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食源性疾病培训试题

2014食源性疾病培训试题

2014食源性疾病培训试题
2014食源性疾病培训试题

2014年度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名称解释:

1、食源性疾病病例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二、填空

1、常见食源性疾病分为()性、()性、(

)和()性食源性疾病四大类。

2、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医疗机构的职责有(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的采集;(二)标本的实验室检测;(三)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四)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 )。

三、简答题: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案:

一、名称解释:

1、食源性疾病病例

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由食品或者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二、填空

1、常见食源性疾病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和(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四大类。

2、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医疗机构的职责有(一)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和标本)的采集;(二)标本的实验室检测;(三)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四)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三、简答题: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1、食物中毒;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人畜共患病如口蹄疫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等;

3、与食品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坏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完整版)食源性疾病培训考试题

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考试 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__ 1、单选题:(40分) 1.食源性疾病不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 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C、食源性寄生虫病 D、食物中毒 2、下面哪种食品是有毒食品,不宜食用( ) A、发芽的土豆 B、未彻底煮熟的四季豆 C、发霉的花生 D、以上都是 3、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 () A.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 B.吃饭前可以不先洗手,饭后洗也可以 C.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 4、为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化管理,我国制定()。 A. 食品卫生法; B. 食品安全法 C. 食品质量法 5、下列那些属于食物中毒?() A中毒性痢疾 B中毒性消化不良 C长期摄入低剂量的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D有毒蜂蜜中毒 E 急性酒精中毒 6、下列那种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慎用抗生素?() A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D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E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7.下列哪种疾病是因为慢性汞中毒引起的() A、水俣病 B、痛痛病 C、脚气病 D、银屑病 8、以下哪种烹调方式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A.蒸 B.煮 C.油炸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是() A有机磷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鼠药中毒(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等) D砷化物中毒

E假酒中毒 F蘑菇中毒 2.下列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是() A国家法定传染病; B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个案或事件; C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D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E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3、医疗机构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以下资料( ) A纸质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B患者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C 患者的血、尿、粪等生物样品; D电子版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4、食物中毒的处理应包括:() A 迅速抢救中毒者 B 禁止继续食用或出售可疑食品 C 采集可疑食品及患者排泄物送检 D 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及处理 E 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有() A 明显的发病季节 B 进行动物毒性实验 C 找到可疑食品 D 符合该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 E 有细菌及毒物检测结果证明 3、填空题 1.食源性疾病是指()进入人体引起的()性、( )性等疾病. 2.医院需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人类型(),(),()。 3.食源性疾病具有()、()的特点。 4.食源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类,分别是(0 ),(),(),()。 5.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医疗机构的职责(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的采集;(二)标本的实验室检测;(三)病例信息与标本()的报送;(四)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

传染病培训试题(精选)au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能抑制HIV复制的机体免疫应答是 答案:3、D 2.对HIV可起激活作用的是 答案:4、A 5~6题 A、戊烷脒 B、更昔洛韦 C、氟康唑 D、青霉素 E、AZT联合干扰素 3.男,32岁。突起发热、腹泻、呕吐、疲乏2天,每天排大便10次以上。体查:体温38、8℃,腹软,脐周及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血常规:WBC10、5×10↑9/L, N0、85,L0、15,发病前曾吃生黄瓜。对本例病人最需要的治疗措施是 A、快速静脉补液 B、口服阿司匹林 C、口服氧氟沙星 D、口服甲硝唑 E、口服阿托品 答案:16、C 4.男,50岁。1个月前畏寒、腹痛、腹泻,大便带脓血,每天10次左右,伴里急后重,诊断为菌痢,服用SMZCO、黄连素,1周后好转,近1周来又腹泻、腹痛,大便每天10余次,大便常规:RBC+/HP,WBC+++/HP,PC+/HP,吞噬细胞3~4个HP,既往无腹泻史。应诊断为 A、慢性菌痢迁延型 B、慢性菌痢隐匿型 C、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D、急性菌痢普通型 E、急性菌痢轻型 答案:18、D 5.出血热病人高血钾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 B、10%的葡萄糖酸钙 C、5%的碳酸氢钠 D、血液透析 E、输全血 答案:34、E 6.EHF刚进入低血压休克期的主要处理措施是 A、补充血容量 B、纠正酸中毒 C、使用血管活性药 D、使用强心利尿剂或激素 E、纠正DIC 答案:37、A 7.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治疗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妥 A、以物理降温为主 B、静脉输液 C、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D、使用EACA止血剂治疗 E、呕吐频繁者可给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 答案:38、D 8.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的血常规变化,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有异型淋巴细胞 B、白细胞总数减少 C、血小板减 D、血红蛋白增高 E、中性粒细胞增多 答案:40、B 9.HIV高危人群不包括 A、性乱交者 B、医务人员 C、男同性恋者 D、多次输血者 E、静脉药瘾者 答案:47、B

2014年网络直报培训考试与答案(医疗机构)最终版

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人员培训考试(医疗机构) 辖区:单位:姓名:分数: 是否有上岗合格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法定传染病共 ______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 ______ 种,乙类传染病______种,丙类______种。 2. 法定传染病报告中需分急、慢性报告的病种是、和。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 3.甲类传染病为_____、_____,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_____、_____、_____的病人、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 ______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______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 _____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 丙类报告未及时的卡片是指____到____的时间超过24小时。 5. 临床医生在填写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时,_____岁以下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6. 仅________(疾病名称)可录入阳性检测病例,别的疾病不允许录入此类病例。 7. 自2013年11月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类,并纳入现有______(疾病名称)进行管理。 8. 传染病报告卡中,学生(托幼儿童)的“工作单位”应详细填写:________及________。 9. 《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默认的重卡查重条件包:、、、、 、。 10. 病人属于用于标识病人____与___所在地区的关系。 11. 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例“诊断时间”必须精确到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一个病人同时发生4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A.1 B.2 C.3 D.4

食物中毒培训试题及答案

食物中毒培训试卷 一、单选题 1.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是() A、河豚鱼 B、青皮红肉鱼海产鱼 C、红肉鱼 D、内陆湖泊鱼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是由()引起 A、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 染的食物C、化脓性球菌污染的食物D、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肠道内大量繁殖 3.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引起 A、肉毒梭菌 B、肉毒杆菌 C、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D肉毒梭 菌产生的内毒素 4.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是() A、米饭、米粉 B、水果 C、蛋类D腐败肉类 5.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 A、毒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砷污染食品而引起的中毒D 细菌性食物中毒 6.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A、毒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砷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D细菌性中毒 7.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A、潜伏期短 B、很多人同时发病 C、急性肠道症状为主D病人 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8.引起肉毒梭菌中毒最多见的食品是() A、肉制品 B、鱼制品 C、自制发酵食品 D、罐头食品 9.摄入大量亚硝酸钠,可是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 氧能力,引起() A、营养不良 B、肠源性青紫症 C、腹泻 D、腐败变质 10 . 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毒性. A、肾脏 B、神经 C、内分泌 D、血液 E、肝脏 二、判断题 1.食物中毒就是食源性疾病() 2.安全食品是指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 3.食物烧煮过程中只要中心温度达到65度就可保证食品安全卫 生() 4.正确的餐具清洗消毒顺序是:刮、洗、过清、消毒、保洁() 三、简答题 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单选题:1、b 2、b 3、c 4、a 5、a 6、d 7、d 8、c9、 b 10、 b 二、判断题:1、错2、错3、错4、错 三、简答题:1、细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及其毒素性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 4、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

传染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阿岗卫生院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测试试卷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2分/空,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2、孕早期检测是指孕妇在发现怀孕后周内及时到卫生院建立《孕产妇围产保健手册》,并检测“三病”,三病是指、、。 二、单选题(每题 4分,共 80 分) 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 A.属地管理原则 B、异地管理 C 、就近管理D、户籍管理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 )类. A. 甲类和乙类 B. 甲类和丙类 C. 甲类、乙类和丙类 D.乙类和丙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 种 B. 35种种种 4. 一个病人同时发生4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 A. 1 B.2 C.3 D、4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施行日期是() 年10月1日 B. 2004年12月1日年12月29 年12月29日 6. 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小时 7.发现其他乙类、丙类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进行网络直报。 A、12小时 B、 10小时 C、 24小时 D、6小时 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年。 年 B. 15 年年年

9.以下是甲类传染病的有() A.鼠疫和霍乱 B.炭疽 C. 艾滋病 D.梅毒 10.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淋病 C.麻疹 D.狂犬病 1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职责是() A.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B.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C.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 D.领导所辖区域传染病防治工作 12、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有() A.甲型H1N1流感 B.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C.细菌性痢疾 D.猩红热 13、传染病报告卡对于()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A、10岁 B、15岁 C、5岁 E、7岁 14、对传染病人的控制,正确的是() A.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B.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D.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 15、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有()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B、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C、黑热病 D、霍乱 16、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24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应做到哪几点( ) A、早发现 B、早报告 C、早隔离 D、早治疗 E、以上都是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19、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A.预防保健制度 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C.爱国卫生运动 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2019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题

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培训试题 科室:姓 名:得分: 一、填空题40分(共8空,每空5分) 1、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由()或怀疑由()引起的 ()或()就诊病例,包括食物中毒病例和食源性传染病病例,不包括酗酒中毒病例和食物过敏病例。 2、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指出现()例及以上具有和的食源性一般病例或异常病例,或出现()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事件。 3、食源性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4.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 ()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 二选择题 60分(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 1、食源性疾病不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 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C.食源性寄生虫病; D.食物中毒 2、下面哪种食品是有毒食品,不宜食用( ) A.发芽的土豆; B.未彻底煮熟的四季豆; C.发霉的花生; D.以上都是 3、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 A.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 B.吃饭前可以不先洗手,饭后洗也可以; C.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 4、食源性疾病基本要素包括() A.传播疾病的载体为食物; B.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为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C.临床特征主要为中毒性或者感染性等表现; D.食源性疾病起病均较隐匿 5、按照食源性暴发事件的定义,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包括() A.食源性共同暴露; B.多人发病,且症状相似; C.有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D.停止食用该食品后,发病不能停止 6、王某33岁,误食喷洒农药后的水果,出现腹痛、呕吐、大汗淋漓,随即到医院就诊,CT检查发现右上肺结核,该患者需要上报的报告卡包括 () A.传染病报告卡; B.农药中毒报告卡; C.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D.肺结核转诊卡 7、发现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时限为() A.2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8、食源性疾病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 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C.食源性寄生虫病; D.食物中毒 9、下列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是() A.国家法定传染病; B.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 C.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D.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姓名:单位名称:经营地址: 题目一、填空题二、单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四、判断题成绩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2、《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5 年。 3、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4、食品经营场所和食品贮存场所距离垃圾场、公用旱厕、粪池等污染源应在 25 米以上。 5、食品经营者应当根据经营项目设置相应的经营设备或设施,以及相应的消 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等设备或设施。 6、《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满30个工作日前,向原发证机关办理提出申请 换发。 7、申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者,应当先行取得营业执照等合法主体资格。 8、企业的分支机构从事食品经营,各分支机构应当分别申领《食品经营许可 证》。 9、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 食物中毒。 10、食品添加剂在标签上应当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11、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度以上才能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 参加工作。 13、散装食品要在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 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14、食品运输时,不得将食品与有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15、“三无”食品是指无厂名厂址、无品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罚款。(A) A、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 B、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C、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 D、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2、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不得伪造,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 ) A、六个月、两年 B、六个月、一年 C、六个月、六个月 D、一年、两年 3、食品经营者健康体检有效期为几年。(A ) A、1 B、2 C、3 D、4 4、投诉或咨询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统一投诉举报电话(B) A、12345 B、12331 C、12306 D、12333 5、下列哪些人员不得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D ) A、年老体弱者 B、残疾人 C、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 D、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患者 6、预包装食品的外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说明( D) A、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 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D、以上都是。

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技能培训试题及答案

题训试技能培病防治知识及传染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鼠疫是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A、野鼠 B、鼠蚤 C、蚊子 D、家鼠 4、鼠疫杆菌属哪种细菌:() A、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菌 B、革兰氏染色阴性厌氧菌 C、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菌 D、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英文名称缩写为:( ) A、AIDS B、SARS C、ARDS D、HFRS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为:( ) A、轮状病毒 B、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7、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春夏季 9、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 吸虫病 10、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 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 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 平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3、人群对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4、肺鼠疫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 7、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8、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 9、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三、简答题1、简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表现?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题

晋城市城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哪个部门报告。() A.县级质量监督部门?? 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下列不属于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的内容的是() A.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B.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 C.实验室检查或辅助检查结果 D.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3、食物中毒的含义是:() A.食用了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 B.食用了被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 C.食用了各种含有自然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D.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表》中所列的发病、就诊时间应精确到()。 A.天 B.小时 C.分钟 D.秒 5、食物中毒个案调查需调查发病前多长时间内摄入的食品()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7分,共35分) 1、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的是() A.食物中毒; B.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C.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D.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个案组成且存在下述一个或数个特征。()

A.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B.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C.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D.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3、下列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是() A.国家法定传染病; B.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个案或事件; C.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D.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E.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4、食物中毒的处理应包括:() A.迅速抢救中毒者 B.禁止继续食用或出售可疑食品 C.采集可疑食品及患者排泄物送检 D.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及处理 5、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包括() A.中毒发生情况 B.中毒食物 C.责任单位 D.中毒发生原因 E.有意义的采样和检验结果 F.致病因素 三、判断题(每题5题,共25分)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的对象是: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是指对调查处置的所有发病在2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报告。() 3、《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督查制度》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管理科室应每月对临床科室进行督查,并做好记录。() 5、食源性疾病监测是为了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 四、简答题(共15分) 简述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及网报时限。

食物中毒试题

突发中毒事件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一、单选题 1.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为( ) A 河豚鱼 B 青皮红肉鱼海产鱼 C 红肉鱼 D 内陆湖泊鱼2.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是由( )引起 A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 B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 食物 C 化脓性球菌污染的食物 D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3.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 )引起 A 肉毒梭菌 B 肉毒杆菌 C 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 D 肉毒梭菌产生的内毒素 4.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是( ) A 米饭、米粉 B 水果 C 蛋类 D 腐败肉类 5.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 ) A 毒蕈中毒 B 化学性食物中毒 C 砷污染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 D 细菌性食物中毒 6.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 A 毒蕈中毒 B 化学性食物中毒 C 砷污染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 D 细菌性食物中毒 7.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潜伏期短 B 很多人同时发病

C 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D 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8.引起肉毒梭菌中毒最多见的食品是( ) A 肉制品 B 鱼制品 C 自制发酵食品 D 罐头食品 9.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可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引起() A 营养不良 B 肠源性青紫症 C 腹泻 D 腐败变质 10.臭米面中毒的致病菌是() A 黄曲霉菌 B 致病性大肠菌 C 镰刀菌 D 椰毒假单胞菌 11.麻痹性贝类中毒是由()引起的 A 石房蛤毒素 B 肉毒毒素 C 肠毒素 D 溶血毒素 12.氰甙含量最多的是() A 桃仁 B 甜杏仁 C 木薯 D 苦杏仁 13.()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品的品质和储藏性存在着最密切关系 A 水分活度 B 湿度 C PH值 D 温度 E 渗透压 14 200吨花生油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急需去毒,首选措施为() A 兑入其他油 B 白陶土吸附 C 加碱去毒 D 紫外线 照射 E 氨气处理 15 有机磷农药具有()毒性 A 肾脏 B 神经 C 内分泌 D 血液 E 肝脏 二、多选题 1.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

传染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考核试题 科室: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 4分,共40分) 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 A.属地管理原则 B.异地管理 C 。就近管理 D。户籍管理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 )类. A. 甲类和乙类 B. 甲类和丙类 C. 甲类、乙类和丙类 D.乙类和丙类 3。传染病防治法新增传染病达到()种 A.39种 B. 35种 C.36种 D.37种 4. 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几张传染病报告卡( ) A. 1 B.2 C.3 D.n 5.传染病防治法从()年实施。 A.2002年1月1日 B.2003年10月1日 C.2004年1月1日 D.2004年12月1日 6. 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24小时 7.发现其他乙类、丙类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进行网络直报。 A.12小时 B。 10小时 C。 24小时 D.6小时 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年。 A.10 年 B. 15 年 C.5 年 D.3年 9.以下是甲类传染病的有() A.鼠疫和霍乱 B.炭疽 C. 艾滋病 D.梅毒 10.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淋病 C.麻疹 D.狂犬病 二、是非题(每题4分,共40分) 1、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2、对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3、传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对外公布。() 4、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在资金短缺时可以适当降低对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5、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6、乡镇卫生院可以不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 8、乙类传染病中的某种传染病可以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9、医务人员可以公开传染病患者的全部资料。() 10、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多重耐药菌:

项目厨师安全培训考试题

泗杭项目厨师岗前安全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8分) 1、常见的食物中毒种类有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2、防止食品收到细菌污染应注意保持清洁、、使用安全的水、食品原料。 3、几种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面包酵母菌、沙门氏菌。 4、四害都包括、蚊子、老鼠、蟑螂。 5、使用燃气时,要有人照看,防止火焰被、或被风吹熄。 6、食堂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前必须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工作时必须佩带口罩。 二、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 1、安全食品应该包括。 A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B 草鸡蛋、牛奶、海产品 C 水、蔬菜、面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期多食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偏高 B 空腹不宜饮茶 C 死鳝鱼、死甲鱼、死螃蟹只要做熟了还是能吃的 3、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必须调离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岗位。 A 病毒性肝炎 B 痢疾 C 以上都选 4、电气设备着火时,应使用灭火。 A 湿棉被理 B 干粉灭火器 C 泡沫灭火器 5、眼睛里溅入调味品或化学物品应。 A 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 B 用手揉揉 C 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 6、使用电器前应当。 A 仔细检查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B 不用检查,直接就可以操作 C 家用电器不存在安全隐患 7、为避免触电,如果工作地面潮湿,使用电动工具的人应当。 A 站在干燥的铁板上 B 穿防静电鞋操作 C 穿布鞋操作 8、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哪个季节高发? A 冬季 B 春季 C 夏秋季 9、厨师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 每半年 B 每年 C 每两年 10、亚硝酸盐属剧毒类化学物质,又叫工业用盐,如酸菜中就含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吃酸菜时最好吃一些,可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 A、绿色食品 B、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C、新线蔬菜

传染病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效果测试题(答案) 单位: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空,计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3类 39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 种,丙类11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2个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现行网络直报要求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的传染病有:乙肝、丙肝、血吸虫病。 4、现行网络直报要求患者工作单位必填的职业种类分别是:学生、幼托儿童、教师、干部、工人、民工、医务人员。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C) A、乙肝 B、梅毒 C、丙肝 D、淋病 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 B)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 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D、户籍所在地 3、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属于”是指(A) A、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B、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关系 C、户籍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D、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的关系 4、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入院前6个月内未做过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A )

2016年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及答案

食源性疾病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技术职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食源性非伤寒沙门氏菌病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2.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的易感人群不包括() A.新生儿 B.孕妇 C.免疫缺陷者 D.健康成年人 3.食源性阪崎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食品是() A.婴儿配方粉 B.生肉及肉制品 C.鸡蛋 D.蔬菜沙拉4.紫绀是下列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5.食源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6.食源性菜豆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7. 食源性毒蘑菇中毒属于()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8. 食用发芽或表皮变为青绿色的马铃薯、未成熟的番茄可导致患()A.食源性诺如病毒病 B.食源性甲醇中毒 C.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D. 食源性龙葵素中毒 9.食源性组胺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B.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C.有毒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D.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10.2015年我院的监测结果中,患者的职业未出现的是()。 A.医务人员 B.工人 C.婴幼儿 D.学生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食源性疾病的特征包括、、、和、。 2. 按发病机制分,食源性疾病可分为和。 3. 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的对象包括、、、 和事件。 4. 2015年我院监测数据中,导致食源性疾病最多的食品种类是。 5.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指发病人数在人及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6.引起食源性诺如病毒病的主要食品是,此外,受污染的沙拉、水果、 共2页第1页

食源性疾病培训考试题.docx

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考试 姓名 _______分数 _________ 一、单选题:(40分) 1. 食源性疾病不包括() A、已知的肠道传染病 B、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C、食源性寄生虫病 D、食物中毒 2、下面哪种食品是有毒食品,不宜食用() A、发芽的土豆 B、未彻底煮熟的四季豆 C、发霉的花生 D、以上都是 3、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 A. 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 B. () 吃饭前可以不先洗手,饭后洗也可以 C.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 4、为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化管理,我国制定( A. 食品卫生法 ; B.食品安全法 C. )。食品质量法 5、下列那些属于食物中毒() A 中毒性痢疾B中毒性消化不良 C 长期摄入低剂量的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D有毒蜂蜜中毒 E急性酒精中毒 6、下列那种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慎用抗生素() A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B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D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E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7. 下列哪种疾病是因为慢性汞中毒引起的() A、水俣病 B 、痛痛病C、脚气病D、银屑病 8、以下哪种烹调方式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A.蒸B.煮C.油炸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是()

A 有机磷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 C 鼠药中毒(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等)D砷化物中毒 E 假酒中毒F蘑菇中毒 2. 下列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是() A 国家法定传染病;B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个案或事件; C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D 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 事件; E 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 3、医疗机构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以下资料() A 纸质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B患者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C患者的血、尿、粪等生物样品; D电子版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4、食物中毒的处理应包括:( A 迅速抢救中毒者B C 采集可疑食品及患者排泄物送检 ) 禁止继续食用或出售可疑食品D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及处理 E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有() A明显的发病季节B进行动物毒性实验 C找到可疑食品D符合该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 E有细菌及毒物检测结果证明 三、填空题 1.食源性疾病是指()进入人体引起的()性、 ( )性等疾病 . 2.医院需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人类型(),(),()。 3.食源性疾病具有()、()的特点。 4.食源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类,分别是(0),(),

公共卫生知识考试题带答案

2015 年公共卫生知识考试题带答案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对象是辖区内居民。 2.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和。 3.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居民健康档案的编码采用位编码,将建档居民的作为身份识别码。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向辖区居民提供不少于种印刷材料,种视听音像资料。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 0—6 岁儿童共需开展次健康管理。 6.孕产妇在孕 12 周前需由乡镇卫生院建立。 7.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时间一般从至。 8.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项免费体格检查和项免费辅助检查项目。 9.对首次发现收缩压≥ mmHg 和 ( 或 ) 舒张压≥ 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10.对确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次面对面随访。 二、判断题(15分) 1.所有居民均可免费享受健康体检中的辅助检查项目。() 2.发现脊髓灰质炎、非典型肺炎应按要求于 2 小时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于 24 小时内上报。() 3.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 4 次,进行危险性评估 1 次。 ( ) 4.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包括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监督指导、环境卫生 巡查等内容。() 5.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对象为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季度至少更换 1 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 7.首针麻疹疫苗在接种对象满 8 月龄时,在其上臂外侧三角肌肌肉注射0.5ml 。 ( ) 8.每一次孕期随防服务时需对孕妇进行包括 B 超检查在内的免费辅助检查项目。 ()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评估共分 5 个等级。 () 10.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对象为辖区内所有 2 型糖尿病患者。 () 三、单项选择题(35分) 1.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 () A.辖区内 60 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B.辖区内 65 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C.辖区内 55 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D.户籍区内 60 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2.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第一次接种年龄为() A.6 月龄 B.8 月龄 C.1 周岁 D.2 周岁 3.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人员是() A.首诊医 生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 C.病人 D.县级以上卫生机构 4.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医疗废物必须做到() A.无害化处理 B.集中存放 C.市场流通 D.有偿处置 5.以下选项不属于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的是() A.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记录表 B.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C.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 D.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 6.居民健康档案编码中最后 5 位编码为 () A.居民家庭序号编码 B.乡镇(街道)编码

上海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考试答案解析195题

·++ 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单选题 11. 以下哪类因素是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 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 B. 细菌和病毒 C. 寄生虫和霉菌 16. 以下哪种食物最可能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A. 变质的鱼肉 √ B. 制作不当的腌肉、肴肉 C. 霉变的花生 25. 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控制时间和温度 B. 控制 PH和氧气 C. 控制温度和水分活性 30. 为去除生豆浆中含有的皂素和抗胰蛋白酶等物质,豆浆在煮沸后一般应维持沸腾多少时间? A. 1分钟 B. 3 分钟 √ C. 5分钟 35. 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 √ A. 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用 B. 食用腐烂变质蔬菜 C. 食用腌制肉 多选题 1. 常见的能够产生芽胞的致病菌包括: √ A. 肉毒梭菌 √ B. 蜡样芽胞杆菌 C. 沙门菌 √ D. 产气荚膜杆菌 2. 以下哪些是致病性病毒的特点? √ A. 可以通过人的排泄物污染食品 B. 在适宜的条件下,食品中的病毒可以增殖 √ C. 可在食品与食品之间传播 √ D. 可在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 3. 生的蔬菜中最易污染的致病菌包括:

A. 副溶血弧菌 B. 沙门菌 √ C. 大肠杆菌 √ D. 痢疾杆菌 4. 以下哪些是河豚鱼的特点? √ A. 最短食用后数分钟即可发生中毒 B. 除严格按要求加工的干制品外,不得经营任何鲜或冰河豚鱼√ C.“巴鱼”是河豚鱼的一种,也禁止经营 D. 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肉、鱼头等部位皆含剧毒 5. 以下哪些危害因素导致的食物中毒有较高的死亡率? √ A. 肉毒梭菌 B. 雪卡毒素 √ C. 贝类毒素 √ D. 野蘑菇 6. 以下适合厌氧菌生长的食品有: √ A. 罐头 B. 腌腊肉 √ C. 发酵酱 D. 牛奶 7. 以下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 √ A. 牛奶 √ B. 花生、黄豆及坚果 √ C. 鱼类和贝类 √ D. 小麦 是非题 √ 5. 加入酸性物质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11. 冷冻. 冷藏可以杀灭大多数细菌。 √2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在冷藏条件下能够生长的细菌。 第二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 单选题 1. 以下哪一类食物中毒在本市餐饮业最常见? A. 化学性食物中毒 √ B. 细菌性食物中毒 C. 真菌性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卷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的对象:(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异常病例/事件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 3.特异性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 4.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承担监测工作的临床医生培训率达(100%)。 5.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后,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6.一旦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医院应当及时(组织院内会诊),会诊确认后,在(1)个工作日内将报告卡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报至所在地疾控中心。 7.同一哨点医院短时间内发现(2)名或(2)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属于可疑聚集性病例。 8.至2016年底,各哨点医院网络报告及时率达(100%),准确率达(100%),可疑聚集性事件发现率达(90%)以上。 9.5-10月,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10)例,其余月份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5)例。 10.医院专管人员每日收集病例信息表,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完成网络报告的时限是(1个工作日)。 11.如没有填写(暴露信息),则该病例不予采纳,不计入当月工作量中。 12.被上级部门审核退回的数据,哨点应在(1个工作日)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上报工作。 13.专管人员对院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行(周)督查制度。有督查(计划),督查(记录)和结果追踪落实。 14. 《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表》中所列的发病、就诊时间应精确到(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