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00370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00370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00370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00370

2018年10月自考00370刑事证据学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刑事证据学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70)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在每小J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法定证据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从立法上来看,最早确立自由心证的国家是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意大利 3.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 A.由检察院重新收集证据 B.不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C.由法院裁量是否作为定案依据 D.视案件而定是否作为定案依据 4.检查的对象是 A.案件现场 B.犯罪嫌疑人 C.物品 D.尸体 5.如果缺少刑事证明,审判将失去 A.原则和方向 B.标准和动力 C.依据和根基 D.准则和目的 6.传统广义的“大证明”观,将当事人承担的责任称之为 A.证明责任 B. 举证责任 C.收集责任 D.鉴定责任 7.无可争议的、审判人员履行职务都应当知晓的事实是 A.司法认知 B.预决的事实 C.程序事实 D. 众所周知事实 8.被告人能够承担证明责任的案件是

A.自诉案件 B.公诉案件 C.反诉案件 D.追诉案件 9.当没有相反证据出现时,法律推定推出的事实就成为 A.已知爵实 B.基础事实 C.案件事实 D.法律事实 10.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须通过一系列 A.事实 B.政策 C.判例 D.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有 A,结果无科学性、可靠性 B.以“神灵显示”作为标志 C.与古代实行的弹劾式诉讼制度相适应 D.与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带有一定的科学性 E.适应了奴隶主阶级借助神威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 12.在证据法的价值体系中,最基本的价值包括 A.自由 B.法治 C.秩序 D.公正 E.效率 13.广义证明观的刑事证明主体包括 A.公安机关 B.检察院 C.法院 D.当事人 E.证人 14.刑事证明对象的客观方面主要包括 A.时间 B.地点 C.手段 D. 行为 E.后果 15.“谁主张、谁负责”规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A. 主张方举出证据 B. 证明后的实证 C. 证据符合证明程度要求 D.承担责任方承担败诉责任 E.举证责任在于举 16.逮捕需具备的条件包括 A.立案条件 B.证据条件 C.罪贲条件 D.供述条件 E.社会危险条件 17.我国原始证据优先规则适用于 A.物证 B.人证 C.鉴定意见 D.勘验笔录 E.书证 18.非法证据排除的作用有 A.保障宪法性权利 B.阻吓违法取证 C.维护司法纯洁 D.维护司法程序正义 E.避免冤假错案

2014年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

2014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戊烷 B. 戊醇 C. 戊烯 D. 乙酸乙酯 8. 9.2 2 2 2 H2O2 + I?→H2O + IO?慢; H2O2 + IO?→H2O + O2 + 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速率与 I?的浓度有关 B. 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活化能等于 98 kJ·mol?1 D. (H2O2)= (H2O)= (O2) 10.W、X、Y、Z 均是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X2?和Z-,Y+和 Z-离子具有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 单质沸点:X>Y>Z C. 离子半径:X2?>Y+>Z- D. 原子序数:X>Y>Z 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时溴酸银的K sp 约等于6×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1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少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13.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与可溶性钡盐均可以生

自考刑事证据学手机版小抄

1.勘验,检查笔录:是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和审判人员,对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的实际状态进行勘检,检查所制作的实况记录。 2.勘验,检查:是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和审判人员根据报案和有关线索,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观察,勘验或检查,从中发现,提取和固定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痕迹和物品的一种诉讼活动。 3.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或电子计算机存储的资料以及其他科技设备与手段所提供的有关案件的信息。 4.被害人陈述:是指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就其遭受侵害的情况及其他案件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叙述和控诉。 5.控诉证据:是指那些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或者应当对其加重处罚的证据。 6.原始证据:是指从直接来源或最初来源获得的第一手证明材料。 7.传来证据:是指离开了第一来源,从其他方面获取的经过了转手,传抄的第二手或第二手以上的证明材料。 8.鉴定结论:是由有关专家对诉讼中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检查测定以后,所出具的结论性书面意见,又称“鉴定人的意见”。 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受刑事迫诉的人,就有关案件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供认,辩解和陈述。10.实物证据:凡不是以人的言词,意见为其表现形式,而是以各种实物,痕迹,图形,符号等载体和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状况为表现形式的证据,都是实物证据。

11.法律推定:是指对某些情况不明或者确实不可能查清的事项,由法律规定某种程序,来推断该事项的“有”或“无”,即由立法者根据事物间的常态联系通过立法明文规定的推定。 12.证据保全:是指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为了使已经发现和收集到的证据材料,不致由于自然或者人为的原因而发生变形,变质,混合,调换或者灭失,而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提存,固定并妥为保存的诉讼活动。 13.诉讼证据的排列组合:就是将已经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材料,根据办案的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形成对所要证明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一组相应的证据。 14.刑事诉讼证据:刑事诉讼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收集的,或者由辩护律师,自诉人等依法提出的,用以证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15.刑事证据: 16.补强证据;是指用以增强另一证据证明力的证据。 17.证据能力:又称为证据资格,是指哪些事实和材料则不能成为证据,也就是要解决证据是否可以采信的问题。18.推定:是指在司法证明中,以已知的事实为基础,根据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规律,推导出另一事实的带有假定性质的判断。 19.证据规则:指为了规范证明行为而确立的公安,司法机关与诉讼参与人在收集证据,判断证据,采用证据时必须遵守的一系列程序性准则。

《刑事证据学》历年真题全套试题

2.1 00370刑事证据学真题及答案(2004年4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 1.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是[ D ] A.客观性、关联性、直接性B.主观性、直接性、合法性 C.主观性、关联性、合法性D.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证人的是[ B] A.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B.承办本案的司法人员 C.年幼的人D.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3.以下关于被害人陈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被害人陈述都是直接证据 B.被害人死亡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替他提供被窖人陈述 C.被害人陈述作为诉讼证据,可以包括严惩犯罪分子的要求 D.被害人陈述是一种独立的证据 4.有权指定医院对精神病进行医学鉴定的是[ ] A.省级人民政府B.省级公安机关C.省级人民检察院D.省级人民法院 5.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侦查实验。有权批准侦查实验的是[ ] A.公安局长B.刑警队长C.派出所所长D.检察长 6.在侦查阶段,有权依法主持勘验、检查工作的人员应当是[ ] A.鉴定人B.侦查人员C.法医D.侦查机关聘请的专家 7.依法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侦查机关将其退还邮电部门的时限是[ ] A.7天以内B.5天以内C.3天以内D.24小时以内 8.某项证据可以证明被告人没有作案时间或不具有作案的条件,该项证据属于[ ] A.“法定减免型”辩护证据B.“酌情减免型”辩护证据 C.“直接否定式”辩护证据D.“釜底抽薪式”辩护证据 9.在以下关于言词原则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言词原则即直接原则 B.言词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定案时必须具有言词证据 C.言词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诉讼原则 D.言词原则要求诉讼必须以言词方式进行 10.下列各事项中,属于刑事诉讼中无须证明的事项的是[ ] A.证据材料B.程序法方面的事实 C.预决的事实D.实体法方面的事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英美证据法中的证据可采性规则包括[ ] A.相似事件或类似事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B.当事人的品格通常不得作为认定案情的证据 C.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可采性 D.传闻证据不具有可采性 E.证人对案情所发表的“意见”,一般不得采用为证据 12.下列各项证据中属于物证的有[ ]

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 大纲卷 化学部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 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 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 P H, —定会使结果偏低 A . SO 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 KMnO 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 .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 NaOH 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D. 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 KCl 和KI F 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2.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lmol Fel 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3. B . C. 2 L0.5 molLL ,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N A 1 mol 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 N 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 42 g 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 6 N 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

NiOOH +H 20+e —T NiQHL+OH- 6.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向 Ba(OH)2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a 2++2OH +2H ++ SO42"=BaSQ J +2H2O B.酸性介质中 KMnO 4 氧化 H 2O 2 : 2MnO 4"+5H 2O 2+6H 十二 2Mn^+5O 2 +8H 2O C.等物质的量的 MgCl 2、Ba(OH )2 和 HCI 溶液混合:Mg 2++2OH "= Mg(OH )2 J B .电池的电解液可为 KOH 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 MH +OH —T +H 2O + M +e- D. MH 是一类储氢材料, 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NmOR 容液、浓H2EO4 洗气 B NKjCXaq) F 眉 NmOR 容液 过痣 C C12(S ) H% 饱和食盐水、浓出$04 洗气 D Ha2CO3Cs) NaHCO3(s) —— 灼烧 5.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选项以表格内容为准) 被提纯的物质: A. () CO(g);杂质:CO 2(g);除杂试剂:NaOH 溶液、浓H2SO4除杂方法:洗 B. 被提纯的物质: NH4CI(aq);杂质:Fe 讥aq);除杂试剂:NaOH 溶液;除杂方法:过滤 C. 被提纯的物质: Cl2(g);杂质:HCI(g);除杂试剂:饱和食盐水、浓 H2SO4除杂方法:洗 D. 被提纯的物质: Na2CO3(s);杂质:NaHCO3(s);除杂试剂:无;除杂方法:灼烧 A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2018年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及答案 1.证据规则的特点 1)适用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 2)对刑事诉讼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3)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4)是程序性准则 2.确立证据规则的意义 1)有利于司法公正 2)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3)有利于推进庭审方式的改革 4)有利于规范和监督执法行为5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 3、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由 1)是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维护法制统一的需要 2)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和保障人权的需要 3)有利于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4)有利于防止冤假错案 4、确立传闻证据排除的理由 1)传闻证据有可能失真 2)对传闻证据无法在法庭上当面质证,违背了交叉询问规则和直接言词原则 5、确立意见证据排除的理由

1)证人的职责应是将其感知和感觉到的客观事实提供法庭,以便法官对具体案情进行审查和判断 2)一般证人的推断意见其可靠程度低,无助于查明案件真相 6、确立补强证据排除的理由 1)需要补强的证据虚假可能性较大的证据 2)确立补强证据规则有利于克服口供至上的错误观念,也有利于防止刑讯逼供 7、证人证言的意义 1)可能成为指认证据的直接证据 2)证人提供的许多情况有助于侦查破案和证实犯罪 3)可用于验证其他证据的真伪 8、被害人陈述的意义 1)指认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 2)提供线索,证实犯罪 3)核实案情排除伪证 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1)口供在侦查阶段的意义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自首、坦白、交代其罪行的供述,有助于缩小侦查范围,迅速查明案情也有助于及时发现错、漏现象,从中发现新的线索 2)口供在审判阶段的意义在审判阶段,可用被告人的口供同其他证据比对,互相印证,有助于司法机关客观地分析案情,作出正确的结论。被告人的口供经查证属实的,可以用作案情的直接证据

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1及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40页)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40页) 绝密★启用前 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理 科综合能力测试 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Al —27 P —31 S —32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 2O 的产生停止 B. 2CO 的固定加快 C. ATP/ADP 比值下降 D. NADPH/NADP +比值下降 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5. 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 2Ⅰ和4Ⅰ必须是纯合子 B. 1Ⅱ、1Ⅲ和4Ⅲ必须是纯合子 C. 2Ⅱ、3Ⅱ、2Ⅲ和3Ⅲ必须是杂合子 D. 4Ⅱ、5Ⅱ、1Ⅳ和2Ⅳ必须是杂合子 6. 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 病毒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C. 水稻和病毒V 是互利共生关系 7.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 A. 戊烷 B. 戊醇 C. 戊烯 D. 乙酸乙酯 9. 已知分解1 mol 22H O 放出热量98 kJ 。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22H O 分解的机理为 222I O H O I H O --??→++ 慢 2222IO O O O I H H --??++→+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刑事证据学真题

全国2018年4月自考刑事证据学真题 课程代码:003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标志是() A.客观性B.关联性 C.合法性D.可采性 2.与弹劾式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罪从供定证据制度 3.英美证据规则规定的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 A.盖然性占优势B.有合理根据 C.无合理怀疑D.证据确实充分 4.书证的特征主要有() A.物质性、思想性、确定性B.客观性、思想性、确定性 C.物质性、思想性、间接性D.客观性、思想性、特定性 5.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不享有 ...的诉讼权利是() A.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B.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C.参加法庭辩论的权利D.上诉的权利 6.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法定程序表述正确的是() A.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B.讯问应一律在侦查机关进行 C.对于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在其被拘留后的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讯问 D.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应当派员在场 7.属于办案人员对证据在诉讼中证明作用的一种判断,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原来的判断可能得到证实也可能被推翻的证据可分为() A.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B.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C.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8.属于言词证据的是() 1

A.鉴定结论B.勘验、检查笔录 C.视听资料D.书证 9.不属于 ...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是() A.有关犯罪事实B.被告人的一贯表现 C.程序法事实D.推定的事实 10.首次在立法中体现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是() A.意大利《宪法》 B.《世界人权宣言》 C.《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刑事诉讼纲要》 D.法国《人权宣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刑事证据定义的核心内容是主要强调刑事证据() A.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B.是确信争议事实是否存在的原因 C.必须依法收集和依法提出 D.应当是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 E.是认定某一待证事实的方法 12.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规则主要有() A.非法证据排除规则B.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C.意见证据排除规则D.最佳证据规则 E.补强证据规则 13.英美法系国家关于证人能力或证人资格的证据规则有() A.证人必须按照严格的形式宣誓 B.证人不能与本案的诉讼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 C.当事人有权要求法庭传唤其认为必要的证人出庭作证 D.法庭必要时可以强制证人出庭 E.反对强迫自我归罪 14.鉴定结论的特点包括() 2

2014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第I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AL27 P31 S32 Ca 40 Fe56 Cu64 Br 80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5.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2014年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的细胞连丝具有物资运输的作用 B. 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 A 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 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 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讲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 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数分别 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 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 只有水分交换则 A.试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素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氨键链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 TP所需的反应物

最新刑事证据学 自考 笔记

绪论:刑事证据学的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 1、证据问题是各类诉讼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仲裁、调解以及纪律检查、各种奖惩中核心问题。 2、证据是诉讼的灵魂,是司法公正的保证。 3、证据学:诉讼证据学,又称证据法学,它是以各类诉讼中的 证据位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 4、刑事证据学是以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证据制度的规定 (二)刑事诉讼实践中运用证据的实践经验 (三)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刑事证据制度 (四)当今各国的刑事证据制度 (五)辨析各式各样的刑事证据理论 5、刑事证据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犯罪侦查学,法医学 6、对于刑事证据学的研究,必须切实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 7、刑事证据学的研究方法 (一)精通法律规范,弄清基本原理(二)理论联系实际,在弄清疑点、难点上多下功夫 (三)博览群书,参照比较(四)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第一章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属性 1、证据:即证明之根据。 2、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争议案情的已知事实与表现其内容的

法定形式的统一。 3、刑事诉讼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安、司法机关依 法收集的,或者由辩护律师、自诉人等依法 提出的,用以证明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有关案件实 施情况的一切事实。 这一定义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刑事诉讼证据依法收集和依法提出。 第三,刑事诉讼证据应当是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4、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受到实践的限制,受到条件的制约, 受到法律的约束 5、实践是检验证据真实性的最终标准。 6、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7、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刑事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 实。反之,任何想象、猜测、分析、估计、推断、梦呓、卜以及来源不清的道听途说等并非客观存在的事实,都不能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8、客观性是刑事诉讼证据的首要属性和最本质的特征。 9、如何正确理解证据的客观性 (1)一切诉讼证据,都是伴随着案情进展而出现的实物、痕迹和反映现象。这些实物、痕迹和反映现象都是客观存 在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00370刑事证据学真题及答案(2006年7月份)

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刑事证据学试卷 (课程代码03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标志是【】 A.客观性B.关联性 C.时间性D.合法性 2.与纠问式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 A.法定证据制度B.神示证据制度 C.罪从供定的证据制度D.察言观色的证据制度 3.下列规则中,不属于规范采证程序规则的是【】 A.意见证据排除规则B.交叉询问规则 C.当庭认证规则D.疑罪从无规则 4.物证的基本特征是【】 A.客观性、思想性、确定性B.客观性、思想性、间接性 C.客观性、特定性、间接性D.客观性、特定性、思想性 5.下列询问证人的程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询问证人一般应当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B.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C.对拒不作证的人可以强制其作证 D.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6.以下关于勘验、检查笔录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勘验、检查笔录属于言词证据 B.勘验、检查笔录不是独立的诉讼证据 C.勘验、检查笔录是对物证的一种固定方式 D.勘验、检查笔录是指文字记录 7.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进行人身检查的对象是【】A.被害人 B. 犯罪嫌疑人 C.证人D.被告人 8.以下关于实物证据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实物证据即物证 B.实物证据一般只能从“静态”上反映案件某一局部的事实 C.实物证据包括鉴定结论 D.实物证据都是间接证据 9.侦查终结时的证明标准是【】 A.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B.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C.犯罪事实清楚,证据之间没有矛盾D.主要犯罪事实基本查清 10.下列关于收集证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收集证据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职责

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卷

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Ⅱ卷理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的细胞连丝具有物资运输的作用 B. 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 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 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 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 不同 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讲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数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试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素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氨键链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最新全国年4月自考刑事证据学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证据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7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中最早被重视起来的是 A.客观性 B.相关性 C.科学性 D.合法性 2.按照《唐律》的规定,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是 A.“察言观色” B.“罪从供定” C.“众证定罪” D.“疑罪听赎” 3.《证据法》上的程序公正所具有的内容或标准中并不包括 A.当事人平等参与 B.直接言词原则 C.最高的证明标准 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4.下列有关自由评价原则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刑事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律预先规定 B.我国刑事证据的证明力交由法官进行评价与判断 C.自由评价原则在我国历来广为接受 D.自由评价原则在我国难于适用 5.根据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对于警察的讯问,犯罪嫌疑人无权 A.保持沉默 B.作有利于自己的陈述 C.作不利于自己的陈述 D.要求警方公开所有已经掌握的证据 6.根据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非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询问证人的场所不应在 A.案发现场 B.证人单位 C.证人住处 D.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 7.下列属于实体法事实的是 A.万能钥匙常用于盗窃的事实 B.被告人的行为动机非常复杂的事实 C.案件应由甲地进行管辖的事实 D.乙法官应该回避的事实 8.下列不属于司法认知的是 A.常识性事实 B.自然规律 C.国内法律的规定 D.元旦的日期 9.有关刑事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为同一概念 B.后者包含前者 C.二者并不交叉 D.前者包含后者

2014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卷II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新课标卷2—理综—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两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两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两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两者核DNA复制的方式不同 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将某植物的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 (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 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019年10月成人自考刑事证据学真题

2019年10月成人自考刑事证据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可以免除强制到庭作证义务的人是 A.被告人的堂兄 B.被告人的表姐 C.被告人的儿子 D.被告人的同胞姐姐 2.属于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新增的证人保护措施的是 A.强制证人作证 B.不公开真实姓名等个人信息 C.允许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 D.对证人住宅采取监视措施 3.不属于法定讯问地点的是 A.案发现场 B.看守所 C.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 D.犯罪嫌疑人提出的地点 4.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 A.出示相关证据 B.告知如实供述义务 C.讯问是否有犯罪行为 D.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 5.对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进行合法性审查判断的内容不包括

A.制作的主体是否合法 B.是否进行鉴定 C.是否有见证人在场 D.是否签名或盖章 6.关于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表述错误的是 A.属于主观证据 B.一般发生在诉讼开始之前 C.易被使用人篡改 D.通常可以生动地再现案情 7.“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是在 A.拘留时 B.立案阶段 C.逮捕时 D.审判阶段 8.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域外发展无关的是 A.银盘理论 B.内心确信 C.毒树之果 D.米兰达警告 9.在大陆法系国家中,通常的意见证据规则是将鉴定人与 A.证人并列 B.被害人并列 C.专家并列 D.侦查人员并列

10.“证据”作为证据法上的术语最早出现于 A.1600年 B.1700年 C.1800年 D.1900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属于特征物证的有 A.手印 B.足迹 C.工具痕迹 D.犯罪工具 E.尸体和活体上创伤 12.刑事证明对象的主观方面主要包括 A.时间 B.地点 C.故意 D.过失 E.后果 13.根据诉讼法规定,原始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用作定案根据必须当庭 A.出示 B.经当事人质证 C.经勘验人辨认 D.经证人辨认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物理及答案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物理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瑞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 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方向 C.安培力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6.如图,MN 为铝质薄金属板,铝板上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 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 点穿 越铝板后到达PQ 的中点O 。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 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 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A .2 B .2 C .1 D . 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 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 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18.如图(a ),线圈ab 、cd 绕在同一软铁心上。在ab 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 线圈cd 间电压如图(b )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 正确的是 0 1 2 3 t i 0 1 2 3 t i i 0 1 2 3 t B i 1 2 3 t 0 1 2 3 t U cd 图a a b c d

(完整版)刑事证据学考点内容整理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安管理专业制定教材 刑事证据学 主编:刘万奇 2015年2月第6次版 考点及脉络内容 总结归纳 主要概念及关键词已经重点标注,方便复习查阅 第一章 1、刑事证据,也称刑事诉讼证据,是指法定机关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或认定的、通过法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明案件情况的一切事实。 2、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 ①证据的客观性 ②证据的相关性 ③证据的合法性 第二章 1、神示证据制度,是指裁判者通过一定的形式获取神的旨意,并以此作为判定争议难决案件的一种证据制度。 2、神示制度的证明方法: ①对神宣誓 ②水审、火审、铁审 ③决斗 ④卜巫 3、法定证据制度,就是对于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一概由法律预先做出规定,要求法官必须按照法定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 4、中国当代证据制度的特点: ①坚持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实 ②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③坚持依靠群众,深入调查研究 ④证据标准具体化 第三章 1、刑事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 ①诉讼证明与认识活动 ②诉讼认识论 ③诉讼认识的客观性原则 ④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2、刑事证据制度的价值论基础 ①秩序 ②自由 ③公正 ④效率 第四章 1、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①证据裁判原则,即在诉 讼中,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 依靠证据。 ②不轻信口供原则,是指 在刑事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的认 定不单纯依赖口供,还需有口供 之外的其他证据对口供的证明 力进行补充和加强。 ③自由评价原则,又称自 由心证,是指对证据是否有证明 力及证明力的大小,法律不预先 作出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良心 和理性自由判断,形成内心确信, 并据此认定案件事实。 ④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是 指不得以暴力、威胁等方式强迫 任何人提供不利于其自身的证 言或被迫承认犯罪。 2、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主 要内容: ①对于警察、检察官或者 法官的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有权保持沉默。 ②对于警察、检察官或者 法官的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有权选择作有利或不利于自 己的陈述。 ③控诉方无权强迫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对其不利的 证据。 3、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理 论基础: ①根据无罪推定原则 ②保障合法权益的客观 需要 ③符合诉讼对抗的基理, 有助于促进控辩平等、对抗。 第五章 1、证据包括: ①物证 ②书证 ③证人证言 ④被害人陈述 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 述和辩解 ⑥鉴定意见 ⑦勘验、检查、辨认、侦 查实验等笔录 ⑧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2、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特 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件情况的 客观实在。 3、物证的特征: ①客观性 ②特定性 ③间接性 4、物证的作用划分为特征物证、 属性物证和状况物证。 5、物证的体积大小划分为宏观 物证、常态物证和微量物证。 6、物证的形态划分为固体物证、 液体物证、气体物证和其他形态 物证。 7、依据人的感官对物证划分为 视觉物证、触觉物证、嗅觉物证、 听觉物证。 8、物证的审查判断: ①审查物证是否真实 ②审查物证的来源 ③审查物证和案件事实 有无客观联系 ④检验、审查物证的外形 属性等特征,并注意因时间、天 气等条件的变化对这些特征的 影响。 第六章 1、书证,是指以文字、图形、 符号表达的思想内容证明案件 情况的书面材料。 2、书证的特征: ①书证内容的思想性 ②书证形式的多样性 ③书证证明效果的稳定 性 3、书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文 字书证、图形书证和符号书证。 4、书证是否依职权制作分为公 文书证和非公文书证。 5、书证的效力可分为原本书证、 正本书证、副本书证。 6、书证的制作目的划分为偶然 书证和目的书证。 7、书证的制作效果分为本身书 证和说明书证。 第七章 1、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鉴定 人之外的个人,就自己所感知、 了解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向当 事人或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 述。 2、证人证言的特征: ①证人证言的感知因素 强 ②证人证言不可替代 ③证人证言可能出现误 差甚至伪证 3、证人的资格,凡是知道案件 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 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 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 人,不能作证人。 4、询问证人的法律程序,包括 询问的地点、方式、告知义务等 具体规定。 5、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①审查提供证言者的证 人资格 ②审查证人证言的形成 过程 ③审查证人的个人品格、 与案件及当事人的关系及其他 因素的影响 ④审查证言内在的矛盾 性及与其他证据或客观常识的 矛盾 6、证人制度的补充规定: ①明确证人出庭的范围 ②确立强制证人出庭作 证制度 ③确立证人保护制度 ④规定证人出庭作证补 偿费制度 第八章 1、被害人陈述,是指刑事案件 的被害人就自己受到犯罪行为 侵害的情况以及与案件有关的 其他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 的陈述。 2、被害人陈述的特点: ①被害人陈述可以直接 地、形象的地证明案件事实 ②被害人陈述可能带有 明显的倾向性 ③被害人陈述有误证的 可能性 3、被害人陈陈述的审查判断: ①审查被害人陈述收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