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方案样本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方案样本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方案样本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方案样本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的对峙, 其中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二战结束后, 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 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 实力大增, 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 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 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针对本课内容及特点, 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 由教师设计探究问题, 学生对过小组讨论, 互相合作得出结论,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经过本课学习, 认识到美苏争霸会结世界和平带来严重的威胁,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和平意识。

知识目标

1.了解”冷战”政策, 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

2.掌握”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3.学生还应掌握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 20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能力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 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 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2.经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二战后, 美苏从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 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 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 不但影响了世界和平, 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2.经过对本课的学习, 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美苏在争霸的过程中互有攻守, 两国的国力和彼此关系的变化, 影响到双方争霸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美苏争霸经历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讲稿: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

同学们, 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冷战”, 关于这个词的来历, 与一个人有关, 她就是二战中领导英国人民抗击法西斯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1946年3月应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邀, 在美国小城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段话。这次演说很快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那么, 什么是冷战, 它是如何开始的? 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经过这一课的学习, 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的。

[板书]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内容, 回答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学生看书回答]二战结束后, 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 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教师讲解]二战中, 英、法、德、日、意等资本主义国家损失惨重, 经济濒于崩溃, 国内政治动荡。唯有美国获利甚大, 同时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 且垄断了核武器, 海外驻军遍及50多个国家。这种经济和军事优势, 促使其称霸全球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然而, 其称霸道路上障碍重重, 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苏联。

二战虽使苏联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因战争而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无可替代的政治影响令美国不安。战后初期, 苏联拥有1100多万军队和强大的军事工业, 而且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 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 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 威胁资本主义制度, 必须打击。可是大战刚刚结束, 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 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基于以上原因, 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板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 总结出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有: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7年3月,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 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她要求国会拨款, 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

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 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杜鲁门在国会演说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正确措施, 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教师讲解]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付希、土危机为由, 于1947年3月12日向国会提交咨文, 声称希、土面临苏联和东欧国家”极权主义”的威胁, 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 或外来征服企图”, 要求国会授权向希、土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 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它的出笼, 实际上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

冷战开始, 美国要设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而战后的西欧一片萧条, 战争的打击加上特大自然灾害, 经济陷入严重的困境, 人民极度贫困、罢工频繁、社会动荡, 美国害怕强大的法国、意大利共产党会趁机夺权。同时, 欧洲国家的巨额赤字使它们无力购买美国货物。为此, 美国必须帮助西欧复兴。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唐晓勇 一、概述 ·课名是《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语文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以简洁优美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内容,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反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 仇恨。 ·本节课教材为五年级教材,为探究网络环境中,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跨越式发展的程度,选择了四年级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会利用课件和网络资源,了解圆明园的园林艺术、历史文物、以及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 ·学生熟悉运用网络独立收集、分析、处理和评价信息的方法。 ·通过圆明园特色、兴衰历史的学习,激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有创造性的电子作品,能向小组成员或全班同学作出口头汇报。 ·学会生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提高小组讨论、交流的参与意识和技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课前的谈话、调查而做出的。 ·学生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四年级“四结合”试验班的学生。 ·所有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对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强,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向其他同学提出有关圆明园的问题。 ·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圆明园的历史、园林艺术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了解不够。 四、资源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完成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第九册;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2)难点: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所了解,探其根源和发展过程,会感兴趣。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表述能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能主动获取基础的历史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进一步得到升华,且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过渡,可以通过材料阅读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 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美国深陷侵越泥潭,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争霸过程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这一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利用电脑多媒体创设“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在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下,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美苏争霸的史实。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认识美苏争霸攻守转换与其具体国情有关,训练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教学内容: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一、教学目标 1. 能使用VISIO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绘制 2. 能判断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3. 能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和组网条件进行网络结构的选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2.本节主要内容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端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组网的一种几何形式。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本课首先通过设定特殊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任务的思考。通过设计实际的拓扑结构图,促使学生应用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感性认知。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几种拓扑结构概念及其各自优缺点、应用比较。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三、学情分析 在开始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关

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学生初次接触拓扑概念,并且这一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拓扑结构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地图进行类比教学。拓扑概念建立起来之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比较好理解。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要求学生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对于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任务驱动(网络拓扑图的制作)教学方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整合,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五、教学过程

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设计人:孙琼琼使用人:九年级学生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快乐,我爱学习,我会学习! 【使用说明】 1、本导学案适用于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4-89页; 2、参照课前部分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对相关内容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 3、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没有解决的以及产生的新问题及时记下来进一步探索。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 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 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 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如果理解美苏对外政策的转变 【学习方法】(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 【学案自学】(我的课堂我做主) 预习课本84-89页,回答下列问题: 1. 美国的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的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由于苏联的强大以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不得不正视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 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人”。要求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也标志着美苏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 ③在军事方面,美国挑头成立了 面对美国的挑衅,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2.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以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完美版

《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一、课程标准 1.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2、过程与方法 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从多种角度看待、分析某个历史事件。 三、教材结构分析 二战后,从资本主义世界看,德意日三国被打败,英法被削弱,只有美国实力大增,概而言之,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减弱;从社会主义阵营看,亚欧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当“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相继建立之时,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战后初期,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是美苏两国的主要矛盾。 美国凭借急剧膨胀的实力欲称霸世界,并对苏联展开了“冷战”。随着苏联霸权主义的膨胀,逐渐成为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军事强国。在这种情况下,美苏争霸日益加剧。这一时期,国家利益的争夺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由于种种原因,双方虽未公开发生过直接的、大规模的“热战”,但间接的“热战”和各种形式的“冷战”却持续了近四十年。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应放在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危害。难点是分析战后新格局形成及演变的深刻的历史背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对一些难解的问题加以讲解。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开探究。 六、教学过程 利用教材上的地图,首先在地图上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位置,然后简要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消长,帮助学生树立起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整体印象,由此导入新课 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引用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冷战”政策 阅读书本84页英国首相的演说,提出以下问题。 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 结合课文,说说杜鲁门演说的核心内容。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7

三种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 《识字4》 作者: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黄晖 (一)概述 ·课名是《识字4》,是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册。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识字4》是一首韵文,描写夏天的动物特点。主要学习内容是生字的识记、朗读、扩展阅读以及网上作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能够准确地再认出课文的20个生字; ·能够自主地提出课文的疑问或解答同学的问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课文的问题; ·能够借助拼音比较准确地朗读6-8篇拓展阅读材料,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材料的大意跟小组成员交流或全班汇报; ·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利用网络留言板描写夏天、描写动物或改编儿歌进行创新写作,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说出形声的构字方法,能掌握根据构字方法拓展生字及正确认读拓展出来的生字的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说出韵文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描写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小动物的喜爱。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东风东路小学一(5)班的学生。这个班是跨越式试验的实验班,

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 ·学生对小动物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 教学资源和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 ·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网络资源课件 ·网络留言板 (六)教学过程环节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巩固生字,掌握形声字构字规律并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扩展识字。 第二阶段:学习课文,通过范读、引读、自读、赏读,体会韵文的语言美。 第三阶段:自主探索学习课文。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学生进入老师提供的资源网站进行扩展阅读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第五阶段:启发学生,再创情境,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模

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Word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快乐,我爱学习,我会学习! 【使用说明】 1、本导学案适用于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4-89页; 2、参照课前部分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对相关内容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 3、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没有解决的以及产生的新问题及时记下来进一步探索。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 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 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 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如果理解美苏对外政策的转变 【学习方法】(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 【学案自学】(我的课堂我做主) 预习课本84-89页,回答下列问题: 1. 美国的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的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由于苏联的强大以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不得不正视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 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为“防止共产主义的渗人”。要求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也标志着美苏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美国推行援助西欧的。 ③在军事方面,美国挑头成立了 面对美国的挑衅,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2.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以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斗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 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冷战教案

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二、难点:什么是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英国外相巴麦尊曾经有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深刻地揭示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二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美苏争霸、两极格局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主要就是从“冷战”兴起的背景、标志和表现三个方面来讲述这一巨大变化。

一、背景(原因): 教材提到,二战后初期,美国改变与苏联的战时合作政策,转而实行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这里“冷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既要“战”,又要“冷”呢? 二、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 1、为什么要“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 2、为什么要采取“冷战”的方式?(人心厌战,渴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力相对平衡) (过渡)美国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但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却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序幕:“铁幕演说”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热情接待,在杜鲁门的陪同下,丘吉尔前往富尔敦市发表了一篇精心准备的演说。学生结合小字理解丘吉尔的讲话。 在这里,“铁幕”一词的意思是什么?丘吉尔为何要使用“铁幕”一词? 丘吉尔所说的“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高压控制”。丘吉尔选用“铁幕”这个词语,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 (过渡)丘吉尔的这篇“铁幕演说”,实际上是美国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随着这个信号的发出,一系列具体的“冷战”措施也就相继出台了。 四、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宣读了一篇国情咨文,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终于公开向苏联摊牌,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因此,杜鲁门主义既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杜鲁门宣称要遏制苏联,维护美国的安全,稳定资本主义,维护“自由世界”免遭“极权统治”的威胁,这是他的真实意思吗? 战后美国随着经济、政治、军事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也随之急剧膨胀,但苏联的强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都成为美国称霸计划的重要障碍。很显然,美国这时推出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以维护美国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而已。 (过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已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一新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完整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 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 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 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功能;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就是专指实现计算机作为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清三条线索: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要使学生理解: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其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理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水平: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水平。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水平。提升学生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讲授新课: 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4月双方在易北河会师。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增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引用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冷战政策 分析美苏对峙的原因。“冷战”政策的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着重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信号。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欧洲国家,后来为苏联、东欧各国所拒绝和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协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但增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讨论,掌握以下知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杜鲁门政府攻势咄咄逼人。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先后建立“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人民版选修】【学案】

二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导学案 授课人:黄显松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学习目标】1、能表述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知道两极格局形成过程2、通过阅读材料、教师引导理解美国采取冷战措施的原因及实质,回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3、合作探究出冷战特点,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对比观察能力 4、古为今用,从历史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 【教学重点】冷战特点 【难点】认识冷战政策实质 【导学部分】 ☆活动一说说你知道的冷战 ★思考:美苏为何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发展成为战后激烈对抗? 一、美苏对峙原因 二、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知识回顾: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必修一专题九《美苏争锋》) 以‘北约’和‘华约’的成立为标志两大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知识细化 杜鲁门主义——冷战全面展开 【自主归纳】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教材落实】1、杜鲁门主义出台背景 (1)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走到十字路口,1946年凯南电报,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等方式来遏制苏联。——遏制理论出台 (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3)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腊、土耳其的援助 【材料解读】教材:①“向希腊、土耳其提供援助” ②“美国必须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 ——杜鲁门咨文 1、杜鲁门主义目的是什么? 2、杜鲁门主义是否真的为了‘确保美国安全’?实质是什么?

苏联1947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争锋相对 ☆活动二:马歇尔计划 (分组合作、表达展示) ◆内容发布-内容和实施 ◆原因分析-原因目的 ◆经济评论-作用 实质:马歇尔计划是资本输出,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 军情解码:北约vs华约 【落实教材】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NATO) (1)背景:西欧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阴影和“恐苏症” (2)建立:1949年4月,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3)目的:军事上遏制苏联 (4)性质: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集团 2、华沙条约组织 (1)背景:巩固东欧地区、抗衡北约 (2)成立:1955年5月 (3)性质: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4)影响: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后来成为苏联粗暴干涉东欧各国事务的工具(镇压“布拉格之春”); 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思考】: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有何影响? (必修一有详细讲解和笔记) ★【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有哪些特点? ☆活动三:以史为鉴——克里米亚危机,中国应帮谁? 【即时反馈】1、美国之所以挑起了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原因是() ①国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其称霸计划的障碍 ②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③二战后美苏两国对外战略矛盾对立 ④苏联采取霸权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丘吉尔所说的“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是用来描绘() A.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B.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 C.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出现 D.苏联等国成立情报局

冷战中的对峙 习题精选

冷战中的对峙习题精选 1.1947年,美国总统_____向国会提出咨文,正式阐述美国对苏政策及整个对外方针,后被称为“_____”,这是美苏“_______”正式开始的标志。 1948年,美国在欧洲实施___________,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加巩固。 “北约”和“_______”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2.二战后的“铁幕”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发表人是() A.杜鲁门 B.丘吉尔 C.马歇尔 D.叶利钦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国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 B.美国陷入越战泥潭 C.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D.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 4.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不同 B.苏联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安全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妨碍其称霸 D.美国想遏制共产主义 5.下面对“冷战”政策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B.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 C.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 6.列出下述年代中的重要事件。 (1)1947年(2)1949年(3)1955年 7.美苏“冷战”的实质是() A.维护不同的社会制度 D.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 C.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D.美国想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想控制资本主义 8.“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根据这一条约建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是() 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国际联盟 D.华沙条约组织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绝对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6课 冷战教案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掌握冷战的定义以及冷战的原因。 2.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影响,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3.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4.分析冷战的影响,启发学生感受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如何认识冷战的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创设情境法、知识结构法、列举归纳法、对比分析法。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第一个“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什么是冷战?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作‘冷战’”。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美、苏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对峙__与__竞争__状态。 2.二战后,__美国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社会制度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4.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杜鲁门__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 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

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冷战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6课冷战 【自学目标】 1.了解冷战政策及其相关措施;了解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对峙的史实;初 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2.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 展。通过学习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重点: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对峙。 难点:冷战的含义、冷战发生的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冷 战

【合作探究】 1.如何正确看待冷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如表:北约和华约建立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 (20) 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什么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巩固练习】 1.《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 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其中一“怕”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了()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2.“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 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A.经济援助 B.称霸世界 C.造福各国 D.追求互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两个战时的盟友很快就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苏联的解体 4.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其中,联邦德国是在哪几个 国家的占领区成立的() A.英、法、美 B.英、法、意 C.美、日 D.美、苏 5.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中的“自由国家” 指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亚非拉国家 6.“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 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第五条:各缔 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 之攻击。因此,对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