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从百草园到三书屋第2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448.50 KB
- 文档页数: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1、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写景)4、记叙的感情色彩。
5、两相比照的结构。
6、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叙事)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
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
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3自学内容:1、查找作者简介。
2、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学生交流查找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
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
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
因而被诬陷,被通缉。
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白沙中学初一语文学案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编:初一年纪语文备课组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学会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个句式,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复述法自主学习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百草园尽管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作者心目中却是他的“乐园”。
作者紧扣“乐园”依次描绘了关于百草园的三件事:1、;2、;3、;合作探究1.品味词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2、品味特殊句式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2段,注意一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说说它的作用:3、品味写景状物作者用这么个特殊的句式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动植物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2段,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划出文中所写的景物和它们的特点。
(2)、想一想,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相信大家一定对百草园的动植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合上书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不必说是()景特点景物()()()()()()()()也不必说是()景形容词景物动词()()()()()()()()()单是,是写童年趣事景,具体景物有:。
这一段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特殊的句式串联,写了百草园春、夏、秋季的景物。
由写到,先写,再写;写静景时,由低到高;写动景时,由高到低。
使景物写得既井井有条,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
巩固提升1、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百草园为什么被我称为是“我的乐园”?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因为这里有()的景物可以();有()的食物可以();有()的动物可以();有()的故事可以();有()的捕鸟可以()。
百草园的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充满乐趣,请同学们在课后把课文第二段和捕鸟全过程熟读成诵,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和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2、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百草园》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能力。
《百草园》是该单元中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的重任。
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现代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通过描写景物和叙写童年趣事来反映童年的“乐”园,表现了童年鲁迅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感情。
体现了鲁迅广泛的生活兴趣和聪明才智。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形象、有序的描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儿童情趣,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情趣。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园中的有趣活动。
课文显著的特点是: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细致,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描写角度不同,很注意顺序安排,且描写具体;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把课文描写百草园景物描写细致、形象、有序,用词准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把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
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同志说得好:“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特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特点。
2把握好课文关于成长的主题【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特点,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特点。
2把握好课文关于成长的主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跟着鲁迅先生畅游了乐园——百草园,百草园里吸引我们的不只是美妙的园景,还有什么呢?二、研读课文,品味赏析1.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2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3.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作用: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4.总结百草园作为作者乐园的特点。
不必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景物夏秋的美丽景物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动物单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神秘色彩冬天有趣的游戏拍雪人捕鸟:扫、支、撒、系、牵、看、拉5.你觉得作者是如何从描写“百草园”过渡到“三味书屋”的?用过渡段(第9段),“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式表达了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留恋,对自由生活的热爱,而且以儿童的心理来作种种揣度,更显得质朴、天真、可爱。
教师可以拓展有关“三味书屋”的一些知识:“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 ǎi)”的古语。
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6.你认为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表现是什么?(读书的样子)7.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趣,你觉得鲁迅描写了私塾先生的哪些方面?(神态描写:微笑起来……动作描写: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语言描写:铁如意,指挥倜傥……)三、读课文,深入探究(教师播放背景,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对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下列三种说法,你赞同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第二课时●重点:评析三味书屋里的人物,探讨文章的主题。
1.默读第10~24段,找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并深入体味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作者感觉如何?自学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读书生活:枯燥无味。
负面描绘:教学内容单调,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教学方法死板,提问遭到严禁,必须踢戒尺,痛打。
侧面描绘:折花、寻蝉蜕,昂西桑县,画画儿,喂食蚂蚁。
作者感觉陈旧、呆板、冷清,与百草园的勃勃生机构成鲜明对比。
2.分析文中对先生的描写:你认为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他就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
a.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b.动作描写: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c.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问题一:认真阅读课文前后两大部分,说道说道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与“我”在百草园的生活存有什么不同之处?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单调枯燥,“我”对此不感兴趣,而百草园却是“我”的乐园。
问题二:阅读课文第七段,思索以下问题。
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2.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洗、茜、支、利沙、系则、拖、看看、扎、舱盖九个则表示动作的词,精确而生动地整体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下了雪后捕鸟的快感。
问题三: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
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
试分析原因。
作者对他态度如何?回答本就是鲁迅自身利益疑惑和求知欲,但先生存有此反应,就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念自己的书,不该多问不必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