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资料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编号:4.2.1.1

4.2.1.1 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

【C】

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2.有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

【B】符合“C”,并

1.落实医疗质量考核,有记录。

2.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有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用监管结果或数据来表达改进的成效。

昌医字[2010]3号

关于印发《2010年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增加社会信任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就医安全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2009年工作情况,特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现将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特此通知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二O一O年一月十五日附:《2010年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0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为了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增加社会信任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就医安全感,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一、医院总体质量与安全目标:

(1)为了推动我院质量安全工作。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2)强化医疗卫生工作质量意识和安全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逐步推行病种质量管理,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就医安全感,制定我院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医院科室医疗质量组织管理、诊疗技术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急诊急救、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护理质量、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医疗质量工作计划

(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为了达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全部门控制、全过程控制,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

(2)、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3)、病案管理委员会

(4)、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5)、药事管理委员会

(二)加强全员质量意识

1、所有新进院人员(新调入和新分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时,培训内容包含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

2、各科质控医师学习有关医疗质量管理指标、方法,以加强各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力量。

3、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等方面的奖惩细则,使全体职工了解医院管理,参与医院管理。

(三)医疗质量管理流程

1、个人目标质量管理:职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

2、基层质量管理: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科员组成质控组,负责本科的质量管理。

3、中层质量管理:由相应的职能科室分工合作进行。其中护理部负责护理系列的质量管理。院感科负责有关院内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的管理;门诊部负责门诊各诊室的医疗质量的具体管理,药剂科负责处方质量协同院感科进行抗生素管理;医务科、质控科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的环节质量管理及终末质量管理。高层质量管理:由医院领导对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进行决策,提高医院的基础质量水准。

三、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与具体措施

1、根据海南省卫生厅规定的相关指标及全院前三年实际完成的指标数据制定医院质量安全总体指标(见附件1)。

2、要求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等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医院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医疗指标制订本科室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及完成计划的措施,每月对本室的病历质量、医疗工作质量、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质量教育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立本专科诊疗技术常规和特殊

治疗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医疗工作规章制度,要求各科年青医师基础质量“三基”考核合格率在100%,年终有质量管理总结。根据各科前三年实际完成的指标数为依据,制定各科各项医疗质量安全指标(见附件2)。通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工作的推行,在抓好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的同时,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

3、住院病历质量由科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督导组、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三级质量监控网络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卫生部、卫生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书写,严格三级查房制度,提高病历质量,出院病历由质控医师、科主任进行初评,在达到甲级病历标准后病案室,再由病案科质控医师定期抽查进行终末评分、评比,对病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科室,要求各科的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医院医疗质量督导小组、病案委员会也定期抽查部分病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凡出现乙级病历1份扣责任人(责任人由科室质控小组认定)50元,丙级病历1份扣500元,丢失病历1份扣1000元。

4、门诊处方由药剂科及门诊部进行二级质量管理,首先在发药窗口进行把关,对不合格的门诊处方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退回修改,同时进行登记,定期反馈到医务科;门诊部每周对门诊处方检查一次;药剂科每月抽查部分处方,对其进行分析,问题处方要公示、点评,以提醒临床医师注意;医务科每月进行检查评分,将处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个人并与科室质控分挂钩。门诊病历由门诊部进行管理,每周由门诊部对门诊病历进行监督、检查,门诊部每月对所查门诊病历进行质控评分,反馈给医务处进行奖惩。

5、鼓励各科开展新技术,新科研项目,并给予奖励。同时建立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准入、审批制度,按制度要求做为质控标准,使我院的医疗工作有序进行。各医技科室根据医院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制定本科室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及完成计划的措施,制定本科室的工作制度。每月对本科的质量进行检查、自评,每季进行一次小

结,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医技人员“三基”考核。考核合格率要求100%,年终有质量管理总结。有合理的专科技术操作规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达标,有大型检查、特殊治疗的应用及操作规范。

6、检验科:

(1)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参加全国质控,有质控措施和记录年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2)临床输血履行审批手续,资料(用血申请单等)妥善保管;交叉配血方法正确,血型交叉配血符合率100%,有交叉配血登记本;有输血安全措施,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管理制度有输血前检查和核对制度,有原始材料。

(3)二甲医院要求的必备项目计划达标,有试验室质量保证措施,有检查登记本。

7、功能科:

(1)资料分类编号保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2)心电图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0%。

(3)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0%。

(4)诊断报告书写规范、项目完整、诊断明确、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无错字。

(5)全面开展二甲医院必备项目。

8、放射科:

(1)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60%。

(2)CT检查阳性率≥60%,并有记录。

(3)借出X光片按期回收,回收率100%。

(4)诊断报告书写规范、项目完整、诊断明确、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无错字。

(5)放射科技术必备项目计划达标。

9、实施时间:

1)在分管院领导和医院医护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医务科加强与各科质量管理小组联系,每半年一次不定期到临床科室了解医疗质量问题,检查督促其规则制度执行情况。

2)(1)医疗质量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①重点制度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查对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②、重点科室:急诊科、各种重症监护中心、产科、手术科室、手术室、麻醉科、药剂科。

③、重点人群:新分配(调入)者、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进修人员及实习医师(护生)。

④、重点时间:节假日、工作繁忙或闲时及夜间。

⑤、重点病人:疑难、危重、急诊病人。

⑥、重点问题事件: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及总结与工作改进。

(2)每个季度对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3)每季度末对检查结果及有关质量信息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并发放到于各相关科室。

四、综合考评及奖惩

根据每月的综合质量考核结果及每季度对有关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统计的结果,及时反馈到各个科室并互动追踪,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准。以医院绩效考核方案为依据,对职工进行经济、行政奖励和处罚。(考核方法:1.每月科室质控小组自查。医务科、质控科每月

按检查标准进行考评,并向医院提出各科室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校工资或奖金挂钩。2.考核标准:优≥92分;合格85-92分;不合格<85分。)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0年01月15日

昌医字[2011]5号

关于印发《2011年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增加社会信任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就医安全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2010年工作情况,特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现将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特此通知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二O一一年一月十日附:《2011年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1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医院总体质量与安全目标:

(1)为了推动我院质量安全工作。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2)强化医疗卫生工作质量意识和安全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逐步推行病种质量管理,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就医安全感,制定我院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医院科室医疗质量组织管理、诊疗技术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急诊急救、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护理质量、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医疗质量工作计划

(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为了达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全部门控制、全过程控制,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

(2)、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3)、病案管理委员会

(4)、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5)、药事管理委员会

(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7)、学术管理委员会

(二)加强全员质量意识

1、所有新进院人员(新调入和新分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时,培训内容包含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

2、各科质控医师学习有关医疗质量管理指标、方法,以加强各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力量。

3、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等方面的奖惩细则,使全体职工了解医院管理,参与医院管理。

(三)医疗质量管理流程

1、个人目标质量管理:职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

2、基层质量管理: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科员组成质控组,负责本科的质量管理。

3、中层质量管理:由相应的职能科室分工合作进行。其中护理部负责护理系列的质量管理。院感科负责有关院内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的管理;门诊部负责门诊各诊室的医疗质量的具体管理,药剂科负责处方质量协同院感科进行抗生素管理;医务科、质控科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的环节质量管理及终末质量管理。高层质量管理:由医院领导对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进行决策,提高医院的基础质量水准。

三、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与具体措施

1、根据海南省卫生厅规定的相关指标及全院前三年实际完成的指标数据制定医院质量安全总体指标(见附件1)。

2、要求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等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医院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医疗指标制订本科室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及完成计划的措施,每月对本室的病历质

量、医疗工作质量、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质量教育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立本专科诊疗技术常规和特殊治疗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医疗工作规章制度,要求各科年青医师基础质量“三基”考核合格率在100%,年终有质量管理总结。根据各科前三年实际完成的指标数为依据,制定各科各项医疗质量安全指标(见附件2)。通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工作的推行,在抓好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的同时,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

3、住院病历质量由科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督导组、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三级质量监控网络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卫生部、卫生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书写,严格三级查房制度,提高病历质量,出院病历由质控医师、科主任进行初评,在达到甲级病历标准后病案室,再由病案科质控医师定期抽查进行终末评分、评比,对病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科室,要求各科的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医院医疗质量督导小组、病案委员会也定期抽查部分病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凡出现乙级病历1份扣责任人(责任人由科室质控小组认定)50元,丙级病历1份扣500元,丢失病历1份扣1000元。

4、门诊处方由药剂科及门诊部进行二级质量管理,首先在发药窗口进行把关,对不合格的门诊处方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退回修改,同时进行登记,定期反馈到医务科;门诊部每周对门诊处方检查一次;药剂科每月抽查部分处方,对其进行分析,问题处方要公示、点评,以提醒临床医师注意;医务科每月进行检查评分,将处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个人并与科室质控分挂钩。门诊病历由门诊部进行管理,每周由门诊部对门诊病历进行监督、检查,门诊部每月对所查门诊病历进行质控评分,反馈给医务处进行奖惩。

5、鼓励各科开展新技术,新科研项目,并给予奖励。同时建立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准入、审批制度,按制度要求做为质控标准,使我院的医疗工作有序进行。各医技科室根据医院的质量管理计划方

案,制定本科室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及完成计划的措施,制定本科室的工作制度。每月对本科的质量进行检查、自评,每季进行一次小结,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医技人员“三基”考核。考核合格率要求100%,年终有质量管理总结。有合理的专科技术操作规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达标,有大型检查、特殊治疗的应用及操作规范。

6、检验科:

(1)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参加全国质控,有质控措施和记录年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2)临床输血履行审批手续,资料(用血申请单等)妥善保管;交叉配血方法正确,血型交叉配血符合率100%,有交叉配血登记本;有输血安全措施,建立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管理制度有输血前检查和核对制度,有原始材料。

(3)二甲医院要求的必备项目计划达标,有试验室质量保证措施,有检查登记本。

7、功能科:

(1)资料分类编号保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2)心电图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0%。

(3)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0%。

(4)诊断报告书写规范、项目完整、诊断明确、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无错字。

(5)全面开展二甲医院必备项目。

8、放射科:

(1)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60%。

(2)CT检查阳性率≥60%,并有记录。

(3)借出X光片按期回收,回收率100%。

(4)诊断报告书写规范、项目完整、诊断明确、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无错字。

(5)放射科技术必备项目计划达标。

9、实施时间:

1)在分管院领导和医院医护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医务科加强与各科质量管理小组联系,每半年一次不定期到临床科室了解医疗质量问题,检查督促其规则制度执行情况。

2)(1)医疗质量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①重点制度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查对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②、重点科室:急诊科、各种重症监护中心、产科、手术科室、手术室、麻醉科、药剂科。

③、重点人群:新分配(调入)者、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进修人员及实习医师(护生)。

④、重点时间:节假日、工作繁忙或闲时及夜间。

⑤、重点病人:疑难、危重、急诊病人。

⑥、重点问题事件: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及总结与工作改进。

(2)每个季度对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3)每季度末对检查结果及有关质量信息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并发放到于各相关科室。

四、综合考评及奖惩

根据每月的综合质量考核结果及每季度对有关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统计的结果,及时反馈到各个科室并互动追踪,不断提高医疗质

量水准。以医院绩效考核方案为依据,对职工进行经济、行政奖励和处罚。(考核方法:1.每月科室质控小组自查。医务科、质控科每月按检查标准进行考评,并向医院提出各科室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校工资或奖金挂钩。2.考核标准:优≥92分;合格85-92分;不合格<85分。)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1年01月10日

昌医字[2012]3号

关于印发《2012年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增加社会信任度,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就医安全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2011年工作情况,特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现将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特此通知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二O一二年一月八日附:《2012年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2012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院总体质量与安全目标:

(1)为了推动我院质量安全工作。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2)强化医疗卫生工作质量意识和安全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逐步推行病种质量管理,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就医安全感,制定我院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医院科室医疗质量组织管理、诊疗技术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急诊急救、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护理质量、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医疗质量工作计划

(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为了达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全部门控制、全过程控制,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

(2)、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3)、病案管理委员会

(4)、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5)、药事管理委员会

(6)、学术管理委员会

(7)、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

(8)、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加强全员质量意识

1、所有新进院人员(新调入和新分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时,培训内容包含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

2、各科质控医师学习有关医疗质量管理指标、方法,以加强各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力量。

3、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等方面的奖惩细则,使全体职工了解医院管理,参与医院管理。

(三)医疗质量管理流程

1、个人目标质量管理:职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

2、基层质量管理: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科员组成质控组,负责本科的质量管理。

3、中层质量管理:由相应的职能科室分工合作进行。其中护理部负责护理系列的质量管理。院感科负责有关院内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的管理;门诊部负责门诊各诊室的医疗质量的具体管理,药剂科负责处方质量协同院感科进行抗生素管理;医务科、质控科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的环节质量管理及终末质量管理。高层质量管理:由医院领导对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进行决策,提高医院的基础质量水准。

三、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与具体措施

1、根据海南省卫生厅规定的相关指标及全院前三年实际完成的指标数据制定医院质量安全总体指标(见附件1)。

2、要求各临床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等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医院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医疗指标制订本科室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及完成计划的措施,每月对本室的病历质量、医疗工作质量、医疗指标完成情况,质量教育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立本专科诊疗技术常规和特殊

治疗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医疗工作规章制度,要求各科年青医师基础质量“三基”考核合格率在100%,年终有质量管理总结。根据各科前三年实际完成的指标数为依据,制定各科各项医疗质量安全指标(见附件2)。通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工作的推行,在抓好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的同时,有效的缩短平均住院日。

3、住院病历质量由科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督导组、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三级质量监控网络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卫生部、卫生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书写,严格三级查房制度,提高病历质量,出院病历由质控医师、科主任进行初评,在达到甲级病历标准后病案室,再由病案科质控医师定期抽查进行终末评分、评比,对病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科室,要求各科的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医院医疗质量督导小组、病案委员会也定期抽查部分病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凡出现乙级病历1份扣责任人(责任人由科室质控小组认定)50元,丙级病历1份扣500元,丢失病历1份扣1000元。

4、门诊处方由药剂科及门诊部进行二级质量管理,首先在发药窗口进行把关,对不合格的门诊处方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退回修改,同时进行登记,定期反馈到医务科;门诊部每周对门诊处方检查一次;药剂科每月抽查部分处方,对其进行分析,问题处方要公示、点评,以提醒临床医师注意;医务科每月进行检查评分,将处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个人并与科室质控分挂钩。门诊病历由门诊部进行管理,每周由门诊部对门诊病历进行监督、检查,门诊部每月对所查门诊病历进行质控评分,反馈给医务处进行奖惩。

5、鼓励各科开展新技术,新科研项目,并给予奖励。同时建立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准入、审批制度,按制度要求做为质控标准,使我院的医疗工作有序进行。各医技科室根据医院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制定本科室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及完成计划的措施,制定本科室的工作制度。每月对本科的质量进行检查、自评,每季进行一次小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最新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一、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纳入各项工作中。 二、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工作。 三、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实施方案、考核办法。 四、加强对医院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保证医患权利。 五、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各科室每月检查一次本科医疗质量;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全院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总结点评。 六、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要有文字记录,由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检查,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有利于不断改进医院医疗服务技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七、医疗质量管理的检查结果与个人考评挂钩,以促进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的真正落实。 医患沟通制度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维护患者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认真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二、医患沟通的时机 (一)门急诊医师接诊时,应在规范诊疗的基础上,就疾病诊疗的有关情况向患者或家属做必要的告知,争取患者和家属对诊疗的理解和配合。必要时,将沟通的关键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二)病区医护人员接诊时,应与患者或家属就住院事项进行沟通。 (三)主管医师必须在患者入院后72小时内与患者及亲属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并签署《入院病情知情书》。 (四)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与患者及时沟通: 1.患者病情变化时; 2.有创检查及操作处置前; 3.变更主要治疗方案时; 4.贵重药品使用前; 5.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 6.危、急、重症患者疾病变化时; 7.术前和术中改变术式时; 8.麻醉前(应由麻醉师完成); 9.输血或血液制品前; 10.对医保、农合患者采用医保、农合目录外诊疗或药品前。 (五)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与患者或家属就诊疗情况、出院后饮食、用药等注意事 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进行沟通。 三、医患沟通的内容 (一)在诊疗前,医护人员应主动听取患者或家属对诊疗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患者或家属的意见。 (二)在诊疗中,医护人员应就疾病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目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收费等

2017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2017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为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细则》、《国家中管局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巡查细则》及《西安市卫计委2016年医疗质量安全综合检查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我院2017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健全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院长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质控科,李贵安科长负责日常工作。 主任委员:略 副主任委员:略 (二)医疗质量控制科 科长:略 干事:略 工作职责: 1. 接受主管院长的领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医疗规范。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确定考核指标、考核办法、每月进行检查与绩效挂钩。 3.制定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岗位管理办法,至少每季度有针对性进行抽查,对存在较大缺陷者通过季刊予以通报; 4.编写《医疗质量季刊》,对医院重大医疗事件,重点医疗指标、满意度调查等进行通报;

5.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不断扩大路径病种,加强科室路径管理资料的整理与保存、路径缺陷原因的查找与改进。 6.按照三甲复审实施方案,及时督导检查、汇总自查结果,及时汇报院领导;组织检查、督导落实,全力以赴通过三甲复审。 7.加强病历质控,重点关注输血病历、死亡病例、手术病历、危重疑难病例、住院≥30天、择期手术术前≧3天、费用≧3万、非计划重返手术、15日、30日再住院、危急值病历。对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内涵性、及时性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对病例存在的问题、疑问等下科室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完成归档病例的接受、登记、装订、入袋、上架、借阅、复印等工作; 8.至少半年召开一次医疗质量与安全、病案质量、路径质量管理委员会例会及与医技科室沟通会,建立长效沟通联络机制,使医疗质量不断持续改进; 9.制作临床科室9大记录本模板,规范记录格式及要求,督导检查,与绩效挂钩。 (三)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的第一责任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控医师、护士长、质控护士4人组成。 2、科室建立《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医师排班本》、《医师 交接班本》、<<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本》、《临床路径病例记录本》、《危重病例抢救登记与上报记录本》、《业务学习与培训记录本》、《术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医院感染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措施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馈医疗质量问题(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提出干预措施(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6)、每月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医疗质量缺陷通报。 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常务秘书:质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

运行病历质控目标和持续改进措施

急诊科运行病历质控目标和持续改进措施 质控目标:为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减少病历书写问题而导致的纠纷等情况,对运行病历环节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现经科室质量考核小组成员研究决定,运行病历纳入环节质量检查,主要注意书写时效性,格式、内容规范化,无逻辑错误,无复制粘贴现象,经治医师签字、医患沟通等相关质资料齐全、及时记录签字,各项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检查合理)科学合理等。科室质控主要还是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 一、发现问题: 我院临床科室通过先是经治医师自查,一级质控科室质控即科主任和科室质控人员进行,发现问题(或缺陷)及时通知科室主管医师进行修改; 二、成立改进小组: 组长:科主任 副组长:副主任、护士长 组员:科室质控人员 三、运行的病历质控流程: 病人入院 ↓ 主管医生完成病历书写 ↓

主管医师自己审签 ↓ 科主任、护士长或科室质控医生和护士审签 ↓ 发现问题通知经治医师整改 四、质控内容: ※病房(住院)运行病历环节质量控制: 1、整份病历书写字迹难以辨认,扣0.5分; 2、住院入院记录未按时完成(24小时内)延迟一天扣1分; 3、住院记录错字、医嘱错、别字、中英混写每一处扣0.2分,不规范(涂改、刮改、粘贴等),每处扣1分(进入归档病历按终末质量归档病历考核标准考核); 4、上级医师审签不及时,非执业医师书写医疗文书应24小时内审签,一般文书应72小时内审签,延迟签名每处扣0.5分。对学生的书写病历,带教老师未及时修改的扣1分; 5、病程记录完成不及时,延迟一天扣0.5分; 6、第一诊断依据不充分,扣1分; 7、重要诊断遗漏,尤其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不下诊断,一处扣1分; 8、科室未按规定进行教学查房,上级医师未及时查房,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一、成立由分管护理工作的院长,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监控全院护理质量,负责制定与修改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并对护理质量与安全实施全面控制与管理,对护士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定期组织会议,开展相关制度学习培训,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提升各级组织的执行 二、医院质量实行目标管理制度,由护理部每年根据国家及军队的最新规定制定全院护理质量目标,科室围绕总体目标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本年度护理工作计划。 三、实行三级护理质量监控,对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予以督促和检查,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一级质控:建立科室质控要点,由病区质控小组按护理部下发的一级护理质控计划进行自我监控,每日检查,每周一次讲评,每月一次小结,并落实整改 (二)级监控:由总护士长随机检查指导科室护理质量,由护理质量专项监控组根据二级护理质量监控计划定期进行检査,现场反馈指导,并将检查结果上报护理部 (三)三级监控:由护理部按照三级护理质控计划,组织进行检查与评价,填写检查表及综合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 四、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及薄弱时间段的护理质量监控,相关要求参见《节假午夜间查房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的护理质量监控,

详见《重点部门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五、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科室每月调查一次,将结果记录到《护士长手册》上。护理部每季度组织调查一次,由主任确定调查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利用晚上时间对住院患者分片统一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分析,汇总形成质量分析报告,在护士长例会反馈结果,并纳入医护质量考核标准中实行奖惩。 六、执行科室之间护理缺陷监控措施,如消毒供应中心,输血科,支持中心及洗涤中心对科室进行质量监控等,发现缺陷及时上报护理部。 七、由护理质控负责人及时进行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及护理缺陷汇总分析,形成质量分析报告,按医护质量考评标准进行考核,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批评,具体按《不合格预防控制制度》执行。 八、对存在护理安全隐患且护理单元无法独立解决的情况,护理部以填写督办单的形式反馈给相关科室,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书面的形式上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九、定期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的评析,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护理安全。 十、各项护理质量考核落实奖惩应用激励和制约机制进行管理,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内容之一。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各级岗位职责有落实;要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按照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升全体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提升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与实施。 3、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需要医院各方面积极参与、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的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科室必须每月选择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4、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检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完善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5、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在加强在架病历、终末病历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死亡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 6、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个人

档案,注重住院医师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坚决执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度;建立住院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住院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7、明确主治医师的工作职责,发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下指导、对上汇报”的核心骨干作用;建立主治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主治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8、有能力的科室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严禁擅自取消主任医师查房;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的作用,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导检查。 9、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完善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复及随访制度。 10、加强完善交接班制度。 2

份病历质控检查持续改进pdca

份病历质控检查持续改 进p d c a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2016年9月份病历质控情况检查持续改进 一、工作计划(P): 本月继续对当月归档病历进行质量检查、分析及督导,根据情况,需将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科室会议进行通报,组织讨论,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切地进行整改。按照上个月检查结果,本月制定的持续改进工作计划如下: 1.及时归档率>98%; 2.甲级病历比率≥95%; 3.质控率>85%; 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 5.住院时间超30天的患者管理制度完成率>98%; 6.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完成率>98%; 7.病历书写完整性>98%。 8.月底进行归档病历质控进行随机抽查查并进行分析、通报全科室、落实整改。 二、实施(D): 1.本月不定期开展住院运行病历检查,通过三佳系统检查病历及时书写及书写治疗情况,敦促病历的及时完成及内容规范,着重对病历书写、医嘱、辅助检查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通报改正; 2.月底对本月归档病历进行随机抽查,逐份病历交叉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3.强调并加强深化学习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嘱制度,并要求知行合一,并落实到具体临床诊疗操作中。 三、检查(C) 1、9月份本科室住出院病历数102例,归档率100%,本月不定期抽查归档病历数99份(质控率97%),检查结果符合甲级病历数98份,乙级病历1份,甲级率99%,乙级病历占比 1%。 2、乙级病历1份为: 陈献起男,65岁,缺出院小结。 3、其他病历存在问题有: ①首页项目填写错误(如患者户口地址记录为外地、籍贯及出生地为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 ②首页及入院项目错误(如17岁患者勾选已婚,入院录记录24岁结婚等);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手术、麻醉医师资质与批准制度,完善麻醉、手术与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抓好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组织专家督查——术前:有术前讨论,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麻醉前访视,病人准备充分,与病人签署手术、麻醉、输血同意书等;术中:执行手术分级制与术者资质准入制度,确保手术质量,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病人家属等;术后:手术记录完整,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合理,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切口感染、二次手术率控制在标准以内等。 3、完善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医师术前查房及时制定麻醉方案,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制定麻醉意外处理预案,做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 4、缩短候手术日,抓好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始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管理,提高手术效率。 5、严格执行手术室出入制度和程序,加强重症监护室(ICU)和回病房的流程、制度的落实。 门诊工作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落实,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门诊疑难病会诊制,提高门诊确诊率;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切实执行,层层落实,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范。 2、完善门诊各项咨询服务(就诊咨询、导诊咨询、预约咨询、健康咨询等),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挂号收费标准、化验结果领取须知、就诊流程、就诊注意事项。 3、完善和公示当日门诊医师一览表、知名专家门诊一览表,并在各专科诊室前增设周内医师排班表、专科就诊流程图,指导病人明明白白就医。 4、确保副高以上医生就诊门诊率,正(副)主任医师占门诊医师率≥60%,正(副)主任医师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70%,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5、加强门诊导诊人员、分诊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管理,做到仪表端庄,用语规范,导诊专业,服务热情;完善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投诉和意见作到件件有落实。 6、完善门诊突发意外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对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做。 7、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其家属等候时间≤10分钟。 8、门诊所有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及放射影像等常规检验检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1、目的 不断地对过程、活动和产品性能持续改进,提高公司业绩,确保公司持续发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各项活动的持续改进项目。 3、术语 突破性项目:即对现有过程进行修改和改进,或实施较重大的长远改进项目,通常由日常运作之外的专题小组来实施。 日常持续改进:公司内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渐进式的过程改进活动 4、职责 4.1持续改进项目分突破性项目和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根据不同项目明确不同的职责。 4.2突破性持续改进项目由专题小组负责人提出突破性持续改进计划,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由公司总体进行改进效果的评价和考核。 4.3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项目由各部门负责制订“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 5、控制程序 5.1突破性的持续改进项目由公司总体进行策划,由公司任命专题小组,确定改进的目标和总体的要求。由专题小组分析现有的过程状况,确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和实施计划,并按实施计划改进。 5.2渐进式的日常持续改进项目由各部门制订“持续改进计划”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 5.2.1制造过程的改进必须持续关注产品的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的变化。 5.2.2其他可以改进的项目举例说明如下,但不局限于此范围: a)过长的生产周期; b)报废、返工和返修; c)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d)质量成本; e)产品难以装配或安装; f)过多的搬运和贮存; g)顾客不满意,如抱怨、修理、退货、错送、售后质量保证等。 5.2.3持续改进的一般过程:

a)明确改进的原因: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改进的区域,并记录改进的原因: b)掌握现状:评价现有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采用优先顺序选择特定问题并确立改进目标; c)分析问题原因:识别并验证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d)拟定对策并实施:寻找解决问题的可替代办法。选择并实施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选择并实施能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防止其再发生的解决办法; e)确认效果:确认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或其影响已经减少,解决办法已产生作用,并实现了改进的目标; f)实施新办法并规范化:用改进的过程替代老过程,防止问题及其根本原因的再次发生;g)评价改进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改进项目的有效性和效率作出评价,并考虑在公司的其他地方使用这种解决方案。 改进过程可重复用于遗留问题,以及用于为进一步改进过程制定目标和解决方法。 5.2.4改进项目以任务的形式下达,作为项目负责人应做到: a)要检查进度,并上报本部门负责人; b)对未按期完成的要说明原因,并有下一步对策措施; c)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对效果验证三个月以上,验证期内,须一直达到指标要求,项目负责人可凭此提供“持续改进评定表”。 5.3效果的确认与激励 a)归口管理部门在各部门填报“持续改进评定表”的基础上,对改进项目进行效果评定;b)持续改进项目以一年为期限,到年底仍未完成的,当年12月份列入考核; c)持续改进项目完成后,根据效果在12月底进行评定奖励。 6、使用表格 《持续改进计划》 《持续改进评定表》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 管理目标及实施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各级岗位职责有落实;要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按照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升全体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提升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与实施。 3、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需要医院各方面积极参与、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的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科室必须每月选择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4、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检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完善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5、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在加强在架病历、终末病历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死亡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 6、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档案,注重住院医师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坚决执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度;建立住院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住院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7、明确主治医师的工作职责,发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下指导、对上汇报”的核心骨干作用;建立主治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主治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8、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严禁擅自取消主任医师查房;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的作用,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导检查。 9、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完善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复及随访制度。 10、加强精神科量表在临床上的应用;建立完善的急诊急救制度,责任到人;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加强精神科新理论新进展的学习。 二、具体计划

9月份病历质控检查持续改进PDCA

2016年9月份病历质控情况检查持续改进 一、工作计划(P): 本月继续对当月归档病历进行质量检查、分析及督导,根据情况,需将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科室会议进行通报,组织讨论,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切地进行整改。按照上个月检查结果,本月制定的持续改进工作计划如下: 1.及时归档率>98%; 2.甲级病历比率≥95%; 3.质控率>85%; 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 5.住院时间超30天的患者管理制度完成率>98%; 6.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完成率>98%; 7.病历书写完整性>98%。 8.月底进行归档病历质控进行随机抽查查并进行分析、通报全科室、落实整改。 二、实施(D): 1.本月不定期开展住院运行病历检查,通过三佳系统检查病历及时书写及书写治疗情况,敦促病历的及时完成及内容规范,着重对病历书写、医嘱、辅助检查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通报改正; 2.月底对本月归档病历进行随机抽查,逐份病历交叉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3.强调并加强深化学习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嘱制度,并要求知行合一,并落实到具体临床诊疗操作中。 三、检查(C) 1、9月份本科室住出院病历数102例,归档率100%,本月不定期抽查归档病历数99份(质

控率97%),检查结果符合甲级病历数98份,乙级病历1份,甲级率99%,乙级病历占比1%。 2、乙级病历1份为: 陈献起男,65岁,缺出院小结。 3、其他病历存在问题有: ①首页项目填写错误(如患者户口地址记录为外地、籍贯及出生地为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 ②首页及入院项目错误(如17岁患者勾选已婚,入院录记录24岁结婚等); ③入院记录及首程现病史描述不全(过于简单,如现病史及主诉部分不符、描述不全;有心动过速病史但“否认高血压病史”;) ④入院录与首程辅助检查不一致或者入院录记录而病程记录辅未载明; ⑤入院记录、首程及出院记录中患者年龄前后不一致,出院诊断“脑梗塞”在病程中未记录; ⑥会诊记录代替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未记录更换抗生素原因或化验结果未分析等; ⑦首程入院诊断、时间与首页不一致; ⑧2级及以上手术缺术前讨论,术后3天内无上级医师查房; ⑨入院与首程之间复制,病程记录5天记录一次; ⑩风险评估缺项或勾选错误(如处置结果未勾选、下肢骨折病人自主能力选正常); 5、本月住院时间超30天的病历5份,均记录阶段小结,抽查病历三级医师查房完成率为99%,病历书写完整性为99%,均达到预期标准。 四、分析、改进措施(A): 通过检查汇总分析,9月份本科室归档率、甲级病历比率、三级医师查房完成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住院时间超30天的患者管理制度完成率等指标都较前提高,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

工程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 工程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试行)

2015-07-01发布2015-07-1实施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目的 (1) 2 范围 (1) 3 引用标准及关联文件 (1) 4 术语和定义 (1) 5 职责 (1) 6 管理内容和要求 (2) 7检查与评价 (2) 8 附录 (3)

工程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1 目的 通过广泛收集、分析同类型机组在设备、设计、安装、调试、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有关问题,避免在改建机组中出现类似现象,杜绝有关问题再次发生,持续改进,提高机组建设品质,特制订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2×350MW)工程。 3 引用标准及关联文件 3.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3.2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基本建设管理制度 3.3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编制管理规定》 3.4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2×350MW)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3.5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2×350MW)工程调试合同 3.6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2×350MW)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3.7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2×350MW)工程设备采购合同 3.8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2×350MW)工程监理合同 4 术语和定义 无。 5 职责 5.1 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 5.1.1负责收集同类型机组所发生的问题,整理和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并组织研究处置方案。 5.2.1负责处理方案的审核。 5.2.2负责处理结果的验收。 5.2监理单位 5.2.1负责协助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5.2.2 负责处理方案的审核。 5.2.3 负责处理结果的验收。 5.3 施工单位、调试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 5.3.1 参与处理方案的研究。 5.3.2 组织处理方案的施工,负责处理方案施工质量的自检和申请报验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 进计划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各级岗位职责有落实;要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按照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升全体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提升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与实施。 3、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需要医院各方面积极参与、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的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科室必须每月选择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4、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平;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检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完善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5、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在加强在架病历、终末病历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死亡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

6、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档案,注重住院医师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坚决执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度;建立住院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住院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7、明确主治医师的工作职责,发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下指导、对上汇报”的核心骨干作用;建立主治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主治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8、有能力的科室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严禁擅自取消主任医师查房;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的作用,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导检查。 9、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完善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复及随访制度。 10、加强完善交接班制度。

(完整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临床科室) 科室: 年度:

填写要求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发展的基石,科室作为医院的基本组成单元,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质量的优劣;根据短板原理,一个质量不合格的科室严重影响整个医院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另外,在质量管理体系之中,执行层即科室层面的质量管理是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为规范科室质量管理,并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医院实际情况,特要求如下: 1、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组成合理,主任为管理小组组长,组员由副主任、护士长、各组科室质控员组成。 2、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及目标应结合医院年度医疗 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及《科主任的目标责任书》而制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而定。 3、科室医疗安全方面的培训、教育记录:每月至少一次,含法律法规、知情同意、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相关制度、医疗纠纷防范等与医疗安全工作相关的内容。 4、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记录:每月至少检查2次,并有反馈和整改记录。涵盖核心制度落实检查、危急值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疑难病例讨论、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查对制度、依法执业、科室医疗设备维护、故障检修等内容。 5、质量分析会:每月1次,内容与医院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职能部门的督查考核、科室自查相呼应,并有改进措施。

目录 1.科室简介 2.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3.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成及职责4.科室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 5.科室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 6.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记录 7.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记录 8.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会 9. 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调查、处理及整改记录 10. 科室季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11、科室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文献

ISO9001:2015标准 前言(略) 委员会征求意见稿说明(略)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最新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一、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及实施 1.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 (1)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2)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 (3)落实医疗质量考核。 (4)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的分析、总结、反馈 及改进措施。

2.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1)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管理标准与措施。 (2)重点部门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3)主管职能部门监督。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及措施,并落实。 (5)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各项管理标准与措施的落实情况有 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操作规范、诊 疗指南。 1. 根据法律法规、规整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完善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切实保证医疗质量。

(1)医院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相关标准,且符合本院实 际。 (2)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 (3)能够覆盖本院医疗全过程。 (4)对制度的管理规范,对制度、审核、批准、发布、作废等有统 一流程。 (5)对制度能够定期修订和及时更新。 2. 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 (1) 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 (2) 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

2018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根据《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 (一)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医疗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二)质量管理 1.基础质量 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 2.环节质量 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包括:重点部门(急诊科、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院感管理部门)、重要岗位(急救、发药、门诊)和关键环节(交接班、夜班、节假日、急危重、特检特治、急会诊)。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院感染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主要统计指标包括: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入院证候诊断准确率、入出院疾病诊断准符合率、辨证论治优良率、治愈好转率、入院三日确诊 —1—

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甲级病历率、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医疗事故发生数、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急诊留观时间等22项。 二、基本原则 (一)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 (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三)标准化(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 (四)数据化 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一)三级质控 实行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管理: 第一级:科室质控,主要由科室质控小组完成,质控内容主要是基础质量、环节质量进行自我监控。 第二级:职能部门,主要由医务科、质控办、病案室、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设备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进行监管,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级:医院,主要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相关委员会每半年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即召集相关会议进行终末质控。 (二)各级部门职责(要点)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计划、方案,进行分析、总结。 2.相关职能部门 负责计划、方案的督促落实、监督管理,重点进行环节质控。 3.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 —2—

《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思考》

《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思考》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入我国已经近20年,目前有很多企业根据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机构的审核。部分企业因为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不论是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还是企业产品的实物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有部分企业尽管也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认证机构的审核,可是效果不太理想,产品质量没有提高,企业流程仍然不顺畅,操作仍然不规范,有的甚至比认证前还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问题。我们认为是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持续改进,没有建立起改进的机制的原因。要想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一、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是持续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基本保证。满足顾客需求和持续改进是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思想,也是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出发点。不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哪个版本,都保留了持续改进的条款,并且作为一个主要条款,任何采用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都必须承诺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2.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自身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要求。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业务不断拓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任何想健康运行的企业都必须持续改进。不论是产品的持续改进,还是流程的不断改进,都必须依靠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才能保证企业改进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促使企业不断提升和完善。

3.持续改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基本措施。当今,企业面对的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顾客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任何企业如果不改进,都不能适应将来的环境,不能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更不能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必要的优势。 二、目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意识不强、职责不清。许多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一般都成立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小组或推进办公室,企业的成员都是主要成员,甚至聘请了一些专职人员,也任命了管理者代表,但通过认证后,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已经通过认证了,再要这个机构已经没有多少作用,于是,解散机构,将原来专职的人员调整岗位,原来兼职的人员不再兼职。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代表由于离职或调岗了,没有及时任命新的人员,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人员缺乏,改进的职责没有得到具体落实。 2.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法不对、效果不理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定期内审。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其实就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识别改进需求的措施,但部分企业没有定期进行内审,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内审的要求,内审的深度不够,内审的不合格项没有认真整改;部分企业的管理评审没有按策划的要求定期进行,即使进行了,企业的最高负责人也不参加、不主持,管理评审的输入没有认真准备,管理评审的输出也没有认真整改,没有落实整改的部门和职责。 3.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没有定期评审、修订,文件不能指导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