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医学目的的认识

浅谈对医学目的的认识

浅谈对医学目的的认识
浅谈对医学目的的认识

浅谈对医学目的的认识

医学与我们自身是密切相关的,当我们还在母体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无意识地接触了医学。

在踏入医学院大门之前,我们对医学的认识或许也只是很简单的治病救人。然而在进入大学之后,随着接触一些医学课程和讲座,我才发现之前的认识太肤浅了,医学不仅仅只是治病救人。从医学产生以来,一直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延长寿命”作为目的。

什么是医学目的呢?医学目的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对医学的发展和医学应实现的目标及其手段的认识和概括。从医学目的的概念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一个医学目的都是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通过在医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现象和问题的反思,从而形成在该特定时期内的对医学的目标及其手段的认识和概括,也就是说,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国家地区,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卫生设施的健全和普及程度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医学目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医学实践、社会经济、科技状况、社会发展水平而改变的。因此,医学目的具有这几个个特征:实践性、历史性、阶段性、发展性,而正确和适宜的医学目的还具有客观真理性和主观超前性。虽然,人类的医学终极目的始终是一致的——救人,但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的不同时期,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医学目的。所以,医学目的可以区分为广义和狭义、宏观和微观、理想和现实的医学目的,医学的社会目的和医学活动的具体目的等。总之,医学目的是一个动态发展、广泛

多元、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错综复杂的结构体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因此自医学产生以来,“救死扶伤、延长寿命”就成为了医学无庸置疑的目的。而长期以来的医学发展为实现医学的这种目的提供了可能,也满足了人们的这一愿望与追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家普遍出现“医疗危机”。所以,“医学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又被提出来,并且成为波及全球的大讨论。

为此,1996年纽约哈斯廷斯中心组织召开了有14个国家参加的医学目的讨论会。会议通过了《医学的目的:确定新的优先选择》宣言。因此,医学目的被分为四个方面:①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保护健康②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痛苦和疼痛③对疾病的保健和治疗,以及对不治之症的保健④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医学目的与健康观和疾病观密切相关,因此,对医学目的正确认识将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医学,正确引导医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促进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刚步入医学院大门的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医学目的,并且要不断进行医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医学,接纳医学。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伴随树上蝉鸣声,思绪一阵阵涌上心头。不禁感慨时间如梭,光阴似箭。一学期的循证医学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对循证医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和无限的思考…… 在未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循证医学”这四个字透着朦胧的迷茫。只有最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真正接触它采了解它的含义:它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依据,做出科学的诊断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疗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经过了解它的定义和进一步的学习,我对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从中的收获和心得。 如果说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临床研究方法学,那么循证医学则是一门临床实践的方法学。作为一名好的医生,不光要有新知识注入及更新,将自己有限的经验和外部最佳证据结合起来,以做临床决策。同时它需要实践循证医学。一方面在学习循证医学的过程中,它更让我体会到收集资料与文献评价的重要性。学习是枯燥的。要想在这疲乏的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为之努力的动力,首先要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然后一点一滴积累,最后才有可能达到目的。为此在学习循证医学及寻求资料的时候,涉及大量书籍和不同专业类别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已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以及提取信息精华及阅读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迷茫的学习中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大道。前方的路更加清晰,目的也

更加明确,在这炎炎夏日里为我送来一丝沁人凉爽。 另一方面,循证医学证据要求真实,可靠,有证可寻。它包括医学科研,临床实践活动中取得的证据及流行病学的各项统计数据,也包括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循证医学的关键是如何快速准确的获取临床证据。科学的证据为临床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又教会我做一切事情都要找到支持的证据,特别是在医学这个严谨的行业,你的每个决策对病人而言都是有关生死的决定,这要求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自己以后从医之路奠定基础,也为我的人生提出新的的要求“淡定做人,严谨做事”。 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的“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时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是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在强调自身核心思想的的同时,更加重视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中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作用于实践。在未来的道路上,它除了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外,更重要的是重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一纸文献。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存在都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它影响甚至牵系着另一事物的运作。同样循证医学对临床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成果如果不能被临床所应用,吸取,那是一件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临床医生不能一味的走经验道路,如果他们能相互结合,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期待早日走上临床,为此贡献自己的努力和一份力量。 学医的过程是漫长,乏味的,但它无时无刻为我们提供进步和升华的空间。作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2009-2-24 11:29:15 中华眼科在线 ??? 什么是医患关系的模式呢即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医患双方相互间的行为方式,从组成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和非技术方面而言,医患关系的模式就是从这两方派生出来的。目前,被医学界广泛认同的医患关系模式是1956年美国学者萨斯(Szase)和荷伦德(Hollender)在《内科学成就》发表的《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文中以医患互动、医生与患者的地位、主动性大小把医患关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 1.主动—被动型(activity-passivity model) ???? 它是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普遍存在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其特征是医生对患者单向作用,“为患者做什么”。医疗中,医生完全把握了医疗的主动权、决策权,即怎样医疗,全由医生说了算,病人无任何自己的意志参与医疗,医生是绝对权威。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医生纯技术的优势,缺点是彻底否定了患者的个人意志,可能会影响疗效并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所以,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急症重伤、麻醉等意识丧失情况下的抢救医疗。这一模式用父母与婴儿的关系比较相似。 ???? 2.指导—合作型(guidance-cooperation model) ???? 它应属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的基础模型。这种模式中,医生仍占有主导地位,而患者能有条件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必须接受医生的解释并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患者“被要求与医生合作”。它的特征是:“告诉患者做什么”。该模式的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因为有互动的成份,能较好地发挥医患双方的积极性,提高疗效、减少差错,有利于建立信任合作的医患关系。但它的不足是医患双方的权利的不平等性仍较大。这种医患关系类似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的关系。它一般常见于急性病或垂危病但头脑清醒的患者的就医过程。

医学生实习目的和意义

医学生实习目的和意义 医学发展的过程是人类认识疾病的过程,医学科研 活动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医生的的任务 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进行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应在临 床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有意识地进行临床科研,进 行再创造性劳动。这比治好某一个病人的意义要大得多。 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医学科研只是专家、教授们的事情。其实不然,首先,专家、教授也是通过 科研取得了成绩之后才成为专家、教授的,并不是先天 就是专家、教授。其次,临床医生诊治疾病实质上就是 人类认识疾病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本身就带有认识和 研究的成分,临床科研方法是前人认识疾病的实践过程 中的经验总结,掌握了行之有效的科研方法,就能更好 地进行认识疾病的实践活动,因此说临床科研与每一个 临床工作者都密切相关,并不只是那些专家、教授的事情。 临床医生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积累,而文献的查阅方法、资料的积累方法为有效地进行 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捷径。 医学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交流这些财富的方法 主要通过医学论文、专著交流,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

有义务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奉献给人类,因此,必须学 会撰写医学论文。 由此看来,学习和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对每一个临 床工作者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虽然说,实习医生的 主要任务是临床实习,临床科研不是实习的内容,但是 如果能在实习期间,初步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进行简单 的临床科研,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治疗观,有利 于实现实习医生向医生的转变,这对于今后能更好地胜 任临床工作,尽快地进行临床研究,早出成果,有着重 要的意义。 应当指出,要求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学习临床科研 方法,并不是一定要让同学们取得什么科研成果,而重 要的是学会临床科研基本方法,仅仅只是一个入门。本 篇所介绍的内容,如查阅文献的方法,资料的积累方法,简单的临床实验,有关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等等,这些 仅仅是临床科研最基本的方法,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可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功能医学检测的目的与意义

功能医学检测的目的及意义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检 健康是长寿之本。就像抽丝一样,只有健康这颗蚕茧够大、够厚、够细密,长寿之丝才能绵绵不断,源远流长。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195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表述:健康状态为个体在一定环境、遗传条件下能够恰当地表达其行为的功能,并在1984年进一步补充健康的分级: 第一级健康,即躯体健康,包括无饥寒、无病弱,能够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卫生要求。 第二级健康,即身心健康,包括满足基本的经济要求,日常生活自由。 第三级健康,即主动健康,包括能够主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心理状态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压力,过着为社会做贡献的生活方式。 体检是必须要做的,但这里有几个主要矛盾需要解决:其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医学手段和方法体检。健康体检是以人体当前健康状态为中心的身体检查。我们熟悉的超声、心电、放射、血液、尿便的化验,都是临床医学手段和方法,但不是对谁都适用,不应该把什么人都抬到统一的体检通道里过堂。所以,一般医学家认为健康体检是指在身体尚未出现明显疾病时,对身体进行的全面检查,目的是了解身体状况,筛查早期疾病,发现健康风险。为了便于跟传统意义上的体检作区分,也称之为“预防保健性体检”或称功能医学体检。其二,如何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对受检者健康状况的评估,应该建立在全方位检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全方位检测怎么进行,是一个一个“刑具”都过一遍,还是一次性检测。其三,怎样早期发现疾病和健康隐患。在全面的基础上找出重点,需要检测手段的精准性,医师分析的精确性。其四,健康体检是什么层次上的诊疗行为。健康体检包括了诊和疗。但是诊要有度,不能折磨人;疗要有法,不能乱治。对早期疾病的治疗风险小,即便治不好,也不见得马上就能治坏。把健康体检环节的治当成摇钱树,比如有的体检中心无端建议受检者作进一步检查;建议受检者用一些没用的保健品等等,其本身都是不健康的行为。 健康体检应该用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根据检查结果,明确有无异常体征,进一步分析这些异常体征的性质是生理性变异,还是疾病危险因素,需不需要做复查或者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去干预和纠正。对于可以作为疾病诊断依据的体征,再做进一步检查和确诊。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患者,男性,36岁,外伤导致上前牙折断,留有残根,牙周正常,无其他全身性疾病,医生建议行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 一、提出问题 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成年人前牙是否合适有效? P:上前牙冠折的成年男性 I: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 C:双盲法 O:修复的临床效果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维普资讯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纤维桩;前牙 检索策略:纤维桩AND前牙 3.检索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96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应用》 三、评价证据 题目: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应用 作者:汪延宝 单位:山东省嘉祥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杂志来源:《黑龙江医药》2012年第4期 2 页618-619页 I.[原文摘要]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应用于前牙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患者的137颗前牙残冠残根为研究对象,137颗残冠残根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选择玻璃纤维桩和复合树脂进行粘结,形成桩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进行全瓷冠修复。结果:经过3个月一2年的随访观察,132颗成功,5颗因纤维桩脱落失败,无根折、桩折现象,修复成功率为百分之96.35,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玻璃纤维桩可以作为理想的前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材料。 关键词 :玻璃纤维桩;前牙;残根残冠 II.[原文剖析] 1.研究目的(objective)及背景(background) 1.1目的 观察玻璃纤维桩应用于前牙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效果 1.2背景 随着现代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冠、残根经过治疗后得以保留,但常因伴有大面积的牙体组织缺损,需要进行全冠修复。对于残冠、残根最好的修复方法是桩核冠修复,能增加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和支持。 玻璃纤维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核材料,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及美学性能,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能有效缓解牙本质的应力集中,而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核修复前牙残冠、残根,取得了良好疗效。 2.研究设计(design)方案 选择2007年7月一2010 年7月在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有保留价值的前牙残冠残根98例137颗患牙,男53例,女45例,年龄18—70岁。所有患牙均需符合如下条件:(1)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2周以上,牙龈牙周组织健康,牙齿无松动。(2)X线片显示根充恰填,根尖周无阴影或阴影面积逐渐缩小。(3)临床冠龈上长度大于等于2mm,桩长度大于等于7ram,以确保全冠有足够长度的金属领圈。(4)患者均知情同意。

论医学目的的历史发展

论医学目的的历史发展 (药学院14药学本科4班郭峥艳) 前言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和疾病、痛苦抗争的过程,医学随之产生,医学 的目的因此确立,这就是:救死扶伤,治病防病,延年益寿。 正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发生了空前的改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纵自身,改变自然。当今医学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就,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健康需求,坚持现有的医学目的和发展趋势是必不可少的。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医学到底走向何处,现在的医学目的是不是人类的要求,许多学者都已经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我们现代的医学生,我们也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个思考。 1■医学目的历史演变 1.1医学目的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医学的目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它经历了不同的时期。 早期:简单地以减轻痛苦和挽救生命为目的。 中期:以众多医学者的经验和实践形成中期的医学服务体系。 近代:简单地将患者以医学服务对象来认识,并固定于一套医学服务体系。 因此,现代的医学目的已经背离了我们原本的“救死扶伤,治病防病,延年 益寿”这个理念,重新审视医学目的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1.2医疗危机的产生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因此自医学产生以来,“救死扶伤、延长寿命”就成为了医学无庸置疑的目的。而长期以来的医学发展为实现医学的这种目的提供了可能,也满足了人们的这一愿望与追求。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家普遍出现“医疗危机”。所以,“医学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又被提出来,并且成为波及全球的大讨论。

为此,1996年纽约哈斯廷斯中心组织召开了有14个国家参加的医学目的讨 论会。会议通过了《医学的目的:确定新的优先选择》宣言。因此,医学目的被分为四个方面:①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保护健康②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痛苦和疼痛③对疾病的保健和治疗,以及对不治之症的保健④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2■医学目的的发展是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2.1医学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根据所查资料,目前为止,医学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叫生物医学模式,核心内容就是完全把人看作一种自然生物,诊疗上的指导思想也是从自然科学的各种实验结论出发;之后医学发展进入生物社会模式,这期间医生认识到人的健康与否并不只是生理方面的,还有社会的影响;现在普遍认同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病人不再是医疗行为中的客体。 2.2医学目的转变的客观因素 1. 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变化。 2. —些死亡直接或间接与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3. 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4. 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5. 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生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结语医学目的与健康观和疾病观密切相关,因此,对医学目的正确认识将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医学,正确引导医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促进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刚步入医学院大门的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医学目的,并且要不断进行医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医学,接纳医学。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伴随树上蝉鸣声,思绪一阵阵涌上心头。不禁感慨时间如梭,光阴似箭。一学期的循证医学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对循证医学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和无限的思考…… 在未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循证医学”这四个字透着朦胧的迷茫。只有最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真正接触它采了解它的含义:它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依据,做出科学的诊断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疗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经过了解它的定义和进一步的学习,我对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我从中的收获和心得。 如果说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临床研究方法学,那么循证医学则是一门临床实践的方法学。作为一名好的医生,不光要有新知识注入及更新,将自己有限的经验和外部最佳证据结合起来,以做临床决策。同时它需要实践循证医学。一方面在学习循证医学的过程中,它更让我体会到收集资料与文献评价的重要性。学习是枯燥的。要想在这疲乏的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为之努力的动力,首先要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然后一点一滴积累,最后才有可能达到目的。为此在学习循证医学及寻求资料的时候,涉及大量书籍和不同专业类别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已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以及提取信息精华及阅读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迷茫的学习中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大道。前方的路更加清晰,目的也更加明确,在这炎炎夏日里为我送来一丝沁人凉爽。 另一方面,循证医学证据要求真实,可靠,有证可寻。它包括医学科研,临床实践活动中取得的证据及流行病学的各项统计数据,也包括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循证医学的关键是如何快速准确的获取临床证据。科学的证据为临床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又教会我做一切事情都要找到支持的证据,特别是在医学这个严谨的行业,你的每个决策对病人而言都是有关生死的决定,这要求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自己以后从医之路奠定基础,也为我的人生提出新的的要求“淡定做人,严谨做事”。 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的“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时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是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在强调自身核心思想的的同时,更加重视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中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作用于实践。在未来的道路上,它除了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外,更重要的是重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它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一纸文献。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存在都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它影响甚至牵系着另一事物的运作。同样循证医学对临床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成果如果不能被临床所应用,吸取,那是一件多么让人遗憾的事情。临床医生不能一味的走经验道路,如果他们能相互结合,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期待早日走上临床,为此贡献自己的努力和一份力量。

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的概念、性质及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医学部尹秀云 “我要遵守誓约,矢志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 ——希波克拉底 “医患关系”已成为现今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医务工作者,你对这四个字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从世界范围来看,医学或医疗活动在人们的社会中所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成为左右人们社会生活“巨大的力量”;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看,医疗纠纷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医患之间的信任急剧滑坡,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无论是何种情况、何种问题,对其理解和解决的关键都不能离开医疗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单位——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贯穿整个医学发展、医疗活动开展始终的核心,对医患关系的把握不能仅仅从概念获得,还必须分析医患关系的性质、特点,以及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医患关系的内涵 医患关系是人类文化特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医疗活动的关键、医疗人际关系的核心。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群:医师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所以医患关系是指以医务人员为一方,以病人及其社会关系为另一方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产生的特定人际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的原有内涵,“医”已由单纯医生、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病人扩展为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比如家属、单位甚至朋友。

医学生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医学发展的过程是人类认识疾病的过程,医学科研活动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医生的的任务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进行“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有意识地进行临床科研,“进行再创造性劳动”。这比治好某一个病人的意义要大得多。 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医学科研只是专家、教授们的事情。其实不然,首先,专家、教授也是通过科研取得了成绩之后才成为专家、教授的,并不是先天就是专家、教授。其次,临床医生诊治疾病实质上就是人类认识疾病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本身就带有认识和研究的成分,临床科研方法是前人认识疾病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掌握了行之有效的科研方法,就能更好地进行认识疾病的实践活动,因此说临床科研与每一个临床工作者都密切相关,并不只是那些专家、教授的事情。 临床医生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积累,而文献的查阅方法、资料的积累方法为有效地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捷径。医学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交流这些财富的方法主要通过医学论文、专著交流,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奉献给人类,因此,必须学会撰写医学论文。 由此看来,学习和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对每一个临床工作者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虽然说,实习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临床实习,临床科研不是实习的内容,但是如果能在实习期间,初步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进行简单的临床科研,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治疗观,有利于实现实习医生向医生的转变,这对于今后能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尽快地进行临床研究,早出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应当指出,要求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学习临床科研方法,并不是一定要让同学们取得什么科研成果,而重要的是学会临床科研基本方法,仅仅只是一个入门。本篇所介绍的内容,如查阅文献的方法,资料的积累方法,简单的临床实验,有关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等等,这些仅仅是临床科研最基本的方法,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习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实习是一门专业实践课,是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进行毕业设计时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之间的差别。毕业实习更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前提。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与业务距离,为我们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 通过实习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提前与实习单位对接,为实习单位提供对口的技能人才。通过写实习报告,总结这一年实习的经历,回望来时路,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自己,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作业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唐某,女,26岁,停经34周,恶心、呕吐、乏力、尿黄5天,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1天入院。烦躁不安,,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均无异常。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査,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sA(+)结合病史确诊为妊娠急性脂肪肝。入院第2天中止妊娠,术后给予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持续静滴缩宫素等治疗.经一次血液滤过、人工肝支持后相关指标明显改善,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一、提出问题 对于妊娠急性脂肪肝,人工肝和或血液净化是否有疗效? P:孕晚期伴随有恶心、呕吐、乏力、尿黄,继之迅速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的女性患者 I:人工肝和血液净化治疗 C:自身前后对照 O: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疗效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孕晚期,全身黄疸,妊娠急性脂肪肝;人工肝和血液净化治疗 检索策略:孕晚期and全身黄疸and妊娠急性脂肪肝and人工肝或血液净化治疗 3.检索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83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人工肝和(或)血液净化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中的临床应用》 评价证据 题目:人工肝和(或)血液净化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玲 单位: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 [原文摘要]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肝和(或)血液净化(CVVH模式)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有效性。方法: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1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在积极终止妊娠,并予支持治疗基础上,除1例外均行人工肝和(或)CVVH治疗。结果:经人工肝和(或)CVVH治疗的12例患者中,1例因多器官功能不全死亡,2例自动出院,其余均痊愈。结论:人工肝和(或)CVVH在合并有多种并发症的AFLP患者治疗中是有效和安全的。

临床医学实习目的及意义

临床医学实习目的及意义 实习目的 首先,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认识了疾病,并能治疗疾病,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临床,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疾病,治疗疾病。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疾病到真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实习总结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实习带给我的一切让我觉得充实和满足,虽然很累,但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作为进入临床实习的实习医生来说,首先应该搞好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像接触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申请单的书写、处方的书写、诊断分析、管理病人等等。这些都是作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且这些技能不是通过看书或“见习”就能掌握的,必须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实习生应该在练好这些技能上下功夫。 (二)要重视“方法”的学习 实习学什么?许多同学都认为是学疾病,临床上许多同学对于遇见一个少见病,发现一个少见的临床体征而津津乐道,而很少思考这个少见病或体征是如何诊断或发现的,这实际上是实习中常常出现的误区,关于实习学什么,我认为实习学的主要是“方法”,而不是疾病。 理由很简单,熟悉和掌握了一个疾病,终究只是一个疾病,而掌握了认识疾病的方法,就可以发现的疾病,从而认识和掌握的疾病。所以说学习和掌握认识疾病的方法比认识一个或几个疾病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实习应该在掌握“方法”上下功夫。 (三)学会将矛盾分析法运用于临床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才使事物间彼此区别开来,这种特殊性,也就是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与衡量

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患者,男性,53岁,一年前发现胃部不适,有烧灼感。多年吸烟、饮酒史,近期饮酒后会加剧疼痛感,近日在某人民医院确诊为胃溃疡。医生建议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 一、提出问题 对患胃溃疡的男性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否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的疗效?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维普资讯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 检索策略:埃索美拉唑AND奥美拉唑AND胃溃疡 3.检索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4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三、评价证据 题目: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作者:胡慧胡海燕 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杂志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3期86页 I.[原文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方法80例伴幽门螺杆

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前2周给予埃索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埃索美拉唑治疗6周;对照组前2周给予奥美拉唑为主的HD根除三联方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奥美拉唑治疗6周。评价和比较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溃疡的愈合率、Hp的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溃疡愈合有效率、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本地区临床推广。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幽门螺杆菌 II.[原文剖析] 1.研究目的(objective)及背景(background) 1.1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1.2背景 胃溃疡(GU)是临床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损伤因素多.胃溃疡的发病率因此有所提高。基于“无酸无溃疡”和“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的理论,质子泵抑制剂(PPI)就成为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PPI类药物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2001年上市的埃索美拉唑因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而与以往的PPI 明显不同【1]。为了解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本研究前瞻性收集胃溃疡患 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后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面的对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研究设计(design)方案

医患关系模式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科学的进步,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患关系的变化。 医患关系的传统模式(traditional m odel of the Physieian、Patient relation- ship)是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中派生出来的医患关系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在医患关系问题上的体现。这个模式要求医师作为一名观察者、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者,成为一位科学家和研究者,所关心的主要是疾病的处理、科学知识的解释以及标准技术和常规技能的应用。医师在与病人接触中要保持情感的中立或不卷入在医疗中,医师主要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负责,而很少考虑病人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病人则被动地依赖着医师的判断与决定,毫无保留地相信医师,被动地执行医嘱,不问检查或治疗的目的和程序。这个模式也要求病人对情绪有良好的控制力,对疼痛有好的忍耐力,并且能准确地观察病情、提供准确的病史资料。可见,在传统模式中,病人同医师间的相互作用类型是“依赖一被依赖型”或“主动一被动型”。医患关系的传统模式没有为医患间的沟通留有余地,不论是在技术水平上,还是非技术水平上,医患间的心理交往都很有限。此外,这个模式忽视病人在自己的医疗活动中的作用,忽视病人的心理社会方面和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这种“非人化”的倾向和片面的病人观与疾病观,必须进行改善。

目前公认的医患关系模式主要有三种:萨斯—荷伦德模式、维奇模式以及布朗斯坦模式: ●萨斯—荷伦德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见表1) 表1 萨斯一荷伦德医患关系模式列表 ●维奇模式:①工程模式:医生相当于一名工程师,只根据科学事 实从事医疗实践,完全不考虑其他主观因素。②教士模式:医生充当家长式的角色,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病人无选择的自由。 ③契约模式:医患之间的关系受一种非法律形式的有关责任与权

人文关怀——医学真正的目的

姓名:兰永昊 院系:积水潭医院内科学专业 学号:1111210482 人文关怀——医学真正的目的 如今的医学教育大都只是讲疾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却忽视了作为一名医生真正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我们总是讲疾病的治疗要个体化对待,却忽视了与病人真正的沟通与了解;我们总被教导“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却忽视了作为医生真正的目的。医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一直认为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能把病看好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然而这些想法当我听完老师的讲解、看完《Patch Adams》后彻底改变了。 我们常常把医生的职责定义为救死扶伤,我们常常把治好一种疾病当成一种成就,但我们却忽视了病人的真正感受;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写病例,却很少花时间与病人做进一步的沟通;我们常常与病人划清界限,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变的冷漠、麻木,可我们忘记了医生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终于领悟——医学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而是帮助病人、关心病人,积极与他们沟通,减轻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伤,改善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医生的目的只是治疗一种疾病,那么医生

永远都是失败者,因为没有一种疾病可以完全治愈永不复发;如果医生的目的是帮助病人,那么医生永远都是成功者,因为无论疾病如何发展,哪怕最终的结果仍是无法治愈,但医生最终都可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如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医生病人缺乏应有的信任。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整个问题,我们把责任归于政府,因为政府没有指定一个完好的政策来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我们把责任推给病人,因为很多病人经常“无理取闹”,挑起纠纷。因此我们想方设法保护自己,把病人看成对立面。然而我们却没有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医疗纠纷的根源。我们想依靠医改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但一剂医改能否立竿见影,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呢?其实,如果我们从自身出发去寻找根源的话,我们会发现,问题的根本解决靠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医务人员自己。很多纠纷的产生源于医患之间沟通太少,医生缺乏人文关怀,病人无法信任医生,再加之一系列连锁事件后,患者最终把医生告上法庭。缺乏沟通,导致缺乏信任,最终产生了不良的后果。试想,如果我们之前能够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建立起之间真正的信任后,这种事情还会发生吗?我想肯定会减少很多。而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影响医学事业发展,只有加强医患沟通才是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由之路。通过有效地沟通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感情距离,建立正常医患关系,实现患者获得最佳健康利益,从而实现医患都能接受交易。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彼此沟通、相互信任应该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第一步。

循证医学对文献的评价

专业:2016级医学影像一核医学姓名:学号: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患者信息男,36岁病史资料现病史:因双眼重影2个月,近2天加重伴头痛入院既往史:既往体健体格检查: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3.75 ↑ ng/ml <3.4;甲胎蛋白(AFP):2.23 ng/ml <7.0;糖类抗原199(CA199):15.27 U/mL <27.0 FPSA/TPSA 7.08 ↓ % >19;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680 ng/ml 0.00--4;糖类抗原72-4(CA72-4):1.21 U/mL 0--6.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1.4 ng/mL 0--3.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119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2.4 ng/mL 0--16.3。 (2)脑脊液检查:多核:0.03;单核:0.97;红细胞:0 10^6/L 0;白细胞:30 ↑ 10^6/L 0--8;潘氏反应:+ -;氯:128.4 mmol/L 119--129;葡萄糖:2.71 mmol/L 2.3--4.1;蛋白:1.01 ↑ g/L 0.15--0.45;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检查(图1-6):松果体区分别见结节样、不规则形等T1等T2信号,大小约0.9-2.1cm,边界欠清,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视交叉受压略移位,其中松果体区病变堵塞中脑导水管,与四叠体板分界不清,三脑室、双侧侧脑室扩张,侧脑室旁可见条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线无移位。 一、提出问题 同步放化疗对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效果如何 例临床随诊观察P:生殖细胞瘤患儿 I:术后同步放化疗 C:单纯收手术 O:随访时间复发、转移情况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CNKI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儿童;生殖细胞瘤;放疗;化疗 检索策略:生殖细胞瘤术后放化疗

浅谈对医学目的的认识

浅谈对医学目的的认识 医学与我们自身是密切相关的,当我们还在母体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无意识地接触了医学。 在踏入医学院大门之前,我们对医学的认识或许也只是很简单的治病救人。然而在进入大学之后,随着接触一些医学课程和讲座,我才发现之前的认识太肤浅了,医学不仅仅只是治病救人。从医学产生以来,一直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延长寿命”作为目的。 什么是医学目的呢?医学目的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对医学的发展和医学应实现的目标及其手段的认识和概括。从医学目的的概念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一个医学目的都是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通过在医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现象和问题的反思,从而形成在该特定时期内的对医学的目标及其手段的认识和概括,也就是说,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国家地区,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卫生设施的健全和普及程度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医学目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医学实践、社会经济、科技状况、社会发展水平而改变的。因此,医学目的具有这几个个特征:实践性、历史性、阶段性、发展性,而正确和适宜的医学目的还具有客观真理性和主观超前性。虽然,人类的医学终极目的始终是一致的——救人,但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的不同时期,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医学目的。所以,医学目的可以区分为广义和狭义、宏观和微观、理想和现实的医学目的,医学的社会目的和医学活动的具体目的等。总之,医学目的是一个动态发展、广泛

多元、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错综复杂的结构体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因此自医学产生以来,“救死扶伤、延长寿命”就成为了医学无庸置疑的目的。而长期以来的医学发展为实现医学的这种目的提供了可能,也满足了人们的这一愿望与追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国家普遍出现“医疗危机”。所以,“医学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又被提出来,并且成为波及全球的大讨论。 为此,1996年纽约哈斯廷斯中心组织召开了有14个国家参加的医学目的讨论会。会议通过了《医学的目的:确定新的优先选择》宣言。因此,医学目的被分为四个方面:①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保护健康②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痛苦和疼痛③对疾病的保健和治疗,以及对不治之症的保健④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医学目的与健康观和疾病观密切相关,因此,对医学目的正确认识将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医学,正确引导医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促进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刚步入医学院大门的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医学目的,并且要不断进行医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医学,接纳医学。

循证医学评价

姓名:丘晨程班级:11临本3班学号:110101311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患者,男性,43岁,4个月前前发现胃部不适,有烧灼感。多年吸烟、饮酒史,近期饮酒后会加剧疼痛感,近日在某附属医院确诊为胃溃疡。医生建议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 一、提出问题 对患胃溃疡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能否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的疗效?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维普资讯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雷贝拉唑;胃溃疡 检索策略:雷贝拉唑AND胃溃疡 3.检索结果 结果共纳入115篇RCT,其中1篇3分,6篇2分,106篇1分,2篇0

分。无RCT执行分配隐藏。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 三、评价证据 题目:他汀类药物治疗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 作者:樊涛;王刚;王蕾;熊泽宇;毛兵; 目的:调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现状,并评价其能否为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2005年l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RCT,采用Jadad评分量表、CONSORT标准和其他自拟评价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15篇RCT,其中1篇3分,6篇2分,106篇1分,2篇0分。无RCT执行分配隐藏。按CONSORT标准,仅4篇(3.5%)RCT描述了如何产生随机顺序,其中2篇为半随机,没有RCT报道如何执行随机,有1篇(0.9%)RCT采用安慰剂对照,1篇(0.9%)报道了终点指标,9篇(7.8%)实施单盲,4篇(3.5%)采用双盲,11篇(9.6%)进行了具体统计量计算,2篇(1.7%)提供了随访记录,1篇(0.9%)报道了阴性结果,25篇(21.7%)报道不良事件,均未进行样本含量计算、意向性分析(ITT)和分层分析,属于多中心的仅有1篇(0.9%),均未进行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描述了中医证型的有27篇(23.5%),所有试验均未采用模拟剂。结论目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尚低,还不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 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心绞痛

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得意义

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得意义 医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去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和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观察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医学模式随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而发展演变,现正处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以下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科学研究、卫生保健事业和医学教育方向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略论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指导作用。 1生物医学模式的历史贡献及其缺陷 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健康和疾病问题的一种认识,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以生物学观点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疾病发生的机理、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控制了烈性传染病,大大提高了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为医学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日益显露,表现在基础医学研究中,脱离人体整体性进行分割或孤立的研究,忽视人体的整体性;在临床医学中过于强调生物因素的作用,忽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妨碍了对疾病发生受多因素影响的全面认识;重医疗轻预防等[1]。现代疾病谱已发生了变化,现代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

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理论、新成果不断带入医学领域,医学整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等这一系列重大变化,表明,现代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正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2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指导作用 医学模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思维结构和医学观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问题认识的思维结构和医学观反映了医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趋势,对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完善临床思维结构,提高诊疗水平 长期以来,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临床医学,以单一生物因素进行临床思维和观察,立足于确定疾病的生物或理化的特定原因,在疾病观察上重器官、组织或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治疗上寻找消除生物病原或理化因素的手段。这种单一生物因素的临床思维结构和方式,限制了它对疾病观察的视野,对现代慢性病的诊治,生物医学模式是无法解释其病因和疾病过程的复杂变化。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受到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临床医学应在生物医学基础上,把观察健康和疾病的视野向心理和社会领域拓展,不断完善临床思维的结构,根据病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特征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提高医疗水平。 更新医学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