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第二稿)

1 前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革兰氏阳性球菌在医院感染病原体中的比例显著上升,重新成为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体。目前出现医院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主要是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以及肠球菌,而且在这些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已经或正在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严重状况。MRSA 从60年代出现起迅速发展并持续至今,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之一,在大型教学医院MRSA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60%~80%。[1] 从2002年起,社区获得性MRSA 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15年随访监测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MRSA的起源与同一社区分离出的医院感染MRSA菌株无关。[2]

替考拉宁是糖肽类抗菌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耐药G+菌感染,包括肺炎、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且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感染与现有糖肽类其他药物同样有效,组织穿透率改善,而肾毒性显著为低。由于替考拉宁的有效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此合适的剂量方案有助于达到治疗相关血药浓度从而显现替考拉宁的疗效。为进一步规范和突出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合适剂量,来自感染科,呼吸科,肾内科、血液科,ICU,微生物学方面的专家,共同起草讨论《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以供各位临床同仁参考。

2 替考拉宁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概况

2.1替考拉宁的药物特点、药物敏感性以及临床常用范围

替考拉宁口服不吸收,肌注后的生物利用度为94%,蛋白结合率为90%-95%,绝大部分以原型经肾脏排出。静脉注射后其血清浓度为双相分布,快速分布期的半衰期为0.3小时,延长分布期的半衰期约为3小时,随后缓慢被排出,其最终清除半衰期大约为150小时。替考拉宁组织穿透性能好,尤其是皮肤和骨,在肾、支气管、肺和肾上腺也能达到很高的浓度,它可以进入白细胞内,不进入红细胞、脑脊液和脂肪。[3]

EUCAST2011年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专家共识中指出:替考拉宁对多种G+菌敏感,其中主要包括科氏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棒状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多枝梭状芽胞杆菌。[4]对临床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替考拉宁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mg/l,MIC50为1mg/l,MIC90为2mg/l。[5]CLSI 2010年最新数据显示[6],替考拉宁对MRSA药物敏感性折点为8mg/L。

目前临床工作中,替考拉宁主要适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心内膜炎、腹膜炎、脓毒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考虑G+菌感染的疾病。在矫形手术具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时,也可作预防术后感染应用。[7、8]

2.2替考拉宁处方资料推荐剂量以及目前临床常用剂量方案

替考拉宁药品说明书推荐使用方法为:中-重度耐药G+菌感染,起始负荷剂量方案是6mg/kg q12h*3次iv,维持剂量方案为3-6mg/kg qd iv,肾功能不全患者起始负荷剂量方案不变,维持剂量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按常规剂量,每隔一天或者每三天一次。某些临床情况,如严重烧伤感染或金葡菌心内膜炎病人,替考拉宁维持量可能需要达到12mg/kg。矫形手术预防感染方案为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注射6mg/kg。[7]

目前临床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缺乏起始负荷剂量方案或者起始负荷剂量偏低的现象,因此,使得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达不到理想的有效浓度,从而评估临床疗效时影响最终结果。

2.3对临床适用的替考拉宁剂量的探索和思考

在替考拉宁的应用过程中,早期给予足够负荷剂量对于其抗感染疗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谷浓度达到一定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时,临床有效率、治愈率会提高,为此,临床现行的维持剂量用药方案对临床疗效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下面,就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维持剂量用药方

案进一步探讨,为优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3.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维持剂量用药方案的重要性

3.1谷浓度是替考拉宁剂量方案的重要参数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参数指标通常用于反映了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行为。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表现为浓度依赖型杀菌模式,峰浓度/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MIC是评价这两类药物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9]。与之不同,糖肽类药物的杀菌曲线为相对缓慢的时间依赖型,当药物浓度超过MIC 4-5倍时,杀菌率趋于饱和,并且细胞壁上的活性配体与β内酰胺类药物相似[9]。动物研究表明,糖肽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给药间隔内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T>MIC)[10],即与抗菌疗效密切相关的最重要参数是谷浓度而不是峰浓度。

3.2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

替考拉宁具有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游离浓度低的特点, 起始负荷剂量(6mg/kg q12h×3次)能使多数患者达到治疗相关谷浓度(≥10mg/L),较高的负荷剂量(12mg/kg q12h×3次)可以缩短达到平稳谷浓度的时间,避免延误治疗。对于某些患者,如新生儿和儿童G+菌感染,脓毒血症,骨和关节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高负荷剂量则是必须的。

3. 2.1 6mg/kg q12h×3次的起始负荷剂量有助于多数患者达到有效谷浓度

Pea F等对202例疑似或确诊MRSA感染的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起始负荷剂量(平均剂量5.84 mg/kg q12h×3次)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第2,3,4天的谷浓度分别为6.47mg/L,10.80mg/L和11.22mg/L,明显高于维持剂量(平均剂量4.67mg/kg qd)治疗的患者(第2天, 4.24mg/L, P=0.001;第3天, 6.11mg/L,P<0.001;第4天,8.66mg/L, P=0.022)。同时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剂量/体重与第2天和第3天谷浓度密切相关[11]。

对于多数患者,替考拉宁标准剂量方案(起始负荷剂量6mg/kg q12h×3次iv,维持剂量6mg/kg qd iv)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0mg/L) [12]。普遍认为,替考拉宁谷浓度> 10mg/L适用于绝大多数严重感染,而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骨或假体感染,谷浓度应达到15-20mg/L[11]。

3. 2.2 较高的起始负荷剂量(12mg/kg q12h×3次)有利于缩短达到平稳态谷浓度的时间

Wang JT等对替考拉宁两种起始负荷剂量治疗多药耐药G+菌感染的疗效进行比较。入选患者分为2组,A组12例,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6mg/kg q12h×3次,接着6mg/kg qd;B组11例,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12mg/kg q12h×3次,接着6mg/kg qd。结果发现,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高负荷剂量组(12mg/kg)患者达到理想谷浓度的比例为90%和100%,而低负荷剂量组(6mg/kg)仅18.2%和16.7%(P<0.001)[13]。www.*******.cn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易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Pea F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用于确定替考拉宁对此类患者合适的剂量方案,以早期达到治疗相关谷浓度(给药后24h谷浓度>10mg/L和48h谷浓度>20mg/L)。33例因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分为2组,一组(11例)给予标准剂量方案的替考拉宁(400mg q12h×3次,接着400mg qd),另一组(22例)接受高负荷剂量方案(800mg+400mg q12h d1,600mg+ 400mg q12h d2,接着400mg q12h)。结果表明,标准剂量组仅45%患者在治疗后120h谷浓度≥10mg/L,无一例患者谷浓度≥20mg/L。而高负荷剂量组,平均谷浓度在给药后24h超过10mg/L,治疗后72h,45%(10/22)患者谷浓度≥20mg/L。无一例患者出现明显肾功能损害[14]。

较高的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12mg/kg q12h×3次)有利于缩短达到平稳态谷浓度的时间

3. 2.3个体化的起始负荷剂量能够提高达到理想谷浓度的患者比例

Niwa T等对替考拉宁个体化起始负荷剂量方案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7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33例患者根据年龄,体重和药物体内清除率(CLcr),运用TEICTEM 2.0软件计算个体化的起始负荷剂量,33例患者给予标准负荷剂量方案(替考拉宁200mg或400mg q12h d1,接着200mg qd),4例患者没有给予负荷剂量。结果显示,与标准起始负荷剂量方案相比,采用

个体化起始负荷剂量方案治疗的患者达到有效谷浓度的比例更高(88% vs 33%,P<0.001)。同时,治疗后第3天,个体化负荷剂量组平均谷浓度达到13.1±3.1mg/L,高于标准负荷剂量组(9.2±3.8mg/L,P<0.001)。因而,个体化的起始负荷剂量有助于患者迅速达到理想谷浓度[15]。

3. 2.4 起始负荷剂量方案同样适用于特殊患者,如新生儿、儿童和血液透析患者。

对于新生儿和儿童,必须给予较高的起始负荷剂量(根据体重计算)以确保维持有效的治疗浓度。Sunakawa K等对替考拉宁治疗新生儿和儿童MRSA脓毒血症的药代动力学,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共纳入17例患者(9名新生儿和8名儿童),儿童患者的给药方案为负荷剂量10mg/kg q12h×3次,接着10mg/kg qd,新生儿患者的剂量方案为负荷剂量16mg/kg,接着8mg/kg qd。研究显示,治疗后第3,4,7天,新生儿平均谷浓度分别为15.2,14.7和17.8mg/kg,儿童平均谷浓度分别达到12.5,12.2和13.1 ug/ml[16]。www.*******.cn

Wolter K等对替考拉宁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和剂量方案进行研究,9例慢性血透患者和7例因急性肾衰竭而持续静脉-静脉血透患者(CVVHD),给予800mg起始负荷剂量,接着根据谷浓度调整维持剂量(400mg)的给药间隔。结果发现,治疗后第5天,长期血透患者的谷浓度达到7.1mg/L。因此建议,对于长期血透患者和CVVHD患者,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也应达到800mg[17]。

4 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

4.1 肺部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和社区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原因,自1961年首次发现MRSA以来,其分离率不断增加,据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我国10省市14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出的44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比例高达51.7%。呼吸系统MRSA感染主要有社区相关MRSA肺炎和医院相关MRSA肺炎,后者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MRSA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抗菌治疗不充分和不及时导致这类感染死亡率增加。

Sato M等对替考拉宁治疗MRSA相关肺炎的剂量和疗效进行研究。研究共纳入48例确诊为MRSA相关肺炎的患者,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200或400mg bid d1,接着200或400mg qd。结果显示,45.8%患者经替考拉宁治疗后获得治愈,29.2%患者获得改善,平均谷浓度分别为7.9±4.7ug/ml和8.2±4.7ug/ml,第1-3天平均剂量则分别为359.4mg和337.8mg;而预后不良的患者平均谷浓度仅6.5±3.0ug/ml,第1-3天平均剂量仅297mg[13]。可见,替考拉宁第1-3天平均剂量266.7mg(第1天400mg负荷剂量,第2,3天200mg维持剂量)显然不能达到有效治疗谷浓度,而第1-3天平均剂量533.3mg(第1天800mg负荷剂量,第2,3天400mg维持剂量)能确保MRSA相关肺炎患者谷浓度≥10mg/L,且预后更佳[18]。

Cepeda JA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用于比较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治疗严重G+菌感染的疗效。其中50例下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患者被纳入研究,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400mg q12h×3次,接着400mg qd,利奈唑胺为600mg q12h。研究发现,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8%(24/29)和68.2%(15/22),与利奈唑胺相似(P=1.00和P=0.44)[19]。www.*******.cn

此外,Mimoz O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药代动力学研究,对高负荷剂量替考拉宁(12mg/kg)在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和肺泡上皮液浓度进行研究。13例经机械通气治疗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给予替考拉宁12mg/kg iv,q12h,d1-2,接着12mg/kg iv qd。研究发现,给药后第4-6天,替考拉宁血液中总药物谷浓度为15.9 ug/ml,游离药物谷浓度为3.7ug/ml,肺泡上皮液中药物浓度为 4.9ug/ml。可见,对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症患者,高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是必须的,有利于确保达到治疗相关谷浓度[20]。

推荐剂量方案:

替考拉宁6-12mg/kg(相当于400-800mg)q12h×3次,接着6-12mg/kg qd,疗程7-14天; 对

于呼吸机相关性感染以及其他严重肺部感染, 建议负荷剂量为12mg/kg (相当于800mg ) q12h×3次

4.2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按照美国NCCN治疗指南,任何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 X 10 9/L),单次口腔温度≥38.3℃或体温≥38.0℃持续>1 h,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出现的发热可能是严重潜在性感染存在的唯一征象,很多病例中炎症反应常不明显,这类患者极易发生危及生命的细菌性感染,需要及时广谱抗感染治疗。由于感染发展迅速,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糖肽类药物是针对革兰氏阳性病原菌的抗菌治疗药物之一。

一项前瞻性研究用于确定替考拉宁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疗效。15个月的观察期内,共纳入7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菌血症患者,发热次数超过265次,其中G+菌所致菌血症为60%。所有患者均随机和经验性的给予哌拉西林(100mg/kg q8h)+阿米卡星(7.5mg/kg q12h)±替考拉宁(10mg/kg q12h×5次,接着10mg/kg q24h)治疗。G+菌所致菌血症治疗中,替考拉宁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退热更快,且治疗成功率更高(P<0.01)。17例对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初始治疗无效的患者,加用替考拉宁二线治疗后,亦获得可喜疗效,有效率达70%(12/17)。没有观察到脓毒性休克或成人呼吸窘迫症,2例后期死亡患者(死因为脓毒血症)都没有接受替考拉宁初始治疗[21]。

此外,在韩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对不同剂量方案替考拉宁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患者体内的PK/PD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替考拉宁(400mg q12h×3次,接着400mg qd)剂量方案,给药后第1-3天,平均谷浓度>10mg/L的患者比例仅36.2%,47%和55.4%,远低于80%的达标率。而替考拉宁(800mg q12h×3次,接着400mg qd)的剂量方案,给药后第1-3天,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90.2%,92.8%和86.1%。因此,替考拉宁(400mg q12h×3次,接着400mg qd)剂量方案不足以有效治疗金葡菌感染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2]。

推荐剂量方案:

替考拉宁6-12 mg/kg(相当于800mg)q12h×3次,接着6-12mg/kg qd,疗程7-14天

4.3 菌血症和细菌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是细菌感染所致,不仅影响人体内自身瓣膜,越来越多的病例显示,还发生于心血管内植入物,如人工瓣膜和起搏器电极。虽然诊断和治疗水平取得巨大进步,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死亡率达到20-30%[18]。一旦明确诊断,糖肽类药物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标准治疗药物[23]。

Cepeda JA等用于比较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治疗严重G+菌感染的疗效,研究包括59例G+菌所致菌血症患者。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400mg q12h×3次,接着400mg qd,利奈唑胺为600mg q12h。结果显示,替考拉宁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高达81.3%(26/32)和63%(17/27),与利奈唑胺相似(P=1.00和P=0.34)[19]。

Wilson ARP等对101例经替考拉宁治疗的心内膜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其中58例为自体瓣膜感染,46例为人工瓣膜感染。替考拉宁主要剂量方案为400mg q12h×3次,接着400mg qd,平均疗程28天,合并使用的其他抗菌药物为吉他米星或利福平。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治疗前80例患者存在发热,79%患者平均在治疗后第2天退热。50%患者因替考拉宁治疗有效而避免手术,总生存率为75%。多数不良反应温和,肾功能损害仅见于5例患者[24]。

推荐剂量方案:

替考拉宁6-12mg/kg(相当于800mg)q12h×3次,接着6-12mg/kg qd,疗程4-6周

4.4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www.*******.cn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毛囊炎、疖、痈、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褥疮感染等。毛囊炎、疖、痈及创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其中MRSA是引起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临床用药中需包括对抗这些耐药株的成分。

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住院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7%和2.7%,其中9.1%感染患者需要ICU重症监护治疗[25]。Lang E等进行了一项开放性、多中心研究,用于评估替考拉宁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疗效。共纳入64例因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需住院治疗的患者(80%患者状态欠佳或存在其他并发症),替考拉宁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和/或肌肉注射,87.1%患者起始负荷剂量为400mg d1,74.6%患者维持剂量为200mg qd。共分离58株致病菌,其中金葡菌4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株,链球菌11株。替考拉宁治疗后总有效率96.8%(60/62),细菌清除率78.7%(37/47)。不良反应仅见于4例,3例为过敏反应,1例为局部反应和转氨酶升高[26]。因此,替考拉宁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是安全有效的[26]。

推荐剂量方案:

替考拉宁3-6mg/kg(相当于200-400mg)q12h×3次,接着3-6mg/kg qd,疗程7-14天

4.5 骨和关节感染

骨与关节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骨组织或关节造成的感染,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主要有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以及与植入物相关的感染,即人工关节感染和内固定植入物的感染;特异性感染主要是指结核感染。病原菌侵入的途径包括血行感染、邻近部位感染蔓延以及直接种植。骨和关节感染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抗菌治疗,疗程一般为4-6周,发病早期需要住院治疗。虽然金葡菌是急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但多药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则是假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

LeFrock J等对342例经替考拉宁治疗的G+菌感染所致骨髓炎或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6-12mg/kg q12h×3,接着6-12mg/kg qd,连续治疗4-6周。220例患者纳入最终评估,结果显示,急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患者中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0%,88.6%和82.4%。平均治疗剂量6mg/kg的患者,治疗后第1周的谷浓度为10mg/L,而平均治疗剂量为12mg/kg的患者,谷浓度达到20mg/L。34.8%患者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59例患者中断治疗。发热,寒颤和皮疹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多数轻微[27]。

美国骨和关节协作组对替考拉宁治疗骨和关节感染的疗效进行研究,替考拉宁给药方式为起始负荷剂量12mg/kg q12h×3次,维持剂量为骨髓炎患者6mg/kg qd iv或im,化脓性关节炎患者12mg/kg qd iv或im。从骨髓中分离的致病菌主要为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金葡菌等球菌属,关节液中分离的病原菌为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替考拉宁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1.8%(90/98),37例急性骨髓炎患者在治疗末获得治愈/改善,随后的6个月随访期中治愈率高达90%,3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在治疗末被治愈/改善,随后的6个月随访期中治愈率达到88%,所有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均治愈,随后1个月随访观察中没有发现复发或治疗失败。不良反应轻微,且多数病例未中断治疗[28]。

推荐剂量方案:

替考拉宁12mg/kg(相当于800mg)q12h×3次,接着6-12mg/kg qd,疗程4-6周

4.6预防术后感染

感染是全关节置换术的主要问题,常伴随着严重并发症,并且因再次手术而增加医疗费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避免术后伤口感染。

Nehrer S等对替考拉宁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进行研究,111例患者于手术前单次静脉注射10mg/kg替考拉宁,术后随访14个月,没有发现假肢深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分离获得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无一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手术期间替考拉宁血药浓度均达到治疗范围,其中骨松质中平均药物浓度为6.2mg/kg,骨皮质中平均药物浓度为7.1mg/kg,均超过MRSA最小抑菌浓度[29]。

Periti P等对替考拉宁预防骨科手术G+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共包括4个临床对照研究,共2233例患者进入疗效评估。替考拉宁给药方式为400mg 麻醉诱导期静脉推注,结果发现,

经替考拉宁治疗的患者,术后早期伤口感染率为1.1%,随访期感染率为0.2%,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1.0%。因此,对于存在G+菌感染风险的骨科手术患者,替考拉宁预防性使用是恰当的选择[30]。www.*******.cn

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类和其它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糖肽类抗菌药物被用于预防心胸手术术后感染。

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研究对替考拉宁和头孢唑啉预防心胸手术术后感染的疗效进行评估,替考拉宁给药方案为15mg/kg围手术期单次静脉注射,术后30天和6个月,替考拉宁组胸骨深部感染率分别为2.04%和2.37%[31]。

推荐剂量方案:

替考拉宁12mg/kg(相当于800mg)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注射

4.7特殊人群的应用

4.71儿童和新生儿G+菌感染

感染是新生儿并发症和死亡的常见原因。Fanos V等对若干个替考拉宁治疗新生儿G+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173名新生儿经替考拉宁(10-20mg/kg/d起始负荷剂量,接着8-10mg/kg维持剂量iv或im)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和细菌学有效率分别达到80-100%和83-100%。不良反应少见[32]。

Debbaq R等对替考拉宁治疗儿童严重G+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166例确诊或疑是G+菌感染儿童纳入最终评估,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骨关节炎和导管相关感染是主要感染源。替考拉宁治疗后治愈/改善率达到93%,平均治疗时间为10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3]。

推荐剂量方案:

新生儿替考拉宁16mg/kg d1,接着8mg/kg qd,儿童替考拉宁10mg/kg q12h×3次,接着10mg/kg qd,疗程7-14天。

4.72老年G+菌感染

MRSA是老年患者重症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并且持续MRSA相关菌血症将导致高死亡率。Lin SH 等比较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治疗老年患者持续MRSA相关菌血症的疗效。结果发现,替考拉宁治疗后MRSA相关死亡率和30天死亡率分别为28.6%和50%,与万古霉素相似[34]。www.*******.cn

Rosina R等对替考拉宁在老年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的谷浓度曲线进行分析,最终9例患者药代动力学数据纳入研究。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6mg/kg d1,接着3mg/kg qd,给药后14天,谷浓度才达到9.4mg/L;而替考拉宁剂量方案为6mg/kg d1-4,接着3mg/kg qd,给药后3天,谷浓度即达到稳态。可见,为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老年患者无须调整起始负荷剂量,可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维持剂量[35]。

推荐剂量方案:

替考拉宁6-12mg/kg(相当于400-800mg)q12h×3次,接着6-12mg/kg qd,疗程7-14天4.73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来调整维持剂量

Falcoz C等对替考拉宁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21例受试者分为3组,1组肾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7例),2组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6例,CLcr 48-64 ml/min/1.73m2),3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6例,5-22 ml/min/1.73m2),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无感染。替考拉宁3 mg/kg iv后,连续120h监测药物在血液和尿液中的分布,结果显示,肾功能受损并不改变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模型或药物体内分布,但肾脏清除率显著降低(1-3组分别为9.3,3.2,0.6ml/h/kg),尿液中原型排出的药物比例显著降低(1-3组分别为50%,21%,5%),而药物半衰期延长(1-3组分别为62h,96h和111h)。因此建议,对于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感染患者,6mg/kg qd的维持剂量给药间隔应调整为qod或q3d[36]。

为了确定替考拉宁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合适的剂量方案,Papaioannou MG等在7名患者血透结束后,分别静脉注射5mg/kg和10mg/kg替考拉宁。结果发现,接受5mg/kg剂量的患者Cmax和AUC低于10mg/kg患者,但是平均药物半衰期,平均药物清除率和药物分布容积两者相似。替考拉宁在透析液中几乎未检出。给予5mg/kg替考拉宁,谷浓度高于10mg/L时间持续24h,而给予10mg/kg,谷浓度高于10mg/L时间持续48h,因此建议对于治疗长期血液透析患者G+菌感染,应给予10mg/kg替考拉宁,给药间隔为qod或q3d[37]。

5 替考拉宁推荐剂量汇总[4]

适应症

起始负荷剂量方案*

维持剂量方案*

中-重度耐药G+菌感染◆

成人或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

严重肾功能不全或透析治疗患者▲

新生儿

2个月以上儿童

6-12mg/kg q12h×3次iv

6-12mg/kg q12h×3次iv

6-12mg/kg q12h×3次iv

16mg/kg iv

10mg/kg q12h×3次iv

6-12mg/kg qd iv

6-12mg/kg q48h iv

6-12mg/kg q72h iv

8mg/kg qd iv

10mg/kg qd iv

预防术后感染

骨科或血管手术

心胸手术

6-12mg/kg iv

12mg/kg iv

*400mg和800mg标准剂量分别相当于6mg/kg及12mg/kg平均剂量,如病人体重超过85kg 建议用相同治疗方案按公斤/体重给药

◆中度耐药G+菌感染,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重度耐药G+菌感染,如骨和关节感染,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等

▲ 轻度肾功能不全:Ccr 10-50 ml/min,严重肾功能不全或透析治疗患者:Ccr <10ml/min

6 总结

替考拉宁的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起始负荷剂量方案能确保达到治疗相关谷浓度。对于多数患者,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方案(6 mg/kg q12h×3次,接着6 mg/kg qd) 能达到有效治疗谷浓度(≥10mg/L)。较高的负荷剂量(12 mg/kg q12h×3次) 对某些患者是必须的,如VAP,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骨和关节感染等,可避免延误治疗。药物清除率会因肾功能受损而减少,因此给予起始负荷剂量后,应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调整维持剂量给药间隔,如qod或q3d。此外,围手术期单次静脉注射12mg/kg替考拉宁对预防骨科手术或心胸手术术后感染是合适的选择。在应用替考拉宁时,无须为了避免不良反应而监测血药浓度,但对于某些疗效欠佳的患者,

检测血药浓度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

参考文献

[1]何礼贤,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医院流行病学及感染控制,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3):103-7

[2]Crum NF, Lee RU, Thornton SA et al, Fifteen-Year Study of 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119:943-951

[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5(3):66-72

[4]Leclercq R, Canton R,Brown D. F. J,et al. EUCAST expert rules i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3; 19: 141–160

[5]Tascini C,Flammini S,Leonildi A,et al. Comparison of teicoplanin and vancomycin in vitro activity on clinical isolat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J Chemother2012 A;24(4):187-90.

[6]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2010 M100-S20 Vol 30 No.1 P66

[7]替考拉宁说明书

[8]何礼贤,潘珏,陈世耀等,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337-341

[9] Hyatt JM, McKinnon PS, Zimmer GS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pharmacokinetic/ pharmacodynamic surrogate markers to outcome. Focus on antibacterial

agents. Clin Pharmacokinet. 1995 Feb;28 (2): 143-60.

[10] Chambers HF, Kennedy S. Effects of dosage, peak and trough concentrations in serum, protein binding, and bactericidal rate on efficacy of teicoplanin in a rabbit model of endocarditi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0; 34: 510-4.

[11] Pea F, Brollo L, Viale P et al. Teicoplanin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a loading dose. J Antimicro

b Chemother. 2003 Apr; 51(4): 941-5.

[12] Wilson AP.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teicoplanin. Clin Pharmacokinet. 2000 Sep; 39 (3): 167-83.

[13] Wang JT, Liao HI, Wu Lin FL et al. Loading dose required to achieve rapid

therapeutic teicoplanin trough plasma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ultidrug- resistant gram-positive infections. 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2012 May;110 (5): 416-20.

[14] Pea F, Viale P, Candoni A et al. Teicoplan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aemia and febrile neutropenia: a special population benefiting from higher dosages. ClinPharmacokinet. 2004;43(6):405-15. www.*******.cn

[15] Niwa T, Imanishi Y, Ohmori T et al. Significance of individual adjustment of initial loading dosage of teicoplanin based on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0 May;35 (5): 507-10. Epub 2010 Feb 24.

[16] Sunakawa K, Nonoyama M, Fujii R et al. Pharmacokinetic and clinical studies on teicoplanin for sepsis by methicillin-cephem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the pediatric and neonate field. Jpn J Antibiot. 2002 Oct; 55 (5): 656-77.

[17] Wolter K, Claus M, Wagner K, et al. Teicoplanin pharmacokinetics and dosage recommendation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 Clin Nephrol 1994; 42: 389-97.

[18] Sato M, Chida K, Suda T et al. Recommended initial loading dose of teicoplanin,

established by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and outcome in terms of optimal trough level. J Infect Chemother. 2006 Aug;12(4):185-9.

[19] Cepeda JA, Whitehouse T, Cooper B et al. Linezolid versus teicoplanin in the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infections in the critically il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study. J Anti Chem (2004) 53,345-355.

[20] Mimoz O, Rolland D, Marchand S et al. Steady-state trough serum and epithelial lining fluid concentrations of teicoplanin 12 mg/kg per day in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tensive Care Med (2006)32: 775-779.

[21] Micozzi A, Venditti M, Amadori S et al. Teicoplanin in the treatment of gram- positive bacteraemia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Br J Haematol.1990 Dec; 76 Suppl 2: 19-23.

[22] Ahn BJ, Yim DS, Lee DG et al. Teicoplanin Dosing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Neutropenic Fever. Yonsei Med J (2011) 52(4):616-623.

[23] Westphal N, Plicht B, Naber C. Infective endocarditis—prophylaxis,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reatment. Dtsch Arztebl Int. 2009 Jul;106(28-29):481-9; quiz 490. Epub 2009 Jul 13.Review.

[24] Wilson AP, Gaya H. Treatment of endocarditis with teicoplani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04 cases.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6 Sep; 38 (3): 507-21.

[25] Shen JN, Lu Chin-Li.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an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BMC Infect Dis. 2010; 10: 151.www.*******.cn

[26] Lang E, Foldes M, Marghescu S. Teicoplanin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study. Infection. 1991 May-Jun; 19(3): 190-4.

[27] LeFrock J, Ristuccia A. Teicoplanin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and joint infections: An open study. J Infect Chemother. 1999 Mar;5(1): 32-39.

[28] LeFrock JL, Ristuccia AM, Ristuccia PA et al. Teicoplanin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and joint infections. Teicoplanin Bone and Joint Cooperative Study Group, USA. Eur J Surg Suppl. 1992;(567):9-13.

[29] Nehrer S, Thalhammer F, Schwameis E et al. Teicoplanin in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1998;118(1-2): 32-6.

[30] Periti P.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orthopaedic surgery: the role of teicoplanin.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8 41 ,329-340.

[31] Saqinur R, Croteau D, Bergeron MG.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teicoplanin and cefazolin for cardiac operation prophylaxis in 3027 patients. The ESPRIT Group.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0 Dec;120(6):1120-30.

[32] Fanos V, Kacet N, Mosconi G. A review of teicoplanin in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neonatal infections. Eur J Pediatr. 1997 Jun;156(6):423-7.

[33] Debbaq R, Paqanini H, Gomez S et al. Role of teicoplanin in the ambulatory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in children due to gram-positive microorganisms. Medicina. 2002;62 Suppl 2:48-51.

[34] Lin SH, Lai CC, Tan CK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vancomycin and teicoplanin in the treatment of hospitalis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bacteraemia.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1 Feb;37(2): 179-81.

[35] Rosina R, Villa G, Danese A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teicoplanin in the elderly. J Anti Chem (1998) 21, Suppl. A, 39-45.

[36] Falcoz C, Ferry N, Pozet N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teicoplanin in renal failure.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7 Aug; 31(8): 1255-62.

[37] Papaioannou MG, Marinaki S, Pappas M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teicoplani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hronic haemodialysis.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2 Mar;19(3): 233-6.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0)要点 淹溺又称溺水,指是人淹没与浸润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淹溺的严重情况为溺死,淹溺性心搏骤停或心脏停搏(DCA)是淹溺最严重的临床过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万余人死于淹溺,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淹溺,淹溺已成为其第一死因;故淹溺是急诊重要的理化损伤综合征之一。 1 相关定义与术语 1.1 淹溺 淹溺又称溺水,指是人淹没与浸润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 1.2 水中获救 指游泳期间经历一定程度的危难,但意识仍清醒的,患者可能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只表现短暂、轻微的症状,如咳嗽,但很快好转,常被留在岸边休息,一般不被送至 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1.3 淹溺性心搏骤停或心脏停搏(DCA) 是淹溺最严重的临床过程,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发生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的临床急症,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抢救困难、病死率高,但可以预防,常于游泳、船只沉没、潜水、意外及自杀等情况下发生。 1.4 溺死 淹溺的严重情况为溺死,是一种“致死”性的事件,溺死通常描述溺水后24h 内死亡患者,即溺水后在复苏现场、急诊科或医院内经历心脏停搏并复苏无

效宣布死亡的溺水事件。 1.5 溺死相关死亡 如果死亡发生在溺水24h后,可定义为溺死相关死亡。 1.6 溺水者 在溺水相关死亡之前,患者常被称为溺水者。 1.7 近乎溺死或溺闭 描述溺水后存活超过24h,并需积极救治一种以上溺水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并发症可能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神经性并发症等。不过,目前溺死、溺死相关死亡、近乎溺死或溺闭等定义还存在争议,因为溺死与近乎溺死通常不能依据时间(24h)来区分。 1.8 CA 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 1.9 CPR 是应对CA,能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以求达到心脏自主循环恢复(ROSC)、自主呼吸和自主意识的挽救生命技术。 2 DCA前期的“三预”方针 2.1 DCA前期的预防 2.1.1 水域的管理 2.1.2 水岸急救体系的建立 2.1.3 开展淹溺预防宣教并采取必要措施 2.2 DCA前期的预识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2019)要点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 (2019)要点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因其突发性、致命性而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死敌”,全世界都为其倾注了大量的劳力财力。近年来,《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强调的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即心搏骤停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心搏骤停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心搏骤停后期的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是针对心肺复苏(CPR)本质规律认识提供的解决方案。如何贯彻心肺复苏生存环理念,在围心搏骤停期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病而为地开展心肺复苏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缘于实施传统的标准心肺复苏(STD-CPR)时受到胸外按压禁忌证限制,同时在实施STD-CPR过程中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甚而导致肺损伤、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CA 患者高质量STD-CPR的实施,影响了CA患者的CPR成功率,如此种种,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AACD-CPR)应运而生。 1 适应证 AACD-CPR适应证包括:开放性胸外伤或心脏贯通伤、胸部挤压伤伴CA且无开胸手术条件;胸部重度烧伤及严重剥脱性皮炎伴CA;大面积胸壁不稳定(连枷胸)、胸壁肿瘤、胸廓畸形伴CA;大量胸腔积液及严重胸膜病变伴CA;张力性及交通性气胸、严重肺大泡和重度肺实变伴CA;复杂

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包积液、心包填塞以及某些人工瓣膜置换术者(胸外按压加压于置换瓣环可导致心脏创伤);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继发CA;纵隔感染或纵隔肿瘤伴CA;食管破裂、气管破裂伴CA;胸椎、胸廓畸形,颈椎、胸椎损伤伴CA;11 STD-CPR过程中出现胸肋骨骨折者。AACD-CPR禁忌证为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膈肌破裂、腹腔器官出血、腹腔巨大肿物等。 2 操作方法 经过多年临床摸索与实践,我们总结出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AACD-CPR临床操作方法,即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LW-1000)吸附于CA患者中上腹部,以100次/min的频率连续交替对腹部实施向上提拉(提拉拉力10~30kg)和向下按压(按压压力40~50kg),达到同步建立人工循环和通气的AACD-CPR,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 AACD-CPR标准化操作方法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标准化操作方法包括:跪在患者一侧(身体中线与患者肚脐和剑突的中点一致),双手抓紧手柄(图2A);启动仪器,将仪器放置患者的中上腹部自动吸附;吸附完毕后,根据指示以100次/min的速率进行腹部提压;下压力度:40~50 kg,上提力度:10~30 kg;提压过程中肘关节不可弯曲(图2B、C);提压时面板要与患者平行,使用过程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考核试题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考核试题 1、依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 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 A )。 A、特殊使用级 B、常用级 C、不常用 D、限制级 2、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C ) A、特殊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非限制使用级 D、不常用级 3、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B ) A、特殊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非限制使用级 D、不常用级 4、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由级别的医师开具。( A ) A、住院医师以上 B、主治医师以上 C、副主任医师以上 D、主任医师 5、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由级别的医师开具。( B ) A、住院医师以上 B、主治医师以上 C、副主任医师以上 D、主任医师 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须由级别的医师开具。( C ) A、住院医师以上 B、主治医师以上 C、副主任医师以上 D、主任医师 7、严禁在门诊治疗中应用抗菌药物。( C ) A、非限制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特殊使用级 D、不常用级 8、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一级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用量。 ( A ) A、1天 B、2天 C、3天 D、半天 9、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B ) A、12 B、24 C、36 D、48 10、住院医师能开具的抗菌药物是。( A ) A、注射液头孢替唑钠 B、注射液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C、注射用氨曲南 D、注射液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11、住院医师不能开具的抗菌药物是。( C ) A、注射液头孢替唑钠 B、阿莫西林分散片

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人类这一具有生命的机体,自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拉开了与死亡进行抗争的大幕。而作为抢救心搏骤停(,)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就成了能使临危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角。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近3 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仍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目前每年约有54.4 万人发生,发病率已渐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整体抢救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患者神经功能良好的出院生存率仅为1% 左右。 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发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室纤颤(,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停顿以及无脉性电活动(,),后者并称为电- 机械分离。 本质上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种疾病或疾病状态的终末表现,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首发症状,常常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首要因素。发作突然,约10 s 左右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 黄金时段及时救治可获存活,贻误者将出现生物学死亡,且罕见自发逆转者。就是应对,能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以期达到心脏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和自主意识的挽救生命技术。因此,大力提升临床急救的施救能力,切实实施高质量的,也就成为了抢救成功的关键和根本保证。 已经证实,大部分发生在院外,部分患者发作前会有先兆,及早识别发作,发作时第一反应者及时实施,获得自动体外除颤仪(,)及时除颤,当地有高效、专业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决定患者存活的关键。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患者的整体抢救成功率,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和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这一防治体系贯穿前预防,抢救的全程直至复苏后处理的完整过程。强调前要以「预」字为纲,变被动抢救为主动防控;突出抢救中以「化」字为主,使科学技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准确把握患者和技术共性标准和个性特点,辨证施救与科学化解;后则以「生」字为重,尽显敬畏生命、拓展生命的发展观,优化后管理的全过程,使生命得以恢复和延续。 从古人的唤醒和刺激复苏法,到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胸外按压人工循环法及体外心脏电除颤法三大要素构成的现代复苏术,均是人类对死亡发生机制逐步认识的结果,随着时代进步与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死亡的认知与复苏方法的认识相向而行永无止境。 为规范和指导我国的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突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方略与目标,提高临床医疗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汇集国内领域专家,基于国际指南的科学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涵盖了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的「三预」方针,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的「三化」方法与后期复生、超生、延生的「三生」方略,共同制定了《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作为指导我国综合防治体系构建和临床实践的行动指南,为政府部门机构、医院、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团、公益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务人员、教师、市民及群众等单位、团体和个人,提供有关科学的专业指引和参考。 前期的「三预」方针 前期是指患者未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前的时段。狭义的理解是指发生前极短暂的先兆症状时间,往往只有数分钟至数小时。这里定义的前期应该涵盖患者真正出现前的整个时间过程,这期间从个人到家庭、社区和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乃至整个社会,每个相关要素的构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本文就该共识推出的背景及要点进行解读。 “共识”指出,我国人群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与西方人群不同,我国老年人的血脂水平以轻中度升高为主。为此,我国老年人的降脂治疗不能照搬国外的血脂治疗指南。“共识”分别对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中应用的临床证据、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及监测、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提出建议及注意事项。 1、血脂异常老年人应用他汀治疗明确获益 “共识”汇集了多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或荟萃分析,临床证据表明血脂异常老年人应用他汀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 2、老年人应用他汀治疗安全性良好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老年人应用常规剂量他汀安全性良好。老年、瘦弱女性、肝肾功能异常、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合用、围手术期患者容易发生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病。大剂量他汀增加肝酶、肌酶异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他汀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使慢性肾脏病(CKD)患

者获益,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应同时认真评估肾功能(如Cr、eGFR),关注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并可升高血糖,糖耐量异常者更容易发生他汀相关的糖尿病。糖尿病风险与大剂量他汀的使用及年龄相关。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并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应用他汀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目标 “共识”提出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应认真评估老年人ASCVD危险因素,应充分权衡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风险,根据个体特点确定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标、种类和剂量。推荐调脂治疗目标见表1。 表1 老年人血脂异常调脂治疗的目标值[mmol/L(mg/dl)] LDL-C目标值非HDL-C目标值临床疾患和/或危险因 素 ASCVD <1.8(70)<2.6(100) 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 <1.8(70)<2.6(100) 危险因素a 糖尿病<2.6(100)<3.4(130)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他格适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他格适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替考拉宁 英文名:Teicoplanin for Injection 商品名:她格适 汉语拼音:ZHU SHE YONG TI KAO LA NING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替考拉宁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A2-2,C88H97Cl2N9O33 分子量:无 Cas No:61036-62-2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冻干块状粉物和粉末 【适应证】 本品可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包括不能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它抗生素者。本品可用于不能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或用上述抗生素治疗失败的严重葡萄球菌感

染,或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已证明替考拉宁对下列感染有效: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及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矫形手术具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时,本品也可作预防用。 【规格】 替考拉宁200mg 每包装含一小瓶200mg替考拉宁和一安瓿注射用水。 【用法和用量】 本品既能够静脉注射也能够肌肉注射。能够快速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3~5分钟之间,或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一般每日给药一次,但第一天能够给药两次。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大多数病人,给药后48-72小时会出现疗效反应,疗程长短则依据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临床反应而定。心内膜炎和骨髓炎的疗程则推荐为3周或更长时间。 描述: 本品每盒含有一小瓶替考拉宁和一安瓿适量注射用水。本品每瓶稍微过量,因此,按下述方法配制溶液时,用注射器抽取全部溶液则可获得剂量为200mg或400mg的替考拉宁(基于药瓶的标示量)。瓶中不含任何防腐剂。 配置方法 1.

7-抗菌药物分类 附件1

附件1 抗菌药物分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钠、钾盐),青霉素V钾,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钠(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钠(邻氯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哌拉西林钠(氧哌嗪青霉素钠),美洛西林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阿洛西林钠,美西林(氮卓脒青霉素),羧苄西林钠,磺苄西林钠,呋布西林钠,萘夫西林,双氯西林,匹氨西林,阿帕西林,阿扑西林,匹美西林,甲氧西林,仑氨西林,福米西林 复方制剂: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 2、头霉素类:菌克单(氨曲南) 3、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氨苄(苯甘孢霉菌素,先锋霉素IV),头孢唑林钠(先锋霉素V),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环已烯,先锋霉素VI),头孢噻吩钠,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乙氰钠(头孢乙腈),头孢匹林钠(头孢呲硫) 4、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肟),头孢呋辛酯(新菌灵),头孢克洛(头孢氯氨苄),头孢西丁钠( 噻吩甲氧头孢菌素,甲氧头霉噻吩),头孢美唑(先锋美他醇),头孢孟多(头孢羟唑),头孢替安,头孢丙烯,头孢甲肟,头孢雷特,头孢尼西,头孢拉宗钠 5、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钠(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三嗪),头孢哌酮钠(头孢氧哌唑,先锋必),头孢他啶(头孢羧甲噻肟,复达欣),头孢克肟(世伏素),头孢米诺钠,头孢泊肟普塞酯,拉氧头孢钠,头孢地秦,氟氧头孢钠,头孢磺啶钠(头孢磺呲苄),头孢唑喃钠,头孢咪唑,头孢他美酯,头孢特伦酯,头孢布坦,头孢地尼,头孢匹胺 6、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马斯平),头孢克定(头孢立定),头孢匹罗(派新) 7、β_酰胺酶抑制剂: 舒巴坦(舒巴克坦,青霉烷砜钠),舒他西林(注射用)舒他西林(口服用)克拉维酸钾(棒酸钾)三唑巴坦 8、青霉素类+酶抑制剂:舒他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9、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 10、碳青霉烯类:硫霉素,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亚胺硫霉素/西拉司丁钠),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11、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核糖霉素(威他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西索米星(西梭霉素,西索霉素),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奈替霉素),小诺米星(小诺霉素,沙加霉素,相模霉素),异帕米星、阿司米星(阿司霉,福提霉素,武夷霉素,强壮霉素),依替米星、大观霉素(奇霉素,壮观霉素,淋心治),地贝卡星,巴龙霉素,新霉素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9年07月07日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通用名称:注射用替考拉宁 商品名称:他格适? 英文名称:Teicoplanin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Tikaolaning 【成份】化学名称:替考拉宁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 辅料: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冻干状物和粉末. 【适应证】 本品可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包括不能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他抗生素者.本品可用于不能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或用上述抗生素治疗失败的严生葡萄球菌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已证明他格适对下列感染有效: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及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矫形手术具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时,本品也可作预防用. 【规格】替考拉宁200mg 每包装含一小瓶200mg替考拉宁和一安瓿注射用水。 【用法用量】注射用替考拉宁注射液既可以静脉注射也可以肌肉注射可以快速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少于1分钟或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一般每日给药一次但第一天可以给药两次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大多数病人给药后48-72小时会出现疗效反应疗程长短则依据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临床反应而定心内膜炎和骨髓炎的疗程则推荐为3周或更长时间治疗剂量:肾功能正常的成人和老年人:矫形手术预防感染: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注射400mg 中度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负荷量:第一天只一次静脉注射剂量400mg 维持量:静脉或肌肉注射200mg 每日一次严重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负荷量:头三剂静脉注射400mg 每12小时给药一次维持量:静脉或肌肉注射400mg 每日一次某些临床情况如严重烧伤感染或金葡菌心内膜炎病人替考拉宁维持量可能需要达到12mg/kg 备注:本品200mg及400mg标准剂量分别相当于3mg/kg及6mg/kg平均剂量如病人体重超过85kg建议用相同治疗方案按公斤体重给药:中度感染为3mg/kg 严重感染为6mg/kg. 【不良反应】人们对注射用替考拉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一般轻微且短暂,很少需要中断治疗,严重不良反应罕见,已报道主要有以下不良反应: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疼痛、血栓性静脉炎。变态反应:皮疹、瘙痒、发热、支气管痉挛、过敏反应。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血液学: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血清转氨酶和/或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肾功能:血清肌酐短暂升高。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其他虽已报道,但尚未明确与本药是否有关的不良反应有:轻度听力下降,耳鸣和前庭功能紊乱。 【禁忌症】对替考拉宁有过敏史者不可使用注射用替考拉宁 【注意事项】对替考拉宁有过敏史者禁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小儿、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一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不影响本品的排出。 本药与万古霉素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故对万古霉素过敏者慎用,但用万古霉素曾发生"红

替考拉宁的临床应用剂量

共识易览:替考拉宁的临床应用剂量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同属糖肽类,是我国临床常用的重要的抗革兰阳性菌感染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各类感染。国内抗感染领域的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制定了本共识,目的是为临床提供正确?恰当的替考拉宁给药方案和剂量应用依据。 替考拉宁的适应证 国内外药品说明书中替考拉宁的主要适应证为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腹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伴发热? 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时仅限于MRSA感染高危手术患者。 替考拉宁说明书标明的剂量 欧洲替考拉宁药品说明书与中国大陆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处方剂量比较,治疗肺炎、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等的负荷剂量同为400 mg/次,但中国仅为1次,而欧洲连用3次。维持剂量欧洲也高出中国2 倍;治疗骨和关节感染时欧洲说明书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均高出中国2 倍;说明书推荐治疗心内膜炎等特殊严重感染的维持剂量相同,但欧洲说明书推荐800mg/次,1 次/12h,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3次负荷剂量,而中国说明书没有强调采用负荷剂量。见表1。 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方案的调整 欧洲替考拉宁说明书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成人和老年患者推荐前3 d 不需调整剂量,应维持血液谷浓度不低于10 mg/L;第4 天开始,轻中度的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为30 ~80 ml/min)或按常规剂量,1 次/2 d 或剂量减半,1 次/d;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min),或需要血液透析者调整为常规剂量的1/3,1 次/d;或按常规剂量给药,1 次/3 d。替考拉宁不能被血液透析清除。持续腹膜透析的患者第1 次替考拉宁负荷剂量静脉给药400 mg(6 mg/kg),在第1 周中每袋透析液内按20 mg/L 的剂量加入本品,在第2 周中于交替的透析液袋中仍按20 mg/L 的剂量给药,在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第二稿) 1 前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革兰氏阳性球菌在医院感染病原体中的比例显著上升,重新成为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体。目前出现医院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主要是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以及肠球菌,而且在这些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已经或正在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严重状况。MRSA 从60年代出现起迅速发展并持续至今,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之一,在大型教学医院MRSA占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60%~80%。[1] 从2002年起,社区获得性MRSA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15年随访监测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MRSA的起源与同一社区分离出的医院感染MRSA菌株无关。[2] 替考拉宁是糖肽类抗菌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耐药G+菌感染,包括肺炎、脓毒血症、心内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且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感染与现有糖肽类其他药物同样有效,组织穿透率改善,而肾毒性显著为低。由于替考拉宁的有效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此合适的剂量方案有助于达到治疗相关血药浓度从而显现替考拉宁的疗效。为进一步规范和突出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合适剂量,来自感染科,呼吸科,肾内科、血液科,ICU,微生物学方面的专家,共同起草讨论《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以供各位临床同仁参考。 2 替考拉宁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概况 2.1替考拉宁的药物特点、药物敏感性以及临床常用范围 替考拉宁口服不吸收,肌注后的生物利用度为94%,蛋白结合率为90%-95%,绝大部分以原型经肾脏排出。静脉注射后其血清浓度为双相分布,快速分布期的半衰期为0.3小时,延长分布期的半衰期约为3小时,随后缓慢被排出,其最终清除半衰期大约为150小时。替考拉宁组织穿透性能好,尤其是皮肤和骨,在肾、支气管、肺和肾上腺也能达到很高的浓度,它可以进入白细胞内,不进入红细胞、脑脊液和脂肪。[3] EUCAST2011年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专家共识中指出:替考拉宁对多种G+菌敏感,其中主要包括科氏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棒状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多枝梭状芽胞杆菌。[4]对临床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替考拉宁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mg/l,MIC50为1mg/l,MIC90为2mg/l。[5]CLSI 2010年最新数据显示[6],替考拉宁对MRSA药物敏感性折点为8mg/L。 目前临床工作中,替考拉宁主要适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心内膜炎、腹膜炎、脓毒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考虑G+菌感染的疾病。在矫形手术具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时,也可作预防术后感染应用。[7、8] 2.2替考拉宁处方资料推荐剂量以及目前临床常用剂量方案 替考拉宁药品说明书推荐使用方法为:中-重度耐药G+菌感染,起始负荷剂量方案是6mg/kg q12h*3次iv,维持剂量方案为3-6mg/kg qd iv,肾功能不全患者起始负荷剂量方案不变,维持剂量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按常规剂量,每隔一天或者每三天一次。某些临床情况,如严重烧伤感染或金葡菌心内膜炎病人,替考拉宁维持量可能需要达到12mg/kg。矫形手术预防感染方案为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注射6mg/kg。[7] 目前临床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缺乏起始负荷剂量方案或者起始负荷剂量偏低的现象,因此,使得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达不到理想的有效浓度,从而评估临床疗效时影响最终结果。 2.3对临床适用的替考拉宁剂量的探索和思考 在替考拉宁的应用过程中,早期给予足够负荷剂量对于其抗感染疗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谷浓度达到一定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时,临床有效率、治愈率会提高,为此,临床现行的维持剂量用药方案对临床疗效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下面,就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维持剂量用药方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修订版)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 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 样重要。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1.1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我国是

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性的支持环境。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1.2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可预防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长期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WHO(5 g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应鼓励患者实施减盐措施。减少烹调用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让患者明白即使钠盐摄入量不能立即达到推荐的水平,长期努力逐渐减少钠盐摄入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到2025年人群钠盐摄入量应较2010年减少30%。同时观察性研究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 他格适(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欢迎阅读。 注射用替考拉宁商品介绍通用名:注射用替考拉宁 生产厂家: 意大利安万特医药 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20314 药品规格:200mg*1瓶 药品价格:¥359元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替考拉宁 商品名称:他格适 英文名称:Targocid (Teicoplanin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Tikaolaning 【主要成分】替考拉宁 【性状】他格适为类白色冻干块状粉物和粉末。 【适应症】 他格适可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包括不能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他抗生素者。 他格适可用于不能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或用上述抗生素治疗失败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

已证明替考拉宁对下列感染有效: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及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骨科手术具有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时,他格适也可作预防用。 【用法用量】 他格适既可以静脉注射也可以肌肉注射。可以快速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3-5分种之间,或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一般每日给药一次,但第一天可以给药两次。 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大多数病人,给药后48-72小时会出现疗效反应,疗程长短则依据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临床反应而定。 心内膜炎和骨髓炎的疗程则推荐为3周或更长时间。 严重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推荐剂量为10mg/kg,前三剂负荷剂量每1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随后剂量为10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一次。 对中度感染,推荐剂量为10mg/kg,前三剂负荷剂量每12小时静脉注射一次,随后维持剂量为6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一次。 小于2个月的婴儿:婴儿第一天的推荐负荷剂量为16mg/kg,只用一剂,随后8mg/k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不良反应】 人们对他格适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一般轻微且短暂,很少需要

2019《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19《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脂为主)的伴发率高,但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联合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着重高血压患者的胆固醇管理,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实践意义、更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血压血脂管理建议。 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目的 1. ASCVD一级预防人群 识别、明确需要降胆固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尽早启动他汀类药治疗,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实现LDL-C达标,尽可能降低ASCVD发病风险。 2. ASCVD二级预防人群

所有ASCVD患者须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他汀或他汀+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低至<1.8 mmol/L,延缓ASCVD疾病进展,以降低死亡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调脂治疗药物选择 1. 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降胆固醇药物 包括他汀类药(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等)、血脂康、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以及同时具有降压和降胆固醇作用的单片复方制剂(SPC)。 2. 药物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初诊高胆固醇血症(LDL-C大于前述各危险分层的目标值)的患者,推荐起始采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治疗,治疗后4~6周复查血脂谱。LDL-C达标后,继续他汀类药的长期治疗。如单用他汀类药未能使LDL-C达标,应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以获得更显著的降胆固醇疗效。

②对他汀类药治疗后LDL-C达标、而非HDL-C(非HDL-C=总胆固醇-HDL-C)未达标的患者,首先推荐生活方式改善(低脂膳食、戒酒、避免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增加活动、降低体质量),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必要时可考虑联用贝特类药物。在老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大剂量他汀类药与贝特类药的联合。 ③具有降压和降胆固醇作用的SPC(如阿托伐他汀10 mg或20 mg+氨氯地平)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治疗,并可以使大多数患者LDL-C达标。SPC有助于减少给药数量,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给药后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联合其他降压或调脂药物以获得血压、血脂双重达标。 ④初始给药后4~6周应复查血脂谱、肝功能和肌酸激酶。肝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或肌酸激酶超过正常上限5倍应暂停降脂药物;治疗后出现肌肉症状(肌无力、肌痛)者也需暂时停药。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肌肉症状消失后,可酌情尝试低剂量他汀类药或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或单用依折麦布治疗,仍不能耐受或无效的极高危ASCVD患者应考虑采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治疗。 ⑤长期服用他汀类药有报道可能引起血糖异常和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现他汀类药对血糖调控的不良影响是有类效应,而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血糖调节具有较中性的作用。但他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加立信

注射用替考拉宁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替考拉宁 英文名:Teicoplanin?for?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Tikaolaning 商品名:加立信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替考拉宁,其化学名称为:34-O-[2-(乙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基]-22,31-二氯-7-脱甲基-64-O-脱甲基-19-脱氯-56-O-[2-脱氧-2-(R取代氨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2-O-α-D-吡喃甘露糖基瑞斯托霉素A配糖体 化学结构式: 替考拉宁TA3-1:R1=H 替考拉宁TA2: R1= 替考拉宁TA2-1:R2=COCH2CH2CH=CHCH2CH2CH2CH2CH3 替考拉宁TA2-2:R2=COCH2CH2CH2CH2CH2CH2CH(CH3)2 替考拉宁TA2-3:R2=CO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3 替考拉宁TA2-4:R2=CO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3 替考拉宁TA2-5:R2=COCH2CH2CH2CH2CH2CH2CH2CH(CH3)2 分子式:C72-89H68-99Cl2N8-9O28-33 分子量:TA2-1: TA2-2: TA2-3: TA2-4: TA2-5: Cas No:61036-62-2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冻干块状物及粉末。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包括不能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素类抗生素治疗或上述抗生素治疗失败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敏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对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菌)、链球菌、肠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特菌、棒状杆菌、艰难梭菌、消化链球菌等。包括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腹膜炎、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亦可作为万古霉素和甲硝唑的替代药。 【规格】0.2g 【用法用量】 本品可静脉注射、静脉滴注。 药物配制:用3ml注射用水缓慢地注入含替考拉宁瓶内,轻轻转动小瓶,直至粉末完全溶解,注意不能产生泡沫。如有泡沫形成将瓶放置15分钟,直到泡沫消失,将液体完全吸入注射器中,配置好的溶液可加入下列注射液中使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与%氯化钠复方注射液或腹膜透析液中。测定血清药物浓度可优化治疗。 1、肾功能正常的成人及老年患者。 ①中度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 - 急救与重症监护 - 好医生论坛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 急救与重症监护- 好医生论 坛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 China Guidelin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 preliminary draft)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学术委员会编写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制定 前言 1.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成人发生SCA最常见原因为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其他包括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等非心脏性原因。小儿发生SCA的主要原因为非心脏性的,包括呼吸疾病(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溺水、感染、婴儿猝死综合征),中

毒(包括药物过量),神经系统疾病等。 SCA表现为4种类型,即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和心室停搏,其中VF最为常见。如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VF的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心室停搏的复苏成功率仅为1%左右。 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包括通过胸部按压建立暂时的人工循环,通过电除颤转复VF,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恢复自主呼吸。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BLS 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包括ABCD 4个步骤,即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电除颤(D,defibrillation)。ACLS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设备、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早期识别与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ACL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