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名词解释

宗教名词解释

宗教名词解释

种姓制度:印度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我国将其译为种姓制度。

藏传佛教:印度的密宗佛教与西藏的原始宗

教融合。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

西行求法:从中国本土出发。向西前往西域各国,直至印度,求取佛教真经—梵文的经书。

禅宗:以直下顿体佛陀所证清净心,“明心见性”为宗旨的佛教分支。

四圣谛:苦、集、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盂兰盆节:是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种形式。在中国、日本等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要向僧众敬斋戒饭,寺院还要举办水陆法会等活动。

南传佛教(小乘):向南传向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阿含经》:载有大乘的名目,佛说他的弟子有发大乘心者,大乘所修的六度四摄等内容,也见于原始宗教制度。

四众弟子:出家男女二众子比丘,比丘尼和在家男女二众优婆赛、优婆夷。

原始佛教:历史学家将释迦牟尼在世至灭度后的一百年间的佛教称为原始佛教。

三教合流:中国历史上佛、儒、道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过程。

初转法轮:佛教把佛陀的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

八分舍利:将涅槃后的释迦牟尼的如来舍利分为八分。

打七:又称修七,佛教修行以七天为期限。会昌发难:寺院经济的膨胀,激化了佛教与统治者的矛盾,酿成了唐武宗会昌毁佛事件,使佛教元气大伤,典籍多有散失,一些宗派灭亡。

法阿育王富加尔战争:阿拉伯境内,在禁月(1、7、11、12)内发动战争。

代表团三年:631年阿拉伯半岛的贝部因部落,纷纷派遣代表团到麦地那觐见穆罕默德,宣布皈依伊斯兰教。

乌玛公社: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着手进行宗教社会改革,与各个氏族集团订立一系列协议,制定各部落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创建乌玛公社。

侯达比亚协议:为占领麦加,628年穆罕默德率领1400人以朝觐麦加为名向麦加试探性进军,在距离麦加9英里的侯达比亚村时,遭麦加人武装阻拦,数日谈判,签订侯达比亚协定。

辞别朝觐: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赴麦加朝觐,这是他最后一次朝觐活动。

《古兰经》:是阿拉伯文记载的宗教经典,是穆罕默德在22年传教活动中,根据临时事件和宗教活动需要以安拉之名陆续编写的,是穆罕默德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

宗教学通论作业

读梁启超《佛教教理纲要》《佛教心理学》梁启超谈修养姓名:杜建林专业:哲学系伦理学学号:10420111152200 从认识论出发的因缘观 宇宙何以能成立?人生何以能存在?佛的答案极简单——只有一个字(词)——“因缘”。因缘这个字(词)怎么解呢?佛典中的解释,不下几百万言,今不必繁征博引。试用现代通行的话解之,大约“关系”这个字和原意相去不远。佛自己解释“因缘”最爱用的几句话是:“有此则有彼,此生则彼生;无此则无彼,此灭则彼灭。”(这几句话《四阿含》里头不下百数十见,今不必注出处)这几句话又怎么解呢?他是表示宇宙一切现象都没有绝对的存在,都是以相对的依存关系而存在。依存关系有两种:一同时的,二异时的。异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此为因而彼为界。同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为主而彼为从。但是,从某一观点看,固可以说此因彼果、此主彼从;换一个观点看,则果又为他现象之因,因又为他现象之果。主从关系亦然。所以不惟没有绝对的存在,而且没有绝对的因果主从,一切都是相对的。由此言之,所谓宇宙者,从时间的来看,有无数之异时因果关系;从空间的来看,有无数之同时主从关系。像一张大网(注释:原误作“纲”,今改正。),重重牵引,继续不断,互相依赖而存在。佛教所谓“因缘所生法”,就是如此。 再详细点讲,佛所谓“同时依存关系”者,最主要之点是:“主观的能认识之识体”,与客观的所认识之对象相交涉相对徒而成世界。佛经里屡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两句便是因缘论的根据。今引《杂阿含经》卷十二的一段如下: “佛说:譬如有两根束芦(束芦系印度一种植物,中国像没有。)互相依倚才能植立。朋友们,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正复如此。朋友们,两根束芦,拿去这根,那根便竖不起来;拿去地根,这根也

16秋学期《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尔雅)》在线作业

16秋学期《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 “哲学就是宗教学”这句话是谁说的? A. 马克思 B. 奥古斯丁 C. 阿奎那 D. 康德 正确答案:B 2. 受马克思的影响,海涅写出了哪首著名的诗作? A. 《乘着歌声的翅膀》 B. 《西里西亚织工》 C.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D. 《我心实忧伤》 正确答案:C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马克思会为了燕妮放弃他的社会主义事业 B. 马克思的工作给他的一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C. 马克思的思想具有一个系统的体系 D. 燕妮是为了社会地位才和马克思在一起 正确答案:C 4. 毕达哥拉斯认为什么是万物的本源? A. 原子 B. 数 C. 水 D. 空气 正确答案:B 5. 关于古希腊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说法错误的是? A. 这个时期的文艺和民主政治都很繁荣 B. 古希腊三智者出现在这个时期 C. 它指的是伯里克里时代 D. 古希腊哲学发源于此时期 正确答案:D 6. 以下对欲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欲望的种类是有限的。 B. 有欲望就有幸福 C. 欲望都是积极的 D. 欲望给人带来痛苦 正确答案:D 7. 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的是? A. 阿那克西曼德

B. 泰勒斯 C. 赫拉克利特 D. 阿那克西美尼 正确答案:D 8. 下列对柏林大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柏林大学产生了很多德国哲学家 B. 黑格尔曾在柏林大学任教 C. 马克思曾在柏林大学聆听过黑格尔的教诲 D. 柏林大学具有浓厚的哲学氛围 正确答案:C 9. 下列对艺术及艺术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艺术在反映着一种善。 B. 艺术家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C. 艺术家的生存是痛苦的。 D. 艺术超越了道德。 正确答案:D 10. 关于柏拉图式的爱情说法正确的是? A. 柏拉图式的伴侣是一种灵魂的伴侣 B. 它是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C. 它是一种自由的爱情观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11. 马克思曾写的两本同名爱情诗集是? A. 《献给天使们》 B. 《爱经》 C. 《海滨之夜》 D. 《爱之书》 正确答案:D 12. 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之作是? 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C. 《经济学哲学手稿》 D. 《共产党宣言》 正确答案:A 13. 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是? A. 海德格尔 B. 黑格尔 C. 尼采 D. 康德 正确答案:D 14. 如何定义人的公正无私? A. 看他会不会说好话 B. 看他能不能讨得所有人的喜欢 C. 看他的才华和学识

宗教社会学期末考试题

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者之间的交叉性学科,一方面,它以宗教这样一种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社会实在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它与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等学科又相当不同,它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来对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开展经验研究的。具有实证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一般都认定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这种取向是目前宗教社会学中的主流。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1.宗教社会学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的对象 3.重视经验依据 4.比较分析是宗教社会学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经验性实证性对宗教的社会性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信仰者及其行为宗教组织及其制度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宗教与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关系 5.涂尔干的宗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其社会学巨著《经济与社会》的一部分)堪称宗教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6.20世纪5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学科的中心已不再是欧洲而是转移到了美国 7.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学科而被取缔或视作二等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同遭遇 8.涂尔干所说的宗教的社会性实际包含两层含义:社会生活是宗教观念的终极源头宗教信仰对象的实在基础就是社会本身 9.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静力学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动力学 10.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或方便抽样,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抽样方法而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研究者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1.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的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12.实地研究:在一种自然情景下,通过深入到宗教生活的实境中,直接观察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它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宗教现象。 13.参与观察的特点 14.文献研究:宗教社会学中的文献研究是借助于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究和分析各种宗教行为、宗教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 15.宗教:宗教是对以对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的信仰或对超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为基础的人类制度,是人类赖以面对和处理各种终极性的问题,建构神圣的秩序和意义系统的组织与行为系统。 16.宗教的构成要素: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经验宗教群体与组织P79 17.意义:指的是依据某种更为宏达的参照系对一些境遇与事件所做的解释(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议论,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与遭遇的解释,往往都包含着对意义问题的态度与见解。 18.神义论:就是根据社会中既定的法则,为那些必然会存在的、威胁到意义系统的无秩序现象提供意义的宗教性解释。例如:大多数宗教都提供关于苦难与死亡的神义论 19.看似有理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由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网络之内的特有的社会过程或互动,而所谓社会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的重新建造并维持特定世界的那些过程。

公共行政学作业答案

1、公共舆论将此现象的矛头指向“国民素质低下”是否合适? 显然不是发达国家国民素质比中国人高。而是在公共服务继续推广的前提下,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的科学化与制度化制约了国民消耗欲,通过细节化制度化公共管理倒逼国民自我约束,渗透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达到双赢。 2、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是否规范、科学、方式是否单一? 导致“公厕革命”“免费手纸”推行之路步履艰难的原因 第一,“公厕使用规定”“手纸限额”等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公厕革命”的定位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措施,但规定实施后却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来指导国民使用公厕。随意使用、恶意浪费甚至盗窃现象随之而来。 第二,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有待改进,缺乏创新性,细节化不足。公共管理灵活性不足,没有做好事前调研和反复论证,应从市民使用习惯入手,人性化管理,创新管理手段, 第三,国民素质,公共参与意识需加强,当下社会存在很多人对待公共服务,有占便宜的消耗欲与占有欲,没有养成”适量使用”,”文明使用”的习惯. 3.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是否需要加强?公共管理方式方法如何转型? 第一,健全,细化公厕使用标准,确定手纸使用额度,使公厕革命制度化.在公共厕所醒目处可设立”公厕使用规则”,”文明如厕须知”等提示性标语,有章可循,用规定规范国民的行为. 第二,增强创新和智慧化管理意识,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国外一些政府管理手段值得我们借鉴,例如为防止免费手纸被过度使用,放置在特别设计的盒子中,拉出30厘米就会断,美国的厕所手纸有特殊颜色,如果被大量拿走使用,容易被发现进而达到制约效果,应当创新管理手段,从根本上治理手纸浪费和被盗问题. 第三,做好宣传,倡导文明如厕理念,同时公民做好道德自律,政府部门可以事前做好宣传,提倡”勤俭节约”的行为准则,做好典型示范,对群众行为做好引导,国民也应该进行道德自律,营造文明,勤俭的社会氛围. 第三次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梁启超 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D. 官僚制理论 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武汉大学 西 方 哲 学 史(上)试卷及答案

A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定。 (正确。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 (错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只是这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意见不如真理那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的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唯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分别通过“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因此它们都是实体,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的统一序列。) 2、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 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毕达哥拉斯把“数”这种有定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开创了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此时数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还被理解为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赫拉克利特作为万物运动法则的“逻各斯”具有话语的意义,不但具有数或量上的规律性,更表达了一种质的必然性;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巴门尼德从逻各斯的道路通向了作为世界本原的“存在”,他把存在理解为有定形的封闭的圆球,同时强调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处于流变中的事物因为无法在语言中固定而确切地表述,因此只能被归于非存在,这种本体论的观念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柏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历史学 四、开课班级:16级历史教育班, 五、学分:3分 六、总学时:45学时 七、基本教材:赖永海著:《宗教学概论》,人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八、课程简介: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宗教在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但人类在认识自我及协调人际关系上并没有真正成熟,宗教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宗教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介绍宗教学基本理论和宗教基本知识,包括宗

教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宗教的本质与特征、宗教的要素与类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已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等内容。 九、教学目的: 宗教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对世界诸宗教的起源、发展过程、普遍本质、发展规律作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阐述,对宗教世俗化和宗教对话这些当代宗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出必要的介绍,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复杂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选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一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可采取学生讨论。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各组最后选择一个专题发言,其余同学可在每次发言后点评。最后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概括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将大量信息以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宗教学作业

宗教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的教化作用 论点:宗教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宗教会加强法律对人们的约束作用。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能否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论据: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从其产生根源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得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因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尽管这两方面之间存在紧张,但任何一方的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的一方。没有(我所谓)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主义。没有(我所谓)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 论证: 一.宗教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宗教这一强势人物视之为“鸡肋”的东西,在现实中却对世俗生活起着不可小看的影响。如“十字军东征”以及现在的“中东问题”。宗教的产生,源于人类对自然的不了解甚至是恐惧,认为这世上有着人类永远不能企及的神灵存在,当然这是相对于人类文明不发达的时代而言的。而在经历过现代文明的冲击之后,宗教并没有丧失活力,我们在现在还不能看到它有要退出历史的舞台的迹象。宗教在原始时期还单纯是人类无知与恐惧的产物,但过渡到奴隶社会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封建社会是已被很多人认识到是稳定统治秩序的最佳柔性工具,比起冷冰冰的国家机器,这种方式更容易让被统治者接受。像基督耶酥那样的人,其传道救世的行为在当时的罗马当局看来毫无疑问是颠覆的罪行,所以他被挂上十字架杀死。但他就是再有智慧也不可能想到几百年之后罗马成了教皇的领地,自己的教义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当然他也不会想到教权会在与世俗权力的争斗中日落西山,直至今日龟缩在那小小的梵帝冈中。但是,作为基督追随者的红衣主教和教士们的实际行动却无疑给了所有信徒当头一棒。他们要求所有人勤奋朴素,自己却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占有着所在国家相当大的土地,发行赎罪券等等不堪的行为,完全与教义背道而驰。当然,这并非耶酥的罪过,我们十万分愿意相信耶酥是世上所有美德的具备者。但这些吃人的恶魔披着的却是这位圣人那纤尘不染的红袍。这让我们恨之入骨。当然,像这样的情况现在都不存在了,但是宗教还在,它的教义书也没有增删几个字。我们撇开所有教义书的关于世界本原的可笑说法不谈,也把那里面哪怕只有一点设想政权建设的无聊想法放到一边,只谈有关道德的金玉良言。如基督教的原罪、佛教的从善积德以及伊斯兰教的真实虔诚,总的来说,宗教是劝人向善的,劝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劝人珍惜所有生命。这样的话,信仰宗教也就是一件于人于己都有百利的事了,当然,信仰宗教也是有度的,这一点很多宗教的教义书里都提到过。但只要是为了道德而信教,一般是不会走向道德的反面的,除非是曲解了道德的定义,但既然是曲解了道德,那么他遵循的也就不称其为道德了。 宗教在社会中有其宗教功能,这是其之所以存在的基础,但是也具有社会功能,因为宗教是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功能。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能否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不是为社会制定什么准则或标准,更不是监督或改造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珍藏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珍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内部资料,涵盖电大期末考试试卷中95%以上的原题及答案;更新至2020年1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 1926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A)。A.怀特 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A)。A.《行政学导论》 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融合型是(D)。D.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D)。D.法约尔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D.泰勒 部外制是(A)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面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A.美 部外制是(D)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D.美 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C.欧文 从20世纪(A)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A.70 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B.官僚制组织理论 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国的地方政府。B.德国 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追究刑事责任。B.检察机关 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B)调查处理。B.行政监察机关 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B)给予处分。B.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C)给予政纪处分。C.行政监察机关 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给予党纪处分。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D)的行政区。D.特殊型 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D)。D.威尔逊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C.半总统制 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称为(C)。C.社会监督 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 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A)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A.30 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D)。D.公共性 公共行政环境的(D)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D.特殊性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作者是(B)。B.里格斯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B.里格斯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D.平行 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B),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B.行政职位 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A.中央预算 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 D.委任制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B)。B.领导决策系统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1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 2、社会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 4、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 5、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 二、填空题 1、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互相联系又相互对立独立的两部分:以人为中心的 和以自然为中心的。由此,人们对世界认识也就相应分化为两种独立的科学,即____ 和 ____。 2、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____ 为中心的科学,同是____ 的自我认识。 3、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关于人类的历史和未来,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和____ 协同研究。 4、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 ____ 阶段,二是____ 阶段,三是____ 阶段。 5、人文社会科学在 ____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 6、____ 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产生的源泉和动力。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____ 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 7、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是指____ 。 8、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____ 和____ 两个方面。 9、教材将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社会功能分为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以及 ____功能、____ 功能、 ____功能。

10、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____ 文明和____ 文明。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起构成了 ____的两项基本内容。 11、有人指出,狭义的文化包括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等;第二层次是指表现第一层次内容的____ ;第三层次是指____ 。 12、所谓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最主要是____ 和____ 。 13、决策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有关____ 、____ 和 ____的科学。 14、现代咨询是以____ 和严格的 ____为依据的。 三、选择题 1、要科学地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 A 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 B 用人的感性欲望去解释 C 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 D 用人的理性认识去解释 2、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 )。 A 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 事物的本质 C 社会的需要 D 科学自身的需要 3、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 A 新闻传播学 B 人类学 C 历史学 D 社会学 4、研究人类的群居生活方式的学科是( )。 A 社会学 B 体育科学 C 宗教学 D 哲学 5、研究人的培养的发展的规律的学科是( )。 A 管理学 B 语言学 C 情报与文献学 D 教育学 6、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 A 管理学 B 经济学 C 法学 D 政治学 7、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

美学期末考试资料

导论 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 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 第一节审美现象 一、审美是基本的人生体验之一 我们能够获得审美经验的途径有: 1、自然 2、社会生活(即与社会他人的交往关系) 3、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二、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审美关系的特点 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的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与直觉性。 审美关系是自由的。 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产生关系。 审美关系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 三、审美现象的构成 明确“关系在先”的原则 审美现象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审美主客体的构成层次: 形式层、意蕴层、存在层 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静观关系、对话关系、存在关系 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 所谓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指的是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举例说明中西古代的审美观点。 不同时代之所以有不同风格、不同感知的形式的艺术,由于不同时代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要求又是跟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性通过艺术形式层诉诸感知,构造着某一时代社会的心理本体,同时反过来说,这一时代社会的心理情感本体也就凝冻地呈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感知层中,又不断流传下来,不断影响着、决定着人们的心理和感知。这就构成了艺术形式层的传统。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Ps: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美学。 美学的诞生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

厦门大学《宗教学》试题

宗教学试题(2014.6) 一、选择题(1题,共10分)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ABCD)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个方针在(E)正式写入党章总纲。 E.2007年党的十七大 F.2002年党的十六大 二、填空题(5小题,各8分,共40分) 1.《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太上感应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3.《太上感应篇》: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4.《文昌帝君阴骘文》:(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 5.《文昌帝君阴骘文》:(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三、翻译题(1题,共10分)翻译以下文字成白话文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所以“有”“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易”相互矛盾而促成,“长”“短”相互比较才能体现,“高”“下”相互对照才有分别,“音”“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后”彼此排列才有序。因此有智慧的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实行无言的教导。无为的法则就像天地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一样。顺应变化而不横加干涉,有所建树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为世间立下了显著功勋却不自居其功。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绩反而不会失去。 四、论述题(1题,共20分) 根据你对宗教的理解,试对宗教定义作出界定,然后描述你观察到的一种或多种宗教现象,并进行分析,字数在600字以上。 1

论文作业

从多角度看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鸦片》读书札记 在不同的国家里,究竟时候什么样的环境在支配着知识分子的言论﹑思想与行动的方式。 ——《知识分子的鸦片·序言》从书序到引言,到结尾,草草的翻了一遍《知识分子的鸦片》,雷蒙·阿隆的观念大概只是有个粗略的印象,却对书序里阿隆提及的三个问题有极深刻的印象,而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对于哲学乃至政治的知之甚少,只能以我浅薄的了解,浅谈一点有关于知识分子的小理解,而这篇文章,离真正的论文,实在相去甚远,真的只是读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时的一点感触。 在百度上搜阿隆,或者去图书馆找阿隆的书籍资料,总是觉得人们更加的关注萨特,对于阿隆的关注,则更少一些,也许是因为阿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没有好感”。1 而这里,希望可以借用阿隆的视角,看一看知识分子。 第一节以我的角度看阿隆 之前对于阿隆的了解可以说几乎是零,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阿隆及其作品,专门去了解了有关于阿隆的生平。阿隆出生于巴黎一个中层犹太家族。曾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并和萨特是同学。学习期间,对康德的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毕业论文《历史哲学概论》就是以康德哲学作为研究重心。1930年,阿隆去到德国,在科隆大 11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出版说明》,吕一民顾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4页

学教书和学习。并在柏林大学学习3年。在德国期间,阿隆潜心研究德国的哲学和社会学,阅读了马克斯·韦伯、斯梅尔、曼海姆、胡塞尔和舒茨等的作品,并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在阿隆的人生历程中,最影响他一生的时间就是在德国的一段时间。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阿隆在这一年离开柏林回到法国。阿隆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1935年,阿隆撰写了《德国当代社会学家》一书,将德国社会学介绍给法国人。在这一部著作中,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韦伯的理论。1934年-1939年间,曾经为《社会研究杂志》写过一些文章,为其撰写法国书籍的评论。1938年,阿隆在索邦大学获得教授资格。 1967年,阿隆的《社会学思想的主要流派》一书出版,汇集了1955年到1958年之间他在索邦大学的讲义。这本书后来在法国和德国成为社会学史的经典著作。 1938年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法国向德国宣战,阿隆决定入伍,与纳粹抗争到底。战争初期,阿隆在法国空军服役,1940年随同戴高乐流亡英国,1940年到1944年间参加“自由法国抗战运动”,并主编“自由法国”杂志。 也就是之后,阿隆写下了《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这一本书也直接导致了阿隆与萨特走向了对立面。 由于阿隆在德国的经历,使得他对于德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阿隆将自己定位为‘负责人的观察家’。他选择的是发挥一

2015《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最新版

?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期末考试 新
姓名:maker 班级:1 班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属于罗马帝国时期的伦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1.0 分
?
A、
边沁
?
B、
阿奎那
?
C、
斯宾诺莎
?
D、
马基雅维利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以下对欲望的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
A、
欲望的种类是有限的。

?
B、
有欲望就有幸福
?
C、
欲望都是积极的
?
D、
欲望给人带来痛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1.0 分
?
A、
创造新时代
?
B、
解放人们的思想
?
C、
构建一个社会秩序
?
D、
解释一个现象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荷马史诗包括几部?

1.0 分
?
A、
5.0
?
B、
4.0
?
C、
3.0
?
D、
2.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美的理念是永恒的”这一说法是由谁提出的?
1.0 分
?
A、
苏格拉底
?
B、
柏拉图
?
C、
黑格尔
?
D、
康德

选修课作业期末考试――道悟《老子》

道悟《老子》 ——老子的“法自然”与西方的“自然法”比较(一)前言 《老子》在后世远播西方,为西方人所迷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新教神学家尤利乌斯·格里尔则列举了《道德经》与《新约》的相似点80处……他们都宣称从《老子》那里找到了精神养料与灵感源泉。并将《老子》与《圣经》相比较。 那么《老子》及老子的道和《圣经》及其歌颂思想,究竟有什么异同点,让古今中外哲人,尤其是西方神哲学研究人员,对这两本不同文化背景及时代背景下产生出的本应不同的理论体系相互比较吸取、共题并论,给予高度统一的赞叹和歌颂,并一同为后世传扬。本文就“老子的‘法自然’与西方的‘自然法’比较”为题,通过比较老子的道与西方神哲学来探讨《老子》、《圣经》及其一系列理论体系的异同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副标题中的“法自然”不仅指明《老子》学说中的一项重要思想,同时也作为借体借代了《老子》及其道等一系列思想理论;同样西方的“自然法”也代表了整个西方神哲学的理论体系。 (二)老子的道 “道”被学者称为无极,“一”被称为“太极”,道生一,是宇宙变化的程序,是由无极而生太极,无极是无形无象的,太极是一个大混沌,由混沌的变动中产生了阴阳二气或二体,然经由阴阳的配合,产生了第三者物体。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物体在阴阳相配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利用中产生了宇宙万物。追根逐源,宇宙万物皆是由道而来。因此,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第二十二章) 道是生天地而存有,不生不长,不死不灭,独立永存而不改变。道又可周行天下,不会停止;道可贯通万物,而不被万物所限制;宇宙万物是因著道而生存,故道可被称为天下的母亲,诸事万物的根由;此“道”没有名,人也不知其名,若勉强称谓之,只可名为“道”,只有以消极性的“无”来称谓之,此“无”非空虚而是“有”,乃宇宙万物之原始根源,实乃无上之“无”。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三)西方哲学家的意见 老子的《道德经》最早由西方的传教士译成拉丁文,然后有法文、英文、西班牙文等数种不同的版本,足见西方学者对老子学说的重视与兴趣,如节选语句注解如下:“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廿一章) 西洋哲学家也有相似的诠释,所言如下: ①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道的本体实在不容易讲明白,因为道是一个无象的宇宙根源,恍惚不清,但道的存有是确实无疑的,所以老子才说“道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此“象”乃指出道的存在性。 就宇宙论哲学言,一事物之存有,有两种基本要素,一是物质要素(Materia),一是形式要素(Forma);形式的象是决定物质者,物质材料是被决定者,二者相合才是一具体的实有物。但最高的实有则不然,如宗教学言的最高之神其存在是存有与本质合一(Existentia et Esentia) ,没有象形与质的区分,老子所言之道便是宗教所言的最上神,其存有亦无质与形(象)之分,而是一个高超的实有物。 ②洸兮惚兮,其中有物:道虽然是洸惚不清,但其存有确实是一个高超之物,因为道有其存有之本质要素(Essentia),否则,空虚之道不可能生出万物。道之为物,与一般事物不同,已如上述,一般宇宙万物是质与形(象)的结合,道是本质

宗教学复习重点

宗教基本内容:1具体分析宗教作为社会文化形式的基本内容或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2宗教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关系3宗教史4宗教哲学 四要素:内在要素(宗教的观念或思想、情感或体验)外在要素:(行为或活动、组织或制度) 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存在,它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基本内涵:1从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矛盾:是上层的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对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采取了人类自我异化的反映方式2从客观世界同主观世界的关系看: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上的颠倒了的异化反映,是一个颠倒的世界观3从人与人的政治关系讲:一般来说,宗教的社会作用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它是一种精神麻醉剂。A 宗教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在理论上,道德上和感情上起着论证和辩解作用B给人以幻想的幸福,要求人们自觉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C虚空的救世主,使人盲目相信人生而有罪。 基本命题:1神与人的关系问题。A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B人格化的神实际上是人性的神格化。2灵魂与肉体3天堂和地域(鼓励人们逃避一切现实的斗争,压迫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地狱的设立,整治作用,启示人们去善存恶,不要做坏事,具有某种道德上的约束意义。4善与恶(贯穿宗教内容的一根红线)一切宗教都是围绕着善恶的伦理观念而展开和延伸的。 文化形式:1宗教的四要素及其总和构成的宗教整体都是人类的创造,是人性的升华和放射,并客观化对象化而形成的社会文化体系。A人类创造神和神生物的宗教异化过程,无疑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B随着人性的升华和发展,它异化而出的神性也将随之升华和发展,神性观宗教情感将会日益强化。C人性的宗教化和神圣化的发展构成了宗教信仰者各种宗教行为的内在动力。没有信仰者对神灵及其神性的情感和感受就没有相应的宗教崇拜行为,也就不会有宗教性文化的创造。 宗教道德作用:积极:1道德导向功能(宗教所提供的超验世界的认识安抚了人类的无助,为人类的人生提供了解释,并对生命体赋予永恒的意义)引导信徒修养的导向作用2精神调适功能3价值认同功能4和谐5稳定功能消极:1具有一定的反科学性2对社会发展的消解3群体交往的非认同取向正确认识:1宗教道德的社会作用范围是有限的2宗教道德借助的是虚无缥缈的神的力量,道德基础并不稳定3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相适应的一面,也存在矛盾和冲突的一面 宗教与道德:1区别A从存在维度看二者的区别,这里的道德指调解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方式及其内化意识,而宗教则不是要与人发生一般的现实关系,而是要与每个人神圣者发生特殊的超越光环。B从与求生活动的距离看二者的区别:这里求生活动指人为单纯的生活而展开的活动,道德是应求生活活动需要而产生的并服务于人求生活动的,其功能在于使求利分化的活动固定化,合理化,而宗教则不同,的功能在祈福而多在为人生提供某种安生立命的终极依傍,作为此种东西宗教的意义不是助人求生存,而是求生存的意义。C从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看二者的区别:宗教高而道德低,这就是它们对人生发挥的作用而言,然就对社会发挥作用而言,则宗教窄而道德宽D从表现形式看二者的区别:道德规范具有相似性,而宗教信仰具有较大差异性。2二者的同一:A有二元对峙的价值坐标,宗教:(天堂—地狱、

电大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考作业答案

电大,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标签:教育分类:电大作业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 ①《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前两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部分。 ②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③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 ④稍长一点的诗篇则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炼表述,来传达主旨。 ⑤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 (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比如: (1)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2)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3)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美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这位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答: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则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 (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答: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