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

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一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生物化学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一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如测定牛奶等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作为其营养成分的参考值,测定病人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检测其是否患有某种疾病等,因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蛋白质本身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如具有等电点、富含有机氮、含有肽键、存在某些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残基、可与某些染料结合等),利用它的这些特点可以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者某些物理手段,将一定量的蛋白质转化为可以方便定量测定的其他量,从而达到测定蛋白质含量的目的。蛋白质诸多特点的存在决定了它会有不同的测定方法,同时由于多种非蛋白组分的存在和干扰以及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适用条件),每一种测定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某一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所以多种测定方法的共存是有意义的。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四种:凯氏定氮法、Folin-酚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紫外法,其中后三种方法最常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所测定对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实验器材的限制、实验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所测定蛋白质的种类与性质、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测定所花费的时间等),有选择性地使用某种方法。

二、研究目标

1.掌握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基础目标)

2.了解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掌握在实际工作中不同测定方法的选择条件;(基础目标)

3.证明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存在干扰,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确定该干扰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可以忽略。(高级目标)

三、研究策略

本实验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存在的干扰是否可以忽略。思路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先测定纯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含量,随后在该溶液中加入非蛋白组分(如嘌呤、嘧啶等吸光物质,Ca2+等金属离子,无机酸或无机碱,甚至某些色素等),测定此时蛋白质含量,对比两次测定结果,计算相对误差,从而得出非蛋白组分的影响程度;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使用天然的蛋白质粗提取物(含有非蛋白组分,并将其中包含的所有非蛋白组分看成一个影响因素),来测定粗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考虑到第一种方法中涉及到的非蛋白组分的加入量没有标准,这些非蛋白材料(影响因素)实验室内也不一定有,更重要的是该实验所具有的实际意义不大,故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但是方案二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所测组分蛋白质含量的真实值未知,测得的结果没有可以参考比较的依据,所以需要另外找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所采取的策略是先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已

知标准蛋白质溶液的浓度,三个测定值之间会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者说测定值之间的变化符

合某种趋势),随后测定天然样品蛋白质粗提取液中蛋白含量,得到另外三个测定值,这三个测定值之间同样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果这两个相关性关系(或者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则认为非蛋白组分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相反则不能忽略。具体分以下五步走:

1.分别用紫外法、Folin-酚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2.结合各标准曲线,用三种方法分别测定待测样液1(待测液1A,500μg/ml BSA、待测液1B,250μg/ml BSA、待测液1C,100μg/ml BSA、待测液1D,10μg/ml BSA)各组中蛋白质的含量;

3.用三种方法分别测定待测样液2(生物样品的蛋白质粗提取液,含非蛋白组分)的蛋白质含量;

4.对比分析在不同稀释倍数下使用各种方法测定的样液1中各组蛋白质的含量值,与真实值相比较并计算相对误差,得出不同测定方法的精确度或者所适宜测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

5.将不同方法测定的样液1及样液2蛋白质含量值分别绘制成曲线图,对比分析两条曲线的波动趋势或相似程度,若波动趋势大致相同,则说明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的影响可以忽略;若波动趋势明显相差较大,则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的影响不能忽略。

四、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实验原理与技术

(1)凯氏定氮法

原理: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四个过程。

优点:是一种蛋白质的经典测定方法,适用广泛,可用于动植物各种组织、器官及食品等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往往将该方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该方法也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最常用的方法。

缺点:灵敏度低,0.2~1.0mg/ml;蒸馏与吸收操作装置较复杂,不便于操作;实验过程所需时间较长,操作费时;因实验过程会产生有毒气体,通常需在通风橱中进行样品消化,另外样品与浓H2 SO4 共热,有一定危险。

基于上述操作的不便性及危险性,本次实验不使用该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2)紫外法

原理:在蛋白质分子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且吸收峰在280nm处,在该波长范围内,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OD280)与蛋白质含量(浓度)呈正比关系,故可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优点:简便、灵敏、快速,50~100μg/ml;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不消耗样品,测定后样品仍能回收使用。

缺点: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多。在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故该方法适用于测定与标准蛋

白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以及核酸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时,会出现较大的干扰,需进行矫正,但不同蛋白质及核酸的紫外吸收值不同,虽经过矫正但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在测定时,由于蛋白质吸收高峰常因pH的改变而有变化,因此需要注意溶液的pH,且测定样品时pH要与测定标准曲线时相一致;该方法适于测无色样品,对有色样品需进行预处理,排出颜色干扰之后才能使用此方法。[1]

(3)Folin-酚法(Lowry法)

原理:该方法根据蛋白质侧链基团中的特殊残基进行含量测定,其基础是蛋白质中所含的酪氨酸、色氨酸等残基数目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首先由Folin-酚试剂甲(相当于双缩脲试剂)中的Cu++离子在碱性条件(pH10)下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形成络合物,然后加入试剂乙(磷钨酸和磷钼酸的混合液)使其被蛋白质中的含有酚基的氨基酸残基还原为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呈现出蓝色反应。反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据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反应灵敏,10~200μg/ml,灵敏度为紫外法的10~20倍,为双缩脲反应的100倍;操作简便,适于小规模分析。

缺点:稍微有些费时,且需要严格控制时间;显色量随蛋白质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与蛋白质的反应为非特异性反应,抗干扰能力较差,如Mg2+、Tris缓冲液、甘油、EDTA等均会产生干扰。

(4)考马斯亮蓝(G-250)法(Bradfold法)

原理:根据蛋白质与染料相结合的原理而设计。在酸性溶液中,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与蛋白质相结合,使染料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由465nm变为595nm,溶液的颜色也由棕黑色变为蓝色。有研究认为,染料主要是与蛋白质中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相结合。在波长为595nm下的吸光度值A595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量。

优点: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可精确测量到1μg/ml;测定快速简便,只需要一种试剂,蛋白质与染料结合2min左右就可达到平衡,且结合物在1h内保持稳定;干扰物质少,干扰Lowry法的K+、Na + 、Mg2+离子、Tris缓冲液、蔗糖、甘油、巯基乙醇、EDTA等均不干扰该测定方法。故该方法适用于灵敏度要求高、快速定量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测定。[2]

缺点: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因此Bradfold法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会有较大的偏差,在制作标准曲线时通常选用g-球蛋白为标准蛋白质以减少该方面的误差;仍存在一些物质干扰此方法的测定,如去污剂、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0. 1N的NaOH等;标准曲线也有轻微的非线性(尤其是在溶液浓度较高时),故不能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计算而只能用标准曲线来确定未知蛋白质的浓度。

2.实验可行性分析

就实验方案而言,本实验首先通过对不同浓度标准蛋白溶液的测定与误差分析来确定不同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及准确性,然后测定生物的未知蛋白粗提取物中蛋白质含量,分别做出不同方法所得到测定值的两个波动趋势,分析他们之间是否具有相似性,从而得出非蛋白组分的影响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是否可以忽略。方案合理,简便易行,具有可行性。另外,实

验中所要用到的材料、试剂、仪器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均可方便获得,故就实验器具而言也具有可行性。下文中会通过具体实验流程计算该实验大概所需时间为5h,时间上也具有可行性。综合以上各点,该设计实验具有可操作性。

3.预期的实验结果

(1)高浓度时紫外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最接近真实值,低浓度时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最接近真实值;

(2)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确实存在着影响,且该影响在实际测定过程中不能够忽略。

五、具体实验设计

1.主要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722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移液管()、试管()、具塞刻度试管()、5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研钵()、乙醇()、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1mg/ml BSA,250μg/ml BSA,100μg/ml BSA)、待测样液1(待测液1A,500μg/ml BSA、待测液1B,250μg/ml BSA、待测液1C,100μg/ml BSA、待测液1D,10μg/ml BSA)、待测样液2(生物样品的蛋白质粗提取液)、Folin-酚试剂甲、Folin-酚试剂乙、考马斯亮蓝G-250。

2.操作步骤

2.1 紫外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流程图: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

1mg/ml)的配制(配方见附录1)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1mg/ml0-1mg/ml蛋白质溶液

0-1mg/ml蛋白质溶液光密度值OD2801cm的石英比色杯)

绘制标准曲线

待测液1(四组1A、1B、1C、1D)280的测定(每组测3次取平均值)

待测液2OD2803次取平均值)

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原始数据记录处:

表10-1mg/ml蛋白质溶液OD表2待测液1的OD280

预计用时:40min

2.2Folin-酚法(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流程图: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250μ

g/ml)的配制(配方见附录1)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250μg/ml0-250μg/ml蛋白质溶液

分别加入5ml10min

分别加入0.5ml

0-250μg/mlA650的测定

绘制0-250μ标准曲线

待测液1(四组1A、1B、1C、1D)A6503次取平均值)

待测液2A6503次取平均值)

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原始数据记录处:表40-250μg/ml蛋白质溶液A650

篇二:XX西城一模试题及解析

XX西城一模

XX.4

1.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RNA组成。下列对该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外壳

B.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C.其较强变异性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

D.用煮沸或高压蒸汽的方法难以灭活

【答案】C

解析:艾滋病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需要利用宿主T细胞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外壳,A错;

艾滋病病毒进入需要与宿主细胞细胞膜识别后融合,然后RNA连带蛋白质衣壳一并进入细胞内的。进入细胞后衣壳解聚,释放RNA,同时衣壳内的逆转录酶开始逆转录RNA产生DNA,非主动运输方式,B错;

由题意可知,艾滋病病毒是由两条相同的RNA组成的,无法互补形成双链,单链RNA 变异性强,疫苗研制困难,C正确;

煮沸保证各部分达到100℃,10-30min或者用高压蒸汽灭菌121℃保持15min,可以灭活艾滋病病毒,D错。

2.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受到低频率低强度的电安慰,可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这种作用可被肾上腺受体拮抗剂所阻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

B.电安慰使交感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

C.肾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只受神经调节

【答案】A

解析:肾交感神经受到安慰可以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此作用可被肾上腺素

受体拮抗剂所阻断,说明肾脏交感神经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递质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A正确;-

静息时,膜内电位是负,受到安慰后,产生动作电位,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B错;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小管,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肾小管是效应器,肾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C错;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既受到神经调节,又受到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也可以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

3.乳腺上皮细胞在孕晚期数量增加,在停止哺乳后数量减少。当向体外培养乳腺细

胞的培养液中加入泌乳素时,乳腺组织合成的酪蛋白的量增加了20倍。测定乳腺组织中RNA 的半衰期(半数RNA降解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据此做出的推理不正确的是A.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在人体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所差异

B.mRNA的半衰期较短,有利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调控

C.泌乳素通过提高酪蛋白基因的转录效率来促进细胞合成更多的酪蛋白

D.用标记的酪蛋白基因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可检测酪蛋白mRNA

【答案】C

解析:乳腺上皮细胞在孕晚期数量增加,停止哺乳后数量减少,故其增殖能力在人体生命活

动不同阶段有所差异,A正确;

从表中可以看出mRNA半衰期较短,翻译过程结束快速被降解,这一机制有利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调控,B正确;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泌乳素安慰总mRNA和酪蛋白mRNA半衰期均明显延长,无法反映出酪蛋白基因的转录效率提高,只是泌乳素使酪蛋白mRNA半衰期延长20倍,从而使酪蛋白mRNA拷贝数短时间内大幅增加,提高了翻译效率,酪蛋白量增加20倍,C 错;

用标记的酪蛋白基因作为探针可以与酪蛋白mRNA进行分子杂交,用于检测酪蛋白mRNA,D正确。

4.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同种蜂鸟的雌雄鸟分别为两种不同植物传粉,这一机制可以缓解雌雄蜂

鸟间的种内斗争,A正确;

两种植株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由于变异导致的,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种植物的基因库本身具有差异,B错;

花蕊蜜管形态是与雌雄鸟不同鸟喙长度相适应的,是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蜂鸟的性别比例直接影响蜂鸟的种群密度,由于两种植株依赖于蜂鸟进行传粉,故蜂鸟的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D正确。

5.紫色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宜选取紫色外表皮细胞

B.观察有丝分裂,宜选取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提取液泡中的紫色色素,可用清水作溶剂

D.粗提取DNA,可选用二苯胺试剂作溶剂

【答案】D

解析:为了更好地观察质壁分离实验,宜选取具有紫色大液泡的洋葱外表皮细胞,A正确;观察有丝分裂实验,需要选取分裂旺盛的材料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是良好的实验材料,B正确;

液泡中的色素是水溶性色素,故清水可以作为提取试剂,C正确;

利用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来提取DNA,在0.14mol/LNaCl溶液

溶解度最低,析出DNA,故粗提取DNA选用NaCl溶液做溶剂,而二苯胺是鉴定DNA 所用试剂,D错。

29.(16分)

科研人员以人膀胱癌细胞为材料,研究二甲双胍在抗膀胱癌过程中的作用。

(1)取等量人膀胱癌细胞,注射到先天性胸腺缺陷的裸鼠体内,7天后裸鼠均长出皮下肿

瘤。将患有肿瘤的裸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天腹腔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二甲双胍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周,每天检测并记录小鼠皮下肿瘤体积。① 选用裸鼠作为人肿瘤细胞的受体,是因为裸鼠的机能缺失,对来自异种动物的组织没有作用。

② 设置B组,是为了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以体外培养的253J和T24两种膀胱癌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二甲双胍、抗癌药物TRAIL、

二甲双胍联合TRAIL进行处理,24小时后测定癌细胞数量,计算成活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 各实验组中添加的二甲双胍浓度应(相同,不同)。用二甲双胍处理后,253J膀胱癌细胞的存活率比对照组减少了%,这说明二甲双胍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

② 由图分析,两种癌细胞中,对TRAIL高度抵抗的是,判断依据是。③ 图℃结果说明,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对253J细胞的增殖。

④ 根据药物对两种癌细胞的不同作用效果推测,二甲双胍对TRAIL抗癌起辅助作用的前提是。

【答案】

(1)①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排斥

②注射、注射液体的体积

(2)①相同(1分)10(1分)有抑制作用(1分)

②T24(1分)经不同浓度TRAIL处理后,T24细胞的存活率均接近100%

③抑制效果明显增强

④TRAIL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

(1)①根据题目叙述,裸鼠为先天胸腺发育不全,T淋巴细胞无法发育成熟,因此,

这种小鼠免疫机能缺失;异种动物的组织对此小鼠为外来物质,机体免疫系统会做出排异反应,把异种动物组织当作抗原攻击。

②根据单一变量原则,需保证其他无关变量的相同。

(2)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保证其他变量一致;根据图一图二,单独用二甲双胍细胞存活率为90%,因此,减少了10%,说明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②T24细胞,随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不变,因此,高度抵抗。

③根据图一,联合处理随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下降。

④图二单独用TRAIL处理,抑制效果不变,而观察图一会发现,TRAIL处理随浓度增大,抑制效果增强,因此,TRAIL是否抑制是二甲双胍是否有效果的原因

30.(18分)

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为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

(1)图℃是某蚕豆病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初步判断此病遗传方式为。

图℃某家族遗传系谱图

(2)随后研究表明,控制合成G6PD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A、GB两种形式:突变基因g不能控制合成G6PD。对该家族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如图2所示。

篇三:下游技术实验讲义

【实验一】薄层层析分析果汁糖成分√

【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薄层层析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而快速的层析方法。最早是Izmailov和Schraiber在1938年采用氧化铝薄层分离了植物提取液。层析是在吸附剂或支持剂均匀涂布的薄层上进行的,故称薄层层析。

为了使所要分析的样品各组分得到分离,必须选择合适的吸附剂。硅胶、氧化铝和聚酰胺是广泛采用的吸附剂,硅藻土和纤维素是分配层析中最常用的支持剂,在吸附刘或支持剂中添加了适合的粘合剂再涂布,可使薄层粘牢在玻璃板(或涤纶片基)这类基底上。

硅胶G是一种添加了粘合剂的硅胶粉,约含12%-13%的石膏(CaSO4),它可以把一些物质从溶液中吸附于自身的表面上,利用它对各种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再用适当的溶剂系统展层使不同的物质得以分离。例如糖在硅胶G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与糖的分子量和羟基数有关,经过适当的溶剂展开后,糖在薄板上的移动速度是戊糖>己糖>双糖>三糖。若用硼酸溶液市制硅胶G可改进分离效果。对己分开的斑点显色,而将与它位置相当的另一个未显色的斑点从薄层上与硅胶G一起刮下,以适当的溶剂将糖从硅胶G上洗脱下来,就可用糖的定量测定方法各组分的含糖量。

薄层层析一般采用上行法,在具有密闭盖子的玻璃缸中进行,溶剂倒于缸底,简单地将薄板放入即可。保证层析缸内有饱和的蒸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保证措施是在层析缸内壁衬一层浸湿溶剂的滤纸或缩小层析缸的容积。因为层析时,溶剂会从薄层上蒸发,样品移动到一定距离的时间就会处长。若所用溶剂系统由几个成分组成,挥发性较大的成分首先蒸发,

就会使混合溶剂的组分改变,而溶剂的蒸发从薄板的中央向两边递减,致使溶剂前沿呈弯曲状,结果往往是使两边的Rf值大于中央位置的Rf值。

薄层层析与其它方法比有明显的优点:层析时间短,可以分离多种化合物,用样品量少(微克级),与纸层析相比要灵敏10-100倍,观察结果方便,显色方法甚至可以用腐蚀性显色剂。

【实验用品】

1.器材:层析柱,铁架台及蝴蝶夹,部分收集器,恒流泵,喷雾器,层析缸,恒温烘箱,电吹风,毛细玻璃管,离心机,离心管,研钵,玻璃板等

2.药品试剂:硅胶G,果汁(自制),1%标糖溶液(葡萄糖、果糖、蔗糖、鼠李糖、棉籽糖、木糖等)、混合糖溶液、显色剂(苯胺、二苯胺、丙酮、磷酸),展开剂(正丁醇:乙酸乙酯:异丙醇:冰乙酸:水=2:6:6:4:1)【实验过程】

1、制备硅胶G薄层板

取硅胶G粉3.0g研钵中,加9mL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调匀后铺于洁净平整的玻板上,铺层后自然风干、固结,再于105oC烘箱中烘干活化1h。取出后可用,亦可贮于干燥器中备用。薄层表面要求平整,厚薄均匀。2、糖在硅胶G薄层上的分离选制备好的薄板一块,在距底边1.5~2cm的位置用铅笔轻画直线,选6个点,相互等距(大于1cm)。用毛细管分别点上不同的糖样品(点1~2次即可),斑点直径不超过3mm。待薄层上样品自然干燥后,将薄板置于盛有层析溶剂的层析缸中,自下向上展层,当展层溶剂到达离薄板项端约1cm处时取出薄板,前沿作一记号,吹干,除尽溶剂后均匀地喷上苯胺-二苯胺显色剂,100oC烘烤5~10min。3、观察记录。

绘图,并记录各斑点的位置、颜色,测量色斑中心至起点以及展开剂前沿至起点的距离,计算Rf值。根据样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及深浅和Rf值分析果汁中的糖分。

【注意事项】

1. 调制硅胶G成糊状物,稀稠合适,铺板迅速,均匀,表面平整。特别是点样端,要铺满

玻板。

2. 点样时,样斑直径控制在3mm以内,样斑间距至少1cm;

3. 展开时,样品不能浸到展开集中;

4. 显色剂中的苯胺有毒,使用时应在通风柜中,避免与皮肤接触。

【实验二】牛奶中酪蛋白和乳蛋白素粗品的制备

【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盐析法、等电点沉析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实验原理】

乳蛋白素广泛存在于乳品中,是乳糖合成所需要的重要蛋白质。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酪蛋白在pH为4.8左右会沉淀析出,但乳蛋白素在pH3左右才会沉淀。利用此性质,可现将加热至40℃的牛奶中加硫酸钠,将酪蛋白沉淀出来,酪蛋白不溶于乙醇,这个性质被利用来从酪蛋白粗制剂中除去脂类杂质。将除掉酪蛋白的滤液pH调至3左右,能使乳蛋白素沉淀析出,部分杂质可随澄清液除去。再经过一次pH沉淀后,即可得粗粗乳素蛋白素。蛋白质、酶、氨基酸、核酸等都是两性电解质,当其溶液在某一pH值时,这些生物大

分子的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目相等而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物质的等电点。生物大分子在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最低,易发生沉淀,一般疏水性较强的蛋白质可用此法分离。

【实验用品】

1、器材:烧杯(100 mL、250mL)、玻璃棒、滴管、量筒、低速离心机、50ml离心管、水浴锅、真空泵、布氏漏斗、抽滤瓶、精密pH试纸、酸度计、表面皿、电子天平等;

2、试剂:脱脂鲜牛奶、硫酸钠、0.1mol/L HCl、0.1mol/L NaOH、95%乙醇、浓盐酸、标准缓冲溶液等。

【实验过程】

【注意事项】

1、硫酸钠要少量多次加入,动作要缓慢,不可操之过急一次大量加入。

2、离心前温度一定要降至室温。【思考题】

1、如何提高酪蛋白的收率?

【实验三】硫酸铵分级盐析分离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

【目的要求】

1、了解盐析法分离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的基本原理;

2、掌握硫酸铵分级盐析的基本操作技术。【实验原理】

盐析是最常用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是利用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从而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就不同,因此一个含有几种蛋白质的混合液,就可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来使其中各种蛋白质先后分别沉析下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分级盐析。一般粗提取物常用它进行粗分离。常用的盐析剂有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磷酸二氢钠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硫酸铵。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简便安全,而且所得的蛋白质并不丧失活性,是分离纯化中最佳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操作时,可先把蛋白质溶液调至等电点,使其溶解度达到最低,然后加入粉末固体硫酸铵或饱和硫酸铵溶液,并达到一定浓度。这时蛋白质即从溶液中析出,经过滤或离心,透析去盐,即可获得产品。【实验用品】

1、材料:新鲜动物血浆或血清(无溶血现象)100mL

2、试剂:pH7.2饱和硫酸铵溶液、0.2mol/L 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其配制方法如下:

配A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磷酸氢二钠71.64g加去离子水精确配1000mL);配B液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先称取磷酸二氢钠31.21g加去离子水精确配100mL);取A液约72mL,取B液约28mL,然后将这两种溶液边混合边用高精度pH试纸检测,调配成约100mL浓度为0.2mol/L 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备用。

3、器具:离心机、大烧杯(≥500mL)、烧杯(250mL)、高精度pH试纸、大容量瓶、移液管、玻璃棒等。

【实验过程】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粗盐提纯实验报告

粗盐提纯实验报告 姓名:年月日 【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用品】 药品:粗盐,水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1、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2 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约6 g 粗盐。将称取的粗盐逐渐加入烧杯里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余的粗盐。 粗盐固体为白色。加入水中所得液体呈无色液体。 剩余粗盐为g。 粗盐中含等杂质。 12 mL水约溶解粗盐g。 2、过滤:用滤纸和漏斗制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 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过滤成功的标志。 滤液是色的液体,滤纸上的残留物是色。 滤液的主要成分是,粗盐中的不溶于水,留在滤纸上被分离,过滤可除去粗盐水中。 3、蒸发: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随着加热,蒸发皿中液体的量;当蒸发到一定程度时,蒸发皿底部有析出。 蒸发得到的固体为色。若加热过程中有液体或固体的飞溅,原因是:没用玻璃棒进行。 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4、称量:待蒸发皿中的固体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固体质量为g。 精盐的产率为%。

误差分析:产率过大:1.没有蒸干。2.测量不准。3.滤纸破损 产率过小:1.转移精盐不彻底。2.蒸发时不搅拌使液体溅出

发酵实验报告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 班级12应生A班 姓名李顺昌 学号124120218 实验课程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 指导教师许波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

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酸奶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2.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 3.学会酸奶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仪器设备:三角瓶、平皿、试管、移液管、玻璃涂布棒、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恒温摇床、冰箱等。 2、材料:市售酸奶、奶粉、白糖、棉花、酸奶瓶(自备,1个/人)等。 3、培养基:乳酸菌分离用 乳酸菌分离用培养基: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0.5%;琼脂:2.5%;pH6.8。 配制250mL/组,装于2个三角瓶 三、实验原理 1、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 (1)酸奶: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接入一定量乳酸菌,经发酵后制成的一种乳制品饮料。 (2)生理生化原理 牛奶(乳糖)→接种乳酸菌→β-D-半乳糖苷酶→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乳酸发酵(葡萄糖)→乳酸→破坏钙-酪蛋白-磷酸复合物的稳定性→蛋白质凝结→酸奶 2、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采用一定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就能够从酸奶中分离出乳酸菌。 3、酸奶中含有乳酸菌的菌体及代谢产物,因而对人体的肠胃消化道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实验方法步骤

(一)乳酸菌的分离纯化——稀释涂布平板法 1、倒平板(约6块/100ml) 2、制备酸奶稀释液 (1)将0.5mL酸奶吸入4.5mL无菌水(自备)中,摇动5min; (2)用无菌吸管吸出0.5mL酸奶悬液,加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制备得到10-2稀释液; (3)再从中吸出0.5mL加入盛有4.5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混匀后得到10-3稀释液; (4)以此类推,分别制备得到10-4、10-5、10-6酸奶稀释液。 3、涂布 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0-3、10-4和10-5稀释液各0.1mL,对号放入已经写好记号的平板中央,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匀(每个稀释度涂2块平板)。 4、培养:37℃倒置培养2-3d 5、观察菌落特征(周二中午) 扁平型菌落:大小为2-3mm,边缘不整齐,很薄,近似透明状,染色镜检为细杆状; 半球状隆起菌落:大小为1-2mm隆起成半球状,高约0.5mm,边缘整齐且四周可见酪蛋白水解透明圈,染色镜检为链球状; 礼帽形突起菌落:大小为1-2mm,边缘基本整齐,菌落中央呈隆起状,四周较薄,有酪蛋白水解透明圈,染色镜检亦为链球状。 6、分离纯化:(周二)挑取符合上述特征的单菌落,划线于平板,37℃倒置培养约2d(下周四中午);如发现杂菌需重复上述步骤(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二)酸奶的制作 1、菌种的制备 (1)将分离纯化所得到的乳酸菌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中(30ml/瓶)(下周4早上); (2)37℃、200r/min摇瓶培养约48h (下周5晚)。 2、牛奶的配制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而色点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软木塞盖紧,直立于阴暗处层析。 0.5-1小时后,观察色素带分布:最上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黄色(叶黄素),再崐次 蓝绿素(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 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 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 和名称。

牛奶中提取酪蛋白

牛奶中提取酪蛋白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等电点沉淀法 2、学习从牛奶中制备酪蛋白的方法 3、加深对蛋白质等电点性质的理解 [原理] 蛋白质是一种亲水胶体,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一个水化层。另外,蛋白质又是一种两性离子,在一定pH溶液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但是调节蛋白质溶液的pH值至等电点时,蛋白质会因失去电荷而变得不稳定,此时若再加脱水剂或加热,水化层被破坏,蛋白质分子就相互凝聚而析出。等电点沉淀法主要利用两性电解质分子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而多种两性电解质具有不同等电点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较纯的酪蛋白。 但单独利用等电点沉淀法来分离生化产品效果并不太理想,因为即使在等电点时,有些两性物质仍有一定的溶解度,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在等电点时都能沉淀下来,特别是同一类两性物质的等电点十分接近时。生产中常与有机溶剂沉淀法、盐析法并用,这样沉淀的效果较好。 本实验目的是使学生运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酪蛋白,从中加深对蛋白质等电点性质的理解。 [方法和步骤] 1、取预先放冰箱中冷却的消毒牛奶6mL,3 000r/min离心10min,除去脂肪层的乳液置50毫升烧杯内,加热至40℃左右,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0mL左右预热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此时混浊液中有大量絮状物沉下。冷至室温,3 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得酪蛋白粗品。 2、用蒸馏水洗沉淀三次(每次5mL左右),3 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3、将沉淀置研钵中,研碎后,渐加5mL 95%乙醇,静置片刻,将全部悬浮液转移至布氏漏斗抽滤,抽干后的制品,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二次(每次5mL),最后用无水乙醚洗沉淀二次(每次5mL),抽干。 4、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制品(称重,记录)。 5、酪蛋白溶液的配制:称取酪蛋白0.1g,置10毫升烧杯中,加5mL 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搅匀,隔水加热,溶解后转移至10毫升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烧杯数次,洗液并入容量瓶中,最后加水至刻度处,摇匀,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结果与计算] 计算酪蛋白含量和得率: 1、含量:酪蛋白克数/100mL牛奶 2、 100 %? = 理论含量 测得含量 得率 式中理论含量3.5g/100mL牛奶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报告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 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白沙(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紫茎泽兰叶、其他野生植物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叶子2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和石英砂(帮助研磨),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高中化学实验-实验2 粗食盐的提纯

实验2 粗食盐的提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提纯氯化钠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称量、加热、溶解、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SO-、Ca2+、Mg2+离子的鉴定方法。 3.学习溶液中24 二、实验原理 SO-、Ca2+、Mg2+和K+等可溶性杂粗食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及24 质。将粗食盐溶于水后,用过滤方法可除去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2 SO-、Ca2+、Mg2+离子可通过加沉淀剂使之生成沉淀而除去,K+离子4 由于含量较少,在最后的浓缩结晶过程中将处于不饱和状态留在母液中,从而与析出的氯化钠晶体分离。除杂过程中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 SO-= BaSO4(s) Ba2++24 CO-= CaCO3(s) Ca2++23 CO-= Mg2(OH)2CO3(s) 2Mg2++2OH-+23 CO-= BaCO3(s) Ba2++23 2 CO-+2H+= CO2(g)+H2O 3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台秤,烧杯(100 mL)2个,量筒,玻棒,酒精灯,洗瓶,普

通漏斗,漏斗架,表面皿,蒸发皿,铁三脚架,石棉网,泥三角,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泵。 药品:粗食盐(NaCl),BaCl2(1 mol·L-1),NaOH(2 mol·L-1),Na2CO3(饱和),HCl(6 mol·L-1),HAc(6 mol·L-1),(NH4)2C2O4(饱和),镁试剂。 其它:pH试纸、滤纸。 四、实验内容 1.粗食盐的提纯 (1)称量和溶解用台秤称取8.0 g粗食盐,放入100 mL烧杯中,量取水30 mL,倒入烧杯,用酒精灯加热。搅拌溶液使氯化钠晶体溶解。溶液中不溶性杂质若量多,需先过滤除去,若量少可留待下一步过滤时一并除去。 SO-离子将食盐溶液加热至沸,用小火维持微沸。边搅拌,(2)除去24 SO-全都变成边逐滴加入1.0 mol·L-1BaCl2溶液约2 mL,至溶液中的24 BaSO4沉淀。取下烧杯静置,待溶液中的沉淀沉降后,沿烧杯壁往上 SO-离层清液中滴几滴6mo1·L-1HCl和2滴1mo1·L-1BaCl2溶液,检查24 SO-沉淀完全,继续加热5 min,子是否除尽。若无新沉淀生成,说明24 使BaSO4晶体长大,易于过滤。 移去火源,静置、冷却溶液。使用普通漏斗(常压过滤法)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及BaSO4沉淀,滤液承接在一个干净的100 mL的烧杯中。(3)除去Ca2+、Mg2+、Ba2+离子将滤液加热至沸,改小火维持微沸。边搅拌边逐滴加饱和Na2CO3溶液(~3 mL),使Ca2+、Mg2+、Ba2+ 离子转变为难溶的碳酸盐或碱式碳酸盐沉淀,直至上层清液不再出现混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通过跟踪监测水中叶绿素的含量来实现,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叶绿素中含量最高的,因此叶绿素a的测定能示踪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确定具体采样点的位置 2.在采样点将采样瓶及瓶盖用待测水体的水冲洗3-5遍 3.将采样瓶下放到距水面0.5-1m处采集水样2.5L 4.在采样瓶中加保存试剂,每升水样中加1%碳酸镁悬浊液1mL 5.将采样瓶拧上并编号 6.用GPS同步定位采样点的位置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比色池:10mm 3.过滤装置:过滤器、微孔滤膜(孔径0.45μm,直径60mm) 4.研钵 5.常用实验设备 试剂: 1.碳酸镁悬浮液:1%。称取1.0g细粉末碳酸镁悬浮于100mL蒸馏水中。每次使用时要充分摇匀 2.乙醇溶液 (四)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试样用微孔滤膜过滤,叶绿素会留在滤膜上,可用乙醇溶液提取。 将提取液离心分离后,测定750、663、645、630mm的吸光度,计算叶绿素的浓度。 (五)实验步骤 1.浓缩:在一定量的试样中添加0.2mL碳酸镁悬浮液,充分搅匀后,用直径60mm 的微孔滤膜吸滤.过滤器内无水分后,还要继续抽吸几分钟.如果要延时提取,可把载有浓缩样品的滤膜放在干燥器里冷冻避光贮存。 2. 提取:将载有浓缩样品的滤膜放入研钵中,加入7mL乙醇溶液至滤纸浸湿的程度,把滤膜研碎,再少量地加乙醇溶液,把滤膜完全研碎,然后用乙醇溶液将已磨碎的滤膜和乙醇溶液洗入带刻度的带塞离心管中,使离心管内提取液的总体积不超过10mL,盖上管塞,置于的暗处浸泡24h。 3.离心: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4000r/min速度离心分离20min。将上清液移入标定过的10mL具塞刻度管中,加少量乙醇于原提取液的离心管中,再次悬浮沉淀物并离心,合并上清液。此操作重复2-3次,直至沉淀不含色素为止,最后将上清液定容至10mL。 4.测定:取上清液于10mm的比色池中,以乙醇溶液为对照溶液,读取波长750,663,645和630mm的吸光度。

粗食盐提纯实验报告

粗食盐提纯 吴心悦 (环境工程163班宁波19) 摘要(1)掌握提纯NaCl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溶解、沉淀、常压过滤、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烘干等基本操作。(3)了解Ca2+、Ma2+和SO42-等离子的定性鉴定。 关键词过滤; 乙醇洗涤; 关键词3; pH试纸 1. 引言 粗食盐的提纯和粗食盐中带有离子的定性鉴定。 2. 实验部分 实验原理 粗食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溶于水的K+、Ca2+、Ma2+、Fe3+、SO42-、CO3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食盐溶于水后,用过滤的方法可除去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需加入合适的化学试剂,使之转化为沉淀而过滤除去,其方法是: (1)在粗食盐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可将SO42-离子转化为BaSO4沉淀,过滤除去SO42-。 Ba2++SO42-====BaSO4↓ (2)向粗食盐溶液中加入NaOH和Na2CO3溶液,使溶液中的Ca2+、Ma2+、Fe3+及过量加入的Ba2+转化为CaCO3、Ma2(OH)2CO3溶液、Fe(OH)3和BaCO3沉淀后过滤除去。 Ca2++CO32-====CaCO3↓ 2Ma2++2OH-+CO32-====Ma2(OH)2CO3↓ Fe3++3OH-====Fe(OH)3↓ Ba2++CO32-====BaCO3↓ (3)用稀HCl溶液调节食盐溶液使pH至2~3,除去过量加入的NaOH和Na2CO3。 H++OH-====H2O 2H++CO32-====CO2↑+H2O 粗食盐中的K+离子不与上述试剂作用,仍留在溶液中。在蒸发和浓缩溶液时,由于NaCl的溶解度小先结晶出来,过滤时,溶解度大而含量少的KCl则留在残液中而被除掉。吸附在NaCl 晶体表面上的HCl可用乙醇洗涤除去。 仪器与试剂 1.仪器设备 循环水SHZ-D(Ⅲ)式真空泵,HH-2恒温水浴锅,托盘天平,烧杯(100mL),量筒(100mL,10mL),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漏斗架,蒸发皿,表面皿,酒精灯,试管,玻璃棒,pH试纸,滤纸。 2.试剂 粗食盐,2mol?L-1HCl溶液,2mol?L-1NaOH溶液,1mol?L-1BaCl2溶液,1mol?L-1Na2CO3 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H4)2C2O4溶液,镁试剂(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6mol?L-1HAC 溶液,65%乙醇。

粗食盐提纯实验报告

粗食盐提纯实验报告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粗食盐提纯 吴心悦 (环境工程163班宁波) 摘要(1)掌握提纯NaCl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溶解、沉淀、常压过滤、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烘干等基本操作。(3)了解Ca2+、Ma2+和SO42-等离子的定性鉴定。 关键词过滤;乙醇洗涤;关键词3;pH试纸 1.引言 粗食盐的提纯和粗食盐中带有离子的定性鉴定。 2.实验部分 2.1实验原理 粗食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溶于水的K+、Ca2+、Ma2+、Fe3+、SO42-、CO3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食盐溶于水后,用过滤的方法可除去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需加入合适的化学试剂,使之转化为沉淀而过滤除去,其方法是: (1)在粗食盐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可将SO42-离子转化为BaSO4沉淀,过滤除去SO42-。 Ba2++SO42-====BaSO4↓ (2)向粗食盐溶液中加入NaOH和Na 2CO 3 溶液,使溶液中的Ca2+、Ma2+、Fe3+及 过量加入的Ba2+转化为CaCO 3、Ma 2 (OH) 2 CO 3 溶液、Fe(OH) 3 和BaCO 3 沉淀后过 滤除去。 Ca2++CO32-====CaCO3↓ 2Ma2++2OH-+CO32-====Ma2(OH)2CO3↓ Fe3++3OH-====Fe(OH)3↓

Ba2++CO32-====BaCO3↓ (3)用稀HCl溶液调节食盐溶液使pH至2~3,除去过量加入的NaOH和Na2CO3。 H++OH-====H2O 2H++CO32-====CO2↑+H2O 粗食盐中的K+离子不与上述试剂作用,仍留在溶液中。在蒸发和浓缩溶液时,由于NaCl的溶解度小先结晶出来,过滤时,溶解度大而含量少的KCl则留在残液中而被除掉。吸附在NaCl晶体表面上的HCl可用乙醇洗涤除去。 2.2仪器与试剂 1.仪器设备 循环水SHZ-D(Ⅲ)式真空泵,HH-2恒温水浴锅,托盘天平,烧杯(100mL),量筒 (100mL,10mL),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漏斗架,蒸发皿,表面皿,酒精灯,试管,玻璃棒,pH试纸,滤纸。 2.试剂 粗食盐,2mol?L-1HCl溶液,2molL-1NaOH溶液,1molL-1BaCl2溶液,1mol?L-1Na2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H4)2C2O4溶液,镁试剂(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6mol?L-1HAC溶液,65%乙醇。 2.3实验方法 1.粗食盐的提纯 (1)粗食盐的溶解 在托盘天平上称取5.0g粗食盐置于100mL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加热搅拌,使粗食盐溶解,不溶性杂质溶于底部,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若杂质不多或没有,可省略这一步)。 (2)SO42-离子的除去 将溶液加热至近沸,边搅拌边慢慢滴加1molL-1BaCl2溶液,直至SO42-离子沉淀完全(约加1~2mL),继续加热5min使BaSO4沉淀颗粒长大而易于沉降。

生物化学实验四 酪蛋白的制备

实验四酪蛋白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从牛乳中制备蛋白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离心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材料、器材与试剂 1〉材料 鲜牛奶。 2〉器材 离心机、抽滤装置、精密pH试纸、电炉、烧杯、温度计、玻棒、漏斗、滤纸、滴管。3〉试剂 (1) 95%乙醇。 (2) 无水乙醚。 (3) 0.2mol/L 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A液:0.2mol/L醋酸钠溶液,称取CH3COON a·3H2O 54.44g,用蒸馏水定容至2000ml。 B液:0.2mol/L醋酸溶液,称取优级纯醋酸(含量大于99.8%)24.0g,定容至2000ml。 取A液1770ml,B液1230ml混合即可得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4)乙醇-乙醚混合液的配制:乙醇-乙醚=1:1(体积分数)。 四、实验步骤 (1)将20ml牛奶加热至40°C,在搅拌下慢慢加入预热至40°C、pH4.7的醋酸缓冲液20ml。用精密pH试纸调pH至4.7,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离心15min(3000r/min),弃去上清液,得到酪蛋白粗制品。 (2)用水洗1次,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3)在沉淀中加30ml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浮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离心10min,弃上清液,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1次。最后用乙醚洗沉淀1次,抽干或滤纸过滤得到湿的酪蛋白。 (4)将沉淀摊开,风干;得到酪蛋白纯品。 五、结果及处理 准确称重,得20ml牛乳中酪蛋白含量(g),按下式计算酪蛋白的得率: 测得含量 得率(%)= 理论含量×100 式中,理论含量为3.5g/100ml牛乳。 实验结果: (1.426-0.795) ×5 得率(%)= 3.5 ×100=90.14%

粗盐的提纯实验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粗盐的提纯实验报告

编号:FS-DY-31672 粗盐的提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 SO42— 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仪器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

1。溶解: ①称取约4g粗盐 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 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粗盐提纯具体步骤

粗盐提纯具体步骤(含过滤蒸发)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粗盐,水 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三、实验原理 2-等.不溶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 4 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四、实验操作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 按照化学实验基本操作6所述方法进行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五、实验总结 (一)、怎样选择漏斗和滤纸? 漏斗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要过滤的沉淀的量或析出固体的量,而不是看液体的体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8个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吕杰编著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教研室

内容介绍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是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组的教师在参考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生物化学实验与实习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汇编而成。该实习指导围绕教学大纲设计了8个实验内容。

目录 实验一氨基酸纸层析 (4) 实验二DNS-CL法测定N末端氨基酸 (5) 实验三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7) 实验四酪蛋白的制备 (8) 实验五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10) 实验六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活力测定 (12) 实验七酵母RNA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14) 实验八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16)

实验一氨基酸纸层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学习纸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生化分离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所需样品量少,分辨力较高等优点而广泛的用于物质的分离,并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缺点是展开时间较长。 分配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即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溶剂系统: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水和滤纸纤维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因而其扩散作用降低形成固定相,有机溶剂和滤纸亲和力弱,所以在滤纸毛细管中自由流动,形成流动相,由于混合液中各种氨基酸的分配系数值不同,其在两相中的分配数量及移动速率(即迁移率Rf值)就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标准氨基酸溶液 2、仪器: 层析缸,层析纸,毛细管,天平,吹风机等。 3、试剂: (1)氨基酸标准溶液:0.1M丙氨酸和0.1M谷氨酸标准溶液。 (2)溶剂系统:正丁醇:甲酸:水=15:3:2(体积比)摇匀; (3)0. 1%的茚三酮丙酮溶液;茚三酮1—5克,丙酮100毫升 四、实验步骤: 纸层析 (1) 取一长方形滤纸,在滤纸纵向对应的两边距边沿2cm 处,用铅笔轻轻的各画两条平行线,一条作前沿标志,一条作点样线,在点线上每隔2cm 画一个“+”作为点样位置,共5个点。 (2) 点样:用毛细管点样,其中2个点用毛细管点上氨基酸的标准溶液;中间间隔一点,另2点点上未知氨基酸的溶液。每个点样点重复点5次,每点一次用电吹风吹干后再点下次,点样点的直径应控制在2mm左右,点样完毕用大头针将滤纸做成筒形,点样面向外,注意纸的两边不要接触。 (3) 展层:向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溶剂,液层不要超过点样线(高约1.5cm,约50-60ml 溶剂),将滤纸点样点朝下放入层析溶剂中,将层析缸密闭,待溶剂到达标志线后取出,吹干。 (4)显色:用喷雾器将茚三酮显色剂均匀喷在滤纸上,吹风机热风吹干显色。 五.结果分析: (1)用铅笔将层析色谱轮廓和中心点描出来; (2) 测量原点至色谱中心和至溶剂前沿的距离,计算各种氨基酸色谱的Rf 值。 Rf=组分移动的距离/溶剂前沿移动的距离 =原点至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致溶剂前沿的距离 六、思考题: 1、何谓分配层析法和分配系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酪蛋白的制备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实验预习报告 课程:姓名:日期: 学号:同组者: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温度:湿度: (一律用A4纸、钢笔书写或打印,不得涂改,经教师签字后方为有效,附在实验报告中一并交。 如无此原始记录或丢失,报告不批示成绩) 实验名称:酪蛋白的制备 1.目的: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并依此加深对等电点概念的印象。 2.原理、仪器设备、材料和试剂: 原理:牛乳中主要含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蛋白质。其中酪蛋白占了牛乳蛋白质的80%。酪蛋白是白色、无味的物质。不溶于水、乙醇及有机溶剂,但溶于碱溶液。牛乳在pH4.7时酪蛋白等电聚沉后剩余的蛋白质统称乳清蛋白。乳清蛋白不同于酪蛋白,其粒子的水合能力强、分散性高,在乳中呈高分子状态。 在处于其等电点时,兼性离子/粒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如果我们将牛奶的pH 调到4.7,就可获得酪蛋白沉淀;下一步,用乙醇、乙醇-乙醚混合物、乙醚来洗涤沉淀物,以去除脂溶性杂质,就可得到较纯的酪蛋白。 试剂:95%乙醇;无水乙醚;乙醇—乙醚混合液(V/V=1∶1) 。 0.2mol/L 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A液:称取NaAc 3H2O 54.44g,定容至2000mL。 B液:称取优级纯醋酸(含量大于99.8%)12.0g定容至1000mL。 取A液1770mL,B液1230mL混合即得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仪器:离心机;抽滤装置;研钵;布氏漏斗;容量瓶。 3.操作步骤及现象记录 1.将20mL 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预热至40℃。将20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缓慢地加入20mL预热的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2.用精密pH试纸调pH至4.7,可见溶液变为乳白色悬浮液。待悬浮液冷却至室温,3000rpm离心

叶绿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用法。 4、了解一阶导数的含义。 5、了解如何如何排除互相干扰。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根据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溶解度高的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溶解度低的扩散地慢。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这样,四种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分子结构相似,它们的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重叠,用常规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方法难以实现其同时测定。但利用一阶导数光谱技术和同步荧光技术,消除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光谱干扰,可以同时测定它们的含量。 在600~700之间胡萝卜素一阶导数为零,没有吸收,在某个特定波长下,叶绿素a有一定的导数值,而叶绿素b的导数为零;同理,在另一个特定波长下,叶绿素b有一定的导数值,而叶绿素a的导数值为零。这样可以实现叶绿素b和叶绿素b的同时测定,又不受胡萝卜素的干扰。 三、实验材料: 1、仪器 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研钵、玻璃漏斗、分液漏斗、剪刀、小试管、试剂瓶、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架、载玻片、铅笔、 直尺、棉花、移液管、洗耳球、毛细吸管、铁架台、胶头滴管、紫外分光 光度计。 2、药品 新鲜的菠菜叶、石英砂、碱式碳酸镁、90%丙酮、层析液(石油醚:丙酮:苯=20:2:1)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 (1)取几片绿叶,去掉主脉,用天平称取20g叶片,剪碎,放入研钵。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进行充分的研磨。用量筒量取15ml丙酮。倒入研钵中,迅速充分研磨。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 2.制备过滤纸 取一块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6cm,宽1cm的滤纸条,

【实验报告】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范文

氯化钠的提纯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粗盐提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化学方法提纯粗盐,同时进一步精制成试剂级纯度的氯化钠提供原料. 2.练习天平的使用,以及加热、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干燥的基本操作.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Ca2+,Mg2+,SO42-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加试剂使之沉淀,在过滤,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粗盐,水,盐酸(2N),氢氧化钠(2N),氯化钡(1N),碳酸钠(1N)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四、实验操作: 五、实验总结 1.在除去Ca2+,Mg2+,SO42-时,为什么要先加BaCl2溶液,然后加Na2CO3溶液?

2.蒸发前为什么要将粗盐溶液的pH调到4―5? 篇二:粗盐制备分析纯氯化钠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粗盐制备分析纯氯化钠 二、实验目的: 1.巩固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等基本操作; 2.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3.学习在分离提纯物质过程中,定性检验Ca、Mg、SO4等离子是否除尽。 三、实验原理:粗盐中,除含一些不溶性杂志,还含有Ca、Mg、SO4和Fe 等可溶性 2+2+2-3+杂质,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出去,可溶性杂质中Ca、Mg、SO4和Fe通过过滤的方 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1.BaCl2―NaOH,Na2CO3法 (1)除SO4,加入BaCl2溶液 Ba+SO4=BaSO4 (2)除Ca2+、Mg2+、和Fe3+和过量的Ba2+,加入NaOH―Na2CO3 Ca2++CO32-=CaCO3 Ba2++CO32-=BaCO3 4Mg2++4CO32- +H2O=Mg(OH)2?3MgCO3 (3)除CO32-,加入HCl溶液

实验报告-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 二、实验目的: 1.学习从胶体中提取某一类物质的方法。 2.学习蛋白质的各种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三、实验原理: 1.蛋白质是两性化合物,溶液的酸碱性直接影响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当调节牛奶 的pH值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pl)4.8左右时,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呈电 中性,此时酪蛋白的溶解度最小,会以沉淀形式从牛奶中析出。 2.缩二脲反应原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 成红紫色的络合物。所有的蛋白质均有此显色反应。 3.蛋白黄色反应原理:硝酸将蛋白质分子中的苯环硝化,在加热状态下产生了黄色硝 基苯衍生物,再加碱颜色加深呈橙黄色。这是含有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含有酪氨酸 和色氨酸的蛋白质所特有的颜色反应。 4.茚三酮反应原理: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的还原茚三酮、茚三酮和氨的 缩合物。此反应为一切氨基酸及α-氨基酸所共有。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 1.取50mL脱脂牛奶于150mL烧杯中,用热水浴加热至40℃,维持此温度,边搅拌 边加稀醋酸(1:9)溶液约2mL——有白色沉淀析出。 2.继续搅拌并使悬浊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混合物转入离心杯中,于3000r/min离心 15min。 3.离心完毕后,上清液倒入乳糖回收瓶中,沉淀用95%的乙醇(20ml)搅匀,然后用 布氏漏斗减压过滤,用乙醇-乙醚(1:1)混合液洗涤沉淀2次,每次约10ml,最 后用5ml乙醚洗涤沉淀一次,减压过滤至干——得到干燥的白色固体。 4.将干粉铺于表面皿上,称量并计算牛奶中酪蛋白含量。 5.称取0.5g酪蛋白,溶解于0.4M氢氧化钠溶液的生理盐水(5mL)中,然后滴加3-4 滴1%硫酸铜溶液,振荡试管——溶液变成紫色。 五、实验数据: 空表面皿的质量m0 =28.15g 表面皿与酪蛋白的总质量m1 =31.78g 牛奶中酪蛋白的质量m= m1 - m0 =3.63g 六、讨论与感想: 1.牛奶是一种胶体,在正常情况下是均一稳定的,要想分离出其中的某一成分,就应 该想办法使这种成分变成沉淀析出。通过本次实验,我知道了可以通过调节胶体的 酸碱性,来改变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使其达到等电点。此时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 作用力最小,分子间没有了间隙,浮力减小,蛋白质就会沉淀。而实验中50ml牛 奶和2ml稀醋酸(1:9)所配成的混合液的pH恰好在4.8左右,正好是蛋白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