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指导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指导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指导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是什么

戏剧工作坊是在专门的戏剧空间中,教师带领少数幼儿围绕特定主题,经由肢体、声音、语言等身体资源共同创作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境,并在创作过程中反映自身的独特经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

戏剧工作坊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与实施的。在活动前,教师需要对戏剧工作坊的创作主题、故事线索、情节冲突等进行构思,并做好相应的环境与经验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一定的戏剧技巧与策略,引导幼儿对故事的角色关系、情节发展、场景等进行想象与即兴创作,并在协商讨论中共同解决戏剧冲突,从而不断丰富与发展预设的主题框架。在戏剧工作坊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成为戏剧创作的主体。

在遵循幼儿创作戏剧“角色为先,情节在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本书将戏剧工作坊分为热身活动、角色塑造、情节创作、分享与交流四个流程。

1、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也就是引起动机,包含肢体的放松和激发扮演的兴趣。[11引导者依据戏剧工作坊的主题,准备相关的戏剧游戏(具体见本丛书中的“戏剧游戏”部分),进行热身;或通过观看视频、图像等,以问答的方式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对戏剧主题的思考与表现。

2、角色塑造

角色塑造主要力通过身体造型、装扮及道具使用等扮演特定情境中各种虚拟的角色。透过“假想”对角色静态的身份、外形,以及动态的行动、语言或声音等进行塑造,在认同所扮角色的同时,关照角色的内心,为创作情节做好准备。

3、情节创作

情节创作包括场景的创作,冲突的产生与解决。依据一定的故事线索,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媒介对戏剧中的场景、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关系进行想象与创作,并对戏剧冲突作出批判性的思考。

4、分享与交流

即活动之后的展示、反思与评价。戏剧冲突解决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出戏,以自我的真实身份回顾并反思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其中反思的内容包括对主题的反思,对创作(扮演)的反思,对角色(自己与他人)的反思等。

幼儿园教案

开展主题式绘本戏剧工作坊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开展主题式绘本戏剧工作坊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总则部分强调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语言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绘本戏剧工作坊开展绘本阅读、绘本剧表演、布袋偶制作等活动正符合《纲要》的这些精神要求。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化的呈现”,是儿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会用语言、动作、表情甚至绘画等方式表达他对某个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而戏剧恰好是一门综合运用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艺术。幼儿喜欢“假装”游戏,喜欢装扮,喜欢音乐,喜欢被人注目,这些在表演绘本剧的过程中都能一一实现;绘本与戏剧这两者有着天然的相同之处。戏剧活动让幼儿的天性得以舒展,而丰富的绘本资源则为幼儿的戏剧活动提供了蓝本和源泉。 根据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人、事、物所产生的不同兴趣点以及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而生成的主题,并基于对绘本资源价值以及对幼儿戏剧教育价值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开展主题式绘本戏剧工作坊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从众多的绘本资源中收集和选择优秀又适合幼儿表演的绘本故事,形成开展不同年龄段幼儿主题式戏剧工作坊的活动体系。以满足幼儿爱听、爱读、爱演、爱编、爱画的兴趣及需要,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个性化地成长。 二、概念的界定 主题式: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 戏剧:是表演者运用肢体、表情、声音、语言、画面,并综合以上的各种元素去表达的活动。表演者需要通过假装扮演来练习动作表现和情感表达;需要具备创编故事的创造能力;需要通过进入角色从反映中认识、了解及肯定自己。此外,表演者能够在集体扮演活动中学习合群的技巧,并集体从创造中获得满足感与合作精神;能在对故事情节、角色的揣摩中有意无意间了解身处的世界。以儿童为主要参与者的活动,我们称之为儿童戏剧活动。 绘本戏剧工作坊:是以孩子们熟悉的绘本角色和场景为元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戏剧扮演活动。幼儿在互动、模仿、表演中学习知识、态度、技能,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理论依据 1.绘本戏剧工作坊的开展是建立在许多中外优秀绘本故事之上,而每个戏剧工作坊活动内容的确定就必须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认识规律和发展的实际需要。 (1)日本儿童文学教授上笙一郎认为:“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来说,尽管是与实际人生不同的世界,但却是帮助儿童学习人生的文学。”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

幼儿园游戏教育: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是什么 1、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的界定 戏剧主题活动是围绕某一主题,依从儿童戏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师幼共同建构的一系列戏剧活动,即从戏剧表达(角色的体验与表达)出发,到戏剧创作(戏剧冲突的创作 和问题的解决),最终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演员面对观众表演他们的戏剧作品,但小班阶 段一般尚不能达到这一层次)。 如果说,戏剧工作坊是一种小组的戏剧创作活动,那么戏剧主题活动是教师带领幼儿集体进行的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到戏剧表演的完整活动。 2、幼儿园戏剧主题的来源 英国戏剧教育学者布莱恩·威(Brain Way,1967)[1]提倡把“参与者已有的经验”作为戏剧创作的基础,比如音乐、历史事件、日常生活事件等都可以成为刺激戏剧创作的主要来 源,个人经验的回顾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想象成为戏剧活动的主要方式。本课程由此将戏剧 主题的来源概括为三个方面:(1)艺术作品(文学、影视动画、音乐、美术、中国戏曲等); (2)自然现象;(3)社会现象。(具体可见表2-1)戏剧主题的来源是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 剧表演的源头、缘由和基础,为教师和幼儿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其中,艺术作品是戏剧主题 的主要来源,文学作品(故事、诗歌)、影视作品是人们都十分熟悉的来源,音乐、美术、 中国戏曲则是本课程的拓展,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引发的戏剧主题活动,意在鼓励幼儿以 戏剧的方式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幼儿的周围生活中寻找适合的戏剧创作、戏剧表演源 头,使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创作者。如此广泛的主题来源,正是本课程所追求的教师 和幼儿共同建构戏剧作品的理念的体现。 当然,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和戏剧经验的丰富程度不同,小班多以文学作品作为主题来源,可以多参照文学作品内容;中班、大班则开拓其他艺术形式,以及自 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为来源,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艺术创造的空间。 表2—1戏剧护体活动一览表 年龄班小班中班大班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 表演样式音乐剧话剧音乐剧 (偶戏)话剧音乐剧 (偶戏) 话剧音乐剧 (偶戏) 话剧话剧哑剧 艺术 文字 故事:小 兔乖乖 儿歌:小 熊过桥 绘本:我 的幸运 一天 成语: 滥竽 充数 绘本:可 爱的鼠 小弟 影视 动画 小蝌蚪 找妈妈 猴山上 的故事 海底总 动员美术漫画: 父与子 剪纸:老 鼠嫁女音乐果宝 乐园 小鸭 的故事 戏曲花木兰自然下雨了大树和

幼儿园小班戏剧教育课程的内容

二、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内容 根据顺从儿童的戏剧天性,遵循儿童创作戏剧的规律,本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戏剧表达 戏剧表达作为整个儿童戏剧教育的基础层面,关注儿童用身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各个感觉能力,在假想的情境中,以角色的或非角色的身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戏剧表达是一种艺术表达,与非戏剧的艺术表达(音乐的、美术的、舞蹈的、文学的表达等)相比,具有身体性、虚构性和角色性。戏剧表达一般来说包括了身体表达、言语表达两个方面。身体表达指用肢体、表情动作表达内心情感与想法;言语表达指用声音、语词以及相应的语气、语调表达内心情感与想法。身体表达又包括了自然性身体表达和延伸性身体表达。前者围绕身体的肢体和表情本身;后者则体现了装扮、道具以及音乐对身体表达的辅助作用。 在本课程中,儿童的戏剧表达以模仿、造型、控制和情感四个维度展开。 1、模仿 “模仿”是对人或物的各种特性及其细节的身体(或言语)再现、复制。 2、造型 “造型”是用身体塑造静止的形态;对于言语和声音而言,更多是角色的音质的表现,包括角色特有的音色、音速、语气和语调特点。 3、控制 “控制”是对身体运动或言语的快慢、动静、轻重、高低、大小、远近等相对性的把握。 4、情感 “情感”是贯穿于所有戏剧表达酌喜、怒、哀、乐等情绪感受。 当然,戏剧表达必须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及其在头脑中所获得的表象基础上。这些经验是通过“感知”,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获得的。 (二)戏剧创作 “戏剧创作”体现了想法与行动的对话。儿童作为戏剧创作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虚构的情境中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转变为可视、可闻的行动,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儿童既是角色化的问题提出者,也是角色化的问题解决者。这一戏剧教育内容借鉴了西方的“创造性戏剧( Creative Drama)”。创造性戏剧的有关研究(Rosenberg Helane,1987,Nellie McCaslin,1996)[1][2]解释了戏剧创作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即强调想象与戏剧性行动的联结,并以戏剧式学习为核心,使每个参与者自然运用内在机制,发展他们的行为,将想法转变为行动。内在的想象能力以感觉扫描、视像回顾、简要叙述等练习为焦点,同时外部的戏剧性行为强调了动作、对话、情节和性格化。 戏剧创作所包含的戏剧要素不仅有角色,与戏剧表达相比增加了情节和场景两个要素。 1、戏剧创作的要素 角色是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他人”,以“他人”的身份思考、行动和说话。学前儿童在戏剧创作中的角色数量较少,小班阶段为一个角色对多个同一角色;中班阶段为两个角色对多个同一角色,或不超过四个不同角色;大班阶段不超过五六个角色。 情节由一系列事件组成,具有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几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从背景、问题出现、冲突形成到最终问趣解决的逻辑顺序。在戏剧创作的情节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情节也由简单到复杂、由重复性到多样性。 场景是事件发生的空间,交代角色所处的环境。在戏剧创作的场景方面,小班阶段比较单一,最多出现两个空间的转换;中大班阶段出现两个以上空间的转换。 2、戏剧创作的一般环节 戏剧创作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幼儿园戏剧工作坊的实施

长江大学教育学院张克明戏剧工作坊是指在专门的戏剧空间中,教师带领少数幼儿(一般是8~10名)围绕特定的主题,经由肢体、声音、语言等共同创作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景,并在创作过程中反映自身的独特经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组织形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半圆、散点、圆圈、聚合、一字和两排等多种形式,安排幼儿的位置。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中,教师通过使用一定的戏剧技巧与策略,引导幼儿对故事的角色关系、情节发展、场景等进行想象与即兴创作,并在协商讨论中共同解决戏剧冲突,从而不断丰富与发展预设的主题框架,促使幼儿原有经验的生长及新经验的生成。教师主要是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去表现、表达与创作,支持幼儿的想法与行动,与幼儿共同完成戏剧的创作。幼儿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肢体、声音、语言等调动自身已有经验与同伴一起想象、合作,共同创作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景,并在行动中表达出来,以锻炼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及协商合作的能力。戏剧工作坊注重“做”戏的过程,而非“演”戏的结果。围绕创作戏剧的任务,遵循幼儿创作戏剧“角色为先,情节其次”的一般规律,戏剧工作坊的实施分为暖身活动、角色塑造、情节创作、分享与交流四个环节。一、暖身活动暖身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动机,帮助幼儿放松身心,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暖身活动也可作为戏剧活动与之前进行的其他活动的过渡,提示幼儿戏剧活动即将开始。与戏剧工作坊主题内容有关的暖身活动还可起到经验铺垫的作用。暖身活动的形式有多种。教师既可以根据戏剧工作坊的主题选择相关的戏剧游戏,也可以用律动的形式或用听音乐、观看视频或图像的方式让幼儿热身;还可以用问答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对戏剧主题的思考与表现。比如,在戏剧活动“盒子里的猫”中,教师让幼儿观看音乐剧《猫》的视频片断来开启活动;在戏剧活动“大海里的故事”中,教师播放有关大海的音效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启发幼儿想象并扮演海洋里的各种动物。在选择暖身活动时,教师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幼儿的整体状态戏剧活动开始前幼儿是亢奋还是沉闷?如果幼儿比较兴奋,则可以组织偏静的、舒缓的、放松的暖身活动。相反,如果幼儿情绪不高涨,表现很沉闷,则可以组织偏动的暖身活动。2.与当前戏剧活动主题的契合性暖身活动最好能与戏剧工作坊的主题相关,这样除了能起到经验铺垫的作用外,还能使环节间自然地过渡。例如,在戏剧活动“神奇的泡泡”中,教师以律动“吹泡泡”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自然地过渡到角色塑造环节“扮演泡泡”。当然,所选的暖身活动与戏剧活动的主题不相关也可以。二、角色塑造角色塑造主要是指通过身体造型、装扮及道具使用等,扮演特定情景中各种虚拟的角色,也就是通过“假想”,塑造角色静态的身份、外形以及动态的行动、语言和声音等。在此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鼓励幼儿大胆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表现,表现出不同角色的特点或同一角色的不同形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幼儿塑造角色。1.营造情景教师可以通过使用道具或装饰物来营造情景,烘托气氛,让幼儿如身临其境,并信以为真。比如,在戏剧活动“圣诞村里的来客”中,教师就通过播放音乐《铃儿响叮当》、摆放圣诞树等具有典型圣诞色彩的材料,来营造“圣诞村”的气氛,使幼儿更容易想象并表现“圣诞村”的人和物。2.语言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提示,引导幼儿入戏。教师可以向幼儿发问:“你是谁?你在哪里?你想做什么?”同时,教师可以用形象化的描述帮助幼儿“深挖”角色,表现角色的多面性。例如,在戏剧活动“盒子里的猫”中,教 “小猫是怎么打滚的,师发现幼儿只是模仿猫爬行的动作,并无其他表现,便用语言提示幼儿: 怎么洗脸的?”“小猫晒太阳时是什么样子的?”“小猫会怎么捉老鼠啊?”等等,从不同方面启发幼儿表现不同情景下猫的动作姿态。3.运用戏剧教学策略戏剧教学策略的使用不仅能增加戏剧活动的趣味性,还可以使角色塑造得以深入和拓展,有助于幼儿互相学习,获得新的经验。(1)遥控器策略。模拟运用遥控器的功能,如快进、慢放、暂停、音量大小等对幼儿的动作、声音加以特定的控制。借此,可以让幼儿表现动作的轻重缓急、事物的大小和高低以及距离的远近,体验与表现不同于日常的经验。(2)雕塑家策略。幼儿操控其他人的肢

浅析国内教育戏剧对幼儿的影响

浅析国内教育戏剧对幼儿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西方教育的典范也开始被国内教育界人士所关注。这里所说的“典范”主要是指西方教育戏剧理念的引入,而这种教育方式也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在诸多实践操作后,更加坚定了戏剧理念对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信念。 通过国内外实践经验所总结的文献报告发现,在孩子性格以及观念形成的初期,即2-6岁左右的幼儿时期,开展戏剧教育对他们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一、文章绪论 (一)研究意义和对象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除了具有审美的功能以外,它还肩负着特殊的功能——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将这种具有审美功能,并能冲击人类大脑视觉和听觉的戏剧元素融入到了幼儿教育中,而随着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凸显出更多新颖、灵动的教育效果,进而催生出“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的戏剧教育主要是指具有通用性和非专业性特点的教育模式,它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留痕迹地融入到了教学模式中,它隶属于学校艺术教育的范畴,目的在于让受教育者提高综合素质,达到综合性发展以及质的飞跃。相对于广义的概念来说,狭义的戏剧教育则专门指专业的戏剧教育,一般是以专业艺术院校为主体,以培养戏剧专业人士为目的。 孩子天生就具有艺术家的灵动气息,他们在戏剧方面有着惊人天赋。就像孩子们为什么容易被“活”的场景所吸引,而如果能将孩子们的这个天性好好把握,将戏剧教育融入其中,这对孩子们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本研究将运用教育戏剧理念和方法,以戏剧为载体,将戏剧教育应用其中,重视孩子们的参与,并关注孩子们在接受戏剧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反应,借鉴西方教育的指导意见,最终形成一个新颖而实用的戏剧教育课程体系,为孩子们的心身心成长做出努力。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2-6周岁儿童,这一阶段是教育孩子们的关键时期。通过戏剧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形体、开发智力等等,让孩子们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幼儿园游戏教育:幼儿园戏剧方案

二、幼儿园戏剧方案 *(一)放松游戏* 1、起床草 玩法: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在一个合适的空间里站立,让幼儿想象自己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打打哈欠、伸伸懒腰、扭扭脖子、甩甩胳膊、撅撅屁股、踢踢小脚,,还可以进行漱口等细 节动作,放松全身。虽然是放松游戏,但最后还是要做一个有精神的造型。 要点:唤醒身体。 2、传递爱 玩法:幼儿围坐一圈,教师带领幼儿传递爱心。教师:“今天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舞伴,我想把自己的爱送给他(她)。你们看,老师先做个爱心送给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再送 给下一个伙伴,我们全班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传递下去。” 要点:调动情绪。 3、海洋球 玩法:幼儿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闭眼,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想象着自己躺在许多海洋球中间,放松身体,并随着海洋球轻微“游动”。 要点:身心放松。 4、小金鱼吹泡泡 玩法:幼儿(扮作小鱼)随教师的口令做“小金鱼吹泡泡”的气息练习。用鼻子吸气, 学小金鱼分别从嘴里、鼻腔吹泡泡(呼气),教师提醒幼儿慢速练习。 要点:调整呼吸。 5、我的宝宝要睡觉 玩法:在柔和的音乐下,教师哼唱“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宝宝要睡觉;小花被,盖盖 好,两只小手放放好。”幼儿放松躺下,做睡觉状。 要点:身心放松。 6、太阳下山 玩法:幼儿散点站。教师说“太阳下山了,小鸟回家了”,边说边摸幼儿的头,被摸到头的幼儿扮小鸟飞回座位做休息状。教师继续说“太阳下山了,小熊回家了”,边说边摸幼儿的头,被摸到头的幼儿扮小熊走回座位做休息状,依次直到全部幼儿回位休息。请幼儿闭眼,教师播放舒缓静谧的音乐,用“天黑了,小动物们都睡着了”的话语引导幼儿进入“太 阳下山,小动物们回家”的情境。 要点:身心放松。 *(二)感知游戏* 1、水果糖 玩法:准备各种口味的水果糖(哈密瓜味、草莓味、橘子味、葡萄味、水蜜桃味、苹果 味、榴莲味等),给每个幼儿随机分发吃一块糖。让幼儿先观察,猜猜是什么口味的水果糖; 再品尝,幼儿互相说说所吃的水果糖是什么口味的。 要点:味觉感知。 2、好吃的食客 玩法:在桌上摆放甜、咸、苦(建议用苦瓜)、辣(微辣)、酸等食物(或调料),个别幼儿选择特定的食物(或调料)品尝后,请其他幼儿根据幼儿品尝的表情,判断该幼儿所吃的食物(或调料)。 要点:味觉感知。 3、鼻子嗅一嗅 玩法:游戏先让幼儿去关注他们喜爱的或经常闻到的气味,同时教师收集一些不同些气 幼儿园游戏教育教案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目标架构

三、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目标架构 有了幼儿园戏剧课程目标,教师才能合理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戏剧活动。根据儿童戏剧能力发展特点、戏剧艺术的特性及其学习规律以及社会对儿童戏剧艺术素养的基本要求,我们制订了幼儿园戏剧课程目标。 (一)幼儿园戏剧教育目标的内容 课程目标通常被分为认知、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三大领域。在认知领域,幼儿园戏剧教育的目标包括各种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与理解戏剧话题相关的知识两个方面;在技能(能力)领域,幼儿园戏剧教育的目标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四个方面;在情感态度领域,包括参与活动和角色情感两个方面。具体如下:认知角色、情节、对话、场景(布景)、装扮、剧本、剧场、戏剧样式 理解戏剧话题的相关知识 想象与描画各种可能 思考能力情节创编(包含剧本创作) 价值和态度思考 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表演 表达能力肢体与表情模仿、造型(音质)、控制、情技能言语与声音感(融入前三者) (能力) 表演能力意义交流(角色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 舞台空间(上下场、站位等) 合作能力想法协商 角色配合 分工与合作 兴趣 参与活动开放性 责任感 情感习惯 态度 角色情感体验与理解 共鸣与表现 表0-1幼儿园戏剧教育目标维度 认知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1.角色——能够理解角色的典型特征。2.情节——知道戏剧是有情节的,理解情节是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 思考能力 1.想象与描画——想象与描画角色的外 貌、行为特征、心理活动等各种可能。 2.情节创编——大胆创编戏剧情节,合理 解决戏剧冲突,在教师的帮助下创编剧本。 3.价值判断——尝试对戏剧主题做出自己 1.兴趣——对戏剧活 动感兴趣。 2.开放性——在活动 中大胆表现自己。 3.责任感——有一定 的角色意识,能专注于

幼儿园大班戏剧特色课程1神奇的泡泡

神奇的泡泡* 设计思路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当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泡泡在空中飘舞的时候,总能引发他们咯咯的欢笑,给他们带来无限遐想。幼儿会想象自己也变成了自由自在的泡泡, 在空中飞舞,这给戏剧工作坊带来了很多表达与创作的空间。此次工作坊试图借助于梦境让 孩子进入泡泡的世界,和泡泡一起玩耍与旅行,感受泡泡的轻盈与自由,体会肢体表达的快 乐,同时鼓励幼儿想象泡泡在旅行中可能会发生的故事,创编相应的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学 会包容、关爱与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该工作坊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对动作力度的控制, 及对空间的灵活运用。教师要借助情境,利用泡泡易破的特点提醒幼儿控制自己动作的速度 与力度,提高幼儿肢体的控制能力及合理利用空间的能力。二是多人合作成一个大泡泡后的 群体协作,教师要先让孩子讨论合作的方法,集体商议后再进行动作表现,这样可减少失败 的体验,提高幼儿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够用细腻、形象的肢体动作表现吹泡泡、钻泡泡和泡泡旅行的情景。 2.探索多人合作钻入一个大泡泡中移动的万法,并在与小鸟的相遇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理地分享空间,能够进行团体协作。 活动准备 1.孩子有过吹泡泡的经验。 2.歌曲:《吹泡泡》。 3.音乐:《水族馆》、《春野之行》。 4.音效:《风》、《鸟鸣》、《闹铃》。 5.头饰:小鸟的头饰与翅膀、小精灵的帽子。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空间戏剧教学策略活动建议1.热身活动:律动“吹泡泡”。 (l)教师入戏扮演梦精灵,带幼儿进入戏 剧情境。 教师:我是一个梦精灵,在你们睡着的时候我会给你们送来一个美美的梦,想知道是什么吗?快闭上眼睛吧! (2)师幼围成圈做“吹泡泡”的律动。教师:梦里啊,我们在一起吹泡泡呢!教师:喜欢这个吹泡泡的梦吗?我们吹了哪些泡泡?你们知道吹泡泡需要什么吗?散点坐位。 圆圈站位。 教师入戏:戴上帽子 扮演梦精灵。 教师在说话时要控制音量,用神秘 而低沉的声音将幼儿快速带入到戏 剧情境中去。 在集体做吹泡泡律动时,动作编排 要柔美,要有“大泡泡…‘小泡泡” “高泡泡”“矮泡泡”“会旋转的泡 泡”等动作。 2.角色塑造:泡泡中的我。 (1)创设情境:神奇的吹棒。 教师:我是一个本领高强的梦精灵,知道你们都喜欢吹泡泡,所以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个神奇的吹棒。有了这个吹棒,你就可以吹出天下最大、最漂亮的泡泡。 (2)幼儿在音乐声中想象自己正在吹一半圆站位,提醒 幼儿相互间留足 空间,保证不互 相碰撞。 半圆站位 空物想象:想象手拿 吹棒。 教师在送幼儿神奇吹棒时,一定要 故弄玄虚,神秘地假装从口袋里掏 出吹棒放在左手心里,轻轻走到每 个幼儿面前,轻轻地取一支放入幼 儿手心,用紧张的语气提醒幼儿一 定要保管好。

关于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戏剧教育如何与幼儿园已有课程对接,这是大家在开展戏剧教育活动时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期“幼儿园戏剧教育研究专辑”进一步探讨开展戏剧教育活动的各种思路及其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呈现几种戏剧教育活动的形态:既有专门的戏剧主题活动,也有运用戏剧教学策略开展的绘本阅读活动;既有幼儿自发的戏剧性游戏,也有教师在建构区引导幼儿开展的戏剧活动。 十余年来,使“戏剧教育”以普适的状态进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一直是笔者及笔者所带领的实践研究团队的追求。这既是儿童戏剧天性使然,也是西方以及中国港台地区儿童戏剧教育蓬勃发展使然。然而,我们在幼儿园进行戏剧教育课程的行动研究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一线教师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迷思和困惑。在此,笔者拟对教师们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出回应。 问题1: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自发的角色扮演行为,这种行为以及我们已经在开展的表演游戏、童话剧表演等是不是儿童戏剧活动?戏剧性游戏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戏剧游戏有什么异同? 回应:儿童戏剧教育具有广泛的内涵

笔者自2000年开始对儿童戏剧教育进行探索,当时虽然我国幼教界已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包括木偶戏),但是“戏剧教育”(drama education)这一概念尚无人提及。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早已通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在进行戏剧教育了,只不过没有使用“戏剧教育”这一概念。从国外来看,起源于美国的“创造性戏剧”、发端于英国的“戏剧教学”(也有人翻译为教育戏剧)和“剧场教育”,都凸显了“戏剧”或“剧场”这一概念。为了与国际学术接轨,笔者在200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戏剧活动”的概念,在2005年又将其发展为“戏剧教育”。 儿童戏剧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不仅包括我们熟知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还包括一些我们不太熟悉或不太关注的内容,比如“戏剧游戏”(drama game)和“戏剧性游戏”(dramatic play)。“戏剧游戏”是教师设计和引导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性游戏,旨在鼓励幼儿运用戏剧符号(表情、动作和言语)表达,以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它包括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游戏、想象游戏、造型游戏、控制游戏和专注游戏等。“戏剧性游戏”则是幼儿的自发游戏,是基于幼儿已有的角色游戏发展而来的。幼儿常常会在娃娃家、医院和超市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角色游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有性格的、超现实的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是什么 戏剧工作坊是在专门的戏剧空间中,教师带领少数幼儿围绕特定主题,经由肢体、声音、语言等身体资源共同创作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境,并在创作过程中反映自身的独特经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 戏剧工作坊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与实施的。在活动前,教师需要对戏剧工作坊的创作主题、故事线索、情节冲突等进行构思,并做好相应的环境与经验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一定的戏剧技巧与策略,引导幼儿对故事的角色关系、情节发展、场景等进行想象与即兴创作,并在协商讨论中共同解决戏剧冲突,从而不断丰富与发展预设的主题框架。在戏剧工作坊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成为戏剧创作的主体。 在遵循幼儿创作戏剧“角色为先,情节在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本书将戏剧工作坊分为热身活动、角色塑造、情节创作、分享与交流四个流程。 1、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也就是引起动机,包含肢体的放松和激发扮演的兴趣。[11引导者依据戏剧工作坊的主题,准备相关的戏剧游戏(具体见本丛书中的“戏剧游戏”部分),进行热身;或通过观看视频、图像等,以问答的方式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对戏剧主题的思考与表现。 2、角色塑造 角色塑造主要力通过身体造型、装扮及道具使用等扮演特定情境中各种虚拟的角色。透过“假想”对角色静态的身份、外形,以及动态的行动、语言或声音等进行塑造,在认同所扮角色的同时,关照角色的内心,为创作情节做好准备。 3、情节创作 情节创作包括场景的创作,冲突的产生与解决。依据一定的故事线索,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媒介对戏剧中的场景、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关系进行想象与创作,并对戏剧冲突作出批判性的思考。 4、分享与交流 即活动之后的展示、反思与评价。戏剧冲突解决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出戏,以自我的真实身份回顾并反思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其中反思的内容包括对主题的反思,对创作(扮演)的反思,对角色(自己与他人)的反思等。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戏剧教育1森林家园

*(七)森林家园* 设计思路 幼儿对鸟儿具有浓厚的兴趣,对鸟儿生活的森林也充满了幻想。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以森林为家。当美丽的森林遇到了危机,树木就要被砍光时,小动物会 怎么办呢?他们会赶走伐木者吗?还是集体搬家?抑或是请来帮手?这个可恶的伐木者是 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要来砍掉森林里的树?这样的矛盾冲突就让幼儿自己来解决吧!本次 戏剧工作坊能够让幼儿充分表达对森林里的各种鸟儿和其他动物的喜爱,并从“动物角色” 的本领出发,寻求保卫森林的办法。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并用肢体模仿森林里的小鸟和其他小动物的动作,且能表现动作和速度的变化。 2.愿意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表演,在表演中积极尝试解决困难。 活动准备 1.欢快的音乐。 2.道具:魔法棒、斧子。 3.一张画有人形轮廓的大纸。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空间戏剧教学策略活动建议1.热身游戏:你是谁。 教师:小鸟奇奇和他的好朋友们住 在美丽的森林里。现在你们来当小鸟 奇奇和他的朋友们,跟着音乐一起到 森林里飞一飞好吗? 散点站位。 2.角色塑造:我们是森林里的小动物。 (1)塑造森林里的景物。 教师:你们看到,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什么美丽的景色?请用动作表现出来。 请一些幼儿组合成一幅森林图景:有树木、石头、小溪…… (2)塑造小动物的角色。 教师:森林里住着谁?小动物们平 时在森林里会做些什么呢? 请一些幼儿做出小动物的造型和动作。 (3)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根据时间精灵的指令改变动作速度。 教师:我是时间精灵,我有一根魔法棒,不仅能使森林里的一切全变成动物,而且能把时间变快和变慢哦!你们想体验一下吗? 教师念咒语: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变变变,变动物。我把时间变快(或变慢,或变回来)了!散点站位。 根据森林景物站 在合适的位置 上。 散点站位。 散点站位。 空物想象:假想情境与 事物。 镜像画面:用肢体组合 森林图景。 定格:当幼儿肢体造型 后,静止不动。 教师入戏:扮演时间精 灵。 遥控器:教师用魔法棒 当作遥控器,指挥幼儿 动作加快或减慢。 教师可从多方面提示幼儿,如 动物们玩耍、觅食、洗澡等。 适当表扬有创意的造型。 要求幼儿根据“咒语”指令加 快或放慢动作。

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戏剧教育如何与幼儿园已有课程对接,这是大家在开展戏剧教育活动时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期“幼儿园戏剧教育研究专辑”进一步探讨开展戏剧教育活动的各种思路及其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呈现几种戏剧教育活动的形态:既有专门的戏剧主题活动,也有运用戏剧教学策略开展的绘本阅读活动;既有幼儿自发的戏剧性游戏,也有教师在建构区引导幼儿开展的戏剧活动。 十余年来,使“戏剧教育”以普适的状态进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一直是笔者及笔者所带领的实践研究团队的追求。这既是儿童戏剧天性使然,也是西方以及中国港台地区儿童戏剧教育蓬勃发展使然。然而,我们在幼儿园进行戏剧教育课程的行动研究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一线教师对儿童戏剧教育的迷思和困惑。在此,笔者拟对教师们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作出回应。 问题1: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自发的角色扮演行为,这种行为以及我们已经在开展的表演游戏、童话剧表演等是不是儿童戏剧活动?戏剧性游戏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戏剧游戏有什么异同?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回应:儿童戏剧教育具有广泛的内涵 笔者自2000年开始对儿童戏剧教育进行探索,当时虽然我国幼教界已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包括木偶戏),但是“戏剧教育”(drama education)这一概念尚无人提及。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早已通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在进行戏剧教育了,只不过没有使用“戏剧教育”这一概念。从国外来看,起源于美国的“创造性戏剧”、发端于英国的“戏剧教学”(也有人翻译为教育戏剧)和“剧场教育”,都凸显了“戏剧”或“剧场”这一概念。为了与国际学术接轨,笔者在200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戏剧活动”的概念,在2005年又将其发展为“戏剧教育”。 儿童戏剧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不仅包括我们熟知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还包括一些我们不太熟悉或不太关注的内容,比如“戏剧游戏”(drama game)和“戏剧性游戏”(dramatic play)。“戏剧游戏”是教师设计和引导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性游戏,旨在鼓励幼儿运用戏剧符号(表情、动作和言语)表达,以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它包括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模仿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幼儿园大班戏剧工作坊活动方案

二、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活动方案 *(一)盒子里的猫* 设计思路 在幼儿心里,好朋友就是自己最喜欢一起玩的好伙伴。在这一戏剧工作坊中,当“丑丑猫”这样不讲卫生、不讲礼貌的朋友出现时,他们都会不喜欢、不接纳。“丑丑猫”的“丑” 不光体现在外表,也许还体现在它的行为上。教师要引导幼儿由内而外地帮“丑丑猫”“洗 干净”,让“丑丑猫”改掉不好的习惯,让“丑丑猫”变得和他们一样美好。该工作坊的难 点是小白猫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丑丑猫”改掉坏习惯,以及如何用肢体语言夸张地表达。在 帮助同伴改掉坏习惯的时候,幼儿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学会了友好接纳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猫的特性模仿猫的各种形态。 2.能在情境中以角色身份感受由“丑丑猫”带来的不良行为的后果,积极创作猫儿聚会上发生的故事。 3.在感受戏剧创作快乐的同时,尝试解决戏剧冲突。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注意观察猫的形态和动作。 2.观看有关猫的视频。 3.欣赏音乐剧《猫》片段。 4.头饰:“丑丑猫”的灰色耳朵,破围巾。 5.道具:破旧的大盒子。 活动过程及策略 活动流程空间戏剧教学策略活动建议1.热身活动:我们都是猫。 (1)欣赏音乐剧《猫》片段。 教师:今天我带来一段视频,你们看一看,视频里是谁? (2)幼儿模仿猫的各种动作。 教师:你们也来扮演小猫好不好?请你们扮演小猫,学一学小猫的动作,看看哪只小猫的造型最特别,最漂亮。半圆坐位。 半圆站位。 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想 象,可鼓励幼儿伴随肢体动作 的表达。 2.角色塑造:“丑丑猫”的形象。 (1)教师扮演“丑丑猫”,以歌唱形式入戏独自,并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丑丑猫”的脏和粗鲁,如对着孩子毫无遮掩地打喷嚏,用衣袖 擦鼻涕,左推右撞等。 教师:我是一只“丑丑猫”,我的毛不像你们那么白,看上去不那么干净,可是,我好想加入你们,好想和你们一起生活一起玩游戏。一字坐位。 教师从门口进 入。 半圆坐位。 教师坐在幼儿对 面。 教师入戏:教师戴着破围 巾和灰耳朵,扮演“丑丑 猫”。 坐针毡:教师以“丑丑猫” 角色不断否定幼儿回答。 教师不断地否定幼儿的答案, 以启发幼儿更深入地思考“丑 丑猫”的来历。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是什么

一、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是什么 当我们在幼儿园戏剧教育的课程命名中呈现“表达、创作、表演”三个关键词时,这样的课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重视戏剧表演的戏剧教育,而是在继承传统戏剧教育基础上的超越。它关注了戏剧是儿童的表达方式之一,亦关注了戏剧是儿童的艺术创作方式之一。 (一)课程内涵 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是以3-6岁儿童戏剧素养启蒙为核心的一种戏剧艺术领域课程。本课程遵循幼儿的戏剧天性,将戏剧作为幼儿表达自我、认识和思考世界的一种艺术符号,围绕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三个层面的戏剧教育内容,逐步丰富儿童的戏剧经验,从而使儿童成为开放、合作、有创造力的完整的人。 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不仅应成为幼儿园艺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幼儿园艺术课程仍以音乐、美术为主,长期以来,幼儿戏剧教育大多以节庆儿童剧演出为主,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专门的戏剧课程。其实,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能满足幼儿身体和吉语表达的需要,并自然而然地统整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各种艺术经验。此外,戏剧课程的身体与思想的对话、动与静的结合、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统一,都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内涵,满足了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可以这么说,有了戏剧的幼儿园课程,是更加完整的课程。 因此,本课程既是幼儿园艺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批判和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出现是现代性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现代性存在的弊端不断反思、寻找解决方法的结果。后现代主义哲学并没有否认现代性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了“现代主义的一元论、绝对基础、唯一视角、纯粹理性、唯一正确方法”[1]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对我们的教育来说,也是一种有力的变革方向和动力。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合理性,给我们点亮了明媚的思想:不能以牺牲事物的丰富性为代价而获得所谓的唯一性,教育应该是丰富的、有生命力的;反对权威性话语,反对文化复制的标准化、统一化,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儿童共同建构的、多元的;反对用先验的假设作为自己论证的手段,主张生命的、情感的、非完整性的叙事方式,即教育是教育主体的一种亲身经历、体验与探索。本课程正是一种教师与幼儿共同运用戏剧符号去表达、创作、表演的课程,外化幼儿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丰富的、多元的、富有生命力的理解和思考,而不是那种机械复制的、单一的、毫无生命力的东西。 我国美学家、美育家滕守尧论述过原始人的“天人合一”,他说:“人类祖先耳闻目睹自然的巨大威力,把自然当作神灵崇拜,把自己看成自然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在他们眼里,天和地都是有生命、有灵魂和有法力的存在,是养育自己的母亲和看护自己的神灵。他们每干一件事,都要向天地请示,即使出于好心想把它们打扮一下,也要征得它们的同意。”[21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触发我们对几童、戏剧、戏剧教育作进一步的深思。儿童不是“小大人”或“小祖宗”,他们是具有自己独立价值的生命体;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戏剧知识和技能,他们把戏剧看作是自己生命的活动,他们把戏剧当作自己和自然、社会的对话与交流,他们喜欢用戏剧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不是戏剧教育要改造的对象,他们需要戏剧教育为这种对话、交流、表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就是戏剧教育的主人;他们和戏剧教育中的教师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表现为“主体之间”或“关系中的自我”的人我和谐关系。 总之,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在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为人类走出现代化带来的异化、工具化、片面化、标准化、极端个人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诸种问题和弊端提供了一个可供实践的哲学理念,也

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活动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活动指导 (一)幼儿园戏剧工作坊是什么 戏剧工作坊是在专门的戏剧空间中,教师带领少数幼儿围绕特定主题,经由肢体、声音、语言等身体资源共同创作戏剧的角色、情节和情境,并在创作过程中反映自身独特经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儿童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 戏剧工作坊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与实施的。在活动前,教师需要对戏剧工作坊的创作主题、故事线索、情节冲突等进行构思,并做好相应的环境与经验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一定的戏剧技巧与策略,引导幼儿对故事的角色关系、情节发展、场景等进行想象与即兴创作,并在协商讨论中共同解决戏剧冲突,从而不断丰富与发展预设的主题框架。在戏剧工作坊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成为戏剧创作的主体。 在遵循幼儿创作戏剧“角色为先,情节在后”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本书将戏剧工作坊分为暖身活动、角色塑造、情节创作、分享与交流四个流程。 1、暖身活动 暖身活动就是引起动机,包含肢体的放松和激发扮演的兴趣。[1]引导者依据戏剧工作坊的主题,准备相关的戏剧游戏(具体见本书中的“幼儿园戏剧游戏”部分),进行热身;或通过观看视频、图像等,以问答的形式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对戏剧主题的思考与表现。 2、角色塑造 角色塑造主要足通过身体造型、装扮及道具使用等为扮演特定情境中各种虚拟角色所做的各项准备。透过“假想”对角色静态的身份、外形,以及动态的行动、语言或声音等进行塑造,在认同所扮角色的同时,关照角色的内心,为创作情节做好准备。 3、情节创作 情节创作包括场景的创作、冲突的产生与解决。依据一定的故事线索,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媒介对戏剧中的场景、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关系进行想象与创作,并对戏剧冲突作出批判性的思考。 4、分享与交流 分享与交流即活动之后的展示、反思与评价。戏剧冲突解决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出戏,以自我的真实身份回顾并反思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其中反思的内容包括对主题的反思、对创作(扮演)的反思、对角色(自己与他人)的反思等。 (二)为什么要做幼儿园戏剧工作坊 1、戏剧工作坊让幼儿真正成为戏剧创作的主人 和传统戏剧表演不同,戏剧工作坊没有固定的脚本。在教师提供的框架线索内,幼儿可以自由想象、自愿参与、自主选择角色,大胆创编故事发展的情境、情节,并通过富有个性的身体语言等表现出来。在戏剧工作坊这个“做戏剧”的空间里,幼儿真正实现了导演、剧作家、演员的统一,奇思妙想、独树一帜在这里是被允许、被鼓励的。幼儿在戏剧工作坊中可以张扬自己“假装”的表演天性,充分地发挥创作戏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戏剧工作坊充分给予幼儿身体与思想对话的机会 每个戏剧工作坊活动的设计都包含了一定的思想主题,如关爱、接纳等。幼儿在戏剧表达、戏剧创作、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不是无思想的行动,而是需要在思考后行动,在行动中思考。当面对一定的戏剧冲突时,参与幼儿更需要去积极地思考,并用肢体的、语言的、声音的、表情的戏剧语言加以外化,而在外化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修正、丰富了对事物原有的思考。在身体与思想的不断对话中,身体表达更为细腻,理性概念更为明晰。 3、戏剧工作坊让教师听到每个幼儿的声音 在传统戏剧表演潘动中,由于参与人数较多,只有能力强的幼儿才会得到教师的偏爱,

幼儿园小班戏剧教育课程的戏剧教学策略

五、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戏剧教学策略 (一)戏剧教学策略界定 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 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1]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 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要了解有哪些戏剧教学策略,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即What;另一方面,要知道什么时候用在什么地方,即How。以教师入戏(Teacher-in-role)为例,教师在 使用该技巧时,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使用它[2]: (l)为了示范造型。 (2)为了刺激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的动机。 (3)为了便于在活动中直接刺激幼儿发生语言互动。 (4)为了便于在活动中直接向幼儿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如征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5)为了便于在活动中引导幼儿。 (二)幼儿园戏剧教学常用策略详解 戏剧教育十分讲究戏剧教学策略,策略种类繁多。[1]本课程选择了一些适合幼儿戏剧教学活动的策略,并加以整理(见表0-4)。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实施情况,自行设计与实施 一些有效的戏剧教学策略。 表0-4幼儿园戏剧教学常用策略一览表 策略名称释义方式例举作用 角色扮演扮演不同于自己 的角色身份。 1.全班角色扮演:全体 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 2.分组角色扮演: (1)自由分组有三种形式: ①好朋友结组;②根据角 色结组;③随机分组。 (2)固定组角色扮演。 (3)角色圈:同一个角色围 成一个圆圈,依次表达这 个角色的想法。 1.戏剧主题活动“大树和小鸟” 中,幼儿全班扮演各种大树或小 鸟等。 2.戏剧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 每个小组成员扮演其中固定角 色。 3.在戏剧主题括动“餐厅的故事” 中,采用“角色圈”策略,让幼 儿站成里外两个大圆圈,外圈是 厨师,里圈是顾客,顾客面向厨 师。厨师做食物,顾客品尝食物 并做夸张表情。 1.消除紧张心理。 2.学习同伴经验。 3.提高参与度。 教师入戏教师进入戏剧情 境,扮演其中的一 个角色,以角色身 偷与幼儿共同塑 造角色、发展情 节。 1.直接进入: 教师直接介绍自己是某 个角色。 2.以道具或装扮进入: 教师通过使用道具或简 单装扮,进入角色。 3.以场景进入: 教师指定相应的场景,进 入角色。 1.教师扮演小魔仙,“这里有一 根魔棒,当我举起这根魔棒的时 候,我就是小魔仙,当我放下这 根魔棒时,我就是你们的老师 了。” 2.教师扮演国王,“当我坐在龙 椅的时候,我就是国王,要听取 大臣们的意见;当我离开龙椅时, 我就是老师。” 1.营造戏剧氛同。 2.激发兴趣与参与欲 望。 3.学习教师经验。 4.引导戏剧情节发 展。 5.调动幼儿思考。 轮廓图在场景或人物的 轮廓图基础上,集 体创作一幅图画。 1.幼儿口述,教师画。 2.幼儿口述,教师画, 并模仿角色形象。 戏剧主题活动“滥竿充数”中, 教师出示人物轮廓图,与幼儿共 同绘画国王的模样。教师:“假设 这个人形是国王,你觉得需要添 1.通过讨论,明确角 色外表、服装、携带 物品等典型特点。 2.通过绘画,形象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