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3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3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3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3

课程名称:

年级:

层次:

专业:

姓名:

学号:

2012年月日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模拟题三

一、填空

1.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___。

2.中国的参政党包括___、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台湾民主自

治同盟、中国致公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___。(写全称)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在补选以前,由__暂时代

理主席职位。

4.人民法院的领导体制是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的___。

5.上级人民检察院___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6.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中国行政区划的普遍层次是___级。

7.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属于___的审批权限。

8.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层次包括自治区、____和____。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___、各部部长、各委员

会主任、审计长____组成。

10.我国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的类别包括办公机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____、

_____、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和____。

11.国务院总理的“三权一责”是指___、___、___、___。

12.国务院的主要行政方式包括___、___、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和国家预算、直接命令、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审计和行政监察、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专项拨款、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垂直管理等。

13.当代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___的监督,司法的监督,政党的监督,公

民和社会的监督以及___的监督。

14.按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不同,政府决策的类型可

以分为____、____和____。

15.我国政府决策权力主要体现在权力机关的决策、____和____。

16.我国分税制改革之前的财政体制是___。

17.按照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可以分为___和___。

18.我国设立____级预算,采取___式预算编制类型。

19.我国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包括公安部、地方公安机关、___公安机关和

___。

20.公安行政处罚中最重的处罚是___。

二、名词解释

1.政府

2.行政监督

三、简答

1.当代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2.外部环境对我国审判机关和司法机关行使职能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3.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1)政治统治职能:指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

统治阶级的反抗,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关系,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2)社会管理职能:指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包括两方面:对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如组织社会生产、发展经济、规范经济秩序、协调各经济实体(法人)之间的关系等;对社会共同性事务的管理,如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提供公共福利、管理公共交通、公共医疗、邮政以及环境保护等。

2、(1)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各级政法委员会统一领导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的工作。政法委职责:统一领导本地区的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研究、处理、协调本地区重大案件的处理,管理本地区政法系统干部。是非常具体和事务性的领导。(2)地方政治机构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影响:两院按行政区划设立,司法管辖区域从属于该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区域;除最高法院是由中央设置并由政府财政拨付经费以外,其他各级法院组织关系、人事管理、办案经费、物资装备均由地方负责供给和管理。在宪法规定中,两院与行政机关处于相同地位,实际上远远低于其宪法地位。

3、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

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浅析当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改革

浅析现代中国的行政管理改革中的官僚制理性精神 事例: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朝代众多。有着很长的官僚制历史渊源。历朝历代都对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特别重视。但是在众多的朝代中,无一例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利比法定权利更具有影响力。即使到了近代中国的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的官僚制也依旧如此。虽然中华民国时期提倡三权分利,依法统治,依法办事。但是在实际地行政管理现实中依旧是人性大于法制,人情管理的成分远远多于理性管理。这违背了现代官僚制最基本的理性特征。现代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不断完善。特别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的提出,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越来越加快,行政法制化改革的深度也越来越深,越来越细微。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公共行政法制化越来越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中的组织模式是一种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理想的等级制组织模式,和现在人们对“官僚”一词的含义理解不同。【1】它是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位特征,以社会管理为目标的组织形式。韦伯通过区分三种权威模式,即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合理合法型权威来论证自己的官僚制理论中具有相当的理性因素。 官僚制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实行集权制,组织的权威和权力来自与法律和各种明确的规定。(2)要求组织功能和办事程序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减少摩擦,降低人和物的成本。(3)在组织内部实行下级服从上级的严格等级制。(4)个人呢职责和所得到授权只取决于其所占据的职位。(5)采取测验考试等形式,以技术资格为根据选择任职者。官职是被任命的,官员的职位通常是终身性质的。(6)非人格化的管理是最基本的制度要求。(7)组织运行严格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流程和指挥链条,纵横交错、按部就班的进行。【2】 官僚制这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其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就是理性,概括地说,官僚制拥有的理性精神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对组织效率的追求。第二,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第三法制精神。 在现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充分的吸收了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中的理性因素,将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越来越理性化和高效率。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行政组织是建立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缺乏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而先天拥有的各种理性精神。如自由契约精神、法制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显然早已不适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于是中国共产党充分的吸收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理性因素,理性精神,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行政管理制度,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发展。 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中国的行政组织的发展出现了止步不前的状况。新的世纪面临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但中国的行政组织改革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90年代的行政体制缺乏合理的职类分类和职能分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技术化水平比较低,讲门第、拉关系等缺点逐渐暴露出来;重人治,轻法治、重身份,轻契约的感性精神占据了官僚制中理性精神成长的空间;行政管理“以身份取向”凌驾于“成绩取向”之上,官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分析

中国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分析 摘要 政府制度创新是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行政改革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行政改革中的政府制度创新的路径作了理性思考,指出政府制度创新对我国行政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指明效率、民主与公正的价值诉求是政府制度创新的价值诉求、政府制度创新为我国公共行政的未来发展显示出光明的前景。 关键字:行政改革,制度创新,政府制度创新

中国政府如何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把握政府改革的发展路向,关键在于创新。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行政改革,是一个政府管理体制不断变革与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在政府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较人进展。当前,在我国政府加人WTO后,进一步从制度创新视角对政府改革进行理性思考,无疑刘一深化当前的公共行政改革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行政改革的战略定位 一般认为,中国改革战略系统主要包含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上下两个结构,但由于既有的改革基本上循于经济主导模式,形成了经济体制改革先导,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发展序列,这就导致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时间落差和进度落差,这两大落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拉大,政治体制的不适应性也日渐积累,从而引发了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上的双重困境,并且相互激化。对此,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就在政治体制改革进退维谷而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任务,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三大体制改革的思路。而当“行政体制改革的诉求被提出后,它就同时承担起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双重任务:一方面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克服旧体制下形成的某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促进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通过改革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某些弊端,巩固新的经济基础”,由此成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实际启动的共同要求,处于中国体制改革逻辑发展全程的结合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根据政治——行政“两分法”的基本理论假设,政治体制改革导向权力利益分配和公平与民主诉求,而行政改革导向责任和效率,可以改善政府成本——效益关系(紧缩编制、转换职能、澄清吏治、提高效率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同时避免政治体制改革可能造成的超前政治参与等“转型问题”,从而保证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两个方面兼顾。而且,虽然从法理上讲,中国“议行合一”的国家政权体制决定

当代中国行政专题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展望 沈亚平,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一、改革目标的回溯分析 按目标设定,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978年到1992年, 以精简机构为主要目标; 1993年到2002年, 以转变职能为主要目标; 2003年至今, 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 (一) 机构改革为主要目标阶段 1978年,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随之推行。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阶段, 主要以机构改革为重点。 (二)转变职能为主要目标阶段 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之后, 机构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 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阶段 2002年, 中共十六大提出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等, 对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上分析说明了机构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开放后至1992年, 中国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 机构改革还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同时受到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 所以机构改革成效受到一定局限。1992年以后,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如何围绕市场经济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政府组织体系, 需要经由实践与理论研究两方面的努力。此外, 机构改革成效受限还与人们的认识局限、官本位意识、人员分流困难、缺乏相应配套改革等有关。 二、改革目标实施的成效分析 (一)机构改革阶段目标及其实施成效1982年的机构改革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 的第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这次改革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重新确立, 向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转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二)转变职能阶段目标及其实施成效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对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关系问题的重大突破, 也标志着在新的经济体制条件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开端。 (三)公共服务阶段目标及其实施成效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也不断得到改善。从2002年开始, 各级地方政府开始进行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的政府建设创新。 三、改革目标的发展展望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从政策调整到体制创新的发展阶段, 触及深层次的关键性改革目标也日趋明显合理。中共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二中全会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本科)3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本科)三 一、填空 1.政府的一般特征是公共性、普遍性、强制性和___。 2.中国的参政党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___、中国农工民主党、台湾 民主自治同盟、中国致公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___。(写全称)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职资格要件包括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资 格、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___周岁。 5.中央军事委员会由___选举产生。 6.上级人民检察院___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7.行政区划的特点有政治性、地域性和不重复性、综合性、___以及动态可 变性。 8.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属于___的权限。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层次包括自治区、____和____。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___、各部部长、各委员 会主任、审计长、____组成。 11.____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2008年的机构改革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___体制。 12.国务院总理的“三权一责”是指___、___、___、___。 二、简答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 1.论述我国行政区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什么是分税制?论述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和不足。 参考答案:

1、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偏小;市领导县体制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宪法依据、、城乡合治理论的缺陷、出现了新的条块分割、增加了一级管理层次、市管县的范围不够科学、造成虚假城市化现象等;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冲突;政区通名体系混乱;行政区划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不高;政府派出机构体制不顺。 2、分税制是指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之间,以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为基础、以税收划分为核心相应明确各级财政收支范围和权限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1994年改革首要目标: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分税制改革的内容: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建立税收返还制度:中央对地方净上划收入以1993年为基数给予地方政府税收返还,在此之后,税收返还在1993年的基数上逐年递增(系数:1:0.3);保留原体制的上解与补助办法,并在1995年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仍不清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收管理权限划分不合理;财政收入层层上移,下层政府收支矛盾突出;税种划分仍显混乱;中央、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仍欠规范。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了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极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⑴变革的深刻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的革命性变革,对政府职能的简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政府行为方式的改革乃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的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⑵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度高;⑶内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互交织。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其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点,以重塑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推动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意识和能力。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己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其阻力和障碍。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所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2、中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影响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3、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考核体系不健全。 4、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影响了党的群众基础。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消除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和谐的发展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矛盾使得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势在必行啦。同时加上外因的作用,即世界经济的发展进步、世界环境的变化和WTO的基本原则也是促进其改革的原因。 三、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和看法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和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改革进程应稳中求进。必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部署,深刻分析行政管理体制自身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任务对行政管理体制提出的客观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行政管理改革战略。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做到: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是合理规范党政机构设置;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减少行政层级。大力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力度;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逐步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政府职能更明确,政府机构设置更科学,政府权力划分更细化,政府行为准则更规范,政府运行成本更合理,政府行政能力提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能明晰的、管理科学的、廉洁高效的、依法运行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1、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我国所处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并且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特定的要求,根据这一实际来决定“放松政府管制”和引入市场机制的幅度、力度和方式,力求稳中求进,同时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 2、建立和健全政府行政机制和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对于关系到全局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要进行专家论证、咨询以及社会公示,由社会组织、公民自主决策;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透明的 1

中国领导干部级别的划分

中国领导干部级别的划分 来源:甘立海的日志 一、国家级正职(一级干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二、国家级副职(二级干部): 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三、省部级正职(三级干部):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席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直辖市市委书记等。以及国家各部部长等)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江苏省省长、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部队正军职干部(如四川省军区司令员、18集团军军长) 四、省部级副职(四级干部):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直辖市市委副书记等。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厅但是必须要副部级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部单位,如省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部队副军职干部(如上海警备司令部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管理)作业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作业一、名词解释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行政区划 3、国家行政制度 4、国家结构形式 5、特别行政区制度 6、政治协商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选举制度 9、国家行政组织 10、行政监督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参政议政 13、宪法 14、行政首长负责制 15、民主集中制 16、国家结构形式 17、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18、首长负责制 19、党组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 2、我国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什么是国家行政组织?国家行政组织设置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哪些优点? 5、简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6、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色。 7、我国的行政区划主要遵循哪些原则? 8、简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设置的基本原则。 9、简述特别行政区制度的主要内容。 10、简述我国政协制度的特点。 1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2、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哪些职权?

13、我国选举制度中规定的选举委员会的职责有哪些? 14、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16、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17、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论述题 1、试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与优点。 2、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如何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大制度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及其优点? 5、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主要有哪些? 6、试述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举措? 7、比较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限。 8、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2) 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2) 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 (3) 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存在的不足 (4) 4、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 (5) 二、当代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 (5) 1、政府即为改革主体又为改革客体 (5) 2、复杂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 (5)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6) 4、政府职能转阻力重重 (6) 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7) 1、探求解决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处理对策 (7)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8) 3、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9) 4、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9) 5、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及政府职责体系 (10) 6、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11) 7、深化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11) 【参考文献】 (13)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为分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现状,研究行政改革的难点,找出促进我国行政改革发展的对策,撰写本论文。本论文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概论、中国行政史、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知识。纵观当代中国行政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行政改革的任务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动力。横向比较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各项措施,从现状、难点和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的政府管理,无论从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与计划体制下相比,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充分肯定政府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政府依然强势不改,继续扮演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角色,忽视或者淡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甚至继续把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投资于竞争性领域,继续强化政府的行政审批色彩,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市场作用和行政权之间的扭曲,引发政府行为的紊乱,助长权力行使的非理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矛盾,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强调为我所用,不能照抄照搬。探索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沿理论成果,总结各地改革的基本经验,预测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对于推进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体制障碍和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设置行政机构,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执法责任制等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克服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难点,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难点;对策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重点

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幕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受全国人大监督,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维持社会稳定、保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诸方面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和能够发挥的功能。 政府职能讲的是国家活动的总的方向以及国家的使命和目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国家机关的活动及其任务的总和。 政府职能的双重性:阶级性和公共性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下列哪种政治关系属于广义上的"党政关系":(abc ) A 党与人大B党与政府C 党与社团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审判和检查机关的职务 多党合作的特点:1、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而非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的关系。

3、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4、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的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制原则 4.民主集中制或三权分立原则 思考:实际政治生活中党如何实现对人大的领导 1.提出方针政策,人大采取行动执行。 2.党就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直接向人大提出建议案,通过人大的立法把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 3.党对人大实行工作领导。党对人大常委会具体工作做出决议或发布指示,并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就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向党委请示汇报 4.党对人大实行组织领导。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其领导人的候选人由党组织推荐。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其他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及其组成人员的候选人也由党组织作出安排 国务院机构设置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论文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中国城市行政级别详解

中国城市行政级别详解 一、城市分级介绍 ?中国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五个层次: 1.直辖市 2.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 3.地级市 4.省直管市(所有的省直管市均不设市辖区) 5.县级市(所有的县级市均不设市辖区) ?中国城市从综合实力分级为五级; 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三线城市 四线城市 五线城市 ?其他划分、或特殊称谓 区域划分:比如按地理位置划分,华北,华中,华东,西北; 地位划分:中心城市; 经济带,经济圈划分: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 二、城市行政分级详解 二.一行政分级 1.直辖市(4个)(正部级) 直辖市(正部级)四个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15个)(负部级) 副省级城市目前有十五个分别是: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其中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即是计划单列市也是副省级城市。) 3.地级市(包括设区的地级市和不设区的地级市《其中不设区的地级市共3个:广 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中山市、海南省三亚市) 省会是地级市(正厅级)城市:17个(普通省会地级市、普通自治区首府地级市<非副省级城市>:石家庄,郑州,南昌,太原,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长沙,贵阳,昆明,西宁,兰州,银川,南宁,福州,拉萨,海口,合肥) 二.二补充说明 直辖市定义 直辖市是国家的一级行政区之一,属于省级行政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的地位等同于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副省级城市定义 副省级城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行政级别相同,享有省一级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均为副部级<副省级>干部,副职<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为正厅级干部,市政府部门和市辖区是副厅级(如西安市财政局、西安市长安区),市政府部门内设处室和市辖区政府工作部门为正处级(厦门市商务局财务处<正处级>、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正处级>)。 计划单列市定义 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计划单列市,就是副省级城市中剔除省会城市,剩下的那些城市,就是属于副省级城市。 计划单列市的计划单列内容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邮电、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商品购销和分配调拨,能源及主要物资分配调拨、外贸进出口、地方定额外汇、劳动工资、财政信贷、科学技术以及各项社会发展计划指标等。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 地级市 地级市为省辖市的一种,接受省、自治区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地级市是地级行政单位,行政区划级别相当于地区、自治州、盟级别的市。地级市一般下辖市辖区,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代管县级市。在总计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其中有293个地级市、30个自治州、8个地区、3个盟,地级市数量约占地级行政区总数的88%,地级市已逐渐取代地区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 分三类 1、既设市辖区,又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此类地级市占绝大多数。 2、只设市辖区,不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不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南京市、厦门市、武汉市、鄂州市、海口市、三亚市、莱芜市、乌海市、克拉玛依市。 3、既不设市辖区,又不管辖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亦不代管县级市等县级行政。这些地级市下面直接辖乡级行政区,俗称“直筒子市”;如东莞市、中山市、三沙市、儋州市、嘉峪关市 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区别 所谓的地级市、县级市是从过去的行政区划称谓演变来的。就以江苏省为例,省会是南京市,所以叫省会市。全省原来划分有苏州地区、无锡地区、常州地区、镇江地区、扬州地区、南通地区、徐州地区、连云港地区、盐城地区,这些地区也叫行署,行署的所在市就叫地级市,地区行署下辖地级市和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江苏省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模拟题一 一、填空 1.政府的一般特征是公共性、普遍性、强制性和_非营利性_。 2.中国的参政党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_中国民主同盟_、中国农工民 主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致公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_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农工民主党_。(写全称)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_。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职资格要件包括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资 格、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_18_周岁。 5.中央军事委员会由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_选举产生。 6.上级人民检察院_监督_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7.行政区划的特点有政治性、地域性和不重复性、综合性、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相 对稳定性_以及动态可变性。 8.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属于__地方政府_的权限。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层次包括自治区、____自治州和自治县___。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_国务委员_、各部部长、 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__秘书长__组成。 11.__1988_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2008年的机构 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_大部门_体制。 12.国务院总理的“三权一责”是指_全面领导权、最后决策权、人事提名权和全面负 责任__。 13.当代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__权力机关_的监督,司法的监督,政党的 监督,公民和社会的监督以及_行政机关自身_的监督。 14.政策议程可以分为_公众议程_和正式议程(政府议程)。 15.按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不同,政府决策的类型可 以分为____、____和____。 16.我国政府决策权力主要体现在权力机关的决策、____和____。 17.我国政府财政投资的形式曾经以___方式为主,现在主要以___方式为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填空 1、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两条基本主线是党政关系和宪政关系。 2、目前在中国最有实质意义、根本性的规范性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3、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党政关系的核心。 4、中国共产党最高的领导职位是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5、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当代中国政府领导体制的特点之一。 6、中国政府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 7、中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由一元化结构转变为有限政府与市民社会的二元分立模式。 名词解释 1,市民社会:指在那些源于保护个人自由的思考以及反对政治专制的近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源于对社会经济的弘扬以及对国家干预活动的应对的近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基础上而逐渐产生的相对于国家以外的实体社会。市民社会是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和自由的社会,是一个社会成员具有自觉的公民权利意识的社会。 2,政府职能社会化:即政府改变传统大包大揽的做法,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许多职能,通过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改由企业、事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等来办理,从而使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之间有一个合理定位。 3,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其实质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 4,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人们为一定的公共目的,自愿结合而成的有组织地表达利益要求的非政府性组织。 5,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便于进行管理,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并相应建立各级行政机关分层管理的区域结构。 简答 1.简述中国政府权力关系 根据权利关系的作用范围不同,可以将行政权力关系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权力关系和行政系统外部的行政权力关系。 A、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权力关系。它是指行政系统内部的机构和人员之间存在 的权力关系,它是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可以支分为三种关系: 1)纵向上下行政关系之间的权力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多种形式:领导与监督关系、直接关系、垂直领导关系、双重领导关系和指导关系等。 2)横向同级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横向同级机关之间的关系发生于属同一级别又受同一个上级机关直接领导的机关之间。 3)国家公务员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主要体现在特殊劳动关系、职务关系、工作关系和代表关系。 B、行政系统外部的行政权力关系。它主要包括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权力关系以及行政监督权力关系,表现为: 1)行政管理权力关系。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即公民、企业组织、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进行行政管理时所产生的权力关系,它是行政系统外部行政权力关系的主要方面。

中国行政改革历程

一、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与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一直进行着行政改革的实践。自1949年到现在,我国行政改革的进程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保持传统体制的行政改革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这一阶段的改革本质是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需要来建构政府体制,是对传统行政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式的改造。第二阶段是重塑政府体制的行政改革阶段(从1978年至今)。这一阶段行政改革本质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需要,尤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进行的重塑政府体制的改革。下面就第二阶段的行政改革历程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1982年的行政改革 从1978年至1981年,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恢复了过去撤并的行政机构,并增设了一些新的机构。国务院部门迅速膨胀起来,至1981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了建国以来机构设置的最高峰。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曰益突出。与此同时,过去遗留下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干部队伍老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1982年开始,中央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 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在中央,按干部“四化”方针选拔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减少副职,裁并政府工作部门;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终身制,开始建立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下放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人事管理权限。在地方,各级政府主要推行了调整领导班子、精简机构、紧缩人员编制等改革。除此之外,地、市、州政府积极试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农村基层政府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建立乡人民政府。 1982年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方针,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了宪法。这一阶段的改革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为此后的行政改革积累了经验,对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但由于这次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机构林立、职能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 (二)1988年的行政改革 从1988年开始,国务院开始进行又一轮的行政改革。这次行政改革做了精心准备,制定了包括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五年目标的改革目标体系。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革的重点是同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将国务院部委一级机构由45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22个调整为19个; 办事机构由4个调整为5个;人员编制在原有5万余人的基础上,裁减了7900余人。 1988年改革的主要成果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的改革思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初步理顺了党政关系、政企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各部门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由于1988年机构改革开始不久,中国经济即转入治理整顿时期,改革的深入进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地方政府未进行改革,中央政府有些部门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上仍习惯于沿用行政命令和直接管理的手段,强调部门利益,政府职能转变进展缓慢,管理方式未发生根本转变。 (三)1993年的行政改革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从199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重要的行政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大的要求,这一阶段的行政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宗旨,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政企分开。其具体要求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理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

中国政府官员级别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080230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在线考试(开卷)题目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在线考试(开卷)试题 注意事项: 1、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论述题(5个,每题20分) 1.谈谈你对我国人大代表间接选举的选举程序的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的处理。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 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2.谈谈你对我国地方政府类型的认识。 在现今社会背景下,可以简单概括地说是:政府调节市场,通过市场稳定保障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社会安定,保证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社会建设,共享社会文明,实现社会繁荣。 我们都知道,建国初期我国曾经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全面萎缩,几乎不存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后,随着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广

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篇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中国行政改革的理念。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这体现出一种理

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2)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共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反映出政府高层越来越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3)中国行政改革的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4)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三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四是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中国行政改革的特点。一是着重优化组织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