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

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

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
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

“两个务必,永恒的精神力量”——西柏坡之行有感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声音就枉如发生在昨日,回响在我耳边。

2011年5月28日,我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加红色之旅。我遵循着伟人的足迹,踏步在伟人们的住处,沉思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长椅上。我用心感受着革命先辈规划新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时的雄心和气魄;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在送礼泛滥、敬酒成风的今天,这些看似平易却饱含深情的历史叮咛,再次显示出了它深邃和凝重!

在旧址成列馆里,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这一幕幕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样一个偏僻农村、在这样一个恶劣的条件下做出了惊天动地伟业,将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雕刻在中国历史的年轮上。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我似乎听到巨人们曾经发出过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心中也不免有一种感觉:尽管西柏坡没有故宫馆藏文物那样价值连城,没有临潼兵马俑的雄伟壮观,但因为它的精神和力量而成为了中国13亿同胞心目中的圣地。在这样的条件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着旧中国的贫穷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还是在这样的条件

下,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胜利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走向全国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更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中国共产党人确确实实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决不能因此而自满和懈怠。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日益突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都出现在管理者面前。相对落后而集中的管理模式、不完善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管理组织、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特点。特别是在实有人口管理方面,随着社会流动的不断加快,就业方式日益多样,而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新格局远未形成。目前,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大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大流动趋势,使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公民社会开始形成,这就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而城乡社会管理网络的不健全,使之出现了许多管理盲区,出现无人管无人理的“社会人”,这都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在这个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我认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学习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内容的

西柏坡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从基层基础建设入手,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作风,充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从传统集中管理模式向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民主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会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管理与服务融合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依次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稳定的平安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将社会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作为我个人来讲,在平时繁琐的工作中我面对成功难免有浮躁和骄傲的情绪,面对失败又难免有气馁和失落的情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牢记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以西柏坡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的警句激励和约束自己,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西柏坡精神相关内容

1、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务必戒骄戒躁、务必艰苦奋斗 2、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有王者归来、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慨。不畏对手、充满信心;敢于竞争,敢于胜利。 3、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发扬“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立新世界”的“西柏坡精神”,就是要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历史机遇、抓住用户电信消费行为变化的发展机遇,打好渠道、行业信息化和服务三大战役,用3到5年的时间,打破现有市场竞争一家独大的格局,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强者。 4、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发扬“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 的“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打造企业和员工荣辱与共、上下同欲、携手成长的团队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夺取胜利。 5、继承和发扬“务必戒骄戒躁、务必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时刻保持进取之心,时刻保持工作激情,服务员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6、坚定一个信念:践行“一去两化”,实现“王者归来”。打造一个“狼性”团队:生命不息,拼抢不止,永不言败。 7、保持两种作风:求真务实,有激情,敢负责。团结协作,广联合,齐作战。 8、树立三种观念:为生存而战,为荣誉而战,为未来而战。发展为了员工,发展

9、推动三个革新革新思维:“行政部署” “市场驱动” ;革新机制:“组织授权” “需求赋权”;革新文化:“规范控制” “价值引领”。 10、打好三大战役:渠道建设战役、信息化应用战役、服务提升战役。 11、实现四个突破:“一去两化”战略实践有新突破,渠道拓展和运营支撑能力有新突破,移动业务规模发展有新突破,收入市场份额提升有新突破。 12、打好三大战役:渠道建设战役、信息化应用战役、服务提升战役。 13、实现四个突破:“一去两化”战略实践有新突破,渠道拓展和运营支撑能力有新突破,移动业务规模发展有新突破,收入市场份额提升有新突破。 14、弘扬“西柏坡精神”践行“一去两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王者归来”。 15、加大新兴业务发展力度,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新型“中国电信”。(王晓初)到2017年,实现收入翻番,新兴业务占比超过50%。 16、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西柏坡主要建设有西柏坡纪念馆,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认真学习深刻精神实质

认真学习深刻精神实质 场站管理中心同忠义 通过参加中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支部活动、学习有关文件和有关场站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现将自己的学习情况谈点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的基本内涵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着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社会要进步,场站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场站自身建设,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

西柏坡精神学习心得

西柏坡精神学习心得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农业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遂使西柏坡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论文参考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这一精神的主

题。”两个务必“的核心是鞭策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十年后,中国革命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又在中国大地上发生。如果说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是巩固革命胜利成果,走向社会主义;那么,第二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较之第一次历史转折,第二次历史转折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环境更加复杂,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其一,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且极不平衡的大国里,要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其艰巨性、复杂性是空前的。其二,为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和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必将引起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剧烈变动,使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其三,面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也正以”西化“、”分化“的各种手段干扰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防范”西化“、”分化“,将长期成为党必须面对的艰巨课题。显然,历史条件虽然变化了,但西柏坡精神并没有过时。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树立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89年邓小平同 志又一次号召全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91年江泽民 同志在西柏坡挥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3年江泽民同志又提出全党必须继承、发扬、深化和 发展”两个务必“的”64字创业精神“。可见,”两个务必“是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 ●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 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群众解读: ●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 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 ●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 ●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经济发展像跑车,引擎动力靠改革,基本原则掌方向,任何部件丢不得。 ●科学发展民为本,社会和谐党导航。 6、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答: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 群众解读: ●为政之道,富民为先。大发展小发展,百姓最有发言权;真发展假发展,要靠百姓说了算。 ●科学发展直观看: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河水清不清,三看钱包鼓不鼓,四看党风正不正,五看社会和不和,六看事业兴不兴。 7、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西柏坡精神的启示

浅谈西柏坡精神的现代建设的启示 摘要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双重使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由革命走向建设的伟大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两个务必”是其本质特征和精神实质,与时俱进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它不仅是新中国的立国之魂,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支撑,具有很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现实作用;时代价值 我们的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在当时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起走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元文化的发展,很多人都在问,学习这些精神不过时吗?我个人认为,中国社会现在存在着信仰危机。在此,以西柏坡精神为例来谈谈这些精神财富的当代价值。 1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西柏坡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它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在历经无数艰难曲折,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发起了战略决战,而且按照历史前进的方向能动地依靠人民群众使中国革命转变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种历练过程构成西柏坡精神丰富而又确定的历史内涵,其精神实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际上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它是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的集中体现。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转入全国反攻,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1.2 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不断进取精神 在西柏坡时,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执政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提到党中央的议事日程。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这个时候毛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它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3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精神 西柏坡时期,面对全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既要善于破坏旧世界,又要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要求,确定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战略思路。此外,我们党在这一时期,还

弘扬西柏坡精神-做新时期优秀大学生

弘扬西柏坡精神,做新时期优秀大学生 西柏坡精神是党直接从事武装斗争20余年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大检验、大总结、大发展,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大升华,它的内涵十分丰富。西柏坡精神在当今也有了很大的延伸,尤其是对我们当代的没有经历过革命洗礼的大学生,西柏坡精神是一种敢于抓住机会,勇于探索新的模式的精神;更是一种戒骄戒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最终取得胜利的态度;还是我们今后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献身精神。笔者主要以一名新时期优秀大学生角度分析该如何理解西柏坡精神、为什么要弘扬西柏坡精神以及如何弘扬西柏坡精神三方面内容。 一、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定位 (一)西柏坡精神的内涵。西柏坡精神是继承和发扬了的革命精神,发展创新的革命精神,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服从大局、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大公无私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包含了我国传统美德——如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包含了中华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更多的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汇集和发展,如坚定信念、敢打必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局、

联系群众等。这些精神对夺取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全国,对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对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对恢复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些精神并非一时一地的产物,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因而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具有强大生命力。 (二)西柏坡精神的定位。西柏坡精神是一笔财富,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是伟大时代的产物,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精神的象征。可以说,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理论实践和思想升华,它凝聚着全党全民保家卫国的精神气概,以及变革中国社会、开拓创新的勇敢和智慧,蕴含着社会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共同理想,具有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征,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特色。西柏坡精神同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原因分析 (一)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

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 执政地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发,江泽民同志在执政党建设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等。这些新的重大的理论观点的

试论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意义及时代内涵

试论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意义及时代内涵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信仰。本文阐述了西柏坡的精神内涵、历史意义,并从建立道德信仰、建设社会风气、实现中国梦这三个角度探讨了它的时代内涵。 标签:西柏坡精神;历史意义;时代内涵 引言: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一系列伟大的举措,召开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领导了全国土地改革运动等一系列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西柏坡精神由此而来,至今影响深远。在今天,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价值信仰却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学习、继承和发展西柏坡精神,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一、西柏坡的精神内涵 西柏坡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实践产物,它是中国革命的关键转折点,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西柏坡精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时代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却逐渐忽视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忘记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追求奢侈的生活,浪费资源,相互攀比,腐败现象严重。我们要学习西柏坡精神,学习它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精神,避免这些不良风气延续下去,重新建立新的價值取向。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始终保持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忧患意识。 二、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意义 西柏坡是我党最后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里召开了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完成了土地改革,使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在这里我党提出了“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坚持”精神,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敢于斗争的开拓进取精神,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西柏坡时期是我党民主革命最为辉煌的时期,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也因此铸就了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我党经历了长期的艰苦卓越奋斗的革命历程所形成的,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思想内涵,值得历代共产党人传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谦虚谨慎、紧密团结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是我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三、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内涵

认真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深刻内涵

认真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深刻内涵,把用雷锋精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落到实处,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要把雷锋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贯穿“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始终 雷锋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而作为一种道德导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本精神在于奉献。人民教师工作分不清上班下班,承受着太多的不应该承受的社会压力;它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它需要克服种种困难,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孜孜以求,能耐得住寂寞,能甘于苦涩、勤于思考、乐于单调。这就需要教师正确面对或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矛盾,以事业的发展为重。这也决定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一种带有崇高意蕴的自觉承诺。教师的“蜡烛”精神也正在于此——乐于奉献。只要把雷锋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贯穿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始终,才无愧于一名人民教师的称号。 二、要像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那样“热爱学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像雷锋那样具有热爱他人的精神境界,即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关心爱护学生。因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体现了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关爱,体现了教师对社会主义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认知,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特殊情感关系。师爱的本质是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真心实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和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务必抛弃成见,克服偏见,像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那样热爱学生。 三、要让雷锋的“钉子”精神在教师的“严谨治学”的实践中得到贯彻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他以他著名的“钉子”精神,靠挤劲和钻劲一点一滴地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知识。我们广大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成为读书育人的“名师”、“大师”,就需要雷锋的“钉子”精神在我们的严谨治学的实践中得以贯彻。 “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求精、求实、求真、求善、求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自身修养的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可见,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严谨治学就要发扬雷锋那种“钉子”精神,只要把雷锋的钉子精神落实在行动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而不是浪费在麻将桌旁和无聊的闲谈中,才能真正体现一位人民教师的真我风采。

试论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3874570.html, 试论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 作者:郎培培张剑飞 来源:《知识文库》2015年第18期 西柏坡精神是我党经过不断努力取得的优秀革命精神,而西柏坡时期也是我党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党指挥了三大战役,包括辽沈、淮海以及平津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中国革命也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全中国的解放,而且终止了我国的战争局面,并推动了新中国的建立。西柏坡精神给予了我党在革命时期的彻底革命精神,可称为我党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一、基本内涵 在了解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时期的历史主题,并掌握其历史旋律,是当时的时代环境与人们的不断实践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其精神具有时代价值。西柏坡精神是我党集体智慧的成果,它是对我党革命传统以及良好作风进行的总结与概括,其基本内涵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一)“两个务必”精神 “两个务必”精神,一个是务必保持不骄傲和不躁动的作风,坚持谦虚和谨慎的做事风范,另一方面务必保持能继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党与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不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且建立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党也是在西柏坡这一时期,逐渐转变成执政党,随着革命的胜利,我党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面临各种问题,包括能否经受住考验,是否会被权财迷惑,能否避免被资产阶级腐蚀等,为了更好地巩固我党地位,就需结合科学技术进行我党建设,并与群众密切联系,坚守我党优良作风。 毛泽东同志就曾告诫全党的同志,虽然获得了全国的胜利,但不能过于骄傲,或因自己是有功之臣而停下脚步不求进步,以后需要走的路程更长,需要做的工作也会更加伟大和辛苦,不能贪图享乐,要保持优良的作风并能继续艰苦奋斗。这些观点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如图一所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图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不能只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之后会有更多引以为傲的事情,如果过几十年来看今天取得的成绩,就会让人觉得这只是长剧中的序幕,而剧往往都起始于序幕,但可想而知,序幕并不是高潮。在革命胜利之后,需要走的路程还比较长,而我党要做的工作也会更加艰苦,因此,党内同志必须坚持“两个务必”的精神,保持我党的优良作风。这也使其成为我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法宝。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财富。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剧烈激荡的变化,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三种关系失调而造成的一种文化危机,这也正是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西柏坡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不仅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对于宣传革命思想,壮大革命力量具有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的作用,在和平建设时期,西柏坡精神对于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精神信仰、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具有永恒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的溯源 (一)西柏坡精神源于井冈山精神 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它熔铸着人们的追求和希望。井冈山作为中国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向全国人民障显着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坚强革命信念的井冈山精神。在严酷的环境下井冈山军民抱定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定实现的信念,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次次“围剿”,从而扩大了红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二)西柏坡精神源于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四度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在长征途中,共产党人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长征的胜利靠的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靠的是红军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靠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为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西柏坡精神源于延安精神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以全民族的利益为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延安时期,全党全军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优良的作风,包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这些构成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从而使革命作风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二、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在力量对比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仍处于劣势,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人民解放军则占了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我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同时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80万,并以压倒一切的气势,经过66天的艰苦战斗,取得了胜利。在每个战役每个阶段中,都体现着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涌现出许许多多排除万难、勇敢战斗的英雄壮举。 (二)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精神。 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严格遵守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指出,为了消灭一切敌人,“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

弘扬西柏坡精神

弘扬西柏坡精神 有一个地方是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有一个地方是一个哺育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有一个地方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那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的西柏坡。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

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其基本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以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组成的领袖集团集体智慧的结晶。"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内容。这使我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的伟大。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能感受到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这样人生的境界才会开阔,对物质的追求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也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

最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关于科学发展观我想先说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句话,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三句话就是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三句话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会到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来自于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同时也是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全面把握和科学发展观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入手。 首先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所谓把握内涵,也就是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可以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下面我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也可以联系现实来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国近代以来有两大主题,一个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还有一个就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前一个问题要靠革命来解决,后一个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靠发展了。发展就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也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那么科学发展观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现在正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只能是坚持继续发展,把发展作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同时,我们也看到,改革开放28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老百姓普遍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个时候好象不是社会矛盾最少的时期,也不是老百姓意见最少的时期。 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矛盾,都要必须加以关注,都要认真解决,但是解决所有的矛盾和所有的问题都要靠发展。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有保持我们经济和社会较快的发展,我们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奠定比较好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好涉及到人民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接下来我说一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以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个体的联合,

西柏坡精神

弘扬“西柏坡精神,做中国强人” 在河北地区,有一个地方叫西柏坡,这里没有美丽的景色,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热闹的家园,只有一块贫瘠荒凉的土地,只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小村落,但这里却是建国前的革命根据地,山中低矮的房屋就是我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住所。这样艰苦的环境,却孕育了新中国的诞生。 西柏坡,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里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不仅在夺取全国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柏坡精神有大决战硝烟的洗礼,有迎接胜利喜悦的撞击,有摧毁旧政权、建设新政权的各种困难的挑战,有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经验的升华。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不足一年,连同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的活动不到两年),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历史上最生动、最活跃、最威武雄壮的一幕,因而,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应该有别于被逼上井冈山产生的井冈山精神,有别于被迫踏上长征

路的长征精神,有别于极端困难条件下依靠自力更生发展壮大产生的延安精神。 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特点,决定我们在概括西柏坡精神时,应着眼于继承、发扬、发展、创新。所谓继承和发扬,就是看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历史阶段,有哪些老的、好的传统和精神发扬光大了;所谓发展创新,就是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是新产生出来并形成巨大影响力的思想作风。继承和发扬了的革命精神,发展创新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西柏坡精神的全部内涵。 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进入高潮,战略决战战场上军民浴血奋战,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持续不断,解放区人民分田地、建政权全力支援前线,国统区人民抗税反暴此起彼伏,这些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产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因此,西柏坡精神是伟大时代的产物,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精神的象征。党中央所在地的军民固然在创造和实践着党的革命精神,并且成为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典范,但如果仅从当地的环境和当地军民的奋斗中,概括西柏坡精神,会局限思路阻碍眼界,不能深刻揭示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反映,如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有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如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更

西柏坡精神的传承

西柏坡精神的传承 杨家桥小学教师辛志辉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是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的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泥砖垒砌的小平房,简陋的生活用具。这个原本只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普通山村。这个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却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新新中国的指挥中心。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指挥和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和战争略变的情景已成为珍贵的历史和难忘的回忆。 新中国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这里召开的,毛主席著名的二个“务必”也是在这里提出的,西柏坡以独特的贡献,荣载于中国革命史册里,在中国革命史上竖起了一座永远不朽的历史丰碑。六十多年来,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以其厚重的历史内涵和极具生命力的精神积淀,涵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信念和政治情怀,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情感深处和认知世界,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全新考验,我们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革命本色。“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样的革命精神纪念地,我能感受到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的踪迹。我们应当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和培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路标。弘扬西柏坡精神,做西柏坡精神传人是我们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自身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问题,我将学习和践行西柏坡精神,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做到以下五点: (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面前,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清醒地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

西柏坡精神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内涵

西柏坡精神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内涵 王乃静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以及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即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历史时期创立的、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彻底胜利和顺利实现历史转变的伟大精神。其科学内涵具体表现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军民团结、同舟共济的精神;民主集中、协作统一的精神。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在当年顺利实现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保障。而且在新世纪新阶段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一种优秀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是指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时期为解决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创立的一系列继往开来的革命精神。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从中国革命的战略高度来看,我们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正处于将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的前夜。从我们党的地位和任务来看,正面临着三大历史性转变:即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党的任务由领导革命向领导国家建设的转变,党自身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在这一巨大转折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直面四大重要课题:一是要不要以及如何取得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二是如何建立新中国或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三是如何建设新中国;四是如何建设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紧紧把握历史转折的主要特点,回答上述四大课题的理性思考和伟大实践中,造就了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作为代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要求的一种革命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既是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历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