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学》考试大纲.doc

《光学》考试大纲.doc

《光学》考试大纲.doc
《光学》考试大纲.doc

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光学》考试大纲

《光学》考试大纲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尤其是物理光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本光学理论解决基本实际光学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考查范围包括应用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

应用光学部分

一、几何光学基础

1.掌握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全反射、折射定律和费马原理等的内容和应用。

2.了解完善成像条件的概念。掌握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则,了解单个折射球面的光线光路计算公式。

3.理解单折射面成像和球面反射镜成像的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角放大率和拉赫不变量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4.理解共轴球面系统的过渡公式、成像放大率公式。

二、理想光学系统

1.理解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及某些特殊点的性质、共轭关系和经过光线的性质。

2.掌握图解法求像的方法,会作图求像。

3.掌握解析法求像的方法及成像分析、牛顿公式、高斯公式。理解多光组理想光学系统成像以及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4.理解和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角放大率、节点的计算公式和意义。

5.理解和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公式和正切计算法。

三、平面与平面系统

1.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性质,平面镜的旋转特性,光学杠杆原理和应用。

2.掌握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等效光学系统。

3.掌握反射棱镜的种类、基本用途、成像方向判别、等效作用与展开。

4.掌握折射棱镜的最小偏向角公式及应用,光楔的偏向角公式及其应用。

四、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1.理解和掌握孔径光阑、入瞳、出瞳、孔径角的概念和它们的确定。

2.理解和掌握视场光阑、入窗、出窗、视场角的概念和它们的确定。

3.了解渐晕、渐晕光阑、渐晕系数的概念及其对成像的影响。

4.理解物方远心光路的工作原理。

五、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

1.掌握各种像差的概念、分类、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基本像差分析和消像差方法。了解像差的定义、种类和消像差的基本原则。

六、典型光学系统

1.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的调节能力和分辨率,眼睛的缺陷和纠正。

2.掌握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成像特点以及视角放大率和分辨率等的计算。

3.了解摄影系统、投影系统的概念、结构、成像特点和计算。

物理光学两部分

七、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1.掌握电磁波的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解及其性质、数学表示等。

2.掌握光在电介质分界面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菲涅尔公式,反射率和透射率,反射和折射的相位、偏振特性,全反射特性。

3.理解光在金属表面的反射和透射特性。

4.掌握波的叠加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相速度和群速度概念。

八、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

1.理解干涉现象的概念和干涉条件。

2.掌握杨氏双缝干涉性质、装置、公式、条纹特点及其现象的应用。

3.理解条纹可见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概念。

4.掌握平行平板和楔形平板的双光束干涉定域面、干涉装置、干涉条纹的性质和计算。

5.掌握迈克尔逊典型双光束干涉系统及其应用。

6.掌握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性质和计算,理解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光学薄膜与干涉滤光片的工作原理、性质和应用。

九、光的衍射

1.理解光波的标量衍射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掌握基尔霍夫衍射理论,菲涅尔近似和夫朗和费近似。

2.掌握典型孔径的夫琅和费衍射(矩形孔衍射,圆孔衍射,单缝衍射,多缝衍射)光强分布公式和衍射条纹性质分析。

3.理解光学系统的衍射和瑞利判据、分辨本领。

4.掌握衍射光栅(平面光栅、闪耀光栅)的方程、特性和种类。

5.掌握圆孔、圆屏的菲涅耳衍射,菲涅尔波带分析法。

十、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

1.理解自然光、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的定义、特点,偏振度的定义,产生偏振光的方法,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

2.理解晶体的双折射现象,单色平面波在晶体中的传播特点。

3.理解晶体光学性质的几何表示,折射率椭球。

4.掌握光波在晶体表面的折射和反射的作图法。

5.掌握各种起偏器、分束器和波片(l/4波片、l/2波片和全波片)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

6.理解偏振光的矩阵表示,掌握矩阵方法表示偏振光和配置器件,并求出射光的矩阵。

7.掌握偏振光的干涉原理、装置、公式、光强分布特性。

参考书目:

《工程光学》(第三版)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

《光学教程》(第四版)姚启钧,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学实验中考专题

光学专题复习——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历年平面镜杭州中考题 (10年)36.(4分)右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 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 (12年)35.(6分)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 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右图所示,两手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人射到其中一平面镜,(1)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14年)34.(7分)右图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根据光的 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2)推导证明S′点和S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二、平面镜成像实验: 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___关系; 2. 实验中要求蜡烛A和蜡烛B ,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像A'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 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4.实验中应选择_____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察像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所以应选择较______的玻璃做实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效果好; 6.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

2018年北航光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871光学工程综合考试大纲---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航光学工程考研考试大纲—871光学工程综合考试大纲 1、应用光学的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主要内容:掌握应用光学的基本定律,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完善成像条件,光路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基本要求:重点是应用光学的四个基本定律,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及球面光学成像系统的物象位置关系。 2、理想光学系统 主要内容:掌握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透镜。 基本要求:重点是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位置和焦距计算,各类透镜的光学性质,图解法求像、解析法求像,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及放大率。 3、平面与平面系统 主要内容:掌握平面镜成像、平行平板、反射棱镜、折射棱镜与光楔。了解光学材料的光学特性。 基本要求:重点是平面镜、平行平板、反射棱镜、折射棱镜与光楔的成像特性。 4、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 主要内容:掌握照相系统和光阑,望远镜系统中成像系统的光束的选择,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基本要求:重点是与成象光束位置和大小相关的术语概念,以及照相系统、望远镜系统、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5、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各种辐射量和光学量的定义及其单位,光传播过程中光学 量的变化规律,成像系统像面的光照度。 6、光线的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 主要内容:概述,轴上点球差,正弦差和慧差,像散和场曲,畸变,色差,波像差。 基本要求:重点是实际光学系统各种像差的基本概念,不要求计算。 7、典型光学系统与现代光学系统 主要内容:掌握眼睛及其光学系统的特性,对放大镜、显微镜系统、望远镜系统、目镜、摄影系统、投影系统的物镜和目镜的结构型式及其主要光学参数深入 理解。掌握光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光学特性。 基本要求:重点是眼睛、放大镜、显微镜系统、望远镜系统、摄影系统的成像原理及其主要光学参数;并掌握光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光学特性。 8、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掌握光的电磁性质、光在电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掌握光波的叠加定律和叠加条件,深入理解干涉、拍频、驻波、偏振等各种现象的产 生条件和现象; 基本要求:掌握光的电磁波理论基本概念,学会用数学方法描绘波的叠加,了解菲涅耳公式 9、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 主要内容:理解光波的干涉条件,掌握杨氏干涉实验的产生条件和实验现象;掌握干涉条纹的可见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掌握平板的双光束干涉的基本原理, 学会分析典型的双光束干涉系统及其应用;深入理解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 涉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应用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MF 课程名称:物理光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Optics 总学时:50 讲课学时:50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辅导学时:学分:3.0 开课单位: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2春 先修课程: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电动力学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书:1、Born & Wolf, Principles of Optics, 7th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2、《物理光学》(第三版),梁铨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3、《物理光学学习指导与解题》刘翠红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一、课程教学目的 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同时又是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工程有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光的电磁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讲授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以及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现象。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物理光学的重要知识,掌握重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中所遇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共10学时) 光波的特性:光波与电磁波、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物质方程;几种特殊形式的光波;光波场的时域频率谱;相速度和群速度;光波场的空间频率与空间频率谱;光波的横波性、偏振态及其表示。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包括反射和折射定律;菲涅耳公式;反射率和透射率;反射和折射的相位特性;反射和折射的偏振特性;全反射。光波在金属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等。 第二章光的干涉(共10学时) 双光束干涉;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典型干涉仪及其应用;光的相干性理论。 第三章光的衍射(共10学时) 衍射的基本理论:包括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夫琅和费衍射:包括夫琅和费衍射装置;矩孔、单缝、多缝以及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巴俾涅原理。菲涅耳衍射:包括圆孔和直边菲涅耳衍射。衍射的应用和傅立叶光学基础等。 第四章光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共10学时) 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包括张量的基础知识;晶体的介电张量。单色平面光波在晶体中的传播:包括光波在晶体中传播的解析法和几何法描述。平面光波在晶体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晶体光学元件及晶体的偏光干涉等。 第五章晶体的感应双折射(共4学时) 晶体的电光效应(原理及应用)、声光效应和旋光效应(自然旋光现象、菲涅耳的解释、磁致旋光效应、应用)。

物理光学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T1210070 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光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OPTICS 总学时:50 讲课学时:50实验学时:0 习题学时:0上机学时:0 学分:3 授课对象: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电动力学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张海兴、刘劲松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参考书:[1]《光学原理》 M.波恩、E.沃耳夫,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二版

[2]《Principles of Optics》Max Born and Emil Wolf,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seventh (expanded) edition [3]《高等光学》赵建林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4]《光学》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 [5]《光学》易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一、课程教学目的 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同时又是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工程有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光的电磁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讲授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以及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现象。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物理光学的重要知识,掌握重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中所遇有关问题的能力。

中考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及答案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 作?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 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图3 图4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3、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 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 条:。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图4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考研大纲:820普通物理学(光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考研大纲:820普通物理 学(光学) 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820普通物理学(光学),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考研大纲:820普通物理学(光学) 科目代码:820 科目名称:普通物理学(光学)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普通物理学(光学)》大纲主要包括《普通物理学》中的光学部分,主要内容涉及到《普通物理学》或《大学物理》教材中的“光学”部分,主要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信息与偏振光学和波与粒子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几何光学 1、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主要包括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和光的可逆性原理。 2、光在球面上的折射 主要包括球面折射公式、高斯公式、球面折射成像的作图法和球面折射的横向放大率。 3、薄透镜 主要包括薄透镜的基本概念,薄透镜成像公式和放大镜及其放大倍率的计算。 二、波动光学

1、光波及其相干条件 主要包括光波和光程的概念,光的相干条件和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分波前干涉 主要包括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3、分振幅干涉 主要包括薄膜干涉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迈克尔逊干涉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4、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主要包括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和衍射现象的分类及其条件。 5、夫琅禾费衍射 主要包括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衍射条件及其特征,圆孔的的夫琅禾费衍射衍射条件及其特征。 6、衍射光栅 主要包括光栅常数、谱线缺级和衍射光栅的应用。 7、衍射规律的应用 主要包括光学系统分辨本领的分析,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 三、偏振光学 1、偏振光学 主要包括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的概念,偏振光的获得和检测,旋光现象,磁致旋光效应、原理 及其应用,电光效应、原理及其应用,光的吸收及其应用,光的色 散及其应用和光的散射及其应用。 四、波与粒子 1、黑体辐射

《光学》教学大纲

《光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光学 英文名称:Optics 学分:4 总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二年级第一、二学期 一、课程说明 (一)编写本大纲的指导思想 为适应我校学分制教学计划的要求,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基本要求,建立严谨的教学体系,特制定本大纲。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光学是普通物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一方面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训练提供必要的准备,另一方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物理学的基本课程,应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 在教学中,还应通过分析、概括丰富的自然现象,联系科学发展和生产实际中的有关事例,注意采用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以及加强习题运算,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了解光学的最新发展,体会到综合运用基础物理学知识联系实际、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共轴球面组成像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基本原理及典型应用。 难点:运用菲涅耳公式解释半波损失问题偏振光的干涉旋光现象解释。 (四)知识范围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研究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问题.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力学及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同时本课程又与原子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激光原理、光纤通信、信息光电子学等后继课程有密切关系。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 1、《光学》(上、下册), 赵凯华钟锡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五次印刷; 2、《光学》,易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3、《光学》,章志鸣沈元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4、《光学》,王楚汤俊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中考物理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试题(附答案)

专题八:光学实验及其应用 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2.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眼睛在A侧看到的蜡烛的像是由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3.(2019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_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_____。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A.30cm B.60cm C.90cm D.120cm 2.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 A.站在原地下蹲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3.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 A.要节约用电 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产生车内物体的像,影响司机行车安全 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 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 4.小明以0.5m/s的速度沿平行于平面镜的方向走动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相对小明的速度为m/s,若小明身高 1.8m,平面镜高度小于0.9m,他在这个平面镜中(选填“能”“不能”或“有时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5.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2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力学部分

热学部分 电磁学学部分

光学部分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知识 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 1.目的要求 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 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 1.目的要求 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

g l T π2= ()()2 22)(?? ? ??+???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 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 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 (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 v m = 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 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 (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 1.目的要求 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

3.光学实验专题复习(3课时) 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一、知识考点 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电筒、、笔。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①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 ②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和的路经; 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路经; ④取下纸板,用分别测量两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下表中; ⑤把纸板一半向前折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入射角i反射角r 1— 30° 30°245° 360°

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 ;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 ; (3)反射角 入射角。 二、解答方法 " 做到“七会”: 1.会提出探究的问题; 2.会选择实验器材; 3.会安装实验装置; 4.会设计实验表格; 5.会操作实验步骤; 6.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7.会对实验进行评估。 三、典型例题 例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两位同学用激光手电、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和量角器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 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1)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光线_____ 法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________ ; (2)反射角_______ 入射角。(填“大于、小于、等于”); (3)当把纸板B 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 (4)入射光线垂直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______ 度。 四、达标检测 、 1.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 绕ON 转动的E 、F 两部分组成。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50 , 45 300 300 600 600

光学薄膜技术复习提纲讲解

光学薄膜技术复习提纲 、典型膜系 减反射膜(增透膜) 1、减反射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是减少或消除透镜、棱镜、平面镜等光学表面的反射光,从而增加这些元件的透光量, 减少或消除系统的杂散光。 ★ 2、单层减反射膜的最低反射率公式并计算 厂 宀 >2 llo —111 /11;#-1 R= ------------ <山+爲沁+/ ★ 3、掌握常见的多层膜系表达,例如 G| H L | A 代表什么? G| 2 H L | A ? ★ 4、什么是规整膜系?非规整膜系? 把全部由入0/4整数倍厚度组成的膜系称为规整膜系,反之为非规整膜系。 ★ 5、单层减反射膜只能对某个波长和它附近的较窄波段内的光波起增透作用。 为了在较宽的 光谱范围达到更有效的增透效果,常采用双层、三层甚至更多层数的减反射膜。 ★ 6 V 形膜、W 形膜的膜系结构以及它们的特征曲线。P16-17 ㈡高反射膜 ★ 1、镀制金属反射膜常用的材料有铝(AI )、银(Ag )、金(Au )、铬等。 ★ 2、金属反射膜四点特性。P29 ① 高反射波段非常宽阔,可以覆盖几乎全部光谱范围,当然,就每一种具体的金属而言,它 都有自己最佳的反射波段。 V --G I HL| A / M |=! !膜 / fix 一上 —\ >< WG | 2HL | A 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VUavelsnqth (rm ) 43 2 yuf5o2lpu 家

②各种金属膜层与基底的附着能力有较大差距。如Al、Cr、Ni (镍)与玻璃附着牢固;而Au、 Ag与玻璃附着能力很差。 ③金属膜层的化学稳定性较差,易被环境气体腐蚀。 ④膜层软,易划伤。 ㈢分光膜 1什么是分光膜? 中性分束镜能够在一定波段内把一束光按比例分成光谱成分相同的两束光,也即它在一定的 波长区域内,如可见区内,对各波长具有相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之比值一一透反比。因而反射光和透射光不带有颜色,呈色中性。 ★2、归纳金属、介质分束镜的优缺点: 金属分束镜p32 优点:中性好,光谱范围宽,偏振效应小,制作简单 缺点:吸收大,分光效率低。 使用注意事项:光的入射方向 介质分束镜p30 优点:吸收小,几乎可以忽略,分光效率高。 缺点:光谱范围窄,偏振分离明显,色散明显。 5、偏振中性分束棱镜是利用斜入射时光的偏振,实现50/50中性分光。 ㈣、截止滤光片 ★1、什么是截止滤光片?什么是长波通、短波通滤光片?p33 截止滤光片是指要求某一波长范围的光束高效透射,而偏离这一波长的光束骤然变化为高反 射的干涉截止滤光片。 抑制短波区、透射长波区的截止滤光片称为长波通滤光片。 抑制长波区、透射短波区的截止滤光片称为短波通滤光片。 2、截止光滤片的应用:彩色分光膜。P51 ①图2.4.13分光原理;②解决棱镜式分光元件偏振效应的方法是合理设计分光棱镜的形式,尽可能减小光束在膜面上的入射角。 ㈤、带通滤光片 ★1、什么是带通滤光片?P58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大纲

(上机)课程名称:《物理光学》 实验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实验总体介绍 1、本课程上机实验的任务: 1)学会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的方法处理物理光学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2)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本课程上机实验的简介: 对等厚干涉和夫朗和费多缝衍射的物理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利用MA TLAB 软件对其过程进行编程和模拟仿真,从而加深对光的干涉和衍射基本原理的理解。 3、本课程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4、本课程上机实验涉及核心知识点: 1)光的干涉和衍射理论; 2)matlab程序设计基础。 5、本课程上机实验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立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相应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及调试。 6、本课程上机实验运用软件名称:MATLAB 7、总学时:4 8、教材名称及教材性质(自编、统编、临时): 《光学教程》,叶玉堂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统编。 9、参考资料: 1)《物理光学教程》,谢敬辉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光学原理与应用》,廖延彪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3)《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4)MATLAB教程罗建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二)包含实验项目基本信息 实验项目1 1、实验项目名称: 等厚干涉条纹分布的模拟 2、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对等厚干涉光强分布的模拟仿真,加深对光的干涉基本原理的认识。 任务:以一个曲率半径R = 5 m的柱透镜的凸面紧贴在一个平板玻璃上,其凸面与平面相切于O点(如图所示),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空气薄层,用波长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从反射光中可观察该空气薄层所形成的等厚干涉条纹,模拟此等厚干涉条纹的一维光强分布曲线图和二维光强分布的灰度图。 柱透镜置于平板玻璃上的截面图 3、上机实验内容: 1)编写模拟仿真程序,上机调试并运行; 2)改变柱透镜曲率半径,观察条纹分布的变化; 3)改变入射光波长,观察条纹分布的变化; 4) 改变柱透镜凸面和平板玻璃间的介质的折射率,观察条纹分布的变化。 4、学时数:2 实验项目2 1、实验项目名称:多缝夫朗和费衍射的模拟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教材

理论(含课内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光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光电子技术:全称(英文)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2、课程代码:B1309064 3、课程管理:数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 4、教学对象:应用物理 5、教学时数:总时数48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实训16 学时。 6、课程学分:3 7、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技术 (2)后续课程: 二、课程简介 光电子技术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光电子学为基础的光电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高新技术之一。该课程介绍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介绍光电子系统中关键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技术和新的发展。该课程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同时,突出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光电子技术的总体框架,有兴趣、有信心投入实践和创新活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光电系统的常用光源 (一)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的光源及光度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发光二级管的新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1、掌握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基础知识; 2、了解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第二节热辐射光源 1、掌握热辐射光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黑体辐射器、白炽灯和卤钨灯的原理。 第三节气体放电光源 1、掌握气体放电光源; 2、了解气体放电光源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放电光源。 第四节激光器 1、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 2、了解各种不同的激光器的发光机理。

光学实验自测题

实验一薄透镜焦距测定05-06-2 1.下面哪项实验结果可能是对凹透镜焦距测定数据正确的表示?(-59.95cm) 2.光学实验中常把各种光学元件组合成光学系统调整到各元件主轴等高和共轴, 一般细调使用的方法可以称为:大像追小像 3. 4.采用“虚物成实像法”测定发散透镜焦距时,对于像距,应取正值。 5.薄透镜焦距测量实验要求成像必须尽可能清晰,以下哪项不是清晰像的判据: 成像大 6.在实验中常把各种光学元件组合成光学系统,按照一般光学光路通用调节方 法,首要任务是调整好各元件主轴的等高和共轴;调节分两步:一般先粗调,后微调。 7.薄透镜焦距测定中用到低压汞灯,汞灯属于气体放电光源,发出复合光。使 用时需要启动预热,断电后需要冷却。 8.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符号法则是: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光心) 量起,与光线行进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 9.薄凸透镜焦距测定主要的三种方法有:物距像距法,大像小像(二次成像) (共轭法)法,自准直法。 10.远方物体经过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以视为焦距? [参考答案] 根据高斯公式(成像公式),物距为无穷远,代入得焦距等于像距。 11.用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焦距时,透镜光心偏离底座中心坐标时,应如何解决? [参考答案] 由于透镜的光心不一定在底座刻线的平面内,所测结果可能偏大或偏小,要消除这一系统误差,可将透镜反转180度,再测量一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12.不同物距的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时,像的清晰区大小是否相同? [参考答案]不相同,原因有二:一是不同区间的物成像区间范围不相同,二是由于近轴光线条件不能满足,致使存在色像差。 13.在等高共轴调节中可以小像追大像吗? [参考答案] 不可以,越调越远 14.测量薄凹透镜焦距主要有哪些方法? [参考答案] (1)虚物成实像法;(2)有平面镜辅助确定虚像位置法。 15.光学系统的等高共轴调节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关键词:粗调细调二次成像法,大像追小像 16.测透镜焦距时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等高共轴调节不好;(2)成像清晰范围找得不准;(3)由于物屏所放位置不能测量或者倾斜没有进行修正。

光学工程领域专业课考试大纲

光学工程领域专业课考试大纲 《光学》考试大纲 基本参考书: 《光学》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光学》赵凯华、钟锡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其他参考书: 《光学》母国光、战元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光学》 R.W.狄区本编李增沛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光学基础》F.A.詹金斯等编杨光熊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掌握光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光学在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具有分析有关光学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包括以研究光的传播方向为主的几何光学、以研究光的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分布为主的物理光学(包括衍射、干涉和偏振三部分)和以研究光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及其现代应用为主的现代光学。 基本要求 一、光波的数学表述及叠加原理 1.光波及其数学表述, 单色平面波 2.球面波及高斯波 3.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 折射率与光程 4.光波的能量和动量 5.光波的叠加及叠加原理. 6.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光波的叠加, 椭圆偏振光 7.不同频率的光波的叠加 二、几何光学 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2.光在单球面上的近轴成象 3.薄透镜成象及其作图法

4.共轴球面系统成象 5.光学转换矩阵 6.几何光学仪器 7.棱镜和光纤 三、光的衍射与干涉 8.菲涅耳衍射, 波带板 9.夫琅和费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0.单缝衍射、双缝衍射与光栅 11.光场的时空相干性 12.干涉仪及其应用 四、菲涅耳公式与薄膜光学 1.从光的电磁理论导出菲涅耳公式 2.菲涅耳公式的讨论 3.薄膜光学的基本概念 4.几种典型的光学薄膜 5.多层膜X光光学的进展 五、光学信息处理与全息照相 1.光学图象的傅里叶频谱分析 2.光学图象处理 3.全息照相 六、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 1.双折射、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面 2.偏振器件 3.偏光干涉及其应用 4.旋光 七、光源与激光 1.物体的发光机制概述 2.若干典型光源的特性 3.黑体辐射表式的物理意义与受激辐射 4.激光原理简要 5.若干常用激光器及其特性 6.激光光束的特性与传播 7.激光技术的应用 八、介质的色散(6学时) 1.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电偶极子的振荡 2.金属材料中的自由电子振荡 3.光在介质材料中的色散 4.光散射

光学教学大纲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54学时) (理论课程)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光学》 课程英文名称:Optics 课程编码:3910252108 开课学院:理学院 适用专业/开课学期:物理学/第三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光学》是物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普通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它和《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和《量子物理学》等后继课程有着密切联系。激光的出现和发展使光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更加扩大了光学在高科技领域、生产和国防上的应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磁学 (二)课程目标 1. 牢固掌握有关光的传播及其本性,包括干涉、衍射、偏振等基本现象、原理和规律,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了解它们在科研、生产和实践上的应用。 2. 牢固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作图方法。熟悉典型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3. 了解现代光学的发展概况以及现代光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时分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开展课堂讨论、课外自学、学生课外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前沿,结合课程内容完成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教学。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含绪论)光的干涉(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知道光学发展历程; 2.理解相干叠加和非相干叠加的区别联系; 3.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和光的干涉定义; 4.了解干涉条纹的可见度以及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对可见度的影响; 5.掌握光程差和相位差之间的关系; 6.掌握分波面干涉装置的干涉强度分布的基本规律,即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干涉条纹 的形状; 7.掌握分振幅法等倾干涉条纹的条纹特征和光强分布及其应用; 8.掌握分振幅等厚干涉的条纹特征和光强分布及其应用; 9.掌握迈克尔孙干涉仪和法布里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干条件,以及分振幅和分波面干涉装置及干涉光强分布。 难点:薄膜干涉和多光束干涉。 三、主要内容 1.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光学发展史; 2.波动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 3.光程和光程差,实现相干光束的方法; 4.半波损失; 5.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 6.迈克耳孙干涉仪; 7.多光束干涉,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第二章光的衍射(8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衍射现象,并注意区分菲涅尔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 2.理解衍射现象的理论基础-----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光学实验专题

光学实验 类型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入射光AO和反射光OB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一个保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OB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图乙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塑料硬板,观察塑料硬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这样设计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让光沿BO 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移动,发现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________________. 类型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艾英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 (5)为了让坐在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类型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蜡烛、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当光屏移至刻度尺80 cm处时,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左移动5 cm,光屏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

《工程光学基础》科目代码841考研大纲

《工程光学基础》(科目代码841)考研大纲 注意:本考试大纲仅适用2015年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1、考研建议参考书目 郁道银、谈恒英主编《工程光学》第1~7,10~16章,机械工业出版社。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了解费马原理,掌握完善成像条件; 2)熟练掌握共轴球面系统、平面系统和理想光学系统成像的基本特征,掌 握基点、焦距、放大率、物像关系、拉赫不变量等概念及相关计算并能 熟练作图,掌握光组组合的计算与作图方法;掌握光的色散原理和光学 材料的描述参数; 3)熟练掌握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及入瞳出瞳、视场光阑、渐晕光阑的概念、 判断、作用和计算方法,光学系统景深及远心光学系统的基本特征; 4)熟练掌握光度学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国际标准量纲体系,掌握光学系统传 输光能的特征; 5)熟练掌握各种几何像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6)熟练掌握各种典型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光束限制、放大倍率、分辨本 领,掌握显微镜、投影系统及其照明系统、望远镜和转像系统的关系, 能够解决典型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问题。 7)熟练掌握光的电磁波表达形式和电磁场的复振幅描述;掌握光在介质分 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尤其是正入射的情况;掌握光波的叠加原理与方 法。 8)熟练掌握光程差概念以及对条纹的影响及基本的等厚等倾干涉系统。掌 握条纹定域和非定域的概念及条纹可见度概念;典型的多光束干涉系统 以及单层增透、减反膜的计算结论和实际应用。 9)熟练掌握典型的夫朗和费衍射系统概念和计算;掌握闪耀光栅的原理和 计算;衍射极限的概念及在典型光学系统设计中的运用;夫朗和费衍射 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菲涅耳波带片的概念和使用。 10)熟练掌握电磁场叠加以及空间频率的概念;掌握4F系统光学系统用于光 学信息处理的概念和过程;相干光学系统和非相干光学系统对成像影响 的结论和运用;空间滤波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11)熟练掌握平面电磁波在晶体中的传播过程及寻常光线、非寻常光线各电 磁分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惠更斯作图法及应用;典型晶体器件的琼斯矩 阵表示及其应用;典型类型偏振光的判断。 12)熟悉平板波导基本原理及特性;掌握激光器基本原理、组成及特性;熟 悉激光器的谐振腔理论及速率方程理论;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基本原理, 并熟悉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及特点;了解电光调制基本原 理。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