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市电子政务及政务服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XX市电子政务及政务服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XX市电子政务及政务服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XX市电子政务及政务服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X X 市

电子政务及政务服务信息化

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XX市人民政府

目录

前言 (1)

第1 章规划背景 (3)

1.1 基本现状 (3)

1.1.1发展历程 (3)

1.1.2现状概况 (3)

1.2 存在问题 (4)

1.2.1政务服务部门化严重 (4)

1.2.2部门间缺乏业务协同 (4)

1.2.3信息化服务对象错位 (4)

1.2.4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4)

1.3 当前机遇 (5)

1.3.1外部形势 (5)

1.3.2内在需求 (5)

1.3.3技术进步 (5)

1.3.4财政能力 (5)

第2 章指导思想 (6)

2.1 指导思想 (6)

2.2 基本原则 (6)

2.2.1服务原则 (6)

2.2.2协同原则 (7)

2.2.3幸福原则 (7)

2.3 实施策略 (7)

2.3.1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7)

2.3.2充分继承,按需先行 (7)

2.3.3一数一源,一源一主 (7)

2.3.4业务协同,共建共享 (8)

2.3.5先易后难,夯实基础 (8)

2.3.6逻辑集中,物理分散 (8)

第3 章发展目标 (9)

3.1 总体要求 (9)

3.1.1进一步增强政务机关的依法服务能力 (9)

3.1.2进一步提高政务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 (9)

3.1.3进一步充实政务机关的亲合能力 (9)

3.1.4全面夯实政务服务的能力基础 (10)

3.2 基本框架 (10)

3.3 具体目标 (10)

3.4 相互关系 (11)

3.4.1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1)

3.4.2与全省信息化间的关系 (11)

3.4.3与行业垂直系统间的关系 (11)

3.4.4与已有信息化成果间的关系 (11)

3.4.5与信息化建设项目间的关系 (11)

3.4.6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12)

第4 章重点任务 (13)

4.1 建设政务服务对象库 (13)

4.1.1服务对象数据库—个人 (13)

4.1.1.1 新生人员库 (13)

4.1.1.2 户籍人员库 (13)

4.1.1.3 居住人员库 (14)

4.1.1.4 暂住及访问者库 (14)

4.1.1.5 公众电子身份库 (14)

4.1.2服务对象数据库—机构 (14)

4.1.2.1 企业法人库 (14)

4.1.2.2 事业单位库 (14)

4.1.2.3 社团组织库 (14)

4.1.2.4 机构电子身份库 (14)

4.1.3政务服务关系数据库 (14)

4.1.3.1 申请与接受政务服务关系库 (15)

4.1.3.2 权利与义务关系库 (15)

4.1.3.3 与政府互动关系库 (15)

4.1.3.4 信用历史记录库 (15)

4.2 建设为民服务平台 (15)

4.2.1服务内容 (15)

4.2.1.1 政务宜居服务 (16)

4.2.1.2 政务宜学服务 (16)

4.2.1.3 政务宜业服务 (16)

4.2.1.4 政务宜游服务 (16)

4.2.1.5 相关社会服务 (16)

4.2.2服务方式 (17)

4.2.2.1 社区桌面方式 (17)

4.2.2.2 大厅桌面方式 (17)

4.2.2.4 商业门户嵌入方式 (17)

4.2.2.5 互动平台互助方式 (17)

4.2.2.6 移动设备方式 (18)

4.2.2.7 语音呼叫方式 (18)

4.2.2.8 公共触屏方式 (18)

4.2.2.9 耳障视障方式 (18)

4.2.3核心平台—社会化互动型政务服务平台 (18)

4.2.3.1 公众社会化互动(G-SNS) (18)

4.2.3.2 社区社会化互动 (19)

4.2.3.3 中小企业社会化互动 (19)

4.2.3.4 建议与提案社会化互动 (19)

4.2.3.5 人民信访社会化互动 (19)

4.3 建设政务部门协同平台 (19)

4.3.1协同管理平台 (19)

4.3.1.1 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20)

4.3.1.2 考勤管理平台 (20)

4.3.1.3 任务管理平台 (20)

4.3.1.4 绩效考核平台 (20)

4.3.1.5 培训与学习平台 (20)

4.3.1.6 资产管理平台 (20)

4.3.1.7 财务管理平台 (21)

4.3.1.8 党团工群青残妇计工作平台 (21)

4.3.1.9 接待管理平台 (21)

4.3.2协同业务平台 (21)

4.3.2.1 行政审批平台 (21)

4.3.2.2 电子公文平台 (21)

4.3.2.3 热线协同平台 (21)

4.3.2.4 督察督办平台 (22)

4.3.2.5 政务信息公开平台 (22)

4.3.2.6 个性化办公平台 (22)

4.3.2.7 办公移动化平台 (22)

4.3.2.8 档案管理平台 (22)

4.3.2.9 政务知识平台 (22)

4.3.2.10 电子会议平台 (23)

4.3.2.11 刊物管理平台 (23)

4.3.2.12 项目管理平台 (23)

4.3.3行业分类协同平台 (23)

4.3.3.1 城乡规划平台 (23)

4.3.3.2 城乡建设平台 (23)

4.3.3.3 资源环境平台 (23)

4.3.3.5 城乡交通平台 (24)

4.3.3.6 智慧城管平台 (24)

4.3.3.7 综合管线平台 (24)

4.3.3.8 人口计生平台 (24)

4.3.3.9 医疗卫生平台 (24)

4.3.3.10 文教科技平台 (25)

4.3.3.11 资格执照平台 (25)

4.3.3.12 劳动就业平台 (25)

4.3.3.13 社会保险平台 (25)

4.3.3.14 旅游服务平台 (25)

4.3.3.15 农牧渔水平台 (25)

4.3.3.16 旅游服务平台 (25)

4.3.3.17 农牧渔水平台 (26)

4.3.3.18 民政服务平台 (26)

4.3.3.19 社会治安平台 (26)

4.3.3.20 法治政府建设平台 (26)

4.3.3.21 社会管理创新平台 (26)

4.3.3.22 社会服务注册平台* (26)

4.3.3.23 社会服务监督平台* (26)

4.3.3.24 社会商品注册平台* (27)

4.3.3.25 社会商品追溯平台 (27)

4.3.3.26 质量技术监督平台* (27)

4.3.3.27 价格监督平台* (27)

4.3.3.28 公平交易平台 (27)

4.3.3.29 信用协助平台 (27)

4.3.3.30 财税监管平台 (28)

4.3.3.31 统计分析平台 (28)

4.3.4行业专用管理平台 (28)

4.4 建设社会部门协同平台 (28)

4.5 建设政务服务决策指挥平台 (28)

4.5.1各级领导政务服务平台 (28)

4.5.1.1 领导门户及政务仪表盘 (29)

4.5.1.2 政务服务运行态势全景视窗 (29)

4.5.1.3 经济与社会运行态势全景视窗 (29)

4.5.2管理调度与应急协同平台 (29)

4.5.2.1 常态综合调度平台 (29)

4.5.2.2 应急协同指挥平台 (30)

4.5.3政务分析与决策辅助平台 (30)

4.5.3.1 趋势分析与未来预测平台 (30)

4.5.3.2 数据时空序列分析平台 (30)

4.6 建设政务服务监督平台 (30)

4.6.1服务评价体系 (31)

4.6.2为民服务监督平台 (31)

4.6.3政务部门协同监督平台 (31)

4.6.4社会部门协同监督平台 (31)

4.6.5领导者决策服务监督平台 (31)

4.7 建设统一的数据与信息资源库 (31)

4.7.1政务行政资源数据库 (31)

4.7.1.1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管理库 (31)

4.7.1.2 财产物资与设备装备数据库 (32)

4.7.1.3 政策法规与行政业务知识库 (32)

4.7.1.4 政务服务事项与服务标准库 (33)

4.7.1.5 空间地理与自然资源数据库 (33)

4.7.1.6 城乡部件与城乡设施数据库 (33)

4.7.1.7 许可产权与资格证照数据库 (33)

4.7.1.8 标准地名与基本地址数据库 (33)

4.7.1.9 公共道路与综合管线数据库 (34)

4.7.1.10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数据库 (34)

4.7.1.11 应急物资与抢险资源数据库 (34)

4.7.1.12 视频资源与综合感知数据库 (34)

4.7.2政务业务协同数据库 (34)

4.7.2.1 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 (34)

4.7.2.2 行政公文业务数据库 (34)

4.7.2.3 政务工作会议数据库 (34)

4.7.2.4 政务工作事务数据库 (35)

4.7.2.5 协同通讯过程数据库 (35)

4.7.2.6 集中收费管理数据库 (35)

4.7.2.7 财政税务动态数据库 (35)

4.7.2.8 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库 (35)

4.8 建设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系统 (35)

4.8.1相适应的基础计算与存储设施 (35)

4.8.2相适应的基础网络设施 (36)

4.8.3相适应的综合通讯设施 (36)

4.8.4相适应的基础应用平台 (36)

4.8.4.1 统一认证管理系统 (36)

4.8.4.2 统一电子签章系统 (36)

4.8.4.3 统一网络授时系统 (36)

4.8.4.4 统一资源授权系统 (36)

4.8.4.5 统一流程管理系统 (37)

4.8.4.6 统一融合通讯系统 (37)

4.8.4.7 统一终端管理系统 (37)

4.8.4.8 统一报表工具系统 (37)

4.8.4.9 统一表单定制系统 (37)

4.8.4.10 电子文档签证系统 (37)

4.8.4.11 统一三权管理系统 (37)

4.8.5相适应的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37)

4.8.5.1 安全建设 (37)

4.8.5.2 安全使用 (38)

4.8.5.3 安全防护 (38)

4.8.5.4 应急响应 (38)

4.8.6相适应的运行保障技术体系 (38)

4.8.6.1 信息化运行态势系统 (38)

4.8.6.2 信息化网络监管系统 (38)

4.8.6.3 信息化体验反馈系统 (38)

4.8.6.4 新技术追研与应用机制 (38)

4.9 建设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 (38)

4.9.1部门协同所需法规体系 (38)

4.9.2数据责任所需法规体系 (39)

4.9.3信息安全所需法规体系 (39)

4.9.4标准和标准的基础数据库 (39)

4.9.5规范和规范的功能库 (39)

4.9.6标准的扩展接口库 (40)

第5 章建设计划 (41)

5.1 2011 年-2012 年建设计划 (41)

5.1 2013 年-2014 年建设计划 (42)

5.2 2014 年-2015 年建设计划 (43)

第6 章保障措施 (44)

6.1 组织与领导 (44)

6.2 投资与管理 (44)

6.3 人才与培训 (44)

6.4 运行与维护 (45)

6.5 风险与控制 (45)

6.6 分建与统合 (45)

6.7 监督与考核 (45)

6.8 行动方案 (46)

6.8.1基础数据库行动方案 (46)

6.8.2基础应用库行动方案 (46)

6.8.3基础设施行动方案 (46)

6.8.4终端应用行动方案 (46)

6.8.5 行业应用行动方案 (46)

6.8.6 培训推广行动方案 (46)

前言

党的十七大要求“必须加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2。

党中央、国务院把信息化确立为国家战略,“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3。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化,“已成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4,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建省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务服务信息化高度重视,各级政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本部门管理和机制创新。但是,由部门“烟囱”式信息化引起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现象也随之而来,资源浪费严重,一定程度上对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形成了阻碍。

《XX市电子政务与政务服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是按XX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全市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总体部署,根据《XX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完善行政审批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务资源智慧化、办公过程无纸化,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提高为XXAAAAA建设服务的信息水平”

1 中共中内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文件

2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3 中办、国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4 中办、国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的要求,在《XX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基础上,按照《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XX省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送审稿)》的基本精神,结合XX实际而成。

《规划》重点阐述了未来我市电子政务及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思路、重点任务,是我市政府完成服务转型的技术蓝图和行动纲领。同时理顺了电子政务与部门信息化间条与块、现有信息化成果与未来信息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力图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共建共享。

《规划》以服务为原则、协同为根本、幸福为目标,把所有政务机关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内容纵贯市、区、镇(街道)、村(居委会、社区),横跨直管、双管、派驻,行政、立法、执法,全面涵盖公众与社会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利用组织架构技术5、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化和社会化6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服务对象统一、政务业务协同、行政资源整合、公共环境有序”,构建同网7、同库8、同平台9的电子政务与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最终目标是在低碳、绿色前提下实现政务服务的主动和便捷、在服务中实现秩序、完成管理,并通过服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社会的支持,进一步加快政府服务转型,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5 组织架构技术,如FEA,TOGAF 技术等

6 社交化,即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

7 同网,指XX市党政办公信息网

8 同库,指XX市政务协同数据库,一数一源、一源一主、逻辑集中、物理分散

9 同平台,指XX市党政办公集成环境,也称“XX市党政办公协同平台”

第1章规划背景

1.1 基本现状

1.1.1 发展历程

1988 年建省后,以“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政务信息化开始出现。

1995 年,“XX市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获得XX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期,国土、财政、房产、统计、公安等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内部信息化。

2000 年,全市无交换电子公文系统上线,基于城域网的政务机关协同信息化尝试开始。

2002 年,党政办公光纤网通达市内所有处级机关,全市统一的用户与权限管理系统(UAS)上线,真正基于城域网的政务机关协同信息化起步。

2005 年,全市政务机关协同使用的行政审批、数字城管、12345 热线等十多个系统陆续上线,纵贯市、区、镇(街道)的,基于城域网的政务机关协同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

2010 年,横向实现规划、国土、住建、市政管理业务并整合其资源的“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开始建设,在同网、同库、同平台基础上,纵向更深入、更彻底地实现政府协同信息化的探索与开始。

1.1.2 现状概况

网络:全市党政办公网光纤网络达6151 芯公里,203 个汇聚,3 个数据中心机房,承载全市4816 台计算机接入,基本覆盖全市市、区两级党

政所有部门。2010 年,新建第二办公区网络系统,实现“万兆核心、千兆楼层、百兆桌面”。中央机房:支撑全市政务机关横到边、纵到底协同信息化的“云计算

中心”(1400m2)开始规划建设。应用系统:电子公文、行政审批、会议系统等16 个协同办公系统,

已为全市200 多个政务机关近5000 个用户协同使用;规划、国土、住建、工商、税务、财政、统计、社保等单位专业系统已成功运行多年;随着中央机房的建设,专业系统正在大范围地组件化、服务化和中央化,更深层次的服务统一、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环境有序已经开始。

1.2 存在问题

1.2.1 政务服务部门化严重

公众与社会所要求的政务服务,被按政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切割成了各个政务部门的部门服务,事实上是必须到一个又一个政务部门所在地去申请行政审批,而非政务服务。

1.2.2 部门间缺乏业务协同

政务部门大都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了本部门的信息化系统,一定程度缓解了内部协同问题。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一直未受到重视,部门信息化系统画地为牢现象严重,不仅相互不能共享,功能与数据重复,资源浪费,还进一步加大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困难。

1.2.3 信息化服务对象错位

部门信息化基本上都是只为本部门工作提供方便的系统,忽视政务服务受众的需要,不能兼顾与其它部门政务业务的协同要求。部门信息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务机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政务人员),而非真正的政务服务对象:公众与社会。

1.2.4 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信息化投入各异,部门(城乡)间信息化水平存在普遍差异,部门服务效率高低不一,信息化发展较慢的部门已成为制约政务服务整体质量与效率提高的“短板”。

1.3 当前机遇

1.3.1 外部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政务服务要求越来越高。1993 年开始窗口制,2006 年集中所有窗口建立政务中心,都是为了满足这种越来越高的要求所做的不断努力。但是,这种部门独立信息化支撑的窗口简单集中,很快就被证明是杯水车薪。通过同网、同库、同平台的全局信息化,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与资源整合,已成为相当长时期内满足政务服务要求的根本出路,并成为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美国、德国如此,国内北京、上海、青岛、厦门等也是如此。

1.3.2 内在需求

随着服务型政府转型的逐步深入,政务人员都意识到了自己工作岗位对其它工作岗位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地感到需要其它工作岗位的协同与支持,需要来自其它岗位和部门的数据援助,业务全面协同、信息实时共享,已成为内在需要。由所有政务机关参与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和共同使用一个常用常新、安全保密的协同信息化系统,已是大势所趋。

1.3.3 技术进步

随着组织架构、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化和社会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保持组织机构与业务流程基本不变,通过技术系统与服务重组,实现纵向条块与横向部门间的服务统一、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环境有序,实现现代政务的服务化转型已无技术困难。

1.3.4 财政能力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所需关键投资不再是重大障碍。

第2章指导思想

2.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全市各级政务机关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建设全市共同的电子政务与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使全市政务机关依法服务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以及面向公众与社会的亲合能力均得到全面加强,通过方便、高效和廉洁的政务服务,使社会安全与发展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人民幸福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规划》关注电子政务建设,关注政务人员的需要,但更关注政务服务受众的愿望;关注政务部门业务、流程优化,但更关注机构、业务与流程相对稳定前提下对政务服务的整体构架和全局优化。

2.2 基本原则

2.2.1 服务原则

以服务为根本。把电子政务与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都确定为提供更加方便、高效和廉洁,更加主动、完整和流畅的政务服务。使公众不再面对按部门罗列、高高在上的行政审批,而是享受由政务机关

提供“从生到死”的全程关怀和周到服务;减少在失常秩序或不良环境下的慌乱应对,更多地享受政府的主动监控和事前干预服务;在自然灾害与重大事故等异常状态下,享受政府的全面救助与有效保护服务。

2.2.2 协同原则

以协同为核心。从整合政务机关自身资源出发,实现政务机关间的有效协同,使政务资源服务效益最大化。实现所有政务机关的“服务对象统一、政务业务协同,行政资源整合、公共环境有序”,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全有,不再从一个窗口再到下一个,实现“多个部门,一个政府”。

2.2.3 幸福原则

以幸福为目标。统一了服务对象、协同了政务业务、整合了行政资源,改进和优化了政务服务后,不应再有普遍不满或广泛抱怨。社会普遍满意度、人民生活幸福感应普遍提高。

2.3 实施策略

2.3.1 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用政府投资先行建立一些基础系统(如互动平台、在线培训等),逐步从市推广到基层、企业和个人,通过商业价值发现,吸引社会投资,逐步分离成为独立商业系统。

2.3.2 充分继承,按需先行

充分继承已有成果,改造独立数据与局部应用,形成协同数据库与全局应用库,实现共同平台上的依权共享。根据《规划》,将部分数据、应用、接口、平台及基础设施等(不重复地)组成为不同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分别立项,按需依力(财力),分项实施,分步建设。

2.3.3 一数一源,一源一主

数据库将按国家“一数一源”10原则建设,并按“一源一主”(主管机关)原则进行管理。主管机关确定一种业务(数源业务11)创立、变更、发布、管理和销毁数据,其它政务业务调用12或验证13数据。按“逻辑集中、物理分散”原则,由各政务机关共建共享、协同维护。

各政务机关现有独立数据库,通过整理和关联改造成全市政务信息化的基础协同数据库,确保数据均由权威部门做权威发布,并负权威责任,逐步减少并最终消除“报表数据库”14和独立数据库15。

2.3.4 业务协同,共建共享

兼顾多部门、多行业、多岗位业务横向协同。对外满足政务服务需求,对内在业务流程中更新和维护数据,确保数据与信息流动中的多源智慧融合,实现协同数据库基础上的智慧服务,实现政务机关共建共享。

2.3.5 先易后难,夯实基础

既照顾政务机关的当前需求,同时确定包括服务对象、基础地理信息、基本地址、建设项目在内的全局重点,选定全生命周期维护数据的业务与应用,做简化设计、贯通实现和验证协助,在简单协同基础上逐步建立信任,在各方受益前提下逐步夯实协同基础。

2.3.6 逻辑集中,物理分散

计算与存储、数据与应用、服务与安全均以逻辑集中物理分散为主,并辅以物理集中逻辑分散。

10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11 数源业务:即数据的源头业务,负责创立、变更、发布、管理和回收数据的业务。

12 调用业务:指只纯粹地使用数据,不对数据正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进行验证的其它非数源政务业务。

13 验证业务:指在使用数据的同时,还负责对数据正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进行验证的其它非数源政务业务。

14 报表数据库:指通过发放、填写和回收报表方式建成的数据库。

15 独立数据库:由各部门建立的,关于同一对象但又相互无关的数据库。

第3章发展目标

3.1 总体要求

2015 年,全面建成“服务对象统一、政务业务协同、行政资源整合、公共环境有序”的政务信息化系统,实现每项政务服务均由政务部门协同提供,使政府行政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政务服务无处不在、贴身随心,使公众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更加幸福。

3.1.1 进一步增强政务机关的依法服务能力

电子政务建设,应使政务机关能准确及时把握政务服务需求的变化,更有效地组织和整合政务资源,能根据变化主动地,无处不在贴身随心地提供所需政务服务,使政府各种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增强。

3.1.2 进一步提高政务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

电子政务建设,应极大地消除部门协同障碍,跨部门整合政务能力,系统地动员政务资源,全面提高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管理、事后规范在内的,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所需各种行政能力。

3.1.3 进一步充实政务机关的亲合能力

电子政务建设,应让政务服务受众充分感受到政府的关怀,支持政府的努力,使民情民意更加通畅,使社会满意度与公众幸福水平不断提高,使政务机关具有更大亲合能力。

3.1.4 全面夯实政务服务的能力基础

电子政务建设,应通过服务对象库、行政资源库、政务业务库的建立,通过政务机关业务协同机制的形成,通过各种效率高、体验好的应用系统实现,全面夯实政务服务的能力基础。

3.2 基本框架

电子政务与政务服务信息化基本框架由以下构成:

1、服务对象:建立包括全部服务关系在内的服务对象库;

2、服务内容:按民生需求整理和重组政务服务内容;

3、服务方式:努力提供无处不在、贴身随心的服务渠道;

4、服务协同:实现政务机关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

5、服务监督:达成政务服务主动和被动的双向监督;

6、服务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库、公共计算与存储、公共网络与通讯、公共安全保障、公共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等基础设施。

3.3 具体目标

1、服务主动化:实现核对打印的申请表格并签字即完成政务服务申请;实现政务服务申请的提前预备和主动服务。

2、证明远程化:实现无需到现场开具各类证明,并实现证明远程化、在线化、电子化。

3、服务异地化:实现只要是政务服务窗口或柜台,就能受理各种政务服务申请,甚至提供政务服务结果,实现政务服务交费网络化。

4、服务基层化:实现政务服务85%网上申报,居委会100%和村委会75%可提供各级政务服务。完成街道、镇、居委、村委全业务支撑。

5、领导服务仪表化:实现包括公共舆情、社会治安、财政收支、宏观经济、违法建设、公共交通等民情、民意,60%指标化、仪表化。

6、领导指挥透明化:实现领导对所辖75%的政务人员工作效率与服

务质量实时掌握、对所辖75%的事务运行态势进行全景监控,50%的潜在问题被预见,预见问题85%有预案仿真。

3.4 相互关系

3.4.1 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政务信息化是我市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泛借助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提高政务机关整体服务能力、执政能力、亲合能力的同时,奠定整个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并引领和带动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更加全面和更加协调地发展。

3.4.2 与全省信息化间的关系

我市政务信息化是全省政务信息化的组成部份,是全省电子政务规划在XX的具体实施。在实现城市级“服务对象统一、政务业务协同、行政资源整合、公共环境有序”的同时,在省规划框架下与全省一同实现“统一、协同、整合和有序”。

3.4.3 与行业垂直系统间的关系

市级政务机关更多是市内横向协同与相互支援。市级政务机关应先实现市内的“统一、协同、整合和有序”。应同时满足上级主管机关在资源调查与统计、业务指挥与调度、政策执行与反馈等三个方面全部功能与数据需求,实现与国家行业信息化系统一同实现“统一、协同、整合和有序”。

3.4.4 与已有信息化成果间的关系

全面继承部门信息化成果,进一步充实数据、关联应用、协同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成为全市共同平台的一部分。保持各部门机构与组织、业务与流程、职责与权利相对稳定,从部门系统输入输出的大颗粒服务,逐步过渡到专项应用、专项功能和专项数据精细服务,平滑过渡到在公共平台上对部门业务应用的协同重组。

3.4.5 与信息化建设项目间的关系

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1 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系统的数量也不断的上涨,。学校工作繁杂、资料众多,人工管理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效率也是很低的。并且这种传统的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保密性差、查询不便、效率低,很难维护和更新等。然而,本系统针对以上缺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所以如自动高效地管理信息是这些年来多人所研究的。 随着这些年电脑计算机的速度质的提高,成本的下降,IT互联网大众趋势的发展。我们使用电脑的高效率才处理数据信息成为可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出现,正是管理人员与信息数据,计算机的进入互动时代的体现。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清晰简明的图形界面,高效安全的操作使得我们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的管理得心应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面的工作量?毋庸置疑,切实有效地把计算机管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中,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着显著意义? 2 需求与功能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学校等机构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更新与维护,使用便,易用性强。该系统实现的大致功能:用户登陆。提供了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相关科目的成绩查询和排名,修改登录密码等功能。教师管理。提供了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班级排名。修改密码等功能。管理员管理。

拥有最高的权限。允添加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等。其提供了简单、便的操作。 3 概要设计 3.1功能模块图 功能模块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功能模块图 3.2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如图3.2所示 教师信息 课程信息

电子政务(春)作业答案

电子政务(春)作业答案

《电子政务》形成性考核册 电子政务作业1 (1)电子政务——为推动和适应社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借助最新的万维网(INTERNET)技术在政府内部实现政务的迅速,高效,安全的运作,同时面向公众,企业提供方便,有效,迅速的服务。从本质上讲,电子政务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新的政务运作过程。这种新的运作过程完全不同于传统政府的运作过程,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面应用。(2)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系统。 (3)办公自动化——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英文意思是Decision Support System,它是围绕着决策行动主体进行大支持管理人员进行非程序性决策的一种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以处

理非程序性决策为主;(2)是对管理人员的支持而不是代替;(3)系统本身要求具有灵活性,采用联机对话方式,以便利用人的经验和系统提供可供分析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目前的DSS一般由一个数据库、一个模型库以及复杂的软件系统构成。 (5)电子口岸——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简称电子口岸,是指与进出境贸易管理关联的国务院12个有关部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以本部委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为基础建立的一个公共数据库,以期达到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跨部门、跨行业管理核查,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的国家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和相互关系? 电子政务有四种基本模式: (1) G to G 模式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又称作G2G,它是指: 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之间;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2) G to E 模式 (Government to Employee )

电子政务2020年工作计划范文

电子政务2020年工作计划范文 电子政务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新时期下的林业发展离不开林业电子政务,加快林业电子政务,带动林业现代化,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1.1建设现状 林业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XX年,XX年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从当初几台电脑的局域网,发展成为以省、、县、乡镇四级联网的林业广域网为支撑,以视频会议、网上审批、远程监控、信息发布、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中心等应用为基础的林业电子政务体系。 1.2主要成效 一是启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建设完成了省、县、基层工作站四级联网的网络体系。XX年底,11个县林业局全部与林业厅政务内网联通,省、、县三级联网的内网体系建成。XX年底,各乡镇工作站联入全省林业政务内网,省、、县、基层工作站四级联网的"信息高速公路"初步构建。 二是建设完成了三级联网的视频会议系统。XX年初,全面融入了省林业厅、11个设区、95个县林业局三级联网的视频会议系统。

三是建设启用了行政许可网上办证办公系统,实现了所有办证点采伐证和运输证的网上办理。XX年底,各县(区)和部分乡镇林业工作站配备了正式办证人员,一律使用网上办证系统,停止手工办证。 四是完成了边境木材检查站和重点林业防火区监控系统建设,搭建了互联网远程监控的全球眼平台。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联入了平台,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 五是整合门户网站、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发布平台和场供求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综合信息发布系统。融入了江西省产权交易中心网,免费为全国各地林农和企业发布供求信息。 六是开展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数字林业。该系统实现了对重点公益林、省级公益林、退耕还林工程等资源数据的矢量化处理。 1.3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林业系统电子政务人才仍严重缺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县林业局缺乏专业人员;二是大部分县没有专人专岗,流动频繁,技术难以衔接和沉淀。 二是林业电子政务建设还需整合。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建设政出多门,一些部门没有征求信息中心就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导致数据接口及标准不一,为以后整合埋下了隐患。 三是林业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不足。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20xx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20xx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心和支持下。州信息化办公室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17大精神,以“服务党政机关、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作为创新管理方式、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努力为实现“地大势强、富饶秀美、平安和谐”的目标服务。现将20xx年我州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办好两个窗口,推进政务公开,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0xx年,州信息化办公室将“办好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电子大屏幕两个窗口,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州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 一是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州政府门户网站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及时

将州人民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会议精神、人事任免、公开招考、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发布。对自治州八次党代会、十五届乌洽会参展、自治区电子政务会议等重大事件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全年共制作48个专题栏目。 二是网站栏目设置贴近群众,界面设计更具亲和力。20xx年我们对州政府网站进行了较大改版,注重开辟领导关心、公众关注、内容权威的栏目,从网站构架、栏目内容、信息发布、界面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力求实现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等功能。今年网站新开设了“热点导读”、“人事任免”、“为民服务”、“交通旅游”等栏目,对“巴州视频”、“领导之窗”等栏目进行了改进,做到静态内容权威准确,动态内容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群众。 三是继续坚持抓好“州长信箱”名牌栏目建设。“州长信箱”作为政府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的便捷渠道,备受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本着政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建立了“州长信箱”办理通报制度,抽调专人负责信件办理工作,承办部门信件答复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一年来答复群众来信977封(其中公开答复914封),办复率达95,事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构建和谐巴州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子政务规划方案

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一、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简介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有专家所言,它和整个信息化进程一样“没有终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限于条件和资源制约,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分阶段推进。因此,电子政务的策略本质上是阶段性策略,无论盲目激进,还是消极不前,都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制定电子政务的策略,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正确把握电子政务本身的基本特点,处理好“电子”与“政务”的关系。“‘电子’是手段,‘政务’是目的”,似乎已经为大家所认可,但其实不然,实践中典型的反面例证,即是“电子” 电子政务起步 信息上网 (单项发布) 单个流程上网 (双向沟通) 整体流程上网 (多部门联合办公) 无缝集成的 电子政府 未来五年 湖北省目前

对“政务”喧宾夺主或两张皮的现象,其表现诸如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脱节(应用严重滞后)、系统实效性差、重复建设、人为造成的信息孤岛等等。 一方面是正确的原则要真正落在实处并非易事,需要在实践层面上解决问题。比如,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技术主导力过强且分散、宏观协调不力、投资约束偏软、效果测评和考核落实不够等等;另一方面是在人们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偏差。我们在电子政务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使各级决策者制定电子政务策略时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之一。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为了深入探讨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了一项阶段性研究课题。这项研究采用行政生态学的方法,在探索建立我国电子政务基础理论和策略分析框架方面进行尝试,获得了一些新颖的研究成果。 基于“电子”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对电子政务发展的一般趋势,人们可从用户界面的特点变化上,将其归纳为四个递进的阶段:一是公共机关在网上单向发布信息;二是局部政务应用上的双向互动;三是双向在线实时的政务处理;四是整合多种政务应用系统基础上的在线政务,即面向用户提供“一站

信息化及电子政务考试总复习题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考试总复习题 第一部分 一、单选题 1、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XX息化的关键是哪一项(B) A家庭信息化B政府信息化C社区信息化D企业信息化 2、、网上政府采购属于"三网一库"中哪方面的内容:(C) A:业务网B:资源网C:公众信息网D:电子信息资源库 3、“OA”代表的中文意思是(A) A办公自动化B信息技术C电子政务D电子商务 4、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C) A社会B企业C政府D个人 5、下述有关电子政务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 A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B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C超越时空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X、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D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 6、我国是何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B) A 2000 B 1999 C 1998 D 1997 7、在信息化领域中,“CIO”的中文词汇是指(A) A信息主管B系统分析员C负责人D软件公司 8、相对于传统政府的垂直化层次结构,电子政府体现的是(B) A金字塔结构B扁平化辐射结构C饼状结构D集中化结构 9、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属于什么问题?(A) A必然B短期C高技术D复杂而困难 10、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B) A购买硬件设备B提出需求,进行管理C项目监理D外包开发 11、网络世界中,实施政务公开,发布政务信息的最佳平台是(A) A政府门户BC报纸D广播 12、在信息化领域中,政府对公民的英文缩写是(C) A B to C B B to B C G to C D B to C 13、有关电子政务的广义解释正确的是(D) A政务网B工业网络化 C办公信息化D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的,并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 14、通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不包括(D) A电子政务B远程教育C电子商务D网络电视 15、我国的国家信息中心的成立时间是哪年(A) A 1986 B 1988 C 1990 D 2000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有哪些(ABCD) A公众B企业C机关内部D其他政府部门 2、哪些是电子政务定义的内涵(ABD) A对政府管理事务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一、引言 1.1介绍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管理信息系统即MIS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及,它跨越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科学,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系统。20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的经济学家纷纷提出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中叶,西蒙提出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思想。同时维纳也发表了控制论。1958年,比尔.盖尔在书中写到:“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 1970年,Walter T.Kennevan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却没有强调应用模型,也没有提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的应用。 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B. Davis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以及数据库的人一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者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它全面说明了管理的目标,功能和组成,同时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达到的水平。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1.2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起初应用于最基础的工作,如打印报表、计算工资、图书管理等,进而发展到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单项业务管理,这些都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即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系统。有了数据库,借助计算机网络达到数据共享后,从系统观点出发,实施全局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时,就达到管理信息系统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系统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更加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支持单位高层领导的决策这一功能,更侧重于单位外部信息的收集、综合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其它人工智能工具能否直接面向决策者,这是决策支持系统(DDS,即Decision Support System)的任务。 1.3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最初阶段是统计系统,所研究的内容是数量或者资料之间的表面规律,它可以把资料分成比较相关和比较不相关的组,从而把数据转换为信息。 第二阶段是数据更新系统,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低级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习题与答案

1、G to C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以下属于G to C电子政务的有()。 A.电子外经贸管理 B.社会保障服务系统 C.电子人事管理系统 D.电子税务系统 正确答案:B 2、电子政务内网运行的系统有()。 A.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B.行政执行系统 C.社会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D.经济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正确答案:B 3、电子政务外网上运行的系统有()。 A.宏观调控系统 B.公共管理和服务应用系统 C.行政管理业务系统 D.监督检查系统 正确答案:B 4、电子政务建设方法通常采用信息系统建设的()。 A.以上三种方法的结合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

正确答案:A 5、电子政务主要借助了()。 A.现代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卫星技术 B.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C.现代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和网络技术 D.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内部效率模式模式的实现方式()。 A.内部综合信息支持 B.自动化流程 C.业务系统集成 D.通过局域网、广域网将政府内部的办公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正确答案:A、B、C、D 2、电子政务的作用有以下哪些()。 A.促进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B.便于廉政建设 C.降低办公费用 D.更好地为民服务 正确答案:A、B、C、D 3、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在办公室手段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信息交换的网络化 C.信息资源少 D.信息资源安全性好 正确答案:A、B 4、在政府部门间实行电子政务的巨大变化是()。 A.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职责权利的界限 B.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文件传递的繁琐性 C.可以用最快捷的电子方式在政府以及部门之间传递信息 D.解决了部分共用信息的共享问题 正确答案:B、C、D 5、国家层面的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正确的是()。 A.两网之间逻辑隔离 B.两网之间物理隔离 C.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D.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物理隔离 正确答案:B、C 三、判断题 1、政府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工作内容。(√) 3、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4、政府内网与政府外网要逻辑隔离。(×) 5、政府内网是以政府各部门的局域网为基础。(√) 四、填空题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 —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 4.1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 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 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 a)系统需求分析要素 1)业务组织结构; 2)系统业务功能; 3)部门业务关系; 4)系统信息资源; 5)安全保密要求; 6)系统性能要求; 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8)系统质量要求; 9)标准与规范要求; 10)系统验收要求。 b)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要素 1)技术体系框架; 2)系统设计策略; 3)系统构成; 4)系统运行模式; 5)构件接口关系; 6)系统部署形式. 4.4与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下述特点,以便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 a)整体性: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出发提出解决方案,系统的建设需遵循整体规划要求,注重整体效能的发挥。 b)协同性;电子致务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跨域运作和资源整合。进行系统总体设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 业设计论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摘要–––––––––––––––––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 (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字:控件、窗体、域、数据库。 –––––––––––––––––前言––––––––––––––––– 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需要有学生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本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

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本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查询、教务信息维护和学生选课三部分。其功能主要有: ⒈有关学籍等信息的输入,包括输入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所学课程和成绩等。 ⒉学生信息的查询,包括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已学课程和成绩等。 ⒊学生信息的修改。 ⒋班级管理信息的输入,包括输入班级设置、年级信息等。 ⒌班级管理信息的查询。 ⒍班级管理信息的修改。 ⒎学生课程的设置和修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Visual Basic 概述 1.1Visual Basic 语言的特点 1.2Visual Basic 系统几个程序应用中的常用名词 第二章Windows 下的Visual Basic 编程环境简介 面对对象的编程 实现菜单选项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

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国际贸易的客观要求,当前很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要求使用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对不使用电子交易方式的贸易不予受理,也使得中国在这方面加快了实施的步伐。2001年6月,金关工

电子政务发展七大趋势

电子政务发展七大趋势 从目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虽然自从“金”字工程和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纵观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但是从十六大精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及国家计委颁布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等来看,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是我们国家“十五”期间一项重点工作,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就电子政务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因此,未来几年内我国将会奋力追赶世界主要国家政府信息化步伐,逐步缩小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根据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程以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将会显著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发展趋势。趋势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领头羊”的角色,政府先行,带动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特殊地位,是由我国政府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角色所决定的。从国家一系列的指导精神和规划路线来看,未来数年内我国将继续延续一条“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和社区家庭信息化,促进社会整体信息化发展,同时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人才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路线,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的“领头羊”的角色。趋势二:客户关心管理思想将逐步渗透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并将最终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引导理念。客户关系管理源于盈利性的企业组织,其应用初衷在于通过了解和深加工客户信息,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以挖掘、维护以及争夺客户资源,从而获取最大的企业利润。对政府而言,其非以盈利为其生存目标,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也将是决定政府命运的一个主要因素,于是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服务提供的高效性及主动性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未来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其次,政府另外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对社会的监管,对社会公众和企业信息的掌握和深加工,也将是决定政府监管高效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因此,客户细分、把握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注重客户满意等等客户管理理念逐渐渗透到电子政务建设中,并随着政府监管能力的提升,最终会成为引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理念。趋势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从注重引入先进思想和理念的“务虚”阶段,走向注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阶段。电子政务是一个新鲜事务,全球都在探索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和新经济带来的变革,电子政务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涵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们认知程度的加深在不断拓展,因此电子政务概念在我国诞生之日起,首先被关注的是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涵义以及国外主要国家电子政府发展的情况。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没有清晰的阶段,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引入其它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用到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探索我国电子政务的定位问题,于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公共管理的变革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便应运而生。而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酝酿和摸索,对于电子政务如何在中国本土生殖和成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也逐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近几年中国电子政务将朝着以应用促发展、注重提供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路线发展。趋势四: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在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政府公共服务也将从品质上和提供模式上得以巨大创新。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目标,但是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创新将逐步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下一个中心目标。公共服务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内容本身上,而且还表现在服务的供给模式上。电子政务将创新传统政府服务的供给形式和手段,使政府部门逐渐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转变,如图所示。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不再孤立,而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互动网络;其次,服务供给手段多样化,除了基于web的传统政府柜台服务以外,主要的服务都

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1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系统的数量也不断的上涨,。学校工作繁杂、资料众多,人工管理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效率也是很低的。并且这种传统的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保密性差、查询不便、效率低,很难维护和更新等。然而,本系统针对以上缺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所以如何自动高效地管理信息是这些年来许多人所研究的。 随着这些年电脑计算机的速度质的提高,成本的下降,IT互联网大众趋势的发展。我 们使用电脑的高效率才处理数据信息成为可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出现,正是管理人员 与信息数据,计算机的进入互动时代的体现。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清晰简明的图形界面,高效安全的操作使得我们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的管理得心应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毋庸置疑,切实有效地把计算机管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中,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着显著意义? 2需求与功能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学校等机构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更新与维护,使用方便, 易用性强。该系统实现的大致功能:用户登陆。提供了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相关科目的成绩查询和排名,修改登录密码等功能。教师管理。提供了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班级排名。修改密码等功能。管理员管理。拥有最高的权限。允许添加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等。其提供了简单、方便的操作。 3概要设计 3.1功能模块图 功能模块图,如下图3.1所示

电子政务考试习题答案复习进程

¥¥¥¥¥¥¥¥¥¥¥¥¥¥¥¥¥¥¥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考试总复习题 第一部分 一、单选题 1、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信息化的关键是哪一项(B) A家庭信息化B政府信息化C社区信息化D企业信息化 2、、网上政府采购属于"三网一库"中哪方面的内容:( C) A:业务网 B:资源网 C:公众信息网 D:电子信息资源库 3、“OA”代表的中文意思是(A) A办公自动化B信息技术C电子政务D电子商务 4、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C) A社会B企业C政府D个人 5、下述有关电子政务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 A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B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C超越时空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D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社会改革 6、我国是何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B) A 2000 B 1999 C 1998 D 1997 7、在信息化领域中,“CIO”的中文词汇是指(A) A信息主管B系统分析员C负责人D软件公司 8、相对于传统政府的垂直化层次结构,电子政府体现的是(B) A金字塔结构B扁平化辐射结构C饼状结构D集中化结构 9、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属于什么问题?(A) A必然B短期C高技术D复杂而困难 10、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B) A 购买硬件设备B提出需求,进行管理C项目监理D外包开发 11、网络世界中,实施政务公开,发布政务信息的最佳平台是(A) A政府门户网站B电话C报纸D广播 12、在信息化领域中,政府对公民的英文缩写是(C) A B to C B B to B C G to C D B to C 13、有关电子政务的广义解释正确的是(D) A政务电话网B工业网络化 C办公信息化D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的,并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14、通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不包括(D) A电子政务B远程教育C电子商务D网络电视 15、我国的国家信息中心的成立时间是哪年(A) A 1986 B 1988 C 1990 D 2000

安徽省“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省“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成绩和形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电子政务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党的行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基本满足现阶段全省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徽省级节点已经建成,实现安徽政务外网与国家政务外网主干网的连接;相关业务单位应用系统已实现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联网通信和正常运行;建成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共接口和基础数据库系统;完成省政务外网平台升级改造和十六个市级节点设备安装与联网运行。二是全省政府网站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网上服务质量稳步提高。省市县三级共计170多家政府网站全部开通,政府网站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办、国信办组织的全国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安徽省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七年荣获全国优秀政府网站前十名的好成绩。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卓有成效。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我省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软件、统一编码”三统一的模式,大力推进各市、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成了目录规范、编码统一、分级管理、信息共享、易于监测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根据省政府要求,初步建成以发布最新科研成果、重大招商项目和就业劳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平台。四是基础数据库建设和“金字工程”取得阶段性成绩。全省人口、自然资源、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资源基本完善,法人数据库建设正式启动。以“金财”、“金税”、“金关”、“金水”、“金审”等为代表的“金字工程”全面完成一期建设,转入深化应用阶段,部分工程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五是网络安全建设工作正式启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形成,工作机制全面建立,有力保障了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期政府信息系统及重要网络的正常运行,电子认证证书得到广泛推广,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工作有序推进,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总体上看,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正在向全面深化应用阶段加速发展,表现在:一是由分散的基础要素建设向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的体系建设转变;二是由注重形式建设向注重实现网上为民服务功能建设转变;三是由仅仅实现信息发布向党政部门综合实现自身业务处理内容转变;四是信息资源由部门所有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转变;五是由少数职业工作者推动的电子政务建设向党政部门提高行政能力建设的方向转变;六是从缺乏标准制度到逐步建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相互配套的制度转变;七是由部门内部自主管理向拓宽民意渠道的“网络问证”方向转变。 全省电子政务建设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些建设矛盾还比较突出。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矛盾依然明显;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较差,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业务数据封闭,部门重复采集数据,数据利用率低;三是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较乱,管理力量不够强,技术人员缺乏且分散;四是不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和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导向、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科学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

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讲座上的讲话.docx

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讲座上的讲话 尊敬的王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政务评审组主任委员、国家软件评测中心主任王克照同志和省信息中心研究员王存祥同志来我市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刚才,王主任作了一场深刻而又通俗的讲座,使我们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当今世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电子政务的最新进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听后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在此,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王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呈现良好态势。特别是去年在省信息产业厅、财政厅和保密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成为全省惟一县级信息化建设试点市。5月17日,在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同防治“非典”的非常时期,我市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采用电视会议系统,召开了全市三夏生产暨防汛抗旱工作电视会议;7月份,我市全面建成了连接全市21个镇街、共110余个单位的大型城域网,实现了党政机关办公网互联互通;9月份,我市对《党政办公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同时开通了《视频服务系统》和《可视网络电话系统》,实现了面向全球400人同时在线的视频直播和可视通话;10月18日,我市成立了信息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走上了一条以政府注册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化经营和资本运作发展信息化,支持信息化的新路子。12月,“数字滕州”电子政务工程顺利通过了省信息产业厅组织进行的评审。有关专家一致认为,我市信息化建设已处于全国县级市领先水平,并建议向全国县级推广。全市部分镇街和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短短一年间,我市的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一个运转灵活而有效的运行体制和一支强有力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得益于市级班子领导和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大力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并带头应用。更是得益于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资金,创造了良好环境,给予了全方位的技

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前言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展开,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统一平台,统一标准,最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换与全面共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作为“二网一站及业务系统”的基础与应用核心,为“二网一站及业务系统”提供海量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 各级政府部门,拥有大量的不同格式与不同载体的政务信息资源,如批示、文件、报告、电传、档案资料、法律法规等,资源分散、信息共享困难、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各级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正常开展。因而构建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与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创建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为“二网一站”提供海量信息内容,进行内容的发布,并提供灵活多样的全文检索方式及个性化服务,为各级领导及网络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内容服务。 建设目标 政府机关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消除信息孤岛。 建成后的应用系统平台,将达到以下应用目标: 全面整合与管理各种标准格式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提供统一格式的转换与规范化的文献转换与编辑工具,能够进行分类管理,创建各类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通过TB级海量内容管理平台,有效地管理各种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资源,实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的关联管理。 实现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信息内容的实时动态地发布到指定的“二网一站”相关的栏目上,用户可以方便的编辑、修改发布模板。 提供与各类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方便与机关其他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迁移或同步访问。 提供独立于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操作审计、分析与统计等功能,能有效地保证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安全。 系统功能概述 信息采集与整合 信息采集: 对于大量以纸介质存在的资源,如文件、批示、文电、督查专报、会议资料、档案资料等,通过数字化加工与处理,批量生成电子化文档,通过人工辅助标引,形成规范化的电子资源,上载到建成的相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对于互联网信息资源,通过智能采集工具,分类收集与内容自动过滤,批量加载入库; 对于上报与下发的文件资料,直接标引入库。 内容整合:机关内存在的大量分散的电子文档资料,可以通过文献编辑与格式转换工具,统一进行格式自动转换与人工辅助标引,形成统一规范、统一格式的信息资源,加载入库。政务信息内容管理 系统对采集与整合的各类政务信息资源,采用国内领先的全文数据库进行非结构化、结构化信息内容的统一管理,具体包括: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与维护、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统计与反馈等功能。 政务信息发布与检索服务 动态信息发布:通过发布平台,将建成的法律法规、内参、互联网信息、文件及批示、督查专报等电子政务信息库里海量信息实时动态地发布到“二网一站”网站指定的栏目上,供机关内各级领导及内网用户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查询与浏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