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林义相

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林义相

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林义相
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林义相

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写在中国股市20年

作者:林义相北京天相投顾公司董事长

应新浪财经邀请为中国股市20年撰写一篇文章,后又经一位业内老朋友催促,我才下决心写点东西。拖了一个多月,并不完全因为抽不出时间,而是有点儿为难,不知道怎么写才好。现在凑就的文字,自己都觉得有点唐突和直白,也不知道是否做了一回“皇帝的新衣”故事里的那个小孩儿。

定位优化资源配置是旗号

中国股票市场能够产生、存续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优化资源配置的招牌下,通过向投资者提供投机场所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股票市场具有很大的敌意,所以才有股票市场“姓社姓资”的争论,而当时的经济政治体制(行政计划的公有制)是排斥股票市场的。只是出于“白猫黑猫”的实用主义,才对股票市场“不争论,大胆试”。

教科书关于股票市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论述成为应对意识形态敌意和经济政治体制排斥的主要说辞。然而,那时候股票市场的实际做法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是相矛盾的,比如:只有国有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妨碍了资源在全社会范围的有效配置;公有股份不能流通,与资源的有效配置相矛盾;发行的“额度制”事实上是把发行股票当成一种利益在各地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不仅不符合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而且明显违反了资本市场的常识和普遍原则;发行价格的确定与资源有效配置的定价原则背道而驰;长期坚持的“短缺”发行方式(从认购券、摇号到现在的询价等)保证了“卖方的”发行市场,扭曲了资源配置和有效定价的机制;股票市场组织与监管的不严格、不规范不可能引导资金的有效配置等等。可见,所谓的优化资源配置并不是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白猫黑猫”们真正要抓的“老鼠”。

中国股票市场中真正的“老鼠”是什么呢?是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当时的一些官方规定是最好的证据:不允许国有资金入市,就是因为国有资金已经是国有企业“自家的”资金,当然不是股票市场要筹集的对象,而老百姓的资金是不姓“国有”的,所以筹集老百姓的钱才符合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的初衷;90年代中期政府提出“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解困服务”,并采取了“捆绑上市”的政策,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政府利用股票市场筹集资金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意图。这也解释了在谈到股票市场成就的时候,官方几乎都把通过股票市场筹集的资金额作为其成绩的重要指标。

因此,从中国股票市场的起源来看,优化资源配置只是一个旗号,而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才是政府的本意,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和改革则是一个副产品。

股票市场这样的功能定位在过去的20年间有所变化,尽管继续主要地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但不再排他地仅仅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在股票市场上筹集资金的主体更多了;股票市场推动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并且这方面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但股票市场推动体制改革深化面临着整个企业制度改革进程的限制。我相信,随着最近几年行政权力的强化和以央企为代表的垄断性国有经济的膨胀,必然会对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提出要求,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股票市场首先看上的是他们口袋里的钱,而不是(也不可能)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他们带来好的投资回报。作为股票市场基石的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其他企业遵循的也是由国有企业主导的游戏规则,

在国有企业的游戏规则中,经营目标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运营情况来说,都不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就是说都不是追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

既然如此,投资者为什么在股票市场上掏钱给国有企业等上市公司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股票市场投资有盈有亏,投资者都希望自己是赚钱的人,就像买彩票的人都知道彩民整体是赔钱的,但仍然要买彩票一样;第二,股票市场虽然带有很强的投机性和赌性(所以有人把股票市场叫做“赌场”),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上市公司能够实现利润(尽管利润水平与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很不相称),并使得股票投资从中长期来看(扣除印花税和佣金等费用后)多少还有所增值,这比一般赌场(“抽头”后)的“负和”游戏好一些;第三,监管部门在发行价格的控制上,根据二级市场的情况尽量避免“破发”,以吸引大量资金参与一级市场申购,保证了资金筹集的顺利实现。

关于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否继续为国有企业等筹集资金服务,应当成为理论讨论的重要话题。这样的争论有利于股票市场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股票市场上赚钱。如果相信中国股票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那么就会有与之相应的投资思路和投资策略;如果相信中国股票市场主要是为了给国有企业筹集资金,那就会有另一种投资思路和投资策略。同样地,基于对股票市场基本功能的不同判断,就会对政府和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股票市场基本功能的思考和认识,对投资者来说是有意义的。

中国股票市场是政策市

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中国股票市场是围绕着国有企业的状况及其演变而产生和发展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中国股票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导和控制下进行的,股票市场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部分,必然地与整个改革开放一样,都受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导、调整和控制。

这样,我们可以合乎逻辑地说,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政策市,政策导致了股票市场的产生,政策主导了股票市场的发展。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行,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毫无疑问是由中国的政策决定的。一方面,股票发行的有些政策已经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得到规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发行是依法的;另一方面,在很多具体情景下并没有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来做,或者说在法律本身之中就体现了一些特殊的政策(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甚至干脆就是依据一些政策而不是法律(如个别上市公司的特殊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更多地是一个政策性的市场。

从股票市场需求,也就是从股票市场的资金来源来看,中国政府的政策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到底有多少钱可以用来买股票。正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那样,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最初期,中国政府是明令禁止国有资金进入股市的,一直到90年代后期(以1999年的519政策为标志)才为国有资金进入股市打开了一条小小的门缝。1994年证监会出台三大救市政策,其中之一是证券公司融资,有些证券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动用了一些国有资金。到现在也是这样,中国股市的资金来源是非常敏感的话题,股市好一点就查违规资金,一查违规资金股市就下来了。政策对于股票市场资金来源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从中国股票市场演变的历史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股票市场的重大波动或者重大转折点都有重大的政策作为背景。1992年股市从100多点涨到了1500多点,那时候是因为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1993年从当时的宏观调控开始,股市从1500多点跌到了1994

年夏天的330点。1994年8月1日是中国证监会出台三大救市政策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票指数一天就涨了30%多,从此开始股市一直涨到了1500多点。当时的三大救市政策,一是暂停新股发行,影响到股市的供给;二是给券商融资,目的是要强化作为当时证券市场最重要机构的证券公司;三是要搞投资基金,意图在于增加进入股市的资金来源。事实上,这三大救市政策基本上没有落实,但不妨碍这些政策成为股票市场暴涨的触发因素。三大救市政策这个故事说明,有些政策虽然只是说说而已,但股市会有反映,它对市场预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市场信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需要提到的是,证券公司融资合法化的政策其实并没有落实,这样的政策应当出自银行系统,而非证券系统。但证券公司们借着这个机会自己寻找资金来源,到了1997年的时候,人民银行开始秋后算帐,一些银行的行长和证券公司老总受到了查处。这件事情说明了中国股票市场与中国基本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证券与银行两个监管部门协调的重要性。

1996年年底,股票上涨得比较厉害,一份很重要的报纸发表了被视为社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股市紧接着是三个跌停板。1997年上半年,人民银行查违规资金入市,股市开始下跌,一直到1999年的519政策。1999年5月19日,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放松了一些国有资金入市,“5.19”行情上涨到2001年的高点,上证指数达到2245点。2001年6月12日,出台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办法,从此开始了为期5年的熊市,一直到2005年6月份,跌到998点。后来,股权分置改革推动股市上涨了两年,一直上涨到2007年10月份,上证指数到6124点。2007年开始的宏观调控,货币和财政双紧的经济政策,股市下跌到1800点。2008年11月9日宣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则直接启动了此后的一轮行情。

从1992年到2009年股票市场波动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任何一个重大转折关头,几乎都有重大的政策作为背景,所以,我们说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

尽管如此,我们不要期望政策的制定者和发布者承认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如果承认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在股市上赚了钱的人不会来感谢,而在股市里赔了钱的人却很有可能会来讨说法。

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决定机制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说明了两点看法:一,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资金问题而产生、存续并发展的;二,中国政府通过政策调节股票市场以便实现其筹资功能。

在过去的20年历史中,政府政策怎样影响股票市场?其中的传递途径和传递机制又怎样呢?

股票的价格是由股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政策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股票市场供求关系实现的。我用下图来说明我对中国股票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决定机制的理解。

中国股票市场基本决定机制图。

1、中国股票市场基本决定机制图的说明

这个图的中心是股票价格,股票价格由股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股票的供给由图的左半部分(从图中“股票”开始向左到图的最外圈)表示,股票的需求由图的右半部分(从图中的“资金”到右边的最外圈)表示。图上边是股票市场的监管,图的下部分是股票市场的中介机构。因此,股票(上市公司,筹资者)、资金(投资者)、监管者和中介机构构成了股票市场的四个主要参与者。

市场监管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最中间一块(图中“场监”二字所在位置),属于各个证券市场都应该有的通行的市场监管,比如交易的自愿、平等原则,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等。这是任何一个股票市场的监管都应当遵守的原则,这部分来不得中国特色。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除了要遵守证券市场监管的一般原则之外,还有中国的特色。中国证监会在监管上市公司的时候,有一部分内容是与中国的上市公司部分重叠的(图中市场监管的“市”字所在的阴影部门)。同样的道理,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中还要考虑中国的金融制度,这就是上图中市场监管的“管”字所在的位置,比如,以前禁止国有资金入市,现在禁止银行资金入市等等都是由金融制度决定的。因此,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除了要考虑股票市场的通行规则之外,还要考虑中国的企业制度和金融制度。

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中介机构也一样,中介机构的主体是证券公司。与前面关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解释是一样的,中介机构有一部分是属于证券公司本身所应该有的,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一样,只要是证券公司都要有这一部分(图中中介机构中的“介机”二字所在位置)。比如提供中介服务,都需要在投资者和筹资者中间起到桥梁的作用,都需要符合一定的业务规则、风险控制等等要求。但是,中国的证券公司同时具备了国有企业的特点,要符合国有企业的运营要求(上面图中的“中”字所在的阴影部分),此外,证券公司又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受中国金融体制的管制(上面图中的“构”字所在的阴影部分)。这样,中国证券公司一共有三个方面的特点:股票市场中介机构的特点,中国国有企业的特点和中国金融机构的特点。

通过市场监管和中间机构这两类市场参与者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的市场监管、中介机构既有它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规则、各国证券机构都通用的东西,同时又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国的企业制度,另一部分是中国的金融体制。

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我们接下来着重讨论中国股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决定。

2、中国股票市场的供给决定机制

图中的左半部份表示中国股票市场的供给决定机制,股市的供给也有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股票供给的数量是指股票的发行,可以是初次发行,也可以是再融资。股票供给还有质量的问题,股票的质量就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包括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股票是上市公司发行的,利润是上市公司创造的,因此,中国股票市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是由上市公司决定的。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并且因为国有企业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整个经济中的运行机制也就服从于国有企业的机制。因此,我国股票市场的供给是由上市公司决定的,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决定的。

国有上市公司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国有企业的状况是由企业制度决定的。你去开一个公司,你公司有什么样的经营范围,有什么许可,你这个公司能享受什么样的行政优惠(如审批,办事方便程度,信息灵通程度,等等)?能享受什么样的商业优惠条件(如土地,项目,价格等等)?能不能做石油?能不能做金融?是不是必须要有国有股东,是不是可以有国有股东?国有成份应当占到什么比例?是不是具有国有企业的身份?企业之间能不能有竞争?怎样竞争?与其它企业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权利?企业承担什么样的义务?企业对员工怎么样?企业对社会怎么样等等都是由企业制度决定的。

我国的企业制度是由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决定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维护现行的经济制度需要一种能够维护国有企业特殊地位的企业制度。如果我们的企业制度不能够保证国有企业有垄断的优势、特权,如果我们的国有企业要与民营企业展开平等竞争的话,我们的国有企业就不会是现在这种状况,我们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就没有赖以依靠的企业细胞。

在渐进改革的过程中,经济制度的变革也相应地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这是因为,掌握渐进改革的行政权力需要掌握国有企业来保证整体改革的进程和全局。因此,这样的经济制度是由这样的政治制度决定的,比如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哪些行业可以放开,那些产业应当垄断,哪些企业可以做股份制改造,哪些企业不可以,哪些企业可以卖给普通老百姓,哪些可以卖给国内战略投资者,哪些可以卖给国外战略投资者,这个企业由谁控制,谁从改革中得到好处,谁有权,谁有钱等等,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的东西,实质上是政治的东西,最终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状况历史地选择了现在的政治制度,我不懂政治,但我深信这一点。综上所述,中国股票市场供给的决定机制是: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决定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决定了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决定了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状况,国有企业的状况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状况,上市公司的状况决定了股票市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3、中国股票市场的需求决定机制

股票市场的需求就是进入股市的资金(也就是股票市场基本决定机制图的右半部分),股票市场需求也有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进入中国股市的资金数量大,就意味着对于股票的需求大,否则,就是对于股票的需求小;衡量股票市场需求质量的主要指标是资金期限和稳定性,

期限长、稳定性好的资金的质量就高,反之,期限短、不稳定的资金的质量就差。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的数量和质量是由投融资体制直接决定的,我国的现状是直接融资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如前所述,只有在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的限度之内得到重视),之间融资的比例也很小,而通过银行系统实现的间接融资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具有战略意义,间接融资的比例很大。

我国现在这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是由银行体制决定的。在中国经济的融资活动中,几乎所有的金融资源都掌握在银行体制手里,并且国有银行占有绝对的优势。国有银行为什么能够如此强大?这是由我们的金融制度决定的。

中国金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哪些机构可以做哪些金融业务,怎样做这些金融业务,其核心是银行制度。这个金融体制决定了银行在经济的资金融通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决定了哪些机构可以开银行,哪些银行可以做哪些事情。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必然地,实体经济的国有企业要得到金融方面的资金支持。间接融资的资金流向是由银行掌握的,只要掌握了银行就掌握了资金的流向;而直接融资是由资本市场配置的,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人可以为资本市场上的资金规定严格的流向和规模。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下,绝大多数的金融资源通过银行投资到企业中去,在银行中由政府控制的国有银行占绝对优势,那么,政府就可以决定贷款的投向,贷款投放的规模,就可以保证国有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可见,我国的金融制度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而设计的。由于国有企业的地位是由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的,所以,我国的金融制度也是由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股票市场的需求决定机制就是这么一个链条:股票市场的需求决定于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的数量和质量;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投融资体制,也就是说取决于多少资金通过银行体制配置,多少资金通过股票市场配置给经济;投融资体制决定于银行体制,现在是国有银行占有绝对优势;银行体制决定于金融体制,金融体制要保证现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决定于政治体制。

4、从股票市场的基本决定机制出发定位股市政策

中国股票市场是政策市,政策怎样通过股票市场的决定机制来影响甚至左右股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对股票市场基本决定机制做一个简单概括:

我国的股票市场最基本的运行机制取决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了股票市场的供给,也决定了股票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决定了股票市场的监管制度以及股票市场中间机构的运行。

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当然不是一步到位地直接决定股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从供给方面来说,要经过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最后决定融资规模和经营业绩。供给方面的核心环节是企业制度,关键问题是国有企业的股权,如果企业制度不进行重大改革,国有企业股权和经营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从需求方面来说,要经过金融制度-银行体制-投融资体制最后决定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的规模和质量(期限和稳定性)。需求方面的核心环节是金融制度,关键问题是银行资金,如果金融制度不进行重大改革,银行资金就无法进入股票市场。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以及中介服务不能只将国际惯例,也不能只讲中国特色:从市场监管来看,除了要考虑国际上各股票市场通行的监管之外,还要考虑中国的企业制度(上市公司)和金融制度(资金);从中介机构来看,在提供股票市场通常的中介服务之外并遵守股票

市场中介的职业规范之外,还要遵守中国的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企业特有的一些规定。

因此,中国股票市场表面上看起来,最直接的是供求决定了股票价格的波动,但背后无论需求还是供给都是有一系列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一系列的因素,一系列的环节里,才隐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离股票价格越近的东西越是市场化的东西,越是资本市场的东西,也是投资者越容易感觉得到的东西(比如上市公司的业绩,股票的发行,进入股市的资金等等);离股票价格越远的东西越是制度性的东西,越是行政干预得多的东西,这些制度因素决定了股票市场的重大方面,但往往是投资者顾不到的东西。

影响和决定股票市场重大事项的政策,通常可以在股票市场基本决定机制图上找到位置。比如,有限度地允许一些特别的国有资金(如保险公司资金)入市,就停留在图中“资金”这个层面;如果是银行资金,就要涉及银行制度,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一旦允许银行资金入市,就意味着整个银行体制甚至金融制度要发生重大变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性很小;证券公司融资是介于银行与中介机构(证券公司)之间的一个政策,一部分内容超出了证监会的范围,需要银行方面的认同,但不涉及银行的基本制度;上市公司治理(如独立董事制度),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来说,基本上属于证监会的监管范围,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就要涉及国资系统的问题,不是证监会可以说了算的;著名的股权分置改革,如果非流通股股东是私有的,按照证监会的股权分置改革规定进行就可以了,如果非流通股股东是国有的,就要取得国资委的同意;股票发行,理论上说主要是市场监管的问题,但如果发行企业是国有企业,证监会就要保证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如果是重要的国有企业,证监会就要安排发行和上市而不会有真正的审核,如果是民营企业,那么该怎么审核就怎么审核;如果是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处置,通常会上升到企业制度和经济制度甚至更高的层面,既非证监会甚至也不属于国资委的一般性决策(国有“大非”的真正流通就属于这个范畴);

查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仅仅涉及民营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人员,那是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如果涉及重要国有上市公司及其领导人,那就不是证监会可以决定的;查处基金的老鼠仓,处理职业的基金经理要比处理政府派出的高管人员容易得多;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民营股东和国有股东往往也是要区别对待的;等等。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判断有关政策在股票市场基本决定机制图中的位置,我们就更容易判断这个政策的涉及面大小,它出台的难度和可能性,决策层面的高低,出台速度快慢,对股票市场发生影响所需时间长短,影响的深远程度,等等。如果我们认同中国股票市场是政策市的说法,那么对于政策的预期、理解和把握就是股票投资决策的第一要务。

5、股票市场的矛盾运动及其解决过程

股票市场的矛盾运动是股票价格波动的原因,矛盾尖锐的时候表现为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极端情况下表现为股票市场的危机。严重的供过于求,就是股价的暴跌,严重的供不应求,股市大泡沫。

解决股票市场矛盾的“逻辑”过程是从外到里:要解决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首先从政治制度开始,由政治制度影响经济制度,然后,从需求方面进而影响金融体制和银行体制,最终影响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从供给方面进而影响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最终影响上市公司。等供给与需求两个链条上的矛盾都得到解决以后,股票价格自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外到里的逻辑过程,是一个很理性,很协调,完全自觉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才不可能是一个现实的过程。

解决股票市场矛盾的现实过程往往正好相反,是从里到外,这是一个矛盾产生、演变和

激化,最后才不得不解决的过程。这是充满利益冲突的过程,是博弈和讨价还价的过程,是斗争和妥协的过程。

矛盾先在股票市场爆发,股票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大家才想办法解决它,先看看能够直接在股市做些什么(比如暂停新股发行),然后再看看在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国资委层面上能够做些什么(如公司治理,分红制度),如果问题还不能解决,可能要动更深层次和更高层面的东西(如股权分置改革)。资金方面也是一样的,先看看能否先在市场内增加资金(比如多发一些基金),然后再看看能否让一部分投资性的国有资金入市(如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如果问题还不能解决,就要考虑财政资金(如汇金的资金),资金的最后一关是银行资金。

股票市场矛盾解决的现实过程是从里到外,从股票市场危机开始,一步步往外冲击,不断冲击外部的更深层次的制度性约束。随着股票市场矛盾的激化,随着股市危机冲击效果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转变,股市危机将不断地推动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说,股票市场是中国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回头来看当初关于股市“姓社姓资”的争论,并不是没有一点意义。

股市矛盾的产生、演变、激化和解决整个过程都是靠政策来解决和调整的。矛盾运动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出台相应的政策,否则,即使是前瞻性的、明显合理的政策,如果矛盾没有激化到相当的程度也是不可能出台的。这是预期和分析中国股市(“政策市”)各项政策的一个方法论。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化建设

理解和把握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是理解和把握中国股票市场政策以及股票市场波动的前提。中国股票市场监管的力度和演变也是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适应的。

正如前面说过,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起源于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因此,股票市场的监管是以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为前提的,市场监管本身并不重要,监管的力度自然有限。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整体上处在摸索的阶段,改革对象是中小型国有企业,主要形式是股份制改造,在具体操作上采用“个案处理,局部解决,少数人决策”。这样的国有企业改革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事实上也不可能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整个过程对于社会来说是不透明的。与此相对应,这个阶段的股票市场也是不够透明的,股票市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理念,监管手段有限,监管力度欠缺,监管体系也不完整。

经过十多年的改制和改革,中小型国有企业中的大部分要么已经上市要么已经不再成为问题,大型国有企业也通过改制发行股票获得巨额资金并已经上市。随着近几年来行政权力的强化以及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垄断越来越多的资源,新一轮的改革将不可避免。大胆猜测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可能会在未来的5-10年展开,其主要特征很可能是央企股权的社会化和经济活动的民主化,采取的方式希望是“统筹规划,社会参与,透明决策”。这与上一轮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截然不同。与之相对应,股票市场将成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进一步改革的主要(甚至唯一)平台,那时的股票市场将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市场运行将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市场监管力度也将大大加强。

现在的股票市场正处于前述两个阶段的过渡时期,监管的特点是从不太规范、不太严格向更规范、更严格演变,市场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因此,今天说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误导投资者、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等,已经不只是说说而已,谁要按以前的潜规则进行操作,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股票市场推动改革的三个层面问题

股市的危机推动了体制的改革,哪些改革能够实现,哪些改革不能够实现?哪些措施能够做到,哪些措施不能够做到呢?我们从三个层面分析改革的措施:第一是理念的层面,第二是政治的层面,第三是技术的层面。

所谓理念的层面是最高的层面,那是认识的层面,哲学的层面和价值取向的层面,通常会表现为意识形态。理念决定基本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企业制度、经济调节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等。中国股市危机时常常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政府要不要救市”,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理念的问题,然后是资金和利益的问题,最后才是具体方案和操作的问题。

股票市场重大的发展和突破,包括股市的产生,重大政策的出台,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来自认识和理念的突破。如果理念上不突破,就不可能有大的股市发展,就不可能有重大的政策上的突破。所以,理念是很重要的。

下一个层面的问题是政治问题。如果认识和理念问题解决了,后面的问题是,政治上要做安排,政治安排主要涉及的是利益和权力,任何一个大的政策出台,最后涉及到哪些部门来操办,各个部门之间什么样的权力,涉及到股市的,哪些是属于证监会的,哪些是属于国资委的,哪些是属于财政部的,哪些是属于人民银行的。各个部门之间有不同的权力和利益。除了部门权力和利益之外,更大的利益在于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平衡,比如发行制度问题,证券经营业态问题,等等。

第三个层面的问题是技术方案和操作的问题。如果说技术问题重要,确实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很多政策的成败,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技术方案的设计;如果说技术问题不重要,确实是一个附属于其他前提的问题,因为技术问题是工学问题,只是体现了理念和制度的要求,落实了政治的安排而已。

西方经济学不能解释中国经济和股票市场

为什么西方的经济金融理论不能解释和解决中国股票市场的问题?

股票市场对于我们来说是西方的东西,人们自然会想到用西方的经济学和金融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的股票市场。然而,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不能解释和分析中国的经济现象,也不能解释和分析中国的股票市场。

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我们都知道,配置资源之前要解决好至少三个前提:第一,资源归什么人所有,也就是所有权的问题,如果资源归什么人所有都没有搞清楚,怎么能进行资源配置呢?第二,什么人、怎样配置资源,也就是说经济活动中任何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资源的配置权是不确定,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第三,什么人对资源配置的结果负责,也就是谁享受经营成果或者承担经营损失。西方经济学对三个前提对应的分别是:资源的产权私有,资本家直接或者通过代理人间接进行资源配置,资本家对经营结果负责。显然,这三个前提与中国的现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的西方经济学不可能适用于中国的经济,也不可能适用于中国的股票市场。

从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来看,宏观经济分析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是供给分析和需求分析,供给分析的核心是企业行为。在西方经济学的企业行为分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先看西方经济学中假定的企业行为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战略、管理、投资、日常经营等等,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但是我国的企业,占绝大多数和绝对优势的企业都不是,也不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关于企

业行为研究,在这里不作展开)。再看约束条件,西方经济学中假设的约束条件主要是资源约束和技术约束。在完全竞争条件之下,甚至资源约束都不存在,主要是技术约束。但我国企业的约束条件是技术性约束、规则性约束和资源约束。

我国企业行为中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假设都是不同的,不仅在性质和内容上不同,甚至在稳定性上也不同。我国企业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常常是不可明示的、多变的和相机抉择的(带有很强的机会主义色彩)。

因此,四方经济学不能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不能解释中国企业的行为,自然也就不能解释和预期企业的内在动机和对外部刺激(如政策)的反应。企业既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又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不能解释中国企业行为的经济学及以经济学为基础的金融学,当然也不可能解释中国的股票市场。

市场化改革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任何社会经济过程的主导力量都要从这一过程中获得利益。中国改革的主导力量是行政力量,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人设计、主导、控制和掌握整个改革过程。因此,行政力量和掌握行政权力的人一定要从改革中获得好处,如果不得到好处,或者得不到好处,那么改革过程就进行不下去,或者他们就不会允许改革过程进行下去。

但中国的改革是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的改革就是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行政力量不断减弱的改革,看起来是行政力量推动着不断使自己弱化的改革过程。这个矛盾是从概念到概念推出来的形式逻辑的、表面的矛盾。如果行政力量在不断弱化的过程中,不能从日益壮大的经济力量方面得到补偿,那这个改革就进行不下去,改革也不可能改到今天这样的程度。改革进行到今天,它的主导力量是行政力量,一定得到了好处,只是这种行政权力与经济利益的交换做得太巧妙了,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这种巧妙的好处是在一时一事避免上显性的冲突,弊端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无法面对现实,无法通过公众讨论达成社会妥协。

即使在改革暂时停滞的短暂过程中,主导的力量也是要获得好处的,既然无法通过改革获得经济利益,就会出现行政集权,权利集中越来越多,财政聚财,以政府或者央企的名义聚集大量的收入、财力。市场化改革30年了,还会出现近5000人报考1名公务员的现象,可见行政的权力和好处的吸引力之大。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的结构基本是以行政权力为标准的金字塔形结构,市场化改革成功以后,相信社会结构的标准很可能是以财富为主要标准。为实现平稳渐进的改革,就要保证社会各阶层从整体上来说在两个社会结构中实现基本对应的平移,换言之,在行政权力结构中处于什么相对位置的社会阶层,在财富结构中也能够处于什么样的相对位置。

市场化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所处的历史进程,社会结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大环境和大背景,只有放在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和历史的进程之中,我们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分析中国的股票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见证了“牛市”的6000点,现在又经历着跌破1200的“熊市”,广大股民的心理素质想必有了很大的提高,毕竟这可是从天堂一下子掉到了地狱。 现在问及大众怎么看待现在的中国股市,想必大多的答案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毕竟现在的股市,真的已经让广大人民群众伤心透了。从6000点下跌,人们观望着,期待不会跌破4000点,可是它就这样轻易的破了这个界限,毫不顾忌人们的感受。然后人们又相信不会跌破3000点,可是它坚持了好久周,最终还是没能坚持到底,又跌破了3000点。现在人们已经不在抱幻想,可是依然保持着最好的期待,可惜,事与愿违,该来的总要来,2000点也破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是什么让中国股市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学期选了“证券投资与分析”这门课,虽然只是选修,但是老师全面的分析股市,还是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现在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上网查了相关的资料,也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专家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五个观点。主要观点一:股权分置。很多人将股市走弱的原因归结为股权分置问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不利于形成外部治理机制,不利于市场形成稳

定预期,不利于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是中国股市问题的唯一症结,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此向好。中国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国股市也有民营企业,但是这些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也并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会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会有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权益,即使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也出了安然事件。对于那些素质差的上市公司,迟早要退市的公司,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只能给大股东再增加一次圈钱的机会,只能再让投资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主要观点二:上市制度。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问题,已不能简单地当个案来处理了,我们必须反思发行上市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必然要带来投资者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上的调整。仅仅凭借财务数据和业绩预期选股已不够,即使我们能够甄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假虚实,即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但如果我们不能察觉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潜在缺陷,我们仍然无法规避投资风险。 主要观点三:新股发行的心态。 新股发行也是影响近期市场走势的一个因素。面对新股发行,投资者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新股发行要带来现有股价结构的调整,要分流市场的资金。另一方面投资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姓名:王向红 班级:会计三班

学号:111102031332 2015-01-06 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股票市场,所谓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 晴雨表,可见它对经济的重要性。中国股票市场是一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对股市未来发展趋势 的判断,是其投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国股票市场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 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的分析, 总结了股票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股票市场;现状分析;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引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从1990 年上海交易所成立以来,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我国股票市场短短的几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截至2007 年12 月21 日, 沪、深两地上市已达1527家, 上市股票数量1613 只, 总股本达到16848. 86 亿元, 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10448. 39 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到859 家, 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 44 家公司同时发行A、B 股; 19 家公司以A 股和H 股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6 家公司以B 股和ADR 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 家公司以B 股和GDR 的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865 只证券中包括A 股655 只, B 股55 只, 其余为基金、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国债、权证等 ( 二)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顺利进入收尾阶段了, 这场史无前例的制度性变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实现了中国股市从漫漫熊市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自2006 年4 月29 日

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孟德斯鸠)。娱乐的特性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幸福与快乐。 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采取各种金融政策见效甚微。中国各种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绵延不断的下跌,是否反映了“经济向下“的状况,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回事。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妨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股市有着估值回归的内在需求,这是近年来A股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股市的不振更多是信心缺失所致,而不是经济下降所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着泡沫,大家进入了一个泡沫化生存的时代。因此,尽管最近以来中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出现了全面性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并非是出现全球股市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国内股市大幅下跌,既有国际周边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是国内股市本身出了问题。 中国股市现象既与生活常识相背离,也脱离基本的经济原理,因此,其股市泡沫的吹大是无疑的。既然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因此,中国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价格上进行调整也就十分正常了。股市的指数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股票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国内股市下跌了,特别是泡沫很大的股市下跌,对市场不是不好,而是股市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股市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来看,尽管国内存在两大资产价格巨大的泡沫,但是国内经济向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韩国的MV风靡我国,从表象上看,也许大家只是把它作为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现如今中国股票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1990——1992),1990年上交所成立,尽管当时规模有限,但标志着中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了从小柜台到大市场的新时期。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3——2001),该阶段股票市场大起大落,政府行为成为股市最主要影响,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我们开始关注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股票市场制度,并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制度。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存在问题,投资者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只采取短线投资行为。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未来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能力弱化,出现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也较为单一。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到股市十有八九是赔钱的,群众对股市明显缺乏信心。 二、“政策市”成为股市发展制约因素,企业“圈钱”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始终跟着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与西方较为成熟的股市相比差异明显。另外,企业通过上市“圈钱”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类似“银广夏”等事件对股民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种行为也伤害了众多的中小股民。 三、股市内部环境有待改善,制度建设急需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内部环境急需改善,相关制度也急需建立和完善,因为依靠法律制度保护股票市场的发展才是正路,行政干预过多只会影响股市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四、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 股本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股权流动性差。激励机制不合理,激励手段落后。股票市场的未来展望

中国股票市场的调研报告

中国股票市场的调研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状况与分析 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状况与分析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今日的上证综指收于点,盘中最低探至点。而就在昨天人们还在惊叹,中国股市从2001年6月24日的2245点到昨天午后最低探至点,中国股市10年后又重新回到原点。今天的缩量下跌,以及重庆啤酒第五个一字跌停板,则将中国股民从这种无意义的玩味中拉回到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面前。十年前的被爆炒的互联网实实在在改变了地球人生活,十年后的GDP总量全球第二却只换回了A股的2011年全球股市第一熊。 一、2011年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运

行概况 如上图所示,上证综指在2011年4月8日摸高到点并成为年内最高点,到日为止最低则是14日收盘点位点,下跌点。 分析上证综指日K线。一月至四月中旬形成了一波小三浪的上涨,到4月中旬来到前期压力位3000至3100点之间,并在4月18日见顶年内最高点。此后走势急转直下,指数迅速跌穿各条短期均线,在2800点处得到年线的支撑。指数在2800点附近稍作调整后,终于在5月23日以一根放量大阴柱击穿200天线,宣告一波熊冠全球,持续至今日收盘,作为2012世界末日前奏的下跌拉开了序幕。此后指数加速下跌,毫无支撑。在6月20日形成一波半个月的反弹,反弹至年线附近,受到压制。此后便再次倾泻狂下,一口气跌到在2300 点附近,最低2307点,形成一个小型“W底”。就在人们惊呼2307点是铁底,指数也一口气上穿所有短期均线,人们

仿佛看到解放的曙光时,我画的这条无情的趋势线却将人们从美好的幻境再次拉回残酷的熊途。反弹至趋势线压力位2500点附近后,指数便扭头狂泻直至今日收盘创年内新低,毫无反弹。近几日,沪指成交量虽然不断刷新五年来的新低,但何处才能企稳见底,人们依旧充满绝望,而趋势也依没有反转迹象,不过短线的反弹点应该临近了。 如上图所示,深证成指在2011年3月9日摸高到点并成为年内最高点,到日为止最低则是14日收盘点位点,下跌点。 深圳成指与上证走势差别不大,在经过年初年线附近的震荡之后,选择向下突破,走出一波下跌趋势,并且没有放缓迹象。 从以上两张日K图中,我所设置的KDJ交易系统指标的买卖提示可以很清楚的发现,今年的中国股市,即使是不带感情,最严格的指标自动交易系统执行者,在今年的绝大多数买入选择都是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 摘要: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 有近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1992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的调整和规范时期。在这二十余年中,我国股票市场可以说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发展壮大和不断完善的,股票市场的复兴和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才能有效地稳定和调控股票市场,好的服务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正文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上海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上海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范。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北京,我国将一张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张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 1、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我国主要发生以下一些事件:1984 年11 月14 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 年11 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一股飞乐音响的股票。1987-09-27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1991年7月11日,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恢复建设资本市场,1990年底,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开始运行,标志着资本市场的起步。十五年来,资本市场在“姓资姓社”的激烈争执中、在“可以试,试不好可以关”的厉练中艰难迈步、逐步前行,目前已经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不断显现,已经成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和其它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异常迅速的,同时,不可否认存在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证券市场、问题、趋势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虽然中国证券市场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其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与结构性矛盾仍非常突出。同时也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表现在市场上就决定性的左右着市场的起伏。目前管理层将市场定位于“新兴加转轨”,新兴代表着中国证券市场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大视线来看,为新兴发展的市场,不成熟及过程中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出现较多;转轨则意味着市场成熟化要求市场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市场现状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 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西方工业化国家多在百分比的3位数以上,我国则长期处在1位数以内。按照世界交易所联盟公布的总市值数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排名连续下滑。截至2004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居第20位,深圳证券交易所则居第26位。沪深证券交易所加起来的总市值,仅仅略微超过韩国的证券交易所,而只相当于排名第一的纽约交易所的3 52%。此外,东京、纳斯达克、伦敦、欧洲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分别是沪深证券交易所总和的7.96倍、7.90倍、6.30倍、5.46倍。由于2005年基本没有多少上市公司进行首发及再融资,相信沪深证券交易所2005年年底时的排名肯定是呈继续下降的趋势。据全球知名数据提供

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的状况及相关改善意见 摘要: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2007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2008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 关键词:中国股票市场产生问题改善意见 引言 中国证券市场也开始摸索到投资银行的经营之路。目前,我们国的投资银行尚不成熟。我们老是喊着口号,要和国外投资银行竞争。事实上,我们的投行和国外的投行之间的差距, 并不在市场的占有率方面,而是在控机制、执行能力和职业操守上。我们的很多投行,没有业务定位,没有控制度,可以一个人说了算。我国投行现有的一些制度是从借鉴过来的,仍很不完善。 一、中国股市在逆境中产生和混乱的局面 中国的证券市场的产生不是某个天才的智慧成果,也不是大家有意为之而生,而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投资者自发推动而起的。中国股票市场的开始真正是在当年的。 1988年,特区尝试对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的试点,其中包括一家由几家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的股份制银行,这就是后来让无数股民爱恨交织的深发展(发展银行,股票交易代码为000001), 由此产生了经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第一支股票。发展银行是1987 年初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决定,在特区筹建的第一家股份制、区域性、综合性银行,采取向社会发行50万股(面值20元)的人民币股票,17万股(面值100 元)的港币优先股股票,筹资人民币1000万元,港币1700万元,作为发展银行的资本金。当然,更早些时候,还有金杯汽车发行股票,但那还不算是规的形式。 后来,大家开始交易股票,发现买股票不仅可以分红,而且还可以从买卖股票中赚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几支股票分红的比例很高,而且还有送股和配股,加上股票的价格在涨,所以投资收益率相当可观。在1988年,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使得股票的柜台交易成为可能,当时的交易场面非常火爆。这就是中国的证券市场最早期的状况。 然而,事态很快出人意料地发生了逆转。炒股票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狂热, 很多人都不去上班了,天天去关注股市。那时候,交易还都是通过人工写牌来报价,写在经济特区证券公司的一块大的白色牌子上面。每天发放200个号,大家排

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占其主导地位,它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提供直接融资。股票市场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而短期内股票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较为微弱,这与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未能及时有效的指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有关。所以合理的做法是规范健全股票市场、加强宏观调控以促进股票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 关键词:股票市场;中国经济;影响;经济问题;未来发展 Abstract The capital mark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stock market ha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it, which provides direct financing for a coun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market and ou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widespre ad concerned in th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long run there is a stable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and China’s economic increase. But in short time the economic growth effect in stock market maybe relatively weak, which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at we fail to guide the investors invest rationally in time and effect that is the result of the problem exist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研究一、股票市场的概述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三、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四、我国股票市场的趋势分析一、股票市场概述(一)股票的种类 1.股票的概念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股东作为其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的凭证,其实质是公司的产权证明书。 2.股票的特征权利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永久性 1998-2009A 股发行股本状况 0.275 0.294 0.314 0.283 0.285 0.296 0.307 0.329 0.258 0.280 0.359 0.685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亿股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A股总发行股本A股流通股本流通股占比 1998-2009B股发行股本状况 0.940 0.892 0.882 0.956 0.946 0.945 0.959 0.961 0.988 0.992 0.993 0.947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亿股年份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B股总发行股本B股流通股本流通股占比 3.股票的种类(1)按照股东权利和义务不同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股票(2)按照票面是否记载投资者姓名分为: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3)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和外资股(4)按照股票发行范围和交易币种不同分为: A股、B股、H股、N股、S股 1991-2009年A股和H股发行量比较 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000.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亿股 A 股 H股 1991-2009年A股和H股筹资额比较 0.0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8000.00 9000.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亿元 A 股 H股(二)股票的发行与流通 1.股票的发行(1)股票发行市场概念股票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是股票发行者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向投资者出售新股票所形成的市场。(2)股票的承销股票承销商凭借其在股票市场上的信誉和营业网点,在规定的发行有效期限内将股票销售出去,这一过程称为股票承销。分为代销和包销。(3)股票的发行方式按募集对象划分,可分为公募发行与私募发行按销售主体不同,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按发行价格的不同,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与溢价发行除上述几种发行方式之外,还存在一种增资发行的方式2.股票的流通(1)股票交易市场概念股票交易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是投资者之间买卖已发行股票的场所。二级市场通常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柜台交易OTC)(2)股票交易程序开户、委托、成交、结算和交收(三)股票价格指数 1.股票价格指数概念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衡量股票市场上股价综合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一种动态相对数,其基本功能是用平均值的变化来描述股票市场股价的动态。股价指数的作用,在于反映平均股价的涨跌,也就是反映股票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股市的风向标:股价指数股价指数一般分为“股价综合指数”与“股价成份指数”。股价综合指数与股价成份指数都反映股价的加权平均,但是它们选择的股票不同,加权的权重不同。股价综合指数是按每只股票总股本(总股数)加权的股价加权平均。 股价成份指数是先选择一部分股票,称它们为成份股,然后再按成份股流通

我国股市的30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30年,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可以长成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30年,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股票市场萌芽及最初探索阶段(1978-1991) 1986年11月14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时,向来宾赠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一张面额为人民币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爱股,行情,资讯)公司股票,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股票发行创“新纪元” 1984—1986年,北京、上海、广东、四川、辽宁等地的部分集体和国有中小企业纷纷开始股份制试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如广东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北京天桥百货公司、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北京天桥百货、上海飞乐音响、上海延中实业等公司还公开发行了股票。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对前期股份制试点的成绩做出肯定,允许继续试点并提出了规范性意见。从此政府逐渐加大对股份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股份公司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设立和运作,股票发行更加规范,真正意义上的股票发行数量也越来越多。上海、深圳出现了股票的公开柜台交易,沈阳、武汉、成都等地也出现了股票的公开交易或场外交易。成立了一批专门从事股票发行、转让或交易相关业务的证券公司,从而为股票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1987年1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我国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的大中型国营企业。该公司股票的发行,拉开了国营大中型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序幕,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截至1990年底,我国共有4750家企业发行了各种形式的股票,共筹资42.01亿元。其中,公开发行股票筹资17.39亿元,非公开发行筹资24.62亿元。 2、股票交易由“暗”转“明”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不久,一些持有者即开始了自发的股票转让,这就是股票的私下交易。股票的私下交易广泛地存在于公开柜台交易之前的深沪两地。由于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缺乏市场化的价格、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股票的私下交易存在着较多的投机和欺诈成分。 为解决股票的流通问题,1986年,上海试办了股票的公开柜台交易。1986年9月26日,“飞乐音响”与“延中实业”两只股票率先在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柜台交易。为规范股票柜台交易,198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出台了《证券柜台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股票必须在经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柜台转让,同时放开了股票交易价格。随后,上海的股票交易柜台和股票交易数量均有所增加,到1990年,上海已有16 个证券交易柜台和40多个证券交易代理点。

中国股票市场特征

一.中国股票市场特征.获利机会: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新兴的初级投资市场,指数的波动幅度大,风险大,但同时若正确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也大。 目前的沪深市属于一个初级的低规模阶段,上市的公司以行业龙头以及流通盘较小为主,依托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并且政府对股市运行有着强烈和有效的调控性。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沪深股市的运行方向将是一个长时间的‘稳中有涨,涨幅有限“的格局。 在目前阶段,由于上市公司的运作规范性尚不完善,上市公司给与的回报尚无法支付市场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我们展望的是一个零和游戏. 对于获利机会,由于零和游戏是一方获利是由于另一方的亏损,所以要做到每次赚钱是不可能的,因此关键的思维是要追求大赚小赔。对于中小资金(500万以下)我认为是以跟庄操作为主,由于中国股市是做多才能赚钱的,因此庄家在操作中会露出一定的痕迹,出现操作上的失误的破绽,(今年由于新庄剧增,而经验尚浅,由是如此)所以主要抓住这些机会,在中途伏击庄家,以庄共舞,就能把握住良好的获利机会。 二.股票投资的系统方法与运用: 股票投资是真金白银的实战,要想获得良好的收益一定要有制定自己一套系统的方法,以避免情绪化和急功近利。我的投资思维和系统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正确的投资战略,分析大势,以规范操作思路和以展望获利的机会,成数。主要有:(1)管理层的股市政策与超级主力的资金动向。 (2)市场总体的成交量与平均日涨幅前三板品种的百分比幅度。 (3)市场周K线的走势和处于的状态(安全区域或是危险区域) (4)目前市场提供的主要获利机会。 2.运用合理的投资战术,也是我自己要渴望提高的方面,我认为合理的技术分析主要是要灵活运用技术指标,而不能对传统方法的死套硬用,同时要各种指标进行结合综合分析。如KDJ传统的认为指标线在80以上时是高风险区,是出货的时候,但我长期的观查和经验认为若此时K线在相对的底位时,白线在80以上向下交穿红线时(即运行顶背离)说明此股有强庄在把持,短线有大涨的机会。如OBV和成本筹码分布可以用来发现庄股及分析其筹码成本和价位等等,不一一赘述。而主要的战术技术有: (1)基本面分析,主要用来辅佐中长线投资计划的制订 (2)技术面分析,主要用于中短线投机计划的制订,包括(KDJ,MACD,OBV,ABV,TWR,RSI,CCI,)本人现使用的是分析家1.6,等几项动态和静态的指标。 (3)题材面分析,主要用来配合加强前两者对个股针对性 (4)上市公司的主要活动目的与股价变动的利益关系 (5)目前市场主要主力习惯与重仓股的现在状态,用来完善技术面和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不足。 (6)在实战时运用统计学原理和逻辑原理进行推断,以分析最大的概率。 3.确定投资计划的与执行操作计划 资金的合理组合与管理是防范风险与改善心态的关键环节, (1)制订该项计划的主要获利方式(投资.投机.题材.或套利等)我认为200万的资金属中小资金,应以中线投资和短线套利摊低持筹成本为主,而大部分时间空仓。 (2)根据获利方式选择主要的目标品种 选择和确定品种时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选股方法进行选择,而不是依据喜好和想象。 (3)确立候选备用品种,以防止大盘出现意外变动时应该采取的应变措施,比如说大盘处于不同的特征,会有不同的候选品种出现短期的强势机会,以提高收益。 (4)计划实施的主要核心与基本点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实证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实证分析 郑长德马俊*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资本市场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本文选用我国1995—2004年间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中的相关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表现的不明显。 关键词:股票市场;经济增长;季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股票市场从试点到大规模发展,目前股票市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已成为一个令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有很多学者就我国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深刻的探讨。郑江淮和袁国良(2000)、谈儒勇(2000)、孙小素(2000)、韩廷春(2001)、佘运久(2001)、赵北亭和于鸿君(2001)、殷醒民和谢洁(2001)、冉茂盛和张卫国(2002)、王军(2002)、张碧琼与付琳(2003)、郑长德(2003、2005)等都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论是有冲突的,有的研究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有的研究则认为股票市场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有许多因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大多数研究使用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中使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也比较粗糙。 本文选取我国股票市场和国民经济在1995~2004年10年间的相关季度数据指标,并 *作者简介:郑长德,男,四川广元人,经济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学。马俊,男,西南民族大学资本市场研究所研究人员。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

中国股票市场的“中国特色” 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年的发展,至诞生以来就独具特色,但是也是由于当时中国国情决定的,经过查资料,我总结的中国股票市场的“中国特色”如下: 一、产生演进的非市场化 信用制度是股市发展的基础,自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共出现了三种主要的融资制度:商业信用融资、银行信用融资、股市融资。现今这三种信用方式并存。股票和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以利润为中心,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获得利润的渠道在改变或新的利润增长点出现时,作为“经济人”的市场主体就会新的制度安排。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初期,许多投资项目仅靠自由资本无力进行,为追求这些项目的利润,便借助于信用融资来进行投资,产生了商业信用融资、银行信用融资。对一些耗资巨大的项目,也需要分散风险,于是聚集社会资本的股票融资产生。股市作为市场的高级形态,是信用高度发展的产物。股市发展规律是先有信用的发展到股份制企业的产生,再到股市的产生,没有信用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大规模的集资,就不会有股市。信用制度与股份制的存在和发展是股市存在的基础。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非市场化的,是经历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经济基础之上的,其产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具有浓厚的政府色彩,一度负有为国有企业筹资解困的使命。中国在市场本身还不具备经历较高层次的股市的情况下,以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形式构建了中国股市,不是现有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后有股市,而是政府先建起股市,国有企业为到股市筹集资金才进行股份制改造。尽管市场中存在诱致性因素,但中国股市制度主要是由政府通过拖着市场走的方式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强制性因素占主导地位,中国股市发展的环境存在欠缺,市场发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人们在计划经济中的观念不能马上转变过来,对市场经济中的新事物认识粗浅,对股票更是知之甚少,股市发展需要的法制环境基本没有,人们的法律意识浅薄,当时的股份公司极少并且公司制度不健全,股市由信用支撑起来的,而当时人们对信用的认识还处于模糊状态,非自发产生和非自然演进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股市的“先天不足”,即市场自身缺乏信

中国股票市场属于哪类有效市场

中国股票市场属于哪类有效市场 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理论框架 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始于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尤金·法玛在《商业学刊》(Journal of Business)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根据法码的论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证券价格能充分而准确地反映全部相关信息,便称其为有效率。也就是说,如果证券价格不会因为向所有的证券市场参加者公开了有关信息而受到影响,那么,就说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是有效率的。对信息反映有效率意味着以该信息为基础的证券交易不可能获得超常利润(abnormal returns)。这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有效市场理论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关于信息和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即信息的变化会如何影响价格的变动;二是不同种类的信息会对证券价格产生怎样的不同影响。 (一)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价格关系——划分有效市场和非有效市场 在证券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会关注并不断搜集有关证券的信息,包括国内外政治形势、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变动、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等、投资者将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处理这些信息,试图准确地判断有关证券的价值、收益率和风险程度,并从中寻找被错误定价的证券,以进行无风险套利。然而,在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上,由于信息是公开、充分披露的,每个投资者都能及时掌握同等质量的信息,并且都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地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因此,任何与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都将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证券当前的市场价格就是证券的内在价值。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信息处理而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不存在基于现实信息的无风险套利空间。这是因为,尽管不同投资者采用的信息分析方法不同,而且及时对于同样的信息也存在着不同的判断,因此,必然有人会高估股价,有人会低估股价,然而,在信息公开、充分披露的情况下,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单独地操纵市场价格,为此,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信息处理方法和分析意见的差异就不可能影响证券的系统价格发展趋势,而只能引起证券价格的随机波动。我们可以用这个例子简单的分析这个问题。1905年,美国《自然》杂志刊登的一封通信中,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个醉汉置于荒郊野外,之后又须将他找回来,那么,从什么地方开始找起最好呢?答案是从醉汉最初所在的地点找起,该地点可能是醉汉未来位置的最佳估计值,因为我们假设醉汉是以一种不可预期的或随机的方式游走。 (二)证券市场的信息种类与不同效率的证券市场——划分三类有效市场 尽管我们说,在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价格都应是对与其相关的所有信息的市场反应,但是,由于信息来源或者说信息种类不同,其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从而也会表现出不同效率的证券市场。为此,法码定义了与证券价格相关的三种信息:一是“历史信息”,即基于证券市场交易的有关历史资料,如历史股价、成交量等;二是“公开信息”,即一切可公开获得的有关公司财务及其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内部信息”,即只有公司内部人员才能获得的有关信息。1967年5月,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证券价格讨论会上,哈里·罗伯茨(Harry Roberts)提出了与不同信息相对应的三种不同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资料

新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 14513120 姚佳英 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1918年,中国人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北平证券交易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深受政治政策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体制原因,长期处于没有股票的时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开始萌生。30年来,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可以长成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30年,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30年,从政治摊派到一票难求,从路边兜售到场内交易,从片面激进到理性认知,从暴涨暴跌到回归价值,跌宕起伏的股价波动,见证着中国股市的不断发展。 第一片梧桐叶:1986年11月14日,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时,向来宾赠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一张面额为人民币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600651)公司股票,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股票发行创"新纪元" ——1982年11月,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300万元,成为新中国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的第一家股份公司。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诞生,并于1985年1月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50万元。自此以后,股份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沈阳、成都等地迅速发展起来。 ——1985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试办。1987年,该公司正式成立。 ——1986年以前,所有的股份制企业都是不上市的公司,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办了股票柜台买卖业务,以挂牌方式,公开委托买卖股票。 ——1986年,为解决股票的流通问题,上海试办了股票的公开柜台交易。9月26日,"飞乐音响"与"延中实业"两只股票率先在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柜台交易。 ——198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出台了《证券柜台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股票必须在经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柜台转让,同时放开了股票交易价格。 ——1987年1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我国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的大中型国营企业。该公司股票的发行,拉开了国营大中型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序幕,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