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封建法律体系形成时期

英国封建法律体系形成时期

英国封建法律体系形成时期
英国封建法律体系形成时期

第八章英国法

Δ一、英国封建法律体系形成时期,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原因和基本过程、制定法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与变化。现代英国法发展变化的特点。

Δ二、英国法的渊源。普通法、衡平法各自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原则;制定法的含义、种类以及与判例法的关系;习惯、学说作为法律渊源的特点和条件。

Δ三、英国宪法的渊源、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特征、历史地位。

四、Δ财产法的含义、财产的分类、地产制与信托制;Δ契约法、对价制度;Δ侵权行为责任原则;家庭法和继承法、社会立法、刑法、诉讼法。各法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Δ五、英国法的历史地位。普通法系的形成和特点;英国法的影响。

思考题:

1、简述普通法在英国的形成过程。

2、英国法的主要法律渊源有哪些?

3、简述英国宪法的渊源和主要原则。

4、什么是衡平法?它是主要内容有哪些?与普通法是什么关系?

5、简述判例的基本性质。

6、试述英国财产法的概念与特点。

7、试述英国契约的分类和约因的概念。

8、试述英国法中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演变。

9、试述英国家庭法的主要特点。

附九:英国法律制度

一、英格兰法律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公元1066年,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军征服了英国,在伦敦加冕称王,是为威廉一世,由此加速了英国封建化进程。因为英国王权实行了“我的陪臣的陪臣也是我的陪臣”的政策,王权势力比较强大,从而使英国没有出现封建割据局面,而是建立了以强大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诺曼底的征服造成了英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使英国法律走上了一条与欧洲大陆各国不同的独特发展道路。

普通法的形成。威廉征服英国以后,为了缓和与被征服者的矛盾,加强集权统治,公开宣布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习惯法,以示其为英国王位合法继承人。但是,原有习惯法极其分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于是,国王便设立了中央司法机关——王室法院,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并对各地方的司法和行政活动进行监督。国王享利二世时进行了司法改革,扩大了巡回法官的权限和管辖范围,削弱了领主的审判权。巡回法官在各地审判案件时,除了遵循王室法令外,主要依据当地的习惯法。在强大的中央政权支持下,通过长期的巡回审判实践,在原来的习惯法基础掺合了诺曼人的习惯,以判例的形式,把全国各地分散的习惯法逐步统一起来,大约从公元13世纪起形成了全英国普遍适用的共同的习惯法,这就是普通法。普通法一词最初也是基本的含义,仅指由王室法院所适用的通行于全国的习惯法,普通是相对于不统一的分散的地方习惯而言。普通法是一种判例法,它的规范和原则都包含在大量的判例之中。

衡平法的产生。公元12-13世纪,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普通法没有规定的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急需有与其相适应的新法律予以调整。普通法是以土地为中心的纯粹农业经济的产物,无力调整商品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商品货币关系。于是,按照自古以来的习惯,臣民直接请求国王保护。国王把这类案件委托给御前会议,由御前会议的秘书,掌玺大臣—

—大法官负责处理。大法官也无法可依,就依据其个人良心所认为的“公平”,“正义”原则自由裁量。这样,在普通法之外又产生了衡平法。开始衡平法极不稳定,因人而异,公元14世纪专门设立了衡平法院,于是衡平法与普通法一样采取先例主义原则,慢慢发展成为一种英国特有的不成文的判例法。

在英国法中,普通法与衡平法并存,普通法院与衡平法院并存。两种法律体制并存,相互补充,但是也有矛盾。到17世纪,确立了衡平法优先的原则,18世纪末又将衡平法院和普通法院一起纳入“最高法院”二者的对立与冲突最终结束。

制定法的发展。普通法和衡平法都是不成文的判例法。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称为制定法,包括国王的立法和国会的立法。中世纪英国颁布的制定法很多,有1215年《大宪章》,1235年《麦顿条例》,1258年《牛津条例》,1290年第三次《威斯特敏斯条例》等等。制定法在英国法的整个体系中只居次要地位,起到补充,解释或重申判例法的作用。中世纪确定了制定法效力优于判例法的原则,但制定法只有通过法官在审判实践中适用,“重新肯定”之后,它才能进入英国法的体系。

英国法的发展

16世纪,代表王权的星宫法院和衡平法院迅速发展,与普通法院发生冲突。其中,著有《英国法总论》的法学家柯克用资产阶级精神解释普通法,并提出普通法至高无上的主张。1641年国王撤销了星宫法院,在王权和议会之间形成妥协。产业革命以后,英国整顿和改革了旧的刻板繁琐的诉讼程序,精简和改革了旧的分散重叠的法院组织,同时制定了大量的成文法。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制定法的比重的作用上升,并逐渐趋于系统化;以后又对司法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二、英国宪法制度

(一)英国宪法的渊源主要有:1、一般制定法。其中重要的有1215年《大宪章》、1628年《权利请愿书》、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1791年《王位继承法》、1911年和1949年《议会法》等。2、法院判决。3、宪法性惯例。

(二)英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有:议会主权原则、分权原则、责任内阁制、法治原则。(三)英国宪法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英国宪法的特点是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宪法渊源多样和分散。主要内容有:1、肯定了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英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内阁是政府的领导核心,司法独立,法官审判只服从法律。

2、规定了臣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0世纪以来,英国宪法适应现代需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936年的《退位法》和1937、194

3、1953年国会先后制定的《摄政法》,对国王的权利和继承做了进一步规定;议会和内阁之间实际权力发生了某些调整,委托立法增多,一些立法权由议会转入内阁;选举制度进一步改革;两党政治成为一项基本的宪法制度;文官地位得到提高。

三、英国财产法

在封建时期,英国的土地关系以分封租佃为主要特征。国王虽然是名义上的全国土地所有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英国地产分为完全保有地产和非完全保有地产,构成英国封建的土地制度。15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动摇了封建土地关系,在剥夺农民和农奴土地的过程中,也部分剥夺了国王和领主的土地。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猛烈冲击了封建土地关系,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封建财产法的许多原则和概念仍被保留下来。资产阶级法律仍沿用封建时期对财产的分类,把财产划分为物权财产(不动产)和人权财产(动产);土地出售转让仍受种种限制;土地仍然划分为自由持有地产和公簿持有地产,而后者持有人仍承担繁重的封建义务。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对财产法进行了彻底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和控制,这方面的立法有所增加。

附图:英国财产法对财产的划分。

不动产——土地,房屋等

财产准不动产——租借地权

动产有形动产——家俱、牲畜等(实际占有)

一般动产

无形动产——股票、专利等(依法取得)

四、信托法

信托是普通法法系一个特有的制度,具有独特的历史,由英国古代用益制度演变而来,是以大法官为首的衡平法院的杰作。在信托关系中,信托委托人将财产交给受托人管理,受托人须以善意为委托人所指定受益人的利益进行管理。信托成立的一般条件是:将信托财产转交给受托人,并履行移交财产的特定手续;财产所有人宣布将其财产设定为信托财产;如是遗嘱设立,须确认立遗嘱人死亡并对遗嘱进行检验。信托关系成立后,受托人有占有和自由管理信托财产的权利;有从信托财产的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管理费和自己报酬的权利。同时,受托人应亲自管理财产,及时向受益人报告帐目,送交收益,并遵守有关法律规定。

五、契约法

普通法法系国家的契约法经历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它以判例法为基础,自成一体。英国中世纪大部分契约都产生于商人阶层,他们一般通过自己的裁判机构根据商业惯例解决有关契约的争议。英国19世纪末,“标准式契约”出现,“契约自由”受到限制,契约效力“阻碍”说得到发展,“契约神圣”原则受到限制,诚实信用原则和不可抗力条款成了契约效力的一般原则,起着指导和补充契约履行的功能。同时关于契约的制定法也逐渐增多。

在中世纪,普通法只承认债务契约和盖印契约。近现代普通法法系国家契约分为正规契约和非正规契约、明示契约和默示契约、已履行的契约和待履行的契约、有效契约和无效契约等类型。

约因也称“对价”,是普通法法系国家契约法中特有的概念,是指在非正式契约中订立契约的当事人互为给付才生效。约因是缔约者之间,因缔约行为一方得到利益而他方遭受损失,否则对价就不成立。约因遵循的规则有:当事人之间具有某种确定性的价值交换,但并不要求所交换的价值相等;约因必须合法;约因只对订约人具有效力,第三人无权从中获利;立约人所允诺的必须是将来的利益,而不是过去的利益。

六、侵权行为法

在英国、王室法院所使用的最早的令状之一就是非法侵害令状,并把非法侵害分为有名侵害和无名侵害。英国法中,侵权行为成立的条件是:侵犯了他人的权利;一般要求有实际性损害发生;非法作为或不作为;行为人有过错。现代社会的侵权行为有所变化,仅指民事方面对财产权和人身权的非法侵害,对产品责任、污染等方面的侵权也做了规定。同时,扩大了无过失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出现了“比例责任”,废除了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而代之以分摊责任。

七、家庭法

在英国,婚姻实质要件具备,领取结婚证,婚姻关系就成立。是否举行宗教仪式,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对违反婚姻要件的婚姻作为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处理。两者发生的原因和法律后果有所不同。在离婚方面,英国现以感情“破裂”的离婚原则取代了过去的“过错”离婚原则,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离婚权利。在夫妻财产关系上,废除了“夫妻一体制”的中世纪残余,妇女在法律上享有取得、占有、处分任何财产的能力。在继承方面现在英国妇女和男子一样享有完全遗嘱能力;英国对遗嘱绝对自由进行了限制;对非婚生子女规定了

与婚生子女平等的继承权;并通过立法修正补充了法定继承的原则和内容。

八、刑法

英国早期刑法主要是通过法院判例创制发展起来。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会加强了刑事立法,1972年以来,英国不再允许通过司法判例创立罪名。但是,英国至今仍没有制定刑法典。英国普通法把犯罪分为叛逆罪、重罪和轻罪。1967年英国议会颁布《刑事法令》,重新将犯罪分为应予起诉罪,简易审决罪和应予逮捕罪三类。英国曾长期奉行绝对刑事责任原则,17世纪后期才正式将犯意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英国早期刑罚种类繁多,以肉刑、苦役、流刑为主。现代刑罚废除了肉刑、刑事劳役和苦役,现在英国已经废除了死刑。

九、法院组织

英国法院组织由其特殊的历史所决定的,由郡法院和治安法院、最高法院、上议院所组成。大法官和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也是英国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英国还有军事法院、验尸法院等一些专门法院。英国的法院组织和法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司法权较为分散,立法和某些行政机构同时与法院享有司法权;二是经过改革,法院组织虽比以前大大简化和趋于系统化,但法院体系仍较复杂,在最高法院之上还有一个上议院;三是根据1701年《王位继承法》的规定,法官得终身任职并领取法定薪金,这被认为是保障司法独立的重要措施;四是英国高级法院的法官都来自从业多年出类拔萃的出庭律师,法官的素质较好。

十、诉讼程序、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对抗制诉讼又称为“当事人主义诉讼”或“辩论式诉讼”,是英美程序法中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在这种诉讼中,当事人双方通过法庭上的辩论和询问证人澄清事实。法官不主动询问证人、搜集证据,而是站在中间立场,充当冲突双方的公断人。诉讼中,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至关重要,因此,原被告一般都聘请律师。

陪审制是英美法中一个具有特色的制度。在英国,陪审制度是在中世纪就已经形成,但近现代却逐渐衰落。主要是因为陪审制的司法成本太高,审判效率降低,而且司法审判极强的专业性与陪审员非专业性的矛盾常会导致判决有失公正。因此,审判中法官的作用在不断增强。英国律师分为出庭律师和事务律师两类。出庭律师地位较高,资格要求很严。必须在正规大学取得法学学位,必须加入英国四大法学会之一,并接受三年培训,多次考试完全及格,才能获取资格。出庭律师界是所有高级法官的摇篮。

议会制度形成

议会制度形成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 作者 : 梁功平 《自由大宪章》和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 诺曼征服之初,诺曼王朝在政治、军事和财政上都曾居于优势,但 威廉死后,特别是其子亨利一世死后,诺曼王朝陷入长达20年的内战,王权受到削弱。 1154年,威廉一世的孙女玛提尔达的儿子———法国安茹伯爵亨利 继承英国王位,史称亨利二世(1154—1189年),开始了英国史上的安 茹王朝(1154—1399年),或称金雀花王朝(得名于杰弗利所喜欢戴的 金雀花)。 亨利当政时期,实行改革,重振王权。政治上,他整顿中央行政机构,恢复诺曼王朝的御前贵族会议,作为国王的咨询机构。他重建国王 宫廷和财政部,设置枢密大臣和财政大臣等官职。军事上,允许一部分 骑士缴纳“盾牌钱”后免服兵役,这部分钱则用来雇佣骑士服役,自由 民必须按财产状况自备装备为国王服军役。亨利二世也在司法上扩大了 王权。他任用一批法律专家,参照罗马法律、法国(诺曼底)法律和英 国各地的习惯法,统一英国法律,并将亨利一世时期的巡回法官改成巡 回法庭。巡回法庭按期巡游各地,接受民间诉讼,加强中央的司法权和 对地方的控制。审判方式上则采用陪审团制度和宣誓作证法代替原始落 后的“神命裁判法”和决斗。这样就削弱了领主法庭的传统影响,而国

王法庭对骑士、市民和自由农民的保护则提高了国王的威望。 亨利二世的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王权,但在“狮心王”理查(1189—1199年在位)和无地王约翰(1199—1216年在位)统治时期,英国王权却有所弱化。“狮心王”理查残暴无道,而且长年征战在外,毫无建树。无地王约翰则丧失了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从而加剧了国内的不满情绪。他任意没收附庸的领地,干涉领主法庭的审判权力,激起大封建主的愤怒。为筹措对法作战军费,他加征额外捐税,兵役免除税从1154到1199年间增加11倍,而到1216年又增加了11倍,使过去一向支持国王的骑士和市民倒向诸侯。教会也因国王干涉其选举、增加税收而站在诸侯一边。在对法作战上,无地王约翰也是连遭败绩。 1213年8月25日,在圣保罗教堂召开的贵族会议上,坎特伯雷大主教斯提芬·朗顿宣读了亨利一世加冕时颁布的缓和教俗矛盾的《特权令》。1214年,北方贵族拒绝交付约翰王勒索的兵役免除税。1215年初,他们在斯坦福集会,并向伦敦武装进军。教会、小封建主和市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各阶层的联合行动压力下,约翰王同意在兰尼米德草地举行会谈。1215年6月中旬,约翰王被迫在朗顿和贵族们拟定的“自由大宪章”上签字。 大宪章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法律文献,全文共63条,旨在限制王权,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权不受侵犯。大宪章宣称,英国教会享有自由,其权利不受干扰,其自由不受侵犯。不经大贵族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向领主征派赋税。国王承认教会的选举自由,对自由人不得任意逮捕、监禁和放逐。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 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类。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 ④意大利的J.拉帕隆巴拉等人根据政党执政方式和政党特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执政方式分为独霸型和轮流型,把政党特性分为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两者结合交叉,又分为独霸-意识形态型(如德国纳粹党)、独霸-实用型(如日本自民党)、轮流-意识形态型(如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实用型(如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 ⑤按各国政党力量对比,英国的史密斯把政党制度分为平衡、分散和不平衡三种形态。平衡形态即两个大党或两个政党集团能获得90%以上选票,而且彼此相差不多,因此谁都无法长期执政,总是轮流执政,如奥地利和联邦德国。分散形态即主要政党数目多,票数分散,因此需要联合执政,如荷兰有7个主要政党,其中两大党分别只拥有1/3选票。不平衡型即某一大党长期独占多数,其他各党都竞争不过,如日本自民党。S.亨利格按政党不同政治倾向,把政党分为右翼、中右、中左、左翼,再依各党所得不同票数的百分比,把政党制度分为北欧型(指中右和中左政党占优势)、南欧型(指中右和左翼政党占优势)和日本型(中右政党占优势,中间派次之,左翼最小)。西方学者对政党制度的上述5种分类法,以第一种最为流行,为大多数人所采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末,在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拉斯金—莫里斯的“美术家与工匠结合才能设计制造出有美学质量的为群众享用的工艺品”的主张影响下,英国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工艺品生产机构。1888年英国一批艺术家与技师组成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定期举办国际性展览会,并出版了《艺术工作室》杂志。拉斯金—莫里斯的工艺美术思想广泛传播并影响欧美各国。这就是所谓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对工业化的意识认识不足,加上当时英国盛行浪漫主义的文化思潮,英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进入20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追求表面效果,结果使英国的设计革命未能顺利发展,反而落后于其他工业革命稍迟的国家。而欧美一些国家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得到启示,又从其缺失之处得到教训,因而设计;思想的发展演变快于英国,后来居上。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有:魏布设计的莫里斯红屋和美国的甘布尔兄弟设计的甘布尔住宅。将理论与实践加以结合的评论者,以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最为著名。莫里科17岁时参观了博览会,对展品的反感影响到他以后的设计活动和设计思想。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受过高等教育,在以设计哥特式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过建筑设计,后来加入拉斐尔前派的行列,准备从事绘画。由于建立画室和以后的新婚居室,使他又一次改变了想法转而从事起建筑及产品设计来。1859年,他与菲利普·韦珀(Phillip Webb,1831-1915)合作设计建造了“红屋”,内部的家具、壁毯、地毯、窗帘织物等,均由莫里斯自己设计。它们实用、合理的结构,以及追求自然的装饰体现了浓郁的田园特色和乡村别墅的风格。从此,他开设了十几个工厂并于1861年成立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把包括建筑、家具、灯具、室内织物、器皿、园林、雕塑等等构成居住环境的所有项目纳入业务之中,并以典雅的色调,精美自然的图案备受青睐。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者恢复标准。在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工艺美术运动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了一批类似莫里斯商行的设计行会组织,并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活动中心。行会原本是中世纪手工艺人的行业组织,莫里斯及其追随者借用行会这种组织形式,以反抗工业化的商业组织。最有影响的设计行会有:1882年由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摘要:英国是首创议会制的国家,其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因此,了解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分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英国议会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产物,不仅对英国意义非凡,也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采用和借鉴,在世界民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历程;影响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 自11世纪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13世纪,约翰王统治时期经常增加额外的捐税,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还干涉封建法庭的权力,使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并与教皇发生了冲突,被教皇革除了教籍。分离倾向日益明显的强大贵族势力乘机联合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开始了反对国王的斗争。1215年,约翰王被迫接受了他们所拟的《大宪章》。大宪章保证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的“大会议”,只有得到这个会议的同意,国王才能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这就意味着在英国长期以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它被称之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到了17世纪,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反封建的要求,对它赋予了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依据。 但约翰王并未实行这个宪章,并且准备对贵族进行新的战争。1258年,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歉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贵族武装冲入王宫,亨利无奈,被迫于当年6月在牛津召开了贵族大会,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国王非经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牛津条例》是继《大宪章》之后又一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文献,首次提出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公开宣布王权处

简述英国议会的形成

简述英国议会的形成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国会为两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组成。它的形成反映了英国民主进程。 英国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是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大宪章》。《大宪章》是英国宪法的基础,创造了“法治”这一理念。时至今日,《大宪章》中的3个条款目前仍然有效,包括保证英国教会的自由,确认伦敦金融城及其他城镇的特权,以及所有人都必须有合法的审判才能被监禁。1215年大宪章中最为重要的条文是第六十一条,即所谓“安全法”。根据该条的规定,由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这种权力是出自中古时期的一种法律程序,但加之于国王却是史无前例。它所最为关注的是对贵族、自由民的财产保障和人身保障。这是它的核心,也即为,它以明文的方式对自由民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作出了规定。《自由大宪章》共63条,其中就有21条论述财产权。自此之后,无论是《权利请愿书》还是《权利法案》都未忽略这一点,就是排斥国王对于私人财产权的可能的侵害。“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谚语体现了财产权首先应该使不受政治权力侵犯的权利“普遍的、平等的、个人化的财产权与专横的政治权力是完全对立的。承认每个人的财产权就意味着统治者的权力要从根本上受到节制。” 1258年,约翰儿子亨利三世再次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郡法庭设4名骑士组成陪审小组;由贵族组成一个永久性的15人会议,参与国家管理,国王在处理国务的时候必须遵从劝导,大会有权利指定首席法官、秘书长和财政大臣;每年举行三次大会议,没有大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增加新税,不得没收、分配、监护土地。亨利三世不得不接受条例,向教会屈服,1260年以后他基本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 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 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 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 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 类。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

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 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 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的主要成员是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的设计不仅包括平面设计,也有室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创造了许多以后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隔画面 等等。 由莫里斯设计,莱恩插图《呼啸平原的故事》一书的扉页。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建 筑代表作莫里斯红屋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建筑代表作莫里斯的“红屋”的建成和在设计界所引起的广泛兴趣与称颂,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因而他放弃了原来做画家或者建筑家的想法,开设了自己设计事物所,为顾客提供新的设计。莫里斯设计事物所设计的金属工艺品、家具、彩色玻璃镶嵌、墙纸、毛毯、室内装饰品等等,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也是后来被称为”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对工业化的意识认识不足,加上当时英国盛行浪漫主义的文化思潮,英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进入20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追求表面效果,结果使英国的设计革命未能顺利发展,反而落后于其他工业革命稍迟的国家。而欧美一些国家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得到启示,又从其缺失之处得到

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受过高等教育,在以设计哥特式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过建筑设计,后来加入拉斐尔前派的行列,准备从事绘画。由于建立画室和以后的新婚居室,使他又一次改变了想法转而从事起建筑及产品设计来。 1859年,他与菲利普·韦珀(Phillip Webb,1831-1915)合作设计建造了“红屋”,内部的家具、壁毯、地毯、窗帘织物等,均由莫里斯自己设计。它们实用、合理的结构,以及追求自然的装饰体现了浓郁的田园特色和乡村别墅的风格。从此,他开设了十几个工厂并于1861年成立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把包括建筑、家具、灯具、室内织物、器皿、园林、雕塑等等构成居住环境的所有项目纳入业务之中,并以典雅的色调,精美自然的图案备受青睐。 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者恢复标准。在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 工艺美术运动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了一批类似莫里斯商行的设计行会组织,并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活动中心。行会原本是中世纪手工艺人的行业组织,莫里斯及其追随者借用行会这种组织形式,以反抗工业化的商业组织。最有影响的设计行会有:1882年由马克穆多(Arthur Mackmurdo,1851—1942)组建的“世纪行会”和1888年由阿什比(Charles R.Ashbee,1863—1942)组建的“手工艺行会”等。值的一提的是,1885年由一批技师、艺术家组成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并从此开始定期举办国际展览会,因而吸引了大批外国艺术家、建筑师到英国参观,这对于传播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人物大都受过建筑师的训练,但他们以莫里斯为楷模,转向了室内、家具、染织和小装饰品设计。马克穆多本人是建筑师出身,他的“世纪行会”集合了一批设计师、装饰匠人和雕塑家,其目的是为了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工艺美术运动的名称“Arts and Crafts”的意义即在于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为了拯救设计于商业化的渊薮,“必须将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纳入艺术家的殿堂”。 编辑本段阿什比的“手工艺行会” 阿什比的命运是整个工艺美术运动命运的一个缩影。他是一位有天分和创造性的银匠,主要设计金属器皿。这些器皿一般用榔头锻打成形,并饰以宝石,能反映出手工艺金属制品的共同特点。在他的设计中,采用了各种纤细、起伏的线条,被认为是新艺术的先声。 阿什比的“手工艺行会”最早被设在伦敦东区,在闹市还有零售部。1902年他为了解决“良心危机”问题,决意将行会迁至农村以逃避现代工业

英国议会的历史演变

英国议会的历史演变 摘要:英文议会Parliament一词,源于法文Parler(原意为谈话),它的拉丁文形式为Parliamentum(意为会谈) 。英国议会的开端一般认为始于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以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在国王与贵族的冲突中,S.de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1265年在威斯特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者有僧俗贵族和每个郡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镇两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费召集议会,史称“模范议会”。“模范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议会的最终诞生。中世纪的议会在国王与贵族的冲突中不断增长其限制王权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后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完善自身体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议会制的国家,其制度不仅对英国自身的民主政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体系,甚至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英国议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其对美中两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资本主义君主政治议会弹劾贵族 Abstract:The word “Parliament”in English came from the French word “Parler”(means conversation) and is written as “Parliamentum”(means discussion) in Latin .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parliament was started in 1263 when Henry Ⅲ, the king ,replaced the 15 person meeting which had the veto with his trusted followers , ignoring the great completely .In the clash between the king and the aristocracy , the aristocratic opposition faction led by Simon de Monfort , won the civil war finally . A meeting , was held in Westminster Abbey palace in 1265 ,with the attendants consisting of religion aristocrats , two knights from every county and two citizens from every big town . In 1295 , a Parliament “ Model Parliament ” was called by Edward Ⅰfor collecting war funds . During the Middle Ages , the Parliament w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restrain the power of the sovereign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king and the aristocracy . The Parliament system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Britain . It is not only meaningful to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f Britain itself , but also to some western countries , such as the system of US . And it even ha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China . This thesis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origin of the British Parliament in history , and also talk briefly about its influence on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f both US and China . Key words: capitalism monarchy parliament impeach noble 1. 引言 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议会制度形成。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又称贵族院;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又称平民院。国王是议会的召集人。即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共同构成英国的议会政体。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并最终发展成为近代史上的代议制议会。 那么,英国议会制度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又是怎样的呢?以及议会对当今世界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将把全文分为五节来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2、3、4节将着重分析前两个问题,第5节具体阐述第三个问题。 2. 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曾经有过较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和与之相伴随的封建君主制。可以说,议会就是在同封建君主不断地抗争,夺权的背景下产生的。 2.1 英国的贤人议会

18世纪英国现代政党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8世纪英国现代政党制度 篇一:20xx上半年西方文化名著导读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 被后人誉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1.0分 窗体顶端 a、 狄德罗 b、 莱布尼兹 c、 牛顿 d、 康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2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爱人如己 b、 因信得福 c、 因信称义 d、 爱邻如己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 涂尔干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 1.0分 窗体顶端 a、 德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4 关于“百科全书派”,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它产生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b、 它仅仅是一个文学流派 c、 它的核心和以狄德罗为中心的唯物论者d、 它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5 《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加尔文 b、 闵采尔 c、 亨利八世 d、 马丁·路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6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1.0分窗体顶端 a、 胡塞尔 b、 黑格尔 c、 尼采 d、 叔本华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7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 1.0分 a、 孔德 b、 孔多赛 c、 达尔文 d、 培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出自()。1.0分 窗体顶端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9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的特点是()。 1.0分 窗体顶端 a、 自觉性 b、 统一性 c、 利他 d、 可普遍化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10

英国议会制

英国议会制的上下两院分别有什么作用及权利? 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英国的国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上议院又称贵族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的重要人物组成。上议院议员不由选举产生,部分是世袭贵族。 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议长由大法官兼任。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一年。 下议院又称平民院或众议院,其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下院的主要职权是立法、监督财政和政府。 英国全国被划分为多个选民人数基本相同的选区(选区的划分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决定),每个选区选举一名下议院议员。大多数选区议员是一个政党的成员,但是没有政党背景的人士也可以参加选举。 通常情况下,英国下议院总有一个拥有绝对多数的政党,该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下议院第二大党的领袖则成为反对党领袖。 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它的政府体系(即所谓威斯敏斯特体系)直接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和牙买加等国。 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 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可以行使三个重要的权利:被咨询的权利、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与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于1997年5月2日起执政),他必须得到下议院的支持,“君临议会”(Crown in Parliament)代表了英国的国家主权。 政府对议会负责,回答议会质询。政府提出的任何议案如果未获议会通过,就将可能面临议会的不信任动议,而这项不信任投票一旦通过则将迫使首相或宣布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实践中,各政党指任一名“党鞭”,以保证所有该党的议员根据党的政策投票;这确保了一个在下议院中有较大比例优势的政党能够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但是一个只在下议院拥有微弱多数的政党组成政府,甚或是一个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就会比较脆弱,有时为了保持政府不垮台必须诉诸极端的措施,例如将生病的议员“抬进”(wheeling in)议会投票来确保取得多数。 1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进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进-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英国是西方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议会制度的国家,议会制度对英国乃至西方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英国议会由上院(贵族院)、下院(贫民院)和国王共同组成,行使国家的最高立法权。上院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教会大主教和主教组成,共669名议员,没有任期限制。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共659名议员,任期5年。国王虽然被看成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和“国家的化身”,但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却处于“临朝而不理政”的地位,仅具有国家的象征意义。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的特点,议会曾经拥有几乎是无限的立法权,法国人瑞洛姆曾有一句名言来说明英国议会的万能:“在法律上它什么都可以做,除了把女人变成男人外。” 一、议会的萌芽与产生 宪政史学家罗·巴特认为:英国“议会根源的最深处藏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习惯”。盎格鲁——萨克逊部落的原始民主制对国王的权力有一定的约束: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意,国王必须服从习俗。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萨克逊人乘乱入侵不列颠,随之产生了由少数有影响的权贵要人组成的“贤人会议”,由于参加会议的成员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社会贤哲,故称为“贤人会议”。“贤人会议”有五大职能:一是选举、废黜国王;二是审判大案;三是表达民情;四是协商国务;五是协商立法。据历史学家考证,整个盎格鲁——萨克逊时期,国王在做任何决定前都要征得贤人会议的同意,没有一位国王是在未先征得贤人会议的意见和同意时就独自决断一件大事的。

议会制度形成

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 作者: 梁功平 《自由大宪章》和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诺曼征服之初,诺曼王朝在政治、军事和财政上都曾居于优势,但威廉死后,特别是其子亨利一世死后,诺曼王朝陷入长达20年的内战,王权受到削弱。1154年,威廉一世的孙女玛提尔达的儿子———法国安茹伯爵亨利继承英国王位,史称亨利二世(1154—1189年),开始了英国史上的安茹王朝(1154—1399年),或称金雀花王朝(得名于杰弗利所喜欢戴的金雀花)。亨利当政时期,实行改革,重振王权。政治上,他整顿中央行政机构,恢复诺曼王朝的御前贵族会议,作为国王的咨询机构。他重建国王宫廷和财政部,设置枢密大臣和财政大臣等官职。军事上,允许一部分骑士缴纳“盾牌钱”后免服兵役,这部分钱则用来雇佣骑士服役,自由民必须按财产状况自备装备为国王服军役。亨利二世也在司法上扩大了王权。他任用一批法律专家,参照罗马法律、法国(诺曼底)法律和英国各地的习惯法,统一英国法律,并将亨利一世时期的巡回法官改成巡回法庭。巡回法庭按期巡游各地,接受民间诉讼,加强中央的司法权和对地方的控制。审判方式上则采用陪审团制度和宣誓作证法代替原始落后的“神命裁判法”和决斗。这样就削弱了领主法庭的传统影响,而国王法庭对骑士、市民和自由农民的保护则提高了国王的威望。亨利二世的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王权,但在“狮心王”理查(1189—1199年在位)和无地王约翰(1199—1216年在位)统治时期,英国王权却有所弱化。“狮心王”理查残暴无道,而且长年征战在外,毫无建树。无地王约翰则丧失了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从而加剧了国内的不满情绪。他任意没收附庸的领地,干涉领主法庭的审判权力,激起大封建主的愤怒。为筹措对法作战军费,他加征额外捐税,兵役免除税从1154到1199年间增加11倍,而到1216年又增加了11倍,使过去一向支持国王的骑士和市民倒向诸侯。教会也因国王干涉其选举、增加税收而站在诸侯一边。在对法作战上,无地王约翰也是连遭败绩。1213年8月25日,在圣保罗教堂召开的贵族会议上,坎特伯雷大主教斯提芬·朗顿宣读了亨利一世加冕时颁布的缓和教俗矛盾的《特权令》。1214年,北方贵族拒绝交付约翰王勒索的兵役免除税。1215年初,他们在斯坦福集会,并向伦敦武装进军。教会、小封建主和市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各阶层的联合行动压力下,约翰王同意在兰尼米德草地举行会谈。1215年6月中旬,约翰王被迫在朗顿和贵族们拟定的“自由大宪章”上签字。 大宪章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法律文献,全文共63条,旨在限制王权,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权不受侵犯。大宪章宣称,英国教会享有自由,其权利不受干扰,其自由不受侵犯。不经大贵族会议同意,国王不得向领主征派赋税。国王承认教会的选举自由,对自由人不得任意逮捕、监禁和放逐。 大宪章的签订,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为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经验。大宪章表明,在反对封建暴政的斗争中,骑士和市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如果说亨利二世时期是英国封建习惯法形成的开端,那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大宪章的基本原则———法律至上和保障人权则逐渐被承认为英国立宪政治的基础,仍有某些积极意义。

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那么,英国议会制度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 一、大宪章——“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自11世纪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13世纪,约翰王统治时期(1199一1216年),经常增加额外的捐税,对外战争经常失败,还干涉封建法庭的权力,使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尤其是他干涉坎特伯雷大主教的选举,和教皇发生了冲突,被教皇革除了教籍,并停止了全英国的礼拜。约翰王无所依援,不得不向教皇屈服。分离倾向日益明显的强大贵族势力乘机联合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开始了反对国王的斗争。1215年,约翰王被迫接受了他们所拟的大宪章。大宪章保证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的“大会议”,只有得到这个会议的同意,国王才能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这就意味着在英国长期以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到了17世纪,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反封建的要求,对它赋予了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依据。 二、议会制度的雏形 约翰王并不打算实行这个宪章,并且准备对贵族进行新的战争。君臣之间的内战一直打到他死后,继位的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续与贵族对抗。1258年,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顾不得农业欠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贵族武装冲入王宫,亨利无奈,被迫于当年6月在牛津召开了贵族大会,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国王非经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除了贵族和主教以外,还邀请骑士(每郡二人)和市民(每城市二人)代表参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从此有了“议会”一词,这个词来自法语(西蒙出身法国贵族),原意为“谈论什么”或“辩论什么”。 三、议会制度逐渐成熟 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逐渐意识到要稳定封建统治,国王、贵族、骑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必须形成某种形式的政治联合。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国会又是各种政治事物尤其是国王大臣所犯渎职罪的最高裁判所。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 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四、都铎王朝统治下的议会 都铎王朝(1485—1603年)统治时期,专制君主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议会的作用。都铎王朝的社会基础是新贵族和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王权跟这些新的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的同盟,表现在国王对议会所持的特殊态度上。主要是由中等贵族和部分工商业者代表所组成的下议院力量加强了,而贵族院的力量却削弱了。在议会的支持下,亨利八世实行了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了罗马教皇的控制。议会也遵循国王的旨意,通过一些

论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

论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进展及方式特点 摘要:英国历史上长期有着着“法律至上”的观念,进入中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和议会制逐渐形成,历经了700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方式一脉相承,与同时代的西欧诸国相比,极具特点。 关键词: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 英国议会制度诞生于中世纪,被誉为“议会之母”。英国议会制度内容上及其深刻,其经验或教训具有定型力量,可供我们或借鉴,或引以为戒。 一、中世纪英国议会制的起源 英国议会最早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贤人会议和诺曼底时期的大会议。在早期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下的英国社会中,就有着着久远的民主和法制的传统。如果追根溯源,就会发现,现代英国议会最早就源于早期郡法庭中集中地方代表的惯例。后来的贤人(Witan)会议本是一个国王的顾问团体,没有具体的组织。不过贤人议会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萌生了英国各阶层民众参政议政的传统。11世纪,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其后,诺曼诸王在继承了盎格鲁—撒克逊人习俗惯例的基础上又把诺曼底传统的管理国家的方式移植到了英格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御前会议”。这个团体的一部分是大地主,另一部分是国王特别召来的顾问。御前会议最初执行国王的一般任务,其任务后来分成了若干部门。在亨利一世统治期间(1100—1135),御前会议有了较固定的职能,由少数主教、宫廷官员、男爵等组成了一些比较固定的小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国王管辖地方政府,处理重大案件,受理郡法庭和百户区法庭的上诉。后来,亨利二世任命其中的五个成员组成一个驻在固定地点的法院,在国王的指导下审理各地的重大案件,这就逐渐演变出了“王座法庭”,即由各州市的代表与国王及其御前会议人员所组成的大会议。之后,这种大议会在威斯敏斯特的集会最后逐渐转变成了一种国家的立法机构。这实际上就成了近代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 公元1215年,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大宪章》明确表明,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不是国王恩赐的。《大宪章》的作用是深远的,它通过制定和颁布成文法的策略,比较含蓄地申明和体现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思想,以而为数十年后议会的产生铺垫了一块基石。1264年,英王亨利三世的表兄西门·德·孟福尔依靠贵族、骑士和市民支持,战胜并俘虏了国王。次年1月,孟福尔以摄政的名义,根据《自由大宪章》的规定,召集会议,这次除通知部分贵族和骑士,还要求各市选派两名“善良、守法、正直”的市民参加,英国议会的雏形由此而始,史称“西门议会”。显然,这还不能同近现代作用上的议会等而视之。虽然英国于1265年成立了议会,但就在这一年,王党分子救出亨利三世,并击毙了孟福尔。亨利三世复位后,英国的议会未能按规定一年召开三次,自1265年到1272年的七年间,议会共召开了十六次,可是骑士和市民代表没有一次参加。1295年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召开了有大贵族、大主教和骑士、市民代表参加的会议,因这次议会各等级代表无一缺席,而称为“模范国会”。在爱德华一世统治的三十五年里,议会共召开了五十余次,议会不仅修改、补充旧的法律,而且制定新的法律。1325年后,“无平民代表即可召开议会的时代最终结束了”,议会的最高立法权得到了确立。至此,英国议会一年召开两次会议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为英国的议会制政体由君主(或称英王)、贵族院(也叫上议院)与平民院(也叫下议院)组成奠定了基础。 二、英国议会制的历史进展 英国虽然建立了议会制,但是各个等级在议会中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所以议会并未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直至1295年11月13日,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为了征得各阶级的同意以征收税款,特地召集新的议会开会。他首次提出平民可以进入议会成为议员,并邀请平民议员参加国家的议会,尽管请来平民代表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