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织造学实验指导书

织造学实验指导书

织造学实验指导书
织造学实验指导书

《织造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织物设计与试样织造实验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小样织机的工作原理、机器结构及各主要机件的作用。要求学生3~5名为一组,在小样织机上,相互配合完成穿综、穿筘和织物形成等工作,并初步掌握小样织机的工艺设置程序,基本学会小样织机的操作与使用方法,以使学生对织造工艺过程建立起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用具

织样机有手动织样机和计算机控制织样机两类。手动织样机也有多种类型,主要有纯手动织样机和部分电动织样机,前者各个运动都需要手工完成,后者则有部分运动是由电动机传动的,如多臂开口运动等。手动织样机因价格低廉,故仍有不少的应用,但由于纬密、打纬力等不易控制,影响织物的实际效果而逐渐被计算机控制织样机所取代。

计算机控制织样机具有全电子控制织机各运动的功能,随着国产化程度的提高,其应用面已日显广泛,并已取得了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

本实验设备:半自动小样织机、纱样

三、实验内容

1、小样织机机构

小样织机主要由开口部分、引纬部分、打纬部分、卷取和送经部分组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部分主要机件的形状、结构和作用。

2、小样织机使用

画出平纹、斜纹等简单织物的上机图,在织机上进行织轴上机。根据织物上机图进行穿综、穿筘工作,并提通过调整织机工艺参数,织造织物小样。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总电源。

2、运行织样机操作系统软件。

3、进入设计系统,输入纹板图和选色图。

4、经纱上机:织轴、钢筘安装,依照穿综规律进行穿综,根据经纱线密度及组织等因

素确定钢筘传入数并进行穿筘,经纱连接。

5、在主界面上打开控制系统,在对话框中输入设计的纬密值后,按“进入控制系统”

框或回车键,进入织样机的操作界面。

6、运行空压机,打开织样机上的气压开关。

7、调整上机工艺参数:包括经纱张力的调整、后梁高低的调整、中导杆(分绞棒)高

低和前后位置的调整。

8、在操作界面上打开已经设计好的纹板图,按操作面板上的启动按钮,再用鼠标单击

上的“开始运行”按钮,启动织样机。

9、从慢车开始织造,等完全开清梭口后即可按中控台上的“连续运行”按钮使织样机

连续运转。

五、实验记录

表1-1 小样织造的有关设备型号及其工艺参数

表1-2 织物小样规格

五、思考题

1、将试织的布样裁剪成标准尺寸并黏贴在实验报告上,标出布样的主要技术规格。

2、通过上机试织,你认为影响试样外观效果和质量、织造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3、简述小样织机的特点及优缺点。

4、简述织物打样的程序与方法。

附录:织样机操作说明

1.整经

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整经:

?自制整经木板,在整经木板上安装若干个绞钉,将经纱环绕在各绞钉之间。

?购买专用手摇式整经架进行整经。

2.穿经

机上穿经:将排列好的经纱用导纱棒固定在织机综框后方,在织样机上进行穿经。

3.经纱上机

当采用机上穿经时,经纱后部系于织轴上,经纱前部梳理整齐后卡到卷布辊上的卡纱槽内。调整好经纱张力即可。

4.纬纱上机

按织造工艺确定的纬纱排列顺序,将纬纱穿过梭眼,引入梭子。

5.开机/启动

检查并确认织机开口、选纬、引纬、打纬各相关机件运动的动程范围内没有异常阻碍后,请按如下步骤启动织机:

?接通织机外供气源、电源;

?打开位于织机控制柜内的总电源开关;

?按动位于控制柜侧面的计算机启动按钮启动计算机,此时按钮旁边的计算机启动蓝

色指示灯亮;

?待计算机启动后,打开织机操作面板上的电源旋钮开关给织机接通电源,此时电源

旋钮开关上方的织机电源红色指示灯亮;

?双击快捷图标,运行AutoWeavingPro控制软件;

?输入织造参数或打开已有的织造文件(详见软件说明部分);

?按动织机操作面板上的启动按钮,织机启动并开始织造。

6.停车

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暂停织机运行:

?用鼠标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停止按钮;

?按织机操作面板上的停止按钮。

7.经纬纱张力调整

1) 经纱上机张力调整:经纱上机后,按动织机上控制面板上的卷布、退布、送经、回卷按钮或用鼠标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卷布、退布、送经、回卷按钮可将经纱张力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2) 织造过程中的经纱张力调整:在织造过程中若发现经纱张力过大或过小,是由于织造参数中经纱缩率设置不当引起,可按如下步骤调整经纱张力:

?按停止按钮暂停织机运行;

?按织机上控制面板上的卷布、退布、送经、回卷按钮或用鼠标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

卷布、退布、送经、回卷按钮对经纱张力和织口位置进行调整;

?重新设置织造经纱缩率并保存到文件;

?重新开车继续织造。

8.断头处理

?经纱断头:本织机没有经纱断头自停机构,当经纱发生断头时,挡车工应及时发现

并停车,按单步运行按钮,使织机停在打纬状态,此时织机筘座处在前止点位置,

综框处在综平位置,接好经纱断头后继续开车织造。或者按下气源开关,关掉气源,

接好经纱断头后,打开气源开关开始正常织造。

?纬纱断头:手工引纬一般没有断纬,若断纬发生,需重新穿梭。

9.了机

织造结束后,用剪刀剪断经纱,取下织物,修剪两侧布边,对织物进行适当的整理即可。10.关机

要关闭织机请按如下步骤操作:

?按停车按钮使织机停止运转;

?若织机停车位置不在打纬或开口状态,按单步按钮将织机停车位置调整到打纬或开

口状态;

?用鼠标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退出按钮,计算机会提示保存文件,选择保存,计算机

先将当前织造的状态保存到织物文件,以便下次打开文件继续织造,之后织机会安

全复位,织造程序退出;

?关闭织机操作面板上的电源旋钮;

?关闭计算机;

?关闭控制柜内的总电源开关。

实验二上浆与浆纱性能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织机上,经纱要经受反复的拉伸、弯曲和磨损等外界机械作用。经纱通过上浆加工,使浆液被覆在经纱表面,部分浆液浸透到纱线内部一定深度,纱线烘燥后,其表面形成比较完整的、坚韧的浆膜。合理的浆液被覆与浸透可明显提高纱线的可织性,适合织机加工的要求。目前,通常以浆纱强伸性能、耐磨性能、毛羽指数等指标来评价浆纱的可织性。

本实验内容为调浆、上浆以及浆纱性能测定,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内浆液制备、浆纱的模拟上浆方法和浆纱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对比上浆前后经纱的性能和浆纱性能,了解经纱上浆对提高纱线可织性的重要意义。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用具

单纱浆纱机、纱线强伸仪、纱线毛羽仪、旋转式粘度计、电子天平、PH测试剂、恒温水浴锅、浆料、纱样,此外还要准备烧杯、温度计、PH试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根据纤维种类和纱线规格选择合适的浆料和浆液配方,调制浆液。

2.在单纱浆纱机上进行单纱上浆实验。单纱浆纱机的工艺参数要依据上浆纱线特性作精确调整。

3.使用纱线强伸仪、纱线毛羽仪等仪器,分别测试经纱性能和浆纱性能并作出对比分析。

四、实验记录

五、思考题

1.影响浆液质量的因素有那些?实验中如何控制?

2.上浆工艺参数是如何制定的?

3.影响浆纱性能的因素有那些?

4、适宜的经纱上浆率对织造有何影响?

5、反映经纱可织性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对无梭织造来说,哪些性能更为重要?

附录1:浆液粘度测定 一、基本知识

构成浆料的主体材料是一种具有粘着力的材料,即粘着剂。常用粘着刘大多是高分子有机物,以粘着剂为主的浆液粘度是衡量浆液流动性能好坏的标志,它对经纱上浆率、渗透与被复的比例等因素有一定的影响。影响上浆最重要的因素—浆液浓度,在实际生产中是根据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溶液粘度与浓度有一定的函数关系的原理,通过测定浆液的粘度来推断浆的浓度。

二、转式粘度计的工作原理

具有不同粘度的浆液,对在其中以一定速度旋转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粘着性,这种粘着性对物体形成一阻力矩。浆液粘度越大,这种阻力矩越大。通过测量阻力矩的大小来间接测量浆液粘度。其中阻力矩与粘度的关系式:

()2222

=4L

b a a b M a b πη---ωω 式中:M 一阻力矩;η一绝对粘度;ωa 一圆柱形容器角速度;ωb 一转动柱体角速度;a 一圆

柱形容器半径:b 一转动技体半径;L 一圆柱形容器长度;

实测时ωa =0,可在仪器上直接读出η 的绝对值,单位:厘泊(C.P )。黄铜制的转动柱体的直径分大、中、小三种规格,粘度越高,选用直径越小。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浆液准备

准确称取经过烘箱烘3小时后的浆料试样若干克,加入96毫升蒸馏水,让其泡胀数分钟,再加热搅拌,至试样完全溶解均匀,然后使之冷却至20℃±0.5℃(补足加热挥发的水后再搅拌均匀),以回转式粘度计测定其粘度。 2.测定方法

? 调节粘度计水浴温度到规定的数值; ? 根据浆液粘度选择适当的转动柱体,并将它吊在圆柱形容器中,将液体小心倒入测

试容器直至液面达到锥形面下部边缘,将转筒放入液体直到完全浸没为止。将测试器放在仪器托架上并将转筒悬挂于仪器联轴器上;

? 开启粘度计开关,用右手按下启动齿轮,并向左方旋转发动,可将测试器向前后左

右微量移动,至当指针稳定即读数。如读数小10倍,应当换直径大一号的转筒。 ? 使用回转式粘度计测得浆液的粘度是绝对粘度(厘泊)。读取所示的数字乘以转动

柱体的倍数称为测定值,即该浆液的绝对粘度η 为: η =测定值×校正系数(K ) 3.K 的确定

一般用甘油进行校正,用25ml 比重瓶测得25℃时甘油的密度,查25℃时甘油密度与粘度对照表,得粘度A ,再用回转式粘度计测同温度(25℃)时的粘度B 。

B

K A

=

四、实验记录

1. 当浆液浓度不变时,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浆液名称

浓度

五、甘油—水混合物的粘度表

实验三织造工艺流程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熟悉织造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的设置。巩固已学的开口、引纬、打纬、卷取、送经五大运动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织造工艺参数对织物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工艺分析试验和综合性大试织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用具

织机钢尺闪光测速仪

三、实验内容

(一)、织造工艺流程的分析与设计

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产品的不同,熟悉二种以上产品的织造工艺流程,并进行记录和分析,设计一种产品的织造工艺流程。

(二)织造工艺参数对织物质量与外观的影响

分析经纱的上机张力、经位置线、开口时间等参变数对织物生产的影响。

四、实验基本知识

织造参变数可分为:

固定参变数:设计织机时根据其用途制定的一些参数。它们确定了织机的性能及适用范围。生产中一般不做调整,如,胸梁高度、筘座高度、筘座摆动动程等。

可调参变数:根据制织品种的不同,可调参变数应在上机前加以确定,上机时统一调整。主要是:如,经位置线、梭口高度、综平时间、投梭时间、投梭力、上机张力、打纬角等。

合理的工艺参变数应达到下列要求:1)使织物得到最佳的物理机械性能;2)使织物的外观效应充分体现出织物的风格特征;3)减少断头率,提高生产效率;4)减少织疵,提高下机质量;5)降低机物料消耗。

(一)、经纱的上机张力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确定上机张力的原则:1、经密较多或经纱毛羽多时,适当加大上机张力,以利开清梭口;

2、纬密较大或经纱交错次数多的织物,适当加大上机张力,以利打紧纬纱;

3、纱支细,上机张力小些;纱支粗,上机张力大;

4、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大,上机张力大些,防止上层经纱松弛,开口不清;

5、经纱质量不好或上浆质量不好,上机张力小些;

6、准备工序的经纱张力较均匀,上机张力可小些,以保护经纱条干;准备工序的经纱张力不均匀,上机张力可大些,以开清梭口,保持布面匀整。一般可掌握织机上的单纱上机张力不大于细纱断裂强度的30%。生产中常以机上布幅来掌握上机张力。

(二)经位置线(后梁高度)对织物质量的影响

经位置线: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经纱由织口至后梁所构成的一条曲折线。当前部梭口的位置确定以后,主要是通过后梁的不同高度配置来改变经位置线,以适应不同织物要求。1、与织机生产率的关系

后梁位置过高,经纱对后梁的包围角增大,经纱张力增加,断头增多;上下层经纱张力的差异加大,开口时下层经纱伸长大,上层经纱缠绕增多,造成断头增加。

2、与织物外观质量关系

适当抬高后梁,上下层经纱张力不等,打纬时,张力较小的经纱做横向移动,经纱排列均匀,布面丰满;后梁过高,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太大,经纱张力不匀,且易产生跳花疵点。后梁较低,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小,经纱不易做横向移动,布面不丰满。3、与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适当抬高后梁可增加织物强力,但后梁位置过高或过低会使强力降低。

3、确定后梁高度的原则

后梁高度应根据原纱条件、织物品种的不同,同时兼顾布面外观、断头率及织疵。

(1)、织制打纬阻力较大的织物,应抬高后梁,取得较好的打纬条件。

(2)、容易呈现筘痕的织物应抬高后梁,以求布面丰满;

(3)、为使布面组织点突出成颗粒状,应当使用较高后梁的不等张力梭口;

(4)、易开口不清的织物,后梁不宜太高;

(5)、织造斜纹类织物时,适当降低后梁高度,以减小经纱张力差异,可获得梭口清晰、断头少、效率高的效果。

(6)、原纱条干不匀,经纱强力也较差时,后梁可低一些,以减小断头率;

(7)、使用多臂开口机构时,后梁位置应比使用踏盘开口机构时适当降低。

(三)、开口时间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开口时间的早迟决定了打围时经纱张力的大小、采用不等张力梭口时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的程度,及经纱与筘摩擦区段长度的不同。

(一)、开口时间与织造过程及织物质量的关系

1、开口时间提早,打纬开始时经纱张力较大;

2、与织机效率关系

开口时间过早,打纬时经纱张力提高,筘对经纱的摩擦长度加大;开口时间过迟,打纬区增大,打纬时经纱的伸长和在综眼中的摩擦移动增加;这两点都会使断头率增加,织造效率降低。

3、与织物外观关系

开口时间早,纬纱易于打紧且不易反退,织物较紧密,且由于开口早,打纬时经纱张力大,整片经纱张力较均匀,使得布面平整,筘痕消除。开口时间迟,织物不显厚密丰满的外观,经纱张力不匀,布面不平整,经纱排列不均匀,易显筘痕。

4 、与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

中支棉平纹织物:开口时间为216-235mm时,织物经纬向强力最大,超过这个范围,织物强力就会降低;

2/1斜纹织物:开口时间186mm时,织物强力最大,除此之外,强力降低或织造困难。(二)、确定开口时间的原则

应根据织物品种、原料和织机的条件来确定:

1.打纬阻力较大的织物,开口时间应早些,有利于打紧纬纱;2. 经密大的或纱支细的织物,开口时间可迟些,以减少筘对经纱的磨损;3. 经纱张力不匀时,为求布面平整,应采用早开口;4. 使用不等张力梭口以消除筘痕时,应配合较早的开口时间;5. 织机速度较高时,开口时间应略迟,以利于梭子出梭口;6. 宽幅织物应使开口时间迟些,以利于梭子出梭口;7. 使用复动式多臂开口机构时,开口时间应较使用踏盘开口时推迟一些。

五、实验记录

1、织机型号及工艺流程

2、织造工艺参数多产品质量的影响

实验四络、整、浆工艺流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前织准备加工的方法。

2、了解浆料及其配方、上浆工艺。

3、了解整经计算及工艺设计。

4、掌握实验用浆轴的加工方法。

二、基本知识

(一)前织准备加工方法

前织准备加工即织机经、纬纱的准备,它涉及机织准备工序。经纱准备包括络筒、并纱、捻纱、整经、浆纱、穿结经;纬纱准备包括络筒、并纱、捻纱、卷纬、定形等。

1、络筒、并纱、捻纱、卷纱、定形机织用纱线原料主要以管装、筒装和绞装三种形式出现,络筒往往是前织准备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它根据纱线原料的卷装形式选择相应的络筒设备,制成下一道工艺所需的筒子卷装。络筒的基本要求是纱线卷绕张力均匀、筒子成形良好、退解顺利。自动络筒机一般都具有电子清纱、电子定长、空气捻接或机械捻接功能,得到更为完美的纱线品质。

有的织物需要通过并纱来达到纱线的组合。并纱可以采取有捻并纱和无捻并纱,选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有捻并纱在并合纱线的同时,可对纱线加捻,并成的股线具有一定的捻度。无捻并纱仅将纱线并合,并合后的股线无捻度。对长丝并合加强捻时,先采用有捻并纱,由于在并纱机上加了低捻,因而在后续捻丝机上退绕时,股线的集速性好,可避免因单纱间的捻度不一而引起的各种病疵;加中、底捻时,则可直接采用并捻一次完成,省去捻丝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在多种纤维并合中,消除紧松(宽急)股的有效工艺手段是加强单根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度。较为常用的除了并捻抱合工艺(即有捻并纱)以外,还可采用网络抱合(即网络并纱)工艺。

网络并纱是利用压缩空气高速喷射的湍流及旋流的冲撞作用,使各组分中的单丝(低细度)或纱中的单纤维松散、旋转,进而扭(抱)合成假捻点即网络点。网络点增加了并合纱的抱合力,目前化纤织造业中多种纤维的复合大多数采用网络工艺。但网络并纱对由高细度单丝构成的化纤丝难以实施,对复捻丝更为困难。网络点也有消失的可能,即在储运和后道工序退解中逃失,降低抱合牢度。另外,网络并纱的网络度调节不能满足不同纤维或后道工序对抱合度的最佳选择要求。网络点还会影响到染色性能。

目前捻纱普遍采用倍捻纱,但对不同种类的纱线,因纱线线密度、强度、弹性、耐磨性等性能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类型的倍捻机,如真丝倍捻机、化纤长丝倍捻机、短纤纱倍捻机或花式线倍捻机等。一般加捻后,尤其是加强捻的纱线,都应该进行定形,稳定捻度,以防加工过程中产生扭结或者缠绕。

经纱和纬纱的准备加工都可能涉及络筒、并纱、捻纱工序。当经、纬纱以股线形式用于织造时,管纱形式的经、纬纱都需要经络筒、并纱、捻纱,形成股线筒子。经纱筒子供应后续的整经加工,纬纱筒子直接用于无梭织造机供纬或通过卷纬工序加工成有梭织机的间接纬纱。经、纬纱以单纱形式用于织造时,则管纱形式的经纱需经络筒形成筒子,供应整经;管纱形式的纬纱通过络筒制成筒子用于无梭织机供纬,或以直接纬方式(卷绕在纡子上的纬纱)用于有梭织机供纬,也有筒子经卷纬工序加工成有梭织机的间接纬纱。间接纬纱和直接纬纱都需要经过定形方可使用。

2、整经整经是经纱准备的一个工序,它将一定数量的筒子纱线,按织物规格所要求的总根数、幅宽及长度,以适当的张力平行地卷绕成整经轴或织轴,供浆纱或织造使用。

对于单纱整经,则需要确定或者计算总经根数、整经宽度、整经长度和经纱排列循环等工艺参数。

3、浆纱浆纱上浆应确定相关的浆纱工艺参数,其中主要包括浆液温度及浓度、压浆辊压力、上浆速度与伸长率控制、烘房或烘筒温度及分布、浆轴卷绕张力等,以最终获得最佳的浆纱上镜率、回潮率和伸长率等质量控制指标。经纱通过上浆加工之后形成半成品织轴。

用于试织或新产品开发的浆纱可在单纱可在单纱浆纱机或小型分条整经——浆纱连环计上加工。前者更适合于少量加工,并且浆纱加工质量较好,因此是实验的首选设备;后者的生产效率较高。经单纱浆纱机加工的浆纱为筒子卷装,还需进一步由单纱整经机加工成织轴,由于浆纱之后又经受了单纱整经加工,导致对浆纱的损伤,所以对浆纱的质量要求更高。

4、穿结经浆轴和织轴需进一步经结加工,根据织机及产品的情况可采用穿经或结经。如果织机上没有经纱或新织轴与织机上的原有织轴不同,则需进行穿经,穿经是把织轴上的经纱按照织物上机图的穿综顺序,依次穿入经停片、综丝和钢筘。如果新织轴与织机上的原有织轴在纱线类型、纱线细度、总经根数、经纱密度等方面完全相同,则可进行结经,结经是将了机织轴的纱尾与上机织轴的纱头在机后逐根对接起来,然后由了机纱引导,将上机织轴上的经纱依次拉过经停片、综丝和钢筘。穿经或结经结束后即可进行织物试织。

(二)浆料的种类与应用,浆液的配方与调制方法

参见《机织学》第一节“浆料”、第二节“浆液配方与调浆”。

(三)整经计算及工艺参数设计方法

参见《机织学》第四节“整经工艺与产量及质量控制”。

三、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络筒机、整经机、调浆和煮浆设备、浆纱机,

2、实验材料浆料、不同品种纱线。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艺流程的分析与设计

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产品的不同,熟悉二种以上产品的准备生产工艺流程,并进行记录和分析,设计一种产品的准备工艺流程。

(二)准备工艺参数对织物质量与外观的影响

分析络筒工序中经纱的张力、络筒距离、电子清纱等工艺参数,整经工序中整经张力、速度、根数、密度等工艺参数,浆纱工序中上浆工艺参数等对织物准备生产的影响。

五、实验记录

1、准备机械型号及准备工艺流程。

2、各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计算机图形学》新版实验指导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名称完成日期 实验一熟悉Visual C++绘图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C6.0开发环境; 2、掌握MFC编程; 3、掌握CDC图形程序库; 4、掌握VC6.0下的简单图形程序的开发过程。 二、实验性质 验证性 三、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本次实验的目的,了解本次实验要求掌握的内容; 2、能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内容; 3、务必掌握绘图程序的开发流程,为今后复杂的图形程序开发做好准备。 四、实验内容 (一)生成绘图应用程序的框架 开发绘图应用程序的第一步是使用AppWizard(程序生成向导)来建立程序的基本框架。AppWizard为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一系列对话框及多种选项,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选项生成自己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框架。具体步骤如下: 1、从“文件”菜单选择“新建”菜单项,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工程”选项卡,从项目类型中选择MFC AppWizard(.exe)。在“位置”文本框中,可直接输入目录名称,或者单击“…”按钮选择已有的目录。在“工程名称”文本框中输入项目的名称,如Draw,其他采用默认值,这时确定按钮变亮,如下图所示:

2、单击确定按钮,弹出“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1”对话框,如图所示,选择单文档单选按钮和“中文[中国]”选项,表示要生成以中文为用户界面的单文档(SDI绘图程序)。 3、点击下一步,在随后出现的几个对话框中,都点击下一步,表示采用各项的默认设置,直到出现“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6”对话框,如图所示。

4、“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6”对话框中默认设置确定了类得名称及其所在文件的名称。用户可以改CdrawApp、CmainFrame和CdrawDoc的文件名称,但不可以改变它们的基类。 单击完成按钮,应用程序向导显示将要创建的文件清单,再单击确定,MFC应用程序向导就自动生成绘图程序的各项源文件了。 MFC应用程序向导设置完后,点击组建按钮,然后再点击执行按钮,就会出现MFC 应用程序向导生成的完整应用程序的基本框架。

纺织品CAD课程学习指南

《纺织品CAD》学习指南 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24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纺织材料学、织物组织学、纹织工艺基础、纹织物结构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纺织品CAD》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纺织品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理,并通过上机操作学习纺织品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织物组织设计和进行素织物、花织物的辅助设计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通过《纺织品CAD》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种纺织品CAD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原理,掌握用纺织CAD软件设计组织的方法;处理各类素织物产品的方法,包括上机图、穿综图、纹板数据等;处理各类提花产品的纹织工艺方法,包括产品规格、意匠处理、组织处理、纹板处理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如下能力。 1、能综合、灵活运用组织设计方法,在CAD软件中设计织物组织。 2、能熟练运用素织物CAD设计产品。 3、能熟练掌握纹样的意匠处理技法,计算各类提花产品意匠规格,处理纹织工艺。 4、掌握织物的设计要素,合理设计组织。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素质:独立设计思考的能力,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操作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纺织材料,纺织工艺,常用织物的分类、规格、性能。 2、掌握各类织物组织,掌握织物组织的分析。 3、掌握素织物上机图的绘制,掌握织物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的含义。 4、掌握提花机的工作原理。 5、掌握各类纹织物的纹织工艺。 6、了解素织物、提花织物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7、了解纺织品CAD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三、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1、应当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并逐渐提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纺织品CAD是素织物、提花织物织造厂研发部门必须要用到的软件,是一门织物设计和织造生产经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应到素织物、提花织物织造工厂的织造车间实习或参观,具备必要的感性认识。 2、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学习一定要有计划,这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 SolidWorks 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掌握SolidWorks 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 放样的操作方法。 3. 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 征、筋的操作方法 二、 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 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 1 (1) (2) 2 所示。 图 1连接件 图 2草图 (3) 单击【拉伸凸台/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54mm ”,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3所示。 图 3 “拉伸”特征 (4) 120°”,然后 在第二参考中选择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5) 1,选择“反转法线” 1,单选择 4所示。 图4草图 图4建立基准面 底面边线

(6) 单击【拉伸凸台/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12mm”,单击【确定】按钮,如图5所示。 图5“拉伸”特征 (7)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在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6所示。 图 6 中心线 (8) 内输入“8mm”,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添加尺寸】、【选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7所示。 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 -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8所示。

针织物组织与设计

《针织物组织与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表 学时分配表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随着针织行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继新原料、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涌现对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人们对针织服装传统的追求到舒适性的要求,无不使得针织产品在设计方面提升档次,为适应针织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培养高技能型的针织设计人

员迫切急需。 本课程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常见针织产品的编织方法;掌握形成针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掌握在织物上形成各种花色效应的方法;掌握针织物组织的分析和步骤;掌握针织内衣、袜类、毛衫等产品组织的设计。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各类针织产品。对学生针织生产岗位技能的培养,就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理念 一、课程设计原则 本课程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确定好教学项目以后,关键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立学习,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对接。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形式,改为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形式。 二、课程设计目标 (一)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 学生掌握了针织物组织设计以后,能够从事与针织有关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够对横机、圆机生产现场的设备操作、调试与维护;能够独立进行工艺的设计与实施;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宗旨。因而我们课程的项目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三)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以学生为本位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采取的方式 (一)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下达学生的学习任务,实施教学项目。在任务的确定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先进行小项目,如提花轮的选针机构,在调试的过程中学习器件的结构、原理,不再单独分章节讲授器件,而是用到时通过学生的拆装练习更直观的学习。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项目的原理分析、项目所需器材、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项目的注意事项等。 (二)工作过程 学生在实施项目时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到管理员处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组织与工艺的设计。完毕后,通过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项目验收及评价

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 算 机 图 形 学 实验指导书 学号:1441901105 姓名:谢卉

实验一:图形的几何变换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二维图形的平移、缩放、旋转和投影变换(投影变换可在实验三中实现)等是最基本的图形变换,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各种应用程序中,本实验通过算法分析以及程序设计实验二维的图形变换,以了解变换实现的方法。如可能也可进行裁剪设计。 二、实验内容 掌握平移、缩放、旋转变换的基本原理,理解线段裁剪的算法原理,并通过程序设计实现上述变换。建议采用VC++实现OpenGL程序设计。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图形的平移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人或其它物体(如图1所示),用交互操作方式使其在屏幕上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Tx和Ty,则有 x’=x+Tx y’=y+Ty 其中:x与y为变换前图形中某一点的坐标,x’和y’为变换后图形中该点的坐标。其交互方式可先定义键值,然后操作功能键使其移动。 2.图形的缩放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帆船(使它生成在右下方),使其相对于屏幕坐标原点缩小s倍(即x方向和y方向均缩小s倍)。则有: x’=x*s y’=y*s 注意:有时图形缩放并不一定相对于原点,而是事先确定一个参考位置。一般情况下,参考点在图形的左下角或中心。设参考点坐标为xf、yf则有变换公式x’=x*Sx+xf*(1-Sx)=xf+(x-xf)*Sx y’=y*Sy+yf*(1-Sy)=yf+(y-yf)*Sy 式中的x与y为变换前图形中某一点的坐标,x’和y’为变换后图形中该点的坐标。当Sx>1和Sy>1时为放大倍数,Sx<1和Sy<1时为缩小倍数(但Sx和Sy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2)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科技楼四楼 实验日期2014年6月 指导教师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提交日期2014年6月

实验一Window图形编程基础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二、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实验主要开发平台VC6.0; 2、掌握如何在编译平台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简单的Windows图形应用程序; 3、掌握Window图形编程的基本方法; 4、学会使用基本绘图函数和Window GDI对象; 三、实验内容 创建基于MFC的Single Document应用程序(Win32应用程序也可,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程序可以实现以下要求: 1、用户可以通过菜单选择绘图颜色; 2、用户点击菜单选择绘图形状时,能在视图中绘制指定形状的图形; 四、实验要求与指导 1、建立名为“颜色”的菜单,该菜单下有四个菜单项:红、绿、蓝、黄。用户通过点击不同的菜单项,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绘图。 2、建立名为“绘图”的菜单,该菜单下有三个菜单项:直线、曲线、矩形 其中“曲线”项有级联菜单,包括:圆、椭圆。 3、用户通过点击“绘图”中不同的菜单项,弹出对话框,让用户输入绘图位置,在指定位置进行绘图。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主要代码 1、画直线:CClientDC *m_pDC;再在OnDraw函数里给变量初始化m_pDC=new CClientDC(this); 在OnDraw函数中添加: m_pDC=new CClientDC(this); m_pDC->MoveTo(10,10); m_pDC->LineTo(100,100); m_pDC->SetPixel(100,200,RGB(0,0,0)); m_pDC->TextOut(100,100); 2、画圆: void CMyCG::LineDDA2(int xa, int ya, int xb, int yb, CDC *pDC) { int dx = xb - xa; int dy = yb - ya; int Steps, k; float xIncrement,yIncrement; float x = xa,y= ya; if(abs(dx)>abs(dy))

织造学实验指导书模板

《织造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织物设计与试样织造实验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小样织机的工作原理、机器结构及各主要机件的作用。要求学生3~5名为一组, 在小样织机上, 相互配合完成穿综、穿筘和织物形成等工作, 并初步掌握小样织机的工艺设置程序, 基本学会小样织机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以使学生对织造工艺过程建立起感性认识, 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用具 织样机有手动织样机和计算机控制织样机两类。手动织样机也有多种类型, 主要有纯手动织样机和部分电动织样机, 前者各个运动都需要手工完成, 后者则有部分运动是由电动机传动的, 如多臂开口运动等。手动织样机因价格低廉, 故仍有不少的应用, 但由于纬密、打纬力等不易控制, 影响织物的实际效果而逐渐被计算机控制织样机所取代。 计算机控制织样机具有全电子控制织机各运动的功能, 随着国产化程度的提高, 其应用面已日显广泛, 并已取得了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 本实验设备: 半自动小样织机、纱样 三、实验内容 1、小样织机机构

小样织机主要由开口部分、引纬部分、打纬部分、卷取和送经部分组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部分主要机件的形状、结构和作用。 2、小样织机使用 画出平纹、斜纹等简单织物的上机图, 在织机上进行织轴上机。根据织物上机图进行穿综、穿筘工作, 并提经过调整织机工艺参数, 织造织物小样。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总电源。 2、运行织样机操作系统软件。 3、进入设计系统, 输入纹板图和选色图。 4、经纱上机: 织轴、钢筘安装, 依照穿综规律进行穿综, 根据 经纱线密度及组织等因素确定钢筘传入数并进行穿筘, 经 纱连接。 5、在主界面上打开控制系统, 在对话框中输入设计的纬密值后, 按”进入控制系统”框或回车键, 进入织样机的操作界面。 6、运行空压机, 打开织样机上的气压开关。 7、调整上机工艺参数: 包括经纱张力的调整、后梁高低的调 整、中导杆( 分绞棒) 高低和前后位置的调整。 8、在操作界面上打开已经设计好的纹板图, 按操作面板上的启 动按钮, 再用鼠标单击上的”开始运行”按钮, 启动织样机。 9、从慢车开始织造, 等完全开清梭口后即可按中控台上的”连 续运行”按钮使织样机连续运转。 五、实验记录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6.1验证实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掌握二叉树的链表存储结构; (3)初步学会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实验内容 从键盘接受输入(先序),以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立二叉树(以先序来建立),并采用递归算法对其进行遍历(先序、中序、后序),将遍历结果打印输出。 例如:ABCффDEфGффFффф(其中ф表示空格字符) 则输出结果为先序:ABCDEGF 中序:CBEGDFA 后序:CGEFDBA。 3.实验步骤 在微型计算机上调试编写的程序,记录运行结果。 4.参考程序 注意:本程序中以“*”表示空格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二叉树的结构体*/ char data;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 treenode; typedef treenode *tree; create_tree(tree *t) /*按先序建立二叉树的函数*/ { char ch; ch=getchar(); if(ch=='*') *t=NULL; else { *t=(treenode*)malloc(sizeof(treenode)); (*t)->data=ch; create_tree(&(*t)->lchild); create_tree(&(*t)->rchild); }

} preorder(tree t) /*按先序输出*/ { if(t) { printf("%c",t->data);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 } } inorder(tree t) /*按中序输出*/ { if(t) { inorder(t->lchild); printf("%c",t->data); inorder(t->rchild); } } postorder(tree t) /*按后序输出*/ { if(t) { 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 printf("%c",t->data); } } main()/*主函数*/ { tree t=NULL; printf("请按先序方式输入树的结点(以*作为空):\n"); create_tree(&t); printf("\n***********************\n"); printf("先序序列是:"); preorder(t); printf("\n***********************\n"); printf("中序序列是:"); inorder(t); printf("\n***********************\n"); printf("后序序列是:"); postorder(t); printf("\n"); }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李晓东编 电信学院计算机系 2011年11月

实验1 直线段的扫描转换 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直线段扫描转换的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 bresenham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以上算法生成直线段的基本过程; 3.通过编程,会在C/C++环境下完成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 bresenham算法对任意直线段的扫描转换。 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 计算机(每人一台) VC++6.0或其他C/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bresenham算法实现任意给定两点的直线段的绘制(直线宽度和线型可自定)。 实验步骤: 1、复习有关算法的基本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依据算法思想,绘制程序流程图; 3、设计程序界面,要求操作方便; 4、用C/C++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执行; 5、分析实验结果 6、对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7、打印源程序或把源程序以文件的形式提交; 8、按格式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各种算法的基本原理; 2、各算法的流程图 3、实验结果及分析(比较三种算法的特点,界面插图并注明实验条件) 4、实验总结(含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实验2 圆的扫描转换 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点bresenham画圆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以上算法生成圆和圆弧的基本过程; 3、掌握在C/C++环境下完成用中点bresenham算法圆或圆弧的绘制方法。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 计算机(每人一台) VC++6.0或其他C/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用中点(Besenham)算法实现圆或圆弧的绘制。 实验步骤 1.复习有关圆的生成算法,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依据算法思想,绘制程序流程图(注意圆弧生成时的输入条件); 3.设计程序界面,要求操作方便; 4.用C/C++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执行; 5.分析实验结果 6.对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7.打印源程序或把源程序以文件的形式提交; 8.按格式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算法的工作原理; 2.画出算法的流程图 3.实验结果及分析(比较圆与圆弧生成算法的不同) 4.实验总结(含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2016年10月27日

实验三创建和使用R语言数据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R语言中的数据结构。 2.熟练掌握他们的创建方法,和函数中一些参数的使用。 3.对创建的数据结构进行,排序、查找、删除等简单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向量的创建及因子的创建和查看 有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所有州和行政区的20个税务会计师的信息样本 1 以及他们各自所在地的州名。州名为:tas, sa, qld, nsw, nsw, nt, wa, wa, qld, vic, nsw, vic, qld, qld, sa, tas, sa, nt, wa, vic。 1)将这些州名以字符串的形式保存在state当中。 2)创建一个为这个向量创建一个因子statef。 3)使用levels函数查看因子的水平。 2.矩阵与数组。

i.创建一个4*5的数组如图,创建一个索引矩阵如图,用这个索引矩 阵访问数组,观察结果。 3.将之前的state,数组,矩阵合在一起创建一个长度为3的列表。

4.创建一个数据框如图。 5.将这个数据框按照mpg列进行排序。 6.访问数据框中drat列值为3.90的数据。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矩阵、数据框、列表、因子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四数据的导入导出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从一些包中读取数据。 2.熟练掌握csv文件的导入。 3.创建一个数据框,并导出为csv格式。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csv文件(内容自定),并用readtable函数导入该文件。 2.查看R语言自带的数据集airquality(纽约1973年5-9月每日空气质 量)。 3.列出airquality的前十列,并将这前十列保存到air中。 4.查看airquality中列的对象类型。 5.查看airquality数据集中各成分的名称 6.将air这个数据框导出为csv格式文件。(write.table (x, file ="", sep ="", https://www.doczj.com/doc/4112345400.html,s =TRUE, https://www.doczj.com/doc/4112345400.html,s =TRUE, quote =TRUE))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从包中读取数据,导入csv文件的数据,并学会将文件导出。

针织学实验报告

《针织学》实验指导书 一、总则 1.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1)本大纲相关的课程名称及课程属性 针织学,属于专业模块课 2)本大纲的适用范围:纺织工程专业 3)实验总时数:16课时 2. 本大纲的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针织学》课程的理解,巩固课堂内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针织物的基本组织及其特性、针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针织物密度的测定方法及横机的编织原理。 3. 本实验课程的重点和内容 1)针织物密度的测定:测定不同针织物组织的横向密度、纵向密度和总密度。 2)纬编针织物组织分析:分析纬编针织物组织的种类,并分析其特性。 3)手摇横机的操作:掌握横机的操作原理及方法。 4)经编针织物组织分析:分析经编针织物组织的种类及其特性。 4.本大纲的所需实验设备 放大镜、挑针、密度镜、天平、烘箱、圆盘取样器、手摇横机等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实验项目一针织物性能测试 1) 实验类型:验证性 2) 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 3) 学时数:2学时 4) 实验目的:使学生学会针织物密度的测定方法;学会织物密度镜的使用;了解织物密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了解针织物的主要参数及其物理机械性能指标。 5)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认真测定织物密度,掌握密度镜的使用方法及不同组织密度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掌握织物密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了解针织物的主要参数指标包括:线圈长度、密度(横密、纵密、总密度)、平米克重等测试方法。 6)实验过程 密度测试:羊毛衫织物的密度,用以表示纱线线密度相同条件下羊毛衫织物的稀密程度,指织物在规定的长度内的线圈数。通常采用横向密度、纵向密度和总密度来表示。 (1)横向密度(简称横密)

计算机图形学上机实验指导

计算机图形学上机实验指导 指导教师:张加万老师 助教:张怡 2009-10-10

目录 1.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一) – OPENGL基础 ..................................... - 1 - 1.1综述 (1) 1.2在VC中新建项目 (1) 1.3一个O PEN GL的例子及说明 (1) 2.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二) – OPENGL变换 ..................................... - 5 - 2.1变换 (5) 3.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三) - 画线、画圆算法的实现....................... - 9 - 3.1MFC简介 (9) 3.2VC6的界面 (10) 3.3示例的说明 (11) 4.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四)- 高级OPENGL实验...................... - 14 - 4.1光照效果 (14) 4.2雾化处理 (16) 5.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五)- 高级OPENGL实验........................ - 20 - 5.1纹理映射 (20) 5.2反走样 (24) 6.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六) – OPENGL IN MS-WINDOWS .......... - 27 - 6.1 实验目标: (27) 6.2分形 (28)

1.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一) – OpenGL基础 1.1综述 这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使大家初步熟悉OpenGL这一图形系统的用法,编程平台是Visual C++,它对OpenGL提供了完备的支持。 OpenGL提供了一系列的辅助函数,用于简化Windows操作系统的窗口操作,使我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图形编程上,这次试验的程序就采用这些辅助函数。 本次实验不涉及面向对象编程,不涉及MFC。 1.2在VC中新建项目 1.2.1新建一个项目 选择菜单File中的New选项,弹出一个分页的对话框,选中页Projects中的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项,然后填入你自己的Project name,如Test,回车即可。VC为你创建一个工作区(WorkSpace),你的项目Test就放在这个工作区里。 1.2.2为项目添加文件 为了使用OpenGL,我们需要在项目中加入三个相关的Lib文件:glu32.lib、glaux.lib、opengl32.lib,这三个文件位于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lib目录中。 选中菜单Project->Add To Project->Files项(或用鼠标右键),把这三个文件加入项目,在FileView中会有显示。这三个文件请务必加入,否则编译时会出错。或者将这三个文件名添加到Project->Setting->Link->Object/library Modules 即可。 点击工具条中New Text File按钮,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存盘为Test.c作为你的源程序文件,再把它加入到项目中,然后就可以开始编程了。 1.3一个OpenGL的例子及说明 1.3.1源程序 请将下面的程序写入源文件Test.c,这个程序很简单,只是在屏幕上画两根线。 #include

棉及棉型织物小样的试织实训报告总结

2014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课院部服装工程分院班级12纺织本科1班 课程机织产品设计学生人数应到人,实际完成人任课教师实验实训项目棉及棉型织物小样的试织 实验实训目的和要求目的:1.熟悉小样织机的工作原理,了解机器结构及各主要机件的作用。 2.要求学生根据棉及棉型织物设计的相关原理,通过选择不同纱线、织物组织、密度和色纱排列等,设计不同种类的棉及棉型织物。 3.在小样织机上,根据设计的棉及棉型织物的结构参数,利用小样织机进行试织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实训内容 1.根据棉及棉型织物设计的相关原理及方法,通过选择不同纱线、织物组织、密度和色纱排列等,设计不同种类的棉及棉型织物。 2.根据设计的棉及棉型织物绘制相应的上机图,然后利用小样织机进行进行试织。 3.通过织造小样,论证设计棉及棉型织物过程中用到的相关原理及方法,并初步掌握小样织机的工艺设置程序。 4.完成实训报告。 主要实验实 训仪器、器材 小样织机 实验实训总结实验、实训完成情况分析: 实训过程及实训报告完成较好,但是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同学在织造小样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小样表面疵点较多。 改进措施和建议 加强给学生试样制备的指导工作,在学生进行小样试织的过程中,加强指导。 主讲教师签名:开课院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 2015年4 月22 日

2014 ——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课院部服装工程分院班级13时装5班 课程服装材料学生人数应到人,实际完成人任课教师程浩南实验实训项目织物透气性的测试 实验实训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们掌握织物透气性的测试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影响因素。 要求:对不同类型的面料进行透气性能测试,掌握织物透气性的测试方法,并分析不同面料透气性能的区别及影响因素。 实验实训内容 1.分别参照GB/T5453-1997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 2.根据选择的测试方法,制备试样。 3.利用相关测试仪器分别进行面料透气性的测试。 4.分别记录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完成实训报告。 主要实验实 训仪器、器材 面料、剪刀、YG461型织物透气仪等。 实验实训总结实验、实训完成情况分析: 实训过程及实训报告完成较好,但是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同学不参与实验过程;实验试样的制备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进行剪裁;实训报告书写混乱,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不正确。 改进措施和建议 加强给学生试样制备的指导工作,在学生递交实训报告的时候,增强对实训报告的检查力度,对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主讲教师签名:程浩南开课院部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 2015年4月25日

实验指导书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SolidWorks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掌握SolidWorks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放样的操 作方法。 3.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征、筋的 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1所示模型。 (1)单击【新建】按钮一1,新建一个零件文件。 (2)选取前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按钮一I,进入草图绘制,绘制草图,如图2 所示。 图1连接件图2草图 ⑶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出现【拉伸】属性管理器,在【方向】下拉列表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54mm ”,单击【确定】 按钮,如图3所示。 (4)单击【基准面】按钮一1,出现【基准面】属性管理器,其中第一参考选择图形下底面, 然后单击【两面夹角】按钮日,在【角度】文本框内输入"120°,然后在第二参考中选择 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图4建立基准面 (5) 在设计树中右击基准面 1选择“反转法线” 卜,然后再单击基准 面 1单选择 【草图绘制】按钮 ,进入草图绘制,单击【正视于】按钮 ,绘制草图,如图 4所示。 边线 底面 图4草图

(6)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 ,出现【拉伸】属性管理 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12mm ”,单击【确 定】按钮1 如图5所示。 (7) 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 按钮_1,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 6所示。 图6中心线 (8) 单击【等距实体】按钮丄,出现【等距实体】属性管理器,在【等距距离】文本框 内输入 “8mm ”,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 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 【添加尺寸】、【选 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 按钮 ,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 7所示。 律黑 __________________ 严 玄[B 总 -召 厂[.砲 r 韦歼左眛編◎也 17比自口 R an (A ) 广 Efetfi- 图_7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单击【拉伸切除】按钮 □,出现【切除-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如图8所示。 图5 “拉伸”特征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臧辉 适用专业: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 使用班级: 12软件工程 授课时间:2015春季 授课学时:40/30/10学时 使用教材:计算机图形学教程 王汝传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版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教学进度表

实验一直线段的生成算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Bresenham算法的原理; 2、熟悉Bresenham算法的具体c语言实现; 3、掌握dda算法的原理; 4、熟悉dda算法的具体c语言实现。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任务 1、Bresenham算法的c语言实现 2、DDA算法的c语言实现 四、实验重点、难点 对Bresenham算法的原理以及c语言程序的具体实现 (一)Bresenham算法的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Bresenham_line(int x0,int y0,int x1,int y1,int color) { 具体代码根据书上算法2.1.6改写 } Void main() { int gdriver = DETECT, gmode, errorcode; char msg[80]; initgraph(&gdriver, &gmode, "");//初始化图形和局部变量Bresenham_line(100,100,300,300,5); Getch(); Closegraph(); } (二)DDA算法的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DDAline(int x0,int y0,int x1,int y1,int color) { 根据书上算法2.1-2改写 } void main() { int gdriver = DETECT, gmode;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实验指导(1)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实验指导 一.实验总体方案 1.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教材所介绍的图形算法的原理; (2)掌握通过具体的平台实现图形算法的方法,培养相应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具有开发一个基本图形软件包的能力。 2. 实验平台与考核 实验主要结合OpenGL设计程序实现各种课堂教学中讲过的图形算法为主。程序设计语言主要以C/C++语言为主,开发平台为Visual C++。 每次实验前完成实验报告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代码四部分并接受抽查,实验完成后完成实验结果、实验体会两部分,本次实验课结束前提交。 3. 实验步骤 (1) 预习教材与实验指导相关的算法理论及原理; (2) 仿照教材与实验指导提供的算法,利用VC+OpenGL进行实现; (3) 调试、编译、运行程序,运行通过后,可考虑对程序进行修改或改进。 二. 实验具体方案 实验预备知识 OpenGL作为当前主流的图形API之一,它在一些场合具有比DirectX更优越的特性。 1)与C语言紧密结合: OpenGL命令最初就是用C语言函数来进行描述的,对于学习过C语言的人来讲,OpenGL是容易理解和学习的。如果你曾经接触过TC的graphics.h,你会发现,使用OpenGL 作图甚至比TC更加简单; 2)强大的可移植性: 微软的Direct3D虽然也是十分优秀的图形API,但它只用于Windows系统。而OpenGL 不仅用于 Windows,还可以用于Unix/Linux等其它系统,它甚至在大型计算机、各种专业计算机(如:医疗用显示设备)上都有应用。并且,OpenGL 的基本命令都做到了硬件无关,甚至是平台无关; 3) 高性能的图形渲染: OpenGL是一个工业标准,它的技术紧跟时代,现今各个显卡厂家无一不对OpenGL提供强力支持,激烈的竞争中使得OpenGL性能一直领先。 总之,OpenGL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图形软件接口。OpenGL官方网站(英文)https://www.doczj.com/doc/4112345400.html, 下面将对Windows下的OpenGL编程进行简单介绍。如下是学习OpenGL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一个编译环境 现在Windows系统的主流编译环境有Visual C++,C++ Builder,Dev-C++等,它们都是支持OpenGL的。但这里我们选择Visual C++ 作为学习OpenGL的实验环境。 2.安装GLUT工具包 GLUT不是OpenGL所必须的,但它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方便,推荐安装。Windows环境下的GLUT下载地址:(大小约为150k) https://www.doczj.com/doc/4112345400.html,/resources/libraries/glut/glutdlls37beta.zip Windows环境下安装GLUT的步骤: 1)将下载的压缩包解开,将得到5个文件 2)在“我的电脑”中搜索“gl.h”,并找到其所在文件夹(如果是VisualStudio2005,则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二)

实验二类与对象㈡——对象初始化、对象数据与指针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意义及作用,掌握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时间,熟悉构造函数的种类; 2.理解this指针及使用方法,熟悉对象数组、对象指针、对象引用的定义及使用方法,熟悉对象作为函数参数的使用方法; 3.熟悉类与对象的应用及编程。 二、实验学时 课内实验:2课时课外练习:2课时 三本实验涉及的新知识 ㈠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在C++中,提供了两个特殊的成员函数,即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构造函数用于对象的初始化,即在定义一个类对象时,计算机在给对象分配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同时,为对象的数据成员赋初值。 析构执行的是与构造函数相反的操作,用于撤销对象的同时释放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1.构造函数 ⑴构造函数的定义 格式: 类名(形参表) { 构造函数体} ⑵构造函数的调用 构造函数的调用是在定义对象时调用的。 格式:类名对象名(实参表); 类名对象名=构造函数名(实参表); ⑶说明 ①构造函数必须与类同名。 ②构造函数没有返回值,但不能在构造函数前加void类型符(其他没有返回值的成员函数必须加类型符void)。 ③在实际应用中,在定义类时通常应定义一至多个构造函数(重载),以对各数据成员进行初始化;如果不给出构造函数,系统将自定义一个构造函数。 ④构造函数可以可以带参数,也可不带任何参数(称无参构选函数),还可以使用缺省参数。 ⑤不能象普通成员函数一样单独调用。 2.析构函数 ⑴析构函数的定义 格式: ~类名(void) { 析构函数体} ⑵析构函数的调用 析构函数是在撤销对象时自动调用的。 ⑶说明

《服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服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服装材料学 课程名称(英文):TEXTILE MATERIAL 课程性质:配套实验课程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服装材料学实验教程 学时学分:总学时 72 、总学分 4 、实验学时 8 、实验学分 1 开出时间:二年级第一学期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工程方向、针织方向、营销与贸易方向) 先修课程:服装材料基础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服装材料学》是国内外纺织院校服装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且必须的专业基础课程。服装材料是服装的三要素之一。服装材料的分析与鉴别、服装材料的功能性应用、服装材料的处理等均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与设备。服装材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服装用纤维、纱线和织物的基本结构;它们的物理性质及其工艺意义、指标、测试方法;试验仪器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纤维、纱线和织物的基本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内在联系;以及纤维、纱线、织物、服装四者性质间的相互联系。服装材料学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配套的实验课。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能规范地掌握服装材料的定性、定量测试的基本技术,熟悉现代服装材料仪器的基本使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采用保留少量经典性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外,主要将基本操作融入综合实验中,而在实验内容方面更注重于复杂实际样品分析。实验课程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实验为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常用服装性能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近代纺织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对服装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对部分参数进行校正,熟悉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最佳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