧 L4股后内侧少阴肾膝下腓侧、足背 L5膝胫外侧阳明胃

胫前内侧厥阴肝

胫内侧太阴脾

胫后内侧少阴肾臀内侧、股后内侧、磌内侧

磌臀后、股后、磌后、腓肠后、踵太阳膀胱臀外侧 L3 股磌腓肠内侧少阴肾

下肢后面股后外侧、磌外、腓肠外 S2

臀股磌、腓肠外侧、跗少阳胆腓肠以下 S1532

广西医学 2002年2月 第24卷 第2期

表2 皮部与诊断的关系

皮部名关枢害蜚枢持关蛰枢儒害肩六经名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症状恶寒、发热、头痛恶热、烦燥往来寒热、吐、下利清谷、里热气逆项强、身痛、腰痛、谵语、不大便、胸胁苦满、利、里寒外热手足厥冷

骨节疼痛、鼻鸣、腹满痛等心烦喜呕满、痛

干呕、汗出、恶风

无汗而喘

注:三阳三阴的排列次序可表示热病从始盛到终衰的发展趋势。

表3 皮部穴位的主治功能

皮部腧穴功 能

头面颈项部局部病症,个别能治全身性疾患或四肢疾患

胸腹部脏腑及急性疾患

背腰部局部病证,脏腑和慢性疾患,少数能治下肢病

少腹部脏腑疾患、全身疾患

四肢肘膝以上局部病证

四肢肘膝以下至腕踝局部病证、脏腑疾患

腕踝以下局部病证,头面、五官病证,以及发热、神志病等全身性疾患

表4 经络皮部治疗的常用工具及方法

工具及方法应用治疗作用毫针应用最广,用治寒热痛痹扶正祛邪,治疗常见病证

皮肤针丛针浅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机体恢复正常

三棱针刺出血治经络痼痹

火针用烧红的针尖刺入穴内温络散寒、通经活络,治疗虚寒痈肿

钩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治疗多种顽固性疾病

芒针特制长针疏通经络,调节人体脏腑功能

皮内针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皮下治疗多种痛证及慢性疾病火罐(刮痧)利用罐内负压吸住皮肤来治病祛除痧气水针选用中西药物注入穴位治疗多种急慢性、顽固性疾病

小针刀特制针形刀具治疗顽固性痛证

穴位埋线将羊肠线埋入穴位治疗多种反复发作性顽疾

穴位磁疗动用磁声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来治病镇静,止痛,消肿,消炎,降压等作用激光穴位照射利用激光束照射穴位能经活络,消炎止痛艾灸直接灸、间接灸、天灸等风寒湿痹、虚寒性疾病

敷贴药物外治内外妇儿各种病症

参 考 文 献

1 于 频.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09 2 李 鼎,肖少卿.经络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12

3 赵 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887

632Guangx iM edical Journal,Feb12002,V o l124,N o12

手与内脏对应图(答案参考)

手与内脏对应图手指脚趾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 常揉拇指健大脑,常揉食指胃肠好。 常揉中指能强心,常揉环指肝平安。 常揉小指壮双肾。十指对力强心脏, 双手对插头脑清,旋转关节通经脉, 反掌伸展松筋骨,揉揉十指祛头痛, 按摩四关行气血,摇肩转膊松颈椎, 甲角切切精神爽:

健康的手指都一样:指甲粉红色,有光泽,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表面光滑,指甲根部半月形(甲半月,又叫健康圈)呈白色。 五指养生速查 手部有6 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 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缓解全身疾病。 五指对应经络对应器官

拇指肺部经络心脏和肺 食指大肠经络胃、肠和消化器官 中指心包经络五官、肝脏 无名指三焦经络肺和呼吸系统 小指心、小肠经络肾脏、循环系统 不健康的手指各有不同: 甲半月颜色 灰色:可能精力弱,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 粉红:可能脏腑功能下降,体力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糖尿病、甲亢等病症。 紫色:容易引起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现头晕、头痛、动脉硬化。 黑色: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肿瘤或长期服药者。 甲半月面积 最好:面积占指甲1/5。 小于1/5:表示精力不足,肠胃吸收能力差。如甲半月突然晦暗、缩小、消失,应早期预防一些消耗性的疾病、肿瘤、出血等。熬夜、性过多时,甲半月也会消失,很难再长出来。 大于1/5:多为心肌肥大,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指甲状态 色泽发暗,有多条竖线分布:这是体内水分不足的体现,并且该手指对应的体内器官和组织功能虚弱。 色泽发暗,凸凹不平,有多条横线分布:这是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的体现,或者数月前曾身体不调。 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

人体器官分布图

人体器官分布图

————————————————————————————————作者:————————————————————————————————日期: 2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了解人体内脏保障自己的身体) 2010-08-03 18:10 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脾脏。中医上说思伤脾。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l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

疼痛解剖与生理基础

疼痛解剖与生理基础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国际疼痛研究学会,1994), 是大多数疾病具有的共同症状,为人类共有而个体差异很大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它提供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命保护功能。疼痛包含感觉和情感两个成份。“ 感觉成份”具有其他感觉的共性特点:有特殊的感受器、感受器激活所需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定位分布和对刺激强度的鉴别等;疼痛的“ 情感成份” 是与逃避的驱动密切相关,其变异性极大,很易受过去经验的影响,是临床的难题。 伴随疼痛有一系列行为反应,如缩回反射、逃避、保持损伤部位不动以及避免与相似的伤害性刺激接触等,以防止伤害性刺激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但是将疼痛产生只是囿于损伤的范畴,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组织损伤并不总是伴有疼痛的发生。绝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损伤兴奋伤害性感受器均最终引起痛觉,但在有些状态下,损伤并不导致疼痛。相反地,疼痛可在无组织损伤时产生,或是在损伤已完全修复后仍有疼痛存在。 第1节痛觉解剖学 一、伤害性感受器和传入纤维 (一)背根节(DRG)神经元 DRG细胞是感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发出单个轴突在节内延伸一段长度后分为两支:一支为周围神经轴突,伸向外周组织,接受感觉信息,另一支为中枢轴突,将外周传入 送至脊髓背角,完成初级感觉信息的传递。 DRG细胞依直径的大小分为三类,以大鼠为例,小细胞直径6-20μm,主要发出无髓鞘的C类轴突纤维,中等细胞直径20-35μm,发出有髓鞘的Aδ轴突纤维,大细胞直径大于35μm,主要发出有髓鞘的Aβ轴突纤维。以上三类细胞分别简称为C、 Aδ和Aβ神经元。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将伤害性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的C和Aδ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外周部分,称为“伤害性感受器”。它们在形态学上是游离神经末梢,广泛分布在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行使警报器的功能,使机体避开损伤性刺激防止组织受损伤。 “寂静伤害性感受器”: 在生理状态有相当数量的C纤维对常规的伤害性刺激不反应,但在组织炎症时,可产生强烈的持续性反应。这类感受器被称之“寂静(silent)伤害性感受器”或“睡眠(sleeping)伤害性感受器”。它们在鼠、猫和猴的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中普遍存在,占C类传入总数的20-25%。 (二)传入纤维 对外周神经传入纤维有两种分类标准,Erlanger和Gasser的Aα、 Aβ、Aδ、和C 纤维分类, Lloyd和张香桐的I、II、III和IV类神经纤维分类。两种分类的对应关系为:I类(Aα)是肌肉传入神经,直径为12-20μm;II类(Aβ)主要是皮肤传入神经,直径

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

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左边肚子痛,就是哪儿出问题了?”“我后腰痛,就是哪个器官不对?”……身体不同位置发生疼痛时,往往都会发出类似得疑问。昨日,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清楚地解析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得问题器官,该图仅适用于平日作为疾病预警得参考,切不可靠它自诊,以免造成误诊加重疾病。身体各部位得疼痛经常就是由牵拉、痉挛、缺血与炎症引起,有时定位不准确,要特别小心。头痛面部疾病可引起头部得牵涉痛.常见得如青光眼可引起前额部得牵涉痛、鼻窦炎可引起局部得牵涉痛等;颈部疾病可 引起头部得牵涉痛;呼 吸道感染、肺炎、败 血症等全身疾病也可 引起头痛.上腹部或脐 周围痛阑尾就是长 在人体右下腹得回盲 部。但就是,阑尾炎刚 发生时感到腹痛得部 位往往不就是在右下腹部,而就是在上腹部或者肚脐周围。在这个部位持续几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觉得右下腹痛。右肩疼痛胆囊位于肝脏得下方紧靠膈肌,胆囊发炎时,因充血肿大,炎症容易刺激到膈肌,支配膈肌得膈神经有一支分布到右肩,当胆囊所在得部位右上腹发生绞痛

时,往往同时在右肩部与背部也会出现疼痛。左臂等处疼痛心绞痛得特点就是胸骨后面压榨性疼痛,此时心脏内得代谢产物刺激了自主神经,也可产生内脏与体表相关联得皮肤敏感现象,这时发生得牵涉痛常放射到左侧胸前臂、腋窝、臂内侧与手得小指部位。其她疼痛肾与输尿管结石引起得肾绞痛,常引起腹股沟与大腿内侧得放射痛;胃部疾病可引起背部痛;椎间盘脱出可引起下肢痛;肺炎还可以引起腹痛等. 内脏器官在发生疾病时,往往会造成一些部位牵涉性疼痛。这幅“内脏器官疾病时得牵涉性痛区”图,以一张正面人体图形式,用不同得颜色与文字,清楚地指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得病变区域,涉及得内脏器官包括了心脏、肾、胆囊、阑尾等10

手与内脏对应图

手与内脏对应图 手指脚趾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 常揉拇指健大脑,常揉食指胃肠好。 常揉中指能强心,常揉环指肝平安。 常揉小指壮双肾。十指对力强心脏, 双手对插头脑清,旋转关节通经脉, 反掌伸展松筋骨,揉揉十指祛头痛, 按摩四关行气血,摇肩转膊松颈椎, 甲角切切精神爽: 健康的手指都一样:指甲粉红色,有光泽,厚薄适中,软硬适度,不易折断,表面光滑,指甲根部半月形(甲半月,又叫健康圈)呈白色。 五指养生速查 手部有6 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 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缓解全身疾病。 五指对应经络对应器官 拇指肺部经络心脏和肺 食指大肠经络胃、肠和消化器官 中指心包经络五官、肝脏 无名指三焦经络肺和呼吸系统

小指心、小肠经络肾脏、循环系统 不健康的手指各有不同: 甲半月颜色 灰色:可能精力弱,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 粉红:可能脏腑功能下降,体力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糖尿病、甲亢等病症。 紫色:容易引起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现头晕、头痛、动脉硬化。 黑色: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肿瘤或长期服药者。 甲半月面积 最好:面积占指甲1/5。 小于1/5:表示精力不足,肠胃吸收能力差。如甲半月突然晦暗、缩小、消失,应早期预防一些消耗性的疾病、肿瘤、出血等。熬夜、性过多时,甲半月也会消失,很难再长出来。 大于1/5:多为心肌肥大,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指甲状态 色泽发暗,有多条竖线分布:这是体内水分不足的体现,并且该手指对应的体内器官和组织功能虚弱。 色泽发暗,凸凹不平,有多条横线分布:这是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的体现,或者数月前曾身体不调。 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

图文: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大全

图文: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大全 人体内脏分布概观简图2.腹部脏器分布图(前面观)3.腹网膜4.腹后壁腹膜的分布5.腹后壁(肾与输尿管的位置)6.肾的位置及毗邻(前面观)7.肾的位置及毗邻(后面观)8。泌尿生殖系统概观人体内脏结构分布,主要包括人体胸腹部内脏器官的分布:肝脏、胆囊、胃、肾、小肠、脾、直肠、十二指肠、胰、输尿管、膀胱、子宫等重要器官的位置示意图。 01[医学普及] 人体内脏结构分布图(学术模拟图片).

02[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3[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4[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口腔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和肠腺等,它们都开口于消化管。 05[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6[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7[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8[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9[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10[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11[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12人体生理器官内脏解剖图

13人体內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4人体內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5人体內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6人体內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7人体內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8人体內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医学图谱(解剖学,骨学,人体结构学,生殖器学,性病学)

人体器官分布图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了解人体内脏保障自己的身体) 2010-08-03 18:10 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肺--在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脾脏。中医上说思伤脾。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l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

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走红 被封自诊宝典

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走红被封自诊宝典 2013年02月26日08:43人民网[微博]我要评论(3) 字号:T|T “左边肚子痛,是哪儿出问题了?”“我后腰痛,是哪个器官不对?”……身体不同位置发生疼痛时,作为普通市民的你往往都会发出类似的疑问。近日,一幅名为“内脏器官疾病时的牵涉性痛区”图火爆网络,该清楚地解析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问题器官,不少网友将其珍藏奉为宝典。急诊内科专家看此图后称,该图仅适用于平日作为疾病预警的参考,切不可靠它自诊,以免造成误诊加重疾病。 网络红图内脏疾病牵涉疼痛区 网络红图内脏疾病牵涉疼痛区

内脏器官在发生疾病时,往往会造成一些部位牵涉性疼痛。这幅“内脏器官疾病时的牵涉性痛区”图,以一张正面人体图形式,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清楚地指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病变区域,涉及的内脏器官包括了心脏、肾、胆囊、阑尾等10余个。例如,右上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肝脏;右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胆囊;左颈部、左胸前部疼痛代表心脏等等。 图解原理: 牵涉性痛的发生机制一般是,发生牵涉性痛的体表部位与病变器官往往受同一节段脊神经的支配,体表部位和病变脏器的感觉神经进入同一脊髓节段,并有密切联系,从患病内脏传来的冲动,可以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从而产生牵涉性痛。 网友热捧称誉“自诊宝典” 随着这张图片在网络上的热传,之后又出现了一张“升级版”的图解。不仅指出了人体正面一些部位疼痛所指代的器官,还特别标注了人体背面的疼痛区域及对应器官。 对于两张图,网友大呼“好直观”,甚至直接加封它为疼痛“自诊宝典”。“有时候还是有点虚,只有赶紧往医院跑。”市民黄先生说,不管是自己还是家里人都或多或少发生过不同部位疼痛的情况,因为都没有医学背景,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不过,在看过两张图片后,黄先生表示,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时,应该不会害怕了,“平时痛得稀里糊涂的,这次总算是有点开窍了。” 专家解析:此图可用来科普不能凭它自诊 如此受到热捧的“自诊宝典”,却遭遇医学人士当头一盆冷水——请勿用于自诊。专家表示,图解的疼痛部位及对应器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比较片面,如果仅是用于市民基础医学常识,可以把它当做一种概念科普。 “医学诊疗不仅是当下症状,还需要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项涛举例称,例如图中标注右下腹疼痛为阑尾问题,但阑尾初期症状可能为剑突、肚脐附近疼痛,一般发病六七个小时后才会固定在右下腹周围疼痛。 对此,项涛特别发出提醒,切不可根据图片片面地作为自我诊断的标准,甚至按图索骥用药治疗,以免误诊加重疾病。 医生补充参考版:器官牵涉性痛区 转播到腾讯微博

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

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 脏器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 四分法:水平线:过脐;垂直线:过脐 右上腹部: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右下腹部: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右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右侧精索 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左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左侧精索 九分法: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的连线、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 垂直线:髂前上棘与腹中线垂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 右上腹部(右季肋区):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 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 右下腹部(右髂区):盲肠,阑尾,回肠末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左上腹部(左季肋区):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 左下腹部(左髂区):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 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中腹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管,输尿管,腹主动脉,大网膜 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 腹痛、腹泻、稀便的原因 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数是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的,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 急性腹泻: 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3.脏器扭转或破裂 4.腹膜炎症 5.腹腔内血管阻塞 6.腹壁疾病 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大叶性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胸椎结核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尿毒症 慢性腹泻 1.腹腔脏器慢性炎症: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 2.消化道运动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道运动障碍 3.胃,十二指肠溃疡 4.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慢性胃扭转肠扭转十二指肠壅滞症满性肠梗阻 5.脏器包膜的牵引

图文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大全

图文: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大全人体内脏分布概观简图2.腹部脏器分布图(前面观)3.腹网膜4.腹后壁腹膜的分布5.腹后壁(肾与输尿管的位置)6.肾的位置及毗邻(前面观)7.肾的位置及毗邻(后面观)8。泌尿生殖系统概观人体内脏结构分布,主要包括人体胸腹部内脏器官的分布:肝脏、胆囊、胃、肾、小肠、脾、直肠、十二指肠、胰、输尿管、膀胱、子宫等重要器官的位置示意图。 01[医学普及] 人体内脏结构分布图(学术模拟图片). 02[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3[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4[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口腔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和肠腺等,它们都开口于消化管。 05[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6[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7[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8[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9[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10[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11[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12人体生理器官内脏解剖图 13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4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5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6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7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8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医学图谱(解剖学,骨学,人体结构学,生殖器学,性病学) 人体内脏结构 男女人体-心窒-内腔-静脉-淋巴管-淋巴结-绝妙彩色图谱71心窒内腔及空间隔. 72心肌的走行. 73心窒底. 74心脏传导系. 75心包. 76心脏辫膜的体表投影. 77头劲部静脉. 78板障静脉.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系统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周长满 内脏神经系统是指躯体神经系统相对应的,这个内脏神经系统,主要的就是管理内脏的运动和内脏的感觉。 下面我们看一下内脏神经系统的概述。我们学过躯体运动了,那么在内脏运动系统里面同样也包括它的中枢部和周围部。那么中枢部同样是脑和脊髓,就是在同一个脑和脊髓的这个一个区域内有专门管理内脏神经系统的这个区域,所以它的中枢部也是包括脑和脊髓。那么它的周围部,周围部包括有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这两个部分。在内脏运动神经里面它占的比重比较大,根据它的所支配的效应器的不同和功能的不同,我们又把它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那么在这些个内脏运动神经里面,它所支配的主要是分布于内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那么内脏神经它和躯体神经它两个是相对的,它所支配的内脏运动它是不受这个意识直接支配的,所以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那么内脏神经的内脏的功能主要是管理新陈代谢的,那么这些个管理代谢的是和动物和植物共同都有的功能,那么所以又称为植物神经系统。 (ppt3)我们在这张图看一看,这是整个的内脏神经系统的这个一个概况,主要是内脏运动神经的,它分为交感神经这些个红颜色所显示的,那么副交感神经就是在脑和脊髓方面这些个用蓝颜色所显示的是副交感神经,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随后向大家介绍。 那么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有什么不同?这里我们首先看,它所支配的效应器在躯体运动它是支配骨骼肌的,它是随意运动的。那么在内脏运动神经里面,刚才我们讲了,主要是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是管理内脏运动的。那么它的走行来看,走行我们学过躯体神经了,它是自脑和脊髓的神经原发出神经纤维之后,直接的到底骨骼肌这个效应器。那么在内脏运动神经它们不同,内脏运动神经它在到达效应器之前必须要换一次神经元,这个神经原就叫做神经节,它有这样的一个显著的不同。再有,我们再看一看它的起源和分布。起源的躯体运动是起自躯体运动的核,它主要是分布在脑和脊髓的这个运动神经核团,以及脊髓的前角的运动神经核。在内脏运动,那么它主要是起于内脏运动的神经核团,核团就是起于不同的这个神经元,该核团主要分布在脑干和脊髓的胸1到腰3,以及骶2到骶4这个节段的中间外侧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脊髓的外侧角。纤维分布也是不同的,这个纤维分布,躯体运动是以神经干的方式直接支配到骨骼肌这个效应器,那么内脏运动神经它的节后神经纤维常常以神经丛的形式,然后反复交织,形成神经丛,然后再到达相应的内脏。从纤维的性质来讲,那么我们在学周围神经,躯体运动的周围神经都看过了,都是比较粗大的,而且有明显的髓鞘,在内脏运动神经一般都比较细,髓鞘比较薄,或者是没有髓鞘,这是它们的这个两种神经的对比。 下面我们看一下内脏运动神经的分布,内脏运动神经刚才我们已经讲了,它分为两部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那么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内脏神经,它们有哪些不同?我们看,在交感神经里面它的低级中枢首先是不同的,是在胸1到腰3的脊髓侧角的中间外侧核,这是位于脊髓的中断。再它这个,我们刚才介绍了,从低级中枢到达效应器之前必须要换一次神经元。那么在交感神经我们看这里面,它这个神经元叫做神经节,这个根据它的位置不同,有一部分叫做,在脊柱两侧的叫椎旁节。另外有很小一部分,它是在脊柱的前方的,所以叫椎前节。那么这个椎旁节,一系列的椎旁节由中间的节间支给它串连起来就形成了一条交感干,这是它的一个形态学的特点。我们再看副交感神经,它的低级中枢的部位是位于两

图文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大全

图文人体内脏器官分布 图大全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图文: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大全人体内脏分布概观简图2.腹部脏器分布图(前面观)3.腹网膜4.腹后壁腹膜的分布5.腹后壁(肾与输尿管的位置)6.肾的位置及 毗邻(前面观)7.肾的位置及毗邻(后面观)8。泌尿生殖系统概观人体内脏结构分布,主要包括人体胸腹部内脏器官的分布:肝脏、胆囊、胃、肾、小肠、脾、直肠、十二指肠、胰、输尿管、膀胱、子宫等重要器官的位置示意图。 01[医学普及] 人体内脏结构分布图(学术模拟图片). 02[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3[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4[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口腔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和肠腺等,它们都开口于消化管。 05[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6[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7[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8[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09[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10[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11[医学普及](学术模拟图片). 12人体生理器官内脏解剖图 13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4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5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6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7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18人体内脏结构图(医学图谱) 医学图谱(解剖学,骨学,人体结构学,生殖器学,性病学) 人体内脏结构 男女人体-心窒-内腔-静脉-淋巴管-淋巴结-绝妙彩色图谱71心窒内腔及空间隔. 72心肌的走行. 73心窒底. 74心脏传导系. 75心包. 76心脏辫膜的体表投影. 77头劲部静脉. 78板障静脉.

腹部的分区和各分区的脏器

腹部的分区及各分区的脏器 四分法:水平线:过脐;垂直线:过脐 右上腹部: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左上腹部:肝左叶/脾,胃/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小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右下腹部: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右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右侧精索 左下腹部: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左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增大的子宫/男性左侧精索 九分法:水平线:两侧肋弓下缘的连线、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 垂直线:髂前上棘与腹中线垂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 右上腹部(右季肋区):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 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 右下腹部(右髂区):盲肠,阑尾,回肠末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左上腹部(左季肋区):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 左下腹部(左髂区):乙状结肠,淋巴结,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中腹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肠系膜及淋巴管,输尿管,腹主动脉,大网膜

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女性增大的子宫 腹痛、腹泻、稀便的原因 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数是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的,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 急性腹泻: 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3.脏器扭转或破裂 4.腹膜炎症 5.腹腔内血管阻塞 6.腹壁疾病 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大叶性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胸椎结核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铅中毒尿毒症 慢性腹泻 1.腹腔脏器慢性炎症: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 2.消化道运动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道运动障碍 3.胃,十二指肠溃疡 4.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慢性胃扭转肠扭转十二指肠壅滞症满性肠梗阻 5.脏器包膜的牵引 6.中毒与代谢障碍

身体疼痛对应器官疾病示意图

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左边肚子痛,是哪儿出问题了?”“我后腰痛,是哪个器官不对?”……身体不同位置发生疼痛时,往往都会发出类似的疑问。昨日,内脏器官对应疼痛图清楚地解析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问题器官,该图仅适用于平日作为疾病预警的参考,切不可靠它自诊,以免造成误诊加重疾病。身体各部位的疼痛经常是由牵拉、痉挛、缺血和炎症引起,有时定位不准确,要特别小心。头痛面部疾病可引起头部的牵涉痛。常见的如青光眼可引起前额部的牵涉痛、鼻窦炎可引起局部的牵涉痛等;颈部疾病可引起头部的牵涉痛;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全身疾病 也可引起头痛。上腹部或脐 周围痛阑尾是长在人体右 下腹的回盲部。但是,阑尾 炎刚发生时感到腹痛的部位 往往不是在右下腹部,而是 在上腹部或者肚脐周围。在 这个部位持续几个小时或更 长时间才觉得右下腹痛。右 肩疼痛胆囊位于肝脏的下方紧靠膈肌,胆囊发炎时,因充血肿大,炎症容易刺激到膈肌,支配膈肌的膈神经有一支分布到右肩,当胆囊所在的部位右上腹发生绞痛时,往往同时在右肩部和背部也会出现疼痛。左臂等处疼痛心绞痛的特点

是胸骨后面压榨性疼痛,此时心脏内的代谢产物刺激了自主神经,也可产生内脏与体表相关联的皮肤敏感现象,这时发生的牵涉痛常放射到左侧胸前臂、腋窝、臂内侧和手的小指部位。其他疼痛肾和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常引起腹股沟和大腿内侧的放射痛;胃部疾病可引起背部痛;椎间盘脱出可引起下肢痛;肺炎还可以引起腹痛等。 内脏器官在发生疾病时,往往会造成一些部位牵涉性疼痛。这幅“内脏器官疾病时的牵涉性痛区”图,以一张正面人体图形式,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清楚地指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病变区域,涉及的内脏器官包括了心脏、肾、胆囊、阑尾等10余个。例如,右上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肝脏;右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胆囊;左颈部、左胸前部疼痛代表心脏等等。 图解原理:牵涉性痛的发生机制一般是,发生牵涉性痛的体表部位与病变器官往往受同一节段脊神经的支配,体表部位和病变脏器的感觉神经进入同一脊髓节段,并有密切联系,从患病内脏传来的冲动,可以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从而产生牵涉性痛。 随着这张图片在网络上的热传,之后又出现了一张“升级版”的图解。不仅指出了人体正面一些部位疼痛所指代的器官,还特别标注了人体背面的疼痛区域及对应器官。 对于两张图,网友大呼“好直观”,甚至直接加封它为疼痛“自诊宝典”。“有时候还是有点虚,只有赶紧往医院跑。”市民黄先生说,不管是自己还是家里人都或多或少发生过不同部位疼痛的情况,因为都没有医学背景,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不过,在看过两张图片

神经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思考题

化学门控通道膜两侧的特定的化学性信号引起通道开放关闭。往往具有受体及调节不部位,当与配体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 钠钾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可被细胞膜内的Na+增加或细胞外K+的增加所激活,受Mg2+浓度的影响,分解ATP释放能量,进行Na+、K+逆浓度和电位梯度的转运 ATP:Na+:K+=1:3:2 动作电位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细胞兴奋的标志。达到开放离子通道电位的临界电位称为阈电位。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组成。 兴奋性指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广义)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极化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 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通过细胞表面(或胞内)受体接受外界信号,通过系统级联传递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引起细胞生理反应或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3受体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3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产生和发现;当神经元受刺激后由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生物效应;作用后失活/分解/回收;人为注射有相同的作用。 3量子性释放任何释放都以一个囊泡完全释放为单位的整数倍。3囊泡回收kiss&run;kiss&stay;endosomal recycling在网格蛋白帮助下脱离细胞膜,回到early endosome再产生新的囊泡。 5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能够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感受细胞连同它的附属结构构成感觉器官。 4内脏感受器位于内脏的游离神经末梢或环层小体。 4交感节前神经元由脑和脊髓发出到神经节的纤维 5三原色假说视网膜上面存在三种感光色素,分别对应于三种颜色:红、绿、蓝。当某种颜色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上时,可以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兴奋。这种信息传入大脑便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觉。 5适宜刺激每一种感受器都只对一种特定能量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5适应现象当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然恒定作用,但传入神经纤维的脉冲频率随时间下降。分为快适应(嗅觉)和慢适应(血压)。 5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将不同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6伤害性感受器是指感受和传递伤害性冲动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如(背根节神经元)的外周部分。形态学上是无特化的游离神经末梢。广泛分布在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 6牵涉痛内脏发生疾病,但疼痛却涉及一定位置的躯体。会聚学说:内脏与躯体传入纤维末梢在同一脊髓神经元上会聚,皮层误认为体表痛易化学说:来自患病内脏的传入冲动进入脊髓经侧支提高了邻近神经元的兴奋性,使轻度躯体感觉变为痛觉 6新脊丘束对侧脊髓丘脑外侧束,脊髓中痛觉传导通路。 6旁中央系统与痛情绪反应有关的通路,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与持续性疼痛的内侧传导系统。 6痛觉过敏指在炎症和神经病理痛时,痛觉感受出现的异常状态。表现为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增强,或者反应阈的降低。 6触诱发痛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引起痛觉的刺激(如轻触)诱发的疼痛 6针刺镇痛针刺的信息可作用于感受器或神经末梢,传入脑内。从而激活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在中枢各级水平通过神经与递质机制抑制疼痛反应。(释放内啡肽)(部位:合谷穴) 7随意运动是受意识控制的有目的的运动,包括三个过程:1)辨认目标(形状和空间位置)2)编制运动程序(决定运动的部位和方向)3)启动和执行运动 7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 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 7运动柱皮层运动区的纵向柱状结构。一个运动柱可以控制同一关节几块肌肉活动。一块肌肉可以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 8神经胚形成神经沟两侧上部向背部中线升起、靠拢并愈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中空的管状结构,与此同时,管的顶部细胞脱离外胚层,两侧的外胚层细胞重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完整的外胚层。8突触消除(synapse elimination)神经系统法发育到一定阶段,神经元突触容量下降。实质为消除无用的突触,限制突触容量,满足神经调节的精细化控制需要。 9激素的定义特点内分泌腺分泌的有机分子,由血循环带至身体各部分,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只需很低浓度即可引起靶细胞给出独特的反应的一种物质。 9神经肽的概念特点由神经细胞分泌的肽类物质的总称。有效浓度低,效力高;有高度结构特异性;作用广泛。 11辨别性学习动物学习辨别时间、空间或图形的能力 11习惯化当一种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出现,则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11敏感化一个新异的、强烈的伤害刺激可引起对另一个弱刺激发生增强反应。 11逆行性遗忘脑功能发生障碍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的记忆丧失。11突触可塑性突触在形态与功能上的改变,是学习与记忆过程的神经基础。 12失语症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 12情绪对情绪激发对象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反应。基本有害怕、愤怒、悲伤、高兴、憎恶五种。(人或动物均可)。情感是只有人才有的情绪引发的内在体验。感情是对于某一具体事物所产生的情感,是某一具体事物的价值关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