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衬砌结构配筋程序

衬砌结构配筋程序

衬砌结构配筋程序
衬砌结构配筋程序

衬砌结构配筋程序

程序解释

本程序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设计原理来编制,首先读入材料各特征系数,然后建立循环,读入各截面的厚度、轴力和弯矩,如果弯矩为负值,则要转为正值,但算出受拉区和受压区钢筋量后,要将它们互换,最终才得到衬砌内侧和外侧的钢筋量Ass(j)和Ass1(j)。算出各截面所需的配筋量,取衬砌内侧的钢筋最大值作为整体衬砌结构内侧每截面的配筋量即maxAs,取衬砌外侧的钢筋最大值作为整体衬砌结构外侧每截面的配筋量maxAs1,式中各主要符号的含义如下:Ak——安全系数;

Rw——混凝土弯曲抗压极限强度标准值;

Ra——混凝土弯曲抗压极限强度;

N、NN(j)——轴力、轴力数组;

M、MM(j)——弯矩、弯矩数组;

b——截面宽度(沿隧道走向取单位长度1m);

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Rg——钢筋的抗压计算强度标准值;

As——受拉区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受压区钢筋的截面面积;

y1——形心轴到受拉区边缘的距离;

e——轴力作用点到到受拉钢筋重心的距离;

e1——轴力作用点到受压钢筋重心的距离;

h0——受压区边缘到受拉钢筋重心的距离;

a——受拉钢筋重心到受拉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a1——受压钢筋重心到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e0——偏心距;

h——截面高度(即衬砌厚度);

Ec——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Wmax——最大裂缝宽度;

W——裂缝宽度允许值;

afai——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csa——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fc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rte——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Ac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R——纵向受拉钢筋表面特征系数;

c——钢筋保护层厚度;

sigma——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

d——受拉区钢筋直径;

d1——受压区钢筋直径;

fai——纵向弯曲系数;

px——偏心情况:1,为大偏心;px=2,为小偏心。

建立输入文件(1.dat)格式如下:

xinghao,biaohao

Ak,Ra,Rw,Rg,Ec,Es,fai,fc,fy1,fctk,W,r,afai c,b,d,d1

hh(0),NN(0),MM(0)

hh(1),NN(1),MM(1)

…………………

hh(i),NN(i),MM(i)

注:i为隧道衬砌截面个数。

dimension hh(60),Ass(60),Ass1(60),TT(60)

real MM(60),NN(60),M,N,maxAs,maxAs1,As,As1

integer px

character xinghao*10,biaohao*10

open(1,file="1.txt",status='unknown')

open(2,file="2.txt",status='unknown')

read(1,*)xinghao,biaohao

write(2,*)'钢筋型号:'

write(2,*)xinghao

write(2,*)'混凝土标号:'

write(2,*)biaohao

read(1,*)AK,Ra,Rw,Rg,Ec,Es,fai,fc,fy1,fctk,W,r,afai

read(1,*)c,b,d,d1

write(2,*)'配筋参数:'

write(2,100)1000*c,1000*b,1000*d,1000*d1

100 format(1x,'c=',f8.3,4x,'b=',f8.3,4x,'d=',f8.3,4x,'d1=',f8.3)

write(2,*)'****************************************************** *1********'

pause 10

read(1,*)i

maxAs=0

maxAs1=0

do 10,j=0,i

read(1,*) hh(j),NN(j),MM(j)

if(MM(j).lt.0)then

TT(j)=MM(j)

MM(j)=-MM(j)

endif

h=hh(j)

M=MM(j)

N=NN(j)

e0=M/N

a=c+d/2

a1=c+d1/2

h0=h-a

e=e0+(h/2-c-d/2)

e1=e0-(h/2-c-d1/2)

As1=-0.000004

20 As1=As1+0.000004

As=-0.000004

30 As=As+0.000004

if(As.gt.0.04)goto 20

!/*计算受压区混凝土高度x*/

if(e0.le.(h/2-a1))then

x=sqrt((e-h0)**2+2*Rg*(As*e+As1*e1)/(Rw*b))-(e-h0)

else

x=sqrt(ABS((e-h0)**2+2*Rg*(As*e-As1*e1)/(Rw*b)))-(e-h0) endif

!/*判断大小偏心情况*/

if(x.le.(0.55*h0))then

px=1

else

px=2

endif

! /*检算截面强度*/

if(px.eq.1)then

if(x.ge.(2*a1))then

if((AK*N).gt.(Rw*b*x+Rg*(As1-As)))goto 30

else

if((AK*N*e1).gt.(Rg*As*(h0-a1)))goto 30

endif

else

if((AK*N*e).gt.(0.5*Ra*b*h0**2+Rg*As1*(h0-a1)))goto 20 if(e0.le.(h/2-a1))then

if((AK*N*e1).gt.(0.5*Ra*b*h0**2+Rg*As*(h0-a)))goto 30 endif

endif

! /*检算按轴心受压构件考虑时的截面强度*/

AA=b*h

if(N.gt.(0.9*fai*(fc*AA+fy1*(As+As1))))goto 30

! /*检算受拉边缘混凝土裂缝宽度*/

Ace=0.5*b*h

rta=As/Ace

if(rta.lt.0.01)rta=0.01

z=(0.87-0.12*(h0/e)**2)*h0

if(z.gt.(0.87*h0))z=0.87*h0

if(As.eq.0)then

csa=0.4

else

sigma=N*(e-z)/(As*z)

csa=1.1-0.65*fctk*(rta*sigma)

endif

if(csa.gt.1.0)csa=1.0

if(csa.lt.0.4)csa=0.4

Wmax=afai*csa*r*(2.7*c+0.1*d/rta)*sigma/Es

if(Wmax.le.W.or.e0.le.(0.55*h0))then

Ass(j)=As*1000000

Ass1(j)=As1*1000000

if(TT(j).lt.0)then

sss=Ass(j)

Ass(j)=Ass1(j)

Ass1(j)=sss

endif

write(2,200)j,1000*h,Ass(j),Ass1(j)

200

format(1x,'j=',i2,4x,'h=',f8.3,4x,'Ass(j)=',f8.1,5x,'Ass1(j)=',f8.1)

某工程A隧洞5类围岩衬砌及配筋计算书

某工程A隧洞5类 (桩号干0+156.00~干1+111.00) 衬砌内力和配筋计算书 2014年5月16日

目录 1 基本资料 (3) 1.1 等别 (3) 1.2 断面尺寸 (3) 1.3 荷载 (3) 1.4 计算工况和荷载组合 (3) 2 计算方法 (4) 2.1 参数取值 (4) 2.2 计算简图 (6) 3 理正计算结果 (6) 4 衬砌配筋计算 (9) 4.1 计算情况 (9) 4.2 偏心受压计算 (10) 4.2.1 取值 (10) 4.2.2 配筋计算 (11) 4.3 受弯计算 (13) 4.4 计算结果 (13) 5 抗裂验算 (14) 5.1 计算公式 (14) 5.2 计算情况 (15) 5.3 偏心受压计算 (15) 5.4 受弯计算 (15) 6 斜截面抗剪验算 (16) 6.1 计算公式 (16) 6.2 计算情况 (16) 6.3 偏心受压计算 (17) 6.4 受弯计算 (17) 7 配筋结果 (17)

1 基本资料 1.1 等别 根据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和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该工程属Ⅲ等(中型)工程。渠系建筑物按5级设计。渠系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为10年(P=10 %) 1.2 断面尺寸 净断面尺寸2.0m ×2.4m (宽×高),底板、侧墙及顶拱衬砌厚度均为0.3m 。 1.3 荷载 按5级建筑物设计,安全级别为Ⅲ级。结构重要性系数9.00=γ,设计状况系数0.1=持久ψ、95.0=短暂ψ、85.0=偶然ψ,永久荷载分项系数05.1=G γ(0.9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20.1=Q γ,偶然作用分项系数0.1=A γ,结构系数2.1=d γ。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荷载分项系数: 衬砌自重作用分项系数1.05(有利)、0.95(不利) 围岩压力作用分项系数1.0 外水压力作用分项系数1.0 灌浆压力作用分项系数1.3 1.4 计算工况和荷载组合 检修期:围岩压力+衬砌自重+外水压力 施工期:围岩压力+衬砌自重+外水压力+灌浆压力 注:以检修期作为控制工况,施工期灌浆时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

结构设计pkpm柱配筋详解

2014年7月14日 1、柱大样配筋 一根角筋面积 轴压比 柱节点域 H边配筋面积(包括角筋) 抗剪箍筋 面积 B边配筋面积加密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抗剪箍筋配筋面积(包括角筋) 2、后浇带 1.后浇带混凝土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2.贯通钢筋的后浇带宽度大于等于800,L1为搭接长度。 3、局部神将版升高或降低的高度>300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局部升降板配置双向贯通纵筋。 4、柱编号:①柱高相同。②分段截面和配筋尺寸对应相同。 5、配梁上部纵筋时,不同大直径钢筋不超过两级!

6、剪力墙截面注写:①注写截面尺寸及大样,配筋。 ②注明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 ③墙身注写:墙身编号、墙厚尺寸、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拉筋 ④墙梁注写:编号、截面尺寸b,h、箍筋、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顶面高差(高,低于顶面标高时注写) 7、剪力墙洞口在原位的标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每边补强钢筋。 JD 矩形洞 YD 圆形洞 几何尺寸:b * h 宽x高矩形洞 D 直径圆形洞 8、洞口补强钢筋:①洞口宽、高均不大于800时,注写具体数值。 例:JD 2 ; 400x300 ; +3.100 ; 3φ14 矩形洞口2,宽x高400x300,洞口中心距楼面标高为+3.100米,补强筋为3φ14。 ②大于800时,在洞口的上、下方设置补强暗梁,并注写上、下暗梁的纵筋与箍筋具体数值,补强暗梁梁高为400。 例:JD 5;1800x2100;+1.800;6φ20 φ8@150

矩形洞口5,宽x高1800x2100,洞口中心距楼面标高为1.800米,补强暗梁的纵筋6φ20,箍筋φ8@150(当为圆洞时有环向加强筋,注写在箍筋之后) 9、剪力墙:①列表注法、截面注法(大样) ②可单独绘制也可同柱,墙一同绘制。 ③标高、楼面结构层、结构层号 ④偏心尺寸 ⑤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梁三部分。 ⑥可分别列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剪力墙梁表。 ⑦编号分类:墙柱,墙身,墙梁三类构件。 10、墙柱:①约束边缘构件YBZ------>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约束边缘转角墙。 ②构造边缘构件GBZ------>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翼墙,构造边缘转角墙。 ③非边缘暗柱 ④扶壁柱 约束边缘构件一般用于下部抗震结构,其抗震受力作用大于构造边缘构件(抗规P63~P66) 11、墙身编号:墙身--Q、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排数写在括号内:Qxx(x

楼板结构计算及配筋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 十三、执行PMCAD主菜单5,画结构平面图 首先确定要画的楼层号 1、选择“1修改楼板配筋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确认和修改。 支座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 板分布钢筋的最大间距:250 双向板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边缘梁支座算法:梁截面刚度相对楼板较大时“按固端计算”,否则“按简支计算” 有错层楼板算法:错层较大时“按简支计算”,错层较小时“按固端计算” 是否根据裂缝宽度自动选筋:选择“打勾”,允许裂缝宽度取默认0.3mm 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选择“打勾” 钢筋级别:全部选用一级钢 钢筋放大系数:取默认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取默认值 钢筋级配表:根据工程情况增(删)级配表,给出合适的钢筋级配。 2、选择“2修改边界条件”,先显示边界条件,再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楼板边界条件逐个进行调整。 主要是不符合在楼板配筋参数中定义的边缘梁支座算法的地方,要在此修改边界条件。 3、执行“4 画平面图参数修改”,确定合适的图纸号、比例尺。 “板钢筋要编号”:此项控制楼板钢筋标注方式。选择“打勾”,相同的钢筋编同一个号,只在其中的一根上标注钢筋级配及尺寸;选择“不打勾”,图上的每根钢筋均要标注钢筋的级配及尺寸。 本工程要求不画钢筋表,板钢筋均不编号,钢筋不用简化标注,柱“涂黑”,梁线选择“虚线”。 4、执行“0 继续”,查看楼板计算结果图形。 1)执行“2 现浇板计算配筋图”,生成板计算配筋图BAS*.T。 2)执行“6 现浇板裂缝宽度图”,查看有否裂缝宽度超限。满足,则进行下一步绘施工图;否则,应选择“返回PM主菜单”修改板厚,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 5、执行“0 进入绘图”,绘制楼板施工图PM*.T。 1)执行“画板钢筋”,选择“自动布筋”。此时可有2种选择:“按楼板归并结果配筋”,则只在样板间内布筋,其余与之编号一样的房间均采用相同配筋;若不归并,则每个房间的配筋均按实际配筋在图上表达。 选择“通长配筋”->“板底配筋”,对相邻几个配筋相同的连续房间实现板底贯通配筋,即钢筋不在中间支座断开并锚固。 选择“改板钢筋”->“移动钢筋”,对钢筋标注位置重叠的钢筋作适当调整,保证图面清晰。 2)执行“标注轴线”,选择“自动标注”,标注轴线并命名。 3)执行“存图退出”,“插入图框” 1、依次键入其他要画的楼层号,重复上述步骤。 十四、执行PMCAD主菜单9,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 1、执行“图形拼接”,将多个*.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以方便对比查看,如可将输入的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等拼接形成一个荷载文件,各层结构构件几何平面图FP*.T拼接形成一个构件布置文件,各层柱、梁配筋验算图PJ*.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梁平面施工图PL*.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柱平面施工图Z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楼板施工图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等。 2、执行“T转DWG”,将T格式的文件转换为DWG格式的文件,以便在AutoCAD中对各文件作进一步地编辑、修改、打印。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 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

隧道衬砌计算

第五章隧道衬砌结构检算 5.1结构检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需对衬砌进行检算。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对构件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应进行抗裂验算。5.2 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本隧道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法。其基本原理为:隧道开挖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照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5.3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本隧道衬砌结构验算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验算,计算软件为ANSYS10.0。 取单位长度(1m)的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建模时进行了如下简化处理或假定: ①衬砌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单元(beam3),梁的轴线为二次衬砌厚度中线位置。 ②围岩的约束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弹簧单元以铰接的方式支撑在衬砌梁单元之间的节点上,该单元不能承受弯矩,只有在受压时承受轴力,受拉时失效。计算时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杀死受拉的COMBIN14单元,只保留受压的COMBIN14单元。

图5-1 受拉弹簧单元的迭代处理过程 ③衬砌结构上的荷载通过等效换算,以竖直和水平集中力的模式直接施加到梁单元节点上。 ④衬砌结构自重通过施加加速度来实现,不再单独施加节点力。 ⑤衬砌结构材料采用理想线弹性材料。 ⑥衬砌结构单元划分长度小于0.5m。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施加后如图5-2所示。

5.4 结构检算及配筋 本隧道主要验算明洞段、Ⅴ级围岩段和Ⅳ级围岩段衬砌结构。根据隧道规范深、浅埋判定方法可知,Ⅴ级围岩段分为超浅埋段、浅埋段和深埋段。Ⅳ级围岩段为深埋段。根据所给的材料基本参数和修改后的程序,得出各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图、轴力图、建立图和弯矩图。从得出的结果可知,Ⅴ级围岩深埋段,所受内力均较大,故对此工况进行结构检算。 5.4.1 材料基本参数 (1)Ⅴ级围岩 围岩重度318.5/kN m γ=,弹性抗力系数300/k MPa m =,计算摩擦角 045?=o ,泊松比u=0.4。 (2) C25钢筋混凝土 容重325/kN m γ=,截面尺寸 1.00.6b h m m ?=?,弹性模量29.5Pa E G =。轴心抗压强度:12.5cd a f MP =;弯曲抗压强度:13.5cmd a f MP =;轴心抗拉强度: 1.33cd a f MP =;泊松比u=0.2; (3) HPB235钢筋物理力学参数 密度:37800/s kg m ρ=; 抗拉抗压强度:188std scd a f f MP ==; 弹性模量: 210s a E GP =; 5.4.2 结构内力图和变形图(Ⅴ级围岩深埋段) 5.4.3 结构安全系数 从上面的轴力图和弯矩图可知,需要对截面8、11、21、47、73进行检算, 而根据对称性可知只需要对截面8、11、47进行检算。 (1)配筋前检算 混凝土和砌体矩形截面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a KN R bh ?α≤ (式5-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设 计 计 算 书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第二章方案论述 (6) 2.1 建筑方案论述 (6) 2.2结构设计论述 (7) 第三章结构方案设计 (9) 3.1设计总说明 (9) 3.1.1设计依据 (9) 3.1.2 设计概述 (9) 3.1.3 结构说明 (9) 3.1.4.各部分建筑构造 (9) 3.2结构方案设计 (10) 3.2.2场地条件 (10) 第四章荷载计算 (11) 4.1荷载汇集及截面尺寸的选取 (11) 4.1.1 框架柱: (11) 4.1.2 框架梁: (11) 4.1.3 材料情况: (11) 4.2荷载汇集 (11) 4.3 计算简图及层数划分 (13) 4.4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4) 第五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 (19) 5.1层间侧移刚度计算 (19) 5.1.1梁线刚度 (19) 5.1.2柱线刚度计算 (20) 5.1.3柱侧移刚度计算 (20) 5.2水平地震作用层间地震剪力和弹性位移的计算 (21) 5.2.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计算 (23) 5.3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采用D值法) (23) 5.4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 (25) 5.5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梁端剪力和柱轴力 (25) 5.6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图 (26) 第六章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26) 6.1自然条件 (27) 6.2风荷载计算 (27) 6.3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采用D值法,取中框架计算) (28) 6.4 风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计算 (29) 6.5风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30) 6.6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图 (30) 第七章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31) 7.1竖向荷载计算 (31) 7.1.2 恒荷载 (31)

衬砌结构配筋验算

标题:结构力学求解器 内力计算 杆端内力值( 乘子= 1) ----------------------------------------------------------------------------------------------- 杆端1 杆端2 ---------------------------------------- ------------------------------------------ 单元码轴力剪力弯矩轴力剪力弯矩 ----------------------------------------------------------------------------------------------- 1 -1032.97924 -693.306249 378.382553 -1032.97924 307.52648 2 -26.7091646 2 -1023.39674 -471.727302 -26.7091646 -1023.39674 525.661659 29.7302473 3 -1004.23207 -469.397538 29.7302473 -1004.23207 526.624262 89.5328590 4 -988.90257 5 -551.905487 89.5328590 -988.902575 449.426344 -18.1300044 5 -1000.69437 -565.896587 -18.1300044 -1000.69437 431.036862 -159.189022 6 -1013.9173 7 -399.089265 -159.189022 -1013.91737 599.86961 8 51.2475614 7 -1074.83393 -224.996864 51.2475614 -1074.83393 716.917676 537.385053 8 -1268.39253 -175.450301 537.385053 -1268.39253 -36.4010094 315.997899 9 -1235.10744 -162.840644 315.997899 -1235.10744 -24.3143844 121.154323 10 -1151.96132 -368.679449 121.154323 -1151.96132 229.604836 -24.2601391 11 -1124.92938 -256.221479 -24.2601391 -1124.92938 341.172858 64.4317042 12 -1095.23101 -307.347407 64.4317042 -1095.23101 289.841370 46.1611543 13 -1070.69410 -244.985973 46.1611543 -1070.69410 356.130483 162.922416 14 -1058.82235 -313.310131 162.922416 -1058.82235 283.933469 132.260019 15 -1024.49282 -342.606797 132.260019 -1024.49282 254.914215 40.6548442 16 -984.013372 -360.249386 40.6548442 -984.013372 238.274275 -86.9316473 17 -966.133938 -268.993685 -86.9316473 -966.133938 328.866329 -24.3740449 18 -1041.11845 8.87388684 -24.3740449 -1041.11845 147.400147 138.319908 19 -1081.00459 97.9440682 138.319908 -1081.00459 236.328067 485.966947 20 -1084.36780 -337.273751 485.966947 -1084.36780 228.459609 378.382553 ----------------------------------------------------------------------------------------------- (八)衬砌结构的配筋计算 根据结构计算的轴力、弯矩、剪力进行配筋计算与裂缝宽度的校核。详细规定请参看JTG D70-2004附录K,以及相应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

2021年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欧阳光明(2021.03.07) 直径: 《砼规》 (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

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间距: 《砼规》 (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4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 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教你直观看懂建筑结构配筋图

3. rb _:~―r-rh -------------------------- *81'J§150 I *I 严6飢5()0 暑 配筋平面 表示现浇水平 钢筋混凝土板的钢 筋配 豊情况 钢筋画法 在平面图中配置钢筋时,底层钢 筋弯钩应向上或向左沪顶层钢筋则 向下或向右= 配双层钢筋的墙体,在配筋立 面图中.远直钢筋的弯钩应向上 或向左「而近面钢筋则向下或向 a 1. 2. 1 C*. r 1 1 底层 近面 p n C 1 "" L b J (分帝筋〉 !; 忖 ?8 0150 ~Z3 J 顶层 远面 不能表示清楚钢筋

作用; 一諒助混凝土承受压力,以减小构 件尺寸* 二承受可能的弯矩*以及混凝土收 编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拉应力; 三防止构件究然的臆性破坏亠 4. (Q集内配筋⑹板内配筋 图i构件中钢筋的名称 受压构件的配筋: <1)纵向受力钢筋(2)箍筋 纵筋 箍筋 作用: 保证纵向钢筋的位章正确,防止纵向钢 筋压屈,从而提髙柱的承载能力, 5.

7. 箍錠一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 于梁和 柱内。 架立筋一在梁中用于固定箍筋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钢苗幌土集 6. 受力強一承 受拉、 压力的钢筋。

受力筋一承受拉.压力的钢筋D 分35筋一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 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变形。 I 9.

配筋立面图和配筋断面图(二) 0150 1HO j, 2| 迄) 丝]:20 ?1空14乙亞啓中]Q 1] d:20 Q ”50 | |||§ 100 ④4>6 1=700 r Qp] & J 3600 ____________ _ XL (150x250)1.40 ③沖6 1=3550 —1■275 ② 1虫14 1=4110 2600 2?12 1=3700 3500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得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得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得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得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得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得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得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得截面面积、?腹板开孔得I形截面柱,当孔得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得一半、孔得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得净间距时,柱得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得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得刚度与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得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 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得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得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梁得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得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得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得1/4; 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得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得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1/20;对其她结构类型得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得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1/20、 间距:

衬砌结构配筋程序

衬砌结构配筋程序 程序解释 本程序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设计原理来编制,首先读入材料各特征系数,然后建立循环,读入各截面的厚度、轴力和弯矩,如果弯矩为负值,则要转为正值,但算出受拉区和受压区钢筋量后,要将它们互换,最终才得到衬砌内侧和外侧的钢筋量Ass(j)和Ass1(j)。算出各截面所需的配筋量,取衬砌内侧的钢筋最大值作为整体衬砌结构内侧每截面的配筋量即maxAs,取衬砌外侧的钢筋最大值作为整体衬砌结构外侧每截面的配筋量maxAs1,式中各主要符号的含义如下:Ak——安全系数; Rw——混凝土弯曲抗压极限强度标准值; Ra——混凝土弯曲抗压极限强度; N、NN(j)——轴力、轴力数组; M、MM(j)——弯矩、弯矩数组; b——截面宽度(沿隧道走向取单位长度1m); 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Rg——钢筋的抗压计算强度标准值; As——受拉区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受压区钢筋的截面面积; y1——形心轴到受拉区边缘的距离; e——轴力作用点到到受拉钢筋重心的距离; e1——轴力作用点到受压钢筋重心的距离; h0——受压区边缘到受拉钢筋重心的距离; a——受拉钢筋重心到受拉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a1——受压钢筋重心到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e0——偏心距; h——截面高度(即衬砌厚度); Ec——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Wmax——最大裂缝宽度; W——裂缝宽度允许值; afai——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csa——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fc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rte——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Ac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R——纵向受拉钢筋表面特征系数; c——钢筋保护层厚度;

看梁配筋图纸[1]

一、梁的配筋图画法 梁平面整体配筋图是在各结构层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平面注写采用集中注写与原位注写相结合的方式标注: 原位注写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将梁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写在梁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下图表达了在轴线上梁的情况,引出线部分为集中标注。KL2(2A)300×650为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有悬挑、梁断面300×650;φ8-100/200 (2)2φ25表明此梁箍筋是φ8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2φ25表示在梁上部贯通直径为25mm的钢筋2根;(-0.100)表示梁顶相对于楼层标高24.950低0.100m,在轴与①~②轴之间梁下部中间段6φ252/4为该跨梁下部配筋,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在①轴处梁上部注写的2φ25+2φ22 ,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当梁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略不注,如②轴梁上端所示。当集中注写的数值中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按其不同数值原位注写在该跨或该悬挑部分处,施工时,按原位标注的数值优先选用。如③轴右侧悬挑梁部分,下部标注φ8-100,表示悬挑部分的箍筋通长都为φ8间距100的两肢箍。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根据梁的不同编号类型,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2. 截面注写方式

顶管结构计算

附件一 顶管结构 计

1 .设计依据及基本资料 设计依据 ①《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 5077-1997); ②《水工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SDJ20-78)。 基本资料 工程等级:顶管设计按2级建筑物考虑 地震烈度:工程区域内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不设防考虑。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参考值见表1-1。 表1-1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外水头按6m考虑,运行期内水头为。 砼强度等级:预制顶管砼为C5O 钢筋级别:受力钢筋采用II级钢筋(20MnS),分布钢筋采用I 级钢筋(AJ或A)。 钢筋保护层:按2cm进行计算 2.结构计算 设计准则 衬砌设计按限裂考虑,最大裂缝宽度不超过

计算荷载及荷载组合 荷载:基本荷载包括围岩压力、衬砌自重、内水压力、稳定渗流场静水压力;特殊荷载包括施工荷载、灌浆压力、温度荷载、地震荷载等。鉴于顶管所处洞段土质很差,计算可不考虑弹性抗力。 荷载组合:见下表2-1。 表2-1 荷载组合表 荷载计算及计算工况 荷载计算 内水压力:按设计水深加一定超高考虑,取。 外水压力:按有一定外水考虑,取6m 自重:按设计厚度计算自重荷载,钢筋混凝土容重取m; 施工推进力:按顶管最大推进长度对应的推进力考虑;温度荷载:考虑到衬砌分缝等结构措施,可不计;地震荷载:可不考虑; 围岩压力:可按松动介质平衡理论和弹塑性理论估算围岩压力, 采用普氏理论、太沙基、铁路公式、弹塑性理论公式分别计算,经综 合分析后,确定不同的围岩压力分布作为计算组次

各种公式类比计算结果见表2-2。 表2-2 山岩压力荷载计算及选取值 计算工况 工况一(完建期):山岩压力+自重+外水; 工况二(运行期):山岩压力+自重+内水+外水 工况三(施工期):山岩压力+自重+顶进力+外水;

隧道衬砌钢筋加工与安装作业指导手册

隧道衬砌钢筋加工与安装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贵广铁路贺州至广州段GGTJ-标第三项目部负责的隧道衬砌钢筋加工与 安装施工。 二、作业准备 1、内业准备 (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图纸, 熟悉施工规范。 (2)、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编制应急预案。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外业方面 (1)、衬砌施工前,由测量站对隧道净空断面进行量测,对侵限部位进行处理,当隧道净空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衬砌施工。 (2)、用于隧道衬砌施工的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3)、用于隧道衬砌施工的模板台车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技术要求 隧道衬砌施工应符合以下技术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隧道施工设计图。 四、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墙拱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施工,仰拱填充采用栈桥平台以解决洞内运输问题,并进行全幅一次性施工。仰拱施作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水板,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采用拱墙一次性整

体灌注施工。混凝土在洞外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混 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 4.2工艺流程

5.2钢筋加工及绑扎注意事项: 在防水板铺设完成并检查合格后,进行钢筋绑扎,先根据隧道轮廓绑扎外层环向定位钢筋(利用结构钢筋),在外侧环向钢筋上焊接竖向定位钢筋(根数应保证纵向定位钢筋顺直)和纵向定位钢筋,根据纵向定位钢筋安装外层环向钢筋和纵向分布钢筋,然后测量内层钢筋位置,焊接内层纵向定位钢筋(要求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禁止露筋),根据内层定位钢筋安装内层环向钢筋和纵向分布钢筋,最后安装两层钢筋之间的联系筋。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内外层钢筋必须安装同标号砼垫块。同时为了防止钢筋在安装完成后产生变形(主要是拱顶下沉),定位钢筋必须加设砼垫块顶紧初期支护。纵向钢筋应将接地钢筋在浇筑砼前标识,同时 保证露出长度和露出位置。 5.2.1、所有需要安置的钢筋必须在加工场,现场加工成型后,方可使用。 5.2.2、钢筋调直及除锈。钢筋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5.2.3、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5.2.4、钢筋的焊接与绑扎接头 ⑴隧道衬砌受力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受拉钢筋宜采用套筒机械连接方式,其他钢筋可采用绑扎搭接;隧道衬砌拱部及边墙钢筋接头不得采用焊接。 ⑵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应该准确,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受力钢筋间距:拱部±10mm,边墙±20mm; 箍筋、螺旋筋、横向水平筋间距:±20mm;

框架梁配筋的简算方法

框架梁配筋的简算方法 【提要】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抗震要求时,在节约钢材的基础上对框架梁配筋计算进行简化,通过一个案例说明此种算法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配筋计算框架梁抗震 【abstract 】introduc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consider seismic requirements, to save on the base of the steel beam reinforcement simplify the calculation, through a case that this algorithm is practical and economical efficiency. 【key words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seismic frame beams 一简述框架梁的计算 框架梁在竖向荷载和风荷载、地震荷载等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上部所需的用钢量往往很大,加上柱子纵筋及节点区布置的箍筋等,此处钢筋十分密集,给施工造成困难,且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设计计算中有两种措施可以采用。一种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将支座弯矩进行调幅,减小梁支座弯矩,同时相应增大梁的跨中弯矩;另一种是按双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上部钢筋,此时考虑梁的下部纵筋的抗压作用。在工程实践中,为了计算简单,第二种经常被忽视。 为了加快设计进度,尽量使计算过程简单,框架梁配筋设计可能用到的基本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下文简称规范)第6.2.7条第6.2.8条和第6.2.10条。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除用系数对承载力加以调整外,为了避免延性不足,有些要求较为严格。此外还需满足一些附加条件,如果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上限减小(第11.3.1条),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上限降低(第11.3.6条),下限提高(第11.3.7条);要求有一定数量纵筋贯通全长(满足规范第11.3.7条),梁端箍筋加密区受压纵筋与受拉纵筋面积之比不能太小(满足规范第11.3.6条)等。这些要求不仅内容繁多,且其具体数值还与抗震等级有关。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把规范中的各条要求适当地结合到计算过程的各步骤中,减少重复计算的工作量,简化了计算步骤。 二设计要求与求解方法 设计框架梁支座截面尺寸,配筋及受力情况如图一所示,弯矩以绕截面

隧道衬砌计算

隧道衬砌结构检算 5.1结构检算一般规定 为了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需对衬砌进行检算。隧道结构应按破损阶段法对构件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结构抗裂有要求时,对混凝土应进行抗裂验算。5.2 隧道结构计算方法 本隧道结构计算采用荷载结构法。其基本原理为:隧道开挖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照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5.3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 本隧道衬砌结构验算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验算,计算软件为ANSYS10.0。 取单位长度(1m)的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建模时进行了如下简化处理或假定: ①衬砌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单元(beam3),梁的轴线为二次衬砌厚度中线位置。 ②围岩的约束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弹簧单元以铰接的方式支撑在衬砌梁单元之间的节点上,该单元不能承受弯矩,只有在受压时承受轴力,受拉时失效。计算时通过多次迭代,逐步杀死受拉的COMBIN14单元,只保留受压的COMBIN14单元。

图5-1 受拉弹簧单元的迭代处理过程 ③衬砌结构上的荷载通过等效换算,以竖直和水平集中力的模式直接施加到梁单元节点上。 ④衬砌结构自重通过施加加速度来实现,不再单独施加节点力。 ⑤衬砌结构材料采用理想线弹性材料。 ⑥衬砌结构单元划分长度小于0.5m。 隧道结构计算模型及荷载施加后如图5-2所示。

5.4 结构检算及配筋 本隧道主要验算明洞段、Ⅴ级围岩段和Ⅳ级围岩段衬砌结构。根据隧道规范深、浅埋判定方法可知,Ⅴ级围岩段分为超浅埋段、浅埋段和深埋段。Ⅳ级围岩段为深埋段。根据所给的材料基本参数和修改后的程序,得出各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图、轴力图、建立图和弯矩图。从得出的结果可知,Ⅴ级围岩深埋段,所受内力均较大,故对此工况进行结构检算。 5.4.1 材料基本参数 (1)Ⅴ级围岩 围岩重度318.5/kN m γ=,弹性抗力系数300/k M P a m =,计算摩擦角 045?= ,泊松比u=0.4。 (2) C25钢筋混凝土 容重325/kN m γ=,截面尺寸 1.00.6b h m m ?=?,弹性模量29.5P a E G =。轴心抗压强度:12.5cd a f M P =;弯曲抗压强度:13.5cm d a f M P =;轴心抗拉强度: 1.33cd a f M P =;泊松比 u=0.2; (3) HPB235钢筋物理力学参数 密度:37800/s kg m ρ=; 抗拉抗压强度:188std scd a f f M P ==; 弹性模量: 210s a E GP =; 5.4.2 结构内力图和变形图(Ⅴ级围岩深埋段) 5.4.3 结构安全系数 从上面的轴力图和弯矩图可知,需要对截面8、11、21、47、73进行检算, 而根据对称性可知只需要对截面8、11、47进行检算。 (1)配筋前检算 混凝土和砌体矩形截面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a K N R bh ?α≤ (式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讲解

对学习平法施工图识读的总结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3种:详图法、梁柱表法和平面整体表示法。详图法和梁柱表法都属于传统的施工图绘制方法,传统的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为一体,不仅有出图量大的缺点,而且图中还有大量的重复性工作,绘图过程中容易出错,也不易修改,从而导致设计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平法则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使之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平法的优点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直观性强,可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以上,减少图纸量65%—80﹪,减少错漏碰缺现象及校核方便,易于更正。 在课堂上我学习的主要是梁、板、柱的平法表示方法,通过学习,我对平法也大致有了一些认识,对于一些简单的配筋图也可以看明白了,下面我就对这段时间对平法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一.板平法施工图。板平面注写有两种方式: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主要包括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及板顶面标高高差。如(YXB2 h﹦160/100 B:Xc﹠YcФ8﹫200 T:XcФ8﹫200 )表示的是2号延伸悬挑板,板根部厚度为160㎜,端部厚度为100㎜,板下部双向均配置直径为8㎜间距为200㎜的构造钢筋,板上部X向配置直径为8㎜间距为200㎜的构造钢筋。板支座原位标注内容主要包括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二.柱平法施工图。柱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分为柱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柱列表注写方式是指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该柱的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的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和柱的配筋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表示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是指在各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将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直接标注在其上的形式。 三.梁平法施工图。梁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有梁平面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梁平面注写方式是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编号不同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将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标注在该梁上来表达梁平面的整体配筋。平面注写方式又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必须标注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受扭钢筋的配置,选注值为梁顶面标高高差;原位标注,当梁上部和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自上而下分开,直径不同时中间用加号相连。梁截面注写方式是指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表示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