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P

t ℃

溶解度g

姓名 班级 组别 评价 化学导学案 备课人 王国良 上课时间 2月28日 审核人 赵海新 课题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知道溶解度的涵义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重点难点 1、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正确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表示联系及区别

。导 学 过 程 教师复备

【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只受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由实验测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制成表格得到溶解度表。 练习:根据溶解度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①查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某物质溶解度对应的温度:

NaCl 在20℃的溶解度是 ,在100℃时的溶解度是 ;

KNO 3 在20℃的溶解度是 ,在100℃时的溶解度是 。 溶解度为41.4g 时,NH 4Cl 饱和溶液所处的温度是 ;溶解度为110g 时,KNO 3 饱和溶液所处的温度是 。

②通过对比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判断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KCl 、NH 4NO 3、KNO 3等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NaCl 等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a(OH)2等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

60℃时,表中几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过渡:通过溶解度表可快捷、准确查找某些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但却不能查出25℃、83℃等指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并不能反应出连续温度对应物质的溶解度。

(二)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这样上述表格中的某物质溶解度的数据在坐标系中各对应一个点,我们用光滑的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成了该物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溶解度 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NH 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KNO 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Ca(OH)2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0.094 0.085 0.077

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

溶解度曲线包含的信息:

1、可知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据图可知50℃时氯化铵NH 4Cl 的溶解度为: 。

2、对比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①20时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钠、硼酸、硝酸铵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②交点:某温度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如:点P 表示 。 3、对比同种物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 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①陡升型 :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KNO 3等;所以大多数物质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要 温度。

②缓升型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NaCl ;所以一般不用改变温度的方法实现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③下降型 : 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所以Ca(OH)2等物质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要 温度。

4、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①陡升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常用 的方法来结晶。

②缓升型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改变温度时析出晶体较少,常用 的方法来结晶。

【典例分析】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

溶解度

P

温度0

甲乙

冰水

C ()

溶解

度(g)

、 、 。

5、35℃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g ,均冷却至20℃时,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没有晶体 析出的是 。

题组训练

A 组:

1、图3是X 、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1℃时X 的溶解度大于Y 的溶解度 B .t 2℃时X 的溶解度等于Y 的溶解度

C .t 3℃时X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 .t 4℃时Y 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变为饱和溶液

2、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 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 B .t l ℃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 .t 3℃时,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 1℃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时有晶体析出

3、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在t ℃时,a 、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结晶法提纯a

D.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B 组:

1、右图为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 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 (2)曲线a 和b 的交叉点M 表示的含义是 (3)37℃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g ,80℃时40g a 物质溶 于50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 的溶解度是 g 。

(2)在 ℃时,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把A 、B 、C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至t 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

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 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 .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 .溶液中甲、乙溶质都减少

D .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C 组

1、右图表示X 、Y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 、Y 都是易溶物质

(B)t ℃时,X 、Y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 1“℃时X 、Y 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t ℃,X 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Y 的多

(D)当X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Y 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达标测评

1、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 .t 1℃时,B 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t 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B ﹥

C C .要将C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 .要使A 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下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 点。据图回答:(1)P 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 2℃时,3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 溶液吗?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溶解度/g 2040600

t t A

B

C

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