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浅析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随着网络和各种媒体的发展,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听到音乐的旋律,通俗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俗音乐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经沧桑、风雨摇摆,中国通俗音乐,不管是从创作形式上还是从创作内容上,都朝着多样化发展着,并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人们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俗音乐从广义上讲包括流行音乐、布鲁斯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等;从狭义上讲包括我们日常口头上所说的流行歌曲(也可以称为通俗歌曲)、流行器乐曲(例如爵士萨克斯管音乐、爵士钢琴音乐等)以及衍生出来的音乐剧(音乐与戏剧的结合)等;它是19世纪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大众化的音乐,后来扩展到美国,在美国发展成熟,由美国传遍世界,形成了一种超越国家、民族的音乐艺术流派。

中国的通俗歌曲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细数中国通俗歌曲真正得到的长足发展,还是要从改革开放后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中国通俗歌曲的起步阶段。经历了战乱迫害和自然灾害的中国百废待兴,一片萧条。党和政府反省自身不足和政策上的失误,总结经验后指出中国应该走改革开放之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国家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受改革开放思潮的影响,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越演越烈,人们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着许多原有的传统观念,开始解放思想,接受新鲜事物,放眼看世界,向世界人民学习。思想解放的潮流不仅改变着中国人的思想,也渗透进了当时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反应在歌曲上则表现为,中国通俗歌曲的大量出现和中国通俗歌曲被广泛认可与流传。这一时期的通俗歌曲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并且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于通俗歌曲的创作打破了以往固守成规的创作方向,将歌曲的思想和中心逐渐从歌颂大家庭的政治歌曲转向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世界的领域。

下面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后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这段时间里,中国通俗音乐主要是以港台流行歌曲居多,其间尤其以台湾流行歌曲居多, 例如邓丽君的演唱曲目就占绝大部分:《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就出自于这个年代,还有香港歌手谭咏麟的《水中花》、《朋友》和《爱在深秋》等。大陆的李谷一的《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苏小明的《军港之夜》等。1986年北京行了一场百名歌手聚集的演唱会,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群星歌艺表演,从而促进了流行乐坛的快速发展,郭峰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和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代表了流行音乐在大陆的开始兴起。80年代初的流行音乐更多的是歌颂或反映当时国家的经济政治或文化,1986年也被作为我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充满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更是一条分水岭,因为它从音乐内容上划分了我国前后时期不同的社会特点,此后旳流行音乐更加的具备本土特色,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我国的流行乐坛也通过卡带的形式引入了大量的外界音乐元素, 许多词作家、曲作家抄录下曲目再进行多遍的练习编曲和酝酿音乐风格。布鲁斯音乐在中国大陆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而热爱布鲁斯风格的音乐家也成为了中国流行乐坛创作主力队伍。

这一时期流行音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西北风”的兴起。西北风就是风行全国的北方民歌风的流行歌曲热。西北风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创作逐渐摆脱了模仿的阶段渐渐进入成熟,西北风的出现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这种风格的歌曲表现的大都是“大我”的豪情壮志,具有豪迈粗犷的风格,演唱风格一反过去的轻歌慢唱的传统,采用直抒情怀的“喊唱”方法,具有宣泄的演唱风格。西北风的出现使中国的流行音乐具有了民族化的特点。

二、20年代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这一时期由于创作表演风格的雷同及人们审美的疲劳,通俗音乐的发展区域缓慢。

与此同时,由于亚运会在中国的举办促使这一时期亚运歌曲的繁荣。1990年随着电视剧《渴望》的播放,出现了全国的《渴望》热,而《渴望》里的电视插曲也在全国传唱开来;这一时期卡拉OK传入中国,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迅速传播开来。随之,卡拉OK风靡全国,走进了千家万户,卡拉OK歌舞厅也像雨后春笋般到处可见。各地及中央都举行卡拉OK演唱比赛,大大的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摇滚乐的发展也从地下浮出水面,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人们对流

行音乐的态度越来越宽容,摇滚乐迅速发展起来,大量的摇滚乐队成立,形成了自己的观众群,摇滚乐对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签约制的形成。大陆流行歌手长期处于单打独斗、自生自灭的状态,签约制这种国际通用的流行音乐商业运作方式的引进和实行,使得歌手有统一的管理、包装、宣传,使得大陆的流行音乐能从调整的状态中走进新的生机。

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由于通俗音乐的运作机制开始完善,音乐界开始普遍实行签约制、经纪人制、版权制,使音乐的发展更加正规、有序;唱片发行量大大增加,如李春波的《小芳》,发行量就达到200 万;流行歌曲广泛流行,如《涛声依旧》《走四方》《爱情鸟》《一封家书》等;一大批歌手脱颖而出,如高晓松、李春波、白雪、林依轮、甘萍等;流行音乐会大量举办;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受到重视,许多关于流行音乐的研讨会在各地举办。

大陆流行音乐在这一时期出现繁荣还有原因就是政府对港台流行音乐进行了管理和调控,对港台流行歌手演出市场、港台音响制品在大陆的出版发行等都制定出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管理。为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后,由于电视广播网络的逐渐普及, 国外的通俗音乐大肆入侵内地乐坛, 因此越来越多的音乐风格出现了, 这时候出现了一大批年轻的歌手和很多时尚的原创歌曲,如周杰伦的《双截棍》、王力宏的《唯一》、刀狼的《情人》等, 与此同时, 网络歌曲也出现了, 如庞龙的《两只蝴蝶》、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等, 这个时期的通俗音乐总体地体现了一种多元化与融合性。

尤其是进入20世纪,通俗音乐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用明快节奏和难以辨认的吐字发音的《甩葱歌》,龚琳娜的《忐忑》和萨顶顶的《万物生》等。多种唱法的结合,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通俗歌曲的表现形式。社会环境的需求、音乐本身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都为表演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对舞台艺术综合能力的把握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风格的多变和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体现了中国流行音乐正逐步走向成熟,逐渐与世界流行音乐接轨。通俗歌曲的多种唱法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将不同的演唱风格或演唱方法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好听的歌曲。比较成功的典范有周杰伦和费玉清合作演唱的《千里之外》,这首歌就是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演唱风格结合在了一起;周杰伦和宋祖英合作演唱

的《辣妹子》更是将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还有一种创新的表现形式在进年来受到广泛好评,就是以反串的形式进行演唱。在这一领域表演突出并受到广泛好评的是李玉刚的反串,他的男唱女声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塑造十分逼真,生动且富有感染力。还有多种唱法共同演绎同一首歌曲的表演形式,如通俗与美声、民族、原生态共同演唱等方式。

虽然就今天看来,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地发展,但是相当于体系完整的欧美和韩国来说,中国通俗音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倾向于欧美音乐,还有韩国的音乐,这点从国外艺人来中国开演唱会的现场就有明显地表现。他们所运用的音乐技术和理念,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研究,并且去借鉴, 例如在作曲、编配、演唱、台风等方面加以借鉴。当然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糟粕, 其中的糟粕我们应该舍弃。只要音乐人不停地进行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通俗音乐将会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屹立世界前列。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四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四 第十四讲 授课内容:第五节戏曲音乐(上)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戏曲音乐发展的基本历史沿革,并能辨别不同历史时期的戏曲形式重点、难点:南戏、元杂剧、传奇与“四大声腔”、“梆子腔”、“皮簧腔”与“京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 我国戏曲音乐源起简述 北宋时期,在我国的北方出现了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形式——“杂剧”。 关于我国戏曲音乐的形式,可以追塑到我国的秦汉时代和隋唐时代的“角抵”和“参军”戏。关于“角抵”,宋代陈在其所著《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戴牛角而相抵,汉造此戏其象也……。” 东海黄公戏——《西京杂记》的记载 三国时,出现了“优人”嘲弄“犯官”的“参军戏”。到了唐代,这种参军戏形式已经比较固定,并且有了“参军”、“苍鹘”两个角色; 从《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玄宗开元八年记载中可以看出到唐代已有了“魃”和“参军”等固定的角色。到了唐代,“俳”、“优”和歌舞演员的分工比较明确。 2 宋杂剧 我国戏曲艺术形式的确立,有两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南宋时的“南戏”;也有认为北宋的“杂剧”确立了我国戏曲艺术。我们认为杂剧先于南戏而出现于我国的北方,并且杂剧是以典型的戏曲形式出现的,故可以认为:宋杂剧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后来戏曲艺术的“雏型”。北宋时期,杂剧既是各种伎艺(如滑稽戏、傀儡、皮影、说唱、歌舞、杂剧、武术等)的泛称,与散乐、百戏意义相同;又作为一种戏剧表现形式各种伎艺中进行演出,也可以作为单独的表演形式进行演出。到南宋时,杂剧在各种伎艺中已处于主要的地位。《都成纪胜》载:“散乐、传学教访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在这一时期,它在北方又被称作“金院本”。 宋杂剧的演出包括三部分: 第一,先演“艳段”,做的是“寻常熟事”; 第二,演“正杂剧”,这部可能是歌、舞、戏三者结合的戏曲形式搬演。 第三,演滑稽戏性质的“散段”(或叫“杂扮”)。 3 南戏 我国戏曲艺术的正式形成,一般都认为是南宋时的“南戏”。 南戏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曲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插科”、“打浑”等成份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其剧目,不论是民间传说或时事秩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例如宋末曾风靡杭州的《风流王焕贺怜怜》就是一出歌颂坚贞的爱情与抨击封建官僚贪暴的南戏。 南戏的音乐构成与后来兴起的元杂剧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由五声音阶构成,风格流利婉转,这与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劲的杂剧(北曲)大异其趣。 南戏的剧本也比杂剧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折一宫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要把黄帝作为中国音乐的源头,也嫌太晚了: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棗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 商代高度发展的音乐,为周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周族的文化本不及商,其文化技术均取之于商。周灭商以后,在商的中心地区分封了卫国,而没有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商地去。周的音乐,也就是岐周的本土音乐,即是其原有的音乐。大约是出于笼络人心,缓和氏族矛盾的目的,周人往往自称“夏人”,后来因为“夏”、“雅”两个字那时读音一样,习惯上便把周人的所谓“夏”写成了“雅”。所以“雅言”就是周地的语言(音);“雅诗”(《诗经》中的大、小《雅》)就是周地的诗;“雅乐”,其实也就是周地的音乐(舞蹈)。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开始颁行的。礼乐制度影响及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以周为法式却是一律的。如果说商代人尊事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事的则是礼,对于鬼神,却是虽敬但却“远之”的。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宗法制度渐次瓦解,异姓不妨结盟,同姓反会相攻,宗族、血亲观念逐渐被地域性的封国观念代替,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诗经》中的《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本国歌诗,《国风》绝大部分是春秋时期的作品,正是春秋时期各地音乐逐渐复兴才出现的现象。到后来,地方音乐甚至可以取代雅乐,用于礼仪了。郑国音乐(郑声)是首开其端的。正因为此,以维护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才会“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并说“郑声淫”(郑声浸淫雅乐),提出要“放郑声”(把郑声赶出雅乐领域)。但是孔子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孔子去世之后,各地方音乐的影响更加扩大,社会上称之为“新乐”,其中著名的有郑、卫、宋、齐等地区的音乐。“新乐”是从“新兴起”的意义上起的名字,如果从历史上说,其实不少“新乐”比号称“古乐”的西周雅乐更加古老。例如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欣赏 12级市场营销 周小虎 学号2012125060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 一发展历程 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爵士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等。通俗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在现在的中国,随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可谓是一日千里,但在1988年以前,中国乐坛却是一片死寂。 直到1988年,流行音乐之风才突然间被人们感受到。在经过长时间的沉寂之后,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开始逐步迎来发展的高潮。中国音乐由最初反应政治生活、忽略普通民众感情逐渐向大众音乐靠近,开始反应普通民众的内心世界,体现民众的感情和日常生活。代表人物如: 标榜浪子形象的新人——王杰,作品《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充满稚气与傻劲的大男生——张雨生,作品《我的未来不是梦》、《天天想你》; 单恋歌手——陈昇,作品《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周华健,作品《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寂寞的眼》…… 这些乐曲在文化的积淀上反应了中国歌手的进步,也真正体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进步。 其中,在刘德华、张学友等一批老一代流行歌手的铺垫下,2000年11月,伴随着专辑《jay》热销,中国流行音乐未来华语乐坛领军人物、四大天王之首——周杰伦出道,开始以独特的曲风和独一无二

的唱法引领中国流行音乐潮流。 二代表人物简介 (1)生平 周杰伦(Jay Chou),亚洲最具社会影响力和传奇性的偶像天王巨星、“神话”级人物,华语乐坛皇帝、新四大天王之首,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词曲创作家、MV及电影导演、编剧及制作人。2000年后最具指标性流行歌手,四届世界音乐大奖最畅销亚洲艺人,唱片全球总销量近4000万张,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2000年以专辑《jay》出道,2005年以《头文字D》涉足电影,2007年成立JVR有限公司、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不能说的秘密》,2010年主持电视节目《Mr.J频道》,2011年以《青蜂侠》跻身好莱坞进军国际,荣获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新人提名。2012年发行专辑《十二新作》销量一路飙升各大榜首。2013年周杰伦自编自导自演第二部影片《天台》登陆北美,获选美国纽约电影节闭幕片,并且将在全球上映。 (2)创作成就 作为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周杰伦的曲风足以承前启后、极具里程碑意义,而其成就也不可谓不高,主要代表作有专辑《十二新作》、《叶惠美》、《十一月的萧邦》、《七里香》、《八度空间》等,单曲如《青花瓷》、《东风破》、《双节棍》、《蜗牛》、《听妈妈的话》、《上海1943》、《发如雪》等,都深受广大青年喜爱。 (3)创作风格 周杰伦的音乐之所以吸引广大听众在于他以社会现象,人生情感

智慧树知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简史》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中国流行音乐何时产生?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 20世纪20年代 2、中国流行音乐诞生地在哪个城市? A.北京 B.上海 C.香港 D.台湾 答案: 上海 3、中国的第一首流行音乐叫什么名字? A.《夜上海》 B.《夜来香》 C.《毛毛雨》 D.《玫瑰玫瑰我爱你》 答案: 《毛毛雨》 4、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的创作者是谁? A.黎明

B.黎明晖 C.黎锦晖 D.黎锦光 答案: 黎锦晖 5、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的演唱者是谁? A.黎明 B.黎明晖 C.黎锦晖 D.黎锦光 答案: 黎明晖 6、鲁迅评价《毛毛雨》为“人间仙乐”。 A.对 B.错 答案: 错 7、《毛毛雨》的伴奏中只使用了中国的民族乐器。 A.对 B.错 答案: 错 8、《毛毛雨》的伴奏中只使用了西洋的爵士乐器。 A.对 B.错 答案: 错

9、《毛毛雨》的歌词创作中描述了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A.对 B.错 答案: 对 10、《毛毛雨》是用上海话演唱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下面哪些音乐作品是黎锦晖的创作? A.《小兔子乖乖》 B.《毛毛雨》 C.《桃花江》 D.《妹妹我爱你》 答案: 《小兔子乖乖》,《毛毛雨》,《桃花江》,《妹妹我爱你》 2、下面哪些音乐团体属于黎锦晖? A.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B.明月歌舞团 C.联华歌舞班 D.明月歌舞剧社 答案: 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明月歌舞团,联华歌舞班,明月歌舞剧社3、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音乐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中国通俗音乐》教案音乐湘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 2、通过聆听《天堂》《彩云追月》《献给爱丽斯》体验其情感和韵味。初步了解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关系,纠正学生偏颇的音乐信仰,总结通俗音乐的特点, 3、培养学生同歌异唱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看待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能总结通俗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音乐是友谊的桥梁,歌声是情感的纽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的快乐离不开歌声。我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大家平时都听些什么歌呢? 生:举例。一起唱几句。 师:老师这有三小段音乐,大家听听是哪三首歌。 (播放音乐《神话》《龙船调》《我爱你中国》)(课件) 学生对《神话》最熟悉,其他两首歌不太能说出歌名。 师:你们最喜哪种歌曲呢?为什么? 生:通俗,因为好听,好唱。 师:爱听民歌和艺术歌曲吗? 生:不爱听!! 师:看来同学们大多都喜爱通俗音乐,我们先不作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好,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 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本P108—P116 的内容,搜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过程的有关资料,现在我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前,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 师:看来你们对通俗音乐的发展是有所了解的,课前准备的很充分,那么下面这些歌曲你能找到它对应的年代吗?(课件) 《夜曲》三十年代 《乡恋》二十一世纪 《九九艳阳天》七十年代末 《常回家看看》五十年代 《天涯歌女》九十年代

生听一首回答一首,师做讲解:《夜曲》是什么形式的?RAP。《九九艳阳天》的历史背景。《天涯歌女》的风格。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天涯歌女》具有江苏民歌的风格。那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音乐的风格。 三、欣赏歌曲 (一)欣赏《天堂》(mtv) 1、思考题:(课件)《天堂》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 生:蒙古。 师: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草原,羊群,马头琴,湖水。 师: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跑着雪白的羊群。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多么美的草原啊!就象人间的? 生:天堂! 2、(课件)出示腾格尔的简介。 3、出示《天堂》歌谱。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优美的旋律,先不唱装饰音。 生共同唱歌谱的前两行。 师:你发现天堂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宽广 师:节奏呢? 生:舒缓。 师:是的,旋律舒展悠扬,节奏舒缓,在加上装饰音,我们来试一试。 生共同唱有装饰音的歌谱 师:你们觉得哪样更好听? 生:有装饰音的。 师:装饰音可以使单调的长音变得活泼,而且在这首具有蒙古民歌风格的歌曲中,在这宽广的旋律中装饰音也仿佛是蓝天中飘着的几朵白云,又犹如是青青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儿。再加上腾格尔饱含深情的演唱,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草原的美啊! 4、师:我们在上册课本的第三单元中国少数民族中欣赏过这首歌曲《辽阔的草原》(课件),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你们看歌谱和《天堂》的歌谱有什么相似之处吗?生:都是4/4拍的,结束音都是6,都有许多相同的装饰音。 师:你们听(师唱歌谱),它和天堂的旋律有什么相似 之处吗? 生:音高有相似之处。旋律也很宽广。 师: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天堂》就是根据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的素材来写的一首具有蒙古族长调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 师:其实我国的通俗音乐是与我国源远流长、蕴涵丰富、风格独特的民族传统音乐有着血肉联系的。我们再听老师演唱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的典范之作。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

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以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十几个侧面,十分活跃。世传伯牙弹琴,钟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于此时。这反映出演奏技术、作曲技术以及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古琴演奏中,琴人还总结出"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器"的演奏心理感受。著名的歌唱乐人秦青的歌唱据记载能够"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更有民间歌女韩娥,歌后"余音饶梁,三日不绝"。这些都是声乐技术上的高度成就。周代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成就还可以一九七八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 侯乙墓葬中的古乐器为重要标志。这座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媲美的地下音乐宝库提供了当时宫廷礼乐制度的模式,这里出土的八种一百二十四件乐器,按照周代的"八音"乐器分类法(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几乎各类乐器应有尽有。其中最为重要的六十四件编钟乐器,分上、中、下三层编列,总重量达五千余公斤,总音域可达五个八度。曾侯乙墓钟、磐乐器上还有铭文,内容为各诸侯国之间的乐律理论,反映着周代乐律学的高度成就。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论已经确立。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也已经确立。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五声或七声音阶中以宫音为主,宫音位置改变就叫旋宫,这样就可以达到转调的效果。

流行音乐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流行音乐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流行音乐与中学生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学生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近乎狂热的偏爱流行音乐!成为流行音乐文化的主要消费者。 流行音乐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学生的音乐感知,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有其显著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恰巧是中学生所骗爱的,流行音乐的音乐感知是丰富多彩的,首先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所以在中学生繁重的学习之余,成为消除疲劳的最好的“轻松剂”。其次流行音乐唱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由此可以表达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之情的流露、对友情的珍惜、对伤感的抒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对神圣爱情的羡慕和向往。有些同学由于自尊和自信种种原因,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流行音乐便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最好的工具。中学生的情绪比较内隐,因此流行音乐在某些时候还被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活动!再有,流行音乐本身就就是十分情绪化地音乐类型,绝大部分地流行歌曲都就是以抒情为主要内容这就是流行音乐能够和中学生产生心灵共振地根本原因。 流行音乐对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让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音乐——这门艺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以上是流行音乐对中学学生的正面影响。 当然流行音乐也有其负面的影响。近几年来类似于《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特别火爆,无论就是参赛者还就是观众,学生都就是活动地主体。不少中学生逃课去参加比赛,希望有机会圆自己地歌星梦。他们只看到歌星们那光彩照人的一面,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在背后有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和泪水啊!中学生们会认为成功更多来自于运气,成功有捷径可寻,不必经历艰苦与漫长地奋斗。中学生处在为自己将来地人生打基础地阶段,这些不劳而获地侥幸心理极不利于中学生地成长。流行音乐的内容比较丰富。这也是他的一个缺点对于情绪情感本来就不稳定、容易走极端地中学生来说,这些歌曲就成了“假恶丑”地诱因,成了情绪情感极端化地催化剂。有些同学在学习上遭受了挫折,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同时还面临着家长、老师和班级环境地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地情绪情感开始动荡不安,意志力也经受着考验,如果他能及时调整变压力为动力,勤奋刻苦地学习,一段时间后,成绩进步了,不但精神愉悦,还获得了战胜困难地成就感。但就是如果他意志不够坚定,同时又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地影响,这时候就可能造成学生情绪地不稳定和极端 因此对于流行音乐,中学生应谨慎而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浅析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信息传递技术的跨越性发展,人们交际沟通的手段以及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娱乐的触角渗透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电影、电视、歌曲等各类娱乐元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调节部分,而最受追捧的莫过于流行音乐了。在行走的人群中,青年人戴着MP3 听得不亦乐乎;最红最热的歌曲响遍了大街小巷。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节目的出炉,更促使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对于有一定思想和辨别能力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姓名:马欢 分院、系:国际经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3级 学号:IBT13086 指导教师:陈嵚崟职称:教师职称 2015年12月30日

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标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摘要】所谓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内容朴实直白、真挚表达、朗朗上口,被广为传唱欣赏,流传很久的器乐曲和歌曲。中国的流行音乐出现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左右,流行于少数的发展城市中,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深入群众,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了,可以称的上是百姓的精神寄托和真实的写照.在国内得到迅速的传播,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同,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趋于写实。所以流行音乐很容易和群众联系在一起,易于大众接受。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大众生活创作与发展邓丽君音乐

Thesis Title [Abstract]The so-called pop music: popular music. Is refers to the content of the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sincere expression, catchy, was widely sung appreciate, spread long instrumental music and songs. Chinese pop music appears in the 30s of the last century, popular in a few urban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masses, that time is not only an art, can be called is people's spiritual sustenance and realistic portrayal. Spread quickly in the domestic,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by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also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realistic. So pop music is easy to link with the masses, easy to accept the masses. [Keywords]Chinese pop music,Public life,Creation and development,Teresa Teng music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典音乐发展久远,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当时就有音乐作品的记载,而周朝制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也占了重要的地位。这里所说的“乐”并不是单独用乐队来演奏的乐曲。而是与舞蹈同时进行的古典音乐,古代称“乐舞”,另一种古典音乐用于祭祀和庆典的专用音乐,古代叫“雅乐”。到了唐朝更高立[乐府]专司其职,至于乐器的出现也始于远古时期。中国的古典音乐更为世界三大乐系之一,而东方国家的诸多音乐,若考证其本源的话。也都可以归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体系之下,可见其历史的悠远及辉煌是不能让人轻易忽视的,只可惜以西方音乐的巨大冲击下,使得我们逐渐与它疏远,诚为一大憾事。 一、谈谈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律相传皇帝命伶伦律吕,同时按音律,铸钟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书上称之为“五音十二律”。到了周代见于典藉记载:“五音十二律”已完全确立。 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是五声音阶。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徵”(Fa)和“变宫”(Si),形成七声音阶,因为当时“三分损益法”,已经日臻完善,使五音十二律用于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五音: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十二律又分为: --阳声六律--黄钟、太簇约等于简谱--1、2;姑洗、蕤(rui)宾、耒(lei)则、无射(yi)。 3、# 4、# 5、 --阴声六吕--林钟、南吕、约等于简谱--5、6;应钟、大吕、夹钟、中吕。7、#1、! 2、3 --七律:宫、商、角约等简谱:1、2、3;变徵zhǐ、徵、羽、变宫、宫。4、5、6、7 周代的音乐家,推算出的五音音阶序列、七音音阶序列,都很准确。所以,周代的“礼记”中的“礼运篇”中说:“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也。”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伟大成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竹管的长短计算音律。而希腊人则用琴的长短计算法。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法者都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用来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因此,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历代的音乐家,都对音律的准确率作出过应有的贡献。到了明朝,音乐家--朱载堉yù,将自己对音律理论的研究成果,写入一本叫“律吕正义”的书中。被世人公认是音乐十二平均北的创始人。要比欧州早200年!他的理论被清朝圣祖皇帝玄烨以皇帝钦定的规格,颁布天下。 二、谈谈中国古代的乐器 1、相传公元前3000年,伏羲氏创造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1000 年。 2、相传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3、夏、商、周,历史上称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分为特钟和编钟 两种。 特钟:钟体硕大,声音优美而宏亮,主要用来庆祝节日、战胜利日、祭祀、报时,在钟体上铸字,用来记功等用处。 编钟:因为编钟具有十二平均律的功能,因为音高的不同,钟体有大有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流行音乐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自然不会陌生。事实上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补课缺少的一部分,每个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非常喜欢的流行音乐。 在苏联的《音乐百科词典》中,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但发展到今日,流行音乐以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在它之中已经慢慢的衍生出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流行音乐歌词大多通俗易懂、旋律也较为简单,大多朗朗上口。不过发展到今天,流行音乐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也不乏标新立异、艰涩难懂的歌曲。流行音乐四个字已经不单单是字面上的意思了。如今的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及其巨大的影响力,在很多人的心中流行音乐的地位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音乐。而现在,流行音乐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也拥有者不输给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 提到流行音乐,有一个人就不得不谈。他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被无数明星效仿。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全名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简称MJ。杰克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被誉为流行乐之王,是流行音乐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整个现代流行音乐史缔造了一个传奇般的时代。作为一名极为优秀的艺术家,出色的音乐全才,他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舞蹈、舞台表演、时尚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非凡的影响力,他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人,亦是世上为人所公认最受欢迎和最多支持者的艺人。他拥有15座格莱美奖、26座全美音乐奖(全美音乐奖历史上获奖最多的艺人,包括“世纪艺术家之一”)、拥有17首美国billboard榜冠军单曲。他的专辑《Thriller》是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总唱片销量已达亿张(截至2006年底)。2012年官方公布迈克尔·杰克逊唱片总销量已近10亿。这一切都表明了,他的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商品,他的音乐已经成为的一种无形的艺术品。他充满磁性的声音、他的摇滚中的激情洋溢、他慢歌中的真挚情感都深深的打动了他的每一个歌迷。我个人也非常的喜欢他的音乐,事实上,比起传统音乐我更喜欢像他的音乐这样的流行音乐。我相信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和我观点是相同的,流行音乐与我们更为特近,也更能打动我们。 流行音乐大多取材于年轻人的生活,以年轻人的视角去叙述一个故事、一种观点,贴近于我们的经历,因此也更能打动我们。周杰伦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周杰伦,1979年1月1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福建泉州,华语流行歌手、着名音乐人,2000年后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创作歌手,唱片亚洲总销量超过3100万张,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其音乐突破了亚洲原有单一的音乐主题形式,开创了多元化音乐创作和现代流行乐“中国风”的先河,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2000年出道至今人气长盛不衰,稳坐如今亚洲流行乐坛第一把交椅。 他的音乐大多都是描写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内容真挚、动人。就像《七里香》、《后退》、《半岛铁盒》、《彩虹》等等,至今仍然广为传唱,是很多人播放列表中反反复复循环的经典歌曲。而他所开创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也开创了流行音乐的先河,创造性的把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融入了流行音乐之中。在加之方文山通俗中又带有诗词韵律的唯美歌词,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带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艺术价值。比如《青花瓷》、《东风破》、《兰亭序》、《烟花易冷》等等。 流行音乐中虽然不乏精品,但是作为一种商业产物,其中却也充斥着相当多的粗制滥造的作品。而为了迎合大众对快餐文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借助于网络的普及,网络歌曲也就诞生了。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

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2.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

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作者:————————————————————————————————日期: 2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

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2.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

中国通俗音乐 教案

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重点: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国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难点: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 是流行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放影音资料《天堂》) 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曲耳熟能详,是由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在音乐课上唱什么类型的歌曲呢?——流行歌曲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共同来探寻一个话题:中国通俗音乐及其发展历程 同学们光喜欢唱流行歌曲,那你们又是否知道: 1、流行歌曲的正确定义 2、流行歌曲是什么时候在中国才有的呢? 3、中国最初的流行歌曲的“鼻祖”是谁,其音乐作品的特点怎样? 4、它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在今天这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带着这些问题,一一找寻答案。 二、新课教学: 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它是指自身朴素简洁的音乐语言,流畅易记的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的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景和感受,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乐器曲和歌曲。 这是用文字对流行音乐的概述,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找寻的是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都知道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那么探究为同学们所喜爱的通俗音乐的民族发展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条主动脉,下面我们就以时间年代为线索以作品民族化发展为创作元素,对中国流行音乐作详细的追根寻底。 (一)30年代末40年代初: 中国流行音乐的源头在哪呢? 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先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代表人物有:周旋。 (互动)哼唱其中的作品,学生对最初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 播放《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看着曲谱轻声哼唱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通俗歌曲起步并不健康,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通俗歌曲,走上了一条远离时代的畸形道路,总体说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情调萎靡,趣味平庸,演唱矫揉造作,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注:附带介绍轻音乐 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一批优秀抒情的歌曲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通俗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期间代表作品有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注:收集更多的这时期的代表作品) 播放《九九艳阳天》 总结: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强调阶级斗争,通俗音乐处于空白状态。

教师招聘音乐备考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

2015教师招聘音乐备考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问答题(十) 1.宋代器乐合奏有哪些新发展?其特点是什么? 由于宋代音乐文化处于转型时期,即宫廷音乐逐步走向民间,使民间器乐合奏和宫廷器乐合奏一样兴盛起来,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器乐组合形式。宫廷和民间的合奏既有相互融合、影响的一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宫廷合奏形式人数多,规模大,注重气势;而民间合奏是由民间艺人自发组成,在瓦子、勾栏等场所流行的器乐形式。为了便于流动演出,合奏以小型组合为主。 1)民间合奏形式有: 细乐——是用箫管、笙、蓁(即轧筝,读zheng)、稽琴、方响等乐器合奏。 清乐——是笙、笛、荜篥、方响、小提鼓、拍板、轧子等乐器合奏。民间还有专门的组织——清乐社,专门演奏清乐。 小乐器——是由一、二人合奏的器乐形式,如双韵合阮咸,稽琴合箫管,稽琴合葫芦琴等。 鼓板——是由拍板、鼓和笛等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也加轧子、水盏、锣等打击乐器。 2)宫廷合奏形式有: 教坊大乐——是宫廷燕乐中规模最大的合奏形式,所用乐器有荜篥、龙笛、笙、箫、埙、篪、琵琶、箜篌、方响、拍板、杖鼓、大鼓、羯鼓,共13种。整个乐队最多时达300人左右。 随军番部大乐——用于宫廷仪仗,人数达50余人。

2.为什么说宋元说唱音乐已由发展走向成熟? 宋元时期,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出现,说唱音乐得以继续发展。首先,在唐代原本只是在寺院中表演的说唱艺术,到宋元已能在城乡的各个角落进行表演,比如城市的瓦子勾栏、茶楼、酒肆、歌馆等处是表演说唱的重要场所。其次,这种音乐形式变得越来越普及,从城镇到乡村、从官府到宫廷、从普通市民到文人士大夫,说唱艺术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适应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许多大型的长篇说唱以其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宋元说唱由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的几种形式是: 鼓子词 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由于用鼓来伴奏而得名。往往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其音乐待点是反复使用同一曲牌。其形式有两种:一为有说有唱、说唱相间,音乐部分不断重复同一曲牌。如北宋赵德璘《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共十章,另有序和尾。每段先有说白,后唱《蝶恋花》曲牌。二为只唱不说,以同一曲牌歌唱多段曲词。如北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共12首,各首分别叙述其中某一个月的景色。 诸宫调 这种说唱形式是由北宋时期汴京瓦子勾栏中的民间艺人孔三传 创立的,是一种新的大型说唱形式,把我国说唱艺术推进到了新的水平。诸宫调名称的由来,是因其使用了多种宫调,它是—种有说有唱、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120150789 张红健 中国流行音乐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在少数发展城市中,但真正流行音乐的大众化应视为80年代中期。20多年来,流行音乐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冲击着各个音乐欣赏市场并大有发展之势。但正如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决非一帆风顺一样,新时期的中国当代音乐同样也有曲折和坎坷,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容乐观。 一.流行音乐的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后进入真正的繁荣时期。对外开放使国外的流行音乐有了进入中国内地的可能性。中国人思想上的解放与进步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再加上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流行音乐,在度过了80年代与社会话语的磨合期与广大听众的蜜月期之后渐渐步入常态,基本能够按照自身规律独立运行,一个前景广阔的音像娱乐市场渐已形成。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线上升的,流行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经济利益的影响。为了获得足够的利益和回报,流行歌曲的创作陷入了一个怪圈:靠庸俗低下的内容来吸人眼球,依赖所谓时尚却毫无内涵的歌词来哗众取宠。在加上国内对版权立法的不健全,盗版猖獗让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巨大影响。流行音乐需要大众的支持。 从2004年的网络歌曲到2005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再到现在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这些都是中国流行歌曲界的大事。然而中国流行音乐在其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进步了么?仔细想想这些事情,“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固然火爆,观众看起来也大呼过瘾,可实际上这些节目推出的许多歌曲只考虑到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如何可以得到更多金钱上的收益,却忽略了对于音乐本身的关注。这些音乐的确是“流行”极了,可这样的“流行”的背后缺乏真正的音乐态度。粗糙的包装制作早已丧失了音乐的本质,其实质意义只有策划者们才能获得的充足利益。参赛者大多都是翻唱、改编,以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来获得暂时的吸引力,没有自己的风格,只是在学别人。这样做怎么能让流行音乐真正的蓬勃成长。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歌手、创作家,是什么让中国流行音乐萎靡不振?是整个流行音乐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几乎所有的歌手都渴望创作出新的歌曲来实现名利双收,可大多数却缺乏创作的灵感与耐心。而他们又不肯放弃垂手可得的金钱名气,于是翻唱改编成了他们的捷径。他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流行音乐却是原地踏步。李宗盛曾谈到了中国流行音乐圈的诸多怪现状,他直言不讳地批评:“现在的流行音乐圈,包括内地、港台在内,都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 二.流行音乐的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流行音乐失去了希望。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流行乐坛还是有一批血液里流淌着单纯音乐的音乐人在默默用功。如天王周杰伦从别人的故事里寻找灵感,才女戴佩妮会记录长途旅行时的随想,情歌王子宇桐非则回味过去。正因为他们,未来的中国流行音乐还有希望。 我们应该怎样来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可以参考一下欧美国家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比一下中国和欧美的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时间短却迅速,可以说在短短几十年里就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然而这样的发展是站在从欧美流入中国的较成熟的流行音乐的基础上才实现的;而欧美的流行音乐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是从无到有,是从较为缓慢的从不成熟渐渐走到成熟的;还有,欧美的流行音乐大都起源于人民对生活的有感而发。从这对比中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