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

《手工》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手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手工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手工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本课程计划开设的纸工造型、泥工制作、布艺制作、综合材料手工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二)本课程的任务

手工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注意安排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活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优秀作品,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掌握比较系统的手工基础知识的和基本技能技巧,掌握幼儿园的手工教材和教学方法。能胜任幼儿园手工教学工作。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四个系列的内容标准:

1、“纸工造型”这种用纸来表现物象的手工技能,一直以来都被看做是手工的基础,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1)学习内容,折纸、纸艺造型、纸雕塑、纸浆造型等。(2)成就标准掌握纸工造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手工课程开展打下基础。

2、“泥工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课程。透过泥工的学习,能够感受泥塑文化的奇妙。

充分体会手工活动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环境布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布艺造型”学生要了解并掌握布艺造型的艺术特征,学会欣赏优秀的布艺作品。

4、“综合材料手工”是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环境布置、玩具制作,以及幼儿手工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综合材料手工”学习,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不同材料的功能与作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1)材料肌理与材料语言、材料形态、幼儿园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包括:幼儿园教室布置、校园布置、活动或会议场所布置等)。(2)成就标准通过“综合材料手工”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海报、贺卡等平面设计的应用;利用所学到的手工知识与技能,进行幼儿园教室、校园环境的布置;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

(三)教学建议

1、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手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是各类手工教育活动的实施

课程的难点:手工活动的设计及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

2、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注意安排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活动。为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布置等实际工作。教学形式应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同时组织小组活动和个别指导与之相配合。

3、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多种多样的操作实践。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了解幼儿园的节日装饰和日常环境布置,熟悉幼儿园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对美术运用的感性认识。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纸工造型”系列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 2课时,每学期18周。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手工课程开展打下基础。学习打下基础;“泥工制作”系列与“布艺造型”系列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 2课时,每学期18周计算,纸工造型已经为学生开展本课程打下了基础;“综合材料手工”系列安排在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 2课时,每学期 18 周计算,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环境布置、玩具制作,以及幼儿手工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综合材料手工”学习,能帮助

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不同材料的功能与作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五、教学时数分配

六、考核方式

在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列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建议是闭卷;注明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出勤百分之十,考试成绩百分之六十。

考试满分为100分

评分标准

90-100分符合实体要求规定准确合理,正确的理解对象结构关系,作品完整,整体与局部协调,个方面把握能力较强,作品富有感染力。

80-90分符合试题规定及要求,造型准确,正确的理解对象结构关系,作品完整,整体关系良好,作品有较好的感染力。

70-79分符合试题规定及要求,造型基本准确,能正确的理解对象结构关系,作品完整,整体关系较好。

60-69分基本符合试题规定及要求,制作方法基本正确,整体表现一般,各方面的把握不足。

60分以下不符合试题规定及要求,造型能力较差,制作方法不正确,缺乏艺术表现力。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教材教材名称:幼儿园手工基础

编者:胡悦、刑夏婕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版本:第一版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参考书教材名称:美术

编者:张晓嘉、围明坤

出版社:高等级有出版社

版本: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教育学是中等专业学校幼儿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和幼儿教育学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特点与方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及幼儿园教育评价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幼儿师范专业学生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了解我国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掌握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能正确认识、分析、独立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能力。有助于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好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对于中等专业学生,我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努力探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中,以课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教育目标: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幼儿教育学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幼儿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3、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四、主要内容和大纲

按照实际的课程教学

五、教学评价

1.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因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采取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竞争,演示,表演等,使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的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然后,老师对学生的这些活动进行评价,这非常有益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2.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可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3. 平时观察记录。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展现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学期结束,进行期末考试,期末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理论+实训)50%。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幼儿一些普遍典型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在日常反映的行为,看到幼儿内心的需求。

课程作用: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由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典型的幼儿表现记在心头到。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可爱之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从业目标。

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正确掌握幼儿心理概论及心理分类

2、基本能概括说出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阐述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1、能识别幼儿行为反映的心理状态

2、能根据幼儿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应对

3、能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采用正确的对待方式

4、能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其做出有效的意志培养

5、能判断幼儿心理状态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2、具备教育教学安全意识

3、具备良好的节约意识

4、能够解决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协调

(四)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为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学课程的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本课程以幼儿心理学的概论及幼儿注意等十个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课程领域及项目名称见表1。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适用于学前专业。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总体采用情境教学法,五个情景采用多个任务驱动法,每个

任务有多个要完成,采用项目教学法,对于具体的项目根据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采用阶段(过程性)性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具体的评价手段可以采用观测、现场操作、提交实验报告、闭卷或开卷测试等。

4、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

师观察

创新精神有自主学习计划,在作

业练习中能提出问题

和见解,对教学或管理

提出意见或建议,积极

参与小组活动方案设

计。

个人作

业自主

学习计

划,口头

书面提

学生自评5%

小组互评

教师评定

总结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师资条件

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引领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应体现情境化,在每一个情境下设计若干具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并指出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的情境。情境的选择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采用递进的方式来组织编写。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施工组织与管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过程控制组织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各种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习”、“在线答疑”、“模块考试”等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

充分利用心理学书籍、心理测试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

七、参考文献

1、推荐使用教材

《幼儿心理学》

2、推荐参考教材

《学前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理论基础》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调整考核方式。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参考学时:72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它涉及面广,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因此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是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2、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科学地开展保育、教育工作。通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

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内容上力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理论知识的选择以阐述基本问题为主,以够用、实用为度,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根据托幼机构的实际需要,做到内容全面,要求明确,指导具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在结构的设置上更有利于教和学,每章开头设有“本章导读”和“共同讨论”,既概括学习要点,又便于学生和老师展开互动并积极思考;每章附有“思考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对教学实践分析并掌握。本课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从事学前教育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每章中穿插有“相关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使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

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安排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