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冻融试验

冻融试验

冻融试验

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 评审组 报告编号 2010-241 工程名称 / 委托编号 2010KD-001 工程部位 / 记录编号 2010-241 委托日期

2010.4.16

检验日期

2010.4.16

试验 复核 批准 单位(章) .

表 号:铁建试报19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2009)27号

混凝土冻融试验作业

抗冻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1慢冻法适用于检验以混凝土试件在气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得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得混凝凝土得抗冻性能。 1、2快冻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试件在水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得快速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得混凝凝土抗冻性能。 2检测依据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2009) 3试验方法 3、1慢冻法 3、1、1慢冻法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应采用100mm×100mm×100mm立方体试件。 3、1、3慢冻法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所用设备应符合下列定。 冻融试验箱应能使试件静止不动,并应通过气冻水融进行冻融循环。在满载运转得条件下,冷冻期间冻融试验箱内空气温度保持在-20℃~-18℃得范围以内。融化期间冻融试验箱内浸泡混凝土试件得水温保持在得范围18℃~20℃以内。满载时冻融试验箱内各点温度极差不应超过2℃。 试件架应采用不锈钢或者其她耐腐蚀得材料制作,其尺寸应与冻融试验箱与所装试件相适应。

称量设备得最大量程应为20公斤,感量不应超过5克。 压力试验机精度至少为±1%,其量程应能使试件得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得20%也不大于全量程得80%、试验机上下压板及试件之间可各垫以钢垫板,两承压面均应机械加工与试件接触得压板或垫板得尺寸应大于试件承压面,其不平度应为每100毫米不超过0、02毫米、 温度传感器得温度检测范围不应小于(-20℃~20℃),测量精度应为±0、5℃。 3、1、4慢冻法试验步骤 1、在标准养护室内或同条件养护得冻融试验得试件应在养护龄期为24d时提前将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随后应将试件放在(20±2)℃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应高出试件顶面(20~30)mm,在水中浸泡时间应为4d,试件应在28d龄期时开始进行冻融试验。始终在水中养护得冻融试验得试件,当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d时,可直接进行后续试验,对此种情况,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2、当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d时应及时取出冻融试验得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后应对外观尺寸进形测量,试件得外观尺寸应满足本指导书第 3、1、1节得要求,应分别编号、称重,然后按编置入试件架内,且试件架与试件得接触面积不宜超过试件底面得1/5。试件与箱体内壁之间应至少留有20mm得空隙。试件架中各试件之间应至少保持30min得空隙。 3、冷冻时间应在冻融箱内温度降至-18℃时开始计算。每次从装完试件到温度降至-18℃所需得时间应在(1、5~2、0)h内。冻融箱内温度在冷冻时应保持(-20~-18)℃。 4、每次冻融循环中试件得冷冻时间不应小于4h。 5、冻结结束后,应立即加入温度为(18~20)℃得水,使试件转入融化状态,加水时间不应超过10min。控制系统应确保在30min内,水温不低于10℃,且在30min后水温能保持在(18~20)℃。冻融箱内得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表面20mm。融化时间不应小于4h。融化完毕视为该次冻融循环结束,可进入下次冻融循环。 6、每25次循环宜对冻融试件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当出现严重破坏时,应立即进行称重。当一组试件得平均质量损失率超过5%,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 7、试件在达到本作业指导书3、1、2规定得冻融循环次数或施工方委托得冻融循环次数后,试件应称重并进行外观检查,应详细记录试件表面破损、裂缝及边角损失情况。当试件表面破损严重时,应先用高强石膏找平,然后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得相关规定,可参考混凝土试块抗压得作业指导书。 8、当冻融循环因故中断且试件处于冷冻状态,直至恢复冻融试验为止,并应将故障原因及暂停时间在试验结束中注明。当试件处在融化状态下因故中断时,中断时间不应超过两个冻融循环得时间。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超过两个冻融循环时间得中断故障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作规程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 作规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作规程 1、如无特殊规定,试件应在28天龄期时开始冻融试验。冻融试验前四天应把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在温度为15~20℃的水中浸泡(包括测温试件)。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毫米,试件浸泡4天后进行冻融循环。 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称重测定其横向基频的初始值。 3、试验前先将冷冻液注入试验槽中,在试件桶全部放入试验槽的情况下,冷冻液注入至淹没冷冻槽回流孔为止。冷冻液太多,要防止冷冻液进入试验桶;冷冻液太少,要防止冷冻液不能正常回流。试验槽为开口式结构。在试验过程中,冷冻液会不断吸潮稀释。因此,新加入的冷冻液请勿掺水。 4、通电检查:水泵和风机旋转方向、仪表设定、温度循环的上下限和循环次数。一切正常后才能进行试验。 5、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并消除试件周围水分结冰引起的附加压力,试件的侧面与底部应垫放适当宽度与厚度的橡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盒内水位高度应始终保持高出试件顶面5毫米左右。 6、把试件放入冻融箱内。其中装有测温试件的试件盒应放在冻融箱的中心位置。此时开始冻融循环。 7、冻融循环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4小时内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B、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7±2℃和8±2℃; C、每块试件从6℃降至-15℃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冻结时间的1/2.每块试件从-15℃升至6℃所用时间也不得少于整个融化时间的1/2,试件内外的温差不宜超过28℃; D、冻和融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8、试件一般应每隔25次循环作一次横向基频测量,测量前应将试件表面浮渣清洗干净,擦去表面积水,并检查其外部损伤及重量损失。测完后,应立即把试件掉一个头重新装入试件盒内。试件的测量称重及外观检查应尽量迅速,以免水分损失。 9、为了保证试件在冷冻液中冻结时温度均衡,当有一部分试件停冻取出时,应另用试件填充空位。如冻融循环因故中断,试件应保持在冻结状态下,并最好能将试件保存在原容器内用冰块围住。如无这一可能,则应将试件在潮湿状态下用防水材料包裹,加以密封,并存放在-17±2℃的冷冻室或冰箱中。试件处在融解状态下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循环。特殊情况下,超过两个循环周期的次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只允许1~2次。 10、冻融达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即可停止试验:A、已达到300次循环;B、相对东弹性模量下降到60%以下;C、重量损失5%。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作规程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作规程 1、如无特殊规定,试件应在28天龄期时开始冻融试验。冻融试验前四天应把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在温度为15~20℃的水中浸泡(包括测温试件)。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毫米,试件浸泡4天后进行冻融循环。 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称重测定其横向基频的初始值。 3、试验前先将冷冻液注入试验槽中,在试件桶全部放入试验槽的情况下,冷冻液注入至淹没冷冻槽回流孔为止。冷冻液太多,要防止冷冻液进入试验桶;冷冻液太少,要防止冷冻液不能正常回流。试验槽为开口式结构。在试验过程中,冷冻液会不断吸潮稀释。因此,新加入的冷冻液请勿掺水。 4、通电检查:水泵和风机旋转方向、仪表设定、温度循环的上下限和循环次数。一切正常后才能进行试验。 5、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并消除试件周围水分结冰引起的附加压力,试件的侧面与底部应垫放适当宽度与厚度的橡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盒内水位高度应始终保持高出试件顶面5毫米左右。 6、把试件放入冻融箱内。其中装有测温试件的试件盒应放在冻融箱的中心位置。此时开始冻融循环。 7、冻融循环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4小时内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B、

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7±2℃和8±2℃; C、每块试件从6℃降至-15℃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冻结时间的1/2.每块试件从-15℃升至6℃所用时间也不得少于整个融化时间的1/2,试件内外的温差不宜超过28℃; D、冻和融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8、试件一般应每隔25次循环作一次横向基频测量,测量前应将试件表面浮渣清洗干净,擦去表面积水,并检查其外部损伤及重量损失。测完后,应立即把试件掉一个头重新装入试件盒内。试件的测量称重及外观检查应尽量迅速,以免水分损失。 9、为了保证试件在冷冻液中冻结时温度均衡,当有一部分试件停冻取出时,应另用试件填充空位。如冻融循环因故中断,试件应保持在冻结状态下,并最好能将试件保存在原容器内用冰块围住。如无这一可能,则应将试件在潮湿状态下用防水材料包裹,加以密封,并存放在-17±2℃的冷冻室或冰箱中。试件处在融解状态下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循环。特殊情况下,超过两个循环周期的次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只允许1~2次。 10、冻融达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即可停止试验:A、已达到300次循环;B、相对东弹性模量下降到60%以下;C、重量损失5%。

人工冻融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型试验

文章编号:1007 2993(2003)05 0265 03 人工冻融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型试验 王贵虎1 周 红2 胡 璞 1 (1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淮南 232001;2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 210096) 摘 要 为了减小人工冻结法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扩展其应用范围,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冻融土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地进行冻融土地基承载力设计和改善冻融土承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工冻融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模型试验 中图分类号 T U 445 Model Experiment for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Made by Artificial Frost thawed Soils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ad effect of freezing met hod and extend its application scope,through model ex periment,studying the changing principle of ulimate bearing capacit y of foundation made by artificial frost thawed soils.T he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foundatio n made by art ificial fr ost thaw ed soils. Key words artificial frost thawed soils;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model ex periment 0 引 言 人工冻融土地基承载力问题是与人工冻土学和人工冻结施工技术相联系的。经历了冻胀和融沉的循环过程,土中水在温度的作用下迁移,冻结在增加冻土的强度的同时,也产生了土体冻胀和冻结结束时的融沉现象[1] 。人工冻土的冻胀和融沉又和天然冻土有所不同。人工冻土的温度梯度是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人为制定的,一般低于-20! [2] 。冻结 时析冰作用和融化时冰的融化,改变了土体原来的物理力学性质,而使冻融土的承载力下降。人工冻结法是岩土工程界近年来所关注的一种环保的施工方法。它的应用可以不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土体的本身的组成,把不利因素?水变为提高富水土体或软土的强度,并隔断地下水。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中,人工冻结法有独到的优势[3] 。但是由于冻融土承载力的变化,而发生周围建筑的开裂和地基沉陷。加之,在矿山建设中,以临时井架代替 永久井架是缩短矿井建设周期的最可行、最有效的办法。但在实践中,由于对冻融土承载力变化知之甚少,导致了陈四楼副井等矿井发生严重倾斜。鉴于这种情况对冻融土承载力进行了相似模型试验,为冻融土上地基设计和提高融土承载力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方法和物理模型设计1 1 冻结试验和承载力试验的方法 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对人工冻土实际的冻结、融化过程进行模拟,冻融前后土的承载力的变化以及冻融土的极限承载力。第一部分是冻结阶段,模拟深井冻结过程;第二部分为测定冻融土地基承载力。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的相关试验一般按照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进行。 1 2 物理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 1 2 1 模拟深井冻结过程的相似准则 模拟土体冻结融沉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作者简介:王贵虎,1972年生,男,汉族,安徽定远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现在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讲师。 岩 土 工 程 技 术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 echnique 2003年第5期 No.52003

混凝土冻融循环及抗水渗透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冻融循环及抗水渗透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了确定混凝土性能特征值,如混凝土的抗渗之后的性能变化,及相应确定它们的标号,特编制其作业指导书。 2、引用标准: GB/T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 3、抗冻试验(慢冻法) 3.1试验设备:冻融试验箱、压力试验机。 3.2慢冻法抗冻试验所采用的试件: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件三块。 3.3混凝土抗冻性能按下列步骤进行 3.3.1 在标准养护室内或同条件养护的冻融试验的试件应在养护龄期为24d时提前将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随后应将试件放在(20±2)℃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应高出试件顶面(20~30)mm,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应为4d,试件应在28d 龄期时开始进行冻融试验。始终在水中养护的冻融试验的的试件,当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d时,可直接进行后续试验,。 3.3.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样,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测量、称重,按编号置入试架内,试件与箱体内内壁之间留有20mm的空隙,试件架中各试件之间应至少保持30mm的空隙。 3.3.3冷冻时间应在冻融箱内温度降至-18℃时开始计算。

3.3.4每次冻融循环中试件的冷冻时间不应小于4h。 3.3.5冷冻结束后,应立即加入温度为(18~20)℃的水,使试件转入融化状态,加水时间不应超过10min。冻融箱内的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表面20mm,融化的时间不应小于4h。融化完毕即为该次冻融循环结束,进行下一次循环试验。3.3.6每25次循环宜对冻融试件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当出现破坏时,应立即进行称重。 当一组件的平均失重率超过5%,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3.3.7混凝土试件达到上4.1.2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后,即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抗压试验前应称重并进行外观检查,详细记录试件表面破损、裂缝及边角缺损情况,如果试件表面破坏严重,则应由石膏找平后再进行试压。 3.3.8在冻融试验过程中,如因故需中断试验,为避免失水和影响强度,应将冻融试件移入标养室保存,直至恢复冻融试验为止。此时应将故障原因及暂停时间在试验结果中说明。 3.4 混凝土冻融试验后的结果评定 3.4.1混凝土冻融试验后按下式计算其强度损失率: △fc=×100 [见标准式(3.1.5-1)]

冻融循环对粉质粘土动力性能损伤的数学模型研究

冻融循环对粉质粘土动力性能损伤的数学模型研究1 刘寒冰,魏海斌 吉林大学,长春(130022) 摘要:通过粉质粘土冻融循环后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粉质粘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动力特性,得出了动强度和循环荷载次数及冻融循环次数的数量关系,动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及动模量损伤数学模型,能够反映每一次冻融循环后的动强度和最大动模量,与试验对比,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来评估冻融循环对粉质粘土路基使用寿命的影响。 关键词:粉质粘土,冻融循环,动强度,动模量,预测模型 1.引言 在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的底基层大部分为粉质粘土,在建设初期粉质粘土的强度较好,但经过几次冻融作用,其强度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冻融过程使土的含水量、密实度、结构及其承载能力发生变化,在冻结的土中,由于累积的水份转移成冰透镜体,从而产生冻胀现象。在融化时,土基含水量增加,但此时土基下层还没有完全溶解,故排水性失灵,其承载力显著降低,在频繁的荷载作用下,使路面破坏,形成纵、横向裂纹,在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明显多于恒温地区。目前的防治方法与措施主要有改良加固法和药剂法。特别是沥青路面主要依靠基层来满足,这就要求基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路面荷载作用。而加固材料的冻稳定性对材料的强度影响较大,基层材料多为有孔隙材料,这类材料在受到冻融循环时,其孔隙内壁受到水冻胀产生附加内力的挤压和松弛的反复作用,在多次冻融循环作用下,材料强度会全部或部分损失,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冻土是由土颗粒、水、冰和气体组成的多相物质,土颗粒的分散和压密性、冰的流变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水的渗透性等决定了冻土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前人做了大量的试验及理论研究工作,对冻土力学性质的研究从不同的侧面都有了较为深入的发展[2,3,5],但是仍有部分领域没有得到深入地研究。如冻土强度机理及其与流变性的关系、冻土冻融过程的结构性数学模型以及冻融循环对冻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等方面,目前还没有较为系统化、理性化的认识[1]。为此,本文试图利用大量的室内试验以及特殊环境下的试验,并利用一定的数学手段对冻融循环对冻土的力学性质影响、冻土冻融过程的结构性数学模型以及冻土的无冻土的力学性质,即强度和变形性质,是冻土力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也是寒区工程建设中地基和基础设计的基本依据。 20世纪70年代瑞典学者Fagerlund提出了抗冻性新的评定方法——极限充水程度法[8],他认为各种材料都有一极限充水程度S cr,当材料含水量小于极限充水程度时,则冻融循环产生的破坏极小,而大于极限充水程度时材料的内部结构极易遭受冻融循环破坏,材料的极限充水程度就成为混凝土抗冻性优劣的关键参数,但是粉质粘土的孔隙水冰点较低且数量多,检测困难,本文是直接测得粉质粘土在每次冻融循环后的残余动模量,用相对动模量损失率表示,相应的模型称为动模量冻融损伤模型,其优点是:经冻融循环后粉质粘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直接可获得,损伤度基本能够反映粉质粘土结构的损伤状态,且不要求过多试件,能方便测试损伤过程,它接近实际情况。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183025)的资助。

混凝土冻融损伤过程研究

广东建材2018年第9期 混凝土冻融损伤过程研究 马开志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总结了混凝土冻融损伤机理的理论;结合相关学者的冻融损伤实验,分析了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材料内部水分的状态转换及含量变化过程;探讨了在温度变化情况下,冰的热胀冷缩性质对混凝土冻融损伤的影响;论述了混凝土材料冻融损伤的过程。 【关键词】混凝土;冻融循环;损伤过程 1引言 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1]。在寒冷地区,当建筑物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时,混凝土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抗冻性。长期以来,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研究,工程界已经基本掌握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冻害程度的技术,例如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控制水灰比、引入含气剂等。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过程仍不十分清楚,在混凝土冻融损伤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国内外很多学者虽然提出了各种假说,但还没能形成共识。 2混凝土冻融破坏理论 最早开始混凝土冻融损伤机理研究的是美国学者T.C.powers,他在1945年提出了混凝土材料冻融损伤的静水压理论[2,3],认为在水分冻结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水分由气泡向外部空隙移动,激发巨大的静水压力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在提出了静水压力理论后,Powers 在试验中发现,水泥浆体中的水在冻结时并不是向外排出,而是向着冰冻区移动,基于这一现象,Powers和Helmuth于1953年提出了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机理的渗透压理论[4]。 在19世纪70年代,瑞典学者Fagerlund提出了临界饱和湿度的概念。认为对空隙材料存在一个临界的饱和湿度,当气泡中的湿度超过这个临界饱和湿度时,即使冻融一次,也会导致材料退化甚至产生裂缝。临界饱和湿度的概念是基于静水压理论提出来的,由于它的一般性,使其对所有的冻融损伤理论都适用[5,6]。同时代的G.G.Litvan根据等温吸附理论和实验研究指出,在多孔材料中,气泡中吸附的水分不能在原位冻结。由于气泡内未冻液和气泡外的蒸汽压的差别,会发生解吸附过程,使水分向气泡外迁移。因此,水分不能在气泡中结冻,而是在气泡外部附近发生冻结。但当温度低于-20℃时,周围小空隙的中的水分将会向大气泡中流动并在其中冻结[7,8]。 M.J.Setzer根据空隙中的未冻水、蒸汽和冰在冰点以下的三相稳定平衡原理,提出了冻融破坏的微观冰棱镜理论[9]。认为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温度变化会产生活塞效应,在温度降低时将凝胶孔中的水分挤出至微冰晶部分冻结,而升温时吸入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微观冰晶则像一个阀门一样,阻碍水分的流动。活塞效应使混凝土湿度不断增大,最终冰的膨胀造成混凝土的破坏。 Bernard Erlin和Bryant Mather考虑了冰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特点,综合静水压力和渗透压力理论,分析了混凝土冻融破坏过程[10]。认为在冻融循环的降温过程中,冰的体积收缩所产生的新的空间使周围的水分向冻结区流动,这构成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 虽然静水压理论和渗透压理论本身还有很多缺陷,例如它们不能解释混凝土在冻结体积不发生变化液体中的冻融破坏,并且两者在水分流动方向上有本质的矛盾,但它们是混凝土抗冻破坏中的经典理论,一般认为,水胶比大、强度较低以及龄期较短、水化程度较低的混凝土,静水压力破坏是主要的;而对水胶比较小、强度较高及含盐量大的环境下冻融的混凝土,渗透压起主要作用[1]。其他的一些理论目前仍在发展中,在学术界还没有取得共识。 3混凝土冻融损伤过程的宏观表象 一般认为,混凝土的循环冻融损伤过程是一个物理 材料研究与应用 15 --

混凝土冻融循环实验方案

混凝土冻融循环实验方案 一 实验背景和目的 根据中国水科院的定义,冻融破坏是指水工建筑物已硬化的混凝土在浸水饱 和或潮湿状态下,由于温度正负交替变化(气温或水位升降),使混凝土内部孔 隙水形成冻结膨胀压、渗透压及结晶压力等,产生疲劳应力,造成混凝土由表及 里逐渐剥蚀的一种破坏现象。我国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呈现“南锈北冻”的分布, 冻融破坏是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 要病害之一,除“三北”地区外,华东、华中的长江以北地区以及西南高山寒冷 地区均存在此类的病害。 混凝土处于饱水状态和冻融循环交替作用是发生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必要条件,因此,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一般发生于寒冷地区经常与水接触的混凝土结构物,可见,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混凝土耐久性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实验将对室内快速冻融和室外自然环境下的冻融循环进行对比实验,来探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实际工程服务。 本实验是依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进行设计 二 实验材料及配合比 混凝土试块的原料及配合比采用之前抗拉实验的实验材料及配合比进行制作 减水剂 水泥 水 粉煤灰 沙子 小石 中石 密度 1.716 171.6 132 9 2.4 761.26 591.096 886.644 2636. 716 三 试件的成型,养护以及初始值的测定 成型的目的是为混凝土性能试验制作试件,关于养护箱:标准养护箱温度应控制在20℃±5℃;相对湿度在95%以上。成型后的带模试件宜用湿布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标准养护箱中养护24h 。然后拆模并编号。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入标准养护箱中养护,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件。 试件的尺寸:mm 400mm 100mm 100?? ①本次试验以3个试件为一组,试验龄期为28d (查水利口的规范是90d ,之后也查了普通的混凝土试验规范是28d ,倾向于使用28d ,90d 周期太长),到达试验龄期的前四天将试件在20℃±3℃的水中浸泡四天。 ②将已浸水的试件擦去表面水后,称初始质量(台秤:称量10kg ,感量5g ) ③测量试块的初始自振频率(动弹性模量测试仪:频率为100Hz ~10kHz )、 混凝土试块动弹性模量的测试方法: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测试前仪器的调整与预热等准备工作。每组3个试件。测量前应称量,并量出长宽高。将试件平放在海绵垫上,对横向自振频率进行测定。根据试件共振频率的大小,选择相应的频率测量范围。调整振荡器和拾振 器增益,以粗调迅速找到试件的共振点后,再进行细调。当微安表或示波管的幅度值即为共振。此时,从数字计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作规程

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操纵规程 令狐采学 1、如无特殊规定,试件应在28天龄期时开始冻融试验。冻融试验前四天应把试件从养护地址取出,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在温度为15~20℃的水中浸泡(包含测温试件)。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毫米,试件浸泡4天后进行冻融循环。 2、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概略水分,称重测定其横向基频的初始值。 3、试验前先将冷冻液注入试验槽中,在试件桶全部放入试验槽的情况下,冷冻液注入至淹没冷冻槽回流孔为止。冷冻液太多,要避免冷冻液进入试验桶;冷冻液太少,要避免冷冻液不克不及正常回流。试验槽为开口式结构。在试验过程中,冷冻液会不竭吸潮稀释。因此,新加入的冷冻液请勿掺水。 4、通电检查:水泵和风机旋转标的目的、仪表设定、温度循环的上下限和循环次数。一切正常后才干进行试验。 5、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并消除试件周围水分结冰引起的附加压力,试件的正面与底部应垫放适当宽度与厚度的橡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盒内水位高度应始终坚持高出试件顶面5毫米左右。 6、把试件放入冻融箱内。其中装有测温试件的试件盒应放在冻融箱的中心位置。此时开始冻融循环。 7、冻融循环过程应合适下列要求:A、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4

小时内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B、在解冻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辨别控制在17±2℃和8±2℃; C、每块试件从6℃降至15℃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解冻时间的1/2.每块试件从15℃升至6℃所用时间也不得少于整个融化时间的1/2,试件内外的温差不宜超出28℃; D、冻和融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出10分钟。 8、试件一般应每隔25次循环作一次横向基频丈量,丈量前应将试件概略浮渣清洗干净,擦去概略积水,并检查其外部损伤及重量损失。测完后,应立即把试件失落一个头重新装入试件盒内。试件的丈量称重及外观检查应尽量迅速,以免水分损失。 9、为了包管试件在冷冻液中解冻时温度均衡,当有一部分试件停冻取出时,应另用试件填充空位。如冻融循环因故中断,试件应坚持在解冻状态下,并最好能将试件保管在原容器内用冰块围住。如无这一可能,则应将试件在湿润状态下用防水资料包裹,加以密封,并寄存在17±2℃的冷冻室或冰箱中。试件处在融解状态下的时间不宜超出两个循环。特殊情况下,超出两个循环周期的次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只允许1~2次。 10、冻融达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即可停止试验:A、已达到300次循环;B、相对东弹性模量下降到60%以下;C、重量损失5%。

混凝土冻融试验

第3.2.4条快冻法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如无特殊规定,试件应在28天龄期时开始冻融试验。冻融试验前四天应把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在温度为15~20℃的水中浸泡(包括测温试件)。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毫米,试件浸泡4天后进行冻融试验。 二、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称重,并按本标准第四章的规定测定其横向基频的初始值。 三、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并消除试件周围因水分结冰引起的附加压力,试件的侧面与底部应垫放适当宽度与厚度的橡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盒内水位高度应始终保持高出试件顶面5毫米左右。 四、把试件盒放入冻融箱内。其中装有测温试件的试件盒应放在冻融箱的中心位置。此时即可开始冻融循环。 五、冻融循环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4小时内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2.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7±2℃和8±2℃。 3.每块试件从6℃降至-15℃所用的时间不得少于冻结时间的1/2。每块试件从-15℃升至6℃所用的时间也不得少于整个融化时间的1/2,试件内外的温差不宜超过28℃。 4.冻和融之间的转换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六、试件一般应每隔25次循环作一次横向基频测量,测量前应将试件表面浮渣清洗干净,擦去表面积水,并检查其外部损伤及重量损失。横向基频的测量方法及步骤应按本标准第四章的规定执行。测完后,应即把试件掉一个头重新装入试件盒内。试件的测量、称量及外观检查应尽量迅速,以免水伤损失。 七、为保证试件在冷液中冻结时温度稳定均衡,当有一部份试件停冻取出时,应另用试件填充空位。如冻融循环因故中断,试件应保持在冻结状态下,并最好能将试件保存在原容器内用冰块围住。如无这一可能,则应将试件在潮湿状态下用防水材料包裹,加以密封,并存放在-17±2℃的冷冻室或冰箱中。 试件处在融解状态下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循环。特殊情况下,超过两个循环周期的次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只允许1~2次。 八、冻融到达以下3种情况之一即可停止试验: 1.已达到300次循环; 式中:p—经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以3个试件的平均值计算(%); fn—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的横向基频(赫); fo—冻融循环试验前测得的试件横向基频初始值(赫)。 2.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0%以下; 3.重量损失率达5%。 第3.2.5条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混凝土试件冻融后的重量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

00混凝土冻融试验作业

00混凝土冻融试验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抗冻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1慢冻法适用于检验以混凝土试件在气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的混凝凝土的抗冻性能。 1.2快冻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试件在水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的快速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的混凝凝土抗冻性能。 2检测依据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2009) 3试验方法 3.1慢冻法 3.1.1慢冻法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应采用100mm×100mm×100mm立方体试件。 3.1.2慢冻法试验所需要的试件组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每组试件应3块。 3.1.3慢冻法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所用设备应符合下列定。

冻融试验箱应能使试件静止不动,并应通过气冻水融进行冻融循环。在满载运转的条件下,冷冻期间冻融试验箱内空气温度保持在-20℃~-18℃的范围以内。融化期间冻融试验箱内浸泡混凝土试件的水温保持在的范围18℃~20℃以内。满载时冻融试验箱内各点温度极差不应超过2℃。 试件架应采用不锈钢或者其他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其尺寸应与冻融试验箱和所装试件相适应。 称量设备的最大量程应为20公斤,感量不应超过5克。 压力试验机精度至少为±1%,其量程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的80%.试验机上下压板及试件之间可各垫以钢垫板,两承压面均应机械加工与试件接触的压板或垫板的尺寸应大于试件承压面,其不平度应为每100毫米不超过0.02毫米. 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范围不应小于(-20℃~20℃),测量精度应为±0.5℃。 3.1.4慢冻法试验步骤 1.在标准养护室内或同条件养护的冻融试验的试件应在养护龄期为24d时提前将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随后应将试件放在(20±2)℃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应高出试件顶面(20~30)mm,在水中浸泡时间应为4d,试件应在28d龄期时开始进行冻融试验。始终在水中养护的冻融试验的试件,当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d时,可直接进行后续试验,对此种情况,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2.当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d时应及时取出冻融试验的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后应对外观尺寸进形测量,试件的外观尺寸应满足本指导书第 3.1.1节的要求,应分别编号、称重,然后按编置入试件架内,且试件架与试件的接触面积不宜超过试件底面的1/5。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