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心解读文本追寻诗意课堂

用心解读文本追寻诗意课堂

用心解读文本追寻诗意课堂
用心解读文本追寻诗意课堂

用心解读文本 追寻诗意课堂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张晓久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上旬)

【年(卷),期】2016(000)006

【总页数】1

语文文本是一个充盈诗意的载体,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充盈诗意、释放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应是精致的,如苏州园林,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或庭院深深深几许,或柳暗花明又一村,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而追寻诗意的课堂,需要教者带着学生用心地解读文本。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才能让学生流连在诗意的课堂中,去感受美、交流美、创造美。

解读是理解、体会,是一种心智活动。文本是我们语文课堂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一个载体。文本解读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它超越了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它超越了对文本本身的字面理解,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基础和方向。

一、引发共鸣,体会文章的情感美

程少堂曾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首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感伤,学会有魅力地流泪,这是语文教学独特的任务。”

教学时,教师要在教材中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引导和促进三者之间产生共鸣。

教学《二泉映月》时,我们沉浸于阿炳凄凉的遭遇里;教学《最后的姿势》,我们会为谭千秋老师抛洒热泪。而这些表现无一不是学生解读文本时所产生的情感的共鸣,这是灵魂的震撼,是心的回应,这样的情感似七弦古琴发出的音韵一般余音回绕、低诉不绝。

感人心者,莫乎先发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便会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

二、平等对话,感受课堂的和谐美

马斯洛的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应该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让师生在率真、坦诚、相互尊重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要追寻语文课的平等对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捧出心中藏着的那个彩色的梦,那梦既有生命的价值引导,又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是充满美感的诗意境界。

例如,教学《草原》时,我让学生默读后,静静地遐想。此时,课堂静出一种空阔的境界,而草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