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的气候》备课素材(第1课时)

《世界的气候》备课素材(第1课时)

《世界的气候》备课素材(第1课时)
《世界的气候》备课素材(第1课时)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1课时

一、读图分析归纳法

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例如通过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归纳气候的特征。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分析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二、“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判断其气候类型,记住“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基本规律,其方法如下:

(一)“以温定带”就是根据最冷月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指标,确定气候类型所属于热量带:

A.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 ℃以上的为热带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 ℃~15 ℃之间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C.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10 ℃以上的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最暖月均温在20 ℃以上,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最暖月均温小于20 ℃;注意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特例,其最低月气温在0 ℃以上。

D.寒带气候类型:极地气候夏季均温在0 ℃以上,冰原气候所谓“暖月”均温仍在0 ℃以下,依据此法,即可判定具体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

(二)“以水定型”就是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第一步:首先根据降水量多少划分降水类型:多雨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第二步:根据降水季节分配划分降水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图片导入] 展示图片: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提问:人们常常用“春翡、夏翠、秋红、冬雪”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情境导入] 世界真奇妙,有的地方是葱郁茂密的森林,有的地方是广袤的草原,有的地方是白雪皑皑的冰原,有的地方是浩瀚无垠的沙漠。这些不同的自然景观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呢?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后,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情境导入] 展示两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坐上旅游大巴,第一条路线是从中国的黑龙江到海南岛,第二条路线是从中国的上海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然后让学生说出景观不同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气候的地区差异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直接表现在各气候类型的排列组合上。一般可分为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方面。

(1)纬度地带性

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它是地带性因素造成的,即由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而导致各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它是按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分的,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纬度带。另外,以最热月平均温度10℃等温线和最冷月平均气温18℃等温线作为划分寒、温、热三带的界线,这种气候带,称之为温度带。基本上也是按纬度划分,沿纬线方向伸展的。

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在大陆的低纬和高纬地带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前者接收的太阳光热多,暖空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收的太阳光热少,冷空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全年低温,长冬无夏。因而在这两个纬度地带,各气候类型都按纬度南北更替,多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横跨大陆东西。例如:在低纬度地带,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是赤道多雨气候;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是热带干湿季气候;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向外,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高纬度地带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等,都是体现纬度地带性较显著的气候类型。从各大陆来说,非洲气候纬度地带性最为突出。因为它的轮廓较之其它大陆单一,地面起伏不大,而且主要位于低纬热带地区,其气候类型按纬度更替,排列近乎对称。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地处高纬,陆地宽广,气候纬度地带性也表现明显,各气候类型从北向南依次更替,特别是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均呈带状分布,横贯大陆东西。

(2)非纬度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由不同地形条件引起的地区差异,以及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尤其是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因为中纬地区,冷暖空气经常处于斗争转化状态,气温、降水等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十分明显。北半球中纬地区陆地面积特别宽广,因此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对比显著,大陆性气候尤为明显,大陆东、西岸产生有规律的差异。

在中纬地带各大陆西岸,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热带干旱气候的次序更替,并在高纬地带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在低纬地带与热带干湿季气候相连。在大陆东岸相应地区,亚欧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北美大陆由于面积较亚欧大陆小,冬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亚欧大陆强烈,海陆间季风环流不如亚欧大陆明显,因而北美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相应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至于南半球,大陆面积不广,南美大陆向温带纬度紧缩,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又没有南伸到南

纬40°以南的陆地,所以大陆东岸不出现季风型气候,气候类型构成不完整,分布也较局限。

在中纬远离海洋的广大内陆地区,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按所处纬度高低,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高耸庞大的山地,在气候上表现出独特的垂直地带性。其高度变化如同纬度变化,但山地垂直气候带与水平纬度带在成因上和具体特征上,并不完全相同,山地垂直分带的多寡和顺序,主要取决于山地的高度和所处的纬度。有足够高度的赤道地区的高山,具备有最完整、复杂的垂直分带图谱,而高纬苔原地带的高山,垂直分带的图谱最为简单。另外,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山地,距海远近或坡向不同,其垂直分带的开端和顺序也有极大差异。

2.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型之一。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陆性气候多;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量比较稳定,年与年之间变化不大。四季湿度都很大,多云雾,天气阴沉,难得晴天,少见阳光。

温和、多云、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给人们以舒适的感觉;其实这种气候对植物生长并不有利。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在欧洲,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产长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小,至多只有4%~8%。随着深入大陆,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达9%~12%,在比较干燥炎热的地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8%,甚至在20%以上,原苏联科学家证明:一个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越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也就越高。在气候温凉潮湿的地方,小麦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人们为了补充蛋白质的不足,只好借助于肉类,但是又带来脂肪过多的缺点。可见,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并不很有利。其实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活,气候虽然温和,但是阴沉多雨的天气,并不利于人类精神和情绪的发展。

3.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地中海型气候或地中海气候、副热带夏干气候,其分布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地区,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区、黑海沿岸地区、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澳洲西南部伯斯一带,南非共和国的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特征为“夏干冬雨”,迥异于其他类型气候,也往往造成作物生长季无法与雨季配合,因此地中海农业区的作物种类往往为耐旱的蔬果,灌溉系统亦十分发达,为其一大特色。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时,西风带南移至此气候区内,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潮湿的气流,加上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因此气候温和多雨。而夏季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向北移至此气候区内,气流以下沉为主,再加上沿海寒流的作用,不易形成降水,因此气候干燥炎热。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在世界十多种气候类型中,全年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中,除地中海气候外,还有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和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4.沙漠分布大陆中西部的缘由

地球上的沙漠几乎都分布在大陆中部和大陆西部,如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南非的卡拉哈利沙漠、纳米布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塞楚拉沙漠、北美洲的莫哈维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澳大利亚沙漠、亚洲的阿拉伯沙漠、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苏联中亚的克孜勒库姆沙漠、印度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等。

之所以这样,是跟海陆分布和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有关的。

在赤道带,全年气温高,海洋面积广,水汽来源充足,蒸发旺盛,上下热量对流强烈,所以降水也就充沛,通常年降水可达2000毫米左右。

南北20~35度纬线间,是副热带高压区。在这一地区,来自赤道的高空气流因纬圈缩小而促使空气下沉堆积、压缩导致增温。同时,本区大气下层由副热带

高压向赤道低压常年吹刮信风。这种信风,在北半球是由东北吹向西南;在南半球是由东南吹向西北。这样,大陆东岸的水汽要吹到大陆中部或西部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大陆中部和西部就造成了干而热的下沉气流。那里许多地方年降水仅为几十毫米,有些地方竟然多年不雨。相反,因为干热而使得蒸发十分旺盛。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尽管西临大西洋,但在东北信风的控制下,吹来的是经过14000公里亚非大陆干燥的热风,大西洋的水汽不但到不了撒哈拉沙漠,撒哈拉的沙漠反而铺天盖地的刮进大西洋。

此外,南半球中纬度强大的西风漂流在流经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南部和南美洲南部时,都被大陆阻挡而逆时针左转,分别形成非洲西岸的本格拉寒流和澳大利亚西岸的西澳寒流及南美洲西岸的秘鲁寒流。寒流所经海面,使低层大气变冷而趋于稳定,不容易产生降水,这也是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西岸多沙漠的原因之一。

苏联中亚地区、我国新疆地区位于大陆中心,山脉阻挡了湿润的气流,使得这里降水稀少,形成了沙漠。也可以说这里沙漠的成因与副热带沙漠是不一样的。

5.与气象有关的节日

在所有气象要素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降水和光照,水是生命的源泉,光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性,并产生了与之相关的节日。

雨雪是最常见的降水形式,与降水直接相关的节日有雨节和雪节。每年7、8月份亚洲南部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多数地区都晴朗无雨,这时泰国的婆罗门教徒就把神像抬到烈日下,教徒们在神像前诵经求雨,这就是泰国一年一度的雨节。美国俄亥俄州威斯别尔格的雨节在7月29日,这天凌晨,居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广场上仰望甘霖的降临。由于受海洋潮湿气流的影响,每年这天总有降水发生,偶尔也只相差1、2天。当雨降下之后,人们载歌载舞地庆祝。

雪节一般只有中高纬度地区才有,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雪节在一年中气温最低、雪最多的2月初举行,为期5天。节日期间要进行冰雕、雪塑比赛,还有丰富多采的文艺和体育活动,慕名前来观光的外国的游客数以百万计。加拿大的雪节一般在每年的12月举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艺术爱好者和旅游者,这里既有各式各样的冰雪艺术作品,还有高难度的滑冰表演。除了雪节之外,还有许多与雪有

间接关系的节日。例如奥地利每年2月28日的滑雪节,全国各地都举行滑雪活动,不管男女老少,参加者都要滑完5000米。罗马尼亚的滑雪节在元月份,既有滑雪运动健儿们激烈的角逐,也有滑稽滑雪队幽默、风趣的表演,吸引者无数忘记严寒的观众。

太阳是地球的最主要的能源来源,没有太阳,地球将沉沦于永恒的黑暗之中。人们对阳光总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讨厌黑暗、喜欢光明是人类的天性。生活在南美洲秘鲁中部的库斯科萨印加人自称是“太阳的子孙”,他们把每年南半球经过白昼最短之后的6月24日(相当于北半球冬至后的二三天)作为“太阳节”,并举行隆重的祭太阳神的仪式。节日这天四周的乡民穿着漂亮的服装,带着自己家里的美味佳肴,汇集到库斯科城北部的萨科伊瓦曼古城堡的广场和周围山顶上,等待太阳神的到来。太阳神由当地声望最高的人来装扮。当十几个大汉从太阳庙中把太阳神抬出来时,各种民族乐器一齐响起,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欢声雷动,在祭司和有关官员的指挥下,向太阳神奉献祭品,还要当场宰杀一头健壮的骆马,将骆马的心脏敬献给万古燃烧的太阳。典礼结束之后,还有各种文艺表演。类似这样的节日在北半球也有。

由于日照时间存在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的规律,高纬度地区的居民对日照长短的变化也就敏感一些,特别是极昼和极夜的出现,给当地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总是希望黑夜早点过去,白昼延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这从流行在欧洲北部的“太阳日”和“仲夏日”就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21日是挪威特罗姆瑟人的太阳日。特罗姆瑟人生活在北纬69度43分的地区,这里从11月25日前后开始见不到太阳,一直要到来年1月21日太阳才露出几分钟的脸,时间虽然短暂却给在黑夜中生活了50多天的特罗姆瑟人带来新一年的希望,他们在这一天要吃“太阳面包”、“太阳巧克力”,推选当地最漂亮的女孩为“太阳公主”,规模浩大的游行、舞会和音乐会,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瑞典人的“仲夏日”一般在每年的6月20日到26日之间的星期五和星期六举行,仲夏节是瑞典规模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期间瑞典北部终日可见阳光,南部地区晚上10时才是黄昏。人们除了唱歌、跳舞之外,还要举行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青年人也利用聚会的有利时机来寻找伴侣。每年6月24日是芬兰人的仲夏节,庆祝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晚上造型各异的篝火,这些篝火有的像挂篮、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水桶,

式样有数十种之多,并且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朦胧的夜色下,熊熊的篝火映照着唱歌跳舞的男男女女,别有一番情趣,反映了当地人喜欢光明、向往幸福的美好愿望。

[教材P63活动·参考答案]

A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份,在5 ℃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份,在20 ℃左右;B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份,在-5 ℃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份,在25 ℃以上。由此可知A地与B地的气温差异;A 地冬季气候温和,夏季凉爽;B地冬季气温低,夏季炎热。

A地降水比较均匀,全年各月降水在100毫米以下;B地降水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

总结气候特征:A地全年温和温润;B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教材P65活动·参考答案]

1.见下表: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2.见下表: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