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对策研究

治理基层微腐败的对策研究

近年来,各地“小官腐败”事件频频爆出,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愈演愈烈的现象,产生了极大的负外部性。“小官”作为一种社会俗称,在公共管理学术界被定义为“街头官僚”。“街头官僚”指在低层次的行政执行单位,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1](P27)。由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特殊性,群众与媒体口中的“小官”既指具有公职身份的基层干部,也包括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的“村官”。因而本文所言的“小官”是指县处级以下、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包括县级机关部委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农村“两委”领导干部(主要是指村主任与党支部书记)[2](P8-16)。

较之处在权力顶层的“高官”,“小官”处于公权力的末梢,代表上级政府执行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职能。其不仅与群众互动最为频繁、最为密切,而且数量庞大,是治国理政之基础。因此,针对“小官腐败”现象的突出问题,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3]。之后,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4]、中央纪委七次全会[5]也都反复强调要坚决整治和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地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基层的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行风明显好转。但据中纪委通报,2016年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干部39.4万人,增长24%,其中处分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7.4万人,增长12%[6]。显然,数据的增长一方面反映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严查腐败问题的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基层腐败问题的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鉴于此,为巩固已形成的反腐败压倒性态势[5],本文作者对市141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展开问卷调查及访谈,以了解他们眼中的“小官腐败”及其治理之策。

二、文献回顾

在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反腐倡廉的同时,学术界也广泛关注“小官腐败”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小官腐败”的特征。如杨群红总结出“村官”腐败的主要特征为“案件面大量广”“扶贫和民生领域案件高发”“窝案、串案突出”“‘苍式’腐败与‘虎型’腐败并存”和“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和多样化”[7](P14-20);朱春奎认为贪腐“小官”这一群体具有级别低、缺少监督、掌握实权以及形成庞大的利益联盟等特征[1](P27)。第二,关于产生“小官腐败”的原因。如吕德文从乡村利益共同体、灰色利益链、监督制度不健全三个方面说明了小官贪腐的发生机理[8](P26-27);赵秀玲从务“虚”、以“家”治村和“经济至上”三方面对“小官巨腐”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9](P120-125)。第三,关于治理“小官腐败”的对策。如:陈文权等认为治理“小官巨腐”的关键在于依法治官[2](P8-16);周庆智认为解决“小官贪腐”的根本在于确立基层权威的社会授权来源[10](49-50)。

毫无疑问,现有文献为“小官腐败”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参考,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学术界对此议题的研究多采用问题、原因和对策三段论的形式进行论证;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较少,尤其较少有以调查数据为支撑进行具体论证的文献。因此,基于问卷调查法研究“小官腐败”整体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对“小官腐败”研究的准确性,本文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工作经验来进行调查研究,尝试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拓展:

1

微腐败专项治理方案

丰宁满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按照省联社基层“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整治重点和方法措施,结合丰宁联社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划定重点范围 按照省联社的总体要求划定专项治理重点范围和重点问题。 重点范围:联社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职工、各营业网点负责人和干部职工。 重点问题: 1.以权谋私问题:重点整治在贷款发放、资金运营、票据业务、坏账核销置换、设备硬件软件和服务招投标、营业网点和办公用房建设改造装修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中“雁过拔毛”、利益输送、损公肥私等问题;重点整治业务办理人员通过各种方法挪用、盗用、侵占客户资金等问题。 2.处事不公问题:重点整治在贷款发放、贷款核销、集中采购、项目扶持和资金分配等方面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 3.作风不实问题:重点整治高高在上、漠视员工疾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工作推诿扯皮、应付了事等问题。

4.滥用职权问题。重点整治在办理涉及职工利益、服务对象和客户事务时处置不公、滥用职权等问题。 二、明确方法措施 根据“微腐败”整治基本原则,制定可行的方法措施。专项整治工作由联社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参加,齐抓共管、合理推进。联社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稽核监察部履行监督检查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传到压力,确保责任落实。 1.提高认识,开展自查自纠。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使党员干部员工切实增强开展专项整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查找自身的问题,列出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对主动查找和纠正问题的,依纪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对消极应付、拒不纠正的要从严、从重处理。 2.加大力度,强化追究责任。联社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积极发现问题线索。加大查处力度,党委和纪委要严肃履行责任,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形式,甄别问题、划清责任,宽严相济、分类处置。坚持“一案双查”,既查主体责任,又查监督责任;既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3.教育引导,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

专项治理微腐败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总结

专项治理微腐败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总结 为深入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加强对专项治理自查自纠阶段工作的安排,确保自查自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近日,成都市专项治理“微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市各地各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专项治理“微腐败”自查自纠阶段工作的通知》。 据悉,此次专项治理“微腐败”自查自纠阶段工作从5月15日开始,6月30日结束。自查自纠的范围主要包括了各区(市)县及乡镇(街道)、村(社区)、科室、站(所)、服务窗口等基层单位;市级部门内设处室、直属单位、基层单位等的全体干部及工作人员。 《通知》从五个方面对专项治理“微腐败”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开展全面自查。各基层单位以及全体干部、工作人员要对照专项治理重点,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根源、廉洁勤政、党性作风、遵纪守法、履职尽责、工作实绩等方面,全面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基层单位“微腐败”问题自查、基层干部“微腐败”问题个人自查等报告。 二是收集群众意见。各基层单位要围绕“服务对象关切点、干部群众关注点、工作持续改进点、违纪问题易发点”等重点,积极开展问作风、问诉求、问症结、问线索“四问”工作,认真听取收集群众、服务对象等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形成《群众及服务对象意见建议清单》等,用以指导、推动、检验自查自纠工作。

三是强化问题点评。各基层单位要分层级组织召开查摆问题点评会,通过群众提、领导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对基层干部个人自查情况进行深度点评,并针对每位基层干部形成《基层干部自查情况点评表》,如实登记点评情况。 四是深入自查剖析。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要根据点评情况,深入开展“微腐败”问题自查梳理。进一步完善《基层单位“微腐败”问题自查报告》和《基层干部“微腐败”问题个人自查报告》。对自查不严不实的基层干部,要坚决“回炉”再查。对主动查摆、找出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可视情节轻重,减轻或免予处理。 五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掌握问题线索。在查摆问题中,要加强对外协调联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监督作用。 《通知》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梳理排查“微腐败”问题。 一是抓好信访问题“清仓起底”。强化党委政府信访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信访、案件监督管理等部门的职能职责,对所有涉及“微腐败”信访问题开展一次集中梳理排查,建立“微腐败”信访问题清单,实施“销号”管理,逐一登记、逐一排查、逐一处理。 二是加强明察暗访。将明察暗访贯穿整个专项治理工作全过程,统筹发挥市、区(市)县、乡镇(街道)三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作用,随机对“微腐败”问题开展不打招呼、不定线路、不定时间的明察暗访。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其原因和治理对策 (发)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原因和治理对策 通常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在政治经济领域中腐败现象是最为严重而对于教育领域这片的神圣的净土人们很少关注其腐败的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各种腐败、违法问题日益显现,近几年来媒体对教育领域的乱收费、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的频频报道,让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教育领域出现的腐败现象。 一、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 教师这个职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圣神的职业,教育领域也被人们认为是一块净土。对于腐败问题,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聚集在政治经济领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各种腐败、违法问题日益显现,近几年来媒体对教育领域的乱收费、贪污、受贿、师德腐败等问题的频频报道,让人们开始转向了教育领域,教育领域里的腐败现象也日益显现。市民反映最强烈的是教育乱收费,认为教育部门把九年义务教育变成充满铜臭的商业活动。教育领域腐败是指掌握教育行政权力和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的人,进行营私舞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贿赂等败坏教育声誉、影响教育效果的行为。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职权维护和谋取私利。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权力腐败、管理腐

败、教学腐败和学术腐败这四个方面:(一)权力腐败。腐败是权力的附庸,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腐败的,腐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必须掌握一定的公共管理权力。二是公共权力非公共使用,而是变为谋取私立的工具。三是权力的使用违背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原则。四是侵占、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教育腐败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腐败。如:网友曝光一农村中学校长受贿账单一位校长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共31次,共计收受贿赂186825元。中国央视教育频道也发过专版,谈及“贪污受贿包情妇,中小学校长趋利致教育腐败”的话题,详述了中小学校长腐败六大案例,其敛财手段和贪腐程度发人深思。2010 年 5 月10 日广东省检察院公布了2009 年十大“典型案件”,其中一例便是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长赖来新受贿案。2001 年至2008 年,赖来新先后共计受贿66.5 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 4 年。当然,与那些贪污受贿金额动辄上亿的贪官相比,赖来新受贿金额不大,相对还算“清廉”。然而此案的看点不在这里,而是赖案一发,竟然牵扯出英德市涉嫌收受“劳务费”的98 名中小学校长,他们闻风而动,纷纷自首,成了这十大“典型案件”中位列第二的案例,因而轰动一时。这一系列的案例都是利用这里涉及许多方面,一方面反映了教育领域里的领导人跟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一样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贪赃枉法,违法乱纪,尽可能的捞取钱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最新)

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精神和X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省纪委X 届二次全会、市纪委X届四次全会、区X届二次党代会、区纪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根据区纪委《X市X区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X纪发〔X〕17号)文件要求,决定在X乡持续深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经X乡党委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聚焦“微官”“微权”“微腐”,锁定群众满意一个目标,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党员干部涉黑涉恶和“保护伞”问题、基层“蝇贪”和突出作风问题三个重点,做实宣传教育、线索收集、监督检查、重点督办、纪律审查、源头治理六大举措,利用5个月时间开展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夏季集中攻势”,持续贯彻落实区委《X区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X委办发〔X〕88号)要求,着力解决为官不为、推诿扯皮,执行不力不强、落实不到位,精神不振、作风漂浮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破坏党群关系、啃食群众获得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建立健全防范基层“微腐败”长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让群众共享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不断增强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我乡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群众满意度。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整治“蝇贪”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作风问题 1.集中治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重点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强农惠农政策不落实,跑冒滴漏、贪污挪用惠农资金、集体资金,超范围超标准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克扣群众钱款等问题;救助物资、资金发放过程中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虚报冒领等问题;微权清单制度落实不到位,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假公开、乱公开、搞暗箱操作,侵害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问题,以及环境保护、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执法司法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2.集中治理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重点整治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打折扣、做选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工作懒散消极、不下实功,行动迟缓、敷衍了事等问题;习惯当太平官,不履职、不尽责,该负责的不负责,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对乡村组党员干部作风问题不敢管、不上报等问题;为民服务意识淡漠,主动服务意识不足,不认真研究、解决群众正当诉求,不主动化解矛盾,遇到问题绕道走,遇到难题往后拖,不敢下深水、破难题等问题;首问责任落实不力,不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申请要件材料不明确,宣传解释不到位,让群众来回跑等问题;服务态度恶劣,冷硬横推、自由散漫、

关于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关于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总 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xxx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微腐败“专项整治实施方案》(x经商信发【20xx】XXX号),明确整治”微腐 败“的内容、时间、内容、要求等,成立县经商信局”微腐败 “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余班 子成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确保专 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二)强化宣传,热门思想汇报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微信、微博等各类宣传方式和载体,统一制作”微腐败“宣传栏、”微腐败“宣传海报,在局办公场 所集中宣传,形成强大的声势,营造良好的氛围。设置举报箱、 公布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方式,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举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惩治”微腐败“工作。(三)深入自纠、开展全面自查。全体干部、工作人员要对照专项治理重点,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根源、廉洁勤政、党性作风、遵纪守法、履职尽责、 工作实绩等方面,全面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基层 单位”微腐败“问题自查报告。(四)围绕重点,收集群众意见。围绕”服务对象关切点、干部群众关注点、工作持续改进点、违 纪问题易发点“等重点,积极开展问作风、问诉求、问症结、问

线索”心得体会四问“工作,认真听取收集群众、服务对象等的 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形成《群众及服务对象意见建议清单》等,用以指导、推动、检验自查自纠工作。四、召开会议,强化 问题点评。分层级组织召开查摆问题点评会,通过群众提、领导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对基层干部个人自查情况进行深度 点评。(五)加强督查,接受群众监督。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掌握问题线索。在查摆问题中, 要加强对外协调联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监督作用。二、下一步打算一是继续强化宣传。提高群 众知晓度。充分利用广播、橱窗、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惩治” 微腐败“成果展示,营造良好氛围。二是继续强化整治。紧盯工业、商贸、机关财务、扶贫、民生等重点领域的”微腐败“,对 重点领域违纪问题建立快速查办通道,工作总结严肃查处蝇贪蚁腐,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四个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法

桥山小学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四个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县纪委《关于在全县开展四个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系统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现就我校开展“扶贫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领域、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县党代会和纪委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系统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要环节,以全面检查、突出重点、真抓真改、务求实效为原则,紧紧抓住“自查自纠、督查追责、建章立制”三个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推进我校行业作风持续好转,为我校教育提升进位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为我县实现追赶超越作出贡献。 二、治理范围 桥山小学全校范围内 三、治理重点 1、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扶贫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等环节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等问题。(梁延琴牵头,高泉负责) 2、学前、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精准资助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平均分配”、“轮流受助”、补助资金落实不到位、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等问题。 (梁延琴牵头,高泉负责) 3、着力整治单位工作流程不清、办事环节繁琐、擅自增加审批条件、办理时限长等问题。(梁延琴) 4、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田军)

5、违规公款吃喝、收送礼品礼金、变相公款旅游、违规发放福利、奢侈浪费,以及公车私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问题。(田军张军) 6、教育民生资金拨付、使用、分配环节中的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贪污侵占等问题。(田军) 7、利用入学机会乱收费和收受“红包”礼金、购物卡等问题,以及对待群众生冷硬推、态度恶劣、作风粗暴等问题。(梁延琴) 8、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等执行力不强问题;工作纪律涣散、办事拖拉、敷衍塞责等工作效能不高问题。(段) 9、在办理群众事务时推诿扯皮、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甚至欺压群众的违纪行为。(段) 四、方法步骤 专项治理工作从2017年4月下旬开始,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督查追责、建章立制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下旬至5月10日) 为了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桥山小学成立以段璐为组长、刘永忠为副组长、其他副校长、主任、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务室,负责统筹安排、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学校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方法步骤和目标要求。及时召开动员会议,作出安排部署,提出工作任务、措施、时限和目标。要多途径宣传,提升教师和党员干部对专项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11日至6月30日) 学校对照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不等不靠,即知即改,从干部思想、政策执行、工作效率、制度规范、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对策,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坚持真抓实改,务求取得实效。各负责人将自查自纠排查问题台账报校党务室。

国际视野下腐败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国际视野下腐败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国际视野下腐败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腐败与反腐败都是世界性难题。美国腐败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约翰斯顿提出的腐败征候群理论,从国际视野比较研究腐败的发生病理和矫治法理,启示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和治理我国的腐败问题。 一、国际视野下腐败的发生病理 约翰斯顿分析了近百个国家“参与”和“制度”强弱状况的数据组群,根据它们影响力的不同组合研究四种腐败征候群的发生病理。 第一种:权势市场腐败征候群。这类腐败发生在具有成熟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度比较高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等西方民主国家。这些国家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以权力为导向的腐败集中在赢得官位和影响那些身居要职的人,追求财富为导向的腐败把目标锁定在政府的承包合同、政策执行或立法的具体内容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政治影响的富人利益集团主导着权势市场,腐败围绕着利用财富去寻求强大的政治结构中的权势,“金钱政治”被视为一种普遍的腐败现象,尤其是权势者通过合法的政治献金捐款的方式支持或输送自己的代理人买到通向政府的“接近权”或直接进入政府任职,从而影响政府的立法和执法活动,以便获得更多来

自政府的利益输送,即使在美国,大多数人都认为政治捐款对选举和政府有着太大的影响,政治家们会给予那些向他们捐款的人和集团以特殊照顾,政治已变成了市场的延伸几乎成为共识,使得“本该向公民提供机遇和保障的整个体制已变成一个被财富和权力之间的通谋所腐蚀的权势市场”。 第二种:精英卡特尔腐败征候群。这类腐败发生在经历着激烈的政治民主化过程、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制度化程度相对较弱的民主国家,如意大利、韩国等。这些国家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由精英们结成联盟并组成排他性网络,腐败的核心作用就是保护和壮大较高层次精英的网络,获取财富和权力的机会同社会中各种利益的竞争交融在一起,腐败交易不仅发生在政府官员和私有利益、政治领袖与广大支持者之间,而且还发生在政界、官僚机构和企业界掌握支配权的人物之间。那些予以合作的人可以赢得权力、可以变得富裕,也可以为自身及追随者或者企业减少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那些不予合作的人会受到惩罚或被驱逐出该网络。 第三种:寡头和帮派腐败征候群。这是一组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制度化程度比较低甚至软弱,如俄罗斯、墨西哥、菲律宾等国。这些国家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精英之间爆发一场混乱的、有时是暴力的争夺,寻求利用人际关系资源(例如大批追随者、一个企业、官场、司法或犯罪组织中各种关系,或一个很有实力的家族)获取财

[纪检监察]“微腐败”主要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以XX市为例

[纪检监察]“微腐败”主要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以XX市为例 为摸清海南省XX市基层“微腐败”主要特点和滋生原因,找准根治药方,20XX年,XX市纪委监察局组成基层“微腐败”治理专题调研组,围绕“贪污、掠夺、挥霍集体资产、资金、资源”、“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扶贫和强农惠农专项资金”、“办理群众事务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优亲厚友、与民争利”和“漠视群众疾苦、冷硬横推、庸政懒政、失职渎职”等四类“微腐败”问题,对本市基层“微腐败”治理进行深入调研。 一、本市基层“微腐败”的主要特点 调查表明,本市基层“微腐败”有三大特点:一是基层“微腐败”信访量持续高位,查处件数与人数逐年上升,占基层违纪案件总量的比例大。2013一 20XX年,XX市区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基层“微腐败”信访举报599件,年均200件左右,占受理基层信访总量的%;查处基层“微腐败”案件数和人数分别 为22件50人、27件48人、40件82人,三年查处人数占基层违纪查处人数%。二是基层“微腐败”点多面广,集体“三资”和惠民资金是重灾区,窝案串案频发。2013—20XX年,涉及农村集体“三资”和惠民资金方面的基层“微腐败” 案件数分别占到总量的%和%,合计达%。窝案串案数占基层“微腐败”案件总数的%。三是基层“微腐败”以农村尤为突出,镇村干部占绝大多数,一把手占相当比例。2013—20XX年,因基层“微腐败”查处镇干部46人,占总量的为%; 查处村干部121人,占总量的%,合计超过90%;涉及一把手的基层37件,占总量的%。 二、本市基层“微腐败”的主要成因 依照有关法律和文件规定,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原则上应经过“四议三公开”民主决策公开程序,即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事项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对查处的区村(居)“两委”干部擅自出租集体土地、低价出租集体商铺、违规提取大额现金和多领征地补偿款等四起“微腐败”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基层民主决策程序执行不到位、村务公开基本流于形式、基层党委政府漠视问题、监管部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的全市总体数据分析表明,上述典型案例暴露的问题并非个案,而是基层特别是农村具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解剖本市查办的53件“微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均未完全执行“四议三公开”制度。从执行议事程序的数据看,完全执行“四议”程序的为0,“四议”中仅村“两委”商议的执行率达到%,村党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执行率分别为%、%、%,反映当前农村事务管理中,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自查报告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自查报告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对这些发生在身边的“苍蝇”式腐败问题感受深、意见大。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亟待解决,坚决予以查处。一、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表现形式1.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个别基层干部利用职权,在小康楼建设招投标、工程建设、玉米制种基地落实、集体资产处置过程中,暗箱操作,谋取私利,收受、索取他人钱物;有的在土地征用、财务管理中,采取收入不入账、虚开发票、虚列支出等手段,违规报销一些个人费用,贪污公款中饱私囊;有些村社干部在民政救灾救济、危房改造补助等资金管理发放过程中,不能秉公办事,而是凭关系、凭感情、要好处,优亲厚友等。如甘州分局长安国土资源所原所长闫作鹏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土地征地补偿款、收受财物案件。 2.作风不实,服务意识谈薄。一些基层站所干部为儿子操办“留头宴”,宴请管理服务对象,违规收取礼金案件。 二、发生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发生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客观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个几方面: 1.两个责任落实不够。部分基层单位党委、党组织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识不足,履职不到位,对下属

单位,特别是基层站所、村、社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不够,监督不力,缺乏严格的管控制度和追责问责机制,不愿意处理干部,怕得罪人,导致压力层层递减和辖区内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有的怕“一票否决”,存在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等问题。基层纪委办案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执纪监督和办案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2.纪律规矩意识不强。不少犯错误的基层干部,法纪观念淡薄,心存侥幸,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基层干部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放松了对自己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宗旨观念不强,群众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没有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少数党员干部法纪观念淡薄,心存侥幸,无视《准则》《条例》、中央“八项规定”等规定要求,抵制不住各种诱惑,贪婪钱财,存有侥幸心理,最终受到党纪法纪惩处。 3.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权力有力监督和制约,缺乏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上级组织疏于监督,同级或下级不愿监督,群众无法实施监督的问题,忽视事前事中监督,过多依赖事后监督查处,造成党员干部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如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未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不到保障,逃避群众监督。4. 监督合力不够到位。大多数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在基层,逐渐呈现出方式隐蔽化、手段多样化、人员基层化、被监督人员防范意识增强等特点,导致监督检查处理难度增大。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检查体系不完善,监督检查方式单一,监督检查工作合力尚未形成,严格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成份、经济要素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理念、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腐败现象一日不除,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当前,如何在科学分析腐败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关键词:腐败反腐倡廉原因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有的腐败现象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和部门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贪污受贿,大肆挥霍国家巨额财富,其手段之猖獗,手法之多样,是前所未有、触目惊心的。具体表现为:(一)利用职权,安插亲朋好友、买官、卖官 (二)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巨额资财 二、腐败现象屡屡产生的原因 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败,腐败现象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公务员人数严重超编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公务员人数每年递增20% ,未来几年将严重超编。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虽然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官民比例”只有

1比26(那是2005年“两会”时提供的数据,现在肯定要大于这个比值),但是从经济视角考察,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我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现存机构的弊端和法制建设的滞后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从我国目前现存机构来看,的确存在党政机构的权力失衡,权力过分集中,党政行为存在严重的“人治”而不是“法治”现象。同时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反腐败方面的法规严重滞后,已颁布的法律目前存在着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情况,与反腐倡廉直接有关的法律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反腐斗争的需要脱节。对已查清的一些大案、要案的犯罪分子主要是职务较高的人惩处往往打击力度不够,一些贪污受贿动辄数以十万百万的领导干部,从公布的处理结果来看,凡担任过相当一级领导的贪官,几乎都能免予“斩立决”,最终判决往往是死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没有落到实处。 (三)党风不正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催化剂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党内确有不正之风,确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当前党风不正主要表现为:第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作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看不到了,造成的后果必然是损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腐败现象也就应运而生。第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薄了,他们名义上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这几年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大案、要案涉及到我们不少部门和地方的主要领导,党风不正的确起到了催化的不良作用。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工作情况汇报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工作情况汇报 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的群众基础,是执政所需、民心所向。整治工作开展以来,XX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县委决策部署,将整治工作与“扛起责任、严守纪律” 专项治理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握指成拳凝合力。省市推进会召开后,XX县立即安排部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整治方案,明确机构职责和人员分工,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履取尽责到位。明确纪委监委组织协调,组织、宣传、政法及信访、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压紧压实,形成系统治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整治格局。 二是从严惩处聚民心。紧盯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瞄准靶心,严查快处。聚焦扶贫领域、民生领域、涉黑涉恶等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加大办案力度,严查快处、快办快结,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今年以来,全县共处置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X件,处理党员干部共计X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人,组织处理X人,移送司法X人。其中:扶贫领域共处置问题线索X件,立查案件X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人,移送司法X件X人;民生领域共处置问题线索X 件,立查案件X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人,移送司法X件X人;涉黑涉恶领域共处置问题线索X件,查否了结X件。

三是靶向发力击要害。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强化沟通、建立台账、挂图作战。细化、完善民生、环保、扶贫、扫黑除恶等领域工作台账,将今年以来的数据进行梳理、分类、细化、汇总,做到底数清;对每个台账进行分析汇总,注明线索来源、处置情况、办理进度,做到办理情况一目了然;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常态化沟通机制,线索来源、案件通报移送更加顺畅;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力量,强化协作、相互配合,实现优势互补。比如,县纪委监委在查处案件时,根据办案需要,领导小组协调县检察院提前介入,公安局积极配合,及时办理“监视居住”手续,案件很快得到突破,既体现了协同作战的效果,又实现了整治工作的快速高效,同时也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是营造声势强震慑。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及时公开报道整治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坚持开门整治,发动群众参与,通过新闻、报纸等媒体刊登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信访局等部门举报电话,设立专门举报箱接受群众举报,同时用好督促检查、巡察、专项审计以及调研成果,多方拓展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对查处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进一步形成强大整治声势和有效震慑。 五是重整行装再出发。X月X日以来,全县X个乡镇、街道中多数能积极推进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也个别乡镇工作相

纪委调研报告:关于基层“微腐败”治理的调研

纪委调研报告:关于基层“微腐败”治理的调研 “微腐败”看起来小,但也可能导致“大祸害”,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要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办力度,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针对“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逐渐减少,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的现状,日前,XX市开展基层“微腐败”问题专题调研,把脉“微腐败”行为的新特点新动向,通过研判分析,找准工作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对提升下阶段治理工作成效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层“微腐败”的主要特点 涉及村、社区干部的案件占比较大。从近几年统计的案件和群众举报的问题线索来看,涉及村、社区这些基层干部的案件超过50%,这些基层干部虽然职级不高,甚至不在现行的干部序列里,但他们却掌握着当地的公共资源,掌握着“权、钱、物”,极大影响着民生问题。从涉案官员的自诉看,他们普遍存在三种心理,一是“土皇帝”意识,觉得基层面广,监管部门人手少,很难管到他们;二是认为惩罚轻,他们认为自己的涉案金额少,不够立案的标准,即使立案也不可能受到重罚。近年来查处的基层干部腐败案件,很多基层干部由于涉案金额较小,被判处缓刑,而缓刑很难对基层干部形成震慑作用。

强农惠农和民生工程领域成为“重灾区”。由于强农惠农和民生工程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牵扯很多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流转过程非常复杂,上级机关部门很难一一核实,最容易导致基层“微腐败”。从近年查办的案件及通报的内容可以看出,“虚报冒领”“套取”“骗取”“侵占”“挪用”等已成为高频词,大多集中在征地补偿、危房改造资金、拆迁补偿、农村低保、惠农补贴等专项补偿款方面。 窝案串案时有发生。从查处的案件看,窝案串案比例不小,有的甚至出现整个村委会主要成员全部涉嫌违法的案例。由于村干部常年生活、工作在一起,有的甚至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们往往会为了共同的利益,达成一种默契,相互串通,也就形成了窝案串案。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这种利益圈,如果内部分赃均匀,很难被外人发现。 二、产生基层“微腐败”的原因分析 个体价值判断偏差,导致心理失衡。基层“微腐败”行为与价值观存在着必然联系。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基层干部大多对红包、回扣具有一定敏感度,这类人群中90.18%的人明确表示“坚决抵制各种礼品礼金”。而一些低学历的基层干部面对“糖衣炮弹”,敏感度相对较弱,一条烟、一斤茶等,被他们解读为正常人情往来。基层村、社区一级的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他们生活上会面临一些困难,工作量却相对繁重。一部分人难免产生“干得多挣得少”“付出与所得不匹配”的负面情绪,滋生出“贪点占点无所谓”的心理。 熟人社会的人情纠结。基层镇村一级的干部多数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人社会的人情纠结在基层干部身上具有深刻的烙印,课题组在调查走访中发现,14.29%的被调查者接到亲戚朋友(或服务对象)的宴请持“欣然应允,人之常情”的态度;面

教育系统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教育系统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按照县委要求,县教育局决定开展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成效,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加强党的领导。由局党组统一领导,各学校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二)充分依靠群众。调动群众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三)严格依规依法。严格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规依法办事。 (四)坚持标本兼治。把加强教育、严格管理,自查自纠贯穿始终,做到标本兼治。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范围。局机关党员干部、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属学校领导班子、各中小学校长。 (二)重点问题。重点整治以下4类问题: 1.以权谋私问题。重点整治贫困生补助款管理使用中的虚报冒领、克扣侵占行为。 2、处事不公问题。重点整治教师评先评模、职称晋级、贫困生补助分配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问题。

3、作风不实问题。重点整治高高在上、对待教师家长态度生硬冷漠、漠视群众疾苦、官僚主义严重,推诿扯皮、应付了事等问题。 4.滥用职权问题。重点整治在学校管理中执纪不公、滥用职权、欺压教师等问题。 四、方法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动员部署、思想教育、宣传引导,增强干部群众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开展自查自纠。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运用党内政治生活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党员干部自己找、群众提、同事帮、领导点等方式,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整改。 (三)加大查处力度。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信访举报渠道,着力发现问题线索。严肃查处有错不究行为,保持惩治“微腐败”的高压态势。 (四)强化责任追究。用好问责利器,以强有力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对专项整治工作组织不力、走过场的,严肃追究有关党组织责任。 (五)及时通报曝光。采取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形式,加大对“微腐败”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力度,强化震慑警示效应。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 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最后,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 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

关于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工作总结

关于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关于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根据X纪9号关于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我科党政能严格按照文件部署的时间节点,做好专项整治工作,现将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传达文件精神,2018年4月4日召开支委会研究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并于4月10日对我科公开,三重一大等问题进行了了专项自查,通过自查发现在三重一大问题上存在:签字不规范不及时,有补签情况。针对这两个问题支部汇同科行政制定整改措施如下:规范记录,按规定事项记录,确保记录全面。加强签字规范的监督,做到及时签字,杜绝补签情况。 二、将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同矿党委开展的自查自纠工作相结合,相互对照,查找问题进行整治,并于4月19日上报自查自纠查找的问题,此类问题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具有高度重合,共查出问题五个方面的问题:1、大宗物资的采购上有个别次数的采购存在向非个人采购农产品时使用现金结算的现象,违反国家《现金管理条例》中超过现金起点用转账支付的相关规定情况。2、辅料的采购(白糖、醋等)多为定点商家,索取正规发票较少。3、个别基础账目凭证手续不全。4、小商店未独立核算。5、厂务公开内容有欠完整针对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如下:加强大宗物质的采购现金支付管理,严格遵守现金起付点规定。对辅料的采购特别是批量采购,尽可能选择能提供正规税务发票的商家按规定程序索要正规税务发票。 严格遵守会计账目管理规定,确保手续齐全,记录规范。小商店经营将独立建账核算,便于监督。对厂务公开内容及时补正,保证事项完整。 三、对照十个方面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并对重点问题进行督促和监督,我科两个科级干部子女本年度计划结婚事宜均按上级纪委要求进行了申报,支部同时要求在举办婚庆喜宴前再度向上级纪委上报情况以便加强监督。同时对职工关注的考勤,材料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结合我科实际制定了生活服务科请销假制度,对材料管理进行专项的检查发现的月清月结滞后的问题进行了监督整改。 按照《中共荥经县委办公室荥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我乡党委根据县纪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开展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专项行动,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县第一中学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报告

县第一中学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报告 【内容摘要】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 一、工作开展,(一)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及时动员部署,校长、书记高度重视,有力组织及时动员部署,领导小组由校长肖国普任组长,班子成员王智杰、李德树、刘金贵、白俊海、董长河、冯学忠等为成员,(二)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自查自纠, 1、紧紧围绕县专项清理小组提出的要求深入宣传发动, 2、突出清理自查, 3、坚持边清边查的原则, 4、认真做好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总上报工作,(三)广开信息来源,畅通监督渠道,(四)认真贯彻“两个责任”,加强协调联动,我校党组书记及校长履行领导责任,主持召开了高标准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亲自组织推动,带头参加检查考核,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情况亲自督办, 二、自查情况。 根据《南皮县“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暨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的通知(南清办【xx】

1号)具体要求精神,我校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在党组会上传达学习了县专项清理小组关于开展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精神,研究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自腐败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格执纪监督为重点,强化制度建设和工作创新,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工作氛围、推进全县基层“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现将专项整治教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如下: 一、工作开展 (一)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及时动员部署。 校长、书记高度重视,有力组织及时动员部署。结合“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成立了“微腐败”专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微腐败”专项整治组、协调督导组、宣传教育组。 领导小组由校长肖国普任组长,班子成员王智杰、李德树、刘金贵、白俊海、董长河、冯学忠等为成员。制定了《南皮县第一中学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一中全体教职工、学校主要领导参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县专项清理小组关于开展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在全校开展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召开了“微腐败”问题和“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活动专题会议,并组织全校对专项整治方案进行了学

关于微腐败整治自查自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微腐败整治自查自纠报告 严肃追责问责,对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零容忍,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系统性、普遍性问题和监管方面的漏洞,举一反三,整章立制,促使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期性,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微腐败整治自查自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关于微腐败整治自查自纠报告篇【一】 根据包经开(骆)党[2018]5号文件,【关于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按照包经开党工委的统一安排部署,针对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侵犯群众权益、小官贪腐,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腐败问题等现象,开展专项工作。现将社区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社区党委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作为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的重要任务,工作中努力践行三严三实,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工作落实。社区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余晓萍任组长,纪委书记朱先年任副组长、成员沈和炬、刘胜雷、刘光友等五人领导小组,纪委委员沈和炬具体负责专项工作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二、组织实施突出重点 1 / 19

专项工作组开展集中排查,着力查处以下四个方面: 1、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情况:重点是社区有无公款或集体资金违规吃请等现象,由于社区处在合肥市大建设的前沿,因工作需要,发生业务招待的单位和群众,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按区阳光办要求做到手续完善,财务三单合一,没有发生超标准招待和乱招待现象。工作中杜绝变相旅游、发福利,以及生冷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压百姓、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 2、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因大建设项目征地涉及人口安置,按照合肥市136号文件精神进行人口安置。对未安置人口的土地,因项目建设的影响不能耕种,社区采取补贴的形式补偿给群众。涉及到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医保的农户,社区依据政策维护群众利益,均以打卡形式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社区和个人没有截留群众的各种惠农补贴现象。 3、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领域中工作开展情况:社区在此项工作中积极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努力为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创作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现阶段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领域中,没有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现象发生,社区在开展此项工作中,严格按照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政策规范要求,通过议标和招标形式开展工作,没有发现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4.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情况;随着村改居的转型,社区的重点和核心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依托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加强宣传、落实好各项民生工程。没有发生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