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复习大纲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复习大纲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复习大纲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复习大纲

江西理工大学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复习大纲

一、考试的方式与题型

1、考试方式:闭卷

2、题型:选择题、填空、判断正误,名词解释、问答题,综合题(读

图题)。

二、考试的目的和要求

a)目的:通过考试以资全面系统地检验该课程的教学广度和深度,并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依据

b)要求:题目的铺盖面和难易要紧贴该课程教学大纲并有利于检验学生所具备的综合分析能力,为正确估计和合理解决矿山建设和生产中出现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绪论

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基本概念,及矿山主要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学科。它研究在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

2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影响地下水存储、运移的地质因素,包括地下水分布及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此外,还可包括水的化学成分等)

3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特别是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学科)

4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

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因素。)

5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之为工程地质问题。如各种地表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尾矿坝垮塌等;以及岩石稳定性问题:露天边坡和井下围岩稳定性问题,如片帮、冒顶、岩爆等。)

6 各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故案例。

?

第一章地下水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类地下水的特征,矿区水文地质图的内容、作用及读图方法。

1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2岩土的水理性质(与水分的贮存、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

容水性:指岩石空隙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用容水度衡量,数值上等于岩土的孔隙度、裂隙度或岩溶率。

持水性:指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仍能保持住的一定水量的性质。用持水度衡量。松散岩土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的结合水越多,持水度越大;而坚硬岩石的裂隙和溶隙持水度几乎为零。

给水性:指饱和含水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流出(排出)若干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μ)作为衡量指标,数值上等于容水度减去持水度。

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下岩石允许水透过的性能。取决于空隙直径的大小和连通程度,其次是空隙的多少。表示岩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标,称为渗透系数,用符号K表,单位m/d(米/天)

3岩土根据透水性好坏可分为:透水岩土如砂岩、半透水岩土如粉土、不透水岩土如页岩。

4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渗透系数<0.001m/d)

6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储水空间:即应有孔隙、裂隙和溶隙等空隙。这是储存地下水的前提条件;

*储水构造,有了储水空间,只是有了能含水的条件,但能否储存水,成为含水层,还必须具备保存住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下部要有隔水层托住重力水,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某种隔水边界,使之不致完全流失,水能在岩层空隙中保存住,从而形成含水层。也就是说,透水岩层与隔水岩层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含水层。

*良好的补给来源。有足够的水源,使储水空间能不断地获得补给,方能成为含水层。

7地下水的分类:

*按岩石空隙性质分类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

*几个概念:

潜水面---潜水的自由表面;

潜水埋藏深度---潜水至地表的距离;

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

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层顶面的距离;

承压水初见水位=含水层顶板标高;

承压水位=稳定后的水位标高;

承压水水头高度H=承压水位-初见水位;

水力坡度:在流动方向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除以该两点间的实际水平距离;

8上层滞水的一般特征;潜水的特征;承压水的特征;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上层滞水的一般特征:

(1)一般分布不广;

(2)季节性存在,存在时间的长短受其下部隔

水层分布范围及包气带厚度控制,其动态

变化与气候及水文因素的变化关系密切;

(3)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

(4)一般只能作小型或暂时性供水水源,对采

矿几乎没有影响。

潜水的特征:①潜水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②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基本上是一致的;

③在重力作用下,潜水可以由水位高处向水位低

处运动,形成潜水径流。

④平原区主要以蒸发形式排泄,易形成盐碱地;

高山丘陵区则以泉、地下渗流形式排泄于地表

沟谷或地表水体。

⑤潜水的动态如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要素

随季节不同有明显变化

承压水的一般特征:

(1)承压性,为有压水,其顶面为非自由水面;

(2)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3)承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可以由高水位向

低水位运动,形成承压水的径流;

(4)承压水的水位、温度和矿化度等受气候、水

文因素等的影响较小;

(5)承压水的水质变化大,从淡水直到矿化度很

高的卤水都有。

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一)岩溶水的分布特征

1、总的来说富水性较强,但含水极不均匀;

2、岩溶有向深部减弱的规律,使含水层的富水

性也呈现垂向上的强弱分带性;

3、岩溶水在水力联系上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二)岩溶水的埋藏特性

岩溶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

(三)岩溶水的循环特征

岩溶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并以集中

径流和集中排泄为特点。因此,在石灰岩裸露区

不仅缺乏地表水,而且地下水露头也很少,常表

现出严重缺水现象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可溶岩的岩性愈纯,含易溶组分就愈多,岩溶也愈发育;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愈好,水就愈容易进入岩石内部进行溶蚀;

水的流动条件,地下水径流愈强烈,侵蚀性CO2含量愈多,岩溶也愈发育。)

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渗漏问题、岩溶地基稳定问题等

9等水位线图和等水压线图各有何作用。(①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②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减去该点潜水位。如A点埋藏深度=135-115=20米)、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范围③提供合理的取水位臵④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⑤确定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 该点潜水位与隔水顶板标高之差。如A点含水层厚度=115-95=20米)⑥分析推断含水层透水性及厚度变化)

10地下水的循环(补给、径流、排泄)

补给来源:

(1)大气降水的补给

(2)地表水的补给

(3)凝结水的补给

(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5)人工补给。

排泄方式:

(1)泉水排泄

(2)向地表水排泄(泄流)

(3)蒸发排泄(土面蒸发和叶面蒸发)

(4)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地下水径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

影响因素:地下径流的方向、速度、类型、径流量主要受含水

层的空隙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量、地形、地下水的化

学成分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试分析下列河间地块是否会发生水库渗漏.

左图表明, 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且高程高于库水位,所以不会发生水库渗漏。

右图中建库后,在河岸附近局部地下水位低于河水位及河间地下水位,这时极易产生强烈的坝肩渗漏。

第二章地下涌水量的预测和防治

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向井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地下水量预测和矿坑水害防治的常用方法技术。

1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状态((1)层流运动:在岩石空隙中渗透时,水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称作层流运动(2)紊流运动:水流质点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称为紊流运动)

地下水运动的特点:水流通道曲折复杂;流速迟缓;一般呈层流运动,

个别条件下呈紊流运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非稳

定流运动。

2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

A 线性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Q=K · · ω= K · I · ω=ν·ω (层流运动)

B 非线性渗透定律

哲才公式:

(紊流运动)

斯姆莱公式: (1

3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运动

A 井的类型(完整井 , 非完整井 )

B 几个概念:

降落漏斗---是指在井、孔抽水时形成的漏斗状水位下降区;影响

半径---水位稳定时漏斗的半径称为影响半径。

C 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潜水完整井裘布依公式;承压水完整井

裘布依公式)计算涌水量

D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抽水试验测定渗透系数(K )和导水系数

(T ); 影响半径(R )的测定:作图法)

4地下水运动有何特点(#水流通道曲折复杂;#流速迟缓;#一般呈层流运动,个别条件下呈紊流运动;#绝大多数情况下为非稳定流运动。) h L Q K ω=?1m K I υ

=?00(2)1.366lg lg H S S Q K R r -=-

5矿坑涌水量预测

A坑道系统的水动力学法(大井法)----坑采用

B水均衡法-----露采用

C水文地质比拟法----依据已知坑道涌水情况预测新的坑采区的方法

6矿坑水防治

A、矿坑突水的预计

B、矿山一般防治水措施

*1、正确选择采矿方法和合理布臵坑道系统

*2、矿区地面防水措施

(1)截水沟(防洪沟、排水沟);

(2)河流改道;(

(3)整铺河床;

(4)水库拦洪;

(5)修防洪堤。

*3、露天矿坑防治水

(1)分段拦截、分段排出;

(2)超前疏干地下水(疏干原则,一般原则:地下水影响采掘工作正常与安全进行,或有突然涌水、涌砂的危险。疏干方法的选择原则是:选定的方法应能适应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采掘生产的要求;有效地降低采矿场的地下水位,形成稳定的疏干降水漏斗并显著改善矿山作业条件;施工条件好,建设投资少,周期短,经营管理安全方便,费用低。矿区常用的地下水疏干方法,矿区常用方法有地表群孔疏干、地下巷道疏干法、明沟疏干法和联合疏干法。----是指借助巷道、疏水孔、明沟等各种疏水构筑物,在基建以前或基建过程中,预先降低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以保证采掘工作正常和安全进行的一种措施。)

*4、矿井防治水措施

矿井防治水可归纳为“查、探、放、排、堵、截”六字诀)

7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的内容:

矿坑充水水源分析---地下水类型及其涌水量,地表水类型及其对矿坑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大小及其对矿坑水的补给,废弃矿坑水水量及其对矿坑水的补给;

矿坑充水通道的分析---渗入性通道,多为孔隙通道和细小分散的裂隙通道,溃入性通道:裂隙发育,而又未充填的裂隙通道,岩溶(溶隙)通道,透水断裂带,勘探钻孔造成的通道,采矿造成的涌水通道,矿坑排水造成的涌水通道;

影响矿坑充水量大小的其他因素----覆盖层:矿床上部有弱透水或隔水层时,可阻挡水的下渗。

地形条件:地形直接影响矿坑水的汇集和排泄。矿坑相对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位臵:当矿坑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含水构造:当矿坑与大型含水构造相通时,往往涌水量大而稳定,不易疏干。

采矿方法:崩落法采矿容易造成采空区上部大量的人为裂隙,提高渗透性,促使矿坑涌水量增大。充填法采矿不致造成上覆岩层渗透性的显著改变,可保持矿坑涌水量不变。

8水文地质图的阅读

第三章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要求学生掌握岩石和岩体的区别,岩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了解岩石质量分类和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1岩体:在工程地质中,把工程作用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结构特征及赋存于某种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注意岩石与岩体的区别与联系)

2岩体结构: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构成的总体;是在一定地质环境中经过建造、构造变形和次生改造形成的。(一是长期力学效应,二是环境力学效应,三是组合力学效应)

3岩体结构控制论的基本思想(观点):

A.岩体是经受过变形、遭受过破坏、由一定的岩石成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岩体力学是研究环境应力改变时岩体产生再变形和再破坏规律、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B.岩体在结构面控制下形成有自己独特的多种类型的不连续结构,岩体结构控制着岩体变形、破坏及其力学性质。

C.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力学基础理论,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岩体力学的力学基础,岩体结构分析方法和结构力学分析方法是岩体结构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D.岩体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岩体赋存环境条件可改变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和岩石力学性能。

E.在岩体结构、岩石成分及环境应力条件控制下,岩体具有多种力学介质和力学模型,岩体力学是由多种介质力学构成的力学体系。

4岩体物质特征的研究内容

A岩石的成分与结构(碎屑岩:主要是其颗粒粒径、胶结物与胶结程度、粘土矿物含量;碳酸盐:主要关注其可溶性,而可溶性与成分及其组构密切相关;岩浆岩: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粒径等;变质岩:矿物成分与变质程度,特别是片理)-----岩石工程地质差异的主因.

B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沉积岩:环境不同影响岩性、岩相变化与厚度;岩浆岩:岩相分带、岩脉的分布及其接触带;变质岩:多关注软弱岩层如—千枚岩绿泥石片岩石墨片岩等)---影响均一性与各向异性.

C岩石的成层条件和厚度变化(沉积岩:特别注意滨海相机河湖相岩层,其厚度变化大;变质岩:构造作用明显的区会产生层间错动,单层厚度变化大)---连续性与各向异性.

D岩石的组合特征(&岩石的软硬程度、岩层的厚度、岩体中各类夹层分布特征;&岩组划分主要考虑工程地质性状的相似性)---影响岩体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E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孔隙度与裂隙度、膨胀性、水理性、弹性、抗压抗张抗剪性)---稳定性理学指标.

5工程地质岩组:把工程地质性质相近的岩层组合体划归到一起构成工程地质评价的独立单元。

6岩石(体)工程地质性质分类:

普氏系数----又称岩石的坚固性系数,是区分岩石坚固程度的系数,其值等于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MPa)除以10。按坚固性系数对岩石可钻性分级表15类

坚硬岩特征的是:(A)锤击声清脆;(B)锤击有回弹、震手;(C)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RQD---岩石质量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鉴别岩石工程性质好坏的方法,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提出和发展起来。该法是利用钻孔的修正岩芯采取率来评价岩石质量的优劣。即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 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显然RQD主要反映岩石完整程度,即裂隙在该地段地层中的发育程度。按RQD值的高低,将岩石质量划分为五类(好,较好,较差,差,极差)

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1)岩体完整性指岩体结构面不发育,结构体巨大,整体性好而且完整。

(2)岩体完整性系数、裂隙率、质量指标、体积裂隙数、裂隙间距等。

7岩体结构类型及特征

A结构面:系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B结构面成因类型与特征

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包括层面、软弱夹层、沉积间断面;火成结构面—接触面、流动面、柱状节理;变质结构面—片理、软弱夹层;)

构造结构面—断层、节理劈理;

次生结构面—风化和卸荷裂隙、风化和泥化夹层。

C结构面的调查内容:规模,几何形态,光滑度,张开度及充填物,连通性,密集程度。

D岩体结构基本类型及特征---四大类八亚类)

沉积岩中的沉积间断面、劈理、泥化夹层分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构面:

(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

8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定义:岩体结构对岩体力学行为与力学作用的影响;A对岩体变形的影响—取决于结构面的发育状况;B对岩体破坏的的影响---由结构面控制;C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块裂介质、碎裂介质、连续介质;D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岩体中应力和地下水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随着地应力的增高,其破坏机理由脆性向塑性转化,破坏强度由低逐渐增高,岩体结构面的力学效应由显著逐渐向消失转化;地下水的力学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孔隙-裂隙水的压力作用和软化作用,所以说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岩体与环境力学效应的反映;E岩体结构力学效应的三大法则---爬坡角法则、结构面密度的力学效应法则、结构面尺寸与产状力学效应法则)

第四章坝的工程地质简介

要求学生了解尾矿坝渗漏和失稳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第五章边坡的工程地质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斜坡变形和破坏的主要方式和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了解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斜坡失稳的主要防治措施。

1斜坡:是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斜坡要素:2边坡形成后的应力分布: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在坡脚形成应力集中带;内坡面向坡内由两向应力向三向应力转变;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偏转,呈凹向临空面的弧线。

3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初始水平构造应力;坡形;岩土体性质和结构

4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边坡变形的方式主要为拉裂、蠕滑和弯曲倾倒。边坡破坏的形式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在陡坡地段,岩土体被陡

倾的拉裂面破坏分割,在重力作用下岩块突然脱离母体翻滚、坠落于坡下称为崩塌

5滑坡的定义滑坡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边坡岩土体沿某一剪切面发生剪切滑动破坏的现象

6滑坡要素:滑坡壁、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滑坡周界、封闭洼地、滑坡台阶、滑坡舌等。

7滑坡的分类:按滑坡、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划分--岩质滑坡(崩塌);土质滑坡坡(崩塌);黄土滑坡(崩塌,岩土混合滑坡(崩塌)。按滑坡、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划分---水库蓄水诱发的滑坡(崩塌);暴雨诱发的滑坡(崩塌);人为活动(包括矿山开采,道路等)诱发的滑坡(崩塌);诱发因素不明的滑坡(崩塌)。按滑动面与岩土体层面关系的分类---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三类(图)。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分类--推动式滑坡、平移式滑坡和牵引式滑坡

8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形态(坡角、坡高及坡面形态),大气降水的汇集和地下水的运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岩土类型和性质--由于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所以影响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及所能维持岩体稳定最大坡角的程度也不同。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岩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关系与斜坡稳定关系十分密切(图)。地下水作用---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水压力和浮托力,动水压力,以及水的软化与泥化作用。其他因素---地应力、地震、爆破震动、气候条件、岩石的风化程度、人类活动等。

9边坡稳定性评价

*自然历史分析法

*力学分析法

*图解法:赤平极射投影原理;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图可以判断边坡岩块的稳定性;判断结构面产状;

10斜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预报------斜坡变形破坏的空间预测;斜坡变形破坏的时间预报斜坡地质灾害防治----*防治原则

?对不稳定边坡的防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

*防治措施

A.坡面防护及地表排水

B.阻排地下水

C.削坡减荷

D.支挡及加固措施

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根据地形地貌和滑坡的形态特征识别。

(1)滑坡后缘形状;(2)滑坡前缘形态;(3)双沟同源;

(4)阶地变位;(5)马刀树等。

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评论

计划中的一条高速铁路,将通过一个滑坡体,试论述工程地质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形态(坡角、坡高及坡面形态),大气降水的汇集和地下水的运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岩土类型和性质--由于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所以影响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及所能维持岩体稳定最大坡角的程度也不同。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岩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关系与斜坡稳定关系十分密切(图)。地下水作用---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水压力和浮托力,动水压力,以及水的软化与泥化作用。其他因素---地应力、地震、爆破震动、气候条件、岩石的风化程度、人类活动等。)

(1).滑坡对铁路安全有影响, 应尽量避开;如在坡体中开挖隧道。

(2).斜坡的稳定性问题:滑坡属于推动式。

(3).设置抗滑桩和挡土墙;削坡减重;设计排水系统。

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其运动过程介与滑坡,山崩与洪水之间,特点是:

泥石流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它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历时短暂。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是威胁山区居民生存和工农业建设的一种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1)、地形条件:地表崎岖,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是泥石流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地质因素: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及数量多少取决于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它们以不同方式提供松散碎屑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

(3)、气候水文因素:气候水文因素与泥石流形成关系极为密切,既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松散碎屑物质,又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水体成分和水动力条件,而且还往往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

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泥石流地貌一般可以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形成区包括汇水动力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形成区的地形特征,是对泥石流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志。

泥石流沟谷的中下游,是泥石流搬运通过的区段-流通区。流通区纵坡的陡、缓、曲、直和长、短,对泥石流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泥石流堆积区是泥石流固体物质(泥、砂、石)停积的场所,位于流域的下游或山口之外坡度比较平缓之处,呈扇形、锥形或带形。

下图为一个典型的泥石流, 请分别阐述各区的意义.

I区为泥石流形成区;II为流通区;III为堆积区;IV为泥石流堵塞形成的湖泊。

第六章地下硐室围岩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要求学生掌握地下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方式和类型及硐室围岩失稳的主要防治措施。

1定义: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内的构筑物,统称为地下工程。

2地下工程的特征:开挖前处于应力平衡状态,开挖后硐室周围的岩体发生卸荷回弹和应力重分布,可能因此发生变形和破坏。

3原岩应力场或初始应力场:硐室开挖之前,岩土体一般处于天然应力平衡状态,称为原岩应力场或初始应力场;硐室开挖后破坏了这种平衡。地下开挖以后,由于围岩质点应力、应变调整而引起的天然应力大小、方向和性质改变的作用称为应力重分布;经应力重分布作用后形成的新的应力状态,称为重分布应力状态。

4地下洞室围岩:通常将洞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这一部分岩体叫做地下洞室围岩(简称围岩),狭义上,围岩常指硐室周围受到开挖影响,大体相当于地下硐室宽度或平均直径的3~5倍范围内的岩土体。

5圆形洞室重分布应力及特点--A.径向应力、环向应力、环向剪应力,

Ph=λPv.

B.当 R=R0 时,则洞壁上得应力为:

径向应力、剪应力均为0, 环向应力=Pv(1-2cos2@)+Ph(1+ 2cos2@);

C. 侧压力系数为 1的静水压力下:

径向应力=静水压力(1-R2/r0)

环向应力=静水

压力(1+R2/r0

R=6r 为天然

应力状态

D.洞壁上特征部位的重应力分布:λ

=0 ?=(0,180),(90,270):环向应力σ=3Pv,- Pv.

λ=?

?=(0,180),(90,270):环向应力σ=8Pv?3, 0

λ=1 ?=(0,180),(90,270):环向应力σ=2Pv, 2Pv

λ=2 ?=(0,180),(90,270):环向应力σ=Pv, 5Pv

λ=3 ?=(0,180),(90,270):环向应力σ=0, 8Pv

λ=4 ?=(0,180),(90,270):环向应力σ= - Pv,11Pv

λ=5 ?=(0,180),(90,270):环向应力σ= - 2Pv.,14Pv

*非圆形断面洞室重分布应力及特点: A.考虑有水平应力的情况:环

向应力=βPv+αPh; 各点的α,β取值见P127

B.不同洞形洞壁上得应力有如

下特点:见P127

椭圆形洞室长轴两端点压应力集中最大,易出现压碎破坏,而短轴两端点易出现拉断破坏;

正方形洞室四角点压应力集中最大,易出现压碎破坏;

自动化概论复习提纲

自动化概论复习提纲 1、何谓“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的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智能活动。 2、自动化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自动控制和信号处理 3、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指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4、什么是控制? 控制是指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或达到特定的目的,通过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而施加到系统的作用。 5、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指符号、信号或消息所包含的内容,用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6、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指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或其组成部分施加的一种控制。 7、什么是决策? 决策是指最优地达到目标,对若干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 8、什么是反馈? 反馈是指将系统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形成误差,从而为确定下一步的控制行为提供依据。 9、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改变或控制其环境的手段和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专门领域。 10、什么是工程? 工程是指应用科学知识使用自然资源最好的为人类服务的专门技术。 11、科学的任务是什么? 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12、什么是调节? 调节是指通过系统的反馈信息自动校正系统的误差,使诸如温度、速度、压力或位置等参量保持恒定或在给定的范围之内的过程。 13、西南大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 14、闭环控制系统有一条反馈通道 15、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的特征:作用信号按闭环传递,系统的输出对控制作用具有直接影响。 16、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有哪3个机能? (1)测量被控量 (2)将测量到的被控量与给定的期望值比较 (3)根据比较的结果(偏差或误差)修正被控量 17、什么是单变量系统? 只有一个输入量和一个输出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为单数单输出系统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企业 B. 政府 C. 社会组织 D. 个人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权力 B. 权威 C. 公共 D. 利益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限制性 B. 强制性 C. 利益性 D. 权威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社会需求 B. 公共权力 C. 集体利益

D. 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系统性 B. 层次性 C. 超前性 D. 整体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倾斜性 B. 合法性 C. 系统性 D. 权威性 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史密斯 B. 伊斯顿 C. 西蒙 D. 拉斯韦尔 9.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伍德罗·威尔逊 B. 米歇尔·哈蒙 C. 罗伯特·达尔 D. 药师寺泰藏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 B. 综合 C. 分配 D. 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题

公共政策概论》网考自测题 2018.6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D .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 失去权威性。A.奖励性B .惩罚性C .温和性D .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A.权威性B .合法性 C.系统性D .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 .西蒙C .拉斯韦尔 D .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 B .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 .社会公 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B .对立者C .被统治者D .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A. 权力B. 利益C. 关系D. 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秘书 B. 助手 C. 领导者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A.补充 B. 协调 C. 一致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A. 基本掌握 B. 选择 C. 共识 D. 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A.终结状态B .特殊状态C .正常状态D .起始状态 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C .西蒙D .拉斯韦尔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A.对策模型 B .互动模型C .浴盆模型D .系统模型 16、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 .五C . 二D.三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A.响应B .深入C .反映D .内化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判断题

A 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B 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的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扁平式组织削减了内部层级,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是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 C 传统的行政管理一直都是效率优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公平优位。(√)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关于个体和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结构。(×)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 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 层级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界定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分类。(×) D 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扩大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但不能缩短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的时间。(×) 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F 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有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福利经济学不关注单个人的效用,只关注一个社群中所有人的共同福利—社会福利。(×) 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 风险性问题是指在解决此问题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政策价值目标相互冲突,许多方面又都具有不可预测性,需冒很大的风险。(√) G 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整合能力不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级赢利”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考察个别的微观利益,而且要考察整体的宏观利益,不仅要考虑短期利益,而且更要考虑长期利益。(√) 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 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 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 公共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过程理论认为政策设计是灵感而非汗水的产物,是发明与创新而非系统思考的过程。(×) 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环境的改善和重塑。(×) 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

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s Theory: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pproach 线性系统理论: 结构分解法 Ben M. Chen (陈本美) 新加坡国立大学 Zongli Lin(林宗利)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Yacov Shamash (雅科夫 司马诩)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此书献给我们的家人 前两位作者谨以这中译版献给他们的母校 厦门大学

目录 绪论 1 导论和预览 1.1 背景 1.2 各章预览 1.3 符号和术语 2 数学基础 2.1 导论 2.2 矢量空间和子空间 2.3 矩阵代数和特性 2.3.1 行列式、逆和求导 2.3.2 秩、特征值和约当型 2.3.3 特殊矩阵 2.3.4 奇异值分解 2.4 范数 2.4.1 矢量范数 2.4.2矩阵范数 2.4.3 连续时间信号范数 2.4.4 离散时间信号范数 2.4.5 连续时间系统范数 2.4.6 离散时间系统范数 3 线性系统理论复习 3.1 导论 3.2 动态响应 3.3 系统稳定性 3.4 可控性和可观性 3.5 系统可逆性 3.6 常态秩、有限零点和无限零点3.7 几何子空间 3.8 状态反馈和输出馈入的特性3.9 练习

4 无驱动和/或无检测系统的分解 4.1 导论 4.2 自治系统 4.3 无驱动系统 4.4 无检测系统 4.5 练习 5. 正则系统的分解 5.1 导论 5.2 SISO系统 5.3 严格正则系统 5.4 非严格正则系统 5.5 结构化分解特性的证明 5.6 系统矩阵的Kronecker型和Smith型5.7 离散时间系统 5.8 练习 6 奇异系统的分解 6.1 导论 6.2 SISO奇异系统 6.3 MIMO描述系统 6.4 定理6.3.1的证明和性质 6.5 离散时间奇异系统 6.6 练习 7 双线性变换的结构化映射 7.1 导论 7.2 连续到离散时间系统的映射 7.3 离散时间到连续时间系统的映射7.4 定理7.2.1的证明 7.5 练习 8 系统因子分解 8.1 导论 8.2 严格正则系统 8.3 非严格正则系统 8.4 离散时间系统 8.5 练习 9 通过选择传感器/执行器实现的结构配置9.1 导论 9.2 同时有限和无限零点结构配置 9.2.1 SISO系统 9.2.2 MIMO系统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 详细的分析 案例: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一)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万公顷(3395万亩),其中通过行政手段征地160万公顷(2400万亩)。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征用数,尚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乡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征地的比例一般为20~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这意味着1987~2000年实际征占耕地数为4000万亩以上,按人均占有耕地亩计算,那么建设占用耕地导致失地农民有5000万之多。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后每年需征用农民土地280~300万亩,若按照城效农民人均占耕地亩计算,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加420万失地农民,十年后失地农民总数将达到1亿。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福州市2000年征地安置人员为例,其货币安置比例高达82%。浙江省对10个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在安置的3379人中,除172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外,其余均为货币安置,其比例高达%。然而,由于征地制度的缺陷和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导致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安置费的克扣和分配使用的不合理、安置方式简单和责任不明造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失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状态,有些地方的失地农民已到了面临"无路可走,无地生存"的困境。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一)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如政府对农民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获得这种支持的机

1838公共政策概论(52-62 缺 62,) 国家开放大学机考题库及答案

1838公共政策概论-0053 客观题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权威性 B 合法性 C 系统性 D 倾斜性 正确的答案是: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B 企业 C 个人 D 社会组织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3.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a 托马斯·戴伊 B 古德诺 C 詹姆斯·E·安德森 D 罗伯特·达尔 正确的答案是: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4. 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 a 党政二元结构 B 两党制 C 议会负责制 D 总统负责制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5.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a 政策的制定 B 政策的执行 C 政策的评估 D 政策问题的构建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6.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a 史密斯 B 西奥多·罗威 C 威廉·邓恩 D 德罗尔 正确的答案是: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7. 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a 史密斯 B 西奥多·罗威 C 威廉·邓恩

D 德罗尔 正确的答案是: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8. 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教育文化水平 D 心理文化 正确的答案是: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9.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a 自然地理环境 B 经济社会环境 C 政治法律环境 D 文化环境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0. 完成政策执行的基础手段是() a 政策目标 B 政策效果 C 政策效率 D 政策工具 正确的答案是:D;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1. 《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 a 欧文·E·休斯 B 萨拉蒙 C 亚瑟·林格林 D 林布隆(林德布洛姆) 正确的答案是:a;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12. 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描述得最全面的是约翰·W·金登的() a 外在创始模型 B 多源流分析模型 C 内在提出模型 D 动员模型 正确的答案是: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3. 由政府的决策机构做出的论证是() a 功能论证 B 小论证 C 二级论证 D 一级论证 正确的答案是: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a 政治人 B 文化人 C 经济人 D 精英 正确的答案是: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线性系统理论历年考题

说明: 姚老师是从07还是08年教这门课的,之前的考题有多少参考价值不敢保证,也只能供大家参考了,重点的复习还是以课件为主,把平时讲的课件内容复习好了,考试不会有问题(来自上届的经验)。 祝大家考试顺利! (这个文档内部交流用,并感谢董俊青和兰天同学,若有不足请大家见谅。) 2008级综合大题 []4001021100101 1 2x x u y x ???? ????=-+????????-????= 1 能否通过状态反馈设计将系统特征值配置到平面任意位置? 2 控规范分解求上述方程的不可简约形式? 3 求方程的传递函数; 4 验证系统是否渐近稳定、BIBO 稳定、李氏稳定; 5 可能通过状态反馈将不可简约方程特征值配置到-2,-3?若能,确定K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6 能否为系统不可简约方程设计全阶状态观测器,使其特征值为-4,-5; 7画出不可简约方程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参考解答: 1. 判断能控性:能控矩阵2 14161 24,() 2.0 0M B AB A B rank M ?? ?? ??==-=???????? 系统不完全可控,不能任意配置极点。

2 按可控规范型分解 取M 的前两列,并加1与其线性无关列构成1 1 401200 1P -?? ??=-?????? ,求得120331 1066 00 1P ?? ????? ?=-????????? ? 进行变换[] 1 1 20831112,0,2 2 26000 1 A PAP B PB c cP --? ? ?? ???? ????=-====???? ??????????? ? 所以系统不可简约实现为[]08112022x x u y x ?????=+???????????=? 3. 1 2(1)(1)2(1)()()(4)(2)(1) (4)(2) s s s G s c sI A B s s s s s --+-=-= = -++-+ 4. det()(4)(2)(1)sI A s s s -=-++, 系统有一极点4,位于复平面的右部,故不是渐近稳定。 1 2(1)()()(4)(2) s G s c sI A B s s --=-= -+,极点为4,-2,存在位于右半平面的极点,故系统不 是BIBO 稳定。 系统发散,不是李氏稳定。 5. 可以。令11 228,12T k k k k A Bk k +???? =+=??? ??? ?? 则特征方程[]2 112()det ()(2)28f s sI A Bk s k s k k =-+=-++-- 期望特征方程* 2 ()(2)(3)56f s s s s s =++=++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 C.个人 D .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 若缺乏这种 措施 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 .惩罚性 C.温和性 D .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 府工 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 .合法性 C.系统性 D .倾斜性 4、"政策科学 "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 .西蒙 C.拉斯韦尔 D .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 B .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 D .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 B .对立者C.被统治者 D .伙伴 A.终结状态 B .特殊状态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

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 和()两种具体形式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 A. 秘书 B. 助手 C. 领导者 D. 外脑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 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 相() C. 一致 D. 排斥 12.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基本掌握 B. 选择 C. 共识 D. 互动 )的失效。 A.终结状态 B .特殊状态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一).docx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一) 一、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 共政策的影响?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 1《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方法是先上网 查阅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影响的相关内容,并认真阅读。然后结合教材第 48 页“公共政策环境”,写出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从你知道的例子中 写 1 到 2 个就行。讨论后形成提纲。b5E2RGbCAP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二、作业提示: (一)个人讨论提纲(从下面的两个选一个) 个人讨论提纲一: 1、选择的按例:《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2、讨论提纲: 1)按例目的是什么?(完善社会救助) 2)实施的机关是什么?(由民政部门负责) 3)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 民负责的态度) 4)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提出12 条具体措施) 5)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国内政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 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国际环境(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p1EanqFDPw 6)哪些政策环境影响政策的制定? 个人讨论提纲二: 1、选择的案例:《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 2、讨论提纲: 1)按例目的是什么?(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稳定住房价格) 2)基本的措施是什么?(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 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 产市场秩序;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 制度) DXDiTa9E3d 3)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90 平方米以下住房须占项目总面积七成以上;购房不足 5 年转让须交营业税;商品房空置 3 年以上不得作为贷款抵押物;个人住 房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三成;土地闲置 2 年将被收回使用权;未建廉租住房制 度的城市今年底以前必须建立)RTCrpUDGiT 4)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国内政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国际环境(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5PCzVD7HxA 5)哪些政策环境影响政策的制定?

随机过程第4章离散部分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大学本科课程《随机过程》第4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主讲教师:何松华 教授 30.设X(n)为均值为0、方差为 2 的离散白噪声,通过一个单位脉冲响应为h(n)的线 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线性系统,Y(n)为其输出,试证: 2 [()()](0)E X n Y n h σ=,22 20 ()Y n h n σσ ∞ ==∑ 证:根据离散白噪声性质,220 ()[()()]()0 X m R m E X n m X n m m σ σδ?==+==? ≠? 0 ()()()()()m Y n X n h n X n m h m ∞ ==?=-∑ 220 [()()]{()()()][()()]() ()()()()(0) m m X m m E X n Y n E X n X n m h m E X n X n m h m R m h m m h m h σδσ∞∞ ==∞∞ ===-=-===∑∑∑∑ 1212122 2 11220 2 1 2 1 2 212100 00 [()]{()()()()] [()()]()()[()()]() Y m m m m m m E Y n E X n m h m X n m h m E X n m X n m h m h m m m h m h m σσ δ∞∞ ==∞∞∞∞ ======--= --=-∑∑∑∑∑∑ (对于求和区间的每个m 1,在m 2的区间存在唯一的m 2=m 1,使得21()0m m δ-≠) 12 2 2110 ()()()m n h m h m h n σ σ ∞ ∞ ====∑∑(求和变量置换) 31.均值为0、方差为 2 的离散白噪声X(n)通过单位脉冲响应分别为h 1(n)=a n u(n)以及 h 2(n)=b n u(n)的级联系统(|a|<1,|b|<1),输出为W(n),求W 2。 解:该级联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121 2 1 1 1 00()()()()()()() 1(/)() 1/n m m m m m n n n n n n m m n n m m h n h n h n h n m h m a u n m b u m b b a a b a b a a u n a b a a b ∞∞ -=-∞=-∞+++-===?= -=---?? ==== ?--?? ∑∑∑∑ 参照题30的结果可以得到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电大作业: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 告或工作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

公共政策概论试卷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 2011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B社会组织 C政府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A深入B内化C反应D响应 3、完全性思维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A、即人类行动是或者应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行动是或者应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人类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 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 6、公共政策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能力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的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政策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A、补充 B、协调

C、一致 D、排斥 9在某些人是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政策理念。 A基础型B理性型 C发展型D综合型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等子系统。 A智囊B信息 C监控D决断 1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目标具体明确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体有可操作性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A多变化B民主化 C高效化D科学化 14、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A管制性公共问题B国际性公共问题 C全国性公共问题D服务性公共问题 15、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 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C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D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17、公共政策体制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8、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19、政策执行者对待上级政策有那几种态度? 20、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吗?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 工作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5.9%,四项合计为42.6%。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扁平式组织P219:它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不仅减少了信息传输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主动的反应。 德而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补贴: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 D 德尔菲法P179: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试图建立能够结合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模式的整合性概念架构,其主要 目的在于界定和解释为何政策执行会随着时空、政策、执行机关的不同而有差异,因而可以预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 F 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P224:具体内容包括:1.人本观念。2.公平优位观念。3.科学化观念。4.民主化观念。5.法制化观念。6.创新超前观念。 非正式评价P138: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G 公民: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章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它表明一个人对国家的隶属关系,既包括统治 者,也包括被统治者。 公共道德P279:同样是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关系的文化范畴。 公共选择决策模型:公共选择决策模型又称为模拟市场决策模型。 公共决策体制P66:是指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公共文化P278: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 公共问题P272: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 社会问题。 公共责任P280: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 度。 公共政策P7: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 则。 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 (目 标群体)两个方面。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案例P241: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P243: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 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既是“多数人”的公共性,同时又是“少数人”的公共性,一方面它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它也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少数;在对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具有正当的利益要求的弱

2013年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线性系统理论》

中南大学2013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线性系统理论》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线性系统理论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课。本门考试的应考范围以基于状态空间描述和方法的现代控制理论为主,注重考察考生是否已经掌握控制学科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它的评价标准是本学科或者相近学科的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控制学科基础知识,并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线性系统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考查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全面掌握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知识; 2、运用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并分析其能控性、能观性与稳定性等; 3、运用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计算分析控制系统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卷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全部题型为计算、分析题,满分10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郑大钟编著,线性系统理论(第一部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Ⅳ.考查内容 一、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状态空间描述,两种描述形式的比较和相互转换。 线性系统在坐标变换下的特性。组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二、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脉冲响应矩阵。线性时变系统运动分析。线性

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线性连续系统的时间离散化。线性离散系统的运动分析。 三、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定义。线性连续系统(含时变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线性离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判据。对偶原理。能控、能观测与传递函数。线性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指数。能控和能观测规范形。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四、系统运动的稳定性 Lyapunov意义下运动稳定性的定义。Lyapunov第二方法的主要定理。线性系统稳定性判据。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判据。系统的外部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 五、线性反馈系统的综合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极点配置问题及其解的存在条件。状态反馈极点配置问题的求解方法。状态反馈可镇定条件和算法。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全维和降维状态观测器。引入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