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论实验报告李红莲实验一

信息论实验报告李红莲实验一

信息论实验报告李红莲实验一
信息论实验报告李红莲实验一

信息论基础

实验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班级/学号:电信1002/

指导老师:李红莲

实验一:信息熵、信道容量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计算机计算信息熵、信道容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参照教材(焦瑞莉等编著《信息论基础教程》)第14页式(2-16)理解信息熵的定义

2.参照教材(焦瑞莉等编著《信息论基础教程》)第68页式(3-15)理解信道容量的定义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参照教材第215页信源熵程序建立文件entropy.m

(二)建立文件exercise2_3_1.m通过调用entropy.m计算教材第69页练习2.3(1)(参考答案:0.81比特)

(三)参照教材第215页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计算程序建立文件channelcap.m

(四)建立文件exercise3_2_b.m通过调用channelcap.m计算教材第92页练习3.2(b)(参考答案:0.0817比特)

四.源程序代码

1)function H=entropy(P,r)

if(~isempty(find(P<=0)))

error('Not a prob.Vector,negative component');

end

if(abs(sum(P)-1)>10e-10)

error('Not aprob vetor,component do not add up to 1');

end

H=(sum(-P.*log2(P)))/(log2(r)+eps);

clc;

H=entropy([1/4,3/4],2

2)function [CC,Paa]=channelcap(P,k)

% 提示错误信息

if (~isempty(find(P<0, 1)))

error('Not a prob.vector,negative component'); % 判断是否符合概率分布条件

end

if abs(sum((P'))-1)>10e-10

error('Not a prob.vector,components do not add up to 1') % 判断是否符合概率和为1

end

% 1)初始化Pa

[r,s]=size(P);

Pa=(1/(r+eps))*ones(1,r);

Pba=P;

% 2)进行迭代计算

n=0;

C=0;

CC=1;

while abs(CC-C)>=k % 迭代开始

n=n+1;

% (1)先求Pb

Pb=zeros(1,s);

for j=1:s

for i=1:r

Pb(j)=Pb(j)+Pa(i)*Pba(i,j);

end

end

% (2)再求Pab

suma=zeros(1,s);

Pab=zeros(s,r);

for j=1:s

for i=1:r

Pab(j,i)=Pa(i)*Pba(i,j)/(Pb(j)+eps);

suma(j)=suma(j)+Pa(i)*Pba(i,j)*log2((Pab(j,i)+eps)/(Pa(i)+eps));

end

end

% 3)求信道容量C

C=sum(suma);

% 4)求下一次Pa,即Paa

L=zeros(1,r);

a=zeros(1,r);

for i=1:r

for j=1:s

L(i)=L(i)+Pba(i,j)*log(Pab(j,i)+eps);

end

a(i)=exp( L(i));

end

Paa=a./(sum(a)+eps);

% 5)求下一次C,即CC

CC=log2(sum(a)+eps);

Pa=Paa;

end % 迭代结束

% 打印输出结果

s0='很好!输入正确,迭代结果如下:';

s1='最佳输入概率分布Pa:';

s2='信道容量C:';

s3='迭代次数n:';

s4='输入符号数r:';

s5='输出符号数s:';

s6='迭代计算精度k:';

i=1:r;

B=i;

disp(s0);

disp(s1),disp(B),disp(Paa);

disp(s4),disp(r);

disp(s5),disp(s);

disp(s2),disp(CC);

disp(s6),disp(k);

disp(s3),disp(n);

clc,clear

close all

P=[1/3,1/6,1/3,1/6;1/6,1/3,1/6,1/3]

k=10e-9

[CC,Paa]=ChannelCap(P,k)

五、实验结果

1)

2)

六.思考题

使用计算机编程进行信道容量的迭代计算是否肯定收敛,即是否一定能得出近似正确结果?

七.实验体会

对信道容量的迭代计算有了进一步了解,以及信息熵的计算。收获颇丰

信息论实验报告2

实验课程: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09070241 学号:0907024101 姓名:孙秋月 中北大学理学院

实验二 哈夫曼编码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哈夫曼编码的原理及编码步骤 2. 练习matlab 中哈夫曼编码函数的调用及通信工具箱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哈夫曼编码的具体步骤归纳如下: 1. 统计n 个信源消息符号,得到n 个不同概率的信息符号。 2. 将这n 个信源信息符号按其概率大小依次排序: p (x 1) ≥ p (x 2)≥ …≥ p (x n ) 3. 取两个概率最小的信息符号分别配以0和1两个码元,并将这两个概率相加作为一个新的信息符号的概率,和未分配的信息符号构成新的信息符号序列。 4. 将剩余的信息符号,按概率大小重新进行排序。 5. 重复步骤3,将排序后的最后两个小概论相加,相加和与其他概率再排序。 6. 如此反复重复n-2次,最后只剩下两个概率。 7. 从最后一级开始,向前返回得到各个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元序列,即相应的码字,构成霍夫曼编码字。编码结束。 三、实验内容 为某一信源进行哈夫曼编码。该信源的字符集为X={x 1, x 2, … x 6 },相应的概率矢量为:P =(0.30,0.25,0.21,0.10,0.09,0.05),即X ,P 的概率空间为: 123456 0.300.250.210.100.090.05X x x x x x x P ????=???????? 根据哈夫曼编码算法对该信源进行哈夫曼编码。并计算其平均码长和编码效率。 调用matlab 哈夫曼编码函数进行哈夫曼编码,与人工编码结果做比较。 1. huffmandict 函数: 为已知概率分布的信源模型生成哈夫曼编解码索引表。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指导书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指导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 2014年6月

目录 实验一绘制信源熵函数曲线 (3) 实验二哈夫曼编解码 (6) 实验三离散信道容量 (10)

1实验一绘制信源熵函数曲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离散信源熵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2.熟悉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练习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信源熵函数曲 线的绘制。 3.理解信源熵的物理意义,并能从信源熵函数曲线图上进行解释其物理意 义。 二、实验原理 1.离散信源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公式 产生离散信息的信源称为离散信源。离散信源只能产生有限种符号。 假定X是一个离散随机变量,即它的取值范围R={x1,x2,x3,…}是有限或可数的。设第i个变量x i发生的概率为p i=P{X=x i}。则: 定义一个随机事件的自信息量I(x i)为其对应的随机变量x i出现概率对数的负值。即: I(x i)= -log2p(x i) 定义随机事件X的平均不确定度H(X)为离散随机变量x i出现概率的数学期望,即: ∑∑ - = = i i i i i i x p x p x I x p X H) ( log ) ( ) ( ) ( ) ( 2 单位为比特/符号或比特/符号序列。 平均不确定度H(X)的定义公式与热力学中熵的表示形式相同,所以又把平均不确定度H(X)称为信源X的信源熵。 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a)某一信源,不管它是否输出符号,只有这些符号具有某些概率特性, 必有信源的熵值;这熵值是在总体平均上才有意义,因而是个确定 值,一般写成H(X),X是指随机变量的整体(包括概率分布)。 b)信息量则只有当信源输出符号而被接收者收到后,才有意义,这就 是给与信息者的信息度量,这值本身也可以是随机量,也可以与接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74。 (2)学习类的静态成员的使用。 (3)学习多文件结构的C++程序中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 (1)运行下面的程序,观察变量x,y的值。 【代码lab5-1】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 std; void fun(); int x=1,y=2; int main() { cout<<"Begin..."<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信息论与编码 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谢振东 实验地点6C6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实验一:香农(Shannon )编码 一、实验目的 掌握通过计算机实现香农编码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对于给定的信源的概率分布,按照香农编码的方法进行计算机实现。 三、实验基本原理 给定某个信源符号的概率分布,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香农编码 1、将信源消息符号按其出现的概率大小排列 )()()(21n x p x p x p ≥≥≥ 2、确定满足下列不等式的整数码长K i ; 1)(l o g )(l o g 22+-<≤-i i i x p K x p 3、为了编成唯一可译码,计算第i 个消息的累加概率 ∑ -== 1 1 )(i k k i x p p 4、将累加概率P i 变换成二进制数。 5、取P i 二进制数的小数点后K i 位即为该消息符号的二进制码。 四、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out<<"请输入信源符号个数:";cin>>N; cout<<"请输入各符号的概率:"<

int i,j; for(i=0;i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4254002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Informatics & Coding 课程类型: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开课对象:通信、电子专业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原理。 参考教材:信息论与编码,陈运,周亮,陈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信息论在理论上指出了建立最佳编码、最佳调制和最佳接收方法的最佳系统的理论原则,它对通信体制和通信系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始终是通信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信息论与编码是从事通信、电子系统工程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内容提要:本课程包括狭义相对论和提高通信可靠性的差错控制编码理论。信息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如何实现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其中理论教学为28,实验学时为4。 主要的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熵、条件熵、联合熵和平均互信息量的概念及性质;峰值功率受限和平均功率受限下的最大熵定理和连续信源熵的变换;变长码的霍夫曼编码方法,熟悉编码效率和平均码长的计算;最大后验概率准则和最大似然译码准则等。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循环码的编译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3章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

第6章网络信息论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五实习、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1.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2学时 要求用Matlab编写计算离散信道容量的实用程序并调试成功,加深对信道容量的理解。 2.循环码的编译码2学时 要求用Matlab编写程序,用软件完成循环码的编译码算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15-76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 求(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 文件和.exe文件)。 3.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源代码:(.c的文件) 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信息论实验报告-

信息论实验报告 学生: 班级: 学号:

实验一香农编码一、程序设计的流程图 二、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wap(double *x,double *y); int main() { int N; cout<<"输入信源个数"<>N; double S[N]; //注意变量在数组中的影响cout<<"输入信源概率"<>S[i]; for(int i=0;i1) { MM[i]+='1';

aa=tem-1; } else { MM[i]+='0'; aa=tem; } } } string BB[N]; for(int i=0;i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姓名: 系:专 业:年 级:学 号:指导教 师:职 称:

年月日 目录 实验一信源熵值的计算 (1) 实验二Huffman 信源编码. (5) 实验三Shannon 编码 (9) 实验四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12) 实验五率失真函数 (15) 实验六差错控制方法 (20) 实验七汉明编码 (22)

实验一信源熵值的计算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信源熵值的计算 2 熟悉Matlab 编程 、实验原理 熵(平均自信息)的计算公式 q q 1 H(x) p i log2 p i log2 p i i 1 p i i 1 MATLAB实现:HX sum( x.* log2( x));或者h h x(i)* log 2 (x(i )) 流程:第一步:打开一个名为“ nan311”的TXT文档,读入一篇英文文章存入一个数组temp,为了程序准确性将所读内容转存到另一个数组S,计算该数组中每个字母与空格的出现次数( 遇到小写字母都将其转化为大写字母进行计数) ,每出现一次该字符的计数器+1;第二步:计算信源总大小计算出每个字母和空格出现的概率;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和信息熵公式计算出所求信源熵值(本程序中单位为奈特nat )。 程序流程图: 三、实验内容 1、写出计算自信息量的Matlab 程序 2、已知:信源符号为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和空格输入:一篇英文的信源文档。输出:给出该信源文档的中各个字母与空格的概率分布,以及该信源的熵。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Windows 7

五、编码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00 int main(void) { char s[N]; int i,n=0; float num[27]={0}; double result=0,p[27]={0}; FILE *f; char *temp=new char[485]; f=fopen("nan311.txt","r"); while (!feof(f)) { fread(temp,1, 486, f);} fclose(f); s[0]=*temp; for(i=0;i='a'&&s[i]<='z') num[s[i]-97]++; else if(s[i]>='A'&&s[i]<='Z') num[s[i]-65]++; } printf(" 文档中各个字母出现的频率:\n"); for(i=0;i<26;i++) { p[i]=num[i]/strlen(s); printf("%3c:%f\t",i+65,p[i]); n++; if(n==3) { printf("\n"); n=0; } } p[26]=num[26]/strlen(s); printf(" 空格:%f\t",p[26]);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信息论与信源编码》实验报告

《信息论与信源编码》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 理解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 (2) 熟练掌握Huffman编码的方法; (3) 理解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编码方法在实际图像信源编码应用中的差异。 2、实验设备与软件 (1) PC计算机系统 (2) VC++6.0语言编程环境 (3) 基于VC++6.0的图像处理实验基本程序框架imageprocessing_S (4) 常用图像浏览编辑软件Acdsee和数据压缩软件winrar。 (5) 实验所需要的bmp格式图像(灰度图象若干幅) 3、实验内容与步骤 (1) 针对“图像1.bmp”、“图像2.bmp”和“图像3.bmp”进行灰度频率统计(即计算图像灰度直方图),在此基础上添加函数代码构造Huffman码表,针对图像数据进行Huffman编码,观察和分析不同图像信源的编码效率和压缩比。 (2) 利用图像处理软件Acdsee将“图像1.bmp”、“图像2.bmp”和“图像 3.bmp”转换为质量因子为10、50、90的JPG格式图像(共生成9幅JPG图像),比较图像格式转换前后数据量的差异,比较不同品质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 数据压缩软件winrar将“图像1.bmp”、“图像2.bmp”和“图像3.bmp”分别生成压缩包文件,观察和分析压缩前后数据量的差异; (4) 针对任意一幅图像,比较原始BMP图像数据量、Huffman编码后的数据量(不含码表)、品质因素分别为10、50、90时的JPG文件数据量和rar压缩包的数据量,分析不同编码方案下图像数据量变化的原因。 4、实验结果及分析 (1)在VC环境下,添加代码构造Huffman编码表,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a.图像1.bmp:

香农编码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题目信源编码实验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香农编码 (3) 实验目的 (3) 实验要求 (3) 编码算法 (3) 调试过程 (3) 参考代码 (4) 调试验证 (7) 实验总结 (7) 二、哈夫曼编码 (8) 实验目的 (8) 实验原理 (8) 数据记录 (9) 实验心得 (10)

一、香农编码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Shannon 编码算法; (2)掌握C 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数值的进制转换、数值与字符串之间 的转换等技术。 2、实验要求 (1)输入:信源符号个数q 、信源的概率分布p ; (2)输出:每个信源符号对应的Shannon 编码的码字。 3、Shannon 编码算法 1:procedure SHANNON(q,{Pi }) 2: 降序排列{Pi } 3: for i=1 q do 4: F(i s ) 5:i l 2 []log 1/()i p s 6:将累加概率F(i s )(十进制小数)变换成二进制小数。 7:取小数点后i l 个二进制数字作为第i 个消息的码字。 8:end for 9:end procedure ------------------------------------------------------------------------------------------------------------------ 4、调试过程 1、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value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原因:unistd.h 和values.h 是Unix 操作系统下所使用的头文件 纠错:删去即可 2、error C2144: syntax error : missing ')' before type 'int' error C2064: term does not evaluate to a function 原因:l_i(int *)calloc(n,sizeof(int)); l_i 后缺少赋值符号使之不能通过编译 纠错:添加上赋值符号 1 1 ()i k k p s -=∑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五

实验五继承与派生 1.实验目的 1.学习定义和使用类的继承关系,定义派生类 2.熟悉不同继承方式下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控制 3.学习利用虚基类解决二义性问题 2.实验要求 1.定义一个基类Animal,有私有整型成员变量age,构造其派生类dog,在其成员函数SetAge (int n)中直接给age赋值,看看会有什么问题,把age改为公有成员变量,还会有问题吗?编程尝试。 2.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有整型变量Number,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3.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具有Maxspeed、Weight等成员,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自行车(bicycle)类有高度(Height)等属性,汽车(motorcar)类有座位数(SeatNun)等属性。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bicycle)类,在继承过程中,注意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如果不把vehicle 设置为虚基类,会有什么问题?编程尝试。 3.实验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基类Animal,成员变量age定义为私有的。构造派生类dog,在其成员函数SetAge(int n)中直接对age赋值时,会出现类似以下的错误提示: error C2248 : ‘age’ : cannot access private member declared in class ‘Animal’error C2248 : ‘age’ : cannot access private member declared in class ‘Animal’把age改为公有成员变量后重新编译就可以了。程序名:lab7_1.cpp。 2.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用cout输出提示信息,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程序名:lab7_2.cpp。 3.用debug功能跟踪程序lab7_2的执行过程,观察基类和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4.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注意把vehicle派生为虚基类。再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在main()函数中测试这个类。程序名:lab7_3.cpp。 编译成功后,把vehicle设置为非虚基类,再编译一次,此时系统报错,无法编译成功。这是因为若不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会出现二义性错误,程序不能成功编译。 4.思考题 1.如何在已有的类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类? 采用类的派生的方法,利用基类派生出子类,子类继承基类的属性,从而在已有基类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派生类,模式如下: class 派生类名:继承方式基类名1,继承方式基类名2,…,继承方式基类名n { 派生类成员声明; }; 2.基类和派生类对象的构造顺序是怎样的? 先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然后再调用嵌对象(派生类中的对象)的构造函数。基类构造函数的调用顺序是按照派生类定义时的顺序,而嵌对象的构造函数调用顺序是按照成员在类中声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实验一 绘制二进熵函数曲线(2个学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Excel 的数据填充、公式运算和图表制作 2. 掌握Matlab 绘图函数 3. 掌握、理解熵函数表达式及其性质 二、实验要求: 1. 提前预习实验,认真阅读实验原理以及相应的参考书。 2. 在实验报告中给出二进制熵函数曲线图 三、实验原理: 1. Excel 的图表功能 2. 信源熵的概念及性质 ()()[] ()[]())(1)(1 .log )( .) ( 1log 1log ) (log )()(10 , 110)(21Q H P H Q P H b n X H a p H p p p p x p x p X H p p p x x X P X i i i λλλλ-+≥-+≤=--+-=-=≤≤? ?????-===??????∑ 单位为 比特/符号 或 比特/符号序列。 当某一符号xi 的概率p(xi)为零时,p(xi)log p(xi) 在熵公式中无意义,为此规定这时的 p(xi)log p(xi) 也为零。当信源X 中只含有一个符号x 时,必有p(x)=1,此时信源熵H (X )为零。 四、实验内容: 用Excel 和Matlab 软件制作二进熵函数曲线。根据曲线说明信源熵的物理意义。 (一) Excel 具体步骤如下: 1、启动Excel 应用程序。 2、准备一组数据p 。在Excel 的一个工作表的A 列(或其它列)输入一组p ,取步长为0.01,从0至100产生101个p (利用Excel 填充功能)。

3、取定对数底c,在B列计算H(x) ,注意对p=0与p=1两处,在B列对应位置直接输入0。Excel中提供了三种对数函数LN(x),LOG10(x)和LOG(x,c),其中LN(x)是求自然对数,LOG10(x)是求以10为底的对数,LOG(x,c)表示求对数。选用c=2,则应用函数LOG(x,2)。 在单元格B2中输入公式:=-A2*LOG(A2,2)-(1-A2)*LOG(1-A2,2) 双击B2的填充柄,即可完成H(p)的计算。 4、使用Excel的图表向导,图表类型选“XY散点图”,子图表类型选“无数据点平滑散点图”,数据区域用计算出的H(p)数据所在列范围,即$B$1:$B$101。在“系列”中输入X值(即p值)范围,即$A$1:$A$101。在X轴输入标题概率,在Y轴输入标题信源熵。 (二)用matlab软件绘制二源信源熵函数曲线 p = 0.0001:0.0001:0.9999; h = -p.*log2(p)-(1-p).*log2(1-p); plot(p,h) 五、实验结果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五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五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实验五继承与派生 1.实验目的 1.学习定义和使用类的继承关系,定义派生类 2.熟悉不同继承方式下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控制 3.学习利用虚基类解决二义性问题 2.实验要求 1.定义一个基类Animal,有私有整型成员变量age,构造其派生类dog,在其成员函数SetAge(intn)中直接给age赋值,看看会有什么问题,把age改为公有成员变量,还会有问题吗?编程尝试。 2.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有整型变量Number,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3.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具有Maxspeed、Weight等成员,Run、Stop 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自行车(bicycle)类有高度(Height)等属性,汽车(motorcar)类有座位数(SeatNun)等属性。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bicycle)类,在继承过程中,注意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如果不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会有什么问题?编程尝试。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基类Animal,成员变量age定义为私有的。构造派生类dog,在其成员函数SetAge(intn)中直接对age赋值时,会出现类似以下的错误提示: errorC2248:‘age’:cannotaccessprivatememberdeclaredinclass‘Animal’errorC2248:‘age’:cannotaccessprivatememberdeclaredinclass‘Animal’把age改为公有成员变量后重新编译就可以了。程序名:lab7_1.cpp。 2.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用cout输出提示信息,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程序名:lab7_2.cpp。 3.用debug功能跟踪程序lab7_2的执行过程,观察基类和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4.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注意把vehicle派生为虚基类。再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在main()函数中测试这个类。程序名:lab7_3.cpp。 编译成功后,把vehicle设置为非虚基类,再编译一次,此时系统报错,无法编译成功。这是因为若不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会出现二义性错误,程序不能成功编译。 4.思考题 1.如何在已有的类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类?

实验1_信息论相关实验实验报告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一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周群创 指导教师张祖平 学号0909110814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1101

实验一关于信源熵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离散信源熵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2. 熟悉matlab 软件的基本操作,练习使用matlab 求解信源的信息熵。 3. 自学图像熵的相关概念,并应用所学知识,使用matlab 或其他开发工具求解图像熵。 4. 掌握Excel 的绘图功能,使用Excel 绘制散点图、直方图。 二、实验原理 1. 离散信源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公式 产生离散信息的信源称为离散信源。离散信源只能产生有限种符号。 随机事件的自信息量I(x i)为其对应的随机变量x i 出现概率对数的负值。即: I(x i)= -log2 p(x i) 随机事件X 的平均不确定度(信源熵)H(X)为离散随机变量x i 出现概 率的数学期望,即:

H(X )=-∑p(x )I (x ) =-∑p(x ) log p(x ) 2. 二元信源的信息熵 设信源符号集X={0,1},每个符号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0)=p,p(1)=q, p+ q=1,即信源的概率空间为 则该二元信源的信源熵为: H(X) = - p log p –q log q = - p log p – (1- p) log (1- p) 即:H (p) = - p log p – (1- p) log (1- p) 其中0 ≤p ≤1 3. MATLAB 二维绘图 用matlab 中的命令plot(x, y)就可以自动绘制出二维图来。 例1-2,在matlab 上绘制余弦曲线图,y = cos x,其中0 ≤x ≤2。>>x=0:0.1:2*pi;%生成横坐标向量,使其为0,0.1,0.2,…,6.2 >>y=cos(x);%计算余弦向量 >>plot(x,y) %绘制图形 4. MATLAB 求解离散信源熵 求解信息熵过程: 1) 输入一个离散信源,并检查该信源是否是完备集。 2) 去除信源中符号分布概率为零的元素。 3) 根据平均信息量公式,求出离散信源的熵。 5. 图像熵的相关知识 图像熵是一种特征的统计形式,它反映了图像中平均信息量的多少。图像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组成原理上机实验 班级1237-小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5月 成绩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根据运算器逻辑功能表1-1进行逻辑、移位、算术运算,将运算结果填入表1-2。 表 1-1运算器逻辑功能表 运算类 A B S3 S2 S1 S0 CN 结果 逻辑运算65 A7 0 0 0 0 X F=( 65 ) FC=( ) FZ=( ) 65 A7 0 0 0 1 X F=( A7 ) FC=( ) FZ=( ) 0 0 1 0 X F=( ) FC=( ) FZ=( ) 0 0 1 1 X F=( ) FC=( ) FZ=( ) 0 1 0 0 X F=( ) FC=( ) FZ=( ) 移位运算0 1 0 1 X F=( ) FC=( ) FZ=( ) 0 1 1 0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0 1 1 1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算术运算 1 0 0 0 X F=( ) FC=( ) FZ=( ) 1 0 0 1 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1 X F=( ) FC=( ) FZ=( ) 1 1 0 0 X F=( ) FC=( ) FZ=( ) 1 1 0 1 X F=( ) FC=( ) FZ=( ) 表1-2运算结果表

信息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 实验一:唯一可译码判别准则的代码实现 实验二:霍夫曼编码的代码实现 实验目的: 实验一: 1.进一步熟悉唯一可译码判别准则; 2.掌握C 语言字符串处理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技术。 实验二: 1.进一步熟悉Huffman 编码过程; 2.掌握C 语言递归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技术。 实验仪器: 装有visual studio 2010 的电脑一台 实验原理: 实验一: 根据唯一可译码的判别方法,利用数据结构所学的知识,定义字符串数据类型并利用指针进行编程来实现算法。 算法:1、考察 C 中所有的码字,若Wi 是Wj 的前缀,则将对应的后缀作为一个尾随后缀码放入集合Fi+1 中; 2、考察C 和Fi 俩个集合,若Wi ∈C 是Wj∈F 的前缀或Wi ∈F 是Wj∈C 的前缀,则将相应的后缀作为尾随后缀码放入集合Fi+1 中; 3、F=∪Fi 即为码C 的尾随后缀集合; 4、若F 中出现了C 中的元素,算法终止,返回假(C 不是唯一可译码);否

则若F 中没有出现新的元素,则返回真。 实验二: 1.将q 个信源符合按概率大小递减排列; 2.用“0,1”码符号分别代表概率最小的两个信源符号,并将这两个概率最小的信源符号合并成一个,从而得到只包含q-1 个符号的新信源,称为缩减信源s 1; 3.把缩减信源s1的符号仍按概率大小递减次序排列,再将其最后两个概率最小的信源符号分别用“0”和“1”码符号表示,并且合并成一个符号,这样又形成了q-2 个信源符号的缩减信源s 2; 4.依次继续下去,直至信源符号最后只剩下两个信源符号为止,将这最后两个信源符号分别用二元码符号“0”和“1”表示; 5.然后从最后一级缩减信源开始,进行回溯,就得到各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符号序列,即对应的码字。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一: 1.已知:信源符号数和码字集合C; 2.输入:任意的一个码,码字的个数和每个具体的码字在运行时从键盘输入; 3.输出:判决(是唯一可译码/不是唯一可译码);循环(若继续判决则输入1 循环判决,否则输入0 结束运行)。 实验二: 1. 输入:信源符号个数r、信源的概率分布P; 2. 输出:每个信源符号对应的Huffman 编码的码字。 实验数据: 实验一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char c[100][50]; char f[300][50]; int N,sum=0; int flag; void patterson(char c[],char d[]) { int i,j,k; for(i=0;;i++)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一关于硬币称重问题的探讨 一、问题描述: 假设有N 个硬币,这N 个硬币中或许存在一个特殊的硬币,这个硬币或轻 或重,而且在外观上和其他的硬币没什么区别。现在有一个标准天平,但是无刻度。现在要找出这个硬币,并且知道它到底是比真的硬币重还是轻,或者所有硬币都是真的。请问: 1)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达到目的; 2)如果N=12,是否能在3 次之内将特殊的硬币找到;如果可以,要怎么称? 二、问题分析: 对于这个命题,有几处需要注意的地方: 1)特殊的硬币可能存在,但也可能不存在,即使存在,其或轻或重未知; 2)在目的上,不光要找到这只硬币,还要确定它是重还是轻; 3)天平没有刻度,不能记录每次的读数,只能判断是左边重还是右边重,亦或者是两边平衡; 4)最多只能称3 次。 三、解决方案: 1.关于可行性的分析 在这里,我们把称量的过程看成一种信息的获取过程。对于N 个硬币,他们 可能的情况为2N+1 种,即重(N 种),轻(N 种)或者无假币(1 种)。由于 这2N+1 种情况是等概率的,这个事件的不确定度为: Y=Log(2N+1) 对于称量的过程,其实也是信息的获取过程,一是不确定度逐步消除的过程。 每一次称量只有3 种情况:左边重,右边重,平衡。这3 种情况也是等概率 的,所以他所提供的信息量为: y=Log3 在K 次测量中,要将事件的不确定度完全消除,所以 K= Log(2N+1)/ Log3 根据上式,当N=12 时,K= 2.92< 3 所以13 只硬币是可以在3 次称量中达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