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初步理解词义;标出自然段。

教学课题《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品味、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因此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感知黄山的美丽风光,教学前充分利用了百度搜索功能,把黄山奇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不同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饱经风霜”。为突破这一难点,也充分利用的百度搜索功能,找来油画《父亲》的图片,让学生感悟父亲的饱经风霜,从而更深刻的体会“饱经风霜”一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美文——《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谁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黄山?(交流后出示)一起读:

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3、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特别偏爱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③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④朗读品味,体会黄山松之“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

1、出示自学引导(一):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词。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及文中四字词语:(朗读,检查预习)

3、给你一分钟时间记字形,准备听写词语。

听写词语(玉屏楼宾客饱经风霜充满生机)。

4、检查反馈。

三、二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自学引导(二):二读课文,快速浏览。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思考:是什么原因令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2、交流问题1后出示:每段大意:1.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2. 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3. 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3、那么是什么原因令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板书:奇(擦去题目中的“奇”,用红色粉笔写一个大大的“奇”)

四、品读课文,体味黄山松之奇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黄山松之奇。

2、出示自学引导(三):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构段方式,用“‖”给这一段分层。

[ 分对则说说理由;可能有学生分四层则引导: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分别是哪三棵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你再看看这一小节开头,想一想它是怎样的构段方式?(板书:总分三大名松)]

3、出示三大名松图片:给大家带来了三大名松的图片,你能认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松吗?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松树。

【百度搜索】黄山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402341819.html,/news/travel/pics/20101123_16984.html

4、出示自学引导(四):细细品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你从哪些词句中品出了它的神奇?(圈划词句,在旁边写写批注)。

5、交流:(先来看看迎客松,哪些语句让你感到了它的神奇?)

迎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交流中重点抓住姿态优美、热情、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等词语引导体会。)

·饱经风霜:谁知道饱经风霜的意思?想一想,这个词一般是用来描写什么的?(写人)(出示饱经风霜的人物头像)这就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百度搜索】父亲油画

https://www.doczj.com/doc/40234181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8%B8%C7% D7%20%D3%CD%BB%AD&in=4930&cl=2&lm=-1&st=&pn=0&rn=1&di=21965671215&ln=1957&fr=ala 0&fm=ala0&fmq=133216732925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

ype=#pn0&-1&di21965671215&obj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402341819.html,%2Fjdxl%2Fimages%2F 0014224750fe07ed572c0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402341819.html,%2Fjdxl%2Fcontent %2F2007-06%2F28%2Fcontent_1284444.htm&W500&H727&T8767&S146&TPjpg 谁能用饱经风霜来说一句话?

而文中用它来描写迎客松,同学们知道吗,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狂风吹,暴雨浇,雷电劈,骄阳烤,积雪压,但它却仍然是——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一起读好第一句话,表达你对它的赞美!

·如今,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给“乃至”找个近义词?(甚至)找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代表、象征”可见迎客松在黄山的地位,在游人心中的地位!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小结:同学们,迎客松的神奇,就在于它姿态优美,生命力旺盛,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神奇。

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抓住绿色的巨人、陪同等词语细细品味。)

送客松:“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重点抓住姿态独特,枝干盘曲、天然盆景、长长的“手臂”等词语朗读体会。)

4、小结写法:赏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都被深深地吸引,细细比较描写三大名松的语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都用了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是呀,这样的描写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五、背诵积累

1、这样生动的描写,让我们记在脑海中。

出示:背诵积累:初步背诵第二自然段。(三大名松中可选一两种你喜欢的松树描写背诵,看看提示,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 5分钟后,比谁背得多。)

(总写)——(分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出示第二自然段填空,检查背诵 (不熟练的地方可以看看书)指名背诵。

六、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而黄山松成千上万,可谓千姿百态。想见见它们吗?(幻灯片放映黄山奇松图片)

【百度搜索】黄山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402341819.html,/news/travel/pics/20101123_16984.html

小练笔:选择你喜欢的几棵松树,模仿课文中三棵名松的写法,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注意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16 黄山奇松

迎客松热情欢迎

三大名松陪客松陪同观赏

送客松依依不舍

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通过百度搜索到的图片的展示以及文本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来引导体会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从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体会送客松的奇以及它对游人的“依依不舍”和它对游人的热情等等。对于黄山其它松的奇的解读,我是首先让学生读相关的语句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像黄山奇松还有哪些姿态,然后用百度搜索到的黄山奇松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通过看、说、写,让学生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样一来,即给文本的省略号补白,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深刻的认识黄山松,体会黄山松的“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