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蚯蚓生活习性的研究报告

蚯蚓生活习性的研究报告

蚯蚓生活习性的研究报告
蚯蚓生活习性的研究报告

蚯蚓生活习性的研究报告

探究的课题: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的规律。

探究的目的:通过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特征,和运动方式,以及生理特点来研究其生活习性。

实验器材:蚯蚓若干条、水、玻璃瓶、灯源、纸张、盐、糖、土壤(干,湿各一堆)、枯叶、土块、苹果皮。

实验步骤:

1.观察蚯蚓的运动,当蚯蚓爬行时,把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住不动,这时横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

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不动,这时纵肌收缩、横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另外测试了蚯蚓能否在玻璃瓶里活动。在干燥的玻璃瓶里,蚯蚓活动基本自如,很快竖直地爬上瓶口。但当在玻璃瓶里加上水以后,蚯蚓则无力爬上瓶口。原因是蚯蚓的刚毛无法在湿滑的玻璃上支撑,因而无法运动。

2.将蚯蚓投入盛满水的玻璃瓶中,观察结果。

接近3小时过去了,蚯蚓继续存活。蚯蚓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正常情况下主要是依靠湿润的体表完成气体交换,下雨天时它必须到地面上来透气,而日光较大的天气很少见到蚯蚓,因为它们必须保持身体湿润。

蚯蚓的气体交换:空气(以氧气为主)→湿润体表毛细血管→体内→毛细血管→湿润体表→空气(以CO2为主)。;

3.准备一堆干土,一堆湿土,把蚯蚓先放在干土堆里,约2小时后,蚯蚓爬向了湿土。实验数次,结果都是如此。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的环境,但却不耐受水淹,若遭水长期浸泡,则身体会发生水肿,而致使生活力下降,所以一旦居住环境被水淹没,多数会马上逃之夭夭。

3. 在一张白纸上,放上一堆糖和一堆盐,将两条蚯蚓放在其上。蚯蚓立刻缩成一团,很难受的样子,不断翻滚,并有黄色液体渗出,数分钟后,蚯蚓的身体干瘪下去,死亡了。这是因为渗透现象,蚯蚓细胞体液的外渗导致的。

4. 把蚯蚓放在点燃的灯源附近,蚯蚓立即迅速躲开,如果一直直射它,蚯蚓还会因为体表黏液蒸发而死亡。蚯蚓没有眼睛,但在口前叶上却有一些感觉光线强弱的细胞,畏光,尤其惧怕强烈的日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蚯蚓属变温动物,会因为温度过低(<4℃)而进入冬眠状态,若温度低于0℃以下,又会冻死。温度高达35℃以上,也会进入休眠状态,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5. 把三条蚯蚓,分别放置于盛有枯叶,泥土块,苹果皮的玻璃瓶中。数天后,进行观察,发现枯叶,苹果皮都被啃食过,土块也变成松散的颗粒状。蚯蚓的头部已经退化,身体前端有肉质突出的口前叶,其膨胀时摄取食物,缩细变尖又可挖掘洞穴,而口腔内,还有一些能辨别食物的感觉细胞。

6. 通过用手触摸蚯蚓,蚯蚓都会立即发生蠕动,说明蚯蚓具有触觉。蚯蚓的皮肤上具有很多的小突起,能帮它感知触觉。

7. 在玻璃瓶中安静待着的蚯蚓,当用力敲击、震动玻璃瓶时,它开始静止不动,可一旦敲击震动停止,它就会立即远远的爬离原地。说明蚯蚓害怕噪音和震动。

实验结论:

蚯蚓依靠刚毛蠕动,无法在过于光滑的环境下运动。由于适应了长期的穴居生活,感觉器官极不发达,有触

觉,感光细胞,而无视觉。蚯蚓喜黑暗,潮湿,安静的环境,惧怕震动。负趋光性,杂食性,喜欢的口味偏于酸甜,对苦味和辣味尤为排斥。

研究人: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

五年级九班易中奇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

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doc

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 一天,我在自家门前拔草,一条蚯蚓连同草被我拽了出来,我随手把它们扔在了地上,继续我的工作。等我结束工作收拾残局时,发现蚯蚓已经不会动了,我很是伤心。后来我从妈妈那里了解到,蚯蚓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是这样吗?我将信将疑,决定弄个明白。为了表明妈妈说的正确性,我决定做个实验。 我先找来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并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5条蚯蚓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又反复做了几次,并以每次5分钟为准,还做好了观察记录。发现待在阴暗地方的蚯蚓条数要比待在有阳光照射地方的蚯蚓条数多的多。所以我敢肯定蚯蚓是喜欢待在阴暗的地方的。 为了进一步证明蚯蚓喜欢待在潮湿的环境,我又做了一个实验。再找来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这次我找来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盒子,并且也反复做了几次实验,也是以5分钟为一次实验,同样也记下了观察记录。发现待在潮湿土壤一边的蚯蚓条数要比待在干燥土壤一边的蚯蚓条数多的多。从两个实验可以看出妈妈的说法是正确的,蚯蚓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为了更多的了解蚯蚓,我还上网查了资料。知道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其经济价值很高。蚯蚓是耕耘土壤的"大力士",通过它

的活动,使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增强,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蚯蚓食性广,许多污染环境的有机物质,都可作为它的食料,它还具有繁殖率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特点,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东西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盐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我很高兴,通过亲身经历,让我解开了一个心中的疑惑。这次的经历更让我明白想要保护身边的动物,首先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这样就不会好事办成坏事了。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吧! 一天,我在自家门前拔草,一条蚯蚓连同草被我拽了出来,我随手把它们扔在了地上,继续我的工作。等我结束工作收拾残局时,发现蚯蚓已经不会动了,我很是伤心。后来我从妈妈那里了解到,蚯蚓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是这样吗?我将信将疑,决定弄个明白。为了表明妈妈说的正确性,我决定做个实验。 我先找来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并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5条蚯蚓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为了实验结果的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适应能力很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根据其昼伏夜出、地面排粪、畏光、喜温、喜湿、好气等特点,除可在室外大面积养殖外,亦可在室内开展如瓶养、箱养、池养、立体养殖等多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养殖,现将几种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一、立体多孔槽养殖法立体多孔槽分三种类型:多孔箱(或多孔桶):适合于处理农户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可大规模生产。方法是先将旧木箱(捅)钻孔,孔径2~3厘米,孔的总面积占箱(桶)体侧表面积的一半以上,内养日本大平二号蚯蚓5000~10000条,每月可产鲜蚯蚓1~2公斤,蚓粪35~70公斤。若规模化养殖,则把多孔箱(桶)堆积起来,两列箱体之间距离应在5厘米以上,以利通风、排粪。箱(桶)的容积以30-80升为宜。室内多孔槽:适合于畜牧场、生产队或专业户使用,用角钢焊成长180厘米,宽35厘米,高200厘米的长方体,四周用塑料绳编成,间距为2~3厘米,内装沤制好的饵科和蚓种,每槽可养大平二号蚯蚓2万条。池内多孔槽:由一个水泥池及若干个多孔槽所组成。池长100~1000厘米,宽100-300厘米,高150厘米;四壁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池底设置清理蚓粪的出粪口,在离池底20厘米高处用钢筋焊成底座,钢筋间距为2-3厘米。池内的多孔槽规格根据池的大小决定,一般长60~260厘米,宽10厘米,高130厘米,周围用角钢焊成,四面用钢筋焊接,钢筋间距2-3厘米。多孔槽放在底座上,

两槽之间距离35厘米左右,槽壁距池壁20厘米,饵料和蚓种放在多孔槽外面。以上三种形式都要在槽上覆盖塑料薄膜。饲料的选择及调制:只要是无毒的有机物都可作蚯蚓饲料,含蛋白质过多的单一饵料最好与其他饵科配合投喂。各种饵料都须经过筛选、去杂、堆积沤制一段时间方可直接以上面投喂。马粪等比较碎的饵科可以直接投喂,因为通气孔可以把酵母菌等好气性细茵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把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内,而嫌气性微生物也无法生存,不必担心高温烧死蚯蚓或酸度过高酸死蚯蚓。管理注意事项:把室温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室内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它又直接影响差槽内温度,如果室温高于20摄氏度,就无法控制饲料发酵而增高的槽温。降温的措施有以下几种:(1)浇水降温;(2)池槽上方盖草棚,避免阳光直射;(3)开电扇通风散热;(4)使用空调设备。相反,冬天可采用以下升温办法:(1)覆盖塑料薄膜;(3)利用工厂余热;(3)室内生火;(4)投喂末发酵饲料。注意槽内湿度:多孔槽渗水条件,不伯饵料湿度大,上面覆盖了塑料薄膜,水蒸气也蒸发不出去,保湿性能好,且湿度均匀,注意到所投饵科的湿度不低于75%就可保持一个月的适宜湿度。塑料薄膜若有破损则应及时更换新膜,否则槽壁表层湿度不够,蚯蚓不向外排粪而造成自身污染。注意空气流通:立体多孔槽通气条件好,但新加饵科时会有臭气味,虽然蚯蚓及蚓粪有除臭作用,但短时间内不立即消失,所以养殖室应常开前后窗和天地窗。制造黑暗环境:养殖室一般用黑布或黑色塑料薄膜避光,槽的四周同样围以黑色薄膜,有利于蚯蚓在槽壁上活动、排

蚯蚓的生活环境

(一) 蚯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宜 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在它的身体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等方面必然会对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首先,头部因穴居生活而退化,虽然在身体的前端有肉质突起的口前叶,在口前叶膨胀时能摄取食物,?当它缩细变尖时又能挤压泥土和挖掘洞穴,但因终年在地下生活,并不依靠视觉来寻觅食物,所以在口前叶上不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而只有能感受光线强弱或具有视觉的一些细胞。 蚯蚓的运动器官是刚毛,也就是说它是依靠刚毛来活动的。利用刚毛,它能把身体支撑在洞穴里,或在地面上蜿蜒前进或后退。 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的体节组成的,在每个体节与体节之间的背中央有一个小孔,叫背孔。这个小孔和身体里边相通,所以它的体腔液可以从这个小孔里射出来,利用这种液体湿润身体,以增加它在土穴中的滑润,减少与粗糙砂土颗粒的摩擦,?并防止体表的干燥。此外,体表的湿润还与蚯蚓的呼吸密切相关,?因为它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通过湿润的表皮来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的。 蚯蚓的感觉器官也因为穴居生活而不发达,?只有在皮肤上能感受触觉的小突起,在口腔内能辨别食物的感觉细胞,以及主要分布在身体前端和背面的感光细胞,这种感光细胞仅能用来辨别光线的强弱,并无视觉的功能。 (二) 蚯蚓的"六喜六怕"生活习性 六喜: 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喜安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喜温: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喜带甜、酸味: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喜同代同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调、搬家。 六怕: 怕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怕震动: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怕水浸泡: 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甚至不少陆生蚯蚓能在完全被水浸没的环境中较长久地生存。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怕闷气: 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当氨超过百万分之十七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烟气中主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怕农药: 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一般有机磷农药中的谷硫磷、二嗪农、杀螟松、马拉松、敌百虫等,在正常用量条件下,对蚯蚓没明显的毒害作用,?但有一些如氯丹、七氯、敌敌畏、甲基溴、氯化苦、西玛津、西维因、呋喃丹、涕灭威、硫酸铜、三九一一等对蚯蚓毒性很

实验观察蚯蚓

实验观察蚯蚓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蚯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技能目标:采集、饲养蚯蚓。 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由创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采集饲养蚯蚓、观察蚯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观察蚯蚓的外形、及运动方式 难点:学生实验前的蚯蚓采集与饲养 教学方法:步骤:教学导入——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学生互动——相关知识测评 课前准备:学习小组实验一周前寻找蚯蚓并进行饲养(3—5条为宜);预习课本P9——10内容;通过网络了解有关蚯蚓的资料。 实验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吸水纸或纸箱片)、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探究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大家基本知道了,对蚯蚓的观察。 二、学生活动自学内容 1、小组长引导小组学习目标和查验实验材料用具。 2、认真阅读P9—P10实验方法及步骤、注意事项(时间10分钟)

3、介绍小组采集蚯蚓的过程、装置的设计。 4、经过讨论完成P10页1、2、3、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师、学生互动学习 1、学生介绍自己的实践过程记录,介绍实验器材----------略 教师总结: 采集蚯蚓的生活环境很广泛,在田间、草丛、路旁、庭院等地方的土壤里都可能有蚯蚓。采集蚯蚓最好在夏季大雨过后,到池塘、河渠边的湿润土壤里或肥沃的菜田土壤里挖掘。(如果地表有蚓粪,你可以根据蚓粪颗粒的大小来判断蚯蚓的大小。 学生活动: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小组完成)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颜色,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认清蚯蚓的头部、尾部、环带所在部位?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是否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如果有,它有什么作用?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 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能否听到“沙沙”声响?

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喂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投喂的食品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松鼠的生活习性

动物生活习性的资料

动物生活习性的资料 1、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很奇怪。喜欢生活在海拔200~1600米山区清澈、湍急、清凉的溪流中。通常白 天栖息在岩洞或石缝间,洞内宽敞平坦,白天睡觉,傍晚或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它的食性很广,喜欢 吃鱼、是、蟹、蛇、昆虫、鸟和蛙类等动物。但是,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有捕食能力,因而捕到食物 时,只能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内慢慢地消化。有时它吞下一只蛙,十多天也不能完全消化, 所以,它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几个月不吃东西,照常活得很好。 2、八目鳗鱼是一种能分泌滑腻种液的海鳗,通常能长到40-80厘米,它们生活在1300米深的海底淤泥里,只露出自己的头。这种鳗鱼的嘴里只有一个牙齿,而舌头上却长着一些像牙齿一样的圆盘。它 有一种令人恶心的饮食习惯--只吃死掉的和垂死的海洋动物,而且进食方式十分独特:先用那颗独牙在 动物尸体上钻一个洞,然后探入动物的内部开始吃,先吃掉龌龊的肠肚,再吃下不太新鲜的肉,最后吃 得只留下一具白森森的尸骸。八目鳗鱼生活在没有什么光线的海底,所以视力极差,无法靠之觅食,但 它的嗅觉很好,只要一有“死亡”的气味,它能立即察觉到。 3、蜘蛛是人类的朋友,昆虫的敌人,它们结网捕捉会飞的昆虫。然而,有一种生活在中美和南美 热带雨林中的捕鱼蜘蛛却从来不结网,它们以在水里捕捉蝌蚪和小鱼为主。靠着多毛的脚对水的排斥, 它们能在水面上行走,而且依靠腿毛里潜藏的空气,猎鱼蜘蛛可以潜伏在水里达45分钟。在猎食时它们常常把一条腿伸进水里,在水下晃荡,引诱那些"涉世"不深的鱼浮上水面,一旦这些小鱼上当涉险, 蜘蛛立即抓住猎物,拖上水面,享受美餐。 4、石鳖是一种移动缓慢、吃水藻的软体动物,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气候温暖的地区。石鳖呈 卵圆形,一般只长到5厘米,但在北美的太平洋海岸,有一种石鳖可长到43厘米长。而且它们都有进 化得很有效的进食工具--舌齿,可以用它刮下长的石头上的水藻。但石鳖中的另类--戴面纱的石鳖却不吃素,它们用自己的面纱做成一个45度角的陷阱,当一些不知危险的小鱼、小螃蟹,靠近戴面纱的陷阱 时,“啪!”石鳖立即拉下面纱,罩住猎物,然后,用舌齿咀嚼这些有营养的食品。通常在卵石下和岩石 缝里就能找到它们。 5、说到懒惰,乌龟算是名列前茅的动物,而长着鳄鱼皮一样甲壳的糙甲睡龟,更算是举世无双了, 它可以呆在水里一动不动,竟能让一些植物在它背上生根、发芽、生长,甚至结果。由于这种惰性,水 藻就在它身上自由自在地生长起来,这倒给它披上了一层天然的伪装。懒惰的睡龟其实并不笨。在水底,它的嘴总是张着,露出嘴里特化的粉红色肉赘、肉赘还不断地在嘴里晃动,吸引一些好奇的鱼前来窥探,自然,这只冒失的鱼不久就成了糙甲睡龟的“盘中餐”。然后,慢悠悠的糙甲龟又张开嘴等待下一个牺牲 品的来临。 6、大多数动物都有一个对称的身体,但多是左右对称,球形对称的生物界非常罕见。而放射虫就 长了一个球形对称的身体,并且透明得像玻璃一样。这种美丽的海洋生物看上去就像缀满圣诞树的精美 饰物。其实,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和不中用,它们可算得上是一个好猎手,它们能用身体上长 而尖的棘剌猎取食物,在这根棘剌上布有一层粘液,能捕获碰在其上的食物,并把食物送到嘴里。放射 虫是原始的微型生物,世界上各个海洋里都有,在中太平洋海底特别多。 7、在圭亚那的奔米达地区有一种会发笑的牛。它的喉部长着一个隔音膜,叫时,此膜剧烈颤动, 发出“哈哈哈”的声音,人们就形象地称它为“哈哈牛”或“笑牛”,又因它的叫声像古稀老人在爽朗 地笑,所以还被称为“笑老人”。 8、八目鳗鱼是一种能分泌滑腻种液的海鳗,通常能长到40-80厘米,它们生活在1300米深的海底淤泥里,只露出自己的头。这种鳗鱼的嘴里只有一个牙齿,而舌头上却长着一些像牙齿一样的圆盘。它 有一种令人恶心的饮食习惯--只吃死掉的和垂死的海洋动物,而且进食方式十分独特:先用那颗独牙在 动物尸体上钻一个洞,然后探入动物的内部开始吃,先吃掉龌龊的肠肚,再吃下不太新鲜的肉,最后吃

蚯蚓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的实验报告 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阴暗的环境。 蚯蚓的生活习性: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中。 蚯蚓的身体结构:环节动物,身体上有许多环节,无眼有口。 蚯蚓的食物:腐叶和土壤。 探究实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20条蚯蚓,一个塑料盒,一些肥沃潮湿的土壤,一些肥沃干燥的土壤。 实验相同点:蚯蚓,温度,环境。 实验不同点:土壤潮湿程度。 实验过程:1、将塑料盒两边分别放上肥沃潮湿的土壤和肥沃干燥的 土壤。 2、再将两边分别放上10条蚯蚓。 3、过5分钟,翻开土壤观察两边个有几条蚯蚓。 实验结论:蚯蚓更喜欢潮湿的土壤。篇二: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2. 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材料用具:活蚯蚓、糙纸、玻璃板、棉球、放大镜 提示 1、 在观察活蚯蚓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是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 实验后别忘了把蚯蚓放回自然环境 方法步骤: 1、 蚯蚓的生活环境 联系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通常会在_______地方找到蚯蚓,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_____,蚯蚓通常在_______时间出来活动。 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呈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克服运动的阻力,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构成,如果观察室发育成熟的蚯蚓,你会发现身体上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与其他体节的颜色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__________,如同在蚯蚓的身上带了一个环,称为________;你是怎样区别它的前端、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因此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对称。数一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 ____节。

蚯蚓的习性

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在它的身体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等方面必然会对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首先,头部因穴居生活而退化,虽然在身体的前端有肉质突起的口前叶,在口前叶膨胀时能摄取食物,?当它缩细变尖时又能挤压泥土和挖掘洞穴,但因终年在地下生活,并不依靠视觉来寻觅食物,所以在口前叶上不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而只有能感受光线强弱或具有视觉的一些细胞。 蚯蚓的运动器官是刚毛,也就是说它是依靠刚毛来活动的。利用刚毛,它能把身体支撑在洞穴里,或在地面上蜿蜒前进或后退。 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的体节组成的,在每个体节与体节之间的背中央有一个小孔,叫背孔。这个小孔和身体里边相通,所以它的体腔液可以从这个小孔里射出来,利用这种液体湿润身体,以增加它在土穴中的滑润,减少与粗糙砂土颗粒的摩擦,?并防止体表的干燥。此外,体表的湿润还与蚯蚓的呼吸密切相关,?因为它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通过湿润的表皮来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的。 蚯蚓的感觉器官也因为穴居生活而不发达,?只有在皮肤上能感受触觉的小突起,在口腔内能辨别食物的感觉细胞,以及主要分布在身体前端和背面的感光细胞,这种感光细胞仅能用来辨别光线的强弱,并无视觉的功能。 (二) 蚯蚓的"六喜六怕"生活习性 六喜: 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喜安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喜温: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喜带甜、酸味: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喜同代同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调、搬家。 六怕: 怕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怕震动: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怕水浸泡: 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甚至不少陆生蚯蚓能在完全被水浸没的环境中较长久地生存。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8中生物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伊通八中生物实验: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班级:八年2班姓名: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蚯蚓》 自我 评价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实验 材料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饲养蚯蚓装置 探究过程提出 问题 1.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蚯蚓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有什么作用? 作出 假设 根据小时候的经验,猜测蚯蚓习惯生活在疏松、肥 沃的土壤中,有时喜欢在石板下面;在蚯蚓的运动 中,发现体节在不断变化,可以猜测体节具有辅助 运动的作用。 制定 计划 实施 计划 1.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把蚯蚓放在阴暗的 盒子里,然后用手电筒照射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它 对光线有反应么?哪一端的反应较为灵敏?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 共有节。在前端有一个分节明显 的。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有 利于。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 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变 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3)蚯蚓(填“能”或“不能”)向后移动 探究 结果 1.蚯蚓生活在环境中。 2.蚯蚓体的运动器官是。蚯蚓适应在 (填“粗糙”或“光滑”)的表面移动。 3.为什么蚯蚓在潮湿的土壤中? 表达与交流学生小组间进行交流 反思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表是为什么?

评价策略: 1、将学生分组,分为5人一组,推选一名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及组员的权益和职责,使每个成员明白他们是一个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团队。 2、课前,对实验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要领以及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然后由他们将实验报告单和课堂评价表分发到本小组成员手中,并带领小组成员对照评价量表和实验指导完成预习环节,在班长和课代表的协助下检查预习情况。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小助手”作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老师对实验过程和评价的组织实施。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的生活习性 所在学校:钢城八小指导老师:金勇老师研究学生:匡骏杰 获得途径 1 百度搜查 2 阅读相关书籍 3 问大人或老师 研究项目 1 蚯蚓为什么有再生能力? 2 蚯蚓喜欢吃什么? 3 为什么下雨时蚯蚓都跑出来? 4 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5 蚯蚓有眼睛吗? 6 蚯蚓没头没嘴怎么吃东西? 7 蚯蚓怕水浸泡吗? 8 蚯蚓怕光吗? 9 适合饲养蚯蚓的温度是多少? 相关解答 蚯蚓为什么有再生能力 解答:蚯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身体被切断以后,在断掉的地方会生出好似胚胎的组织,很快将失去的部分补偿好,长成一条新的蚯蚓。再生能力强的是切断蚯蚓前端五节到八节的地方,如果把蚯蚓九节以上的地方切断,再生能力就很慢,生殖器官也不能恢复。如将蚯蚓的第十五节以后切断,就不能再生出头部,只会长出一个缺脑袋的尾状体,成为一条两个尾巴的变态蚯蚓。 蚯蚓喜欢吃什么 解答:将泥土堆放在一边或直接将其吞下作为食物。蚯蚓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掘出洞穴。有些蚯蚓把吞咽下的泥土带到土表,又以小土粒或蚯蚓粪的形式将其排泄出来。 蚯蚓也会伸出洞外,拖一些地上的植物残叶为食...... 为什么下雨时蚯蚓都跑出来 解答:当下雨时,雨水会渗到土壤里,从而占据了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挤走了空隙间原有的空气,蚯蚓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土壤里不能得到充足的空气,所以爬到地表来呼吸。 但是雨停以后,蚯蚓很容易死亡,体壁上的水分蒸发这是因为它的体壁上的水分蒸发,无法维持湿润而造成窒息而死。

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解答: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并且富含有机和无机物的土壤中。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技能,蚯蚓的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在亿万年的进化中逐渐演变积累起来的,同样是对环境的适应。其主要好处是易于获取食物和躲避天敌等。喜欢潮湿没有光线的土壤里不过还是因为要躲避自己的天敌 蚯蚓有眼睛吗 解答:严格意义上说,是没有的。 蚯蚓的感觉器官不发达,作壁上的小突起为体表感觉乳突,有触觉功能; 口腔感觉器分布在口腔内,有味觉和嗅觉功能; 光感受器广布于体表,口前叶及体前几节较多,腹面无,可辨别光的强弱,有避强光趋弱光反应。与其他许多生活在地底及洞穴里的生物一样,蚯蚓没有眼睛。但它有很发达的感光器官。此外,当蚯蚓在地下打洞时,身体四周的小细毛能感知震动和周围的情况。所以,眼睛对蚯蚓来说非但没有帮助,还是一种累赘 蚯蚓常年生活在黑暗的地下,眼睛的功能已经退化了。 蚯蚓没头没嘴怎么吃东西 解答: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在它的身体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等方面必然会对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首先,头部因穴居生活而退化,虽然在身体的前端有肉质突起的口前叶,在口前叶膨胀时能摄取食物,?当它缩细变尖时又能挤压泥土和挖掘洞穴,但因终年在地下生活,并不依靠视觉来寻觅食物,所以在口前叶上不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而只有能感受光线强弱或具有视觉的一些细胞。 蚯蚓的运动器官是刚毛,也就是说它是依靠刚毛来活动的。利用刚毛,它能把身体支撑在洞穴里,或在地面上蜿蜒前进或后退。 蚯蚓怕水浸泡吗 解答:蚯蚓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氧溶在体表湿润薄膜中,再渗入角质膜及上皮,到达微血管丛,由血浆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输送到体内名部分。蚯蚓的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经常保持体表湿润,有利于呼吸作用。有人认为蚯蚓也能在水中进行呼吸或行泛氧呼吸。 虽然如此,长时间呆在水里也是不行的。 蚯蚓怕光吗 解答:蚯蚓体内含水量很高,而它又缺乏保水机制,如果暴露在阳光下就会干死,而且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而它的皮肤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失水就会窒息。蚯蚓暴露在光下还容易被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2.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材料用具:活蚯蚓、糙纸、玻璃板、棉球、放大镜 提示 1、在观察活蚯蚓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体表,是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实验后别忘了把蚯蚓放回自然环境 方法步骤: 1、蚯蚓的生活环境 联系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通常会在_______地方找到蚯蚓,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_____,蚯蚓通常在_______时间出来活动。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呈_________,是否有利于克服运动的阻力,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构成,如果观察室发育成熟的蚯蚓,你会发现身体上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与其他体节的颜色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__________,如同在蚯蚓的身上带了一个环,称为________;你是怎样区别它的前端、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因此蚯蚓的身体呈_______对称。数一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____节。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____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是_____,朝向身体的后方。 (3)、用手指触摸蚯蚓的体表,能不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粘液?粘液有什么意义?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体表保持湿润? 3、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让其运动,特别注意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把耳朵凑近糙纸仔细听一听,听到了什么? (2)、把蚯蚓移到光滑的毛玻璃板上,观察运动。 (3)、认真观察记录,并完成下表: 如果运动不同,原因是。

蚯蚓生活习性的研究报告

蚯蚓生活习性的研究报告 探究的课题: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运动的规律。 探究的目的:通过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特征,和运动方式,以及生理特点来研究其生活习性。 实验器材:蚯蚓若干条、水、玻璃瓶、灯源、纸张、盐、糖、土壤(干,湿各一堆)、枯叶、土块、苹果皮。 实验步骤: 1.观察蚯蚓的运动,当蚯蚓爬行时,把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住不动,这时横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 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不动,这时纵肌收缩、横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另外测试了蚯蚓能否在玻璃瓶里活动。在干燥的玻璃瓶里,蚯蚓活动基本自如,很快竖直地爬上瓶口。但当在玻璃瓶里加上水以后,蚯蚓则无力爬上瓶口。原因是蚯蚓的刚毛无法在湿滑的玻璃上支撑,因而无法运动。 2.将蚯蚓投入盛满水的玻璃瓶中,观察结果。 接近3小时过去了,蚯蚓继续存活。蚯蚓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正常情况下主要是依靠湿润的体表完成气体交换,下雨天时它必须到地面上来透气,而日光较大的天气很少见到蚯蚓,因为它们必须保持身体湿润。 蚯蚓的气体交换:空气(以氧气为主)→湿润体表毛细血管→体内→毛细血管→湿润体表→空气(以CO2为主)。; 3.准备一堆干土,一堆湿土,把蚯蚓先放在干土堆里,约2小时后,蚯蚓爬向了湿土。实验数次,结果都是如此。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的环境,但却不耐受水淹,若遭水长期浸泡,则身体会发生水肿,而致使生活力下降,所以一旦居住环境被水淹没,多数会马上逃之夭夭。

3. 在一张白纸上,放上一堆糖和一堆盐,将两条蚯蚓放在其上。蚯蚓立刻缩成一团,很难受的样子,不断翻滚,并有黄色液体渗出,数分钟后,蚯蚓的身体干瘪下去,死亡了。这是因为渗透现象,蚯蚓细胞体液的外渗导致的。 4. 把蚯蚓放在点燃的灯源附近,蚯蚓立即迅速躲开,如果一直直射它,蚯蚓还会因为体表黏液蒸发而死亡。蚯蚓没有眼睛,但在口前叶上却有一些感觉光线强弱的细胞,畏光,尤其惧怕强烈的日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蚯蚓属变温动物,会因为温度过低(<4℃)而进入冬眠状态,若温度低于0℃以下,又会冻死。温度高达35℃以上,也会进入休眠状态,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5. 把三条蚯蚓,分别放置于盛有枯叶,泥土块,苹果皮的玻璃瓶中。数天后,进行观察,发现枯叶,苹果皮都被啃食过,土块也变成松散的颗粒状。蚯蚓的头部已经退化,身体前端有肉质突出的口前叶,其膨胀时摄取食物,缩细变尖又可挖掘洞穴,而口腔内,还有一些能辨别食物的感觉细胞。 6. 通过用手触摸蚯蚓,蚯蚓都会立即发生蠕动,说明蚯蚓具有触觉。蚯蚓的皮肤上具有很多的小突起,能帮它感知触觉。 7. 在玻璃瓶中安静待着的蚯蚓,当用力敲击、震动玻璃瓶时,它开始静止不动,可一旦敲击震动停止,它就会立即远远的爬离原地。说明蚯蚓害怕噪音和震动。 实验结论: 蚯蚓依靠刚毛蠕动,无法在过于光滑的环境下运动。由于适应了长期的穴居生活,感觉器官极不发达,有触 觉,感光细胞,而无视觉。蚯蚓喜黑暗,潮湿,安静的环境,惧怕震动。负趋光性,杂食性,喜欢的口味偏于酸甜,对苦味和辣味尤为排斥。 研究人: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 五年级九班易中奇 完成时间: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 糖 盐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蚯蚓要怎么养呢?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蚯蚓的养殖技术吧。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 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 因此,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 蚯蚓养殖技术一、蚯蚓的生活习性: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

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 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 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 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2、养殖方式:建场十年,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

蚯蚓和蚂蚁的生活1

科学领域(动植物):蚯蚓和蚂蚁的生活 时间:11月6日星期二上午 执教者:林小娟 指教地点:大二班教室 一、活动目标: 1、在了解蚯蚓和蚂蚁的基础上,比较蚯蚓和蚂蚁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2、通过对蚯蚓和蚂蚁的对比,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对蚯蚓和蚂蚁的对比,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蚯蚓和蚂蚁的对比,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难点:通过对蚯蚓和蚂蚁的对比,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我知道的蚯蚓”“可爱的蚂蚁”展板,蚯蚓和蚂蚁每桌各一盘,每组一张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谈话引趣。 (1)教师出示两块展板,谈话导入活动。 (2)导入语:最近我们都在认真照顾蚯蚓和蚂蚁。这两种小动物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 2、教师介绍记录表。 (1)导入语:蚯蚓和蚂蚁到底有什么是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的?请每组小朋友进行讨论后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可以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在“比较不同点”中有三栏,第一栏是记录他们外形特征的不同,第二栏是记录他们生活习性的不同,第三栏是记录他们生活环境的不同。 3、幼儿分组观察、讨论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小组长组织讨论和记录情况。 4、分享交流各组的讨论和记录。 (1)师:“哪一组小朋友先派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观点。” (2)幼儿交流时,教师用简单的图示在大记录上记录并梳理幼儿的探究结果。 A、比较蚂蚁和蚯蚓的相同点:他们都是爬行动物。 B、比较蚂蚁和蚯蚓的不同点:

分类:蚯蚓是环节动物;蚂蚁是节肢动物(昆虫)。 生境: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蚂蚁生活在露地。 行动:蚯蚓无足,靠身体收缩延伸前进;蚂蚁靠翅和足行动。 食性:蚯蚓腐食性;蚂蚁杂食性。 性别:蚯蚓雌雄同体;蚂蚁雌雄个体分明。 复眼:蚯蚓没有复眼;蚂蚁有复眼。 习性:蚯蚓散居;蚂蚁群居,属社会性性昆虫,群体内有分工,多型。五、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更加详细的观察分析蚂蚁和蚯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二)探究实验:蚯蚓的运动 问题:蚯蚓的这些特征使得蚯蚓可以在 土壤中自由穿梭,那么蚯蚓是怎样的运动 呢?先来探究一个问题: 探究:蚯蚓的运动在光滑的表面还是粗糙 的表面快? 引导实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 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实验改进:器材:蚯蚓1只、镊子、大试 管、擦镜纸、滴管、烧杯、清水 步骤:1.取1只底层盛少量水的试管,将擦镜 纸贴在试管一边内侧,另一边保持原装,形成 对照; 2.取1只蚯蚓并清洗粘土,放入试管中; 3.实验观察 实验结束,提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蚯蚓的运动与不同环境有 关? 引导学生用手摸蚯蚓的体表,再摸腹部有 什么不同?再用放大镜观察腹部,有何发 现? 本实验中已经保证了单一变量原则、 对照原则了,还需要保证什么原则?应该 怎么做? 完成导学案上的实验 报告 作出假设并思考: ①如何保证单一变量 原则?②如何设置对 照实验? 按照制定计划进行小 组实验,并作记录。 回答问题 观察和思考,并 阅读课本明白:运动是靠 肌肉的收缩来进行的,还 需要腹部的刚毛辅助运 动,刚毛很细小,可以在 粗造的表面起到固定的 作用。 重复原则,还应该去重复 这个实验来论证实验。 展示问题 探究实验过 程 展示实验改 进方法 微视频展示 小组实验中 成功的案 例。 (三)情感升华:蚯蚓和人类的关系 1.视频:蚯蚓的作用 2.情感升华 动物和人一样,都是地球的主人,我们 要热爱大自然,爱惜周边的生物,所以我 们的蚯蚓应该如何处理?(点赞评价) 观看+阅读归纳:处理 垃圾、肥沃土壤、饲料、 食用、药用等。 针对蚯蚓的处理各抒 己见 播放:蚯蚓 的作用 课件图片展 示蚯蚓的生 活环境。

动物的生活习性

1、甲鱼的生活习性 鳖是变形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鳖无鳃,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肺大而多泡,海绵状,对水中生活十分适应。鳖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满了用于水中气体交换的毛细血管,随着水流从口中的吞吐,也可进行水中气体交换。所以,鳖在冬眠期潜栖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状鼻孔伸到贴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维持生命。由于鳖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较长时间潜栖水底。 在温暖地区的水系,鳖的生长期很长;在北方地区,每逢北风呼啸霜铺地、草衰苇败绿水寒的季节,鳖潜伏水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也不动。鳖平时潜栖在水底泥沙上,头颈藏在体内,双目炯炯窥视水底世界,当鱼虾等游到它的身边时,则突然伸颈袭击,一口咬住不放。在晚春、炎夏和初秋季节,波平浪暖,绿菌铺地,它们常常爬到岸边晒太阳。在风平浪静的炎夏中午前后,常浮到水面,把管状的鼻子伸到水外呼吸空气。稍有风吹草动,立即潜入水中。在温暖季节,每到气压低的阴雨天,鳖也纷纷游到水面呼吸,有时全身露出水面。尤其在阴云密布、大雨滂沱、江河涨水、惊涛拍岸时,常有几十公斤的老鳖探颈张望。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地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鳖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植都是很不利的。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赃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时,同类可互相残食。所以在饲养时一定要大小分类,切不可不同规格的鳖混养在同一池中,以免互相残杀,造成损失。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吃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长生。 鳖是一种变温动物,对周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外界温度降至15℃以下时,鳖就开始停食,潜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养鳖,生长缓慢,一般一年只长100克左右。为了加快鳖的生长速度,在人工养殖中常采用加温措施,打破鳖的冬眠习性,加快生长速度。 2、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营底本生活喜生活于淤泥较厚的静水中。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沼和江河等有软泥的地方。由于生活于光线较差的淤泥中,眼睛退化,只有靠触须来寻找食物。泥鳅可生活在溶氧极小的水或淤泥中,除进行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和肠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当水温高、气压低或密度过大、水中溶氧不足时,可跃出水面吞吸空气,行肠管呼吸。泥鳅的适宜生活水温为20-30℃。当水温过高或过低,以及天旱水浅时,往往潜入泥层度过不良环境。通常除遇到缺氧、染病和气候恶劣等原因外,几乎不到水的中、上层活动、冬季池水干涸时,钻入软泥中,靠少量水分保持皮肤湿润,并行肠呼吸维持生命。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是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体、水丝蚓、藻类以及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植质等。幼体阶段捕食动物料,然后转为杂食性,成鳅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水温在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上升到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生长迅速。一旦超过32℃,食欲则减退。平时多在夜间摄食,生殖期间则在白天,而且雌鱼摄食明显增加。 3、青虾的生活习性 青虾生活在淡水,且能适应低盐度的水域。水质要求中性或偏碱性。青虾在水温上升时,在沿塘边、河岸浅水处活动,秋冬季向深水处移动,由于深水的溶氧、饵料生物条件的影响,青虾很少进入池塘中心的深水水域。青虾适应的潜伏深度为1-1.5米。青虾的游动能力较弱,通常是在塘底和水草丛中攀缘爬行。白天喜隐蔽,晚上出来活动觅食。越冬期间则潜伏于水底的石砾、泥穴、树枝或草丛中,清明前后出来活动。 青虾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幼体孵出后,从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