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山东大学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山东大学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山东大学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山东大学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5-04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型 (life form) :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

?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

?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①高位芽植物(Ph)。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植物生活型图解

2.生活型谱(life form spectrum):

?生长在同一地区的所有植物中各生活型的数量比例(百分数)就是该地区的植物生活型谱(life form spectrum)。

?生活型谱不但反映当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而且反映该地区气候特点。温暖潮湿地带高位芽植物丰富,干燥寒冷地带一年生植物居多。有相近植物生活型谱的地区,气候类型也相近。

?生活型谱可反映植物环境的气候特征,是群落对外界环境最综合的反映指标。因而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比较,得出不同群落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洞察控制群落的重要气候特征。

?在研究群落演替过程时,结合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生活型谱分析在阐明群落的演替动态、环境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和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气候-植被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出4种植物气候(phytoclimate):①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②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③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④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

三、实验器材

记录本、笔

四、实验步骤

调查校园中的某一块区域,记录至少50种植物,列出植物名(包括拉丁名),并编制该区域的植物生活型谱。

选取区域及分工(图中标明):

刘洋吕赞苏志国马华峥

孙佳孟

徐艺菲齐珂心

王若仪

蔡正琦

五、实验结果

植物中文名,学名以及图片(*表示图片来自网络)生活型

地面芽

山莴苣 Lagedium sibiricum

地面芽

夏至草 Lagopsis supina

地面芽

狼尾草 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地面芽燕麦草 Arrhenatherum elatius(原变种)

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

地上芽

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

地下芽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s

地下芽

蓟 Cirsium japonicum

地下芽香附子(原变种)Cyperus rotundus

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高位芽

龙爪槐 Sophora japonica Linn. var. japonica f. pendula Hort.

高位芽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高位芽小叶黄杨 Buxus sinica(原变种)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高位芽

楝 Melia azedarach

高位芽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紫玉兰 Magnolia liliflora

高位芽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高位芽毛丁香 Syringa tomentella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原变种)

高位芽

庐山梣(小蜡树)Fraxinus mariesii

高位芽鸡爪槭Acer palmatum

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

高位芽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高位芽

石楠(原变种)Photinia serrulata

高位芽皱皮木瓜(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高位芽

金银忍冬(原变种)Lonicera maackii

高位芽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柳杉 Cryptomeria fortunei

高位芽

柿Diospyros kaki

高位芽雪松Cedrus deodara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高位芽

云杉Picea asperata

高位芽

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高位芽日本小檗(红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三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

高位芽

毛白杨(原变种) Populus tomentosa

高位芽*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高位芽

*樱花 Prunus serrulata

高位芽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一年生斑地锦 Euphorbia maculate

泥胡菜 Hemistepta lyrata

一年生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一年生

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一年生大花马齿苋 Portulaca grandiflora

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一年生

鹅肠菜(牛繁缕)Myosoton aquaticum

六、结果分析

由数据可见,一年生的植物较多,反映了济南由于偏向内陆而导致的冬天寒冷的气候,

而高位芽植物较多,可能是由于人工移植的原因导致,因此中心校区的植物生活型谱并不能

客观地反映济南当地的气候。

植物复习笔记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 1、原核植物分门 2、苔藓植物分纲及其特征 3、蕨类植物分纲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分纲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分纲 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 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 1、种的分布区 2、分布区的类型 3、植物地理成分 4、植物区系 5、属相似性系数计算方法 6、植物区系分区的原则、单位 7、世界六大植物区(分区图) 8、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图) 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 1、生态因子的分类 2、Liebig 最小因子法则、限制因子 3、耐性定律、生态幅 4、生态类群、生态型 5、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类型 6、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适应日照长度的生态类型 7、旱生植物的类型、适应旱生环境的特征

8、水生有花植物的类型、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10、适应土壤酸碱度的生态类型 11、沙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12、冻害、冷害 13、植物生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 14、生活史类型 第四章植物群落 1、概念:植物群落、层片、季相 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3、种群的水平分布方式 4、概念:多度、盖度、频度、重要值 5、根据年龄结构划分的种群类型 6、概念:优势种、共优种、建群种、共建种 7、概念:群落波动、群落演替、顶级群落 8、水生基质的演替系列、旱生基质的演替系列 9、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单位 10、中国植被分为10 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 第五章主要陆地植被类型 1、热带雨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2、热带季雨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中国季雨林的类型 3、热带稀树草原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4、红树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范围内的植被类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四——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生物学实验五——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4-29 同组者:吕赞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哺乳动物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 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3.器材 试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6ml,加0.85%NaCl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 不少于0.6mol) 2.将上述离心后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 3.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1)0.85%NaCl溶液 (2)0.085%NaCl溶液 (3)0.8mol/L(0.3mol/L等渗)甲醇溶液 (4)0.8mol/L(0.3mol/L等渗)丙三醇溶液

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特征教学提纲

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 特征

第二章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特征 一、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1、生活型定义:指植物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表现的类型。换句话说:生活型是植物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生态因素的综合适应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在外部形态特征、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根据植物的生活型,可以认识植物的外貌和一般性状、生活习性及环境条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和描述,也是划分草地类型的重要依据。 2 、植物的生活型 划分植物的生活型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划分方法,根据外貌将植物生活型划分为四大类。 ⑴乔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本质化主干,一般在4—60M以上,热带多数树种25M,上端形成枝叶扩展的树冠。乔木的特点是枝条冬季不死亡,叶全部或部分死亡,树根深在10M左右,由于枝条上芽离地面较高,也叫高位芽植物 乔木分为带绿乔木(针叶)和夏绿乔木(阔叶) A、常绿的:松树、云杉、侧柏,常绿乔木的树叶中含有有机酸、生物碱、单宁等物质。青绿时家畜一般不采食,可加工后利用。 B、夏绿的:如,杨树、榆树、沙枣树,夏绿乔木的叶片可作饲料,它其中粗CP含量较多,营养价值可与优良干草相比。 ⑵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没有主干,在地面基部就开始分枝,枝条呈丝状。高度在

4—5米,寿命在20—30年,树干与枝条的芽不死,属于地上芽植物。 它可以分为常绿与夏绿两种: 夏绿:拧条、紫穗槐(阔叶)、红柳 常绿:沙冬青、杜鹃、翠柏(针叶) ⑶、半灌木 分枝从基部开始,无主干,基部本质化,上部为草质,一般冬季叶和枝条死亡,高度在0.2—0.5m。如沙蒿,地肤。 半灌木多分在干草原或荒漠半荒漠地区,是冬春季家畜主要饲草。 小半灌木指矮生的半灌木,高度在0.2m以下。如冷蒿。 亚灌木状草本指茎有一定幅度木质化的草本,仍然是草质。如枝儿条(牛枝子)、白里香、干草。 藤本具有的长的蔓茎,缠绕或以特殊的器官(吸盘)附着与其它物体上。 A:草质的藤本例如:田旋花、牵牛、野豌豆。 B:本质的藤本例如:葡萄 ⑷多年生草类: 草本植物,生命在一年以上,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部一般不死,靠地面芽或地下芽过冬,春季复生,多数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多年生草类是草地植被的主体。多年生草类还包括了短命多年生植物,它一般仅在春季完成生育期,生育期非常短,如鳞茎早熟禾。多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草原、荒漠、半荒漠地区。 ⑸一年生草类: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凝集素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2.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如植物血球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和土豆凝集素等,它具有凝集细胞核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3.细胞凝集的反应技术 一、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原称为凝集原。 细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阴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抗原与抗体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化学基团,因而发生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经典排斥力,抗原表面的亲水基团减少,由亲水状态变为疏水状态,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例子的作用,中和

草地植物的类别和特征

第二章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特征 一、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1、生活型定义:指植物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表现的类型。换句话说:生活型是植物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生态因素的综合适应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在外部形态特征、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根据植物的生活型,可以认识植物的外貌和一般性状、生活习性及环境条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和描述,也是划分草地类型的重要依据。 2 、植物的生活型 划分植物的生活型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划分方法,根据外貌将植物生活型划分为四大类。 ⑴乔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本质化主干,一般在4—60M以上,热带多数树种25M,上端形成枝叶扩展的树冠。乔木的特点是枝条冬季不死亡,叶全部或部分死亡,树根深在10M左右,由于枝条上芽离地面较高,也叫高位芽植物 乔木分为带绿乔木(针叶)和夏绿乔木(阔叶) A、常绿的:松树、云杉、侧柏,常绿乔木的树叶中含有有机酸、生物碱、单宁等物质。青绿时家畜一般不采食,可加工后利用。 B、夏绿的:如,树、榆树、沙枣树,夏绿乔木的叶片可作饲料,它其中粗CP含量较多,营养价值可与优良干草相比。 ⑵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没有主干,在地面基部就开始分枝,枝条呈丝状。高度在4—5米,寿命在20—30年,树干与枝条的芽不死,属于地上芽植物。 它可以分为常绿与夏绿两种: 夏绿:拧条、紫穗槐(阔叶)、红柳 常绿:沙冬青、杜鹃、翠柏(针叶) ⑶、半灌木 分枝从基部开始,无主干,基部本质化,上部为草质,一般冬季叶和枝条死亡,高度在0.2—0.5m。如沙蒿,地肤。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基地班必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是指由磷脂的磷脂酰碱基构成亲水极性头部和脂肪酸链构成疏水非极性尾部的分子,是膜脂的主体。 2、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它贯穿膜脂双层,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分子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膜蛋白不溶于水,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如膜上的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 3、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外在膜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主要在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能够暂时与膜或内在膜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易分离。 4、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质膜外侧的蛋白质通过糖链连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质—糖—磷脂”复合物,或质膜胞质侧的蛋白质通过脂肪酸链共价结合在脂双层上,这种蛋白即称为脂锚定蛋白(GPI)。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rc、Ras蛋白。 5、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顺物质浓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 6、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质膜转运小分子物质时,不需膜蛋白的帮助,可以顺物质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方向进行,它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扩散。以简单扩散方式运输的物质为:脂溶性小分子、非极性的小分子。 7、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穿越膜时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将溶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转运,这种运输方式称易化扩散。部分载体蛋白; 非脂溶性物质。属于被动运输的范畴。 8、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主要包括离子泵:直接水解ATP供能;协同运输:间接消耗ATP。 9、协同运输(coupled transport):一种物质的运输依赖第二种物质的同时运输。这种运输需要先建立离子梯度,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靠Na+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完成的。

植物物种名录编制和生活型谱调查统计普查法实验报告1

植物物种名录编制和生活型谱调查统计普查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 2、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 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3、了解生活型谱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型 (life form) :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 ?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 ?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①高位芽植物(Ph)。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植物生活型图解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就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就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就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 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与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 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就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 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就是样方的边 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 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 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4)人类影

部分山大真题(细胞生物学)

山东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10个,每个2分,共20分) 1.原位杂交 2.差别基因表达 3.胞质体 4.分子伴娘 5.重组小结 6.同向协同运输 7.端粒 8.光合磷酸化 9.核定位信号 10.自噬溶酶体 11.细胞 12.细胞识别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哪些主要区别? 2.请说出线粒体内膜重组实验的过程及其说明的问题 3.真核细胞核小体是如何形成的? 4.细胞周期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主要特点? 5.何为原癌基因?其激活途径有哪几条? 6.何为细胞凋亡?有何特征? 四.综述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及各自的分子结构特点,并说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功能 2.请说明内膜系统的组成并阐明其结构与功能分别如何相互联系 3.试述微管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并列举出其构成的两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4.说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细胞是否进行DNA合成的原理,并设计一实验证明rRNA(核糖体DNA)在细胞内的合成场所 山东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10个,每个2分,共20分) 1.抑癌基因 2.内膜系统 3.非细胞体系 4.配体门通道 5.微粒体 6.核小体 7.联会复合体 8.细胞周期蛋白 9.G蛋白 10.信号斑 11.多线染色体 12.胚胎干细胞 二.填空

1。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可分为____和____ 两个阶段,前者在发生,产物为. 后者在发生,产物为。 2。组成衣被小泡底被的主要成分为____ 和____ 。 3。细胞分化的两个主要特点是____和_______。 4。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____上,而真核细胞的则位于____ 上。 5。真核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是由两条____所组成,二者在____相互结合。 6。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7。精子的顶体是一种特化的____,而肌纤维肌质网是一种特化的____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细胞学说是谁创立的及主要内容有哪些?, 2。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如何? 3。何为常染色体质和异染色质?二者有哪些区别? 4。微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如何? 5。请举例说明从增殖的角度,细胞可以分为哪几类? 四。综述题(任选3个,每题10分,共30分) 1。锚定连接包括哪几种连接方式?其结构特点及功能如何?试比较其异同点。2。试述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途径。 3。减数分裂前期I依次由哪几个时期组成,各个时期有何变化及意义? 4。试述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山东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细胞 2.冰冻断裂 3.细胞株 4.细胞外被 5.核孔复合体 6.导肽 7.常染色质 8.着丝点 9.接触抵制 10.细胞决定 11.原癌基因 12.胚胎诱导 二.填空 1.化学法细胞拆合就是有处理细胞,结合离心技术,将细胞拆为核体和胞质体。2.与桥粒相连的中间纤维的成分依不同细胞类型而不同,上皮细胞中是___,心肌细胞中为___。 3.构成细胞外基质的化学成分可分为4类:___,___,___,___。 4.糖酵解,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进行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 5.肌质网是特化的___,而精子的顶体是特化的___。 6.细胞周期中,两个关键的时相转换点是___和___转换。 7.C-分带法主要显示___。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山东大学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5-04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型 (life form) :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 ?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 ?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①高位芽植物(Ph)。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实验目的】 通过对济南不同植物生活型的研究,推测济南的气候类型。 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实验原理】 生活型(life form)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1、高位芽植物: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休眠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反映植物生长季的热湿气候 2、地上芽植物: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上接近地表,距地表的高度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利生长的季节中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如矮小半灌木、垫状植物。嫩枝在不良季节仍然保存。反映极寒冷气候,如高山和寒带气候 3、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时地上部分枯萎,休眠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保持生命力,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如堇菜、草莓、结缕草、蒲公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反映较长的寒冬季节,如中纬度地区温带草原气候。 4、地下芽植物:又称为隐芽植物,芽埋在土表以下,或位于水体中以渡过恶劣环境。如根

茎类、块茎类、块根类、鳞茎类;沼泽植物和水生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反映冷湿气候 5、一年生植物:在一年期间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的植物,只留下种子延续生命。此类植物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反映干旱气候,如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 生长在同一地区的所有植物中各生活型的数量比例(百分数)可以反映该地区的植物生活型谱,生活型谱不但反映当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而且反映该地区气候特点。温暖潮湿地带高位芽植物丰富,干燥寒冷地带一年生植物居多。有相近植物生活型谱的地区,气候类型也相近。生活型谱可反映植物环境的气候特征,是群落对外界环境最综合的反映指标。因而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比较,得出不同群落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洞察控制群落的重要气候特征。 【实验地点】 山大校园内、百花公园、千佛山公园以及南部山区 【实验内容】 在实验地点观察植物,并记录植物的名称、科属和生活型谱。整理实验数据,并推测济南的气候特点。 【实验结果】 共调查植物90种,其中乔木43种,灌木21种,草本26种。统计结果如下 乔木植物类别生活型谱 白皮松常绿乔木高位芽 侧柏常绿乔木高位芽 雪松常绿乔木高位芽 油松常绿乔木高位芽

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物学)题库

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细胞生物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 2、细胞学说(cell theory) 二、选择题: 1、现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是。 a:Natune b: Cell c: PNAS d: Science 2、自然界最小的细胞是 (a)病毒(b)支原体(c)血小板(d)细菌 三、是非题: 1、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特征是把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亚细胞的分子结构变化联系起来。() 四、问答题: 1.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哪些? 2. 细胞学说的基本要点是什么?细胞学说在细胞学发展中有什么重大意义? 3.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一、名词解释: 1. 血影(Ghost) 2. 通道形成蛋白(Porin) 3. 纤维冠(fibrous corona) 二、选择题: 1、立克次氏体是 (a)一类病毒(b)一种细胞器(c)原核生物(d)真核生物 2、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 (a)细胞质中(b)质膜上(c)线粒体内膜上(d)类核区内 3、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b)类病毒(c)支原体(d)病毒 4、在英国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 (a)朊病毒(prion)(b)病毒(Virus)(c)立克次体(rickettsia)(d)支原体(mycoplast)5、逆转病毒(retro virus)是一种 z)_ Y w*T (a)双链DNA病毒(b)单链DNA病毒(c)双链RNA病毒(d)单链RNA病毒 6、英国疯牛病病原体是

(a) DNA病毒(b)RNA病毒(c)类病毒(d)朊病毒 7、线虫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目前已接近尾声,发现其一共约有()种的编码基因 (a) 6000( b)10000 (c)20000 (d)50000 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虽有许多不同,但都是https://www.doczj.com/doc/4c958767.html, w;y#M (a)核仁`(b)核糖体(c)线粒体(d)内质网 9、前病毒是| (a) RNA病毒(b)逆转录RNA病毒RNA病毒 (c)整合到宿主DNA中的逆转录DNA (d)整合到宿主DNA中的DNA病毒 三、是非题: 1类病毒仅由裸露的DNA所构成,不能制造衣壳蛋白。……………………………………………() 2. 原核细胞中只含一个DNA分子。…………………………………………………………………..() 3.逆转录是一种仅为DNA病毒所特有的违反中心法则的例子。……………………………………() 4.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别起源于各自的祖先。………………………………………………….…() 5. 果蝇染色体的一条代表一个基因。…………………………………………………………………() 6. 细胞学说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创立的。………………………………………………() 四、问答题:

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CG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 摘要: 关键词: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群落类型;结构特征 引言 冰缘地貌是由冻胀、热融蠕流、热融、雪蚀、风力等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的冻土分布区和季节冻土区发育的冰缘地貌, 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1]辽东地区冻土环境属于季节性冻土,冰期内地表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使得山体岩层崩解分离,散落的岩块、碎屑常堆积于缓坡或谷地,形成杂乱无章的乱石堆积,故此,当地人也将该地貌称为“乱石窖”或“跳石塘”。目前植被状况良好,苔藓、地衣、蕨类和灌木覆盖严密,乔木根系固定在岩石缝隙之间,郁闭度在0.7以上,给公顷蓄积量达300立方米。但这种特殊石质生境上的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恢复困难,还潜在着发生泥石流、啸山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危险。加之本区正好处在我国东部2~3级生态敏感带的边缘,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着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掌握冰缘地貌上覆植被的分布规律,对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丰富性。目前国内外对于冰缘地貌与植被生态学之前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见,1983年陈鹏等研究了长白山冰缘地貌与土壤动物之间的关系。【6】对于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的研究仅限于对其冰缘地貌的形成和冰缘地貌本身单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把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与其植被生态学联系到一起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老秃顶子冰缘地貌上的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的研究,旨在揭示其冰缘地貌上的植物类型,分布、结构等特征与其所在冰缘地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冰缘地貌上的植被保护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41′13″~125°5′15″ E;41°11′11″~41°21′34″ N)位于辽宁省东部桓仁、新宾两县交界处,主峰老秃顶子位于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海拔1367.3m,相对高差867m,为辽宁第一峰。其四周群山起伏,各山间谷地均有大量冰缘地貌分布。土壤类型主要以棕壤和暗棕壤为典型代表,多由花岗岩残积母质发育而成,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植被生长【2】。地带性植被为温性落叶阔叶林,植物区系属长白植物区系的西南边缘,兼有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性,生物多样性丰富,查明有真菌植物50 科 44 种 , 地衣植物 13 科 84 种 , 苔鲜植物 50 科 204 种 , 维管束植物 120 科 1141 种。维管束植物中有蕨类植物 19 科 60 种 , 裸子植物4 科23 种, 被子植物97 科1058 种[ 24 ], 主要优势科有菊科(Compositae) 、蔷薇科 (Rosaceae) 、毛茛科(Ranun2culac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百合科(Liliaceae) 、豆科(Leguminosae) 、伞形科(Api2aceae) 、杨柳科(Salicaceae) 、莎草科(Cyperaceae) 、唇形科(Labiatae) 等。区内气候类型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 6.3℃,年降水量为870--10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7%【4】;年无霜期133d,冻结期114d,年平均冻土厚度91cm。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网布,局部乱石窖之下形成暗河,在巨石

(完整版)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基地班必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是指由磷脂的磷脂酰碱基构成亲水极性头部和脂肪酸链构成疏水非极性尾部的分子,是膜脂的主体。 2、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它贯穿膜脂双层,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分子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膜蛋白不溶于水,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如膜上的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 3、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外在膜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主要在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能够暂时与膜或内在膜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易分离。 4、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质膜外侧的蛋白质通过糖链连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质—糖—磷脂”复合物,或质膜胞质侧的蛋白质通过脂肪酸链共价结合在脂双层上,这种蛋白即称为脂锚定蛋白(GPI)。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rc、Ras蛋白。 5、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顺物质浓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 6、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质膜转运小分子物质时,不需膜蛋白的帮助,可以顺物质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方向进行,它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扩散。以简单扩散方式运输的物质为:脂溶性小分子、非极性的小分子。 7、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穿越膜时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将溶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转运,这种运输方式称易化扩散。部分载体蛋白; 非脂溶性物质。属于被动运输的范畴。 8、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主要包括离子泵:直接水解ATP供能;协同运输:间接消耗ATP。 9、协同运输(coupled transport):一种物质的运输依赖第二种物质的同时运输。这种运输需要先建立离子梯度,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靠Na+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完成的。

植物生活型分析

实验五植物生活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我们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二.实验原理 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 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1)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厘米以上。如乔木、灌木和一些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草本等。 (2)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厘米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受土表的残落物保护,在冬季地表积雪地区也受积雪的保护。 (3)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在不利季节,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4)地下芽植物(Cryptophytes)又称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5)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只能在良好季节生长的植物,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良季节。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记录表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题5.doc

任安然2011级生科1班学号201100140034 细胞周期各时象的主要事件及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起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活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一)间期 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1. G1期: 主要进行细胞体积的增大,并为DNA合成作准备。不分裂细胞则停留在G1 期, 也称为G0期。G1期,代谢旺盛,开始合成细胞生长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糖类,脂类、RNA等生化物质,细胞体积增大,为DNA合成做好准备,因此G1期也叫DNA合成预备期或复制前期。G1期染色体去凝集。 合成一定量RNA及专一性蛋白质,也称为触发蛋白,又称不稳定蛋白(U蛋白),触发蛋白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可通过G1期限制点,进入S期。G1期还合成了微管蛋白和抑素,组蛋白、非组蛋白及一些蛋白激酶发生磷酸化。抑素与细胞停留在G1期有关,具有组织特异性,是一种水溶性物质。 在G1期早期,cdc6水平升高,与ORC(多蛋白起始识别复合物)结合,促进Mcm结合到ORC上,形成pre-Rc(前复制复合物)。在G1晚期,G1-cdk使S期抑制物磷酸化,以便后来激活S-cdk,G1-cdk还使cdh1失活。 G1期限制点又称:监控点、检验点(checkpoint),酵母细胞中称start、启动点,哺乳类称R点、限制点,是细胞周期调控的第一大关卡。调控过程为cyclin E表达,在生长因子的诱导下,现有周期蛋白D的表达,并与Cdk2、Cdk4、Cdk5的结合,是个CDK磷酸化而激活。此后周期蛋白E表达,并与Cdk2结合使Cdk2的苏氨酸及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而活化,使细胞通过G1/S限制点进入S期,此时周期蛋白D及E降解。 2. S 期: 主要事件是DNA复制(半保留复制)和组蛋白合成(细胞质合成运往细胞核),也合成非组蛋白。诱导DNA合成的物质是SPF。细胞中微管的解聚可以导致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是细胞周期的关键时刻,DNA经过复制而含量增加一倍,使体细胞成为4倍体,每条染色质丝都转变为由着丝点相连接的两条染色质丝。与此同时,还合成组蛋白,进行中心粒复制。S期一般需几个小时。S期周期蛋白A合成,并与Cdk2结合而活化,进而促使转录因子E2F活化而促进与DNA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以促进DNA的合成。S期有促DNA 复制的因子,只能促没有复制过的G1期细胞DNA复制,已复制过的G2期细胞其DNA不能再复制。 S期调控过程首先是cyclin D和E的降解,然后SCF(泛素蛋白质连接酶)降解G1期磷酸化了的S-周期蛋白——Cdk抑制物。cyclin A 合成,与Cdk2结合而活化,进而通过磷酸化RB使转录因子E2F游离于RB活化而促进与DNA合成有关的基因表,以促进DNA 的合成。S-cdk还可将cdc6磷酸化,使其脱离ORC,使SCF参与的泛素化途径降解,pre-RC 去组装;将某些Mcm磷酸化,使其被输出细胞核,不再与ORC结合。 这两步保证了DNA仅复制一次。CDK2/ cyclinA控制DNA 复制起始、且仅复制一次。

植物生活型(plant life form)分析 实验报告

1 姓名 *** 学号 *** 系年级 2011级生物基地 科目 生态学实验 日期 2013.06.08 同组者 无 植物生活型(plant life form )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实验原理】 植物生活型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长期适应而具有的一定的形态外貌、结构和习性。 植物生活型为生态学中的分类单位。与分类学的单位无关,不同种、甚至不同属科的植物在相同的环境中可能形成同一生活型。如仙人掌科(Cactaceae )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 )的一些种,在干旱的荒漠环境中形成肉质多刺的特征;石竹科(Caryo- phyllaceae )、菊科(Compositae )和报春花科(Primulace )的一些种在寒冷多风的高山上形成垫状或莲座状生活型等。反之,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也可能成为不同的生活型,如栽培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 ),在热带为灌木或小乔木,在温带则为草本。 根据植物在不利的生长季节中,其复苏芽离地面的高度及受到保护的程度和方式,他将高等植物分为5类生活型,各类又分若干亚型: ①高位芽植物(Ph )。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 )(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 )(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 )(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 )(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 )(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 )。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 )。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 )。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