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四下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四下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四下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四下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1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第5、第6页的内容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6题。

1.结合具体问题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自己能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我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认识乘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播放课件出示课本例2(1)]

师:观察情景图,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吗?

生:有4个花瓶,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

师:你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师:你会列式计算解答吗?

生1:3+3+3+3=12(枝)

生2:3×4=12(枝)

师: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

师:在3×4中3和4分别表示什么?

生:3表示每个瓶子插3枝花,4表示有4个花瓶,也就是说有4个3连加。

师:像上面这样3+3+3+3,我们还可以用3×4表示,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叫做乘法。在3×4中,3和4还可以看成表示什么?

生:3是相同的加数,4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师:在乘法中相同的加数和相同的加数的个数,都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课件出示)

乘法: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

4 = 12

因数因数积

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生1:只有相同的加数相加时,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生2:当算式里的加数不同时,比如3+4就无法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大家探讨的结果吗?

生: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另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最后通过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学生最后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2.认识除法和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例2(2)和(3)。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师:仔细阅读上面的两题,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生1:相同点是都已知有12枝花;不同点是一个已知每3枝花插一瓶,另一个已知把这些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

生2:所求的问题也不同,一个是求可以插几瓶,另一个是求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花。

师:上面的两道题,都含有哪几个量?

生: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枝花和需要几个花瓶。

师: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的枝数=花瓶数量

花的总枝数÷花瓶数量=平均每个花瓶里插的枝数

师:你能尝试列式计算吗?

生:(2)12÷3=4(个) (3)12÷4=3(枝)

师:与第(1)题相比,第(2)、第(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生:和第(1)题相比,第(2)、第(3)题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师:像上面这样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里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可以分别叫做除数和商。

课件出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12 ÷ 3 = 4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12 ÷ 4 = 3

师:从上面的(1)、(2)、(3)题中,你能发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生: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设计意图:利用3道有联系的应用题,由学生列出算式,把第(2)、第(3)题与第(1)题比较,通过讨论,明确除法的意义,并在比较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中,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最后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小结,提高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参照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自己试着总结一下。

课件出示:3×4=(12)12÷3=(4)12÷4=(3)

(小组讨论,单独汇报,自由补充)

生1: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生2: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师: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单独汇报、自由补充的方式,提高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进行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感受到事物内部是有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师:关于乘法,我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师:既然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生: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时,才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什么是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怎样规定的?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叫做除数和商。

师:乘、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乘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生2: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师:有余数的除法各个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生1:我知道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生2:我知道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生3:我还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个部分间的关系是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商=被除数÷除数

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入新课。

这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巩固所学知识。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互动性学习。

学生已经有了加、减法的关系的基础,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简单,若教师让学生直接归纳得出结论,可能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新授,学生可能掌握得也不错,但是学生真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地发挥。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和学生重温了加、减法的关系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的材料是动态生成的,是在学生的猜测、举例、讨论、验证中完成的,从而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在主动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

3.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采用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小组讨论与集体汇报的方式来学习本课的知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强化知识的认识、理解与接受。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去探索乘、除法的关系和意义,验证乘、除法的关系,归纳乘除、法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的思考能力。

A类

1.如果△×□=〇,那么下面的算式中,哪个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〇=△( ) (2)〇×△=□( ) (3)〇÷△=□( )

(4)〇÷□=△( ) (5)△÷〇=□( ) (6)〇-□=△( )

2.

() B类

1.小强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6写成67,结果得到的商是15还余5,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2.当m÷n=c时(n不为0),n=(),m=()。

(考查知识点: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要求:更深刻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2)?(3)(4)(5)?(6)?

2. 13 0 309 40

B类:

1. 67×15+5=10101010÷76=13……22

2. m÷c n×c

教材习题

教材第7页练习二

1.(1)用乘法计算因为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13936÷67=20813936÷208=67

1125÷45=2525×45=11251008÷21=4821×48=1008

3.4 43 28 700

4. 10 15 420 36

5.1296 验算:1296÷27=488670 验算:8670÷85=102

26 验算:26×29=75412 验算:73×12=876

6.12×6=72(个) 72+3=75(个)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习道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习 道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100道) --------------------------------------------------------------- 5×9=7×6=3×79=7×94=2×90= 32×491=23×104=48×213=14×286=35×374= 552÷4=8838÷18=11052÷18=360÷8=4356÷18= 3388÷7=7596÷18=972÷9=950÷10=15444÷18= --------------------------------------------------------------- 4×7=3×6=8×79=7×73=6×48= 15×364=32×382=26×392=30×165=10×471= 5184÷6=9025÷19=2088÷12=986÷1=4896÷8= 2464÷14=934÷1=2898÷3=6360÷8=3342÷6= --------------------------------------------------------------- 4×5=5×4=1×32=6×48=5×65= 43×148=35×197=32×236=12×170=14×181= 3942÷6=2022÷3=588÷6=11286÷18=6868÷17= 2538÷3=2052÷12=2508÷12=7735÷17=5635÷7= --------------------------------------------------------------- 4×4=9×5=5×16=6×30=3×73= 27×345=36×226=27×350=36×406=33×242= 6482÷14=10642÷17=7476÷12=190÷10=5076÷9= 3136÷4=630÷1=322÷2=339÷3=4992÷13= --------------------------------------------------------------- 3×6=4×6=6×41=9×59=7×52= 41×420=29×388=20×163=42×161=36×407= 352÷16=11360÷16=6416÷16=7038÷18=6482÷7= 4131÷17=8279÷17=5504÷8=1365÷13=11390÷17=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大学路第二小学胡瑞君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小数乘法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而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运

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而且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则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下面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掌握算理,学会知识内容。 (二)学习目标: 1、创设购物情景,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评价方案 1、从学生购物情境中的回答和交流,以及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1. 2、通过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2. 活动预案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九一学校赵翠梅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师: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班的同学们都很棒。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除法以及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0= 84×13= 15×46= 95×37= 45×86= 98×27= 43×90= 96×54= 84×81= 91×80= 84×41= 91×32= 41×31= 34×40= 42×64= 31×41= 23×99= 56×72= 20×26= 14×78= 58×37= 42×11= 88×17= 86×39 = 61×39= 45×62= 79×78= 54×37= 35×57= 43×98= 81×22= 35×96= 17×69= 72×98= 42×56= 26×12= 96×29= 58×26= 58×42= 60×47= 37×97= 38×26= 59×93=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0= 84×13= 15×46= 95×37= 45×86= 98×27= 43×90= 96×54= 84×81= 91×80= 84×41= 76×46= 60×62= 43×10= 82×46= 91×32= 41×31= 34×40= 42×64= 31×41= 23×99= 56×72= 20×26= 14×78= 58×37= 42×11= 88×17=

86×39= 61×39= 45×62= 79×78= 54×40= 83×77= 81×96= 10×62= 60×47= 37×97= 38×26= 59×93= 26×83= 36×30= 42×40= 39×93= 54×37= 35×57= 43×98= 81×22= 35×96= 17×69= 72×98= 42×56= 26×12= 96×29= 58×26= 58×42= 14×21= 94×33= 89×66= 55×91= 99×75= 54×35= 56×41= 20×90= 12×66= 60×56= 70×60= 41×20= 39×84= 78×88= 72×65= 47×23= 52×61= 88×94= 40×91= 49×66= 97×73= 82×10= 18×14= 21×44= 11×20= 24×34= 10×59= 31×83= 10×55= 53×21= 25×50= 40×19= 24×55= 11×87= 86×74= 93×9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 165÷25= 482÷41= 115÷15= 664÷52= 342÷18= 7728÷92= 5005÷77= 5238÷54= 6231÷67= 1240÷62= 1204÷14= 936÷12= 861÷21= 745÷33= 216÷32= 368÷18= 679÷91= 2619÷27= 490÷70= 704÷28= 1764÷21= 5664÷96= 5525÷65= 1118÷43= 1804÷41= 1476÷41= 682÷31= 3315÷39=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方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运算. 2.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 3.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 4.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下面我们看投影片

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即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 . 这里字母a ,b ,c ,d 都是整数,但a ,c ,d 不为零. [师]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二、讲授新课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师生共析]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2.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片

练一练:计算 (1)b a · 2a b ; ()22329b a a b b +?-- 出示投影片 )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练一练:计算 (1)(a 2 -a )÷1-a a ; (2)y x 12-÷21y x + 三、随堂练习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进一步认识分数。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 一:相关知识点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6.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7.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8.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9.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0.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1.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2.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用于化简比。) 14.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乘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人:夏志斌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三、教材分析:本节是《表内乘法》的起始课,也是概念课。乘法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套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又是后册学习的知识基础。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知道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列出算式。这为学习乘法意义奠定了基础,对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2、部分学生对乘法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对乘法意义、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生并不了解。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乘法的简洁是建立起乘法概念的关键。 3、学生对乘法缺少系统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要照顾有乘法基础的学生的发展,又要照顾零起步学生的认知。 五、我的思考: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乘法算式的简便。 2、在认知过程中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六、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七、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秋天,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出示教科书P46情境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生坐小飞机的图片。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3个)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之后教师在课件的图中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一样的,都是3个人)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师:想一想,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现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 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习道完整版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 习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100道) ---------------------------------------------------------------5×9= 7×6= 3×79= 7 ×94= 2×90= 32×491= 23×104= 48×213= 14×286= 35×374= 552÷4= 8838÷18= 11052÷18= 360÷8= 4356÷18= 3388÷7= 7596÷18= 972÷9= 950÷10= 15444÷18= ---------------------------------------------------------------4×7= 3×6= 8×79= 7×73= 6×48= 15×364= 32×382= 26×392= 30×165= 10×471= 5184÷6= 9025÷19= 2088÷12= 986÷1= 4896÷8= 2464÷14= 934÷1= 2898÷3= 6360÷8= 3342÷6= ---------------------------------------------------------------4×5= 5×4= 1×32= 6×48= 5×65= 43×148= 35×197= 32×236= 12×170= 14×181= 3942÷6= 2022÷3= 588÷6= 11286÷18= 6868÷17= 2538÷3= 2052÷12= 2508÷12= 7735÷17= 5635÷7= ---------------------------------------------------------------4×4= 9×5= 5×16= 6×30= 3×73= 27×345= 36×226= 27×350= 36×406= 33×242= 6482÷14= 10642÷17= 7476÷12= 190÷10= 5076÷9= 3136÷4= 630÷1= 322÷2= 339÷3= 4992÷13= ---------------------------------------------------------------3×6= 4×6= 6×41= 9×59= 7×52= 41×420= 29×388= 20×163= 42×161= 36×407= 352÷16= 11360÷16= 6416÷16= 7038÷18= 6482÷7= 4131÷17= 8279÷17= 5504÷8= 1365÷13= 11390÷17=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数学教案-乘除法

数学教案-乘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1-7页。具体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2、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乘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2、使学生通过对口算乘法的学习,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难点:

理解口算乘法的过程,并能运用口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表内乘法。 1、引导学生回忆乘法表,并请一位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乘法表的内容。 二、通过实例引入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引入教材第2页上的实例。把问题由一位数乘法2×3扩展到整十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2、提问:怎样计算20×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比较这两上算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三、讲解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计算20×4,20×5。再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3、引导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自行提出问题,

并讨论解答。 4、总结、分析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 5、布置“练一练”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通过实例引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举出教材第4页的实例。 2、提问:怎样计算12×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思考,看能否想出其他的解题方法。 三、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算理,并给出12×3计算过程。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12×4。 3、对学生的解答作出肯定,让学生举实例,提出问题,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玉溪小学韩芬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五、教具准备: 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12根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个苹果后,谈话:我要把这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使两个同学得到的苹果同样多,你们说说我该怎么分呢? 生:可能会说平均分成两半,一人一半。 师:也就是说,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人吃其中的一份,我们就说每人吃了多少个苹果呢?(课件出示)

生:1/2个或半个。 出示圆片,引出1/4这个分数。(复习分数有关的知识) 师:同学们,对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习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涂色的部分吗?(1/4)师: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分数来表示?(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那你还知道这个1/4中的“4”是(分母)“1”是(分子)“—”(分数线),同时板书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刚才的考查,我发现同学们对分数的有关知识掌握得还不错,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分数的意义。揭示并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 .认识单位“1”。(1)动手操作表示一个物体的1/4。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你能分别表示出它们的1/4吗?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你打算怎么做?把你的做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交流做法)(学生若无从下手,教师可提示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来表示它们的1/4)(学生动手操作)。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表示出来的1/4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同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得到它们的1/4的?(3分钟)(2)动手操作表示一些物体的1/4。师出示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老师:黑板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同学们先同桌交流你怎么表示。(学生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现在请同学上讲台,在图上圈画并说出你是是怎么想的。(学生边画边说:把4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一根就是它的1/4,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完整版)

2018年初中教师“大练兵、大比武”学科教学技能竞赛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在灵活应用公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 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拓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a+b)2=a 2+2ab+b 2 (a ?b)2=a 2?2ab+b 2 文字表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口诀:首平方,加上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符号看前方。 符号表示:( +?)2= 2+2 ?+2?(建模思想,多题归一思想) 注:其中的 、?可以代表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或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二、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 ① (a+b)2=a 2+2ab+b 2 ② a 2+b 2=(a+b)2?2ab ③ (a ?b)2=a 2?2ab+b 2 ④ a 2+b 2=(a ?b)2+2ab ⑤ (a+b)2=(a ?b)2+4ab ⑥ 2 )(2 22b a b a ab --+= ⑦ 2 )(2 22b a b a ab --+=

⑧ 4 )()(2 2b a b a ab --+= 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多种变形中,a+b ,a ?b ,ab ,a 2+b 2四者中,知二求二。 三、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求代数式的值 1.已知x -y =6,x y =-8. (1)求x 2+y 2的值;(2)求(x +y )2的值 2.已知,21=+x x 求221x x +的值 3.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 (1)982 (2)20162-2016×4030+20152. 四、终极挑战 1. 已知0136422=+++-b b a a ,求a-b 的值.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满足022*******=---++bc ac ab c b a ,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思考:无论x 、y 为何值时,多项式 106222++-+y x y x 值恒为非负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体会到数学中的建模思想,多题归一思想,构造的数学思想。 六、作业 ① 已知,21=+x x 求441x x +的值 ② 若022222=++-+b a b a ,求20182017b a +的值 板书设计 一、复习.完全平方公式 二、灵活应用公式解题 三、数学思想:建模思想,多题归一思想,构造思想

(完整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突破单位“1”的认识。 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原有认知的禁锢,理解可以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单位“1”。我在教学开始设计了“说一不二”的游戏。(游戏规则:“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所给的情境,描述时只允许用数“1”,不允许用除了1以外的其它数。) 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师:这是几?(一个手指)这是几?(5个手指)错,游戏规则,只能用“1”来描述,换个说法!1只手。这是?(一双手) 请1名同学起立。(1个人,1名同学)(请第1名同学的同桌也起立)此时呢?(1桌同学,1组同学) 咱们班24名同学(1班同学) ……” 借助“说一不二”这个游戏,在课前活跃了课堂紧张的气氛同时,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了,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也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们对自然数1就有了新的认识,此时顺势让学生说说:通过我们今天的小游戏,你对1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得出“今天我们认识的1很特殊,所以要给它加上引号,称它为:单位“1”“。从而,对单位“1”的认识这一教学难点,就这样很轻松的突破了。 教案背景: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以后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课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单元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从分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习道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100道) --------------------------------------------------------------- 5×9= 7×6= 3×79= 7 ×94= 2×90= 32×491= 23×104= 48×213= 14×286= 35×374= 552÷4= 8838÷18= 11052÷18= 360÷8= 4356÷18= 3388÷7= 7596÷18= 972÷9= 950÷10= 15444÷18= --------------------------------------------------------------- 4×7= 3×6= 8×79= 7×73= 6×48= 15×364= 32×382= 26×392= 30×165= 10×471= 5184÷6= 9025÷19= 2088÷12= 986÷1= 4896÷8= 2464÷14= 934÷1= 2898÷3= 6360÷8= 3342÷6= --------------------------------------------------------------- 4×5= 5×4= 1×32= 6×48= 5×65= 43×148= 35×197= 32×236= 12×170= 14×181= 3942÷6= 2022÷3= 588÷6= 11286÷18= 6868÷17= 2538÷3= 2052÷12= 2508÷12= 7735÷17= 5635÷7= --------------------------------------------------------------- 4×4= 9×5= 5×16= 6×30= 3×73= 27×345= 36×226= 27×350= 36×406= 33×242= 6482÷14= 10642÷17= 7476÷12= 190÷10= 5076÷9= 3136÷4= 630÷1= 322÷2= 339÷3= 4992÷13= --------------------------------------------------------------- 3×6= 4×6= 6×41= 9×59= 7×52= 41×420= 29×388= 20×163= 42×161= 36×407= 352÷16= 11360÷16= 6416÷16= 7038÷18= 6482÷7= 4131÷17= 8279÷17= 5504÷8= 1365÷13= 11390÷17=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新教材)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

《分数乘除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数乘除法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页例1,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经历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4.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完成典型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知识 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你还记得这两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相机板书课题《分

数乘除法的复习和整理》。)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内容,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旧知的认识,并提出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二、口算导入(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一)口算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113页,快速口算(课件出示题目)。 【设计意图】在复习准备阶段,结合教材设计的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起原有的知识记忆,为整理形成知识脉络打下基础。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教师:请你结合习题说一说,分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又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分数除法计算方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复习倒数 教师追问:那么,什么是倒数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口答: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