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a )。

A.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 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 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D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GD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 B )。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

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4.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 C )。

A. 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5. 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 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 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 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6.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8. 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 B )。

A. $2000;

B. $1500;

C. $1000;

D. $750。

9.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 )。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0. 净出口是指( C )。

A. 出口加进口;

B. 全部产品无内销,均出口;

C. 出口减进口;

D. 进口减出口。

11 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亿美元,它在本年生产了25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20亿美元,则该

国在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

A. 25亿美元和5亿美元;

B. 125亿美元和105亿美元;

C. 25亿美元和20亿美元;

D. 75亿美元和80亿美元。

12.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的政府支出是( C )。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

13.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 D )。

A. 社会保险金;

B. 公司所得税;

C.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转移支付。

14. 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 B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15.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C )。

A. 政府购买支出;

B. 税收;

C. 转移支付;

D. 消费。

16.下列第( D )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17.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A )。

A.投资≡储蓄;

B.投资≡消费;

C.总支出-投资≡总收入-储蓄;

D.储蓄≡消费。

18.从国内生产总值减下列哪项成为国内生产净值( C )。

A.直接税;

B.原材料支出;

C. 折旧;

D.间接税。

二、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生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和实际GDP;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

3.国内生产净值(NDP)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

4.国民收入(NI);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

5.个人收入(PI);在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予个人的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三、简答题

1.简述区别名义GDP和实际GDP的理由?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的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4.简述五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四、计算题

1.用支出法、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GDP,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解:支出法=c+i+g+x-m=16720+3950+5340+3390-3165=26235

收入法=工资利息利率租金间接税公司转移支付折旧的和=15963+1790+1260+1820+310+2870+2123+105-6=26235

租金310,折旧2870,雇员报酬15963,消费16720,间接税2123,企业转移支付105,统计误差-6,总投资3950,出口3390,政府购买5340,进口3165,利息1790,财产所有者收入1260,公司利润1820。

2.某国某年有下列经济统计数据:

表12-1 单位:亿元

请计算:(1)GDP (2)NDP (3)NI (4)PI (5)DPI2.解:(1)GDP=c+i+g+x-m=2060+590+590+40=3280

(2)NDP=GDP-折旧=3280-210=3070

(3)NI=NDP-间接税-公司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3070-250=2820

(4)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予个人的转移支付=2820-130-220-80+200+30=2620

(5)DPI=PI-个人所得税=2620-290=2330

3. 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它们在1990年和1995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表12-2。试计算:

⑴ 1990年和1995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1990=25*1.5+50*7.5+40*6==652.5; 1995=878;

⑵如果以1990年作为基年,则1995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

1.5*30+7.5*60+6*50=795

⑶计算1990-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1995年价格比199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⑶计算1990-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90年=652.5/652.5=1

95年=878/795=1.11

表12-2

4*. 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

亿美元)。

试计算:⑴储蓄;⑵投资;⑶政府购买支出。

(1)S=DPI-C=4000-3500=500

(2)用I代表投资,S P、S g、S F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 S g =T–g =BS,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T–g=BS=-200。

S F代表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本题中为100,因此,I=S P+S g+S F=500-200+100=400

(3)G=5000-3500-400-(-100)=1200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C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2.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C=α+βy d(α>0,0<β<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y d的增加( A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4*.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β=0.8,那么自主消费乘数值为(C )。

A.1.6;

B.2.5;

C.5;

D.4

5.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B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6.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为△y=k g△g。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C )。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8.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C )。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D )。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10.在短期,实际GDP可能( D )潜在GDP。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11.在商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GDP,意味着( C )。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计划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D.计划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低于均衡GDP,意味着( D )。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转移支付与税收(定额税),则GDP( B )。

A.将下降;

B.不变;

C.将增加;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量;

14.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B )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5.产品市场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B )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二、名词解释

1.平均消费倾向;在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与收入中所占比例

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收入之间的比率

3.平均储蓄倾向;

4.边际储蓄倾向;

5.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同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的比率

6. 政府购买乘数;

7. 税收乘数;8.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9. 平衡预算乘数;10. 外贸乘数。

三、简答题

1.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均衡时,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为零?

1.答:当计划投资等于储蓄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销量,这正是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企业生产稳定下来,此时计划投资不是零,而非计划投资则必然等于等于零。

画图:投资-储蓄图说明。在下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时的需求线,B=[a+g+b(tr-T0)]+b(1-t)y,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图13-1中的45度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度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13-1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13-1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O y0 y O y0 y

图13-1 图13-2

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MPC=△C/△y。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用于储蓄),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而平均消费倾向是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即APC=C/Y,由于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因此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所以,不能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3.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消费理论,社会保证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c=c(y), 减税使得收入增加进而使得消费相应的增加,其他的消费理论,如果减税只是暂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较小的。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

4-8.题原题见书上。可以简单看看。其他消费理论中,只考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9.为什么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9.答:当政府征收定额税和比例税时,设比例税的税率为t ,边际消费倾向为b ,则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t 1(11k b --=β,即每增加一元的政府购买支出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而税收乘数为)

t 1(1-k T --=ββ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支出增加1元,一开始就会使总支出即总需求增加1元。但是,减税1元,只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这1元中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0.8元),另一部分用来增加储蓄(0.2元)。因此,减税1元仅使总需求增加0.8元。由于总生产或者说总收入由总支出即总需求决定,因此,减税1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1元对收入的影响大。所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定额税乘数)的绝对值。结果是: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大于改变税收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四、论述题

1.凯恩斯认为消费与收入之间有哪些关系?

1.要点: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收入,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消费主要是收入的函数,即)Y (C C =,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长率△C/C 小于收入的增长率△Y/Y 。

2.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凯恩斯的理论是萧条经济学,研究的是非充分就业之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他认为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萧条经济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因此,均衡收入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3.制约投资乘数作用的因素有哪些?3.要点:四部门经济时的投资乘数为γ

β+--=??=)t 1(11y i k i 。影响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因素有:b 、t 、γ、消费者的预期心理等。

4.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即投资乘数为)t 1(11k i --=β,而在四部经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为γ

β+--=)t 1(11k i (表示每

增加1元投资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其中γ为投资的边际进口倾向。四部门经济中,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所以四部门的投资乘数γβ+--=

)t 1(11k i 小于三部门)

t 1(11k i --=β。

五、计算题

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消费函数C =100+0.75Y ,投资为i =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求:

(1)求均衡收入;1.(1)600)50100(75.011y =+-=;(2) 4006001000=-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1000,试求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

2.设消费函数为C =150+0.8Y d ,投资i =50,政府购买g =80,税收T =20+0.25Y 。单位均为10亿美元。求:(1)求均衡收入;(2)政府预算盈余。2.(1)Y=80-0.8*(20+0.25Y)+150+50/1-0.8, Y= 660 ; (2) T=20+0.25*660=185;政府盈余=T-G=185-80=105

3.设消费函数为C =150+0.8 Y d,投资i =50,政府购买g =100,税收T =50+0.25Y ,出口X =40,进口M =20+0.1Y 。单位均为10亿美元。求:(1)求均衡收入;(2)求净出口。3.(1)Y=150+50+100-0.8*(50+0.25Y)+X-20 /1-b+0.1= 560 ; 40-(20+560*0.1)=-36

(书上第10题)

6.假定经济由四个部门构成,且Y=C+I+G+(X-M ),消费函数为C=100+0.9(1-t ’)Y ,投资函数为I=200-500r ,净出口函数为X-M=100-0.12Y-500r ,实际货币需求L=0.8Y-2000r ,政府购买支出G=200,税率t ’=0.2,实际货币供给为1000,单位均为亿元。

试求:⑴IS 曲线与LM 曲线。

⑵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

.⑴解:∵均衡条件为:

Y=C+I+G+(X-M )

=100+0.9(1-0.2)Y+200-500r+200+100-0.12Y-500r

解上式得:Y=1500-2500r------IS 曲线

又∵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L=M

∴有0.8Y-2000r=800

Y=1000+2500r ---------LM 曲线。

⑵商品和货币是市场同时均衡时:1500-2500r=1000+2500r

r=10%,Y=1250。

3.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消费理论,社会保证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

4.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为什么?

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储蓄与人口的结构有关,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年老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

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的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布,当有更多人处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作太大变化,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决定的。依照人们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因为一向过着相当高生活水平的人,即使收入降低,多半不会马上因此减低消费水平,而回继续维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平,故消费固然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因此从短期来看,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收入增加时低水平收入者的消费会增加,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相当有限。

5.假设你和你邻居的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的寿命。那么,你的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于她的消费水平?为什么?

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WL,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尽管你比邻居长寿些,但两人年年都可能把年收入YL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

当你预计在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你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在退休后结束生命,你的消费都应比她小。因为你每年的消费为C1=WL/NL1×YL;而你的邻居的消费如下:(a)当你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她每年消费YL。显然她比你多消费。(b)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她的消费为C2=WL/NL2×YL。而据题意,NL1>NL2,显然就有C1

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系统对你的(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有何影响?

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总是追求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在一生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社会保障系统等因素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当一个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就会增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会增大。相反,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而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

7.下面描述了某个人一生中的收入情况:此人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在其生命周期的前三个时期先后赚取收入30万美元和六十万美元和90万美元,而在退休时期没有任何收入,假设利率为零。

(1)若此人想在生命周期中能均匀消费,试决定与其预算约束相符合的消费水平,说明哪个时期以什么规模此人进行储蓄和负储蓄。

(2)与上述(1)相反,现在假定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信贷市场不对个人开放。在此假定下,此人在生命周期中将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流?在解答该题时继续假设(如果可能的话)该人偏好均匀的消费流。

(3)接下来假设该消费者的财富有所增加。新增副为13万美元,那么在可利用信贷市场和不可利用信贷市场这样两种情况下增加的财富将在生命周期中分别被如何配置?如果所增加的财富为23万美元,你的答案又将如何呢?

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则其一生中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支出之和。其收入为30+60+90=180(万美元)。消费则分为四个时期,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180/4=45(万美元)。也就在第一期要有负储蓄15万美元;第二期有储蓄15万美元;第三期有储蓄90-45=45(万美元);第四期有负储蓄45万美元。

(2)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45万美元,比第一期收入要大。现在假设该人受到流动性约束,即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时则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30万美元。

从第二期开始,没有受到借款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60+90/3=50(万美元),小于第二三期的收入。故借款约束的假设对这几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二三四期的消费为每期50万美元。

(3)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13万美元,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后,显然还是小于其平稳消费水平(注意,此时平稳消费水平为45+13/4)=48.25(万美元),故该人将在第一期消费完全部外来财富13万美元,其消费为30+13=43(万美元)。

第二三四期的消费量仍如同第(2)小题的50万美元。

如果可以利用信贷市场,那么消费者每期消费48。25万美元。此时新增财富13万美元仍完全用于第一期消费。

当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时,在第一期,此时加上其收入30万美元,大于其平稳消费水平45+23/4=50。75(万美元);第二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信贷约束的假设实际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将平稳地消费其全部收入和外来财富。其消费量为每期50。75万美元。外来财富23万,美元是这样被消费掉的;第一期50。75-30=20。75(万美元);第二三期为零;第四期为23-20。75=2。25万美元。

8.假定有两个老人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个老人说,我积累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了房,住了一夜就要来到天堂;另一位老人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的房,直到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天堂。如果真有这样两位老人,你认为哪位老人更聪明些?为什么?

答:很显然,后一个老人聪明些。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只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积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人更聪明些。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 B )。

A.将变得很小;

B.将变得很大;

C.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D.不变。

2.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 B )。

A.交易需求量增加;

B.投机需求量增加;

C.投机需求量减少;

D.交易需求量减少。

3.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非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B )。

A.利率将上升;

B.利率将下降;

C.利率不变;

D.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4.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C )。

A.利率将上升;

B.利率将下降;

C.利率不变;

D.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5.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IS曲线将( D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6.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自发投资增加时,IS曲线将( A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7.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LM曲线将( D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8.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将( A )。

A.平行向右移动;

B.平行向左移动;

C.变得更加陡峭;

D.变得更加平坦。

9.如果资本边际效率等其它因素不变,利率的上升将使投资量(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0.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

A.I>S,L

B.I>S,L>M;

C.I

D.IM。

11.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则表示(D )。

A.I>S ,L

B.I>S ,L>M ;

C.I

D.IM 。

12.在IS-LM 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投资增加将(A )。

A.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减少收入,提高利率;

C.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减少收入,降低利率。

13.在IS-LM 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 C )。

A.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减少收入,提高利率;

C.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减少收入,降低利率。

14.在IS-LM 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凯恩斯区域,投资增加将( D )。

A.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减少收入,提高利率;

C.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增加收入,利率不变。

15.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区别之一是( A )。

A.前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而后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B.两者都认为是中性的;

C.前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D.两者都认为不是中性的。

16.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C )。 16-20小题是书p506 选择题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7. 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B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E.LM 曲线水平状而IS 曲线只要不是水平状。

18.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9. 假定货币需求为L = ky -hr ,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C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 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即10/k ); D.右移k 除以10亿美元(即k /10)。

20.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IS曲线左上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A )。

A.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二、名词解释

1.资本边际效率;

2.IS 曲线;

3.流动性偏好陷阱;

4.货币供给;

5.LM 曲线;

6.凯恩斯区域;

7.古典区域; 8.流动偏好。

三、简答题

1.资本边际效率为什么递减?1.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因为此规律取决于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和资本预期收益。随着资本生产增加,预期收益减少,重置成本上升,这都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2.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的类型?.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这三种动机分别引起交易货币需求、预防货币需求( )(11ky y L L ==)和投机

货币需求( -)(22hr r L L ==)三种类型。

3.怎样理解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 模型把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 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要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说明收入的决定?

2.在三部门经济中影响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3.试述IS-LM 模型。

五、 计算题

1.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实际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假设价格稳定)。.答:第一个项目的现值120/1.032

=113万元 > 100万元,值得投资;

第二个项目的现值125/1.033=114万元 > 100万元,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的现值130/1.034=115万元 > 100万元,值得投资;

1

如果预期利率为5%,则上述三个项目的现值分别是120/1.052=108.84万元、125/1.053=107.98万元、130/1.054=106.95万元> 100万元,值得投资。

2.假设通货膨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人民币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答:如果预计通货膨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120、125、130元的现值分别是120/1.042=110.9万元、125/1.043=111.1万元、130/1.044=111.1万元。再以3%利率折成现值,分别是110.9/1.032=104.5万元> 100万元,值得投资;111.1/1.033=101.7万元> 100万元,值得投资; 111.1/1.034=98.7万元< 100万元,不值得投资。

3.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i=150-2r ,储蓄函数S=-50+0.2y 。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0.2y-4r ,货币供给量M=200,价格水平为1。求IS 曲线和LM 曲线方程。3. 解:10r 1000y -=;20r 1000y +=。

4.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7y ,投资函数i=200-3r ,货币供给M=100,价格水平为1,货币需求函数

L=0.2Y-2r。求:

(1)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s=-100+(1-0.7)y=i=200-3r 100=0.2y-2r.10r

=--IS曲线的方程;

y-

1000

=---LM曲线的方程;

y+

10r

500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1000-10r=500+10r(2)750

r=

=

25,

y

5.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8y d,投资函数i=200-5r,政府购买g=100,税收函数

T=20+0.25y,出口X=50,进口函数M=24+0.1y,货币供给M=100,价格水平为1,货币需求函数L=0.24y-2r。求:

(1)四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6.考虑这样一个生产能力过剩的地方: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200r,投资函数为i=1000-200r,货币供给量M=1000万美元,价格水平为1,消费者对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β为0.8,自发性消费α与政府购买支出均为1000万美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求IS曲线与LM曲线方程,并计算均衡国民收入(GDP)和利率。

⑵暂不考虑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条件下,假设地方政府对本地产品的购买增加1000万,该地区的GDP将增加多少?是否与1000万相等?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其内在机制是什么?

⑶在考虑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的条件下,假定地方政府还是增加1000万本地产品,该地区的GDP将增加多少?与⑵相比较,你有什么评论?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

本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 B;

3. B;

4.C;

5.D;

6.A;

7.D;

8.A;

9.B;10.C;11.D;12.A;13. C;14.D;15.A.16.C;17. B;18.A;

19.C;20.A

二、名词解释

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2.IS曲线:是一条描述商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 =s 时,总产出y与利率r之间关系的曲线

3.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提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当利率降到极低时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有价证券的价格上升到足够高时,人们购买生息的有价证券会面临亏损的加大风险。此时,人们卖出所持有的有价证券而选择全部持有货币,货币需求大幅增加。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会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4.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总和。

5.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分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

8.流动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要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说明收入的决定?

答:市场经济既是产品经济又是货币经济,涉及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而且这两个市场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产品市场上总产出或总收入增加了,需要使用货币的交易量增加了,在利率不变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变,利率会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影响投资支出,从而整个产品市场发生影响。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和货币市场上的利

率水平正是在这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过程中被共同决定的。凯恩斯经济学一个重要特点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并非相互独立,货币对经济并非中性。

2.答:在三部门经济中影响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IS :α、β、e 、g 、t 、d,即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等; 影响LM 的因素有:k 、h 、m (交易、预防、投机、M 、P )。

3.试述IS-LM 模型。

要点:1)IS-LM 模型的经济含义;2)IS-LM 模型公式;3)IS-LM 模型图形;4)该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宏观经济政策。 答:1) IS -LM 模型是研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IS 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LM 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IS -LM 模型如下:

??

???===i s i(r)i s(y)s

解(1)和(2)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利率r 和收入y 。 3)IS -LM 模型图形,见右图。 4)利用IS -LM 模型可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5)缺陷:投资与利率关系存在质疑、结论可能与事实有出入。

5.解:(1)10r 820y -=--IS 曲线的方程;r 500.12y +=--LM 曲线的方程,或2r 24y .0100-=;

(2)22r ,600y ==

6.解:(1)0.2y-200r=1000 ,y=5000+1000r ---- LM 曲线

y=1000+0.8y+1000-200r+1000, y=15000-1000r -----IS 曲线

y=10000,r=5

(2)y=1000+0.8y+1000-200r+2000, y=20000-1000r -----IS 1曲线,△GDP=5000,乘数原理

(3)y=5000+1000r ---- LM 曲线,y=20000-1000r -----IS 1曲线

y=12500,r=7.5 。由于利率上升,存在挤出效应,所以GDP 仅增加了2500。

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 E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以上都是。

y d -1-d e r r 1d -1e βαββα+=--+=或y k m k hr y += h m -h ky r =或???????=

+==+=L

m m m m P M hr -ky (r)L (y)L L 2121=IS 曲线方程(1) LM 曲线方程(2) r 1r 1

2.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包括( D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以上都是。

3.在LM 线的凯恩斯区域,(B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均无效。

4.在LM 线的中间区域,( C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均无效。

5. 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C ) 书p569选择第2小题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支出;

C.消费支出;

D.出口。

6.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 D )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7.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E.四种情况都有可能。

8.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B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有。

A .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A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 A ).

A.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法定和超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B.仅有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法定和超额);

C.法定准备金;

D.通货。

A.货币供给增加使LM 右移k

m 1??,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 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C )。p531选择 A.LM 陡峭,IS 也陡峭; B.LM 和IS 一样平缓; C.LM 陡峭而IS 平缓; D.LM 平缓而IS 陡峭。

12.下列( C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 陡峭而IS 平缓; B.LM 垂直而IS 陡峭; C.LM 平缓而IS 垂直; D.LM 和IS 一样平缓。

13.政府支出增加使IS 右移kg.△G(kg 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IS 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C )。

A.LM 曲线和IS 曲线一样陡峭;

B. LM 曲线垂直而IS 曲线陡峭;

C.LM 曲线和IS 曲线一样平坦;

D. LM 曲线平坦而IS 曲线陡峭。

14.在( D )的情况下“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E.不管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度如何,只要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15.“挤出效应”发生于( C )。

A.货币供给的减少引起利率提高,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

B.对私人部门增税,引起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减少;

C.政府支出的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E.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利率下降,货币投机需求增加挤出了私人部门支出。

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通过( B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注意与p581选择第1小题不同

A.私人投资支出;

B.政府购买;

C.个人消费支出;

D.出口;

E.进口。

1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 C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E.稳定债券市场。

18.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A )。

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要减少;

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19.财政部向( A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企业;

D.居民。

A.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利息率( A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21.2008年中国政府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改变了投资函数中的( A )。

A. 自发性投资;

B. 引致性投资;

C. 投资系数;

D. 所有变量。

22.一般来说当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优搭配是(A )。

A.财政与货币双紧;

B.财政与货币双松;

C.财政紧货币松;

D.财政松货币紧。

23.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D )。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24.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则( D )。

A.银行越愿意放贷;

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25.在非充分就业之前,如果政府支出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国民收入水平会( A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加或减少都有可能。

二、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所做的政策

2.货币政策p558;

3.需求管理.:通过调节AD影响宏观经济,最

终达到无失业无通胀。理论依据是凯恩斯经济学经济状况失衡理论。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4.挤出效应;p5235.自动稳定器;6.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比率7.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通货;8.法定准备率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占比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这一比率;9.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的放款利率;10.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政府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的政策行为。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

4.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6.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请用IS-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7.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四、论述题

1.试论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对制订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借鉴意义。

2.用IS-LM模型图阐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政策进行分析。

3.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说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如何使用?

五、计算题

1.已知:i=2500-240r, s=-1000+0.5y,m=3200,L=0.5Y-260r。求:

(1)求IS-LM方程.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2)若政府增加支出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300亿美元,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各为多少?

(3)政府增加支出100亿美元时,挤出效应为多大?

1.(1)2500-240r=-1000+0.5Y,3500-240r=0.5y,y=7000-480r ---- IS曲线

0.5y-260r=3200 ,y=6400+520r ---- LM曲线

根据两个市场均衡条件得: 7000-480r=520r+6400,r=0.6 ,y=520*0.6+6400=6712

(2)2500-240r+100=1000+0.5y,3600-240r=0.5y,y=7200-480r ---- IS曲线

0.5Y-260r=3500 ,y=7000+520r ---- LM曲线

根据两个市场均衡条件得: 7200-480r =520r+7000,解之得:r=0.2 y=520*0.2+7000=7104

(3)2500-240r+100=-1000+0.5y

y=7200-480r ---- IS曲线

3200=0.5y-260r

y=520r+6400 ---- LM曲线

根据两个市场均衡条件得: 7200-480r=520r+6400,解之得:r=0.8, Y=520*0.8+6400=6816

因为当利率保持0.6%时,国民收入为y=7200-480*0.6 =6912

所以当利率上升到0.8%时的挤出效应为=6912-6816=100

2.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0y ,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0.8y d ,

投资i=140-5r 。求:

(1)求IS 和LM 的方程。

(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均衡收入、均衡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 曲线移动量?

2.(1)-100+0.2y=140-5r ,y=1200-25r ---- IS 曲线

L=0.20Y=200, y=1000 ---- LM 曲线

解上述两方程得:r=8, y=1000

(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y=1100 ---- LM 曲线

根据两个市场均衡条件得:1200-25r =1100,解之得:r=4,y=1100,C=100+0.8*4+=103.2,I=140-20=120

(3)均衡收入增加量100=LM 曲线移动量100是因为LM 曲线为垂直线,一直是垂直移动,相当于在LM 曲线古典区域。

3.假设某经济社会中,货币需求为L=0.2y-8r,实际货币供给量为m =200,消费函数为C=60+0.8y d ,税收为t=200,投资需求为i=150-2r ,政府购买支出g=200。

(1)导出IS 和LM 方程,并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

(2)其他不变,政府购买支出g 增加20,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3. 解:(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L=m , ∴有0.2y-8r=200

Y=1000+40r ---------LM 曲线函数。 (1)

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Y=C+I+G=60+0.8(y-200)+150-2r+200

解上式得:y=1250-10r ------IS 曲线函数 (2)

解方程组(1)和(2)得: r=5; y=1250

当商品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5% ,国民收入为1250亿美元

(2) 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 y=C+I+G=60+0.8(Y-200)+150-2r +220

解上式得:Y=1350-10r ------IS 曲线函数 (3)

解方程组(1)和(3)得: r=7; y=1280

当商品和货币同时均衡时,利率为7% ,均衡国民收入为1280亿美元。

(3)有,y=1350-10*5-1280=20

4.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4.解: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5.2)

25.01(8.011)t 1(11kg =--=--=β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

500)200(5.2y -=-?=?(亿美元)

,125)500(25.0T -=-?=?(亿美元) BS=T-G=-125-(-200)=75(亿美元)

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盈余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项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rxe

6.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P581,第5题

c=100+0.8y d ……………………….消费

i=50………………………..投资

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

(单位都是10亿美元)

t=0.25…………………………………………税率

(1)求均衡收入。

(2)预算盈余BS 。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禾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若充分就业收入=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tr 不变,常年过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用本题为例子说明为什么要用BS 而不用BS 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7. 假设一经济社会货币需求为L=0.20y ,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0.8y d ,t=50亿美元, i=140-5r ,g=50亿美元。求:

(1) 求IS 和LM 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量;

(2)若其他情况不变,g 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本章答案

三、简答题

1.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 ,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 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私人部门的变动小,愿意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当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增加,一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会增加增加的数量定语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指出增加额要比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计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指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自动稳定作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11

t --(β中得出。当t 越大时,该乘数越小,丛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越大。

2.答: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我们知道,影响货币供给的,一是货币乘数,另

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不变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适量,从而影响准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卖出债券时则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

3.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这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工具。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政府赤字资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库券、债券。中央银行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到利率,乃至经济的产出。

作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最主要的手段,其有着比其他货币政策手段更多的优点:1)央行可以按一定规模买卖政府证券,从而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2)央行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并在有错时及时纠正,这是贴现率、准备金政策所没有的长处。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也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

4.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线右移,导致r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但为了保持是需求不变,政府要配以紧缩性财政政策,既增加税收。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会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如图15-1所示,为维持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可增加货币供给使LM移至LM’,利率由r1移至r3;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导致IS左移至IS’,此时的均衡点为E3 ,这样国民收入仍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0,利率下调为r3,私人投资增加。

5.答:如图16-2。(1)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2,国民收入增至y3,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1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移至LM'处,均衡点为LM'与IS'的交点E3,从而利率仍维持在r1,而国民收入却增加至y3。

(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不变,这些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至IS'的效果使利率上升至r2,国民收入增至y2,均衡点为LM与IS’的交点E2。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的增至y 3;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y 2(y 2< y 3)。

6.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是利率和收入下降,但对于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IS-LM 图形上表现也不相同,见图16-3(a )、(b) 。

(1)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起直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图15-3(a )中,投资需求曲线从I 0左移至I 1,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I 1 I 0,既从I 0减少到I 1,然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 曲线要左移IS 1,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既LM 曲线不变动)条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需求,使取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I 1 I 0。在图(b )中,设IS 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从而IS 0左移到IS 1,结果使收入从y 0降到y 1,利率从r 0降到r 1,此时投资会因为利率下降而增加;在分图(a )中,当利率降为1r 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I 1,而是下降到I 1',因此少降低了I 1 I 1'的数额。

(2)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同样会使IS 曲线左移。假定左移的情况也是图15-3中的IS 0到IS 1,则收入和利率分别从y 0和r 0降到y 1和r 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 0,但是由于利率从r 0降到r 1,因而投资得到了刺激,投资量从I 0增加到I 0'。这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综上所述,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会导致收入、利率上升,而投资减少。

7.答:是指货币供给量对高能货币变动的比率。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即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如果用H 、C u 、R d 、R e 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则高能货币H= C u +R d +R e 。用M 表示货币供给量,D 表示活期存款代入,于是有:M=C u +D

由M/H=(C u +D )/(C u +R d +R e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 ,则得:

e

d c c

e d e d r r r 1r D

R D R D Cu 1D Cu R R Cu D Cu H M +++=+++=+++= 这就是货币创造乘数。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完整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A.物品与劳务B.生产要素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3.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 A. 社会保险基金 B. 公债利息 C. 公司收入税 D. 公司未分配利润1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 国民生产净值 B. 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15.下列哪一项应记入GDP(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B.购买40股股票C. 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D.购买政府债券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七章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完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社会(一个国家、地区)总体经济运行及其后果核心问题:经济波动与就业、价格与通胀、经济增长与发展

页1页,第10共. 二、各章知识点分析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了解与识记 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 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 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 5、GDP折算数 二、理解与分析 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了解与识记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 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 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4、其他消费理论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 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 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 2、IS曲线的含义 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 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 5、LM曲线的含义 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 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 页2页,第10共. 一、了解与识记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理解与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 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 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 二、理解与分析 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 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矛盾:(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不能同时实现;统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统一体,(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 3、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 4、利用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 5、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的区别(了解)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了解与识记 1、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必考选择题

第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D、总支出等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 3、如果投资支出突然下降,则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d ) A、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的下降,下降的趋势将很快减缓。 B、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的下降; C、GDP将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的下降; D、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的下降量。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 A、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C、消费水平不变,国民收入增加; D、储蓄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5、在两部门模型的图形中,45度线与消费函数相交的产出水平表示( d ) A、均衡的GDP水平 B、净投资支出大于零时的GDP水平; C、消费和投资相等; D、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正好为零。 6、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若现期GDP水平为4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2900亿元消费,计划投资为1300亿元,则可预计(b )。 A、GDP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下降; B、GDP 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上升; C、GDP处于均衡水平;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7、若一个家庭收入为零,消费支出为2000亿元,当家庭收入为6000元时,消费为6000元,图形上,消费和支出之间成一条直线,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 )。 A、2/3 B、4/5 C、1 D3/4 8、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GDP下降,可以预期( b )。 A、消费和储蓄将上升; B、消费和储蓄将下降; C、消费下降储蓄上升 D、消费将上升但储蓄将下降。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的市场是(a )。 A、产品市场 B、货币市场 C、劳动市场 D、国际市场 10、乘数的作用必须在( d )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 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11、四部分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b)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三部门经济中的平衡预算乘数是指(d)。 A、政府预算平衡时的乘数 B、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支出或税收量变化量之比 C、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或税收变化量之比 D、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方向变化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变化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化量之比 第十四章 1.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a )。 A、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 C、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 2.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 a )。 A、为负; B、为正; C、为零; D、等于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 b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 D、发生转动。 4.投资需求增加会引起IS曲线( c )。 A、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 B、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 C、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D、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1、IS曲线表示(abc )。 A、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产品市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C、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D、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2、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ac )。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期末重点总结

1、二三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恒等式: ①二部门(企业+家庭): 均衡产出:Y=C+I 投资储蓄恒等式:I=S ②三部门(企业+家庭+政府): 均衡产出:Y=C+I+G 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 ③四部门(企业+家庭+政府+进出口) 均衡产出:Y=C+I+G+净出口 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 (M-X) 其中:(M-X)是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2、凯恩斯消费理论: ①消费函数: 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MPC=△C/△Y 或β=△C/△Y APC:平均消费倾向 APC=C/Y 消费函数可以写为: C=a+bY a是自发消费,b是边际消费倾向。 ②储蓄函数: 同理,边际储蓄倾向MPS。 储蓄函数写为: S=-a+(1-b)Y ③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的关系 (1) Y=S+C (2) APC+APS=1;MPC+MPS=1 (3) APC、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APC>MPC; APS、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APS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定义全攻略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 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 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 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综合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 值。实际GDP是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 要有的支出。 6.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7.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8.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9.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的比率。 10.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 收支变动的比率。 1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向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 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 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14.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5.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 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者“流动偏好陷阱”。 16.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I表示)。在狭义的货 币供给上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2表示)。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3表示)。 17.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 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变动 的政策。 19.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0.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 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21.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 生产的状态。 22.失业率是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23.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 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docx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缺陷: 1)G 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2)G 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3)G 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网上另一种: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的计算: 按支出法核算:GDP =C+I+G+(X-M ) 按收入法核算: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 两部门(私人部门)纤挤的循环诡劝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 Y=C+1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 Y= 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 + I二C + S >> I 二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 = S ,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说.,讣支I I丸Y = C +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 C+I+G=C+s+τ →→ 1+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3.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 + I+ G + 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Y= C + S + T + M I 加门的恙芒求I+G + X = S + 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 + G + X = S + T +M 名义GDP和实际GDP *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岀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名义GDP ÷ GDP折算指数均衡产岀: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由于E=y,E=C + i,y=c + S,贝V i=s】 * 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 C(Y),C=α + β y 女」来具他条誉人变,M楓Si:∣?λ的同tιιIhJ荊I,陋收人减f>ιιu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MPC =△ C/△ Y 【凯恩斯认为MPC B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话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APC = 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 C o + b Y 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G为自主消费,b 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诠释:c= α +β y α —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β —MPC ,直线斜率;β 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APC 与MPC : APC=C / y=(α + β y) / y= α /y+ β = α /y +MPC (1)APC>MPC (2)α /y→ 0,所以APC →MPC 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 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APC=1。 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V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 V 1 ;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 > 1。 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V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OV MPC VI 储蒂函数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 C+S S= Y- C 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 函数也就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3套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高鸿业第五版全】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高鸿业第五版全】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 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 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 (即G=T )。政府支出G 和税收T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0,0==γP t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γ ββγ ββγβ+---= +---++)1(11)1(1)111P P P t t t -(-=出乘数+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高鸿业)-文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3. 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 4. 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税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 5.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6.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7.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8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9.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10.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11丄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P500 12. 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doc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 。 .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 可支配收入总和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 )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大于 .小于 等于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A.物品与劳务 .生产要素 .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 )不属于政府购买。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 下列 (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红利 .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 500 辆汽车的存货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