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美景久负盛名 解读陕西关中八景

特色美景久负盛名 解读陕西关中八景

特色美景久负盛名 解读陕西关中八景
特色美景久负盛名 解读陕西关中八景

特色美景久负盛名解读陕西关中八景(组图) 华岳仙掌望崤涵,雁塔晨钟响城南。

骊山晚照披秦地,曲江流饮绕长安。

灞柳风雪三春暖,太白积雪六月寒。

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流传于陕西民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关中八景佚名诗,关中八景流传于周秦汉唐,形成于明清。它的命名,有些是借大自然呈现的奇异景象,有些是文人学士赋传记胜,有些是民间的神话传说。

华山仙掌:

华山仙掌

进了潼关,便进入了关中的东大门。“华山仙掌”首先向您鼓掌致意,这是关中八景第一景。

西岳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南。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奇峰突兀、巍峨壮丽,以“险、奇、峻、绝、幽”而名冠天下。旅游区内著名的景观点有玉

泉院、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长空栈道和东、西、南、北峰。东峰观日出已成为旅游者所喜爱的观光游览活动。华山西岳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宏大,文物人多,目前正在修复并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

这里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塔旁保存着一口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的2万多斤重的大铁钟。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宏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

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荐福寺的佛塔。荐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15级,是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丽,是我国唐代精美的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内有一口今代铸成的大铁钟,钟声清脆悦耳,10公里之外都听得清楚,人称“神钟”。钟高4.5米,重10吨,上面刻有“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太民安,法轮长转”16字吉祥语。据说如果友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只要把亲人的名字和去处写在一张黄笺上,钟声就会把思念之情传到千里之外的亲人耳中。因

特色美景久负盛名解读陕西关中八景(组图)(2)

骊山晚照:

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临潼县境内,属于秦岭支脉,海拔1256米。昔日松柏满山,一片苍郁,实像一匹纯青的骊马,美如锦绣。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红霞,非常美丽动人,人称“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象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所以人们叫它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因此,这一美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

山腰有兵谏亭,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捕处。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

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骊山秀丽的风景和诱人的温泉吸引了后代的王宫贵族。周、秦、汉代都在这里建立了离宫,到了唐代,皇室大兴土木,先建汤泉宫,后建温泉宫。公元747年,唐明皇令匠人扩建离宫,从此改名华清宫,华清池是杨贵妃休浴处,今已建成游览区和疗养所。

太白积雪:

太白积雪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位于眉县城南20公里。南界洋县,东接拂坪,西南与留坝、凤县相连,海拔4000余米,自然保护区5.4万公顷,距西安120千米。为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山高水冷,因而高处背阳的地方,在三伏天仍可看到白雪,“太白积雪”指的就是这里的风光。

《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山巅有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4个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测。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是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特色美景久负盛名解读陕西关中八景(组图)(3)

2009年05月12日08:56华商网【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

曲江池

曲江流饮:

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

常年的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洫江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区江流饮”由此得名。

灞柳风絮:

灞柳风絮

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唐时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

特色美景久负盛名解读陕西关中八景(组图)(4)

2009年05月12日08:56华商网【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

草堂烟雾:

草堂烟雾

草堂寺,位于秦岭主峰山北麓的户县秦镇草堂营村。相传始建于晋代。1982年为草堂寺奉送高级木质鸠摩罗什雕像,以永久纪念。每年该宗都组团来此参拜,与中国佛教界进行交流。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玉色灿烂莹润,每曾玉色不同,故此塔又称“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称“二柏一眼井,爬柏龙雀树”。传说当年井中央有石一块,每见一蛇卧石上,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缭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草堂烟雾”。

今寺内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塔北竹林内有一井,井中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岗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缭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的美景,为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

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几千年”。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

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品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交通、经济、军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桥梁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牛B—扎式 惊讶—我的神啊笨蛋—瓜怂 懒惰—死人 试试—试火 缓慢—幕囊 没门—莫项 还行—罢咧 坏蛋—哈怂 批评—弹嫌 困难—难常 厉害—增怂 说话—谝闲传 心烦—木乱 是吗—得是 撒谎—糟怪 吱声—言传 乞丐—要饭 完蛋—逼咧 ; 小朋友—碎怂 不讲理—麻迷 舍不得—涩皮 无所谓—怂管 同乡人—乡党 不和—不卯 干扰—打搅 发痒—害咬 适合—刚好 断绝—拉倒 马虎—毛草 矮人—矬子 体胖人—福太 瘦人—干猴 不行—失气 笛子—篾管 胡琴—弦弦

小锣—当当 梆子—咣咣 铙钹—镲镲 唢呐—喇叭 烧饼—饦饦 干面—粘面 糊糊—搅团 馒头—蒸馍 饺子—煮角 棉鞋—窝窝 快点—可里麻擦 迟钝—瓷马格登 不讲道理的人-麻糜儿 不正经—崽拐 对-奏是 结束—毕了 巴结人—舔尻子 出外散步—转转 向别人表功—摆亏欠 嫌弃讨厌—走远 无关紧要—提不上串 左顾右看—卖脸 挑剔毛病—弹嫌 办事周密—严攒 脾气暴躁—脏板 不多不少—刚谄 歪曲事实—胡粘 调皮淘气—捣蛋 大声哭嚎——唤 骂人隐私—揭短 背后告人—干板 梆子戏—莲花落 蛮干胡扑的人—二百五不顺眼的人或者事—丧眼没问题—没麻达

逛—浪 节约—细发 丢盹—打瞌睡 冒失-张 没门路-没眼隙 结实—瓷实 皮实—经得住摔打 害怕—怯火 思绪烦乱-木乱 还行——罢列 差劲-马卡 行动-迟缓—幕囊 邋遢-扑西来海 麻达-麻烦、问题 完蛋了-毕咧 乱七八糟一大堆—噶达马西一河滩一边去——趔远 干脆利落——麻利 哥们—伙计 你别说了—你包说列 一案子起-一边去 赶快——圪利麻擦 不机灵-瓷麻二愣: 怎么了-咋咧 偏僻角落-疙崂夹巷:、 太笨了-瓜实了: 什么东西—啥货 打你一巴掌-扇你一撇儿子 笨蛋-闷耸 增地很-厉害 恶作剧-花搅、 好舒服-颤活 热情过分讨好献媚-骚轻 说不该说的话—皮干 这里-只达 那里-勿达-

陕西关中民俗调查报告一览表区域基本状况

陕西关中民俗调查报告 陕西关中民俗调查报告一览表 一、区域基本状况 二、关中民俗调查 (春节A、关于春节民俗B、乡村春节民俗文化) (一)、春节前的准备 (二)、娱乐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三)、娱乐民俗--动态民俗 (四)、礼仪民俗 (五)、节日生活民俗--饮食民俗 (六)、春节期间的民间观念民俗 (七)、总结 一、区域基本状况。 区域基本状况 人口 秦渡镇丰盛村属于秦渡镇的一部分,包括西丰盛和东丰盛两个,共有260余户,人口1300左右。 环境 自然环境:此地位于关中腹地,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社会环境:民风民情朴实,家家和睦相处,人人团结友爱,尊老爱幼。 民族构成 本地全是汉族。

宗教信仰 佛教。 主要经济作物 冬小麦、玉米、部分有果树和养殖场等。 二、关中民俗调查 陕西关中地区民风朴实,民俗文化丰厚浓郁。从岁首的春节到年末除夕都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其中以春节期间的民俗文化活动最具有特色,最为显著。以下内容主要介绍一下陕西关中地区的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了解民风民俗,体味民风民俗,走进生活文化活动大家园。 A、,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关中地区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腊月二十三到腊月二十七】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腊月二十八到腊月二十九】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大年三十晚】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不眠,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B、乡村春节民俗文化

陕西省关中地区供水现状调研与预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1141534.html, 陕西省关中地区供水现状调研与预测 作者:郭亚丽孙秀梅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而关中地区集中了全省80%的工业固定资产和科技力量,对关中地区进行现状调研和近期2020年用水量的科学预测将是彻底贯彻好十二五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关中地区供水现状和2020年用水量预测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字:关中地区 ; 供水现状 ; 用水预测 中图分类号:U664.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区。关中地区人口占全省53%,集中了全省80%的工业固定资产和科技力量,为彻底贯彻好十二五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关中地区县城供水现状的调研以及近期2020年用水量的科学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中地区概况 关中地区东西相距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9%。关中地区是连接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枢钮。但其水资源却较为贫乏,渭河及其北岸主要支流均为多泥沙河流,河水含沙量一般为150kg/m3左右,最大可达1400 kg/m3。其中地表水环境水质分布不均匀,关中地区部分县城(太白县)地表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一类水质标准,但也有一些县城由于缺乏水环境的保护,水质日益恶化。 二、现状供水设施情况 关中地区县城已建水厂65座,考虑到关中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大多水厂采用机井开采地下水作为其水厂水源。全区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75.78万m3/d,实际供水量为41.41万 m3/d。另外,关中地区多个县城(长安区、蔡武地区、千阳县、耀州县、凤县、麟游县)大中型企业采用自备水源井来满足工业发展需求。关中地区各县城老城区现状供水管网已基本普及,但新城区普及率较低。管网覆盖面已基本覆盖老城区,管网采用枝状网与环状网相结合铺设,已铺设管网长度160万米。 3 需水量预测 按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 50331—200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等规范标准。在评估关中各县

陕西关中农民收入现状浅析

金融暑期调研报告 姓名:朱丹 专业班级:金融101 学号:2010014032 指导教师:王静姜晗 完成时间: 2012年8月8日

陕西关中农民收入现状浅析 朱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本文着重对我校金融专业学生暑期在陕西关中地区(其中包括西安的集飞机设计、制造、鉴定、试飞、教学、研究于一体的著名中国航空城阎良区\属于渭南市的蒲城县和高新农业示范区杨凌)农村居民的收入现状、结构及变化态势以及影响因素和有无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根据已经存在的农民收入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得到新的问题,再顺势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为促进陕西农村农民的收入增长,让关中地区经济不为落后起带头作用。特别强调提高农民素质,在根本问题上解决农民的收入增长和经济腾飞。 【关键词】陕西;农民收入;收入增长;经济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our financial professional students summer in Guanzhong region of Shaanxi(including the Xi'an aircraft design, manufacturing,assembly,test,identification of teaching,research in one of the famous Chinese aviation city Yanliang District,Weinan city Pucheng county and high-tech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in Yangling)the income of rural dweller,structur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nge trend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d has carri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an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farmers' income after analyzing new problems,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meopathy,in order to promote Shaanxi rural farmers income growth,let the Guanzhong region economy backward play a leading role.He laid special stress on raising the quality of farmers,to the fundamental issue to solve farmer income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 Key words ] Shaanxi; farmer income; income growth; economy 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只有增加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探讨的问题。陕西作为农业大省,理应围绕“惠农、富农、强农”这个核心,建立合理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构建和谐陕西添砖加瓦。 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有效需求要扩大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启动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劲动力源。开拓农村市场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来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潜

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摘要】关中在历史上是一个地区名称,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指的是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这一区域。本文要谈论的就是以西安市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三原、铜川、渭南、大荔、杨凌在内的关中道饮食及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关中饮食文化是三秦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以茶、酒、饭、菜、小吃、果为顺序来详细了解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关中概况、趣闻、面食、特色小吃 一.关中简介 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在秦岭和黄土高原的怀抱之中,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灌溉农业自古著名,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南北宽百余公里,东西长400余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它所属麦粟文化地带,是组成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黄河中游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因境内有泾、渭两条河流,有人也称其为“泾渭文化”。 关中平原是钙质黄土,兼之气候的作用,生长的小麦相对汉中小麦受土时间要长些,故而原粮的出粉率高,而且筯道白晳、易揉易和。关中的饮用水多取自冲积扇上的深井泉水,水质清冽纯净。先天的优势,为关中面粉能捏弄出种种好的吃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有关饮食的趣闻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广袤,因此,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怪”现象。“关中八大怪”就由此而产生。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以下几个: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地处中国内地中部,降水量较少,干燥,因此盛产小麦,当地人民以面食为主。各种各样的面食,其中有一种当地特有的面叫做奤奤(地方音为“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和硬币差不多,像人的皮带一样,一根面条通常可达二两,因而对饭量小的人来讲,一顿饭吃一根面条就足够了。这个“奤”字,据传说,非常难写,笔画很多。关于这个“奤”字有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朝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中间夹个言喽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挝个勾搭勾麻糖,坐上车走咸阳”。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如锅盖。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用手是揉不动的,人要骑在杠子上压揉,然后放在大锅里,下面用小火慢慢烤制。这样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边薄中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层次分明,形似一朵大菊花,色香味俱佳。锅盔很大,大得像锅盖一样,所以叫做锅盔像锅盖。当然它也很厚,吃的时候要张着大嘴,那自然也要瞪着眼睛,所以这种锅盔又叫“瞪眼锅盔”。 第三怪:辣子是道菜. 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作料,陕西人拿辣子当菜。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辣子。贾平凹在散文里写道:“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嚷嚷。” 第四怪:大碗喝酒不耍赖。

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贯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其餐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无声润物,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秦食文化”。 历史——厚重典雅博大精深 在春秋战国时代,陕西为秦国治地,故简称“秦”,在此基础上发祥和成长起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饮食风味与历史文化结合称之为“秦食文化”,它以陕西为中心,地理位置可以拓展到整个西北地区。历史上,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发展,陕西,尤其是西安,形成众多名胜,内外交流相当频繁,这也带来了陕西膳食饮馔的进步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秦食文化”菜谱主要由衙门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间菜和清真菜等组成。衙门菜,又称官府菜,历史悠久,典雅厚实,如“带把肘子”、“箸头春”等。商贾菜则以名贵取胜,如“金钱发菜”、“佛手鱼翅”等。市肆菜以西安等重镇中心的名楼、名店的肴馔为主,招徕顾客,竞争激烈,如“明四喜”、“奶汤锅子鱼”、“煨鱿鱼丝”、“烩肉三鲜”等。民间菜经济实惠、富有乡土气息,如“光头肉片”、“肉丝烧茄子”、“葫芦头”等。清真菜历经明清发展,规模初具,如“羊肉泡馍”、“全羊席”,闻名遐迩。 陕西餐饮和饮食文化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遗风,特色精绝,美不胜收。借历史与古都优势,陕西餐饮博采精华,兼收各民族珍馐风味,集内外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之技艺,以品种繁多、花色奇异、民族特色浓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 但陕西餐饮业在其前期整体上发展比较缓慢,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陇海铁路通车和抗战兴起,陕西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各地迁移至西安的人口急剧增加,各种风味饮食也先后入驻西安,陕西餐饮业得以兴盛。后来,从上世纪80年代西安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国内外的交往日益频繁与密切,促使陕西的餐饮业一日千里,跨越发展。伴随着“饺子宴”、“小吃宴”、“仿唐宴”、“宫廷宴”等经典餐宴的挖掘面世,还出现了一批符合各地游客需要的创新菜,进一步提高了陕西餐饮的知名度。 现状——争流竞胜异彩纷呈 早在唐代,西安(古称长安)就是全国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全国餐饮和饮食文化的中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寄胡麻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一诗。其实,诗中的“胡麻饼”就是我们今天吃的芝麻烧饼。 三秦大地烨烨华章,名品饮食千古蕴藏。流传于陕西的各式小吃,不论是宫廷的、民间的,数量庞大,做工精细,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陕西人在挖掘、整理、保留这些传统餐饮的同时,又给它增添了新的内涵。如把传统的各式各样的饺子和小吃组成使人眼界大开的饺子宴、小吃宴、仿唐宴、宫廷宴。在这里,人们吃的不仅仅是几碟菜肴,而是在品味文化与传统,感受历史脉络和民族风情。 清真菜在中国的菜系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陕西以牛羊肉泡馍为代表的清真餐饮近年来更是独领风骚,西安的老孙家、同盛祥等,则是闻名遐迩的美食店,成为各地游客的口福之地。 餐饮业是一个多面发光的镜子,打理顺畅,不仅能带来最直接的消费,而且对拉动农业、食品加工业以及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

陕西关中地域文化

陕西关中的地域文化 陕西简称陕或秦。人们又称陕西为“三秦”,一般是按从陕西地地理特征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来理解地。陕西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而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关中的农村有很多习俗,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凳子不坐蹲起来”,就是一俗、一景,也是关中八大怪之一。蹲,按咱陕西方言说的更俗一点,就是圪蹴,就像秦腔戏一样老陕都知道。关中农村人爱圪蹴,爱圪蹴着“晒暖暖”,尤其爱圪蹴着吃饭。 特别是早上,在村子巷口十字老槐树下圪蹴着一堆人吃饭,除非天气实在不好,一般天气时村里的男人们大都会端一个大粗瓷碗,圪蹴在老槐树下边吃边谝闲传,不知啥时起,也不知是谁,把这种吃饭谝闲传的场合称为“老碗会”。能来“老碗会”的一般饭菜水平都差不多,每人一老碗烧的稠糊糊的苞谷榛,有的在苞谷榛上盖一坨子浆水菜,手弯子夹两三个杠子馍或蒸馍,右手捉筷子,边走边吃。也有讲究的人,左手一个老碗,虽然同样是苞谷榛,但浆水菜不盖在苞谷榛上,而是右手除了握着筷子,还端着一个碟子,里面有不多的浆水菜,边上围着几个蒸馍。也有日子过得殷实的用碟子端着毃的蒜再加些腌蒜薹,或者就是一碟油泼辣子加腌蒜薹,到了秋天有人就端着炒绿辣子,但差不多都吃着半揸厚的苞谷面发糕。 不管是一碗端的还是一碗一碟的,来到“老碗会”同样没有坐的,同样得圪蹴着吃饭。先来后到的人以最早圪蹴在此的人为准,自感与其关系近或者资格差不多的,就圪蹴在左右或对面,后来的人来了就补留下的空子,自动地围成一圈。开始围小了,随着来人越来越多,后来的人就不断地往后退着。当然,不管最后这个圈退到多大,最早来的那个人是不用动的。 “老碗会”的主题永远是屋里的婆娘,上学的孩子,后头的猪娃,地里的庄稼,日月的辛劳,社会的趣事,当然打趣逗乐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吃着各自碗里的饭,看着人家碗里的,如果比别人的好,就会有一种自豪感,神气活现,觉得娶了个好媳妇,饭比别人差的,自觉

关中

关中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将促进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其文化产业资源是该区域的优势资源,文化产业是带动该经济区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其开发模式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产业能否快速稳定的发展。从资源现状及商业属性的探讨,借鉴其他产业经济区的开发模式,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开发模式提供了参考 建议。 标签: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 关中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国家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于天水、关中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是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陕、甘两省乃至整 个西北地区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资源现状 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作为文化产业的资源很丰富,有大量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覆盖区域在陕西省和甘肃省,故以陕西省和甘肃省的总 体概貌来介绍。 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其蕴含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有着13个王朝的建都史,文物景点星罗棋布。全省文物景点3575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4处,馆藏文物65万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637件组。这些国内其他省市无法相比的、具有绝对优势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为陕西的特色文化产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 料信息和实物标本。 甘肃省在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也较为丰富。有野外文物点1133万处,石窟群达23处之多,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6处。在古代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甘肃有古文化遗址优势、彩陶文化优势、简牍优势、长城优势、石窟寺优势。甘肃的民间文化兼有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与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特征。陇东地区是周先祖的故乡,这里的剪纸、皮影、刺绣、道情等民间艺术样式中,保存了丰富的图腾文化 和远古民俗风情。

陕西省关中地区散煤治理行动方案(2019—2020年)

陕西省关中地区散煤治理行动方案(2019—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加快实施《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有效破解散煤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配套和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加快散煤治理工作,促进清洁取暖取得新突破,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以可持续、有质量清洁取暖为目标,以清洁能源利用为主线,以“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热”等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治理、全民共治,形成“四宜”并举、“双改”优先、“多能”互补的散煤治理格局,推进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关中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取暖散煤替代,暂不具备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散煤治理方式,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大力推进多能互补,确保群众生活、取暖可承受、用得起、效果好。

坚持统筹协调。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合理规划热源、管网,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坚持整村推进。以县(市、区)整体推进为重点,以乡(镇、街道)为单元,整体规划设计,逐村实施改造。 坚持先立后破。立足能源供应保障实际,严格以气定改、以电定改、以热定改,严禁“一刀切”。 坚持突出重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及城市上风向乡(镇、街道)、村优先推进散煤治理,乡(镇、街道)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率先完成。 坚持全民共治。制定支持政策,明确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责任分工,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兼顾群众承受能力,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 (三)治理标准。 煤改电:户用电能力达到4~6KW,完成智能电表改造。配备必要的清洁取暖设施。 煤改气:燃气管道及计量设备安装入户,通气点火。配备必要的

陕西省西安关中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 (2)

陕西省西安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 曾遇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西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雨较为充沛,气温温差较小,四季分明,在古时候素有“中原粮仓”之称,气候条件对于发展农业非常适合,但农业气象灾害也是不可避免,个别农业气象条件的剧烈变化也需要进行农业气象预测的更加详细谨慎。农业发展对策也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西安市气候条件农业农作物气候灾害 前言:任何地区的农业都受到农业气象因素的交错影响,在一定方面促进农业的发展,不利因素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农业的发展进程.研究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认识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对农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一)西安地区气候形成因素 西安地理上属于西北,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相邻。西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大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关中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为高,也是在黄土高原和秦岭这两处高地间海拔低的原因,使得西安免受来自北方沙尘暴的危害。这也正是北方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市境最高点位于周至县西南的太白山,海拔3767.2米,市境最低海拔345米,市区海拔400米。平原占总面积的43.7%.

近二十年关中农村建筑变化

土木工程概论作业近二十年关中地区农村自建房变化

近二十年关中地区农村自建房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们不单单只满足于过去的温饱问题,慢慢的向物质追求方面深入。在近二十年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个方面都有所改变。如果有机会走进农村,最直观,最能够体现农村发展就是农村的建筑住宅。 在二十年前,农村还是以较多的土坯房为主体。墙上鸟巢到处都是,地下鼠洞纵横,屋顶采用排木结构,经常会遇到因为线路老化引起的火灾,损失惨重。如果遇到暴雨天,屋顶漏雨,倒塌的房屋不计其数,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自建房中砖砌结构房屋慢慢增多,这种房屋的安全系数明显好于土坯房,但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农民不愿意投入太大的成本用来买钢筋水泥,这种转砌结构房屋没有采用圈梁,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不牢固,墙体之间无拉结,施工粗糙,墙位不正,工程接缝处理不合理,这使得房屋的耐久性大打折扣,这种房屋以平房较多,或屋顶采用木排架结构。一般三四年,这类房屋就出现了墙体开裂,地面下陷,屋顶严重漏水等弊端,然而存在到今天的这些建筑早已经成为危房,不能入住。 用了上下圈梁结构的砖混结构,山墙都是24cm墙,自重墙大多是

12cm。并且施工过程中将水电路线铺设于墙内,即能减少线路老化,同时也防止鼠害对供电供水线路的影响。墙体采用水泥拉毛或砌上面砖,另外屋檐大多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防止漏水,屋顶多是木制屋面板造坡或是砖瓦架结构,这种砖混结构建筑在当今农村最为多见,但是在经历日晒雨淋后,屋面板腐朽,会有屋顶坡面塌陷的现象。 经历2008年汶川地震,这种砖混结构房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地震的破坏性巨大,在以后的砖混结构建筑中多了构造柱,不在使用劣质钢筋,屋顶也采用彩钢瓦这种轻型材料,这使得房屋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新型的农村自建房建设过程中人们也逐渐将沼气池纳入其中,在建房初,开挖地基时就预留有沼气池区域,这种新型环保设施收到农村人的普遍欢迎。另外建筑外部式样也慢慢

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海南大学 专业选修课作业 课程:民俗学 题目: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学院:人文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7中文2班 姓名:郭娟 学号:20070514123

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摘要】关中在历史上是一个地区名称,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指的是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这一区域。本文要谈论的就是以西安市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三原、铜川、渭南、大荔、杨凌在内的关中道饮食及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关中饮食文化是三秦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以茶、酒、饭、菜、小吃、果为顺序来详细了解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关中概况、趣闻、面食、特色小吃 一.关中简介 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在秦岭和黄土高原的怀抱之中,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灌溉农业自古著名,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南北宽百余公里,东西长400余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它所属麦粟文化地带,是组成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黄河中游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因境内有泾、渭两条河流,有人也称其为“泾渭文化”。 关中平原是钙质黄土,兼之气候的作用,生长的小麦相对汉中小麦受土时间要长些,故而原粮的出粉率高,而且筯道白晳、易揉易和。关中的饮用水多取自冲积扇上的深井泉水,水质清冽纯净。先天的优势,为关中面粉能捏弄出种种好的吃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有关饮食的趣闻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广袤,因此,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怪”现象。“关中八大怪”就由此而产生。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以下几个: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地处中国内地中部,降水量较少,干燥,因此盛产小麦,当地人民以面食为主。各种各样的面食,其中有一种当地特有的面叫做奤奤(地方音为“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和硬币差不多,像人的皮带一样,一根面条通常可达二两,因而对饭量小的人来讲,一顿饭吃一根面条就足够了。这个“奤”字,据传说,

污损土地治理实践与建议——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2016-12-28

污损土地治理实践与建议——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 2016-12-28刘社堂中国土地 近年来,陕西省政府组织有关单开始对关中地区污损土地治理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已累计完成土地整治和新增耕地2.4万公顷(其中关中地区1.6万公顷);通过土地污染防治,加快生态恢复,开展了许多以污损土地修复为主要工作的土地工程建设,初步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有益之路。 治理实践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通过大规模土地整治,在耕地治理区采用70厘米耕植土覆盖和10厘米灰土垫层进行复垦,10厘米灰土垫层隔离重金属污染,保障耕植作物的安全性;70厘米耕植土为下层40厘米压实黄土和上层30厘米不压实的净黄土,土体疏松,使土体得到有机重构,利于雨水下渗和水土保持。同时,工程与生态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有机结合,不仅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而且极大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实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双赢。 石川河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治理。陕西省通过垃圾分类收集、河道疏浚压实、修建截污管道、拦水坝并配置各种植物,大量投放鱼苗等,最终实现了水景绿化、水质净化、稳定协调的预期目标。 卤泊滩高矿化度地下水损毁土地治理。针对卤泊滩盐碱地现状,治理中以“改排为蓄、以蓄为主”的模式,建立“工程—生物—农业”的盐碱农业发展措施体系。通过蓄水沟水位高低和浓度大小的动态变化,实现土体有机重构。开辟了盐碱地治理的新路径。 白龙涧冲积扇自然灾害损毁荒石滩治理。陕西省采用耕作层有机重构技术,通过客土层厚度、耕作层结构稳定性优化、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侵蚀研究出最佳覆土方案,构建整治评价体系和开发切实可行的整治技术,与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优化有机结合,促进了土体稳定性、结构合理性及其功能高效性的协调和统一,为裸岩石砾地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存在的问题 在技术层面上,虽然科学实验证实了重金属彻底修复的可行性,但工程应用推广还需进一步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规模较大且类型复杂,在进行土体有机重构之

关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之丧葬风俗的调研报告

关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之丧葬风俗的调研报告 学院:专业: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实践目的:从民国初期,人们就开始倡导移风易俗,简化丧事、喜事,提倡勤俭节约。步入新中国之后,我们更是摒弃了几千年来的土葬风俗,大力宣扬火化。古代帝王将相家族那种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修建陵寝的习俗早已销声匿迹。大大简化了丧礼形式,节约了各种资源。然而就在这样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面前,稍显落后的关中西部的农村地区。丧礼事宜依然繁琐,讲究颇多。但也是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饱含着对逝者纪念与哀思。对丧葬风俗的研究既包含着对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对于礼制混乱今天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实践内容:寒假回老家(关中宝鸡地区的一个农村)的第二天村里就有老人去世,于是作为一个葬礼的参与者,我参加了这个葬礼全部活动,今天加以记叙。 当家里有人去世,主家首先要通知最重要的亲戚。如果去世为男子,则首先通知其舅家:如果去世的为女子,则先通知其娘家(称为报丧)。在关中传统中对男子而言,其舅家为最亲近亲戚,对女子而言,娘家则为至亲,所以去世时要最先通知。对农村而言没有什么事比有人离世更大,所以安葬离世的人往往就成了全村的活动。事主会请村里有声望的人来商量,实际上就是分配任务,大家一起帮事主将亡人安葬。 在老人去世后,事主会请来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在葬礼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他是葬礼进行控制者,决定着墓葬开挖的地方,入殓,成殓,出殡等事宜。据说阴阳先生可以根据对墓地地址,风水的选择来决定这个家庭后辈儿孙的发展(农村说是否出官,出秀才)。所以阴阳先生有着极高的地位,必有专人接送,专人服侍。 当人去世后,一般有3天,5天,7天下葬。但大多为七天,具体也要根据阴阳先生的意愿。一般时间越久越好,因为时间久就给主家留下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所以整个葬礼自然会更加隆重。 最重要的事自然是建造墓葬,一般而言,墓葬长七尺,高三尺。而这又分为两种材质,有砖箍墓和土墓。挖墓是在阴阳先生指导下开始的,阴阳先生根据历书确定墓葬的走势,有南北山和东西山之分。所谓南北山是指人下葬后头向北,脚朝南;东西山即人下葬后头朝西,脚朝东。但这里也有禁忌,穿孝之人不修墓。 接下来说孝子和戴孝的礼仪。孝子包含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侄子,侄女,孙子,孙女以及外孙外孙女等。而穿孝根据辈分不同标准不同.亡者平辈不穿孝衫,只是头顶一条白色布带,宽三寸。儿子辈的则要传孝衫(白布做的衣服),孝衫长度达脚背,头上需戴孝帽(白布做的帽子),脚上需穿白鞋。孙子辈孝衫可穿也可不穿,如果穿则孝衫的长度不过膝盖,但是头上一定要戴孝。如果尚未结婚则穿孝衫的同时也要身上披红,称为花孝。 下葬前一天就要过白事了。即就是宴请群朋。一般年老者去世,还要唱秦腔戏,吹唢呐,等一套丧礼乐器。而这一天所有的事都由一人主持操办,俗称其为“总管”他会安排宴席里人的吃喝问题,把亲

2011063018 焦明陕西关中地区春节禁忌主要形态的介绍

陕西关中地区春节禁忌主要形态的介绍 2011063018 焦明社会工作 大自然中日、月、星、辰周期性的显隐,花、草、树、木节令性的荣枯。吸引人们逐渐对时间性的变化、规律性的生产产生奇特的求知心理,在科技水平不够发达时期,自然现象不能解析时期,为了更安全的自我生存,人们不断对这些变化的关系进行求证,最终,形成了年、季、月、日、时、二十四节等时间概念,出现了时间信仰。在生产实践中,时间的重要性造成了一些时间方面的禁忌习俗和禁忌规约,这些习俗仅把某一时间段或某一时刻看成是一种神圣的禁忌物、一种危险的信号,灾难的征兆,在这些时间不适合做某种行为的禁制等,时间在这里成为唯一的禁忌根据。这样的禁忌被称为岁时禁忌。 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危险和具有惩罚作用是禁忌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是从鬼魂崇拜中产生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礼仪、节日、行业等,凡认为不吉利的,几乎都在禁忌之例。从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近代开始,科学逐渐深入人心,禁忌开始自然消亡、转换。禁忌本是古代人敬畏超自然力量或因为迷信观念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它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曾经起着法律一样的规范与制约作用。到了今天,许多禁忌随着人们对被禁物的神秘感和迷信观念的消除,已经逐渐消亡,但仍有不少禁忌遗留下来了,并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春节禁忌的主要形态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一年复始,万象更新。“春节”的意思是冬天即将终结,春天就要来了。也就是说新的一年就要来临了,所以过春节又称“过年”。《谷梁传--- 宣工十六年》中说:“五谷皆熟为年”。可见“年”与五谷丰收有关,那么在每年立春前后的正月初一便出现了以预祝农业丰收迎接新一年的生产的春节,大家欢聚一堂过大年。因为春节是旧历一年的开始,中国民间怀着“慎始、慎终”的观念,普遍相信在此期间发生的某些事情,预兆着新的一年的吉凶祸福。又由于春节时间最长----从除夕一直延续到正月底,从而形成了十分繁琐的禁忌。春节期间的禁忌集中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丰收”的心理愿望。 1祸从口出的语言禁忌 语言是表达意愿的一种有效方式。民间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和它本身所表达的真实内容之间存在现实的关联性,具有一定的效应。语言能够传递信息招来相关的“祸”与“福”。这样便产生了节日期间对不吉利语言的些许禁忌。春节期间,在所有场合,以“祥和、平安”为要旨,在言语表达方面苟求吉利,忌讳说不吉利的话。如“鬼怪”、“死亡”、“背时”、“没钱”、“害病”、“破了”、“打了”、“完了”、“烧了”等。倘若真的非说不可,则需要禁忌系统以求禳解。在用语方面可改换为另一种说法,如将“死了”改称为“走了”、“老了”、“升仙了”,把饺子“破了”说成饺子“挣了”,将“完了”、“没有了”改为“起了”等。如听见小孩说了不吉利的话,要及时制止。由于小孩说话时大人不一定在场,说了犯忌讳的话无法及时制止,所以还要在家中贴上写有“童言无忌”的红纸条。不能吵架、骂人。第一次外出只能说“发财”、“有福”、“富”等吉利话。通过这些吉言、妙语无不在提醒着人们在春节这个非常时期更需谨慎的恪守着节日的禁忌,以求来年的吉祥如意。 2碎碎平安的器物禁忌 关中地区在每年春节前都会添置新的锅、碗、瓢、盆。以求来年日子红红火火。在春节期间忌打破碗、碟、盆及其它器物,忌丢失东西。如果发生这些事情,就认为是不祥之兆。假使不小心打碎了,就要以“岁岁(碎碎)平安”来求禳解。同时,在春节,忌洗衣服被褥,这样会被认为是懒人的招数,会懒一年。忌穿破旧衣裳。破旧衣裳是对新年的不恭,会对来年的祈福大打折扣。关中人在过年时要穿起新衣,家里的人要行拜年礼。大人小孩大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穿新衣,然后才能虔诚的从事其他活动。春节期间色彩尚红,忌白。因为丧事尚白,故为喜庆事所忌。今日,白色尤忌场合。倘若有人一袭白衣在喜庆场合出现,会立刻遭到旁人指戳提醒的。在节日器物的使用过程中,无不充斥着人们的慎言慎行,寄托着人们对来年财运亨通。 3招福纳财的行为禁忌 关于“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常在年三十晚上和初一出来吃人,神仙

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探讨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第33卷 第1期 2007年2月   收稿日期:2005211228 作者简介:贾玲利(1978-),女,陕西宝鸡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与景观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E -ma il:jialingli@https://www.doczj.com/doc/431141534.html, 陕西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探讨 贾玲利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摘 要:经过对陕西关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村庄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在群落居住、合院文化、细部装饰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形成在地形气候、政治经济和生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保留农村传统居住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关键词: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T U -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933(2007)01-0160-04 0 引 言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范畴中,居住建筑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学者认为,建筑大体上产生于居住建筑,其他各类建筑都是居住建筑广义上的外延结果,只是居住着从事不同活动和生活的人和物而已[1] 。所以,研究建筑文化,居住建筑文化必不可少。农村由于生活生产方式和经济条件,其居住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远不同于同一地区的城镇住宅,民风的淳朴使得农村的文化传统保留得更为完整,也往往更能体现地域文化。 1 关中地区自然条件及历史文化概 况 关中是陕西人对渭河平原的称呼,位于西北地区陕西中部地带,东起灵宝“函谷关”,西止宝鸡“大散关”,包括西安、宝鸡、咸阳等大中城市。这里北是千山,中为广阔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川、塬皆有,渭河、韦水穿境而过,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关中地区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 陕西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古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这块土地上也孕育了丰富的秦地文化。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武、周、召出于其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中地区一直是西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关中境内有仰韶、龙山、商周等文化遗址和其他文物点达上千处, 地下埋藏极为丰富,是我国西周青铜器出土最多的地方,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关中境内还存有西周早期大型宫室遗址———凤雏遗址,是中国合院建 筑的鼻祖,如图1所示。 图1 凤雏西周建筑遗址 2 关中地区农村居住建筑文化 2.1 背山面水的村落选址及向心性的群落居住方 式 关中地区的传统居住方式是以大家族为主聚集 061

关中 民俗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中华民族为主流的各种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融合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其中包括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很多方面的丰富内容。而其中的风俗习惯则作为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思想形态源远流长的流传了下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个民族之间区分的重要特征。 我们的传统文化,体现为五伦八德和道德精神,其中表明了,对人是仁民爱物,对己是修省立诚。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而且是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简介易经、道、儒、佛三家 易经,是一本解开人生的密码书,可以指导人怎么生活、怎么工作、怎么处世、怎么做领导、怎么经商等等。儒家学说,是教会人诚信、忠厚、宽恕、自省、仁爱、勤俭等美德。而老子的《道德经》,是一本深沉的哲学书,处世经典书,它教会人更真实地生活,更踏实地生活。还有庄子,教会人许多生活的智慧,让人活得更加豁达平和。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

陕西关中地区适合种植的牧草及原因。

陕西关中地区适宜种植的牧草及原因 2010301200305 穆奇农学1003 黑麦草:黑麦草喜温和湿润气候,肥沃土壤,也适宜粘土壤和红土壤,土壤最适宜PH值为6至7。黑麦草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产草量高、鲜嫩多汁、适口性好、抗寒等特点。喜温和、湿润、凉爽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抗热和抗旱性能差,耐潮湿,但不耐长期积水 紫花苜蓿:多年生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性喜干燥、温暖、多晴天、少雨天的气候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钙质的土壤。最适气温25~30℃;年降雨为400~8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越过1000毫米则生长不良。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内,需有灌溉条件才生长旺盛。夏季多雨湿热天气最为不利。紫花苜蓿蒸腾系数高,生长需水量多。每构成1克干物质约需水800克,但又最忌积水,若连续淹水1~2天即大量死亡。紫花苜蓿适应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种植,不适应强酸、强碱性土壤,最适土壤pH值为7~8,土壤含可溶性盐在0.3%以下就能生长。在海拔2700米以下,无霜期100天以上,全年≥10℃积温1700℃以上,年平均气温4℃以上的地区都是紫花苜蓿宜植区。紫花苜蓿属于强光作用植物,刚开展的叶片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大量每小时每平方米为70毫克;叶片的淀粉含量昼夜变幅大,干重从上午的8%增加至日落时的20%,其后含量急剧下降,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个发育良好的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通常为5,每平方米有中等大小的叶片5000~15000个。 菊苣:菊苣具有适应性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最好,粗蛋白质含量高,是高效节粮牧草。 籽粒苋:它是喜温作物,生长期4个多月,但在温带、寒温带气候条件下也能良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宜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但在酸性土壤、重盐碱土壤、贫瘠的风沙土壤及通气不良的粘质土壤上也可生长。抗旱性强,据测定,其需水量相当于小麦的41.8-46.8%,相当于玉米的51.4-61.7%,因而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沙地上的理想旱作饲料作物资源。 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及气候情况:西安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西安市及各郊县年平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