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试史大纲--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史大纲--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史大纲--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史大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考试发展史》课程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

一、课程性质及特点

《中国考试发展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类考试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计划中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考课程。本门课程是为培养考生掌握中国考试发展史知识,认识中国考试发展历史规律,形成初步研究能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中国考试发展史》以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考试在古代、近代、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内容具有历史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中国考试发展史》主要是从宏观和发展的角度把握中国考试演变的史实和线索,总结中国考试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吸收人类考试发展的丰富的知识和营养。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简要地掌握中国考试制度发展的基本内容,认识不同时期中国考试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中国考试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考试问题具有较为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分析和比较研究考试问题的能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国的考试改革和发展起到历史借鉴作用。总之,学习《中国考试发展史》,其旨趣在于:“明古今考试发展之轨迹,察中外考试制度之同异,以历史之石,攻现实之玉”。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考试管理专业的考生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政治、历史、社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学习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本课程的重点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国近代的学校考试以及当代的自学考试,难点是中国考试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把握。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上编中国古代考试的兴亡

第一章中国考试的起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考试起源的几种学说及传说,明确中国古代学校考试和社会考核(西周的“选贤贡士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内容,掌握中国古代考试的主要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先秦考试制度的萌芽

(一)关于考试起源的学说

(二)有关考试起源的传说

(三)西周考试制度的记载

第二节汉代考试的兴起

(一)汉代考试的兴起

(二)汉代察举考试

(三)汉代太学的课试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考试的嬗变

(一)察举考试的嬗变

(二)学校考试的嬗递

三、考核知识点

(一)先秦考试制度的萌芽:有关考试起源的几种学说、考试起源的传说及“选贤贡士制”。

(二)汉代考试的兴起:“察举制”的确立、“五经课试法”的实施及意义。

(三)魏晋南北朝考试的嬗变:主要是“九品中正制”的实施程序及利弊。

四、考核要求

(一)先秦考试制度的萌芽

1.识记:考试起源的几种学说(“山顶洞人说”、“尧舜说”、“西周说”、“汉代说”、“隋唐说”);西周考试“六德”、“六行”、“六艺”的名称及具体内容。

2.领会:有关考试起源的传说;考试是教育发展的产物。

3.应用:分析和评价西周“选贤贡士制”在中国考试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考试制度的影响。

(二)汉代考试的兴起

1.识记:“察举制”;“孝廉科”、“秀才科”名称的具体内容;“博士”一词的含义;“对策”的含义;“五经课试法”。

2.领会:汉代“察举制”确立的意义。

3.应用:分析和评价汉代太学“五经课试法”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三)魏晋南北朝考试的嬗变

1.识记:“九品中正制”;国子学。

2.领会:“九品中正制”的实施程序及利弊。

3.应用:“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隋唐五代考试制度的确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科举考试产生的历史背景,明确隋代科举考试建立的标志;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以及完备、唐代乡贡自学考试的意义;五代科举考试及学校考试考试衰竭的原因;着重掌握唐代科举考试兴盛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隋代科举考试的建立

(一)隋文帝分科举人

(二)进士科考试的出现

(三)学校考试的衔接

第二节唐代考试的兴盛

(一)教育考试的完备

(二)常科考试的勃兴

(三)制科考试的繁盛

第三节五代考试的传承

(一)科举考试的传承

(二)学校考试的衰歇

三、考核知识点

(一)隋代科举考试的建立:了解“科举”一词的含义、科举制起始的标志。

(二)唐代考试的兴盛: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以及完备、唐代乡贡自学考试的意义。

(三)五代考试的传承:五代后周“殿举”的含义、五代学校考试衰竭的原因。

四、考核要求

(一)隋代科举考试的建立

1.识记:“科举”一词的含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2.领会:进士科的设置是科举制起始的标志。

3.应用:分析和评价科举创制于隋的意义。

(二)唐代考试的兴盛

1.识记:“常科”、“制科”的概念及内容;旬考、月考、岁试的含义;武举科的设置。

2.领会:唐代文官铨选考试的“四才”标准;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以及完备的原因。

3.应用:分析和评价唐代乡贡自学考试的意义。

(三)五代考试的传承

1.识记:五代后周“殿举”的含义。

2.领会:五代学校考试衰竭的原因。

第三章宋代考试的繁荣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宋代科举考试完备及繁荣的原因;明确宋代学校考试“三舍法”的具体内容;着重掌握宋代科举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对考试理论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科举考试的改革

(一)科目设置的调整

(二)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三)三年一次三级考试制度的确立

(四)考试管理的加强

第二节学校考试的配套

(一)太学考试与“三舍法”

(二)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

(三)专科学校考试的完善

第三节考试理论的发展

(一)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

(二)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

(三)逐路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

三、考核知识点

(一)科举考试的改革:主要是宋代科举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举措。

(二)学校考试的配套:“三舍法”的实施、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专科学校考试的完善。

(三)考试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三争”(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逐路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对考试理论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科举考试的改革

1.识记:“殿试”;“三年大比制”;“糊名”;“誊录”;“锁院”;“别头试”。

2.领会:宋代首创“武学”的意义。

3.应用:分析和评价宋代科举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举措。

(二)学校考试的配套

1.识记:“三舍法”。

2.领会: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对书院制度最终形成的作用;专科学校考试的完善。

3.应用:分析和评价王安石的“三舍法”。

(三)考试理论的发展

1.着重领会“三争”(学校取士与科举取士之争、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之争、逐路取人与凭才取人之争)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对考试理论的影响。

第四章辽金元考试的特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辽朝科场面向汉人的深层原因;金代女真进士科的设立以及元代停废科举考试的原因、元代科举考试的民族歧视政策;明确辽金元三代少数民族政权实施科举考试的特点与学校考试的具体内容,充分认识科举考试对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作用及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辽朝考试的特点

(一)科场面向汉人

(二)仿行学校考试

第二节金朝考试的特点

(一)女真进士科的设立

(二)学校考试的继续

第三节元代考试的特点

(一)科举考试存废利弊之争

(二)左榜与右榜考试

(三)学校考试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一)辽朝考试的特点:领会科场面向汉人的深层原因。

(二)金朝考试的特点:设立女真进士科、女真学考试的目的及意义。

(三)元代考试的特点:元代停废科举考试的原因、元代科举考试的民族歧视政策。

四、考核要求

(一)辽朝考试的特点

1.着重领会科场面向汉人的深层原因

(二)金朝考试的特点

1.识记:“四级试选制”;“乡试”;“府试”;“会试”;“御试”。

2.领会:设立女真进士科、女真学考试的目的及意义。

(三)元代考试的特点

1.识记:“左榜”;“右榜”;“国子学贡试之法”。

2.领会:元代停废科举考试的原因。

3.应用:分析和评价元代科举考试的民族歧视政策。

第五章明清考试的盛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科举考试的定型及“八股制艺”的僵化;清代科举考试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清末科举改革的曲折进程以及废止科举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掌握科举考试与学校考试合流的基本途径;明了清末废除科举考试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明代考试的全盛

(一)科举考试的严整

(二)学校考试的规制

第二节清代考试的沿袭

(一)学校考试的固定

(二)科举考试的沿袭

第三节科举考试的革废

(一)科举考试的改革

(二)科举考试的废止

三、考核知识点

(一)明代考试的全盛:明代科举考试的定型及“八股制艺”的僵化。

(二)清代考试的沿袭:八旗科举的设置及意义。

(三)科举考试的革废:清末科举改革的曲折进程、清末废止科举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

四、考核要求

(一)明代考试的全盛

1.识记:“三元及第”;“八股制艺”;“坐监积分”;“岁考”;“科考”。

2.领会:明代科举考试的定型及“八股制艺”的僵化。

3.应用:从“八股文”的空疏僵化看科举制的弊端。

(二)清代考试的沿袭

1.识记:“童试”;“县试”;“府试”;“院试”;“廷试”;书院考课。

2.领会:八旗科举的设置及意义。

(三)科举考试的革废

1.领会:清末科举改革的曲折进程。

2.应用:分析和评价清末废止科举的根本原因与必然趋势。

中编中国近代考试的演变

第六章清末近代学堂考试的引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及各种考试制度的建立;军事学堂内部考试的特点;新式学堂学业考试的基本规制;学堂毕业奖励出身制度的科举化色彩;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受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洋务学堂考试的创新

(一)同文馆考试

(二)军事学堂考试

第二节新式学堂考试的变革

(一)学堂招生考试

(二)学业考试

三、考核知识点

(一)洋务学堂考试的创新:“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及各种考试、军事学堂内部考试的特点。

(二)新式学堂考试的变革:学业考试的基本规制、学堂毕业奖励出身制度。

四、考核要求

(一)洋务学堂考试的创新

1.识记:“京师同文馆”;“月课”;“季考”;“岁考”;“大考”。

2.领会:军事学堂内部考试的特点。

(二)新式学堂考试的变革

1.识记:“学业考试”。

2.领会:学业考试的基本规制。

3.应用:分析和评价学堂毕业奖励出身制度。

第七章民国时期学校考试的改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国时期学校考试的改进过程;明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演变;了解学业竞试的实施;革命根据地高校招生考试的基本特征;总结中等学校毕业会考制度的经验和教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招生考试的变动

(一)高校招生考试

(二)其他学校招生考试

第二节学业竞试与会考的试验

(一)学业成绩检测与竞试

(二)中等学校毕业会考的反复

三、考核知识点

(一)学校招生考试的变动:革命根据地高校招生考试的基本特征。

(二)学业竞试与会考的试验:国统区高校“学业竞试”的实施、中学毕业会考制度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四、考核要求

(一)学校招生考试的变动

1.识记:“单独招生”;“统一招生”;“联合招生”;“委托招生”;“保送免试”。

2.领会:革命根据地高校招生考试的基本特征。

(二)学业竞试与会考的试验

1.识记:“学业竞试”;“毕业会考”。

2.领会:抗战时期国统区高校“学业竞试”的实施。

3.应用:分析和评价中学毕业会考制度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第八章近代留学考试的演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清末留学选拔考试、归国留学生奖励与录用考试的历史发展过程;民国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的变化以及对自费留学的管理;把握留学考试对促进留学教育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清末留学考试的办法

(一)留学选拔考试

(二)归国留学生奖励与录用考试

第二节民国留学考核规范

(一)公费留学考试

(二)自费留学考试

(三)归国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

三、考核知识点

(一)清末留学考试的办法:留学管理机构“游美学务处”的设置、归国留学生奖励与录用考试的科举化色彩。

(二)民国留学考核规范: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的变化、对自费留学的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清末留学考试的办法

1.识记:“留美幼童”;“游美学务处”。

2.领会:归国留学生奖励与录用考试的科举化色彩。

(二)民国留学考核规范

1.识记:“公费留学生”;“自费留学生”;“归国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

2.领会: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的变化。

3.应用:分析和评价民国时期对自费留学的管理。

第九章民国文官考试的构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南京临时政府文官考试的制度设计;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实施程序及组

织管理;广州革命政府文官考试的制度建设过程;明确考试院的建立及职能;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规范;公务员资格甄审与分发任用的利弊得失;把握民国文官考试的实践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变迁

(一)南京临时政府文官考试

(二)北洋政府文官考试

(三)广州革命政府文官考试

第二节考试院与国家考试制度的创建

(一)考试院的建立

(二)南京国民政府公务人员考试与录用办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变迁: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实施程序及组织管理、广州革命政府文官考试的制度建设。

(二)考试院与国家考试制度的创建:考试院的建立及意义、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规范、公务员资格甄审与分发任用的利弊得失。

四、考核要求

(一)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变迁

1.识记:《文官考试法草案》;《文官任用法草案》;《文官高等考试令》;《考试条例》。

2.领会:民初文官考试的制度设计;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实施程序及组织管理;广州革命政府文官考试的制度建设

3.分析和评价孙中山“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以及文官考试的重要性。

(二)考试院与国家考试制度的创建

1.识记:《考试院组织法》;《考试院铨叙部组织法》;《考选委员会组织法》的具体内容;《考试法》、《典试法》、《公务员任用法》的基本规范;公职候选人考试。

2.领会:考试院的建立在民国文官考试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规范。

3.应用:分析和评价民国时期公务员资格甄审与分发任用的利弊得失。

下编中国现代考试的发展

第十章招生考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充分认识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与废除、恢复与改革的历史过程;了解成人高考建立与改革的背景;把握研究生(硕士、博士)招生考试的特点;总结高考制度革废的历史经验与惨痛教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现代教育考试的创举

(二)高考制度的反复与废除

(三)高考制度的恢复与改革

第二节成人高校招生考试

(一)成人高考的建立

(二)成人高考的改革

第三节研究生招生考试

(一)硕士生招生考试

(二)博士生招生考试

三、考核知识点

(一)高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高考制度创立、废除、恢复与发展的曲折过程、会考制度实施与改革的经验、保送生制度的利与弊。

(二)成人高考的建立与改革:成人高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成人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

(三)研究生招生考试:硕士、博士生招生考试的特点。

四、考核要求

(一)高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识记: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会考制度;保送生制度;标准化考试;3+x方案;高考网上录取。

2.领会:高考制度创立、废除、恢复与发展的曲折过程;会考制度实施与改革的经验;

3.应用:分析和评价保送生制度的利与弊。

(二)成人高考的建立与改革

1.识记:成人高校的类别;全国统一成人高考的建立;“三生”(预科生、资格生、往届生)的含义;专业证书制度。

2.领会:成人高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成人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

3.应用:你认为成人高考是应该坚持“宁缺勿乱”还是“宽进严出”。

(三)研究生招生考试

1.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关于我国学位的三级划分;“委托培养、定向培养、推荐免试”的含义;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

2.领会:博士生招生考试的特点。

3.应用:试比较博士生招生考试与硕士生招生考试的异同。

第十一章学业考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大致了解我国学业考试与考核的概念、性质、目的、系统、要求以及作用;把握我国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研究生学业考试的具体要求和区别;充分发挥各种学业考试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普通高校学业考试

(一)学业考试制度的建立

(二)学业考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第二节成人高校学业考试

(一)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学业考试

(二)广播电视大学学业考试

第三节研究生学业考试

(一)硕士生学业考试

(二)博士生学业考试

三、考核知识点

(一)普通高校学业考试:学业考试与考核的区别。

(二)成人高校学业考试:“以考促学”功能的发挥。

(三)研究生学业考试:学位课程考试、学位论文答辩。

四、考核要求

(一)普通高校学业考试

1.识记:学业考试的概念、种类;考核的含义。

2.领会:学业考试与考核的区别。

3.应用:怎样评价“60分万岁”。

(二)成人高校学业考试

1.识记:“达标式”考试的含义;补学分考、借考的含义。

2.领会:“以考促学”功能的发挥。

3.应用:如何加强成人高校学业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三)研究生学业考试

1.识记:学位课程考试的含义;论文答辩的要求。

2.领会: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学业考核的重要指标。

3.应用:如何看待博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在学业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第十二章高教自学考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形式与教育制度;了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立的背景、历程;把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原则;充分认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自学考试制度创建的背景

(二)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三)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作用

第二节自学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一)自学考试机构

(二)自学考试的考务考籍管理

第三节自学考试的程序与办法

(一)考试标准的制定

(二)考试的实施

(三)社会助学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一)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积极作用。

(二)自学考试的组织与管理:了解自学考试组织与管理的机构设置及具体事项。

(三)自学考试的程序与办法:明确自学考试标准、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考试大纲等的制定及“教考分离”的原则、社会助学的形式与利弊。

四、考核要求

(一)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识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概念、特点、原则。

2.领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积极作用。

3.应用:如何评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作用。

(二)自学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1.识记:考试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考试研究委员会;考试办公室;主考学校;学分制管理;转考、寄考的含义与要求。

2.领会:自学考试组织与管理的复杂性。

3.应用:如何健全和完善自学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三)自学考试的程序与办法

1.识记:考试标准;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考试大纲;“学习包”的含义;“教考分离”原则。

2.领会:社会助学的形式与利弊。

3.应用:怎样更好地规范社会助学。

第十三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是中国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了解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建立的背景与发展的过程;把握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实施的原则、程序及意义;掌握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形式、内容与方法;了解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在政治体

制改革实践中的助力和阻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科举——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历史渊源

(二)新中国干部选拔制度的演进

(三)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四)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原则与意义

第二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程序

(一)考试类别与报考条件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

(三)考录程序与考核制度

三、考核知识点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明确建立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原则及意义。

(二)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程序:了解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与方法、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在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的助力和阻力。

四、考核要求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识记:“以工代干”的含义;公开原则;平等原则;竞争原则;择优原则。

2.领会:建立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意义。

3.应用:分析和评价公务员考录制度与政治体制改革。

(二)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程序

1.识记:甲种考试;乙种考试;特种考试;情景模拟法。

2.领会: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与方法。

3.应用:分析和评价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在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的助力和阻力。

第十四章资格考试与水平考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和水平考试建立的背景;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和水平考试的分类及实施程序;充分认识建立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和水平考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资格考试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

(二)几种主要的执业资格考试

第二节职业技能鉴定

(一)职业技能鉴定的形成与发展

(二)职业技能鉴定的种类与实施办法

第三节水平考试

(一)外语水平考试

(二)其他类型考试

三、考核知识点

(一)资格考试:主要是资格考试的定义、几种主要的执业资格考试的实施及意义。

(二)职业技能鉴定:了解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职业技能鉴定的种类。

(三)水平考试:主要了解水平考试的概念、水平考试的种类及作用。

四、考核要求

(一)资格考试

1.识记:资格考试的定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业资格;从业资格。

2.领会:几种主要的执业资格考试的实施及意义。

3.应用:分析和评价律师资格考试与以法治国的关系;分析和评价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与经济活动的规范化。

(二)职业技能鉴定

1.识记: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职业技能鉴定的种类。

2.领会:职业技能鉴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应用:分析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施对中国劳动力管理的深刻变化。

(三)水平考试

1.识记:外语水平考试的概念;职称外语考试的要求;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的内容;托福考试的种类;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的等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汉语水平考试的对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

2.领会:各种水平考试的作用。

3.应用:全球化趋势与外语水平考试的作用;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汉语水平考试的繁荣;为什么要实行计算机等级考试。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关于大纲和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是根据考试管理专业(本科)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明确课程内容,规定课程考试标准,并使考核要求具体化的文件。它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依据,也是编写教材、自学辅导书和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和标准。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内容是对

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凡大纲中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均作了全面、系统的讲述。但教材内容肯定要比大纲内容更详尽,教材里对大纲中未规定的内容也有少许阐述,但这只是出于理论体系完整或圆满说明问题的需要,不属于考核的范围。

(二)关于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使考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教材:

《中国考试发展史》,刘海峰等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教材:

《中国考试制度史》,谢青、汤德用主编,合肥:黄山书社,1995。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学习历史课程,首先要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本课程内容涉及中国考试发展史,内容涉及考试制度、考试理论的各个方面,知识范围广泛,各编、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有的还有相对独立性。考生应首先认真按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名词、基本知识,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并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认识各种考试制度和考试思想之间发展的历史脉络,弄清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力求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史论结合。学习历史课程,必须重视占有史料,弄清历史事件原委、时间、地点、人物等,明确其历史作用和意义。同时要学会史论结合,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能通过考试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揭示考试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传统考试的特点,探索各历史时期考试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判别精华与糟粕,去粗取精,以便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今的考试改革实践进行学习。虽然历史讲述的都是过去的,但历史是一面镜子,其中不乏有丰富的历史经验,能够为今所用,从而能够激发自学者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以及献身考试事业的精神。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

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考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考生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一般和重点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考生引向猜题、押题。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内容重点。具体来说,古代部分占30%,重点是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的内容。近代部分占30%,重点是第七章和第九章的内容。现代部分占40%,重点是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内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采用100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考试的测试时间为150分钟。

5.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述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科举考试专用八股文文体的两个朝代是

A. 两汉

B. 隋唐

C.宋元

D.明清

二、名词解释题

察举制

三、简述题

简述金代考试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

试论科举制的经验教训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五、综合分析题

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从本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办理。高等学校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统一高考制度被废止了11年之久。

请结合上述史实,分析废除高考所带来的危害

最新天津自考“经济应用数学”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2012年自考“经济应用数学”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应用数学课 程代码:3093 编写弁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其它学业证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考专业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时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对调整教育结构、广开成才之路,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对促进素质教育、增强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活跃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专业知识、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具有完成职业任务能力的应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强调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等素质的整合及其在具体工作环境中的应用。其课程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整合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开发的。高等职业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大纲)是职业活动、学科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综合反映,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内容的构造方式上,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1999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天津市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的试点工作。尔后,又批准了应用电子技术等十二个职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考试计划。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关于天津市开展高教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试点的批复》(考委[1999]7号)、《关于天津市申请开设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高职专业的批复》(考委[1999]24号)的意见和《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课程考试大纲编写要求》组织编制了试点专业有关课程的考试大纲。这些课程考试大纲尽力体现了前述特点。今后,还将继续修订,以臻完善。 《经济应用数学自学考试大纲》由刘光旭教授、张效成副教授、俞钟祺教授、王鹏涛教授、周禄新副教授及杜瑞文高级讲师等参加编写,刘光旭教授执笔。 《经济应用数学自学考试大纲》经专业委员会审定,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自1999年9月1日起试行。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1999年8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经济应用数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其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包括中等专业和职业高中)文化程度的自学应考者掌握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素质,培养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接受继续教育打下较好的数学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经济应用数学》的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是让自学应考者掌握一元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士学位考试法学专业科目三《民法学》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法学专业 《民法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要求:一是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民法的基本性质、基本原则、基本规范、达到融汇贯通;二是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会准确运用民法原理,正确分析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妥善地处理民事纠纷。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 1 、民法的调整对象; 2 、民法的基本原则; 3 、民事法律关系。 4 、民事主体制度。 5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6 、时效制度; 7 、物权法律制度; 8 、债权法律制度基本问题; 9 、债权法律制度;10、侵权法律制度; 11、人身权法律制度; 12、民事责任法律制度。 本课程的难点是: 1 、民法的性质; 2 、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3 、民事法律关系; 4 、法人; 5 、民事行为的效力、代理权的行使 6 、所有权的概念和权能; 7 、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8 、债的保全和抗辩; 9 、合同之债、侵权之债; 10 、法定继承、代位继承,遗嘱继承、遗赠;11、人格权的体系结构。 12、民事责任的类别、结构和承担。 二、考试内容 (一)民法概念 1 、民法的概念,概念、调整对象(人身、财产) 2 、民法的基本原则概念、内容(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公序良俗。) 3 、民事法律关系概念:构成要素,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权利和义务。 (二)自然人 1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公民的概念,民事权利能力及特征;

2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概念、分类; 3 、监护概念、范围和责任 4 、自然人的户籍和住所 5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6 、个人合伙概念、法律特征、财产性质。 (三)法人 1 、法人概念、特征和意义 2 、法人的成立和分类 3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定代表人。 (四)民事法律行为 1 、概念、特征、分类、形式、有效条件; 2 、成立 3 、民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 4 、无效民事行为概念、种类。 5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效力待定行为概念、种类。 6 、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追缴财产、其他。(五)代理 1 、代理概念、特征、种类。 2 、代理权的行使及限制。 3 、无权代理概念、形式、法律后果、表见代理。

《财务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财务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目的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高等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培养计划和目标而制订。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我国最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改革的实践;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的观念,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参考教材 教材:财务管理基础 主编:靳磊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1日 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财务管理导论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形式 三、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财务管理职能与目标 一、财务管理的职能 二、财务管理目标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第三节财务管理的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二、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 三、财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四、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和一般业务流程 第四节财务管理环境 一、法律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金融市场环境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形式 第二节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原理 一、单利终值与现值 二、复利终值与现值 三、年金的终值和现值计算 第三节资金时间价值的应用 一、特殊情况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二、复杂情况现金流量的资金时间价值计算 第三章风险与报酬 第一节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一、风险的含义 二、风险的种类 三、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第二节单项投资风险报酬的衡量 一、概率及其分布 二、期望值 三、风险衡量 四、单项投资的风险报酬的衡量 第三节投资组合风险报酬的衡量 一、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 二、投资组合风险的衡量 三、投资组合风险报酬的衡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四章资本成本与现金流量第一节资本成本 一、资本成本的概述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项目管理》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课程,该课程围绕项目管理的五大工作过程以及涉及的九大知识领域,结合丰富的案例,讲授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2.设计思路: 该课程首先介绍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项目、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的工作过程等,在此基础上围绕PMBOK对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的划分,分别详细讲授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包括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及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的掌握。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是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另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也是该课程的重要支撑。 - 3 -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项目管理的技能和按照项目方法管理某些工作的技能。具体目标有:讲授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使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和内容;掌握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能。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 - 3 -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课程代码:1009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教材含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概说,设计范围,设计构成,设计欣赏,从本质上说明了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就是要重视“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其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室内陈设艺术,分清与室内装潢,室内装饰,室内布置,室内摆设这些同一实质不同名词概念,内涵和目的的认识。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许多室内设计课程,如灯具,家具,绿化,装饰面料一样,共同解决室内空间形象设计和室内装修中的装饰问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概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陈设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枝叶与大树的关系。 2、室内“精神建设”是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重点,它是以精神品质,性灵和视觉传递方式的生活内涵为基本领域。 第二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室内陈设艺术的主要类别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学会在繁杂的陈设品中对其有一个基本的归纳和认识,方便在设计中熟练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室内陈设艺术按风格样式分类主要有几种。 2、室内陈设艺术按陈设方式分类主要有几种。 3、室内陈设艺术按使用功能分类主要有几种。 第三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范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室内陈设艺术门类和配置方法很多,品质更是繁杂。本章通过对设计范围的归纳,使学生学习的更有条理和明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室内织物陈设主要有几种。 2、室内家具陈设主要有几种。 3、室内绿叶陈设主要有几种。 第四章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任何艺术设计都有其规律性和美学特点,是前人对客观世界美学认识的经验总结,室内陈设设计同样通过空间,造型,色彩,光影,材质等要素来塑造。

法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法理学》 一、课程简介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三、考核要求说明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识记”、“理解”、“应用”四个层次,具体含义是:了解:能对有关的概念、知识有一般性的了解,是较低的要求,在考核时一般不作考查内容。识记: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考试内容及考核要求 导论 第一节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一)了解:法理学的特征;法律现象;法学体系。 (二)识记:法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的性质及表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法理学的历史 (一) 了解:古希腊文明中的法理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法理学思想;封建社会的法理学思想。 (二)识记:古罗马文明中法理学思想,识记五大著名法学家及著名法学教科书;概括地了解资产阶级法理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法理的形成及其意义 (一)了解: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意义。 (二)识记: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三大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形成中的奠基制作及诞生标志,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四节马克思在于法理学的中国化 (一)识记:毛泽东思想中的法理学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理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主法制思想。 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 第一节法的概念 (一)了解:汉语中的“法”、“法律”及其相关的概念;西文中的“法”、“法律”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识记:说文解字对法解释的寓意;狭义的法律;客观法与主观法;法与法律的二元化即自然法与实在法。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识记:资产阶级法学家关于法的本质代表性的学说及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即法理学的根本变革。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总学分:3 学分总学时:48 学时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方面应该达到以下要求。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使学 生了解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管理过程的具体职能,即计划、组织、领 导、激励、控制和创新的基本原理、目的、性质、内容、结构的特点以及执 行这些职能的方法和手段。能力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 备一定的环境分析、组织设计、沟通协调等能力,并能运用管理学知识提 高其实际管理工作水平。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素质。 理论授课学时:48 学时 实验实训学时:0 学时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学时数:4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掌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属性,了解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概述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了解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理解: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 1 / 18 掌握:掌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属性,管理理论发展史 3、本章教学重点: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含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行为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 4、本章教学难点: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含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管理活动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外国早期管理思想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于发展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时数:3 2 / 18 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管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几种基本的道德观;理解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掌握改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最新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 试大纲

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1042 使用教材:《微积分》(第三版)赵树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本大纲供应用数学课程使用。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函数 第一节集合 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第二节实数集 掌握:区间、邻域的概念。 第三节函数关系 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第四节分段函数 掌握:掌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概念以及分段函数的图像的做法 第五节建立函数关系的例题 了解:函数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节函数的几种简单的性质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会判断所给函数的类别。 第七节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掌握:函数)(x f y =与其反函数)(1x f y -=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以及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 重点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第八节 初等函数 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 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ε-N ”、“ε-δ”、“ε-M ”的描述不作要求),能根据极限概念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重点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以及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三节 变量的极限 了解:变量极限的定义、有界变量的定义。 第四节 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 掌握: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 重点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 第五节 极限的运算法则 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第六节 两个重要的极限

专升本民法复习大纲修改稿

专升本民法复习大纲修 改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民法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涉及考试内容的课程名称: 民法学 2、使用教材: 郭明瑞主编:《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第一章民法概论 1、识记:(1)民法概念(2)民法的基本原则 2、理解:(1)我国民法的法源(2)民法的本质(3)民法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1、识记:(1)民事权利的概念(2)民事权利体系(3)民事义务 2、理解:(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2)民事权利主体——人(3)民事权利能力(4)民事行为能力(5)民事责任能力 第三章民事主体 1、识记:(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2)出生(3)死亡 2、理解:(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2)法人的概念和本质(3)合伙的成立要件 第四章民事法律行为 1、识记:(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2、理解:(1)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生效要件(2)意思表示

第五章:物权法原理 1、识记:(1)物权法的概念(2)物权法的特征(3)物权法的趋势(4)物权的客体 2、理解:(1)物权的种类(2)物权法定主义(3)物权的效力(4)物权请求权(5)不动产所有权(6)动产所有权 第六章债权法导论 1、识记:(1)债法的概念和特征(2)债的概念和分类(3)不当得利的概念(4)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5)缔约上的过失 2、理解:(1)合同的概念与特点(2)合同的生效(3)无因管理的概念(4)无因管理的要件 第七章人身权概述 1、识记:(1)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2)人身权的分类(3)人格权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1)生命健康权(2)姓名权(3)肖像权(4)名誉权(5)身份权(6)人身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第八章侵权行法为概述 1、识记:(1)侵权(2)侵权法(3)侵权的分类 2、理解:(1)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2)无过错责任的适用(3)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部分:考试形式及考试题型 1、民法学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题型: 选择题(15个,共15分); 名词术语解释(5个,共25分); 简答题(3个,共30分); 论述题(2个,共20分); 应用题或案例分析题(1个,10分)。

869管理学考试大纲

869管理学考试大纲 1.考试目的 《管理学》作为全日制管理类学术型硕士学位入学的专业考试课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进行管理学领域深入学习和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考试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旨在考查应试者在管理学领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和应用能力。考试范围包括管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理论和综合运用技能。 3.考试基本要求 管理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该能够: 初步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重点了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理论和技能。 熟悉管理学基本职能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理解管理学基本假设,掌握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正确评价组织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具备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准确把握管理学发展趋势,了解情景嵌入式的管理学热点问题。 4.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和主观试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相结合,基础知识测试和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答题时间180分钟。 5.考试内容(知识点) 《管理学》考试包括以下部分: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综合应用、理论前沿等四部分。总分为150分。各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基本概念:管理学、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管理学基本假设、管理学发展历史、管理学前沿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 题型:名词解释题 (2)管理理论:计划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组织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领导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控制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发展历史与前沿等方面的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 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三)管理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 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 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 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 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代码:0411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工科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研究机械制造过程及其系统的专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灵活性强的专业技术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完本课程要求学生: 1、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并能用于各种切削参数和刀具几何参数的合 理选择,对加工质量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控制。 2、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工艺特点、保证措施、以及常用机 床和刀具的性能、加工范围、主要结构。并能合理选用机床和刀具。 3、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器装配工艺规程和 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知识。具有拟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专用夹具的能力。 4、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现 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5、对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先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课程。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对各种机械零件和标准件常用件均能识别和熟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特性,即零件的加工表面及成形方法和所需运动:用于切削加工零件表面的机床和刀具的基本知识;零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和夹紧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金属切削刀具;机床夹具

识记:工件表面的成形方法;表面成形运动;切削运动;辅助运动;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常用刀具材料;机床夹具的分类及组成;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选择; 理解:机床的传动联系与传动原理图;工件的定位原理;夹紧力的估算 (二)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 识记: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编制;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 理解:刀具的几何参数; 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主动的加以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保证加工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金属切削的切削要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合理切削条件的选择 识记: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屑的种类;影响切削变形的主要因素;切削温度及其影响因素;积屑瘤对切屑过程的影响及防止措施;切屑的控制;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 (二)合理切削条件的选择 识记:切削力的来源及分解;切屑热的产生与传散;刀具的磨损及寿命;工件材料的性能对可加工性的影响及改善工件材料可加工性的途径、难加工材料的可加工性改善措施;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刀具材料的选择;切削液的选择 第三章车削加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普通车床及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各自的结构组成;车削加工及车削用刀具;车床夹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车床;车削及车削刀具; 识记:,车床及数控车床的组成、结构、运动及工艺范围;车削用量及其确定 理解:CA6140运动传动系统、 (二)车床夹具 识记:车床夹具设计要点 理解:典型车床夹具的结构 (三)、车削刀具 识记:车刀的分类及常用车刀的结构及应用

民法学(自考)重点介绍

应考指导 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1. 课程性质及特点:《民法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和运用民法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民法实际问题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为7个学分,这在专业课程中是最高的。民法理论经过人类几千年的积淀,理论博大精深,该学科应用性非常强,因此,要学好该课程,必须下苦功夫。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最主要的是合同关系,民法被喻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一点不为过。因此,该课程的重要性如何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2. 指定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郭明瑞、房绍坤、刘凯湘编著的《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新旧教材变化情况说明:本教材是在2001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变化最大的是第三编物权和第六编侵权责任,主要是因为两部新法,即《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通过的缘故。这两部分几乎进行了全部的改写。此外,第六章非法人组织也加进了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有限责任合伙的内容,第九章诉讼时效与期限中,也加进了最高法院关于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的内容,人身权部分的内容也作了一些变动。这些,对自考的命题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引起我们考生的高度关注。 4. 课程体系:本课程共分六编,第一编民法总论主要研究民法总则的知识,是后面五编的提取公因式后带共性的知识,分九章,是6编中最大的一编,在考试中约占25-30分的分数比重。 第二编用三章研究了人身权,考试中一般6-8分左右,地位比较低。 第三编用五章研究了物权,考试中一般为15-20分左右。 第四编用六章研究了债权,考试中一般在15-20分左右。 第五编用五章研究了继承权,考试中一般在10-15分左右。 第六编用八章研究了侵权民事责任,考试中一般在15-20分左右。 二、题型与分值 根据新大纲,民法学考试的共有六种题型模式: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题。 ★★★注意:2001年版的大纲中只有五种题型,即没有名词解释题,新大纲增加了名词解释题。 题型与分值情况大致会是如下一种情况:单选(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选(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简答(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论述(共1题,共11分),案例题(共1题,共10分)。 题型和分值也可能有一些变化,例如2010年10月的的考题就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而大纲中并没有该题型,其他年份也不怎么考这种题型),但这有什么难的呢?只相当于一道多选题而已,即相当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将5道判断题,变成ABCDE5个选项”即成,仅此而已。 下面直接以大纲中的“题型示例”中所举的例子进行说明(大纲没有对这些例题进行解答) 附录题型举例

管理学考试大纲

《管理学》考试大纲 Management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学习者能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的涵义,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中外早期管理的思想,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及其特点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前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国家管理,近代社会管理,现代管理 (二)管理的定义 管理:通过信息的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信息获取,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五)管理的属性 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着作:《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理查?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欧文人事

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无 五、课程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六、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1企业概述 §2 现代企业制度 §3 管理概述 §4 企业环境 §5 演变中的管理理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 §1 战略概念 §2 战略分析 §3 总体战略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 §1 决策概念 §2 现代决策方法 第四章计划管理 §1计划概念 §2目标管理法 §3 网络计划法 第五章组织管理 §1 组织概念 §2 组织的设计

§3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4 权力分配 §5 新型组织 §6 组织变革 第六章管理沟通 §1管理与沟通 §2人际沟通 §3团队沟通 §4 组织沟通 §5 公共关系 第七章领导艺术 §1领导与领导者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3 领导者的素质 §4领导行为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 人力资源计划 §3 招聘 §4 选择 §5 人力资源开发 §6 职业计划 §7 培训 §8 绩效评价 §9 报酬和福利 第九章控制与激励 §1 控制的概念 § 2 控制的方法 § 3 内部控制

§4 激励理论 §5 激励体系 七、适用学科专业:非管理类经济学各专业 八、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第二章战略管理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第四章计划管理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六章管理沟通 第七章领导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控制与激励6 6 6 4 3 3 4 4 4 九、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模拟分析与讨论相结合 十、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焱林等著:《实用现代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 参考书: 1.Chuck Williams. Management,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2.Gareth R J, Jennifer M G, Charles W L H.Contemporary Management.2nd ed.Irwi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0 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一、课程考核方式 平常学习占20分,案例分析总评占20分,结业考试占6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

《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Ⅰ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只有掌握本课程基本原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认定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学生其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课程要求,为经济管理学院招生提供依据。试题可能涉及课程中任何有关章节的内容。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事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Ⅱ考试内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主要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能理解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二、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及基本特征 (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三)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三、考核要求 (一)管理及其基本特征

[法律资料]《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