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特曼对中国新诗的重要影响

惠特曼对中国新诗的重要影响

惠特曼对中国新诗的重要影响
惠特曼对中国新诗的重要影响

试论惠特曼对中国新诗的重要影响【内容摘要】惠特曼在美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开创写作自由体诗的先河。中国诗坛自五四前后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惠特曼,新文学的主将们从其有着饱满的民族精神和充分本土化的诗作中

汲取灵感,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成功地建构起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此后,无论战争救亡背景下极具使命感的新诗创作,还是文革后重塑人文精神的新诗再生的历程,都有成就卓著的诗人从惠特曼处受益。惠特曼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始终有着一条清晰的精神脉络。

【关键词】惠特曼中国新诗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具有开创意义的诗人,他突破传统的诗歌形式,率先写作自由体诗,以鲜活明快的语言歌颂世间万物,展现了一种热情饱满又积极向上的美国精神。他的诗犹如一股清泉,滋润了当时因循守旧的美国诗坛,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于后来者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提倡本土化和颂扬本民族的创作原则,为美国的诗歌创作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正是从惠特曼开始,美国这个新生国家才真正有了爱默生口中“美国自己的诗人”。然而,惠特曼的影响又是全球性的。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开阔雄浑、磅礴大气的创作风格也影响了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发展。特定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国内环境,让中国本土的诗人更多地关注起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而对民主的强烈渴求诉诸诗歌也使得他们更接近了“平民诗人”惠特曼。这样,中国诗界便与惠特曼建立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而诗歌却缺少这样的人物。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而且是成绩斐然。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现代文学中的30年是新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A.第一个10年: 1.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新诗的手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的白话诗也分为两类,一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客观写实倾向,一是托物寄兴的现代主义倾向。后者在传统诗歌里并不常见。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湖畔派诗人”:汪敬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爱情诗合集《湖畔(1922)。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是形式上的半格律体,处处体现出艺术的节制,后来的闻一多与之相似。 3.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4.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B.第二个10年: 1.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特点:一是反映革命斗争和时代重大事件;二是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战斗集体;三是艺术表现上注重写实。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 2.后期的新月派

最新.尔雅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1.1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祝福》收录在《彷徨》第一篇 2.《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 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D A 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 D、以上都是 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 篇。 1.2 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 、《故乡》 我的答案:A 2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 -可编辑修改-

A、《狂人日 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D 3《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V 4《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V 1.3 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 B、双线交错 C、横截面 D、意识流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 B、《阿Q正传》 -可编辑修改-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B 3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V 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V 1.4 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 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扣扣3143421517 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药》 我的答案:C 2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张,忧愤深广 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 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 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 -可编辑修改-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一)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一) 论文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特征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所以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刘勰《文心雕龙》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况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简约性、象征性、音乐性、画意性。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并不是说中国传统思想否认或怀疑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之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之区别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即“有尽之言”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古典诗的水平之高下,主要不在于说出的东西,而在于说出的言词对未说出的东西所启发、所想象的空间之广度和深度。中国古典诗的语言所具有的上述基本特征,兹作如下论述。 一、言约旨远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世说新语》),“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洪迈《容斋随笔》),“语少而意广”(陈师道《后山诗话》)等等,说的都是这个意思。魏庆之所编《诗人玉屑》引述了《漫斋语录》中这样一段话:“诗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好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之难也。”我们当然不必拘泥于这些比喻性的具体数字,也不必认为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到七言诗是一个距离“言约旨远”的水平愈来愈低下的过程。这段话无非指明了诗歌语言的一个特点: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说出来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唐庚的《唐子西文录》称赞杜诗之含蓄深远说:“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含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杜诗虽小而大……”“小”者,词量少之谓也;“大”者,含意深远之谓也。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歌语言的这一特征:“诗词是最精练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了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但仅仅词量少并不足以暗示未说出的空间之深远,“言约”一条并不足以保证“旨远”。这说出的少量语言还必须具有更积极的特点,才能达到“旨远”的目标。 二、象征性和暗喻性语言 它以表示具体事物或具体实景的语言暗示(象征)深远的意境。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利科认为,“语言的神奇性正是在于:语言是利用象征的特性玩弄‘指明一隐藏’的双重方向的运动的魔术——语言在‘指明’时就包含了一种新的‘隐藏’,而在‘隐藏’时又包含了再次指明的可能性”利科这段话是就一般语言的特性而说的,至于诗的语言,我想当然更具这种象征性特色。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凋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当然,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都以象征性和暗喻性语言见长,但象征性和暗喻性语言在中国

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

诗歌发展史(二) 一、现代诗歌的概念 (一)定义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 (二)分期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 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天上的市街》 (三)提倡格律的新月派 闻一多——“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新格律诗理论——走出“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 《七子之歌》 (四)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左翼诗派 (二)后期的新月派 1.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再别康桥》 2.卞之琳 (三)现代派 1.戴望舒 戴望舒,浙江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雨巷》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2.废名 废名,原名冯文炳,师从周作人,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以禅写诗” 四、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二)七月诗派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三)九叶派 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现象”:50年代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打击,身心遭到极大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翻译外国诗歌,直到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排行榜,穆旦名列榜首。

2019尔雅中华诗词之美课后答案

第一章下列哪一本著作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答案:《大学》 《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 答案:颂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 答案:《尚书》《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贵族中的著名诗人的作品。 答案:错诗言志”的“志”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 答案:错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 答案:清乐关于《尚书》的翻译,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答案:Book of Documents 对于词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答案: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产生背景是歌台舞榭诗是作者集体无意识的活 动。() 答案:错误 最初“词”的概念是指配合乐曲的演唱的歌词。() 答案:正确 《花间集》的词主要取材于()。 答案:美女、爱情下列哪一项不是宴乐的构成要素? 答案:雅乐下列哪一项关于市井俗曲的描述是错误的?() 答案:当时传唱度低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促进小词的发展。() 答案:正确 《花间集》是配合宴乐的唱词,由当时的诗人文士所作。()答案:正确 弄妆梳洗迟“弄妆”什么意思?答案: 仔细的梳洗 在晚唐五代时期,“山”有多种意涵,其中不包括()答案:发型 衣锦尚褧”中的“褧”指的是()。答案:衣服外的罩衣 《诗经》中“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答案:错误 《硕人》是《诗经》豳风中的一首。()答案:错误 词为什么被称为“小词” ?()答案: 词既不言志, 也不载道下列哪一部著作最早收录《长门赋》?()答案: 《昭明文选》关于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的三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长门宫指的是冷宫。() 答案:正确 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一首是描写美女追求爱情的。()答案:错误 以下哪一位被司马迁描述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答案:屈原 晚年的刘永济,别号()。 答案:知秋翁 小词的描写对象多为怨妇和思妇。() 答案:正确 《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指的是离开、离别。()答案:错误 第二章《花间集》共收录了多少位词人的作品?()答案: 十八南唐词人的代表“一冯二李”不包括()答案: 李昪关于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答案:可以称为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可以称为曲子词《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集。() 答案:正确 《花间集》中的作品都是由男性写作的。()答案:正确 韦庄共写了几首《菩萨蛮》?() 答案: 五首秦妇吟秀才”指的是()答案: 韦庄菩萨蛮是词牌名,又称为()答案: 《子夜歌》《花间集》与南唐词的写作风格完全相同。()答案:错误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评价的是()的作品。 答案:冯正中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 答案:《礼记》 花间集》收录了一部分南唐词。() 答案:错误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中主指的是()。 答案:李璟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出自冯延巳。() 答案:正确 冯正中曾官至宰相。() 答案:正确

关于中国新诗发展

关于中国新诗发展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诗草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中国现代诗,和中国古典诗词相比,从本质上来说,诗的抒情性未变,在根本上改变了的是“本体结构”,这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上: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是通过描景,即抒情的描景性 到唐代基本这样定型下来;而中国现代诗的抒情却是通过叙事,即抒情的叙事性。这样决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本体结构”是“情景结构”,而现代诗的“本体结构”却是“情事结构”的。你读现代诗,只要注意,就会很容易发现这一点。发现这一点虽然很容易,但所发现的这一点本身却尤其重要,这几乎就是理解和把握现代诗的一把钥匙,今天的现代诗的一切问题几乎都和这一点有关。但我们的诗人在诗建设上却总是忙些临时性的东西,是很少有人有意识地走近这一点的。中国现代诗的发展重要的是完成自己的各项基本建设 不要再进行那些无谓的争论了,而对这一点的发现和理解正是其基本建设之一。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象征派艺术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在题材上,它表现了世纪末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颓废的思想感情和对于病态的“心灵与官能的狂热”的追求;在艺术方法上,它发展了神秘主义哲学家提出的“对应论”的观点,把自然万物视为可以向人们发出各种信息的“象征的森林”,强调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段来传达诗人内心的微妙世界。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自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中国诗歌史浅谈

中国诗歌史浅谈 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要求以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丰富的思想,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它具有高超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美的音乐性。 一、先秦诗歌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源远流长,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先民们在原始的部落生活中,在劳动和休闲娱乐过程中创作了诗歌。当时还没有文字,所以当时的诗歌是靠人们口耳相传。最早诗歌之一: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孔子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主要是四言诗。它主要保存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诗作,包括“风”、“雅”、“颂”,共305首。西周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周颂”和“大雅”中。“周颂”的内容多为歌颂周代的祖宗神灵,“大雅”则是贵族朝会宴乐的作品。春秋时期诗歌创作空前繁荣,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善于以诗言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当时的诗歌主要有两种主题:一是歌唱男女爱情;另一部分则揭示了当时统治集团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诗经》在中国诗歌史的地位极高,影响很大。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楚辞”,为杂言诗。楚国的屈原是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出身贵族,早年得志。但因倡导一些与当时大势相悖的事,多次被贬。他在身心受尽折磨之后,投汨罗江自尽。他一生作品颇多,其代表作《离骚》《天问》等楚辞体诗歌成为震烁千古的名篇。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歌 诗歌到了汉代,有了专门采诗制乐的乐府。乐府专门搜集民间歌谣和其他的配乐诗歌,这些诗作统称为乐府诗。主要为五言诗。保存至今的乐府诗约有百余篇,其精华是民歌,民歌主要反映社会现实及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对幸福的追求。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讲述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和其妻刘兰芝的婚姻悲剧,鞭鞑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全诗约有三百五十余句,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情节感人,是乐府诗中的佳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诗歌承先启后的发展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深受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创作出大量生动描绘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的不朽诗篇。这些诗风格悲凉慷慨,语言古朴自然。曹操三父子皆是诗坛巨匠。曹操的代表作有《蒿里行》。曹丕的《燕歌行》是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曹植在当时最负盛名,他早期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报国热情,如《白马篇》,晚期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建安七子的诗作中以王粲的《七哀诗》最为有名。蔡琰,字文姬,以其一生的悲惨遭遇创作了五言体长篇叙事诗

中国现代新诗的诗体建设问题

2007年9月 河北学刊 Sep.,2007第27卷第5期 H ebe iAcade m ic Journal Vo.l27 No.5 中国现代新诗的诗体建设问题 杨景龙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江苏常熟215500) [摘 要]中国新诗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诗体建设的形式问题,新诗作者普遍滥用自由,导致新诗文本的浅白、啰唆和枝蔓芜杂。因此,新诗作者应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强化形式意识,注重新诗诗体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新诗的整体艺术质量。 [关键词]古典诗歌;新诗;传承;诗体建设 [作者简介]杨景龙(1962 ),男,河南省鲁山县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主要从事词曲学研究与古今诗歌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7)05-0110-04 [收稿日期]2007-02-21 一、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 从20世纪初至今,新诗在取代传统旧体诗词主盟诗坛之后,走过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取得了不容抹杀的成就。然而,新诗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突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诗体形式问题。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新诗诗人就开始着手新诗的诗体建设,如刘半农、陆志韦等人。胡适在倡导诗体大解放!时,也指出了形式!的重要性:文学革命的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下手。![1](P295)嗣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人,冯至、何其芳、郭小川、吕进等现当代诗人和诗论家,都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新诗的诗体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有了可观的收获。吕进近期说:感情的节奏并非诗的专利,外节奏才是诗的定位手段。对于诗歌而言,感情的内节奏必须化为语言的外节奏,诗才可能出现。![2]尤其值得注意。吕进的观点指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语言形式!也就是诗体!,才是诗歌的本质和标志。 但是,百年新诗发展史上占据主流地位的,似乎是忽视、无视诗体形式的自由!派。自从胡适提出文当废骈,诗当废律!,作诗如作文!之后,所罗门的瓶盖已然揭开。先是自称最厌恶形式!的郭沫若,提出自然流露!说,认定诗是情绪的直写!,诗的本质,不在乎韵脚的有无!,因此主张形式方面绝对自由!、自主![3](P36 38),打破一切诗的形式![4](P21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张新诗散文化的代表人物还有戴望舒和艾青。戴望舒针对闻一多的三美说!,强调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认为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5](P131 132)。艾青大力提倡自由诗的散文美,他说:散文的自由性,给文学的形象以表现的便利!,指斥诗的韵脚与格律!是封建羁绊!,而目前中国诗的主流,是以自由的崇高的朴素的散文!来作为形式![6](P155)。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纪弦为代表的台湾现代派诗歌,以反传统!和求创新!为纲领,他们的所谓?反传统#,不只是反旧诗,更是反新诗中在形式上的格律主义,在语言上的韵文主义![7](P522)。此外,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90年代以来,关于新诗小说化!、叙事性!与戏剧化!的理论,也在新诗界造成了很大影响,给新诗诗体上的日益非诗化添加了不小的助力。 自由诗的提倡确实有助于新诗的自由抒写,但理论的某种偏颇失误导致的创作弊端也显而易见。如果说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类诗虽然稍乏节制,但尚有过人才气、充沛真情作为内在支撑的话,田间的?中国&农村底故事%已是太过琐碎,卞之琳的?春城%、?酸梅汤%已沦为对话小品,几无诗意可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生代口语化的生活流!诗歌,和90年代以来的所谓叙事性!、戏剧化!诗歌,如于坚的?尚义街六号%、李亚伟的?我和你%、丁当的?房子%、尚仲敏的?关于大学生诗报的出版及其他%、伊沙的?我和我的导师%、马永波的?电影院%等大量作品,大多复制生活,记流水账,或琐屑质木,或油滑科诨,叙事手法相当笨拙,甚至丝毫不见诗意的灵动。这样的叙事就是在常规叙事文体中都非上乘,何况用来写诗?而就诗体的建构来看,在自由!的旗帜下,20 110

2020中华诗词之美超新尔雅课后答案

分章节答案 1.1 1 【单选题】下列哪一本著作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 A、《诗经》 B、《礼记》 C、《大学》 D、《春秋》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 A、国风 B、正声 C、颂 D、雅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 A、《诗经·毛诗序》 B、《诗言志辨》 C、《论语》 D、《尚书》 我的答案:D 4 【判断题】《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贵族中的著名诗人的作品。()我的答案:× 5 【判断题】“诗言志”的“志”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 我的答案:× 1.2已完成 1 【单选题】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 A、雅乐 B、宴乐 C、胡乐 D、清乐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关于《尚书》的翻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ook of Songs B、Book of Rites C、Book of Change D、Book of Documents 我的答案:D

3 【多选题】 对于词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 B、 产生背景是歌台舞榭 C、 来源于现实生活 D、 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 我的答案:ABD 4 【判断题】诗是作者集体无意识的活动。() 我的答案:× 5 【判断题】最初“词”的概念是指配合乐曲的演唱的歌词。()我的答案:√ 1.3已完成 1 【单选题】《花间集》的词主要取材于()。 A、田园生活 B、志向、理想 C、美女、爱情 D、山河美景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宴乐的构成要素?() A、清乐 B、胡乐 C、法曲 D、雅乐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关于市井俗曲的描述是错误的?() A、被人忽视,无人整理 B、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C、无人刊刻流传 D、当时传唱度低 我的答案:D 4 【判断题】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促进小词的发展。() 我的答案:√ 5

从胡适新诗创作浅析中国新诗文白相间的语言现象

从胡适新诗创作浅析中国新诗文白相间的语言现象胡适是新诗革命的主力健将,他大力提倡白话文,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然而,作为新诗前驱者的胡适,在《尝试集·再版自序》中却坦言,《尝试集》第一编的诗,除了《蝴蝶》和《他》之外,“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多用旧诗的音节;“第二编的诗,虽然打破了五言七言的整齐句法,虽然改成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初做的几首,如《一念》《鸽子》《新婚杂诗》《四月二十五夜》,都还脱不了词曲的气味与声调”。1919年2月26日的译诗《关不住了》才是他“‘新诗’成立的纪元”。即使是可以算做白话新诗的《应该》,用一个人的“独语”写三个人的境地,也与古诗《上山采蘼芜》略为相像。 由此观之,白话诗在“破旧立新”之后并没能马上形成一个稳定而成熟的体系,文白相间的语言现象明显存在。这是新诗白话发展的过渡期,说明诗歌从文言变白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新诗极力批判、澄清传统,极力改变文言语言,向白话诗方向发展,但同时,新诗改革者们自身也曾承领过传统文学的熏陶浸染,不可能割断与传统的血脉联系,所以也自觉不自觉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文白相间既是白话新诗极力与传统文化相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意无意地吸收传统文化的体现。 《尝试集》第一编是新诗的起步阶段,是胡适对白话诗的早期尝试。仍旧用五言七言的句法,像《中秋》“小星躲尽大星少,果然今夜清光多!夜半月从江上过,一江江水变银河。”颇似七绝,整齐押

韵。像《江上》“两脚渡江来,山头冲雾出。雨过雾亦收,江楼看落日。”五言一句,对仗工整,讲究音韵。《寒江》、《景不徙篇》、《十二月五夜月》等也均以五言排列,句法整齐押韵。另外还有像《沁园春》、《百字令》之类旧词、小令。由于这些诗词追求整齐,讲究押韵,这样就造成思想受限制的毛病,诚如胡适所说:“句法太整了,就不合语言的自然,不能不有截长补短的毛病,不能不时时栖牲白话的字和白话的文法,来牵就五七言的句法。”所以,整个诗读起来,总体就有一种白话诗仍未脱离文言文的感觉,文白语言整体上显得相互交融。而诗歌的局限虽在,但还是能够从中看到新诗进化的雏形。在以《蝴蝶》为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虽然形式上还有五言律诗的句法,并且“在文化内涵上依然还是沿用了数千年的古典诗歌的公共意象(隐喻性意象系统)。”但是,诗歌不落文言、干净明了的白话,已经是新诗革命取得的实质性进步。 胡适的诗歌虽然大多已是试验较为成功的白话诗,但仔细寻来还是找到文言的影子。如《老洛伯》一诗,“我的心头怨苦,都迸作泪如雨下”这句并不是白话的娴熟说法;“他那时只有一块银圆,别无什么”,“别无什么”这个词还有文言的痕迹;“我家老洛伯他并不曾待差了我”,“待差了我”也和白话语言稍有不通。在《关不住了》一诗中,“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白话中“也许不再为难我了”更为顺口;在《希望》中,“要是天公换了卿和我”,“卿”字明显是古词;“该把这世界一齐都打破”,现代句法中“一齐”与“都”放

第一单元中国现代新诗

第一单元中国现代新诗 必会知识点:1、本单元文学常识,自由体诗的特点。2、字音字形3、背诵 发展知识点: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如何借助意象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一)导学 一、关于词的知识(温馨提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博学多才,需要日积月累,形成能力,需要知识基础。) 词,又叫()、( ) 。源于,盛于。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中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曲调的名称叫,每个调名只标志固定的文字、音韵、结构格式,与内容无大联系。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58字以内)、(58-90字)、(91字以外)。中长调按音节可分为、。 诗中的字词积累。(一)一读课文,完成字词积累 1、易错读音 百舸()争流携()来百侣峥嵘()岁月挥斥方遒()浪遏()飞舟怅廖廓() 2、易错字形 针贬()时弊行踪鬼()秘挥斥方酋()群英汇()萃 布()署已定愤()发图强事()态人情和霭()可亲 成群结对()廖()廓铮()嵘 3、词义 意气/义气:意气:(1)意志气概,如~~风发(2)志趣性格,如~~相投(3)主观情绪,如~用事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的感情,如“重义气”。 辽阔/寥廓:辽阔:辽远广阔,宽广空旷;寥廓:高远空旷。 “风采”同“丰采”:人的仪表举止;文采。 “风韵”同“丰韵”:优美的姿态。 “风姿”同“丰姿”:风度姿态。 二、诵读。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长沙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了解历史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清思路,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学习词的前三句 (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是什么? (2)作者改成这样的语序,意在强调什么? (3)这三句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 (语文小贴士:通常情况下,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写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情感与意象。 本诗虽是沿用了旧体词的样式,但它仍属于新诗,是因为它用了旧瓶装新酒,表达了一种现代人的豪情壮志.那么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表达的呢?意象。意象是诗歌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就是诗人眼中的形象与心中的物象。而诗歌就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的,仿佛是画家的画笔把一个个景物描画出来形成了一幅画卷,这幅画卷带给人的整体感受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了。 上半阙:问1:上片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哪些特点? 问2:诗人在描写景物时视角是否有变化?为了使画面更加鲜明,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段?

浅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

浅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 我国历代文化里,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音乐不仅对我国诗歌的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历代诗歌的生成、传播以及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歌与音乐在向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两者时分时合。诗歌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要想弄清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弄清诗的根。“诗歌”,顾名思义,“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好诗的诞生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 一、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历史关联性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诗歌与音乐的渊源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对音乐美的追求与进步的足迹。历代文论对此问题也不乏探索与灼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清人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来看,诗歌和音乐相结合更是水乳交融的艺术表

现手段。诗歌与音乐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我国历代诗歌都具有格律化、音乐性、“韵律美”。在古代文化里,“音乐入诗”是个热门的话题。音乐艺术,可谓是古代传承下来的“永恒主题”。诗歌传唱的盛行不仅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贡献。使我国历代、现代的诗歌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诗歌与音乐文化渊源的角度来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这会使我们对诗歌与音乐之间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和清晰。 (二)以汉代为分界的诗、乐相互关系 在我国汉代诗歌与音乐的研究领域中,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史上它们也极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用。在汉代,人们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传统,新创立的律、绝二体新诗,尤其渗透了音乐元素,比古体诗歌更适宜入乐。由此,诗歌与音乐的交互关系密不可分,让我们重温了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在我国诗歌与音乐的演变史上,汉代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演变阶段。自汉代开始,乐发达,诗鼎盛,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使热衷于音乐、诗歌的人都受益匪浅;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诗歌与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诗歌与传承音乐是音乐和实际意义的语言结合,这就是诗歌的本质意义所在。而任何一个时代的诗歌形式必须是与该时代的音乐相适应的,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就会发现,现代歌曲正是现代诗歌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反映着现代人的喜怒哀乐,强烈的抒情性是它突出的特点;它也继承了赋、比、兴的手法,也采用重章叠唱的传承方式。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 B、鲁迅 C、巴金 D、老舍 正确答案:B 2.《祝福》收录在()。 A、《呐喊》 B、《彷徨》 C、《而已集》 D、《坟》 正确答案:B 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篇。() 正确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2.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B、《在酒楼上》 C、《伤逝》 D、《祝福》 正确答案:C 3.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D 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 B、双线交错 C、横截面 D、意识流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 B、《狂人日记》 C、《伤逝》 D、《风波》 正确答案:D 3.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 B、《阿Q正传》 C、《祝福》

浅谈中国古诗词

浅谈中国古诗词 信息学院 11级教育技术学2班 2011314212 赖凤英又是一学期结束,上了一学期的《诗词与人生》课,我感触颇深,在课堂里,老师详细讲解关于恋情闺怨、离情别恨、故国哀思、羁旅乡愁、绘景咏物、怀古感世的古诗词,我觉得自己在这些古诗词中能陶冶性情,增加生活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也深深体会到古代诗人从他们的诗词中品读出他们的人生感悟。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自此,诗歌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迹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诗词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词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们对于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诗词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几乎见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譬如《毛诗.大序》中所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壮志未酬的苦闷,游子思乡之愁,游览名胜的畅快,良人不归的闺怨......这种种情思都借助诗词来表达和倾诉,诗词承载着文人墨客笔下那欲诉不能、欲言又止的细腻心思。同时,也作为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往来唱和结交的一种交流手段,诗词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的追逐,也经受了若干年的考验,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美,是具有内涵的、深刻的美,它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和意境美等等。引导人们品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化瑰宝,从其意境中认识美、感受美、领悟美从而让他们自己能辨别美、创造美,从而使得人类的审美能力得到正确引导和培养。美,也可以留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之美;可以体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慰;也可以感受“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可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而拍手称快,可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而黯然神伤......古典诗词的美几乎无处不在。

浅析传统诗与新诗的关系

浅析传统诗与新诗的关系 新旧对抗:对古典诗歌的片面理解导致诗体自由化与规范化的极端对抗 文○刘康宁 【摘要】: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有唐诗、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的诗歌。阳春白雪的诗歌有骚、词、赋、曲等,下里巴人的诗歌有民歌、民谣、小调、弹词、大鼓词等,雅俗共赏的有打油诗等。历史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应该对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兼收并蓄,都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百年新诗史上,却常常否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雅俗诗歌见存在的多和解少对抗的事实,将两者完全对立。这与现代诗歌的多样化、实用性特点是相左的,现代诗歌更需要个体与群体的和解、多样化与艺术性的和谐,更需要采用渐进的方式发展,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诗歌的长久繁荣。 【关键词】:新旧对抗;古典诗歌;新诗;诗体建设 王珂在《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中认为新旧对抗:对古典的片面理解导致诗体自由化与规范化的极端对抗。我也认同他的观点,本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新诗已有百年的历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从数量上看,成绩更是巨大。如1988年出版的《中国新诗大辞典》就收入了1917年至1987年70年间是诗人、诗评家764人,诗集4244部,诗评论集306部。⑴但是,新诗也存在问题。在20世纪汉语诗歌(新诗)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奇特的现象:很多诗人年轻时诗兴大发,却越写越不知诗为何物,最后弃诗而去;很多是个研究者越研究越觉得“诗无达诂”,发现诗总是远离自己而去;很多诗人“老去渐于诗律细”,甚至重写古体诗。很多流派、诗潮、诗体都只领风骚三两年,如昙花一现......原因是新诗一直处在诗体自由化与律化多对抗少和解的特殊生态中,(2)20世界新诗的文体建设太薄弱,经历了一条十分曲折的诗体构建之路,诗体建设总是呈现“建设难”、“定型难”、“规范难”的状态。新诗经历百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文体自发阶段,或从问题自发到自觉的过渡阶段,或幼稚的文体自觉,并未真正进入成熟的文体自觉阶段。建立起成熟的诗体,使许多诗人、读者、研究者都不知道“新诗为何物”。钱理群在探索新诗诗人为何“回归”写旧诗时说: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这里所列影响最广的十首中国现代诗,包括诗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一些影响虽大的概念诗、口号诗等不在其列,而一些诗好影响力不够的,也只能割爱。这十首诗,应该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十、汪国真: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一句话点评:曾经风靡一时的诗人,诗虽一般,但对安抚一些人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影响力指数:★★★ 九、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一句话点评:语言铿锵,直抒心臆,是极好的朗诵诗。 影响力指数:★★★★ 八、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句话点评:意境优美深婉,中国现代抒情诗之绝唱。 影响力指数:★★★ 七、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句话点评:含蓄隽永,优美如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影响力指数:★★★★ 六、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