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氰化物

氰化物

氰化物
氰化物

氢氰酸

氢氰[qīng qíng]酸分子结构是C原子以sp杂化轨道成键、存在碳氮叁键,分子为极性分子。可以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有剧毒。

目录

1管制信息

2概述

3成分组成

4危险性

5急救措施

6消防措施

7应急处理

?操作处置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理化特性

9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毒理学

11生态学

12废弃处置

13运输信息

14法规信息

1管制信息编辑

氢氰酸

氢氰酸(剧毒)

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2概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氰化氢,氢氰酸(水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cyan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826

CAS No.:74-90-8

分子式:HCN

分子结构:C原子以sp杂化轨道成键、存在碳氮叁键,分子为极性分子。

分子量:27.03

(本品的钾,钠等盐用于电镀)

毒性:剧毒

3成分组成编辑

有害物成分CAS No.

氰化氢74-90-8

4危险性编辑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可致眼、皮肤灼伤,吸收引起中毒。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

5急救措施编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在有六氟灵的情况下立即使用六氟灵冲洗,建议一次使用一整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也可使用六氟灵进行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6消防措施编辑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长期放置则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在安全距离以外或有防护措施处操作。灭火剂:干粉、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雾状水驱散蒸气。

防爆措施:加入0.001%-0.5%的硫酸,磷酸,甲酸等酸性物质作稳定剂或用活性炭吸附储存,水含量控制在1%以内,防止其自聚合催化反应。

7应急处理编辑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应考虑将其引燃,以排除毒性气体的积聚。或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皮]

前苏联MAC(mg/m3):0.3

TLVTN:OSHA 10ppm,11mg/m3; ACGIH 10ppm,11mg/m3[皮][上限值]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异菸酸钠-巴比妥钠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采用隔离式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8理化特性编辑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液体,有苦杏仁味。

pH:

熔点(℃):-13.2

沸点(℃):25.7

相对密度(水=1):0.6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3

饱和蒸气压(kPa):53.32(9.8℃)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183.5

临界压力(MPa):4.95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5

闪点(℃):-17.8

引燃温度(℃):538

爆炸上限%(V/V):40.0

爆炸下限%(V/V):5.6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

主要用途:用于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及农药杀虫剂的制造。

9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编辑

稳定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10毒理学编辑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357mg/m3,5分钟(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11生态学编辑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12废弃处置编辑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13运输信息编辑

危险货物编号:61003

UN编号:105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O51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

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14法规信息编辑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属第一类A级无机剧毒品。

[1]

剧毒物品品名表

A级无机剧毒物品

?氰化钠( A1001 ) ?氰化钾( A1002 ) ?氰化钙( A1003 )

?氰化钡( A1004 ) ?氰化钴( A1005 ) ?氰化亚钴( A1006 )

?氰化钴钾( A1007 ) ?氰化镍( A1008 ) ?氰化镍钾( A1009 )

?氰化铜( A1010 ) ?氰化银( A1011 ) ?氰化银钾( A1012 )

?氰化锌( A1013 ) ?氰化镉( A1014 ) ?氰化汞( A1015 )

?氰化汞钾( A1016 ) ?氰化铅( A1017 ) ?氰化铈( A1018 )

?氰化亚铜( A1019 ) ?氰化金钾( A1020 ) ?氰化溴( A1021 )

?氰化氢( A1022液化的) ?氢氰酸( A1023 ) ?三氧化二砷( A1024 )

?亚砷酸钠( A1025 ) ?亚砷酸钾( A1026 ) ?五氧化二砷( A1027 )

?三氯化砷( A1028 ) ?亚硒酸钾( A1030 ) ?硒酸钠( A1031 )

?硒酸钾( A1032 ) ?氧氯化硒( A1033 ) ?氯化汞( A1034 )

?氰氧化汞( A1035 ) ?氧化镉( A1036 ) ?羰基镍( A1037 )

?五羰基铁( A1038 ) ?叠氮化钠( A1039 ) ?叠氮化钡( A1040 )

?叠氮酸( A1041 ) ?氟化氢( A1042无水) ?黄磷( A1043 )

?磷化钠( A1044 ) ?磷化钾( A1045 ) ?磷化镁( A1046 )

?磷化铝( A1047 ) ?磷化铝农药( A1048 ) ?氟( A1101压缩的)

?氯( A1102液化的) ?磷化氢( A1103 ) ?砷化氢( A1104 )

?硒化氢( A1105 ) ?锑化氢( A1106 ) ?一氧化氮( A1107 )

?四氧化二氮( A1108液化的) ?二氧化硫( A1109液化的) ?二氧化氯( A1110 )

?二氟化氧( A1111 ) ?三氟化氯( A1112 ) ?三氟化磷( A1113 )

?四氟化硫( A1114 ) ?四氟化硅( A1115 ) ?五氟化氯( A1116 )

?五氟化磷( A1117 ) ?六氟化硒( A1118 ) ?六氟化碲( A1119 )

?六氟化钨( A1120 ) ?氯化溴( A1121 ) ?氯化氰( A1122 )

?溴化羰( A1123 ) ?氰( A1124液化的)

B级无机剧毒物品

?碘化氰( B1001 ) ?砷( B1002 ) ?亚砷酸钙( B1003 )

?亚砷酸锶( B1004 ) ?亚砷酸钡( B100S ) ?亚砷酸铁( B1006 )

?亚砷酸铜( B1007 ) ?亚砷酸银( B1008 ) ?亚砷酸锌( B1009 )

?亚砷酸铅( B1010 ) ?亚砷酸锑( B1011 ) ?乙酰亚砷酸铜( B1012 ) ?砷酸( B1013 ) ?偏砷酸( B1014 ) ?焦砷酸( B1005 )

?砷酸铵( B1016 ) ?砷酸钠( B1017 ) ?偏砷酸钠( B1018 )

?砷酸氢二钠( B1019 ) ?砷酸氢二钠( B1019 ) ?砷酸二氢钠( B1020 ) ?砷酸钾( B1021 ) ?砷酸二氢钾( B1022 ) ?砷酸镁( B1023 )

?砷酸钙( B1024 ) ?砷酸钡( B1025 ) ?砷酸铁( B1026 )

?砷酸亚铁( B1027 ) ?砷酸铜( B1028 ) ?砷酸银( B1029 )

?砷酸锌( B1030 ) ?砷酸汞( B1031 ) ?砷酸铅( B1032 )

?砷酸锑( B1033 ) ?三氟化砷( B1034 ) ?三溴化砷( B1035 )

?三碘化砷( B1036 ) ?二氧化硒( B1037 ) ?亚硒酸( B1038 )

?亚硒酸氢钠( B1039 ) ?亚硒酸镁( B1040 ) ?亚硒酸钙( B1041 )

?亚硒酸钡( B1042 ) ?亚硒酸铝( B1043 ) ?亚硒酸铜( B1044 )

?亚硒酸银( B1045 ) ?亚硒酸铈( B1046 ) ?硒酸钡( B1047 )

?硒酸铜( B1048 ) ?硒化铁( B1049 ) ?硒化锌( B1050 )

?硒化镉( B1051 ) ?硒化铅( B1052 ) ?氯化硒( B1053 )

?四氯化硒( B1054 ) ?溴化硒( B1055 ) ?四溴化硒( B1056 )

?氯化钡( B1057 ) ?铊( B1058 ) ?氧化亚铊( B1059 )

?氧化铊( B1060 ) ?氢氧化铊( B1061 ) ?氯化亚铊( B1062 )

?溴化亚铊( B1063 ) ?碘化亚铊( B1064 ) ?三碘化铊( B1065 )

?硝酸铊( B1066 ) ?硫酸亚铊( B1067 ) ?碳酸(亚)铊( B1068 ) ?磷酸亚铊( B1069 ) ?铍( B1070粉末) ?氧化铍( B1071 )

?氢氧化铍( B1072 ) ?氯化铍( B1073 ) ?碳酸铍( B1074 )

?硫酸铍( B1075 ) ?硫酸铍钾( B1076 ) ?铬酸铍( B1077 )

?氟铍酸铵( B1078 ) ?氟铍酸钠( B1079 ) ?四氧化锇( B1080 )

?氯锇酸铵( B1081 ) ?五氧化二钒( B1082 ) ?(三)氯化钒( B1083 )

?钒酸钾( B1084 ) ?偏钒酸钾( B1085 ) ?偏钒酸钠( B1086 )

?偏钒酸铵( B1087 ) ?聚钒酸铵( B1088 ) ?钒酸铵钠( B1089 )

?砷化汞( B1090 ) ?硝酸汞( B1091 ) ?氟化汞( B1092 )

?碘化汞( B1093 ) ?氧化汞( B1094 ) ?亚碲酸钠( B1095 )

?硝普钠( B1096 ) ?磷化锌( B1097 ) ?溴( B1098 )

?溴化氢( B1099 ) ?锗烷( B1100 ) ?三氟化硼( B1101 )

?三氯化硼( B1102液化的)

A级有机剧毒物品

?苯胩化(二)氯( A2001 ) ?乙撑亚胺( A2002 )

?甲基-双β-(氯乙基)胺

( A2003 )

?甲基-双β-(氯乙基)胺盐酸盐( A2004 ) ?乙基-双β(-氯乙基)胺( A2005 )

?三氯三乙胺( A2006

禁用)

?1,2-二溴-3-丁酮( A2007 ) ?氯苯乙酮( A2008禁用)

?二氯(二)甲醚

( A2009 )

?二氯二乙基硫醚( A2010禁用) ?乙酸三乙基锡( A2011 ) ?四乙基铅( A2012 )

?乙基二氯胂( A2013 ) ?二氯苯胂( A2014 )

?二苯(基)胺氯胂

( A2015禁用)

?2-氯乙烯基二氯胂( A2016禁用) ?二苯(基)胺氯胂( A2017禁用) ?氟乙酸( A2018 )

?氟乙酸钠( A2019 ) ?氟乙酸钾( A2020 )

?氯甲酸氯甲酯

( A2021 )

?氯甲酸三氯甲酯( A2022禁用) ?异氰酸甲酯( A2023 )

?氟代磺酸甲酯

( A2024 )

?氟代硫酸甲酯( A2025 ) ?二硫代焦磷酸四乙酯( A2026 )

?氟磷酸(二)异丙酯

( A2027 )

?硫酸(二)甲酯( A2028 ) ?甲基氟磷酸异丙酯( A2029禁用)

?二甲胺氰磷酸乙酯

( A2030禁用)

?甲基硫代膦酸乙酯( A2031禁用) ?甲氟膦酸特已酯( A2032禁用)

?四氯二苯二噁英

( A2033 )

?乙氧啶( A2034 ) ?戊硼烷( A2035 )

?士的宁( A2036及其

盐)

?乌头碱( A2037 ) ?中乌头碱( A2038 )

?阿托品( A2039及其

盐)

? 茛菪碱 ( A2040 及其盐) ? 东茛菪碱 ( A2041 及其盐) ? 吗啡 ( A2042 及其盐)

? 海洛因 ( A2043 及其盐)

? 钩吻生物碱 ( A2044 包括钩吻素甲、乙、

丙、戊、子、丑、寅、卯、辰等)

? 烟碱 ( A2045 )

? 毒扁豆碱 ( A2046 及其盐) ? 毒草碱 ( A2047 )

? 毛果云香碱 ( A2048

及其盐)

? 藜芦碱 ( A2049 ) ? 原藜芦碱 ( A2050 含原藜碱A 、B)

? 麦角毒碱 ( A2051 及

其盐)

? 麦角胺 ( A2052 ) ? 麦角新碱 ( A2053 及其盐)

? 毒芹碱 ( A2054 及其

盐)

? 秋水仙碱 ( A2055 ) ? 其它生物碱 ( A2056 符合A 级标准的) ? 毒毛旋花甙C ( A2057 ) ? 毒毛旋花甙K ( A2058 )

? 毒毛旋花甙H ( A2059 )

? 毒毛旋花甙元

( A2060 )

? 毒毛旋花甙元K ( A2061 ) ? 洋地黄毒甙 ( A2062 ) ? 羟基洋地黄毒甙

( A2063 )

? 地高辛 ( A2064 ) ? 毛花甙c ( A2065 ) ? 海葱甙 ( A2066 ) ? 海葱糖甙 ( A2067 )

? 花青甙 ( A2068 )

? 其它强心甙 ( A2069

符合A 级标准的)

? 黄曲毒素 ( A2070 含黄曲毒素B 、

B1、B2、C 、C1、G2等)

? 河豚毒素 ( A2071 )

? 脱氧河豚毒素

( A2072 )

? 甲氧基河豚毒素 ( A2073 ) ? 甲藻毒素 ( A2074 二盐酸盐) ? 蓖麻毒蛋白 ( A2075 ) ? 核杀菌素 ( A2076 ) ? 肠毒素 ( A2077 ) ? 响尾蛇毒素 ( A2078 ) ? 眼镜蛇毒素 ( A2079 ) ? 肉毒毒素 ( A2080 ) ? 蛤蟆毒素 ( A2081 ) ? 箭毒蛙毒素 ( A2082 ) ? 相思豆毒素 ( A2083 ) ? 斑蝥素 ( A2084 ) ? 木防己苦毒素 ( A2085 ) ? 镰刀毒素 ( A2086 )

? 镰刀菌酮x ( A2087 ) ? 其它生物毒素 ( A2088 符合A 级

标准的)

? 甲烷磺酰氟 ( A2089 含量,5%)

? 吡唑磷 ( A2090 含量,

5%)

? 对氧磷 ( A2091 含量,3%) ? 速灭磷 ( A2092 含量>5%)

? 丙氟磷 ( A2093 含

量>15%)

? 特普 ( A2094 含量>0%) ? 对硫磷 ( A2095 含量>4%)

? 治螟磷 ( A2096 含

量>10%)

? 丰索磷 ( A2097 含量>4%) ? 果虫磷 ( A2098 含量>10%)

? 治线磷 ( A2099 含

量>5%)

? 田乐磷 ( A2100 含量>0%) ? 甲拌磷 ( A2101 含量>2%)

? 特丁磷 ( A2102 含

量>10%)

? 地虫磷 ( A2103 含量>6%) ? 砜拌磷 ( A2104 含量>5%) ? 甲氟磷 ( A2105 含

量>2%)

? 八甲磷 ( A2106 含量>18%)

? 甲基对氧磷 ( A2107 含量>10%)

? 胺吸磷 ( A2108 含

量>1%)

?碳氯灵( A2109含量>1%) ?克百威( A2110含量>10%)

?涕灭威( A2111含

量>1%)

?毒鼠磷( A2112含量>10%) ?溴代毒鼠磷( A2113含量>10%)

?溴联苯杀鼠迷( A2114

含量>0.5%)

?溴敌隆( A2115含量>5%) ?扑灭鼠( A2116含量>0.5%)

?捕灭鼠( A2117含

量>0.5%)

?没鼠命( A2118禁用) ?鼠立死( A2119含量>2%)

?氟乙酰胺( A2120禁

用)

?杀它仗( A2121含量>0.5%) ?放线菌(素)酮( A2122含量>4%) ?六氟丙酮( A2150 )

?羰基硫( A2151 ) ?羰基氟( A2152 ) ?过氯酰氟( A2153 )

?三氟乙酰氯( A2154 ) ?碳酰氯( A2155 ) ?亚硝酰氯( A2156 )

?二氯硅烷( A2157 ) ?乙烯酮( A2158 ) ?重氮甲烷( A2159 )

?全氟异丁烯( A2160 )

B级有机剧毒物品

?三氯硝基甲烷( B2134 ) ?二氧化丁二烯( B2135 ) ?4-己烯-1-炔-3-醇( B2136 )

?5(氨基)甲基-3-异恶唑醇( B2137 )

?4,6-二硝基邻甲(苯)酚

( B2138 )

?4,6-二硝基邻甲酚钠( B2139 )

?二硝基邻甲酚铵( B2140 ) ?戊硝酚( B2141 ) ?2,4-二硝基酚( B2142 )

?N-乙烯基乙撑亚胺( B2143 ) ?甲基苄基亚硝胺( B2144 ) ?丙撑亚胺( B2145 )

?乳酸苯汞三乙醇胺( B2146 ) ?溴化双吡己胺( B2147 ) ?一氯乙醛( B2148 )

?丙烯醛( B2149 ) ?二氯四氟丙酮( B2150 ) ?丙酮氰醇( B2151 )

?1-羟环丁-1-丁烯-3,4-二酮( B2152 ) ?2-甲基-1-丁烯-3-酮

( B2153 )

?苯(基)硫醇( B2154 )

?2-巯基丙酸( B2155 ) ?乙酸汞( B2156 ) ?乙酸甲氧基乙基汞( B2157 ) ?氯化甲氧基乙基汞( B2158 ) ?氢氧化苯汞( B2159 ) ?氯化甲基汞( B2160 )

?苯乙酸汞( B2161 ) ?甲基汞( B2163 ) ?二甲基汞( B2163 )

?甲酸亚铊( B2164 ) ?乙酸亚铊( B2165 ) ?丙二酸铊( B2166 )

?硫酸二乙基锡( B2167 ) ?硫酸三乙基锡( B2168 ) ?酸式硫酸三乙基锡( B2169 ) ?二丁基氧化锡( B2170 ) ?硫酸三甲基锡( B2171 ) ?乙酸三甲基锚( B2172 )

?四乙基锡( B2173 )

?氯甲酸-2-乙基己酯

( B2174 )

?氯甲酸环丁酯( B2175 )

?氯甲酸环己酯( B2176 ) ?氯乙酸乙酯( B2177 ) ?氯乙酸乙烯酯( B2178 )

?氰甲基乙酸酯( B2179 ) ?氰基甲酸甲酯( B2180 ) ?氯甲酸甲酯( B2181 )

?氯甲酸乙酯( B2182 ) ?溴乙酸甲酯( B2183 ) ?溴乙酸乙酯( B2184 )

?氯磺酸乙酯( B2185 ) ?3-氯烯腈( B2186 ) ?3-氯丙腈( B2187 )

?羟基乙腈( B2188 ) ?甲基丙烯腈( B2189 ) ?丙腈( B2190 )

?溴苯乙腈( B2191一溴苯乙腈除

?丙烯腈( B2192 ) ?异氰酸-3-氯-4-甲苯酯( B2193 )

外)

?氟磷酸二乙酯( B2194 ) ?氯代膦酸-L酯( B2195 ) ?2-氯吡啶( B2196 )

?三(1—吖丙啶基)氧化膦

?N-正丁基咪唑( B2197 )

?乙烯砜( B2199 )

( B2198 )

?N—二乙氨基乙基氯( B2200 ) ?乙酰替硫脲( B2201 ) ?癸硼烷( B2202 )

?次乌头碱( B2204及其它

?马钱子碱( B2203及其盐)

?可待因( B2205及其盐)

乌头类生物碱及其盐)

?盐酸二氢羟可待因酮

?乙基吗啡( B2208及其盐)

?二氢可待因( B2206 )

( B2207 )

?罂粟碱( B2211及其它阿片类生物碱?(盐酸)阿朴吗啡( B2209 ) ?二氢脱氧吗啡( B2210 )

(及其盐))

?箭毒( B2212 ) ?(氯化)筒箭毒碱( B2213 ) ?氯化琥珀酰胆碱( B2214 )

?氢溴酸后马托晶( B2215 ) ?盐酸吐根碱( B2216 ) ?吐根酚碱(盐酸盐) ( B2217 )

?盐酸育亨宾碱( B2218 ) ?氢溴酸加兰它敏( B2219 ) ?绿藜芦生物碱( B2220 )

?其它生物碱( B2222符合

?氯化氨甲酰胆碱( B2221 )

?美登木素( B2301 )

B级标准)

?甲基硫酸新斯的明

?扑疟喹啉( B2305 )

?溴化新斯的明( B2302 )

( B2304 )

?去氧麻黄碱( B2307及其

?盐酸哌替啶( B2306 )

?丝裂霉素C ( B2308 )

盐酸盐)

?金霉酸( B2309 ) ?肾上腺素( B2310 ) ?抗霉素A ( B2311 )

?放线菌素( B2312 ) ?放线菌素A ( B2313 ) ?放线菌素C ( B2314 )

?放线菌素D ( B2315 ) ?放线菌素J ( B2316 ) ?山道年( B2317 )

?巴豆油( B2318 ) ?溴化吡斯的明( B2319 ) ?乙酰洋地黄毒甙( B2320 )

?甲基狄戈辛( B2321 ) ?乙酰地高辛( B2322 ) ?吉他林( B2323 )

?沙群海葵毒素( B2324 ) ?赫曲毒素( B2325 ) ?赫曲毒素A ( B2326 )

?赫曲毒素A乙酯( B2327 ) ?环氯素( B2328 ) ?色素霉A3 ( B2329 )

?黄质霉素( B2330 ) ?刺烟氟菌素( B2331 ) ?盐酸库霉素( B2332 )

?比赫罗霉素( B2333 ) ?阿布拉霉素( B2334 ) ?左旋溶肉瘤素( B2335 )

?强心甙( B2337符合B级

?生物毒素( B2337符合B级标准的) ?黄青霉素( B2336 )

标准的)

?抗菌素( B2337符合B级标准的) ?卡巴醌( B2338 ) ?丙亚胺( B2339 )

?氨氯吡脒(硫酸)苯丙胺( B2340 ) ?杜廷( B2341 ) ?尿嘧啶芳芥( B2342 )

?异丙基吗啉( B2343 ) ?羟间唑啉( B2344盐酸盐) ?杰莫灵( B2345 )

?卡氮芥( B2346 ) ?枸缘酸芬太尼( B2347 )

?1-(2-氯乙基)-3-(β′-D-吡喃葡萄糖基

亚硝基脲) ( B2348 )

?法尼林( B2349 ) ?回苏灵( B2350 ) ?阿密替林( B2351盐酸盐)

?酰胺福林一甲烷磺酰盐( B2352 )

?氯化二烯丙托锯弗林

( B2353 )

?麦角酰二乙酰胺( B2354 )

?其它有机物( B2355符合B级标准的) ?久效磷( B2400含量>

25%)

?甲基对硫磷( B2401含量>15%)

?苯硫磷( B2402含量>15%)

?水胺硫磷( B2403含量>

50%)

?蝇毒磷( B2404含量>30%)

?因毒磷( B2405含量>45%)

?对溴磷( B2406含量>

90%)

?保棉磷( B2407含量>20%)

?杀扑磷( B2408含量>40%)

?氯亚磷( B2409含量>

10%)

?威菌磷( B2410含量>20%)

?硫环磷( B2411含量>15%)

?甲胺磷( B2412含量>

15%)

?益棉磷( B2413 )

?扑打杀( B2414含量>50%)

?碘吸磷( B2415含量>

75%)

?磷胺( B2416含量>30%)

?毒虫畏( B2417含量>20%)

?百治磷( B2418含量>

25%)

?保米磷( B2419含量>55%)

?丙胺磷( B2420含量>60%)

?甲基异柳磷( B2421含量

>50%)

?异丙胺磷( B2422 )

?内吸磷( B2423禁用)

?氧乐果( B2424含量>

90%)

?甲基氧化乐果( B2425含量>25%) ?毒壤磷( B2427含量>30%)

?氯甲硫磷( B2428含量>

15%)

?甲硫磷( B2429含量>10%)

?乙拌磷( B2430含量>15%)

?异丙磷( B2431含量>

60%)

?三硫磷( B2432含量>20%)

?乙硫磷( B2433含量>25%)

?氯甲磷( B2434含量>

15%)

?灭蚜磷( B2435含量>30%)

?地安磷( B2436含量>55%) ?保棉丰( B2437 ) ?发果( B2438含量>15%)

?伐线丹( B2440 )

?甲基硫环磷( B2441含量

>90%)

?苯线磷( B2442含量>4%)

?0,0-二乙基-S-(对硝基苯基)磷酸酯

( B2443含量>10%)

?涕巴( B2444含量>60%) ?硫涕巴( B2445含量>65%)

?福太农( B2446含量>15%)

?硫吡唑磷( B2447含量>

20%)

?砜吸磷( B2448含量>95%)

?氨磺磷( B2449含量>80%) ?灭克磷( B2450含量>?敌敌磷( B2451含量>15%)

75%)

? 硫赶甲基内吸磷 ( B2452 含量>80%)

? 艾氏剂 ( B2453 含量>

75%)

? 异艾氏剂 ( B2454 含量105%)

? 狄氏剂 ( B2455 含量>75%)

? 异狄氏剂 ( B2456 含量>

5%)

? 五氯苯酚 ( B2457 含量>55%)

? 五氯酚钠 ( B2458 含量>55%)

? 赛力散 ( B2459 含量>

35%,禁用)

? 西力生 ( B2460 含量>50%,禁用)

? 氰胍甲汞 ( B2461 含量>55%)

? 己酮肟威 ( B2462 含量>

15%)

? 灭害威 ( B2463 含量>60%)

? 灭多威 ( B2464 含量>30%)

? 自克威 ( B2465 含量>

25%)

? 伐虫脒 ( B2466 含量>40%)

? 肟杀威 ( B2467 含量>30%)

? 抗虫威 ( B2468 含量>

10%)

? 沙线威 ( B2469 含量>10%)

? 敌蝇威 ( B2470 含量>50%)

? 腈叉威 ( B2471 含量>

15%)

? 恶虫威 ( B2472 含量>65%)

? 异索威 ( B2473 含量>20%)

? 除鼠磷206 ( B2474 含量>

35%)

? 克灭鼠 ( B2475 含量>20%)

? 杀鼠灵 ( B2476 含量>2%)

? 灭鼠优 ( B2477 含量>

30%)

? 安妥 ( B2478 含量>40%)

? 毒鼠硅 ( B2479 含量>20%) ? 氨基硫脲 ( B2480 含量>

25%)

? 除鼠磷203 ( B2481 )

? 除鼠磷205 ( B2482 )

? 鼠甘伏 ( B2483 含量>

30%)

? 灭蚜胺 ( B2484 含量>15%)

? 地乐施 ( B2485 含量>80%) ? 特乐酚 ( B2486 含量>

50%)

? 地乐酚 ( B2487 含量>40%)

? 溴胺杀 ( B2588 含量>65%) ? 四氟代朋 ( B2589 ) ? 硫酰氟 ( B2590 )

? 氯甲烷 ( B2591 ) ? 溴甲烷 ( B2592 )

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化学结构中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均属于氰化物。一般将其 无机化合物归为氰类,有机化合物归为腈类。 氢氰酸,HCN,别名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 液体。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 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氰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其主要应用于 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此外也可在制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氰根离子在 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

两方面。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在某些镀铜、镀镍工艺中可采用无氰电镀。凡发生氰化氢的工序,应严加密闭,或放在隔离室内局部排风,室内保持负压,防止有毒气体逸出。在进入用氢氰酸烟熏过的仓库时,必须事先通风,并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方可入内。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是指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氰化物在工业活动或生活中的种类甚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一些天然植物果实中(像苦杏仁、白果)也含有氰化物。氰化物的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本文探讨在出现氰化物中毒、泄漏时应如何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的问题。 氰化物中毒 1.接触途径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所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氰化物经皮肤、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2.中毒症状氰化物中毒者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急性吸入氰化氢气体,开始主要表现为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高浓度可立即致人死亡。经口误服氰化物后,开始主要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头昏、前额痛、乏力、胸闷、心悸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抽筋、大小便失禁,最后死于呼吸麻痹。若大量摄入氰化物,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和心跳停止,造成所谓“闪电型”中毒。3.应急处理(1)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2)病人救护立即把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检查中毒者呼吸是否停止,若无呼吸,可进行人工呼吸;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纯氧和特效解毒剂。对中毒者进行复苏时要保证中毒者的呼吸道不被堵塞。如果中毒者呼吸窘迫,可进行气管插管。当中毒者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施行环甲软骨切开术。(3)病人去污所有接触氰化物的人员都应进行去污操作:①应尽快脱下受污染的衣物,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同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至少5分钟,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②若皮肤或眼睛接触氰化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5分钟以上。若其戴有隐形眼镜且易取下,应当立即取下,困难时可向专业人员请求帮助。③如果是口服中毒,应插胃管并

分析化验 分析规程 氰化物的测定

氰化物的测定 方法一硝酸银滴定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CN-含量在0.25~100mg/L间含氰污水中CN-的测定。 2 分析原理 向水样中加入酒石酸和硝酸锌,在pH=4的条件下加热蒸馏,简单氰化物和部分配合物(如锌氰配合物)均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吸收液中的氰离子,生成可溶性的银氰配离子[Ag(CN)2-]。过量的银离子与试银灵指示液反应,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指示终点的到来。 3 试剂和仪器 3.1 试剂 3.1.1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 = 0.01mol/L。(临用前配制) 3.1.2 150g/L酒石酸溶液。 称取15g酒石酸,溶于水后,稀释至100 mL。(有效期六个月) 3.1.3 0.5g/L甲基橙指示液。 称取0.05g甲基橙,溶于70℃的水中,冷却,稀释至100mL。(有效期六个月) 3.1.4 100g/L硝酸锌[Zn(NO3)2·6H2O]溶液。 称取10g硝酸锌[Zn(NO3)2·6H2O],溶于水后,稀释至100 mL。(有效期六个月) 3.1.5 20g/L或40g/L NaOH吸收液。 称取20g氢氧化钠(AR),溶于水后,稀释至1000mL,浓度为20g/L NaOH 吸收液。(有效期六个月) 称取40g氢氧化钠(AR),溶于水后,稀释至1000mL,浓度为40g/L NaOH 吸收液。(有效期六个月)

3.1.6 试银灵指示液 称取0.02g试银灵(对二甲氨基亚苄基罗丹宁)溶于100mL 丙酮中,贮于棕色瓶中,置于暗处,有效期一个月。 3.2 仪器 3.2.1 500mL 蒸馏烧瓶。 3.2.2 蛇形或球形冷凝管。 3.2.3 可调电炉(600W或800W)。 3.2.4 250mL 锥形瓶(用作吸收瓶)。 3.2.5 10mL 棕色酸式滴定管。 4 操作步骤 4.1 氰化氢(HCN)的蒸出和吸收 4.1.1 量取过滤后水样200mL,移入500mL 蒸馏烧瓶中(若氰化物含量较高。可酌量少取,加水稀释至200mL),加数粒玻璃珠。 4.1.2 往吸收瓶(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0mL 20g/L NaOH溶液作为吸收液。 4.1.3 将蒸馏烧瓶、冷凝管、吸收瓶和接引管依次连接,并使接引管下端插入吸收液液面以下。检查各连接部位,使其严密。 4.1.4 从蒸馏烧瓶顶端加入10mL 硝酸锌溶液,7~8滴甲基橙指示剂,迅速加入5mL 酒石酸溶液,立即盖好瓶塞,使瓶内溶液保持红色,打开冷却水,以2~4 mL/min馏出液速度进行加热蒸馏。 4.1.5,当吸收瓶内溶液体积接近100mL 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洗冷凝管和馏出液导管后,取下锥形瓶,用水稀释至100mL 标线处。此即水样的碱性馏出液A。 4.2 空白蒸馏及吸收 按4.1.1~4.1.5操作,用试验用水(200mL)代替样品进行空白试验,得到空白试验流出液B。 4.3 样品测定 4.3.1 于100mL 水样的碱性流出液A中加入0.2mL 试银灵指示剂,摇匀。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时,即为终点,计录用量

氰化物中毒机理及案例分析

氰化物中毒机理及案例 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氰化物中毒机理及案例分析化学结构中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均属于氰化物。一般将其无机化合物归为氰类,有机化合物归为腈类。 氢氰酸,HCN-,别名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氰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其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此外也可在制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方面。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 在某些镀铜、镀镍工艺中可采用无氰电镀。凡发生氰化氢的工序,应严加密闭,或放在隔离室内局部排风,室内保持负压,防止有毒气体逸出。在进入用氢氰酸烟熏过的仓库时,必须事先通风,并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方可入内。 实例1 1983年12月22日下午7时,上海某化工厂电焊工李某(男、21岁)在该厂丙酮氰醇车间对堵塞的管道进行切割时,不慎管内余存的氢氰酸逸出,李某由此而吸入氰化氢气体,致头晕、乏力,进而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经厂内初步急救后送市有关职防专业机构救治,诊断为急性氢氰酸中毒,经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后才渐趋康复。 原因分析:该厂为氰化物化工产品专业生产厂,理应有一套严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严格的防护保障,全体职工更要人人了解氰化物的剧毒性及每天踏进厂区就应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清醒地感到氰化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稍有不慎则生命攸关。但该厂由于管理疏漏,当年仅丙酮氰醇车间就曾二次发生过氢氰酸2人中毒事故。而此次系切割作业前未将管道内氢氰酸残液排尽,并尚未确信已达到万无一失情况下就冒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是指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氰化物在工业活动或生活中的种类甚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一些天然植物果实中(像苦杏仁、白果)也含有氰化物。氰化物的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本文探讨在出现氰化物中毒、泄漏时应如何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的问题。 氰化物中毒 1接触途径 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所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氰化物经皮肤、

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 2中毒症状 氰化物中毒者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急性吸入氰化氢气体,开始主要表现为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高浓度可立即致人死亡。经口误服氰化物后,开始主要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头昏、前额痛、乏力、胸闷、心悸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抽筋、大小便失禁,最后死于呼吸麻痹。若大量摄入氰化物,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和心跳停止,造成所谓“闪电型”中毒。 3应急处理 (1)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 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

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2)病人救护 立即把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检查中毒者呼吸是否停止,若无呼吸,可进行人工呼吸;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纯氧和特效解毒剂。对中毒者进行复苏时要保证中毒者的呼吸道不被堵塞。如果中毒者呼吸窘迫,可进行气管插管。当中毒者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施行环甲软骨切开术。 (3)病人去污 所有接触氰化物的人员都应进行去污操作: ①应尽快脱下受污染的衣物,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同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至少5分钟,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一一是指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 氰化物在工业活动或生活中的种类甚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一些天然植物果实中(像苦杏仁、白果)也含有氰化物。 氰化物——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 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本文探讨在出现氰化物中毒、泄漏时应如何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的问题。 氰化物中毒 1. 接触途径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 所 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氰化物经皮肤、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 2. 中毒症状氰化物中毒者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急性吸入氰化氢气体,开始主要表现为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高浓度可立即致人死亡。经口误服氰化物后,开始主要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头昏、前额痛、乏力、胸闷、心悸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抽筋、大小便失禁,最后死于呼吸麻痹。若大量摄入氰化物,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和心跳停止,造成所谓“闪电型”中毒。 3. 应急处理 (1 )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2)病人救护 立即把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检查中毒者呼吸是否停止,若无呼

氰化物泄露的应急处理

编号:SM-ZD-87700 氰化物泄露的应急处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氰化物泄露的应急处理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水上泄漏的应急处理 氰化物泄漏入水后,首先应当分析其水溶性。绝人多数重金属无机氰化物难溶于水,例如氰化锌、氰化亚铜、氰化汞等;其它类氰化物大都易溶于水,例如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钙、氰化铵、氰化氢等。低分子量的有机氰化物(或称腈类)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例如乙腈能与水混溶,丙腈和丙烯腈也可溶解于水,但丁腈以上难溶于水。工业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以碱金属盐类氰化物、丙烯腈等液态腈类较为常见,这类物质在水中大都能溶解,事故处理较艰难。 在运输过程中,如氰化钠或丙烯腈在水体中泄漏或掉入水中,现场人员应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报警和伤员救护,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现场控制与警戒 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已有有效的堵漏

水中氰化物参数如何正确选择氰化物分析仪器

如何正确选择氰化物分析仪器以及氰化物介绍 来源:北京华信博润科技公司(意大利3S水质分析仪器中国总代理)氰化物是什么?氰化物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如何检测氰化物?为了给大家带来更清澈的水质,北京华信博润小编下面为大家讲讲水中氰化物如何处理?如何检测?利用什么氰化物分析仪器来检测?首先咱们要定义下氰化物概念。 氰化物特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其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叁键相连接。这一叁键给予氰基以相当高的稳定性,使之在通常的化学反应中都以一个整体存在。因该基团具有和卤素类似的化学性质,常被称为拟卤素。通常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无机氰化物,俗称山奈(来自英语音译“Cyanide”),是指包含有氰根离子(CN-)的无机盐,可认为是氢氰酸(HCN)的盐,常见的有氰化钾和氰化钠。它们多有剧毒,故而为世人熟知。另有有机氰化物,是由氰基通过单键与另外的碳原子结合而成。 水中氰化物可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主要来源于电镀废水、焦炉和高炉的煤气洗涤水,合成氨、有色金属选矿、冶炼、化学纤维生产、制药等各种工业废水。水中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对人体的毒性主要是与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失去传递氧的作用,引起组织缺氧窒息。氰化物对水生生物有很大毒性。水体中含氰化物O.lmg/L能杀死虫类,0.3mg/L能杀死赖以自净的微生物,而含0.3?0.5mg/L时,鱼类中毒死亡。人只要口服0.28g左右氰化钾则可致死。氰化物危害极大,可在数秒之内出现中毒症状。当含氰废水排入水体后,会立即引起水生动物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意大利3S-CL-CN氰化物在线分析仪,是一款在线连续采用分析仪器,采用LED光源进行比色法分析测量氰化物浓度。分析仪典型的分析程序被设置在系统内部如:用样品冲洗光学反应池,同时提取一部分样品,加入一种或者多种药剂,例如缓冲液或者掩蔽剂,然后进行第一次测量,作为参考测量值。参考测量值可以消除干扰因素,如样品颜色和浊度,以及从药剂和折射光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在获得参考数值后,增加药剂之后颜色产生变化。样品被混合并预留一定的时间使颜色完全稳定,并进行第二次测量,获得第二次读数。参考测量值与第二次测量值在一定的工艺系数下,被用于计算浓度值。然后反应单元被排空,并被多次冲洗,再进行下一个循环的测量。(点击进行全文阅读)

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凡能在空气中或人体组织内释出氰离子(CN—)的氰化物均可引起急性中毒。急性氰化物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接触较大量氰化物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 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统称为氰类)和有机氰化物(统称为腈类)。无机氰化物多为白色、略带苦杏仁味的晶体或粉末,多易溶于水;有机氰化物多为无色液体。氰化物多为高毒或中等毒性化合物(附件1)。 氰化物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黏膜吸收进入体内。接触氰化物的常见机会有: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氰化物或用氰化物作为原料制造药物、染料、合成有机树脂等;电镀行业如镀铜、镀铬等;采矿业(提取金、银、锌等);塑料、尼龙等高分子聚合物燃烧产物。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调查和处理经呼吸道和皮肤途径中毒的事件现场时,如现场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或者现场快速检测空气中氰化氢浓度高于50mg/m3,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和A 级防护服,并佩戴氰化氢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现

场快速检测空气中氰化氢浓度低于50mg/m3,须选用可防含B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 2890-2009),C级以上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并佩戴氰化氢气体报警器。 调查和处理经口途径中毒事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采集可疑中毒食品样品时,须穿戴工作服、防颗粒物口罩、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 现场救援人员给皮肤污染氰化物中毒病人洗消时,应选用可防含B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C级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以及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危害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方面的建议。 2.2.1 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经呼吸道和皮肤途径中毒事件的调查内容包括中毒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防护条件、接

氰化物废液的处理

含氰废液的危害开展氰化物项目分析需配制氰化物标准贮备液、中间液和使用液。用剩的氰化物使用液和含氰废液都是剧毒。 氰化物能抑制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的呼吸障碍,使呼吸及血管中枢缺氧受损。吸入、口服或经皮肤接触均能引起中毒,所以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毒害生物、危害人类。氰化物即使侵入人体很少量,中毒也很严重。急性中毒时,轻者又黏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压迫感、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上升、气喘、瞳孔散大。重者则呼吸不规则,昏迷,强直性痉挛,大小便失禁,全身反射消失,皮肤黏膜出现鲜红色,血压下降,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急性中毒如急救幸免于死亡,还可能发生许多神经系统后遗症。 含氰废水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工业废水,长期大量排放低浓度含氰污水,也可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而严重威胁供水水源。氰化物是剧毒物质,特别是当处于酸性PH值范围内时,它变成剧毒的氢氰酸。含氰废水必需先经处理,才可排入下水道或溪河中。由于氰化物有剧毒,处理后指标必须绝对达标,若排入水体将造成严重污染,而且氰络合物影响废水的进一步处理,因此首先要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处理后水质测定达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处理。 含氰废水处理方法 含氰废水处理原则:主要是根据废水的来源、性质、水量、氰化物存在形式和氰化物的含量来决定。按处理的原理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化法。在实

际生活中,一般根据是否回收废水中的氰来划分,即: 回收氰化物的方法和破坏氰化物的方法。 回收氰化物法 沉淀净化法沉淀净化法是加拿大Helmo 金矿研制开发的一种独特除氰方法,其原理是在pH =6~7 的条件下,将预先混合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加入氰化废液,使氰化物作为氰化亚铜沉淀除去,废液中的Cu、Ni、Zn 也都随Fe(OH)3共同沉淀,而被除去。最后再加入少量的H2O2进一步脱氰。 破坏氰化物法 氯氧化法 氯氧化法是化学氧化法的一种,它是利用活性氯氧化氰化物,使其分解为低毒物或无毒物的方法。常见的含氯药剂有氯气、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等。它们在水溶液中都生成ClO-,然后进行氧化作用。一般氯氧化法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又称碱性氯化法,该方法工艺比较成熟,应用也最普遍。碱性氯化法适用于水量和浓度均可变的含氰废水处理。具体操作为:在pH≥10 的碱性介质中加入不低于废液中氰化物含量10 倍的漂白粉,经搅拌、缓和均匀后放置2~ 4 小时,使反应完全,氰化物经漂白粉氧化后分解为CO2和N2,达到无毒、无害排放。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pH≥10,以免生成剧毒氯化氰。相关反应原理如下:

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一)

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一) 化学结构中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均属于氰化物。一般将其无机化合物归为氰类,有机化合物归为腈类。 氢氰酸,HCN,别名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 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氰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其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此外也可在制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方面。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在某些镀铜、镀镍工艺中可采用无氰电镀。凡发生氰化氢的工序,应严加密闭,或放在隔离室内局部排风,室内保持负压,防止有毒气体逸出。在进入用氢氰酸烟熏过的仓库时,必须事先通风,并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方可入内。 实例11983年12月22日下午7时,上海某化工厂电焊工李某(男、21岁)在该厂丙酮氰醇车间对堵塞的管道进行切割时,不慎管内余存的氢氰酸逸出,李某由此而吸入氰化氢气体,致头晕、乏力,进而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经厂内初步急救后送市有关职防专业机构救治,诊断为急性氢氰酸中毒,经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后才渐趋康复。 原因分析:该厂为氰化物化工产品专业生产厂,理应有一套严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严格的防护保障,全体职工更要人人了解氰化物的剧毒性及每天踏进厂区就应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清醒地感到氰化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稍有不慎则生命攸关。但该厂由于管理疏漏,当年仅丙酮氰醇车间就曾二次发生过氢氰酸2人中毒事故。而此次系切割作业前未将管道内氢氰酸残液排尽,并尚未确信已达到万无一失情

氰化物应急处置方案

氰化物应急处置方案 氰化物是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其种类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1. 接触途径 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所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氰化物经皮肤、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 2.应急处理 (1)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 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2)病人救护 立即把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检查中毒者呼吸是否停止,若无呼吸,可进行人工呼吸;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纯氧和特效解毒剂。对中毒者进行复苏时要保证中毒者的呼吸道不被堵塞。如果中毒者呼吸窘迫,可进行气管插管。当中毒者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施行环甲软骨切开术。

(3)病人去污 所有接触氰化物的人员都应进行去污操作: ①应尽快脱下受污染的衣物,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同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至少5分钟,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 ②若皮肤或眼睛接触氰化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5分钟以上。若其戴有隐形眼镜且易取下,应当立即取下,困难时可向专业人员请求帮助。 ③如果是口服中毒,应插胃管并尽快给服活性碳,洗胃液和呕吐物必须单独隔离存放。 3.危险特性: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⒋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⒌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

氰化物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六起氰化物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化学结构中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均属于氰化物。一般将其无机化合物归为氰类,有机化合物归为腈类。 氢氰酸,HCN,别名氰化氢,是一种具有苦杏仁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氰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其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此外也可在制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影响两方面。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苦杏仁味,口唇及咽部麻木,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在某些镀铜、镀镍工艺中可采用无氰电镀。凡发生氰化氢的工序,应严加密闭,或放在隔离室内局部排风,室内保持负压,防止有毒气体逸出。在进入用氢氰酸烟熏过的仓库时,必须事先通风,并戴隔离式防毒面具方可入内。 实例1 1983年12月22日下午7时,上海某化工厂电焊工李某(男、21岁)在该厂丙酮氰醇车间对堵塞的管道进行切割时,不慎管内余存的氢氰酸逸出,李某由此而吸入氰化氢气体,致头晕、乏力,进而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经厂内初步急救后送市有关职防专业机构救治,诊断为急性氢氰酸中毒,经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后才渐趋康复。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是指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 氰化物在工业活动或生活中的种类甚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一些天然植物果实中(像苦杏仁、白果)也含有氰化物。 氰化物——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本文探讨在出现氰化物中毒、泄漏时应如何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的问题。 氰化物中毒 1. 接触途径 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所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氰化物经皮肤、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 2.中毒症状 氰化物中毒者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急性吸入氰化氢气体,开始主要表现为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高浓度可立即致人死亡。经口误服氰化物后,开始主要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头昏、前额痛、乏力、胸闷、心悸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抽筋、大小便失禁,最后死于呼吸麻痹。若大量摄入氰化物,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和心跳停止,造成所谓“闪电型”中毒。 3.应急处理 (1)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 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氰化物测定方法

氰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1 概述 方法1 硝酸银滴定法 方法2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方法3 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方法4 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硝酸银滴定法检出限为0.25mg/L,测定下限为0.25mg/L,测定上限为100mg/L。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为0.004mg/L,测定下限为0.016mg/L,测定上限为0.25mg/L。 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为0.001mg/L,测定下限为0.004mg/L,测定上限为0.45mg/L。 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为0.002mg/L,测定下限为0.008mg/L,测定上限为0.45mg/L。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总氰化物 (total cyanide) 在pH<2介质中,磷酸和EDTA存在下,加热蒸馏,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锌氰络合物、铁氰络合物、镍氰络合物、铜氰络合物等),不包括钴氰络合物。 2.2 易释放氰化物 (easily liberatable cyanide) 在pH=4介质中,硝酸锌存在下,加热蒸馏,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和锌氰络合物,不包括铁氰化物、亚铁氰化物、铜氰络合物、镍氰络合物、钴氰络合物。 3 干扰及消除 试样中存在活性氯等氧化物干扰测定,可在蒸馏前加亚硫酸钠溶液(Na2SO3)排除干扰。 试样中存在亚硝酸离子干扰测定,可在蒸馏前加氨基磺酸(NH2SO2OH)排除干扰。 试样中存在硫化物干扰测定,可在蒸馏前加碳酸镉(CdCO3)或碳酸铅(PbCO3)固体粉末排除干扰。 少量油类对测定无影响,中性油或酸性油大于40mg/L时干扰测定,可加入水样体积的20%量的正己烷(C6H14),在中性条件下短时间萃取,分离出正己烷相后,水相用于蒸馏测定。 第一部分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氰化物样品在蒸馏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可作为总氰化物和易释放氰化物分别加以制备。 4 方法原理 4.1 总氰化物:向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二钠,在pH<2条件下,加热蒸馏,利用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能力比与氰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点,使络合氰化物离解出氰离子,并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2 易释放氰化物:向水样中加入酒石酸和硝酸锌,在pH=4条件下,加热蒸馏,简单氰化物和部分络合氰化物(如锌氰络合物)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5 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不含氰化物和活性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5.1 氨基磺酸(NH2SO2OH)。 5.2 磷酸:ρ(H3PO4)=1.69g/mL。

氰化物分析原始记录o

威远县环境监测站(FXJL-04-10) 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样品名称威远河水期例行监测样品性质地表水仪器名称及编号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TU1901 分析项目氰化物任务编号2015ZSZ002 收样日期2015.01.05 分析日期2015.01.05 分析方法及来源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GB7487—87 ( 氰化物)标准溶液浓度: 1.0 (mg /L)波长(λ):638 (nm)比色皿:10.0 (mm)显色体积:25.00 (ml) 标准曲线系列 瓶号0102 1 2 3 4 5 6 7 计算公式: CN-(mg/L)=M/2V M:查曲线值 V:取样体积 取样量 ml 0.00 0.00 0.20 0.50 1.00 2.00 3.00 4.00 5.00 μg 0.00 0.00 0.20 0.50 1.00 2.00 3.00 4.00 5.00 E值 1 0.003 0.003 0.031 0.081 0.158 0.308 0.464 0.601 0.752 2 0.00 3 0.003 0.031 0.081 0.158 0.308 0.46 4 0.601 0.752 3 0.003 0.003 0.031 0.081 0.158 0.308 0.46 4 0.601 0.752 E-E00.000 0.003 0.028 0.078 0.155 0.305 0.461 0.598 0.749 回归方程:a:0.002 b:0.150 r:0.9999 样品编号稀释或浓 缩倍数 取样量 (ml) 加标量 () E 值 E-E0 查曲线值 (ug ) 浓度 (mg/L) 相对偏差 或回收率(%) 备注 (1)(2)(3) 2015ZSZ002-1 10.00 0.003 0.003 0.003 0.000 0.00 未检出 2015ZSZ002-2 10.00 0.003 0.003 0.003 0.000 0.00 未检出 2015ZSZ002-3 10.00 0.003 0.003 0.003 0.000 0.00 未检出 2015ZSZ002-4 10.00 0.003 0.003 0.003 0.000 0.00 未检出 2015ZSZ002-5 10.00 0.003 0.003 0.003 0.000 0.00 未检出 2015ZSZ002-6 10.00 0.003 0.003 0.003 0.000 0.00 未检出 2015ZSZ002-7 10.00 0.003 0.003 0.003 0.000 0.00 未检出分析人复核人室主任年月日 1

氰化物分析方法

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 21.1.1 应用范围 21.1.1.1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游离氰和部分络合氰的含量。 21.1.1.2 多数干扰物可于水样蒸馏时除去。酚含量低于500mg/L时,对本法无干扰。 21.1.1.3 本法最低检测量为0.1μg。若取250ml水样蒸馏测定,则最低检测浓度为0.002mg/L。 21.1.2 原理 在pH7.0的溶液中,用氯胺T将氰化物转变为氯化氰,再与异烟酸-吡唑酮作用,生成蓝色染料,比色定量。 21.1.3 仪器 21.1.3.1 500ml全玻璃蒸馏器。 21.1.3.2 25ml具塞比色管和50ml具塞比色管。 21.1.3.3 恒温水浴。 21.1.3.4 分光光度计。 21.1.4 试剂 21.1.4.1 氰化钾标准溶液:称取0.25g氰化钾(KCN),溶于纯水中,并定容至1000ml。此溶液1ml约相当于0.1mg氰化物。其准确浓度可在使用前用0.0192mol /L硝酸银溶液标定,计算溶液中氰化物的含量,再用0.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0ml含1.00μg氰化物(CN-)的标准溶液。 氰化钾标准溶液标定方法如下:吸取10.0ml氰化钾溶液于100ml三角瓶中,用2%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调节至11以上(一般加入1ml 2%氢氧化钠溶液即可),加入0.1ml试银灵指示剂(0.02g试银灵溶于100ml丙酮中),用0.0192mol /L 硝酸银标准溶液(称取3.2617g硝酸银,溶于纯水,并定容至1000ml,参照氯化物测定18.1.3.2标定。1.00ml相当于1.00mgCN-)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消耗硝酸银溶液的毫升数即为该10.0ml标准液中CN-的毫克数。 21.1.4.2 0.05%甲基橙指示剂:称取50mg甲基橙(C14H14O3N3SNa),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

氰化物废液的处理

含氰废液的危害 开展氰化物项目分析需配制氰化物标准贮备液、中间液和使用液。用剩的氰化物使用液和含氰废液都是剧毒。 氰化物能抑制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的呼吸障碍,使呼吸及血管中枢缺氧受损。吸入、口服或经皮肤接触均能引起中毒,所以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毒害生物、危害人类。氰化物即使侵入人体很少量,中毒也很严重。急性中毒时,轻者又黏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压迫感、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上升、气喘、瞳孔散大。重者则呼吸不规则,昏迷,强直性痉挛,大小便失禁,全身反射消失,皮肤黏膜出现鲜红色,血压下降,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急性中毒如急救幸免于死亡,还可能发生许多神经系统后遗症。 含氰废水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工业废水,长期大量排放低浓度含氰污水,也可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而严重威胁供水水源。氰化物是剧毒物质,特别是当处于酸性PH值范围内时,它变成剧毒的氢氰酸。含氰废水必需先经处理,才可排入下水道或溪河中。由于氰化物有剧毒,处理后指标必须绝对达标,若排入水体将造成严重污染,而且氰络合物影响废水的进一步处理,因此首先要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处理后水质测定达标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处理。 含氰废水处理方法 含氰废水处理原则:主要是根据废水的来源、性质、水量、氰化物存在形式和氰化物的含量来决定。按处理的原理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化法。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根据是否回收废水中的氰来划分,即:回收氰化物的方法和破坏氰化物的方法。 回收氰化物法 沉淀净化法 沉淀净化法是加拿大Helmo金矿研制开发的一种独特除氰方法,其原理是在pH =6~7的条件下,将预先混合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加入氰化废液,使氰化物作为氰化亚铜沉淀除去,废液中的Cu、Ni、Zn也都随Fe(OH)3共同沉淀,而被除去。最后再加入少量的H2O2进一步脱氰。 破坏氰化物法

F HZ HJ SZ ISO 水质 总氰化物和游离氰化物的测定 连续流动分析法

FHZHJSZISO0030 水质总氰化物游离氰化物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法 F-HZ-HJ-SZ-ISO-030 水质—总氰化物和游离氰化物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地下水、饮用水、地表水、浸取液、废水)中浓度(以氰离子计)大于3μg/L的氰化物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法适用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0μg/L~100μg/L。 2 原理概要 总氰化物浓度的测定:络合氰化物在连续流动中被紫外光分解。用一个UV-B灯(312nm)和一个硼硅玻璃分解螺旋管滤掉290nm的紫外光,这样防止硫氰酸盐转变成氰化物。或者使用一个长波的紫外灯,它不会发射290nm以下的光,并配有石英玻璃或聚四氟乙烯的分解螺旋管。pH为3.8时存在的氰化氢在125℃管道内蒸馏时被分离,或使用一疏水膜在30℃经气体扩散分离。然后氰化氢通过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的反应进行光度测定。它与吡啶-4-碳酸和1,3—二甲基巴比土酸反应产生红色染料。 游离氰化物浓度的测定:测定游离氰化物时紫外灯要关闭,在pH为3.8蒸馏分离氰化氢时,在样品流中加入硫酸锌溶液,使铁氰化物以铁氰化锌的形式沉淀下来。 3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 仪器 常规实验室仪器,蒸馏法所用的连续流动分析装置,气体扩散法所用的连续流动分析装置,容量瓶,醋酸铅试纸,吸移管,烧杯,膜滤器,pH值测量装置。 3.2 主要试剂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ISO 3696 所述的一级水,12mol/L, 1mol/L, 0.1mol/L的盐酸,2.5mol/L, 1.0mol/L, 0.1mol/L, 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一水柠檬酸,七水硫酸锌,邻苯二甲酸氢钾,三水氯胺-T,1,3—二甲基巴比土酸,吡啶-4-碳酸,铁氰酸钾,铁氰化钾,氰化钾,四氰合锌酸钾,蒸馏和气体扩散法所用缓冲剂(PH=3.8),硫酸锌溶液(蒸馏法用),光度检测用缓冲溶液,显色剂,抗坏血酸,粉状碳酸铅。 4 过程简述 4.1 采样准备 用氢氧化钠溶液将水样的pH值调至12。采样后尽快分析。 4.2 干扰物的处理 4.2.1 氧化剂 采样后立即处理样品,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测试样品,呈蓝色说明需要处理。加入抗坏血酸,每次加少量,直至样品在试纸上无颜色,然后在每1000mL样品中加0.6g抗坏血酸。4.2.2 硫化物 若样品滴在醋酸铅试纸上表明有硫化物,取比测氰所需量多25mL的稳定的样品,用粉状的碳酸铅处理。重复操作直至处理过的样品溶液不使醋酸铅试纸变黑。用干燥的滤纸将溶液滤至一干燥的烧杯中,用滤液进行分析。 4.3 测试 需校准和做空白实验。 5 准确度与精密度 经多个实验室间饮用水、废水、地表水的测试数据验证,游离氰化物的回收率91%~105%,重现性标准偏差2.50~4.98μg/L,重现性变异系数6.48%~20.3%,重复性标准偏差0.428~0.916μg/L,重复性变异系数1.53%~2.96%。 总氰化物的回收率81%~97%,重现性标准偏差3.91~16.2μg/L,重现性变异系数8.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