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大体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心理社会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涌现;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在14~16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会进人生长的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对于心理准备不充分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影响不小。少女们为避免他人的注目,常常不惜以牺牲自我形象为代价,驼起背,畏缩着身体,穿上臃肿而又有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躯,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为人所注意。对月经的来临,虽然有的少女会产生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些少女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少男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或许不像少女们那么强烈,但有一件事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发育会和同伴们大不一样。

由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之另一个方面,是中学生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从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自主地开辟新天地。如果父母要过问他们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要你管。要是父母对他们的事干涉得太多,他们对父母可能是以仇相报,或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上,他们将从家庭、游戏伙伴转向同辈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能够从中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待遇:自由地结交朋友并分享快乐;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可能得到采纳;自主地拟订计划并加以实施。

然而,中学生的自我形象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一个中学生早晨起来面对镜子,可能自言自语说:“我应

该追求……”但到了晚上又可能改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追求……”他们卧室的墙上可能贴满自己所崇拜的某个( 些)明星的照片,但也许在某一天突然间会觉得毫无意义,而将墙上的明星照片撕下来扔进垃圾桶里。一个女中学生在根本不知道将来该嫁给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能构想着与某个男生的情感生活,甚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

办法也基本上是让自己全身心地长期进行题海大战,并以牺牲作为正常人所应有的活动和兴趣爱好为代价。其结果,个性发展经常发生扭曲,各种心理障碍频出,甚至走上自杀之路。

在心理的健康发展上,中学生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特点,除客观的外在原因外,也有其心理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心理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即意识到自己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与别人的相似性。这就是说,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必须思考他已经掌握的所有信息,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做到这样,儿童就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即“一种不管在价值体系中是否存在矛盾,都始终忠于自己内心誓言的能力”。而自我同一性对发展儿童健康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儿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和个人。假若儿童在这一阶段不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和消极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角色混乱的儿童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不能“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消极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其所形成的社会角色是危险的,不能得到社会承认。

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

少年时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

1.智力的迅速发展青少年时期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初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青少年的情感逐渐稳定。

4.意志发展的迅速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他人,同时青少年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此时,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原定的目的和计划,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服输,即便受挫,亦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与成熟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青年人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口语表达中的独白、语言趋于完善;书面语言表达基本成熟;内部语言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要求完全摆脱成人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地参与社会生活,但是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青少年性功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性意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疏远异性阶段。青少年青春发育的初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性别发育差异,往往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于是

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与同性伙伴亲密相处等现象。

②接近异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青年男女之间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吸引,相互怀有好感,对异性表示出关心,萌发出彼此接触的要求和愿望。

③恋爱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及社会预处理活动的全面影响,青年男女之间开始萌生爱情。他们仅把特定的异性视为自己交往的对象持续地交往,相互爱慕,进入恋爱。

然而,中学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加以这一阶段面临着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社会规范要求和中学生的自我约束机制,必然会出来制约中学生性需求的现实性,限制其性需求的可实现程度。这对于那些性需求强烈、躁动不安的中学生来说,构成一种来自外部的压力,这种需求与约束之间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性心理问题。

家长必知:初中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家长必知:初中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1、产生成人感 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还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以来,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在这些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初中生难管难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大都处于鼎盛时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趋向性成熟。随着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发生特别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独立自主了,有了摆脱家长和老师控制的一面。家长们在这一阶段往往很头疼,感觉很难管理孩子,老师对孩子们也很头疼,感觉很难教育。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该如何对学生的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进行教育呢?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

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是成人以前最为活跃的时期。高中生不但在身体发育上走近了成人的门槛,而且在心理上也逐渐独立。高中阶段是青年期(在中国一般是14~28岁)的开始。而青年期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上都有极大的变化,许多社会现象也相对集中地体现在这一时期。 1.生物学变化明显 在高中阶段,睾丸素、雌激素和黄体胴等激素的含量剧增,促使高中生快速发育,使得他们的体格接近成人,而性成熟则是这一阶段的重要部分。心理学家曾对对高中生的性兴趣进行了调查,发现高中生对那些与性有关的问题的兴趣比初中生高,且等级排列较其他问题靠前。然而,性问题还不是令高中生最感兴趣的,“将来的工作”、“理解他人”等问题往往更令高中生感兴趣。 2. 情绪体验与情绪表现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高中生的情绪模式,可分为愉快情绪(如高兴、亲爱、乐趣、好奇等)和不愉快情绪(以愤怒、惧怕、嫉妒、焦虑等较为普遍)两类,其中愉快情绪出现的次数与强度一般不如不愉快情绪出现次数之多、强度之大。由此可见,高中阶段已处于典型的烦恼增殖期,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上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具体而言,高中生的情绪体验特点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延续性。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情绪有易激性、易感性、易表现性,情绪活动延续的时间较短。而到了高中阶段,情绪爆发的频率降低,作为心境的延续时间加长。加之情绪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生的情绪体验时限延长,稳定度得到提高。例如,幼儿发怒不超过5分钟,而高中生可长达数小时。甚至,有的情绪体验可长期发生影响,并可改变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第二,丰富性。高中生正处在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具有的情绪种类都可以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层次不同。第三,特异性。高中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为他们的情绪体验增添了一圈独特的“光晕”,其中既包含了个性的差异,也有自我感知和性别的差异。例如,同是忧虑,有人郁郁寡欢,有人深沉宽广;同是消极情绪体验,男生倾向于发怒,女生倾向于悲哀和惧怕;同是日常心境的感知,外向的学生容易被兴奋、乐观所笼罩,内向的学生则易被悲伤、忧郁所感 3.创造性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 这主要表现为求同与求异思维的协同发展。创造性思维以求异思维为主要成分,而以求同思维为必要成分,两者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总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关系越协调,人的创造力就越强。初中阶段,初一、初二学生的求同思维一般优于求异思维;从初三开始,求异思维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超过了求同思维。而高中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有很大发展,能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他们的思维起点活,能够利用多种法则、公式、原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4.想象力发展独具特点 在高中阶段,想象力的丰富发展具有一定独特性。第一,有意想象发展迅速,能自主地确立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绕目的去展开想象;第二,想象的创造性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性想象日益占优势;第三,想象的现实性增强,即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辩证性的发展,高中生的想象逐步开始摆脱具体性和虚构性,日益变得抽象、概括与现实。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初中生的整体身心特点可以用“在矛盾和不平衡中快速发展”来概括。无论是生理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都符合这个特点。 (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其中身体外形的变化、内脏机能的成熟和性的成熟号称是“青春期的三大巨变”。 外形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身高和体重都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体形和面部轮廓也开始褪去儿童时期的“大头娃娃孩子相”,变得身材匀称,眉开眼阔,接近成年人的体形比例和面貌特征。 内脏机能的成熟:初中生的体能随着心、肺功能的迅速增强而快速提高,脑的发育也在13、14岁进入加速生长的时期。 性的成熟:最为突出的生理变化是性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大多数女生在初中阶段出现月经初潮,男生出现首次遗精。嗓音、体形、体毛等副性征也陆续出现。当然,各种生理机能的发育水平和时间早晚是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本身也可能是造成心理压力的直接原因。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1.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青春期是从幼稚的儿童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初中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显著的异时性和不平衡性。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生理迅速发展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对生理上的急剧变化感到兴奋的同时,与之相应的心理机能的成熟却没有同步发生。他们的价值观、交往能力和策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水平、把握社会规范的能力和经验、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巧等各个方面都依然停留在一个相对幼稚的阶段,需要逐渐累积、缓慢发展、在探索中前行。这种身心不平衡性不仅会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高中阶段。 2.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性 生理上的急剧成熟,使初中生迅速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能够像成年人一样独立自主,不受父母和老师限制地决定自己的一切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由于这种成人感非常强烈,为了捍卫自己的承认“权利”,初中生们甚至会出现一些“神经过敏”、“防卫过当”的现象。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已经不是个人云亦云、跟在老师和父母后面作“应声虫”的小孩子,而是一个与众不同、有自己主见的“大人”。尽管他们急于要大家认识到他们新的“成人形象”,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心理发展水平却远远不够成人的标准,依然带着浓厚的孩子气。即使是他们表达和理解成人感的方式,也具有明显的简单、片面、绝对化的特点,反映出明显的幼稚性。这些处在“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一边在断乳,一边也还是恋乳的。初中生的成人感往往只是在生活照顾和情感依赖方面比小时候更独立、更希望成人放手,与此同时,他们在精神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方面对成年人却是十分依赖的。 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在初中生身上会作为主要的心理矛盾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影响初中生心理成熟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与父母、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出现明显的反叛性和闭锁性。心理学上把青春期称作“第二反叛期”。大多数孩子都会有对父母和教师的管教不认可、不服气、不照办、不接纳的心理或行为,只是程度和表现方式因人而异。初中生做什么事情也都尽量避开父母,情愿一个人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开始疏远父母、老师,有话不主动对成人讲,甚至将自己的东西上锁。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经研究发现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独立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做事情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不愿意让家长进入自己的房间。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表白自己的想法,而是将其隐藏在内心世界或记载到特殊的笔记本中。 2、平衡性。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态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逆反心理。他们对小时候所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盲目崇拜的心态。他们崇拜港台歌星、影星,在校园里形成一群为数众多的追星族。逆反心理和盲目崇拜并存说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还处在成长期,心理状态起伏大。 4、攀比心理。不挣钱却乱花钱,有的学生有个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十几块钱才舒服,特别在男、女学生之间花钱,来显示自己。没赚钱时就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这是独生子女教养方式造成的消费特征。如:手机、名牌鞋、衣服,互相攀比追潮流,同学之间过生日下饭店,讲排场,互送贵重礼物,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出手不凡,认为不算啥,只要需用钱就伸手与家长要。学生不了解家长的钱挣的不容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引导高中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王海伦)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 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2 、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一、认识能力方面 (一)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已能根据教学要求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并能稳定地长时间地去进行有目的的面容。在一般的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的观察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有延长的趋势。 初二以后,学生已能按思维的概括去观察事物,如按一定的规律去填补图形的缺损处。由于观察的精确性、概括性有所提高,他们在观察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和忏悔进行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并能把个别事物同一般的原理、规则联系。 (二)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初一年级以上的学生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并通过理解来掌握教材内容和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 初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已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归纳或演绎。有的学生还能够不受事物的具体情节的局限,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有的还能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作出判断和推理,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优秀的初中学生也能有近似科学的预见或理论的创新。 二、情绪和情感方面

(一)情感内容与日渐丰富,但较肤浅 初中生已发展到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如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同志友谊感、理智感和美感。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局限,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不够强,当预先决定的活动作临时的调整时,尤其是需要服从社会的要求,放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时,情感上波动较大。这反映了初中生的社会性情感还不够深刻。有的学生甚至分不清是非、辨别不了美丑,出现哥们义气等不正确的情感。 (二)情绪表现较全面 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掩饰不了自己内心世界,而是极力使自己的情绪不外露。但是,由于它们的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发展得不够稳定,自我调解和控制的能力较差,遇到一点事情时往往表现出或者振奋、激动、热情,或者动怒气、怄气,甚至打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耐受挫折的能力不强。 三、意志行动方面 (一)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模仿是对榜样行为的一种效法。简单模仿是一种本能倾向,复杂的模仿则是一种意识活动。初中学生喜欢模仿与他们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尚未成熟,易受暗示有关,也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品质较差,容易接受生动、形象化的教育的年龄特征有关。 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同时应在同年龄团体中经常树立内容不同的、良好的榜样供学生模仿。另外,树立和发展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二)动机的多变性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讲座杜智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的又一次发育高峰期,到初中三年级基本达到最高峰。尤其是性的发育几乎达到成熟。这种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初中生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并出现一些消极心境,其突出表现在进入初中后,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使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增添了许多烦恼。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外观形象的变化,使初中生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改变?应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对许多类似的问题,他们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与父母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初中生越发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还常遭受来自于父母的阻止和干涉,由此而造成他们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怎样才能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怎样才能将与父母的关系再度恢复到儿童时期那种亲密的程度?与父母关系的不融洽到底是谁的过错?……这些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初中生。

第三,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在小学时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一向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进入初中之后,由于许多原因,在同伴中的地位相对降低了,这使他们难以接受,强烈希望能在同伴中维持自己过去曾拥有的优越地位,但很困难;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初中生过去在同龄人中未曾有过优越的地位,但在当时,他们对此似乎没有太深的消极感受。进入初中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增加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这种愿望困扰着那些从没有过上述切身体验,而且各方面能力略显不足的学生。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也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高二学生特点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教育家陶行知: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3、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在这期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与此同时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在发展,但相对于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缓慢,这样,身心发展暂处于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常常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风暴期”“动荡期”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生理特点 初一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开始阶段,这是个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外形的变化:(1)身高 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身高的迅速增长,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家长不经意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是常事;但男女身高变化是有差异的,一般女生的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所以初一新生中女生往往身高高于男生。(2)体重 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在体重上也有较大的发展。平均每年增长4.4-5.5公斤,初中三年以后,男女生的体重已接近成人。(3)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二性征是发育的外部表现,是初中生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初中生开始从童年的中性状态进入到两性分化状态,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娃娃胡,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等。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等,使得男女初中生在外形上的差异日益明显。 2.内脏机能 (1)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很不平衡,骨骼的增长比肌肉快,四肢的增长又比躯干快,因此少年的体形很像窄肩、扁胸、长腿的“豆芽菜”。(2)心脏的发育跟不上各器官和系统的生长,所以青少年容易发生头晕、疲劳、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3)大脑的发育在量上没有显著的增长,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脑重量已有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则有较大进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日益明显。(同时存在片面性、固执性)(小学高年级开始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应注意: ①对于身体上的这些急剧变化我们应密切的关注,及时的加以说明、解释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困惑和负担。 ②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发展,但强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害到骨骼的发育。③及时补充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糖类(豆制品、鸡蛋、牛奶、核桃仁花生、芝麻、水果)保证身体发展的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空腹不喝牛奶无法吸收,饭前吃水果,不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 ④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强,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着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家长现在可能都有感觉,小孩以前在小学成绩很好,怎么到了初中就只有七八十分了,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要知道以前只有两门(科目少),今天没听懂明天老师还会讲,初中不同科目多,难度加大,天天都有新的内容,所以,要改变学习方法,不能还象小学那样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一味的死记硬背。例如:英语单词的记忆,天天都有,量很大,不是孩子不记,记了背了一下就忘了,总是没有成功的体会,慢慢的就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兴趣,就可能放弃了,但是如果用音标,掌握规律,又轻松又有效果)从生理条件上讲,他们完全有这个基础和能力,关键就是我们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发展。

(2020年编辑)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 前苏联心理专家别林斯基曾说过:“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时期往往总是分裂的,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能满足于自然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失误,必须对自己作斗争,因此他也有跳跃的时候。”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肯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主要有: 1、抑郁苦闷这种心理状况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事物的需求不能满足,从而出现低落的情绪:心灰意懒以及对事物无兴趣等现象。 2、紧张焦虑青少年在发育时期,也常常也因为对一些问题和一些事情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3、自卑失望 自卑是一种由不适应的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态。怀有自卑心理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格的评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低人一等,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 4、社交苦难 每个人总要和人打交道,这种交道包括物质上的来往,也包括心理上的交流。人际交流的好与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 如果有一些心理上的有舒服,也不必太担心这是正常的,多与同学老师谈谈心,每天给自己订一个小计划充实自己,相信不愉快就会过去。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 嫉妒心理 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伴有焦虑、悲哀、猜疑、故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情绪。嫉妒心理可能因学业成绩、爱情、才貌、荣誉地位等产生。被嫉妒者,你可能很烦恼,但你要看到被别人嫉妒那证明“你比别人强”;嫉妒者,千万要注意到经常有这种心理能导致害人又害已的结果。有句名言说得好“如果你战胜不了他,那就同他合作吧”。所以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优势,心胸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得失,学会各得其所地看问题,才能从嫉妒的情绪中走出来。自卑心理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一、初一新生的心理变化及特点 1、自身角色的改变 从小学的老大转变为中学的老小。原先在小学班级里成绩优秀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了,也有的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或以前的老师。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我们同学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2、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 现在我们同学在家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是从前天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后,我们就发现,我们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生活了。而是一下子要去面对自己买饭吃饭、洗衣服、收拾床铺等这样简单又具体的问题了,而且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同学甚至是要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那么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同学来说怎么办呢?还有父母给的生活费又该怎样计划支配呢?每天的饮食又该如何合理安排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向我们同学提出了独立生活的挑战。 3、功课从“寥寥无几”到“门类繁多”。 我们都知道,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就一竿子包到底了;而在中学,我们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而且门门功课有作业,往往让我们初一新同学应接不暇,真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的感觉。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4、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 上了中学后我们还会发现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小学里,小学老师和我们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我们和小学老师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到了中学,我们每位任课老师都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象小学那么深入细致了,学习生活上包办的地方也比小学少了,而且现在老师强调的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再是像小学时无微不至的“保姆型”的了。这对我们部分小学时对学习很有依赖心理的同学来说,就很不适应了,所以不少同学进入中学离开熟悉的老师,感情上失去依托,容易产生失落感,甚至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 5、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 在我们小学时,我们的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伙伴;但是到了中学则不同了,五湖四海各个市县各个学校的聚在了一个教室里,面孔几乎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新的同学新的伙伴,要重新选择朋友了。但是就是在同一个班级里,也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朋友。所以,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以及关系的重新确立,对我们初一的同学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新的课题。但是进入中学的这个开始阶段,难免有些同学是心里虽然向往着友谊,却又与这新的一切保持着一段距离,因为他还没能像以前那样投入到班级和同学中,有的同学甚至自我封闭,成为班级的旁观者,也有的还沉浸在小学难忘的印象和旧日的记忆里呢,这样与同学的交往就会觉得拘谨、羞怯和手足无措了,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而还有的同学则是在新学校里不能正确处理正常的学习竞争,将学习成绩看作是一个“角斗”和“较劲”的标尺,从而产生焦虑、嫉妒或自卑等不良心理,造成同学关系紧张,感觉适应困难。 6、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变化。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十一二到十四五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少年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个时期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想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殊矛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又要注意积极地加以正面引导。如果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为了有效地教育和培养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各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一)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 1.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 (1)身高的增长 身高的增长是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的早期表现之一。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快速期,出生后的一年内是第一个加速期,身高几乎增长一半,然后发展速度减慢,到初中阶段发育进入第二个快速期。从图2-1可以明显看出身高增长的两个高峰。 图 2-1身高增长值曲线图由于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城乡之间也表现出差异。一般地说,乡村的男女生快速期开始的较迟,增长的平均绝对值也略低。 图 2-2城乡男女生身高增长值曲线图初中生在发育中,脊椎的增长赶不上身高的增长,这是值得注意的。到十四五岁时,脊椎骨间还充满软骨,坐立的姿势若不正确,脊椎就容易变形。另外,初中女生的骨盆还没有连接起来,穿高跟鞋还会使骨盆变形,以后造成分娩困难,这是应该注意的。 在这个年龄阶段,有机体各部分之间,整个有机体和环境之间常常暂时失去平衡,他们的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大脑对各运动器官的调节机能的发展,导致在某些动作上暂时会产生不协调或笨拙之感。同时,由于他们在身体发育上的突然增长,使他们在自我意识上增加了一些新的体验。 (2)性成熟的开始 性机能发育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突出生理因素。少年随着身体的猛长,性器官和性腺迅速发展,性机能成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性成熟开始的标志是:性腺机能增强,第一性征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第一性征是指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即副性征,男性的声音变粗,甲状软骨开始增大,出现胡须、遗精现象等;女性声音变高,乳房隆起,月经初潮等。生理学的研究材料指出:这个时期由于脑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通常称之为青年初期,它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 这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代,它是一个人充满生机、蒸蒸日上的兴旺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促使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 1.生理发育的特点 高中学生的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各方面都已经和成年人差不多,由于性激素对脑垂体活动的抑制作用,使他们的身高、体重和各器官的增长发育速度逐渐缓慢下来。他们随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日趋成熟,生殖器官也逐步增长完备,性腺、性腺机能已基本成熟。由于性激素的刺激,女生的皮下脂肪分泌增多,不但乳房逐渐突起,而且臀部也开始扩大;男生整个身体也趋于均衡丰满。所以,这时男女青年在体态上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由于性激素的分泌,使他们产生了性冲动,明显地打破了原有的心理平衡,对性的体验较为敏感、丰富,因此,在这时期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两性关系。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发育影响到心理变化的突出问题。他们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成熟,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兴奋和抑制过程基本平衡,第二信号系统开始起着重要的调

节作用。 总之,他们的身体尽管已基本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仍然是一个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十分关心他们的健康,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学习、工作和课外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学习负担过重、预防近视、胃病、神经衰弱等疾病,保证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地发育成长。 2.学习活动的特点 高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基本上反映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客观规律,逻辑性、系统性很严密。在学习中要求他们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而且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由此可见,高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这并不是说,所有高中学生都可以自然地达到这个水平,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或家庭的消极影响,本身学习不自觉、不积极,他们的学习活动往往表现得水平很低。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升入高中时,要特别注意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及时地给予指导和训练,这对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3.在集体生活中地位的变化 高中学生精力充沛、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无论是体力或是智力,都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教师和周围的人们对他们在各方面的成长和发育都非常重视,党和国家对他们也寄以殷切的期望。这个时期的学生无论在家庭里、在学校集体中他们所处的地位都发生

初中一年级心里特点

初中一年级 心理特征: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新鲜感和紧张感的统一,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 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加强养成教育,注意心理辅导自我意识的教育,情绪辅导,青春期教育。开展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时间分配等。还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问,不要严管不解决问题。 年级特点: 从六年级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很多学生还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有些孩子会出现上课跟不上老师进度,明显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有些力不从心。总述:从小学进入到中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老师、同学,对于“新”的适应速度将会对初一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新年级的初一新生,对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心态比较放松。 科目增多了,知识难度也比小学有了较大提高,已经不能再用小学或者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定要及时调整,学习时间分配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沟通方法:1. 关注适应性——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教学的方法、生活的节奏都需要适应,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2. 新的习惯养成——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大号学习习惯的基础,重视“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尽快养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成功的养成教育史学生咋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保证! 3.重视基础知识——课程的难度是渐进的,所以通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会觉得比较简单,初一不要追求“难度”和“进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在行为习惯上的要求以及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 每年新大学生们当他们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常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没好好学,忙着玩了;高三知道学,想学,又来不及了。”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年级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中最难把握的一年,她没有一年级的新鲜感也没有三年级的紧迫感,刚升入高中一年级时彼此不很熟悉,要交新朋友,要适应高中生活,要找到在新集体中的位置,这一切都做的小心翼翼;高三时由于高考的迫近,外界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对高考的思考又让他冷静下来,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高一下半年和高二年级,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大概确定,距离高考又遥远,同学之间也特别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做法都产生了,是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 处于青春期的高二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有这样一些特点:①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许多是质的变化,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更自觉、更深刻,经常关心和考虑有关自己的各种问题,头脑里常出现“我长得怎样”“别人怎么看我”“我是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他们异常关心自己的形象,热衷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然而又不再象童年那样自然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常常自作主张,对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意见故意不加采纳,已表明他们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同时他们自己的意见却希望得到大人的采纳和尊重;他们的能力还不够充分适应复杂环境,一旦遇到挫折,他们的自我肯定有很容易变为自我怀疑和信心不足。②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处于易冲动阶段,格外敏感,情绪起伏变化很大:时儿精力旺盛,时儿无精打采,时儿信心百倍,时儿沮丧胆怯,来自亲人和朋友的真诚的赞扬,可以令他们陶醉不已,一句随意的玩笑话,又可以令他们坐如针毡,情绪的起伏之大,感受之强,在生命历程中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宣之于口还是深藏于心这样在自信和自卑两个极端之间奔忙对于孩子并不轻松,期间的内心体验每每激烈动荡,让他们十分紧张。③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灵具有很大的闭锁性,儿童的心灵是敞开的,喜怒哀乐摆在脸上,各种想法挂在嘴上,青年则不同了,随着情感的日趋丰富与深刻,他们开始寻求自己的内心空间,信守属于自己的一份秘密,喜悦与悲伤,快乐与苦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大体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心理社会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涌现;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在14~16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会进人生长的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对于心理准备不充分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影响不小。少女们为避免他人的注目,常常不惜以牺牲自我形象为代价,驼起背,畏缩着身体,穿上臃肿而又有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躯,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为人所注意。对月经的来临,虽然有的少女会产生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些少女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少男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或许不像少女们那么强烈,但有一件事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发育会和同伴们大不一样。

由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之另一个方面,是中学生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从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自主地开辟新天地。如果父母要过问他们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要你管。要是父母对他们的事干涉得太多,他们对父母可能是以仇相报,或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上,他们将从家庭、游戏伙伴转向同辈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能够从中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待遇:自由地结交朋友并分享快乐;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可能得到采纳;自主地拟订计划并加以实施。 然而,中学生的自我形象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一个中学生早晨起来面对镜子,可能自言自语说:“我应 该追求……”但到了晚上又可能改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追求……”他们卧室的墙上可能贴满自己所崇拜的某个( 些)明星的照片,但也许在某一天突然间会觉得毫无意义,而将墙上的明星照片撕下来扔进垃圾桶里。一个女中学生在根本不知道将来该嫁给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能构想着与某个男生的情感生活,甚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 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有关心理研究机构和一些心理学家采用各种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或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学生最低。在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总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经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有 39.79%的高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个方面检出率如下: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占53.09%。 ②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24.07%。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29.69%。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占37.04%。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36.11%。 ⑥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44.44%。⑦自我强迫——明知没必要去做但还是要做。占41.05%。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45.37%。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56.48%。⑩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30.56%。 本人于今年初对我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男女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 二、心理健康标准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 2、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