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最新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5.2 世界近代经济文明(新课标)

2011最新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5.2 世界近代经济文明(新课标)

2011最新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5.2 世界近代经济文明(新课标)
2011最新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5.2 世界近代经济文明(新课标)

第2讲世界近代经济文明

【核心要点突破】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14-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欧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增加资本原始积累。正是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决定了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扩大了商业贸易的范围,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其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的殖民活动,欧洲带来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完成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英、法、荷的原始积累;再次,充斥欧洲市场的黄金白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沉重打击了那些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阶级,而新兴资产阶级则获得更多的暴利;最后,更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所有这一切,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史论对位: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2)它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型开始出现。(3)自新航路开辟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4)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典题训练】

(2010·山东文高考)(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解析】第(1)题是开放性命题,答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佳的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第(2)题“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就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第(3)题是借鉴了上海高考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个短文,考查学生全球史观,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

【参考答案】(25分)(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人文主义倡导冒险精神;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分)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0分)

评分标准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西葡是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两个国家。他们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这就使它们的殖民活动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的色彩。两国的殖民扩张活动基本上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其移民远征队伍的组成是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其中贵族起着主导作用。被征服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按照宗主国的制度设立的。西葡的殖民掠夺虽然给它们带来了巨额财富,但是,这些财富没有在其国家内转化为资本,并未用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而是用在封建统治阶级和社会享乐消费上去了。由于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结果西葡衰落下去。

荷英等国从西葡的海外掠夺中得到实惠日益发展壮大,开始挑战它们的商业和殖民霸权。商业垄断公司是英、荷及法国进行海外殖民的基本组织形式。这些商业垄断公司,是由私人集资建立的,按照资本的原则营运,通常还从本国获得极为广泛的权利。有些公司还有权宣战媾和,管理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大量货币财富,既是近代殖民活动的动因,也是殖民活动的基本特征。

史论对位: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1)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2)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3)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

【典题训练】

(2010·上海高考)从分散到整体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问题:(15分)

(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分)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

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3分)

【解析】第(1)题比较简单,主要是解读这幅地图,确认A、B两处的大体位置,再联想到曾经在此辉煌的文明,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美洲印第安文明或玛雅文明。第(2)题首先要明确时间:1500---20世纪初;过程:由分散到整体;内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然后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美(独立战争)、法资产阶级革命;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最后,组织答案要时间准确,按阶段叙述且成结构。

【参考答案】(1)答案1:A一两河流域或美索不达米亚;B一美洲印第安文明或玛雅文明。(2分)

其他答案:两者颠倒或其他区域的文明。(0分)

(2)史实(10分)

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了新航路,进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人类社会开始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转折。17-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美相继爆发政治革命,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社会的来临。政治与经济革命巩固并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其他地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答案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性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早期殖民扩张、英国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德国统一、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的具体内容。

其他答案。(0分)

组织(3分)

答案1:时间准确,按阶段叙述且成结构。(3分)

答案2:以上三要素缺一。(2分)

答案3:只具备以上某一要素。(1分)

其他答案:(0分)

【典题训练】

(2010·天津高考)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提取图片重要信息“1851年伦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故①、③、④符合题干要求。而②与题干无关。故正确选项为C项。

【高考真题探究】

1.(2010·海南高考)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

【命题立意】本题要求考生在材料与结论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重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来归纳、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C。材料中“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由此可以判断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都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

2.(2010·江苏高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

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命题立意】本题以英国棉纺厂的发展数量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概括历史发展本质的能力,把握工业革命发展的关键因素。

【规范解答】选B。从题干上看,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正是工业革命的重要表现之一。A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只是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根本性的因素,且有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动力和产品流通等其它问题。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机器使用所需要的动力问题,而蒸汽动力正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由此判断B正确。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在1825年修建的,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D两项都不正确。

3.(2010·安徽高考)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命题立意】本题以平均关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A。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排除B、C两项。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正确选项为A项。

4.(2010?广东高考)(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7分)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不同时期英国和美国的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来考查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问题。

【规范解答】解答本题要注意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关系,同时要注意经济危机会影响一国的经济政策包

括进口税率等问题。

【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由材料一中“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可以知道,英国由于工业革命,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产品增多,因此要求自由贸易。(2)根据材料二,1926年1985年美国的进口税率不断的下降,只是在1931年迅速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929年之前美国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是在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提高了关税。在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经济霸主,倡导成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所以关税就逐渐降低。

(3)区域一体化组织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专题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1.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2.(2011·聊城模拟)五百多年前,欧洲一批航海家开始冒险的开辟新航路,而今天美洲越来越多的足球

运动员带着梦想踏上欧洲的联赛赛场,他们登陆首选的落脚点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简称西甲),那么从历史渊源上看,主要是因为()

A.西班牙联赛水平高,同时上缴税费额度最低,使自身特长和收入得到最大体现

B.西班牙一直都尊重美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主权完整,赢得美洲人的好感与向往

C.哥伦布发现新火陆至今,两地形成共性语言、信仰等,登陆西甲可以减少很多障碍

D.两班牙距离美洲最近,同时西班牙又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登陆砖甲是最大的荣耀

3.以下地图,与哥伦布对地球的认识最为贴近的是

4.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

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C.城市化的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5.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活动的主要意义是

A、为西欧的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

B、使地中海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C、有利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有利于海上交通的发展

6.(2011·临沂模拟)1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1500

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这种现象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7.“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

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

D.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8.在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开幕前夕,西班牙邮政部门发行了四枚纪

念邮票(见下图),画面分别为曾经举办过世界博览会的城市。能够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邮票是

A. B. C. D.

9.1839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

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有历史学家说,19世纪上半叶是英格兰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导致当时英国犯罪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拜金主义盛行 B.工业革命迅速推进

C.法律制度不健全

D.城市化进程加速

10.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

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11.下列图片对农业文明难过和工业文明的情景作了很好的比较。关于这两种文明的说

法正确的是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农村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A、相对工业文明的喧嚣,恬静的农耕文明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B、两种文明的生产动力相同

C、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

D、工业文明促进了社会生产,使人们生活自给自足程度进一步加深

12.19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是这样评价该名人所研制的成果的:“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里的“它”是指该名人研制的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13.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松县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艾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友

②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李克尔梅在远洋轮船包厢里订了上海的旅馆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科技成果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利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哪一项

A B C D

15.(2011·吉林模拟)有史学家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第二次工业

革命具有不同于后者的显著特点。这些显著特点包括()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②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吸取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④重化工业部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希腊,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

材料二一战中,英国妇女参加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1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

材料三 1920年美国通过19条宪法修正案,给予妇女选举权。在美国选举中,民主党得到多数妇女的支持。美国的女权运动浪潮兴起。

材料四三幅有关妇女的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不完整的公民权”指哪些权利不完整?(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英国和美国妇女取得了什么政治权利?是在什么背景下取得的?(4分)(3)从材料四的第一幅图片看,妇女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角色变化?(4分)(4)综合材料二、三和材料四,工业革命对妇女地位产生了什么样的历史影响?(6分)

17.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材料二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三 1768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机器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

——《世界文明史》中册

材料四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受到侵蚀……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次大陆初步确立起来。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10分)

(2)根据材料三,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指出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5分)

(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原则(制度)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

因。(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可以看出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要求,把世界联为一体的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的殖民扩张。东西方的借鉴学习和正常的文化交流早就存在,但并没有能把世界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宗教思想传播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而且也早就存在。

2.C

3.C 解析:哥伦布所处时期,地圆说已较广泛为人民所接受。

4.B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而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两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最终得以形成,而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又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故B项为最佳选项。

5、C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意义是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ABD都是片面的。

6.D

7.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它是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的宰割、奴役紧密相联的,这种联系的加强意味着西方列强对亚非拉广大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控制。因此这是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

8【解析】 D 。本题对世博会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考查。四枚邮票反映了历届世博会中比较著名的城市标志建筑物。A项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太阳之塔;B项是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原子塔;C项是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埃菲尔铁塔;D项是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故选D, 1851年伦敦世博会集中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上半叶正是工业革命在英国迅速推进的时期,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赤贫与暴富并存,导致盗匪肆虐。

10.C 解析:材料中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都是近代历史上重要的改革,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把握三个历史事件的共性。

11、C 解析:A错,我们的终极目标不可能是农耕文明;B错,工业文明的生产动力优于工业革命的动力。D也错,工业文明不可能使自给自足程度加深。

12【解析】关键词“机械动力”,故选A。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②③④分别正确地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石油化工、通讯、交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14.C 汽车是第二次革命的科技成果,并且今天我们依然在利用汽车。A、B两项都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5.A

二、非选择题:

16【解析】本题以近现代妇女地位的提高为主题命制。本题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构建了一个新的答题平台,注意材料信息的运用。第(1)题从政治、经济权利的角度回答为什么不完整;第(2)、(3)、(4)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整合分析回答。

答案:(1)政治上的选举权(妇女不能参加公民大会,不能参与选举),经济上的支配权。

(2)选举权。工业革命背景下取得的。

(3)当家庭主妇,带孩子。后来参加户外与社会活动,变成社会成员。

(4)政治上取得选举权,争得了与男子相等的权利;妇女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工厂,女工成为工薪阶层;家庭主妇的责任和工作负担减轻;计划生育能使妇女安心工作;教育之门向妇女敞开;参加户外经济活动。

17【解析】第(1)题,注意设问要求,要从政治(确立代议制)、经济(工业革命)、科学(力学体系)三个方面概括英国的进步之处;第(2)题,结合材料三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即可;第(3)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工业革命后,英国倡导自由贸易原则,然后结合英国实力变化分析原因。

答案:(1)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经典力学体系确立,近代科学体系形成。

(2)发明水力纺纱机;首创工厂制。

(3)从垄断贸易原则(制度)转变为自由贸易原则(制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其他国家无法与之“自由”竞争。

【备课资源】

高考题库

1.(2010·海南高考)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解析】选D。阅读材料可知:虽然这位英国女工“暂时不再贫穷了”、“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但是,“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故D项符合材料表述,B、D两项不符合材料叙述;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09·江苏高考)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条件,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世纪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航海和造船技术落后是人类文明范围狭小的主要原因,C正确。

3.(2009·广东高考)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选D。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旨在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提供的论据是世界联系的加强及资本、人口、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这些都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和表现。

4.(2009·宁夏高考)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上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解析】选B。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意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产量和投资额都是增长的,这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5.(2008·广东高考)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解析】选B。在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殖民掠夺,其中黑奴贸易是重要的表现,因此才有“乌木”买卖之说。

6.(2008·海南高考)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能建立起与所学知识的正确联系。题干信息强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应选C。

7.(2010·北京高考)(28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

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

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

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图12英国煤产量增长图(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解析】第一问根据图示直接概括即可;第二问可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

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的变化需求作答(木材等传统能源——煤)。

(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精品题库

一、选择题:

1.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 )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④推动商品输出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要求站在西方人立场上评价哥伦布。西方人认为哥伦布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和传播了天主教,值得肯定和尊敬。

2.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两国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一个拿走了东方,另一个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由此开创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这两个国家是( )

①西班牙②葡萄牙③英国④法国⑤荷兰

A.①②

B.①③

C.③⑤

D.④⑤

【解析】选A。从题干时间看,正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葡萄牙、西班牙率先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3.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的地名,如“新尼德兰”等。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

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结果

C.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美国独立战争后新兴城市的兴起

【解析】选A。注意时间限定条件“16~18世纪”、地点限定条件“美洲大陆”和内容限定条件“新XX”等,结合史实可知,此时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进行殖民扩张,以欧洲的原有地名加“新”为现有地点命名。

4.有文献记载“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 )

A.有可能,因为那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活动

B.完全可能,因为那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C.完全可能,因为那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了统治地位

D.完全不可能,因为那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解析】选B。注意把握题干中的时间“17~18世纪”,这一时期,随着新航路开辟,国际贸易得到迅速发展,银行业的发展正是迎合了这种需要,故选B。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大规模的海外探险活动是在15世纪,排除A;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确立统治地位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排除C;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也需要发展银行业,排除D。

5.(2009·仪征模拟)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很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向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材料和准确记忆史实的能力。据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B、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8四川资阳一模,24)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此材料可说明( ) A.商鞅变法十分彻底 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秦国重视招揽人才 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错误;军功爵制是指论功行赏,题目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体现出秦国重视招揽人才,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贵族势力大小变化,故D项错误。 2.(2018河北承德联校期末,3)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由此可以推知( ) A.内史是秦高级教育官员 B.内史有特殊的地位 C.秦朝皇帝任免各级官吏 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 ,无法得出是高级教育官员,故A项错误;内史掌管秦朝国都即咸阳,位同九卿,地位比较特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皇帝对官员的任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内史管辖咸阳,并不是对所有地方的管辖制度,故D项错误。 3.(2018广西桂林期末,2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太尉虚设是巩固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基本稳定,故D 项错误。

2011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历史“公式化” 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 近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四川)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2012年5月山东省德州市二模)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3.(2011年4月大同市一模34题)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琐》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2011年4月豫北七校联考29题)1787年宪法生效后,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有() ①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2011年海南高考14题)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6.(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一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曾直接得益于A.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掌握我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来源:ks5u]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但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4)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方法】 1.讲述; 2.根据历史资料讨论问题; 3.启发式教学。 【教学内容】 1.中国原始农业 (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精选课件)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

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1 世界近代史—走向整体的世界

专题十一整合训练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到过亚洲的航海家是() ①迪亚士 ②哥伦布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西班牙、英国、法国 B. 意大利、法国、荷兰 C. 英国、意大利、荷兰 D.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开始进人欧洲市场……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 C.引发了殖民扩张 D.促进了工业革命发生 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冲突 6、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7、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8、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的统治》中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A.殖民扩张的残暴B.种植场主的虚伪C.英荷之间的矛盾D.垄断组织的扩张9、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规定直接导致英国( ) A.物价迅速上涨,冲击了国内封建生产关系 B.打击荷兰势力,促进航海和工商业发展 C.国力迅速增强,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海外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10、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1 .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剪报、

最新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高考历史的答题模板详解.doc

高考历史的答题模板详解 高考历史的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2020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2020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部分).docx

. 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 ★世界近代史与近代化 1、世界近代史是指:公元14 世纪~ 1917 年,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近代化:即现代化。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经济上: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思想上: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自由化、科学化) 政治上: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民主化、法制化) ★世界近代史教材内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世界近代文学艺术 ★世界近代史阶段划分 (1)14世纪~ 18 世纪:手工工场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18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3)19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初: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手工工场时代

【阶段特征】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人的解放;人类社会从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 【大事件】 ⑴经济:新航路的开辟(15、16 世纪) ⑵文化:文艺复兴( 14~ 17 世纪)宗教改革(16世纪) 近代自然科学(哥白尼、伽利略) (二)、17-18 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阶段特征】 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大事件】 ⑴经济: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17~ 18 世纪) ⑵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 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 1789 年~ 1794年) ⑶文化:牛顿经典力学体系(1687 年)启蒙运动(17~18世纪) ★蒸汽时代: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中期 【阶段特征】 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总复习:历史一轮复习技巧 一、历史学科一轮复习的重点内容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中国的政治和外交;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近现代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 世界史部分: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近代埃及、俄国、日本的改革;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近代以来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二、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1、以通史构建历史的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解读和运用训练 一轮复习以通史的体例进行复习,把握历史的时序性,和重要的历史阶段特征。由原来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转变为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等方面强化记忆。把历史知识放在

历史的阶段特征中进行理解和记忆。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试着理清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教材进行整合,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顺序对知识点进行综合梳理,以保证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2、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内容,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学科本质 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同学们在一轮复习中要依托于教材,切忌死记硬背,要充分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扫清知识死角,把教材吃透,把书本读厚。历史学科在命题时越来越回归历史学科本质,通过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教材的研究,加强历史探究问题的能力,回归历史学科本质。 3、加强重点题型的训练,总结常见题型的分析思路 在题型训练的过程中,突出关注高考四项基本能力,尤其强化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能力训练。学会变换历史场景,把握历史的细节,学以致用。在复习完每一章节或单元后,应精选一些思维含量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进行适量训练,使自己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在选择题的练习中,一要注意审准题干,扣住关键词语,看清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二要推敲四个选项,不仅要弄清应选项的应选原因,而且还要明白非选项的不选原因,力求达到解答一道选择题,

(完整版)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

如何审题 历史非选择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何脱离基础知识而空谈技巧的做法都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首先是一个知识问题,其次才是解题方法问题。当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做题技巧,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审: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设问仔细审读,明确题目要求。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 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⑴简述: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虽说是 “简”,但答题时要所涉及的“要点”还是多多益善。(点到为止,但“点”要全面。) ⑵说明:解释清楚,解说明白;证明,论证。 (作为问答题提示语,一般取前者,下同。) ⑶指出:(用浅显的语言或专业语言)指点出来。 ⑷阐述:阐明陈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⑸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扼要。 ⑹简析:简要分析。分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 ⑺简评:简要评价。评价指衡量评定人或事物 的价值或作用(解题时常用辩证法)。 ⑻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的形式有横向比较(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和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 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 ⑼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等。 ⑽评述:评论﹑叙述。对历史“小论文式”试题而言,一般要叙述观点、论证观点、评价观点(表明态度)。 3.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 4.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例: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12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 分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宏观概要 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阶段。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20世纪以来的整体世界的发展,经济文明上,表现在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政治文明上,表现在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精神文明上,表现在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出现。 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 阶段特征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这一时期政治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经济上,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知识整合 一、一战后的世界(1917~1929年) 1.政治 (1)俄国十月革命:①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②1917年4月,列宁提出“四月提纲”,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③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④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苏联建立:1922年。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de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de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de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de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de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de段和不同de句上标出不同de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de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de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de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de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de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de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de特点是比较de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de关系,然后按设定de项目之间de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de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de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de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de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de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de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de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de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de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de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de解题思路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世界现代史:06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哈姆雷特》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西风颂》 【考点】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项;《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排除A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期特征是强调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故事背景模糊不清等,排除B项;《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更强调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排除D项。 【答案】C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内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战后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通过这材料却发现,不同时期对这本书添加了不同的内容,如“1901年译”的加上了“鉴于“为奴之势逼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突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与北洋齐名的清南洋大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对西洋记者莫里逊对南北方的评论愤懑不已,决定亲自带领众记者参观他创办的企业。这个企业的性质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C.官办企业 D.中外合办企业 2、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3、晚清时代的江苏南通有一位科举状元在甲午战争后毅然挂冠从商,积极投资实业,后被誉为“状元资本家”。这个人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謇 C.孙中山 D.詹天佑 4、小说《春蚕》中描写道:“她(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以后,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小火轮成为通用的交通工具 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48669101.html,] 5、“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来源:学*科*网Z*X*X*K] 6、设想你是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7、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48669101.html,] 8、右图是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剧照。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9、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中国民族工业,则“秋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