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的制备以及性质必背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制备以及性质必背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制备以及性质必背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制备以及性质必背知识点

第六单元必背知识点

(老刘秘籍-4)

二氧化碳的制备

一、药品的选择

碳酸钠和稀盐酸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收集

碳酸钙和稀盐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HCl 气体导致生成的气体不纯。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制备CO2

老刘提醒: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切记不能写成CaCO3和HCl。

二、制备原理:

二、装置的选择

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固固or固液)和反应的条件(加热or不加热)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发生反应。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

三、验满的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

碳已经收集满了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

碳已经收集满了

四、检验的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CO2

工业制取CO2:(煅烧石灰石)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干冰

二、化学性质

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原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用途:灭火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

(变红的石蕊溶液又变紫的原因)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一瓶久置的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有一层白膜,白膜是CaCO3形成白膜的原因:

清洗白膜的办法:加入稀盐酸

A

(1)A=H2O 现象: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2)A=紫色石蕊溶液现象:①试管内的液面上升②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3)A=澄清石灰水现象:①试管内的液面上升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 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 活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 请每位同学收集一 瓶二氧化碳气体。全班同学分组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在上课前完成。 1、回顾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 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并用适当的方 法闻一闻,作好记录,准备回答。 培养学生观察、基 本实验操作能力。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密 度。 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 后学着做实验。 让学生分组做实验 参照此图倾倒二氧化碳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题:我们还能找到其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依据吗?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 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的。 3.岩洞、枯井下层二氧化碳的浓度比 上层大。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 性。 请同学们做实验。利用刚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参照书上114页图6---13, 自己动手做一做。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 调动学生学习兴 趣,从 实验中得到二氧化 碳 溶于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讨论题:假如老师给你二氧化碳气体和一定量的水,你能自己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确溶于水吗?1.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 否容易拿开? 2.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 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 玻璃片是否掉下来? 培养学生探究能 力,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姓名:郑葵秀学号: 201210900019 姓名:学号: 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实验目的】 1. 学习组装用滴液漏斗和锥形瓶进行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 2.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内容】 1.CO 2 的实验室制备 2.CO 2 溶于水生成碳酸 3.CO 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4.CO 2 的密度探究 【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石灰石(碳酸钙)、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烧杯、滴液漏斗、锥形瓶、具支试管、导管、乳胶管、橡皮塞、火柴。 【实验原理】 1.CO 2 的实验室制备: CaCO 3+ 2HCl==CaCl 2 + CO 2 ↑+ H 2 O 2.CO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 2O + CO 2 = H 2 CO 3 碳酸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3.CO 2 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Ca(OH) 2 =CaCO 3 ↓+H 2 O 4.CO 2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低处的蜡烛先熄灭。 实验装制图如下图所示: 利用滴液漏斗控制稀盐酸加入的量以控制二氧化碳产生的速度和量

【实验步骤】 1.预计算:排除大理石(碳酸钙)含有杂质的因素和反应不完全的因素,排除残留在实验仪器的气体,为保证二氧化碳性质验证的实验顺利进行,需要二氧化碳的理论产量为1L,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需要大理石(碳酸钙)约4.5g,稀盐酸的量可以控制,故不用计算用量。 2.按照图示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称取 4.5g大理石(碳酸钙),加入具支试管中 4.量取20mL稀盐酸,加入滴液漏斗中 5.在后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紫色石蕊试液和10mL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使用前需过滤),在烧杯中放好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 6.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蜡烛。观察各具支试管的实验现象和蜡烛的熄灭 顺序。记录现象。 7.实验完毕,拆除装置,清洗。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实验现象 1.碳酸钙粉末溶解并产生气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讲义及答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讲义) ?知识点睛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二氧化碳为白色雪花状固体,俗称,常用 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2)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 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此反应用来吸收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3)用途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2.二氧化碳的制取 (1)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拓展】CaO 易与水发生反应,大量的热, 可用作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①药品:和 反应原理: a.不选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 导致收集到的CO2不纯。 b.不选用稀硫酸,因为反应生成的微溶于 水,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c.不选用碳酸钠粉末,因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反应速率太,不方便收集。 (Na2CO3+2HCl 2NaCl+H2O+CO2↑)

②实验装置 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混有HCl 和水蒸气,可利用 如下装置进行净化。饱和NaHCO3溶液可除去HCl,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拓展】万能瓶的应用 图A:收集气体(根据气体密度选择合适的进气口); 图B(短进长出):收集气体(液体被挤入烧杯); 图C(长进短出):除去杂质(气体充分接触液体); 图D(长进长出):既能除杂质,又能收集气体。 ③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 a.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 b.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精讲精练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可能的减排措施 性质: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1.977g/L,所以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没有闪点。无色无味,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密度:1.816kg/m3 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加压降温可得无色CO2液体,再降温可得雪花状固体,再压缩可得干冰,干冰达到-78.5℃,会升华成为气体CO2,不会形成CO2液体。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用途:二氧化碳可注入饮料中,增加压力,使饮料中带有气泡,增加饮用时的口感,像汽水、啤酒均为此类的例子。 固态的二氧化碳(或干冰)在常温下会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在急速的食品冷冻。二氧化碳的重量比空气重,不助燃,因此许多灭火器都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其特性灭火。而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直接用液化的二氧化碳灭火,除上述特性外,更有灭火后不会留下固体残留物的优点。 二氧化碳也可用作焊接用的保护气体,其保护效果不如其他稀有气体(如氩),但价格相对便宜许多。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激光来源。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可以用作植物温室的气体肥料和水草缸水族箱的肥料。 二氧化碳可用来酿酒,二氧化碳气体创造一个缺氧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细菌在葡萄生长。二氧化碳可控制pH值,游泳池加入二氧化碳以控制pH值,加入二氧化碳从而保持pH值不上升。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碱工业和制糖工业。 二氧化碳可用于塑料行业的发泡剂。 干冰可以用于人造雨、舞台的烟雾效果、食品行业、美食的特殊效果等。 干冰可以用于清理核工业设备及印刷工业的版辊等。 干冰可以用于汽车、轮船、航空、太空与电子工业。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积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液体CO?和超临界CO?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具有比液体CO?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 一、说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2、教法的选择 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网络搜索、知识竞赛、互动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对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分析能

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的收获。 四、说教学实施 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四大环节来进行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搜集了多副关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图片和有关“屠狗洞”的小故事视频录像等,从中暗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也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17分钟) 本环节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一问一答模式,我认为那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所以我在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大胆的放手,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仪器和药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之后,亲自动手随意选择可行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初步按科学探究的一般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课题三(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由浅入深的科学认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并学会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和学习化学。 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此外,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作业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四、药品与仪器:

药品:阶梯蜡烛、澄清石灰水、一矿泉水瓶(内充满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汽水、浸过石蕊试液的干燥小花四朵、四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一烧杯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小木条 仪器:酒精灯、烧杯(250mL)、镊子、试管、喷壶、火柴、试管、试管架、玻璃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谜语: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打一物 质的名称。 生:二氧化碳 讲解:二氧化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也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考点。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探讨二氧化碳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在生活中,它又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课题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提问: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板书: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指哪几方面?) 演示:展示一瓶已经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板书: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提问:你能根据老师存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瓶口方向猜出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吗?是这样吗? 生:密度比空气大,正放。 板书:2、标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你认为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演示: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约1/3的水,然后拧紧瓶盖,振荡。 生:振荡后,塑料瓶瘪进去。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板书:3、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2014.2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推断题是考查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推断题的 答题技巧。 策略一: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此类推断题给出了物质结构、性质或数量关系等。且已知条件充分, 层次清楚,所求问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依次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直接 得出各个问题的结论。 例 1(2013?朝阳)如右图所示,A、B、C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 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良好。 (1)若 A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 为空气,将金属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 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金属固 体C是 (填化学式) 。 (2)若 B 为空气,将黑色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若 A 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 C 倒入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 B 是 (填化学式) ,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解析: (1)已知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即 A 显酸性。而 C 为金属固体,且现象为冒气 泡,所以 A 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而 C 为常见的活泼金属例如 Fe、Zn、Al、Mg 等均可。 (2)已知 C 为黑色固体,A 为液体,两者反应现象为冒气泡,联想到固液产生气体的反应 原理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锌粒与 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 C 为黑色固体,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即 A 为 H2O2,B 为 MnO2. (3)由于气球被吸入试管中,则意味着管内压强减小,而 A 为水,则气体 B 必然被吸收。 虽然水也能与 CO2 反应,但倒入固体 C 之后,气球是很快被吸入,所以联想到碱的固体溶 解于水,形成溶液,能够吸收气体 B。 答案:没写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熟练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借助反应现 象、物质颜色等关键点解题。另外,还需对常见吸收气体的反应有所了解。 练习:
( 2013?沈 阳 ) 体 会 内 在 联 系 , 填 写 下 表 内 容 :
物质名称 组成元素 ( 1) C 石墨 C
微观结构模型
物 质
颜色 硬度
无色 ( 2)
黑色 小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设计及反思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设计及反思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安全教育:1.如果皮肤溅到盐酸,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碱水、肥皂水等),就医。 2.如果眼睛溅到盐酸,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 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3.如果吸入大量盐酸,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 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 医。 4.如果不小心食入盐酸,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 (禁止服用小苏打等药品),就医。 【活动目标】 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 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 药品:稀盐酸(1:2)、紫色石蕊试液,还需补充的药品有大理石(或石灰石)、澄清石灰水。 用品:蜡烛、木条、火柴、蒸馏水 你还需用的用品: 二、实验步骤: 1、制取二氧化碳 (1)组装实验装置:参考课本P125图6—23,小组内合作设计,用你选用的仪器组装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药品:先加固体(大理石),再加液体(稀盐酸)。

(3)收集并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的方法来检验是否集满,集满后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2、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按图6—24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倾倒入放有燃着的短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熄灭了。这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如课本P126图6—25所示,向其中一支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溶液逐渐由紫色变为红色,然后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加热时要注意不时地移动试管。可以发现溶液又变成了紫色,这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3)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振荡,可观察到软塑料瓶变扁,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探究各种装置的优劣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分析原因 2、对比实验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比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变量唯一。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的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变量?请你设计实验动手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学法指导】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备实验

性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备实验 金刚石性质无色透明面体用途:玻璃刀、钻头、钻石(装饰) 结构:56万化 最碳单质 三维空间成骨架状性质: 灰黑色、软、滑、导电性5-6 2000℃学 变 化 一、碳单质石墨 用途:铅笔、润滑剂、电极、石墨炸弹等结构:原子呈层状排列 C 60 由分子构成用途催化剂超导体等足球烯用途:催化剂、超导体等 区别:原子排列不同 原子排物理性质 木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很强吸附性黑火药:S 、C 、KNO 3 S + 2KNO 3+ 3C == K 2S + N 2 + 3CO 2 点燃 二、无定形碳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很强吸附性,用作防毒面具焦炭:“冶金” 炭黑: 制作墨汁、油漆、鞋油,增强轮胎的耐磨力+6242CO 点燃(和水以1:1的比例互溶)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能溶于水制冷剂 1、性质 干冰 人工降雨舞台效果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灯火实验 (2)不供给呼吸 化学性质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CO2与水反应 (2)不供给呼吸 干燥 化学性质 CO2+ H2O == H2CO3 +Ca(OH)==CaCO+H CO2+ Ca(OH)2 CaCO3+ H2O 化学性质

原理:CaCO 3 + HCl ==CaCl 2+H 2O + CO 2 实验室制法: 装置: 装置辨析: 不能原理:CaCO 3 + 2HCl ==CaCl 2+H 2O + CO 2 Na 2CO 3代替大理石/石灰石 (反应速率过快) Na 2CO 3+ 2HCl== 2NaCl + H 2O + CO 2 注: 不能稀H 2SO 4代替稀HCl C CO +H C SO +H O +CO 微溶于水 CaCO 3+ H 2SO 4== CaSO 4+ H 2O + CO 2 不能浓HCl 代替稀HCl CaO 生石灰 挥发性 Ca(OH)2熟石灰 CaCO 3石灰石、大理石 验将体清灰水中灰水变浊则氧 检验: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用途:温室肥料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

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高清课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讨论: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

现象与分析:A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 【要点诠释】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要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无毒,但在二氧化碳过多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窒息。通常空气里含0.03%体积的二氧化碳,当含量达到1%的时候,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的时候,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的时候,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 (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 【要点诠释】 1.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2.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要点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专题复习

课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复习 考点: 一、氧气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它溶于水;-183℃可变为色,-218℃可变为色状的。 2、化学性质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 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的气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现象,不 能但在氧气里铁丝剧烈燃烧,,生 成色固体。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把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会看到 燃烧完后,迅速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会看到 ,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综上所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在高温下可以与 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具有性,是常见的 3、氧气的用途 (1);具体应用,如: (2);具体应用,如: 实战演练: 1、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固体氧是无色的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2、2003年3月30日上午8时31分,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正式开赛,发令枪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硫 D.四氧化三铁 3、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5、有一个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铁 C、红磷 D、硫 6.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选用的铁丝应用进行处理,这个变化属于变化。 (2) 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状? 。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研习教材重难点 ▲教材知识研习 知识点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矿物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腐烂等。 2.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吸收。 3.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图2-3-1所示: 图2-3-1 典例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正常情况下能维持 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2-3-2所示的循环 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发展和和利用太阳能B.植物的呼吸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 D.含碳燃料的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 非常重要,对循环的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 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A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 1.物理性质 ⑴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77g/L,比空气大。 ⑶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大气压会溶解得 更多。升高温度,二氧化碳会溶解得少一些。 ①打开“可乐”等饮料瓶时看到许多气泡从饮料中逸岀,就是因为压强减小了,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 ②喝“可乐”等饮料时会打嗝,就是因为喝下去的饮料温度升高,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 2?化学性质 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②二氧化碳不供给人呼吸,所以要进入一些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应谨防二氧化 碳含量过高使人窒息,可先进行灯火实验,如灯火燃烧不旺或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人就不宜进入【领悟?整合】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实验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时间15分钟)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试卷 (学生用) 实验用品:大试管(18mmⅹ180mm配套胶塞、导管)、铁架台(带铁夹 1个)、 集气瓶(150ml 1个)、毛玻璃片(1个)、烧杯(250ml 2个)、镊子、火柴一盒、 试管刷、试管架、石灰石(大理石)、稀盐酸(1:3)、澄清石灰水、废物缸。 实验步骤问题解答 1.安装装置:按右图所示安装装置,并检 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药品制取气体:取下制取装置中的试 管,向其中加入3小块石灰石,然后小心 地注入约1/4试管容积的稀盐酸;立即安装 好装置,观察现象,并用集气瓶收集气体。 试管中的现象是:。3.验满:过一会,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 瓶是否已集满二氧化碳。用玻璃片盖住已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检查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 4.检验气体: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 。 5、填写实验记录。 6、结束实验:先将制取装置中的液体倒入废液缸,留下固体清洗并回收,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实验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实验操作考查评分表(供评分教师使用) 说明:1.考查前,评分教师应认真学习评分标准。 2.评分标准供评分教师参考,学生实验时,只要方法正确,会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基本正确,均可给分。 3.由于实验仪器所造成的实验结果有偏差,不应扣分;本卷满分10分。 4.建议实验物品的选择以易得、实用、廉价、可操作性强为原则。 考查日期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 考查要点 评 定 细 则 给分点评定 考生姓名 1 2 3 4 5 6 1、连接制取装置 能正确连接好制取装置。 1分 2、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没入水中,用手握住大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无气泡 1分 3、往试管里加入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 能正确、适量取用固体 药品和倾倒液体药品。 1 分 4、收集气体 能正确用向上排空气法法收集气体 1分 5、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 能用燃着的木条正确验满。 2分 6、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能用澄清石灰水正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1分 7、填写实验报告 正确,合理。 2分 8、实验后整理器材 拆除实验装置、将废弃物放入指定容器,清洗并整理器材。 1分 总分 评定结果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首先呢,我们大家一起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用哪种类型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反应原理又是什么固液混合向上排空气法 下面呢,我给同学讲一个小故事请大家思考缘由看能不能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个意大利人牵着一条狗走走进一个山洞,然后走着走着狗突然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大家思考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大家看这是老师已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碳同学们观察它的颜色状态及气味得出物理性质 大家都知道氧气的密度是大于空气的氢气密度是小雨空气的,那么二氧化碳呢?晋代葛洪,他说:“深井多有毒气,五月五日以鸡毛试投井中,毛直下,无毒;若回四壁,不可入。”(《葛洪方》)毛回四壁可见井里气体比平常的空气重,所以毛才不会顺利地坠落井底,而在井的四边回翔。大家都知道深井中是有二氧化碳的,那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大于空气的密度的 下面我们揭开小狗死亡的疑团山洞上部有足够的氧气呼吸山洞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不能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呼吸所以小狗晕倒了人弯腰救小狗时也晕倒了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我们只去二氧化碳的实验要用向上排空气法 我们平时打开汽水或者啤酒盖时,常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呢?这是利用哪一点性质呢?下面老师将这烧杯里的水倒入这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中然后我再把少量的石蕊试液倒入烧杯中从烧杯中取出一部分倒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大家观察这实验思考并讨论得出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 H2CO3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3)H2CO3的不稳定性: H2CO3=CO2↑+H2O 二氧化碳密度较大(约是空气的1.5倍),在岩洞、枯井、地窖中可能聚集着二氧化碳,人若误入其中则窒息死亡。为此,人们下到深井之前要进行明火试验,明火若熄灭就表明可能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二氧化碳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下面我们进行下个实验用一只玻璃管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原理CO2+Ca(OH)2=CaCO3↓+H2O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基础)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基础) 【考纲要求】 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 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 2CO 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 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 CaO+CO2↑ 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 【考点梳理】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 剂,C是还原剂) 3.用途: (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气体肥料。 (4)光合作用。 (5)化工产品的原料。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习题及答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习题)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A.B. C.D. 2.在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 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3.下列现象可以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薄膜 ②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红 ④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⑤二氧化碳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④⑤

4.如图所示,将若干正萌发的种子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萌 发的种子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U形管中A端液面下降,B端液面上升 B.U形管中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 C.U形管中A、B两端液面都下降 D.U形管中A、B两端液面都上升 5.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 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将E中装满水 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 端通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天津正华中学孙波 300250 一、教材分析: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二、学生情况: 通过自然课、生物课和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等,可是但对于二氧化碳的其它知识还不太了解。 初中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知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教学内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辩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归纳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教法手段与方法分析: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探究为基本策略,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课上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